大兴安岭北部福草山侵入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介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介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

介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成立于1981年,占地面积超

过2.5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核心部分。下面将为您详细

介绍该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措施。

一、地理特点

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大兴安岭脉,横跨黑龙

江省的漠河县、大兴安岭地区的嫩江县、呼玛县和塔河县。该区域地

形复杂,地势起伏,山脉连绵不断。这里有丰富的林区、湿地、河流

和草原等自然景观。保护区内最高峰为海拔1819米的“白山子”,最低

处为海拔80米的“红汤河口”。

二、生物多样性

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东北生命之窗”。这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栖息着包括东

北虎、梅花鹿、黑麂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同时,这里也是众多

候鸟的迁徙和繁殖地,许多稀有的鸟类在保护区内筑巢繁衍。此外,

这里的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大量的野生植物和珍稀草药。

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独特美丽,山水交融。这里有壮丽的峡谷、原

始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冰川遗迹等。四季分明,景色不同,夏季凉爽

宜人,冬季银装素裹,是旅游观光和自然探险的理想去处。

三、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加强巡护力度,加大对非法盗猎和滥伐木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该地区物种分布、数量和栖息地的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政府还鼓励和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并帮助他们寻找替代生计方式,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211138343_大兴安岭北部腰站林场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211138343_大兴安岭北部腰站林场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3年第4期/第44卷

黄 金

GOLD

黄金地质大兴安岭北部腰站林场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收稿日期:2022-10-21;修回日期:2023-01-1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1504180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20030)作者简介:吴云柱(199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矿产勘查与矿床研究;E mail:2547270753@qq.com 通信作者:

李向文(1976—),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矿产勘查与矿床研究工作;E mail:872416149@qq.com吴云柱1,2,李向文1

,商宇航1,王 冠1,赵建华1,王 键1

(1.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摘要:腰站林场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北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实现找矿突破,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基础上,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腰站林场地区Au元素丰度高,变异系数大,为主成矿元素,As、Sb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以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为主,找寻金矿床潜力较大;综合异常元素多、规模大、强度高。在部分综合异常区地表槽探查证中发现2条矿化体,矿化特征与宝兴沟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类似性,认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土壤测量;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异常;找矿方向;腰站林场;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TD15 P632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1-1277(2023)04-0069-06

大兴安岭北部扎兰屯脉岩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北部扎兰屯脉岩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T >A@? ‘ $>>@ ‘ >$$ $ !! % T $W""T V$
; 3 * &C # * ) ( / ( 63 & =.3 &#岩石学报
大兴安岭北部扎兰屯脉岩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 地质意义
!
张玉涛!!" #张连昌! #英基丰$ #周新华$
! !$ $ ! ! % & ’ ( )* +, . & ’ ( )/ 0 12 314 5 ( )6 0 7 8 14 19 % & : ;< 0 1&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V>""V>V"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张玉涛! 男 ! !?WW 年生! 在读博士研究生! ] T I 0 B %D C S 314 eI 0 B = 0 4 K F = K = K 1
$W"V
; 3 * &C # * ) ( / ( 63 & =.3 &#岩石学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2344526 7 .8 " 7 9* : ; < = .>! " #? #$ ; / $=@ 7: A #< 9* $$ .< ; "B # 1 * $ %%#$ C./ $ ; #* $#$ -* ; : %7 .? .%* 8 #? * 9D ? * 8 #; * .$ 2! " # $% & # ’ () (*+ " $, + + " $! 33 " EE # $3FGG H 3FI3 ##% 3B 1C +1 9D E8F G H IG F 8 I JB K 8 90 1B C 8 2 H L. 10 M 8 H . +F % 3B 1C +1 4 H 10 C 0 K JB +C . 1! 5 118 H N . 14 . B 0 =, 38 9D E8 F G H I J K : ; < #8 ; "" K . 1F 0 F C F. M 90 . H 0 C 8J. H J3D H 0 C 80 1 B 0 C 3. B . 4 D =, 38F I JB 8 FB B 3O 8J. H J3D H K 8 . +FC 8 P C +H 8 =Q 38 1. K H D F C FH 8JB 4 0 . K B F 8 B EB 0 KM 8 B 9F JH 3. H 1LB 8 198 H . P 8 1819 R+H C S C H 0 P 8 FH 8M 0 18 T 4 H 0 18 9 I 0 18 H B FL. O 8I 8 1C 0 . 18 9 19 4 B F F =% 0 H K . 1 ; T Q L 98 C 8 H I 0 1C 0 . 1 D 0 8 B 9F"JD !I "? H T ’ H 9C 0 14 . M C 38 I C H 0 P 4 0 O 8 F JB C 8 +4 8 . M !$$= $U >= @N !0 190 K C 0 14 0 1C H +F 0 O 8 C 0 I 8 . M K . 1K . H 91C 4 8 . M !$>= @U V= WN 19 V> ’ C 389D E8F G H I0 F C 388 H B D2 H 8 C K 8 . +F =, 38K 38 I 0 K B 1B D F 8 F . M C 389D E8 F G H IF 3. GC 3C X0 : K . 1C 8 1C F 3O 8 H 14 8 . M A@= YYZ [ $ @!= @?Z! ’ B . 1C 8 1C F H 14 8M H . I!A= Y"Z C . !?= $?Z! 19 C . C B B EB 0 0 F 30 4 3 # A= "$Z [ Y= "WZ$ =, 38 C . C B \ ] ]K . 1C 8 1C F 3O 8 $: " K # @= 14 0 14M H . I!$!= V^ !> _@ C . !VV= !^ !> _@ =, 38F I JB 8 F 3O 830 4 3 #/ ‘ * L$ ( a B +8 F $V [ !>= V> $ 19 B 0 C C B 8 -B H 4 8O H 0 C 0 . 1! H 18 4 C 0 O 8] +1. I B D ?$ [ >= W? $ =, 38F I JB 8 F H 88 1H 0 K 38 90 1/ 5 / ]19 98 JB 8 C 8 90 1& 7 X] =5 F . C . J0 K4 8 . K 38 I 0 F C H DF 3. G F C 3C C 38 # >= YW Y@ . Mb"= >@ 19 B . G XH ‘ XH . M >= W>VW [>= W>A" 19 Q L K 3H K C 8 H 0 F C 0 K FF 0 I 0 B HC .C 3. F 8. M I 1C B 8 = 9D E8 F 3O 830 4 3! # * $ # $ 0 ( 9 !G ’ K K . H 90 14C .C 384 8 . K 38 I 0 F C H D19 4 8 . K 3H . 1. B . 4 D. M C 389D E8F G H I19 K . I JH 8 9C .C 38K . 1C 8 I J. H H DO . B K 10 KH . K EF 8K . 1K B +98 9 C 3C C 389D E8 F . H 0 4 0 1C 8 9M H . IC 38H 8 I 8 B C 0 14. M C 38+198 H JB C 0 14LF B C 0 Kc +O 8 10 B 8B . G 8 H K H +F C = !Q !\ !d L 7 =A .< : ##% 3B 1C +1 9D E8F G H I 8 C H . 4 8 . K 38 I 0 F C H D 8 I 8 B C 0 14. M C 38B . G 8 H K H +F C -& 0 14 4 1N . +1C 0 1= 摘#要##在内蒙古扎兰屯东侧出露一群中性岩脉!产在晚石炭世扎兰屯花岗岩体中! 脉岩岩性为闪长玢岩!似斑状结构! 斑 晶为斜长石"碱性长石"角闪石"辉石和石英!基质为细粒状的上述矿物及玻璃质# 其锆石 ; T Q L/ ’ T 5 2 Q T N X 谐和年龄为 !$>= @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相学填图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相学填图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相学填图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出露有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以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为主,其中尤以满克头鄂博组出露最为广泛。岩性以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

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出露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浆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SHRIMP U-Pb 定年结果显示,研究区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1.5±2.3Ma、143.1±2.3Ma和133.8±2.1Ma。

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呈现高硅、富碱、少钙、贫镁的特征,里特曼指数平均值为2.4,为典型钙碱性岩石。TiO<sub>2</sub>、

TFe<sub>2</sub>O<sub>3</sub>、Al<sub>2</sub>O<sub>3</sub>、CaO、MgO、和P<sub>2</sub>O<sub>5</sub>含量,均与SiO<sub>2</sub>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Na<sub>2</sub>O和K<sub>2</sub>O含量则与SiO<sub>2</sub>含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并且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SiO<sub>2</sub>含量明显比玛尼吐组高。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t《^) P, y 、含 斑 中 粒 黑 云 母 二 长 花 岗 岩
(t P
) 组成 ; 阶段 为粗粒黑 云母 正长 晚

区域 地 质概 况
岩( t∈) P 。由于后期 构造的改造 , 阶段 各 的地质体均遭受了不 同程度的变质变形 。
l 区 内 以德 尔 布 干 深 断 裂 为界 , 作 北
摘要 : 大兴安岭北部发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 , 通过开展 1 5 / 万莫尔道嘎——奇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 2 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岩浆阶段 , 7 共 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 , 早期的中基性杂岩一
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 是俯) t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 cq pz 中期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一二 长花岗岩 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 , 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 晚期正长岩主要来自于下地壳 , 形成于造山晚期的伸展 体制。整个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运动学特征。
明显 , 质交代现 象普遍 , 钾 形成 大量 花 岗 质混 染岩 。深 成岩 体边 部岩石 组构 不均

面积约 6 0 i , 0 K 单个侵 入体规模小 , n 呈岩 株状产出或呈规模不等 的捕虏体 , 总体呈
北东向展布。 侵入古元古界兴华渡 口岩群 和新元古代南华系疙瘩组 ; 被新元古代 中 晚期花岗岩侵入及晚古生代岩体侵入 。 岩 体球形风化特征 明显 , 内有不等量 的围岩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特征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特征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特征

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的加格达奇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侵入岩都有发育,但一直以来研究程度很低,岩石成因不清,构造意义不明,鉴于此,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择早白垩世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观察与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岩石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总体近NNE向展布,主要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产出。

标签:岩石特征;早白垩世侵入岩;加格达奇

1 國内研究现状

该区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较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非正规的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工作。上世纪50-60年代,研究区内先后填制了1∶100万和不同比例尺的非正规地质填图,局部可达到1∶5万精度。从1970年开始,黑龙江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区内开展了正规的1∶20万区调,直到1993年结束。1991年后研究区内先后完成了4幅1∶5万区调及2幅1∶5万矿调(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前人在本区的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

2 区域地质背景

加格达奇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自北向南跨越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其所处独特构造位置已成为揭示东北地区各地块拼贴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其中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之间的缝合带传统上一般认为是德尔布干断裂带,新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位于该断裂带上,并认为德尔布干断裂带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李春昱,1980)。下面依次对加格达奇地区的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及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介绍。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及特征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及特征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及特征

杜明华申宽

(扎兰屯职业学院扎兰屯市162650)

提要: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整理汇总了大兴安岭山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沼泽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灰色森林土、碱土和暗色草甸土的分布、主要理化性状、典型剖面,并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土壤类型的生产性能,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兴安岭山区草地土壤类型

大兴安岭山区草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草地上不仅生活着大量的牧草和牲畜,还生活着许多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放牧强度的不断增大,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草地沙化、荒漠化的加剧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草地退化是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贯穿到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与功能过程中,包括植被退化、土壤退化以及连接各功能组分能流的衰减。其中土壤退化是草地退化一个重要表现。虽然草地退化被认为是一个植物生长减缓、生产力和土地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降低的过程,但土壤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草地退化的一般性指标。目前,许多国外学者已经对土壤的退化做过大量的研究,因此对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土壤类型

1.1黑土

黑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丘陵,漫岗,嫩江左岸的鄂伦春旗、莫力达瓦旗东部及阿荣旗、扎兰屯市的东南部。属于东北平原黑土大兴安岭山地边缘的延伸部分,与暗棕壤镶嵌分布。,呼伦贝尔市黑土面积1284.7641万亩,占呼伦贝尔市土壤面积3.37%,耕地面积391.1367万亩,占土类面积30.44%。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张彦龙;赵旭晁;葛文春;张吉衡;高妍

【摘要】塔河杂岩体位于塔源-喜桂图缝合带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东部,是早古生代侵入的花岗杂岩体.该杂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少量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辉长岩以包体存在于花岗岩中.岩石成因类型为典型的Ⅰ型后造山侵入体.岩体在野外地质特征、矿物组合、显微结构、化学成分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岩浆混合成因.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拼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拉张背景下,地壳和地幔都发生部分熔融,直接起源于亏损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侵入到下地壳熔融的花岗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了塔河杂岩体不同的岩石类型.花岗岩的ε<,Hf>(t)为-0.8~+5.6之间,Hf模式年龄在0.9~1.5Ga之间,反映塔河花岗岩的源岩应该是在中-新元古代时期由亏损地幔起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旱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我们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曾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期刊名称】《岩石学报》

【年(卷),期】2010(026)012

【总页数】14页(P3507-3520)

【关键词】塔河花岗杂岩体;岩浆混合作用;锆石Hf同位素;地壳增生

【作者】张彦龙;赵旭晁;葛文春;张吉衡;高妍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大兴安岭北部上护林地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大兴安岭北部上护林地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中生代火山岩有直接成因联系的 Ag、Pb、Zn、Cu 等矿床中的金 属硫化物的 δ34S 值集中在 0.001 ~ 0.005,暗示研究区火山岩具 有深源特征。Mg#=0.62 ~ 0.96,均值为 0.76,与源生幔源岩浆的 特征基本一致,而区别于与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岩浆产物 [7],La/ Nb=1.14 ~ 2.17,均值为 1.72(> 1.5),说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 于岩石圈地幔,暗示岩浆源区可能为岩石圈地幔源区 [8]。
图 3 岩浆系列判别图解 [3,4]
3.2 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研究区中性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介于 164.32 ~ 247.10×10-6
之间,总体含量较高,LREE/HREE=5.35 ~ 8.04,在稀土元素球 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图 4(1))表现样为轻稀土元素相对 富集的“右倾”型,(La/Yb)N= 6.51 ~ 11.48,轻、重稀土元素之 间 分 馏 一 般,(La/Sm)N=1.99 ~ 3.18,(Gd/Yb)N=1.83 ~ 3.12, 反映了轻、重稀土元素内部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地分馏特征。岩 石具有中等程度的 Eu 负异常(δEu=0.32-0.66),表明斜长石发生 了一定程度地分离结晶作用,基本无 Ce 异常(δCe=0.98-1.16)。 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图 4(2)),所有样品均具 有基本相同的演化趋势,相对富集 Rb、Ba、K、Zr、HF 等元素, 相对亏损 Nb、P、Ti、Yb 等元素。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 图整体上与板内玄武岩的演化趋势极为相似。

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

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

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的报告,600字

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报告

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是中国西部的最大并伸展到俄罗斯边界的东亚山地。它连接了满洲里、乌兰浩特和锡林浩特的天山和依莎山,而且也是中国的水库和大片森林的所在地。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位于大兴安岭第四段,西部滑脱构造包括嘎拉山、舍利沟和米勒奈沟三个小褶皱带,错距伸展从东向西,变形发育较低,作用在构造构造学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兴安岭北部构造发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的岩石类型以中结晶岩和橄榄岩为主,厚度约10公里,外内部错动结构发育,属于一般

伸展构造。岩石中常可见破碎、分开和断裂,大块岩石易受重力滑落,地表多出现细致的拉伸构造。

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研究成果表明,其构造特征分布有较大差异,根据岩体性质、变形特征和五指山变形理论,该区滑脱构造类型可分为“双向滑脱”、“右边拉伸”和“左边抬升”三种类型。

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的储量和皮肤层由深到浅沿着变形轴方向单调降低,所以当前崩解和生长断裂等构造破坏特征除了部分区域均匀分布以外,实施钻井开发的选区也受到明显的局部构造控制。

综上,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伸展滑脱构造的地质特征种类复杂,不容易发现。根据观测资料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段嘎拉山的

伸展滑脱构造属于双向滑脱、右边拉伸和左边抬升三种构造类型,对钻井开发受到明显的局部构造控制。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内部山间盆地型沉积物特征及意义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内部山间盆地型沉积物特征及意义
二 、 间盆地 沉积 物成 因分析 山
1古 鲁 干 砾 岩 .
Leabharlann Baidu
厚 度 1 42 总 体 为 一 套 细 卵 石 一 中 ( ) 岩 , 0 .m, 细 砾 夹 玄 武 质 沉 凝 灰 角 砾 岩 ( 46)凝 灰 质 砂 岩 ( .m) 厚 . 、 11 。垂 向
古 鲁 干 砾 岩 、博 乌 勒 山 砾 岩 及 盘 古 砾 岩 均 处 在 大 兴
麓 冲 积 扇 的 发 育 。 因 出露 较 高 的火 山 岩 区 受 中生 代 区域
隙 , 风 化 破 碎 , 形 成 的 岩 石 碎 块 首 先 被 剥 蚀 搬 运 到 低 易 所
厚 度 4 5 主要 由一 套 紫 色 卵 石砾 岩 组 成 , 夹 有 紫 性 断 裂 构 造 及 火 山 构 造 影 响 ,使 岩 石 产 生 一 些 节 理 及 裂 8 m, 内
碎屑岩岩 性及厚度也 不一样 。 盆 地沉积 晚期 , 积厚度 在 沉
逐 渐 增 大 , 山岩 浆 活 动 增 强 , 地 与 物 源 区 比 降 相 对 减 火 盆 最 大 厚 度 9 0 底 部 为 一 套 褐 色 ~ 紫 色 粗 卵 石 砾 岩 少 , 积 作 用 逐 渐 减 弱 , 终 被 后 期 的 火 山碎 屑 岩 覆 盖 。 9m 沉 最 夹 砂 岩 , 本 层 序 类 型 为 旋 回 性 向 上 变 细 型 , 有 不 明 基 具 木 瑞组 主要 分 布在大 兴安 岭火 山 隆起 内部 及边部 。 显 交 错 层 理 、 行 层 理 及 冲 刷 构 造 。砾 石 分 选 差 , 度 多 火 山 隆 起 内 部 沉 积 物 为 一 套 含 有 动 物 化 石 及 泥 灰 岩 透 平 粒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的土壤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组成,一般坡度较缓。本地区又处在寒温带,气候冷湿,季节性冻层存在的时间很长,局部还有岛状永冻层。降雨量由南向北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山地、丘陵分布的主要地带性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大兴安岭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逐渐过渡到降雨量较多的暗棕壤区,黑土只是呈小块零星分布在江河的河谷平原上。沿江河的河谷低地和山间水线则分布有草甸土、沼泽土等非地带性土壤。在高山地区也有少量的石灰土分布。

(一)石灰土

石灰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海拨较高的山岭顶部,是本地区山地垂直带上分布最高的土壤类型。海拨高度一般在12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候严寒,常年近9个月出现积雪,因而山顶母质不断遭受冻裂风化,大多崩裂为岩屑碎块,形成大片“碎石坡”或“石塘”。除大量碎石裸露外仅在部分碎石之间,镶嵌有少量土壤,其上生长着呈匐状的偃松及兴安桧等木本植物,草木植物则有香鳞毛蕨与晚花拂子茅等;石块表面附生着大量地衣及各类藓类,反映出明显的抗寒耐湿特征。这类土壤很少,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0.1%左右。

(二)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是寒温带的土壤,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土壤,高度在暗棕壤之上,具有垂直地带性的特色。在成土过程中,尽管季节性冻层起着重大作用,但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仍然是生物――气候等综合成土条件作用的结果。棕色针叶林土面积为4194497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1.00%。棕色针叶林土在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山、低山、丘陵均有分布,占据漠河县、塔河县、呼中区、新林区的大部和呼玛县的西南部及松岭区的北部地区。棕色针叶林土表层腐殖质含量较高,但有效肥力低,腐殖质含量为10-12%,全氮含量为0.324-0.455%,全磷含量为0.134-0.181%,全部含量为2-3.9%。棕色针叶土在成土过程中,由于地形、母质和植被的差异,形成了棕色针叶林土、灰化棕

德研究质疑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因说

德研究质疑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因说

科 技 短 讯
[ 新华社]德国研究人员2 日 3 公布最新研究成果, 对古埃 性坏死病 状吻合 ,但镰状细 胞贫血病 也可 以表现 出同样病
及法老图坦卡蒙可能死于疟疾以及一种罕见足疾的说法提 出质
疑 。他们 认为 , 图坦卡 蒙更 有可 能死 于镰状 细胞 贫血 病 。
状 。此 外,疟疾多 发地 区的致 死病例 大多发生在 患者儿童 时期 ,而图坦卡蒙 活到 l岁 ,因此推 测他可能死 于疟疾不 9 太有 说服力 。 研 究小组 还指 出,镰状细胞 贫血病 尤其常见于包 括埃

曩拉山辑场南山找矿靶区
I l
表2 金找矿靶区一览表
异 常北 部有北东 向断裂构造 从区 内通 过,成矿地 质条件有
利 。矿 化 蚀 变 主 要 为 硅 化 、 黄 铁 矿 化 、 褐 铁 矿 化 、 碳 酸 盐
4 结论 研 究区位于黑龙 江省I 级大兴安 岭多金属成矿 带 的北 I I
[] 赵春 荆等 . 3 吉黑 东部 构造格 架及 地壳 演化 [ . 加 辽宁大 学 出版
社, 9 6 19 .
[] 黑龙 江省地质局第一 区测 地质调查大 队. :0 4 12 万三道 卡、白石 砬子幅地质调查报告 [] 黑龙江省地质局第一 区测地质调查大 R.
队, 9 6 18 .
中国西 部科技 2 1 年0 月 ( 旬 )第0 卷 第1 期 总第2 0 00 5 上 9 3 1 期

大兴安岭北部鹿角河一带早白垩世龙江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大兴安岭北部鹿角河一带早白垩世龙江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获得 135 4-2Ma的同位素年龄 ,形成时代相当于早 白垩世。
Sm,和较 低 的 Ta、Nb、Ti和 P,且 Th/Ta>1,Zr/Hf=35.1,大 于地 壳
2 岩 石地 球化 学特 征
值(11),低于原始地幔值 (36.27),Rb/Sr=0.69。龙江组 2段火 山
本次工作共取火 山岩硅酸盐样品 5件 ,均为熔岩类 。对其分 岩 具有 较高 的 K、Rb、Ba、Th、Ce、Zr、I-If及 Sm,和 较低 的 Ta、Nb、
块 ,表现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 岩 、寒武 一奥 陶系富克 山变质 (∑LREE)为 139.49—140.9×10-6,重 稀 土 总 量 ( HREE)为
岩 、片 麻状 花 岗岩 的残 留 ;中生 代叠 加 了大 兴安 岭 岩浆 弧火 山 一 14.62—16.25×10 ,轻重稀 土 比值 LR/HR=8.58—9.6 4 ,稀 土分配
中 图分类 号 :P588.14。P59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2096—4390(2018)05—0039—02
关 于 大兴安 岭 火 山岩带 的成 因环 境 ,不 同学 者看 法不 一 。有 0.77—2.89,5个样 品均 小 于 3,说 明岩石 为亚碱 性 系列 岩石 ;据里
的认为大兴安岭大面积分布 的中生代火山岩与古太平洋板块 特 曼 岩 系 指数 图解 ,样 品 均 落入 亚 碱 性 区 ;在 碱 一二 氧 化硅 图

大兴安岭北部福草山侵入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

大兴安岭北部福草山侵入岩体特征及构造环境

江期 一光华 期 中一 中酸性 岩浆组 成 , 中 , 其 侵入 岩 主
要 为燕 山期 早 白垩 世 闪长 玢 岩 ( ) 晚 侏 罗世 二 K 、
长 花 岗 岩 (。 r 、 三 叠 世 二 长 花 岗 岩 ( 叩 ) 海 Jr ) 晚 / T。y 和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区内 由古 元 古界 兴华 渡 口岩 群 ( t h P )中深变 x 质岩 系 构成 了结 晶基 底 —— 落 马 湖 微 地 块 , 性 为 岩 片麻 岩 、 变粒 岩 、 片岩 、 理岩 等 ; 元古 界 一下 寒武 大 新
草 山 中酸性 侵入岩体 位于其 北部 , 于西 伯利 亚板块 含 砂 质 绿 泥 板 岩 、 云 板 岩 、 理 岩 、 质 石 英 砂 岩 、 处 绢 大 变
南缘 , 兴蒙造 山带东段 大兴安 岭 中段 华力 西期 一燕 山 期铁 、 、 、 、 、 成 矿 带 二 十 四号 桥 成 矿 亚 带 钨 银 金 钼 铜 雅 一布列亚 地块l , l 近年 发现 了椿 叶 山、 草 山 、 ] 福 北 宽河 、 真理 山等金矿 ( ) 。本 文 以黑龙 江省嫩 江县 化 点 嘎拉 山、 福草 山幅 1 :5万 区域地质 矿产 调查[ 资料 4 微 晶片岩 等 ; 留系 卧 都 河 组 ( 。 为 典 型 的 海 相 志 S 叫)
中 图分 类 号 : P5 8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 4 2 2ຫໍສະໝຸດ Baidu1 ) 1O O 一 6 8.2 0 11 1 ( 0 2 0 一 1 9O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的报告,600字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的报告

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报告,是根据大兴安岭地区地质环境数据,提出的学术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的变形特征,以及构造层划分诸特征。

一、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

1、变形呈大规模的伪原地形,原有的山谷、山丘、冷板块陷落、褶皱等,都发生了变形;

2、上古生界构造特征显示,变质岩体间以及变质岩与斜坡状复形岩之间仍存在若干变形带;

3、地表以及地下仍发现若干断层,其中有贯穿性断层,断层多呈拉张性及折合性;

4、实测发现,大兴安岭地区广泛发育断裂破碎带,断裂的倾斜角在30°~50°范围内,断裂深度可达3000m以上。

二、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层划分

1、大兴安岭地区构造层划分根据变形特征,将大兴安岭地区的地质构造划分为三个层次,由上而下分别为燕山—白马—苏鲁淮三层;

2、燕山层由原有的山谷、山丘、冷板块变形破碎而成,其中原有变质岩体仍存在,变质岩体之间及变质岩体与复形岩之间仍存在若干变形带;

3、白马层由斜坡状复形岩及片带状单斜变质岩组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若干变形带;

4、苏鲁淮层由折合性变质岩及岩浆岩组成,其中变质岩可能存在若干变形带。

综上所述,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变形特征及构造层划分是有若干变形带,分层结构为三层,由上而下分别为燕山、白马、苏鲁淮三层,从而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为晚三叠 世 二 长 花 岗 岩,以 岩 基 形 式 出 露 于研究区的南部,由6个 大 小 岩 体 组 成,面 积 约 240
km2。岩石类型单一,结 构 上 可 分 为 粗 粒 及 中 细 粒, 呈肉红色 - 灰 褐 色,主 要 矿 物 成 分 为 钾 长 石、斜 长 石、黑云母。钾长石(约占30%)呈他形粒状,粒径 1 ~2.5 mm,低 负 突 起,条 纹 构 造;斜 长 石 (约 占 43%)为 更 长 石,呈 半 自 形 板 状,粒 径 1.0~2.5 mm,钠长双晶 发 育,双 晶 纹 弯 曲 变 形;黑 云 母 约 占 2%,呈褐色,片状,粒径 0.4~1 mm,个别 蚀 变 为 白 云母。 斑 晶 主 要 为 钾 长 石 和 石 英,钾 长 石 (约 占 35%)的粒度 为 10 mm,其 中 包 裹 着 斜 长 石 和 黑 云 母;石英(占25%)呈他形 粒 状,粒 度 大 小 不 等,具 波 状消光。副矿物为磁铁矿。 2.3 8 号 岩 体
收 稿 日 期 : 2011-08-07; 改 回 日 期 : 2012-01-30; 责 任 编 辑 : 余 和 勇 基 金 项 目 : 黑 龙 江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项 目 (编 号 :HLJKD2006-06)资 助 。 作者简介: 宋丙剑(1974-),男,工程师,学士,1997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在
第 27 卷 第 1 期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2012 年 3 月 :109-114
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Vol.27 No.1 Mar.2012:109-114
doi:10.3969/j.issn.1001-141源自文库.2012.01.017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内由古元古界兴华 渡 口 岩 群(Pt1xh)中 深 变 质岩系构成了 结 晶 基 底———落 马 湖 微 地 块,岩 性 为 片 麻 岩 、变 粒 岩 、片 岩 、大 理 岩 等 ;新 元 古 界 - 下 寒 武
统落马湖岩群 嘎 拉 山 岩 组 (Pt3 ∈1g)为 陆 源 碎 屑 沉 积 建 造 ,岩 性 为 (含 石 榴 )二 云 石 英 片 岩 、黑 云 斜 长 变 粒岩;北宽河岩组(Pt3∈1b)为 浅 海 相 陆 源 细 碎 屑 沉 积建造,岩性为 粉 砂 质 绢 云 板 岩、片 理 化 长 石 砂 岩、 含 砂 质 绿 泥 板 岩 、绢 云 板 岩 、大 理 岩 、变 质 石 英 砂 岩 、 微晶片岩等;志 留 系 卧 都 河 组 (S3w)为 典 型 的 海 相 沉 积 岩 ,岩 性 为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大 理 岩 、绿 泥 板 岩 等 , 板岩、砂岩互层明 显;下 白 垩 统 龙 江 组 (K1l)为 陆 相 裂 隙 式 火 山 喷 发 沉 积 建 造 ,岩 性 为 玄 武 安 山 岩 、黑 色 安山岩;光华组(K1gn)为火 山 碎 屑 岩 及 酸 性 熔 岩 建 造,岩 性 主 要 为 灰 白 色 酸 性 凝 灰 岩、沉 凝 灰 岩、流 纹 岩。
大兴安岭北部福草山侵入岩体 特征及构造环境
宋丙剑
(1.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资 源 学 院 ,北 京 100083;2.武 警 警 种 学 院 ,北 京 102202)
摘要: 福草山岩体为中酸性侵入岩,呈岩基-岩株状出露,为 海 西 期 和 燕 山 期 岩 石 类 型 亚 碱 性 系 列和钙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为富硅、富钠、铝过饱和、轻稀土富集型,具 壳 幔混源型与壳源型花岗岩特征,是同 源 岩 浆 形 成 的 产 物,其 形 成 与 蒙 古 - 鄂 霍 茨 克 造 山 带 陆 陆 碰 撞有关,为金及多金属富集沉淀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先 后 发 现 了 椿 叶 山、福 草 山、北 宽 河、真 理 山 等 金 矿 (化 )点 ,今 后 应 加 强 构 造 破 碎 蚀 变 岩 型 金 矿 床 的 勘 查 工 作 。 关 键 词 : 中 酸 性 侵 入 岩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构 造 环 境 ;福 草 山 ;大 兴 安 岭 中 图 分 类 号 : P588.1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1-1412(2012)01-0109-06
111
侵入接触。岩石 类 型 为 细 粒 闪 长 玢 岩,多 为 斑 状 结 构。斑 晶 主 要 为 斜 长 石 (占 40%)和 角 闪 石 (占 15%)。基质为 大 量 自 形 长 条 状、板 粒 状 斜 长 石 微 晶 ,呈 显 微 半 自 形 粒 状 结 构 。 暗 色 矿 物 为 绿 泥 石 、绿 帘石集合体。
0 引言
大兴安岭是我国 16个重点矿产勘查区之一,福 草 山 中 酸 性 侵 入 岩 体 位 于 其 北 部 ,处 于 西 伯 利 亚 板 块 南 缘 ,兴 蒙 造 山 带 东 段 大 兴 安 岭 中 段 华 力 西 期 - 燕 山 期铁、钨、银、金、钼、铜 成 矿 带 二 十 四 号 桥 成 矿 亚 带 上 ,北 侧 为 额 尔 古 纳 地 块 ,南 侧 为 松 嫩 地 块 ,东 侧 为 结 雅 - 布 列 亚 地 块[1-3],近 年 发 现 了 椿 叶 山 、福 草 山 、北 宽 河 、真 理 山 等 金 矿(化)点 。 本 文 以 黑 龙 江 省 嫩 江 县 嘎 拉 山 、福 草 山 幅 1 ︰ 5 万 区 域 地 质 矿 产 调 查[4]资 料 为 基 础 ,通 过 对 福 草 山 中 酸 性 侵 入 岩 体 的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探 讨 中 酸 性 岩 体 的 成 因 、构 造 环 境 和 成 矿 作 用 ,以 便促进与找矿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研究。
为晚侏罗世二 长 花 岗 岩,主 要 呈 岩 株 状 出 露 于 研究区的中 部,面 积 约 8.7km2。 岩 石 呈 肉 红 色 - 灰褐色,主要矿 物 成 分 为 钾 长 石、石 英、黑 云 母。 其 中钾长石(约占35%)为微 斜 长 石 和 条 纹 长 石,呈 他 形 粒 状 ,无 色 ,低 负 突 起 ,弱 土 化 ,交 代 斜 长 石 局 部 边 缘形成交 代 蠕 虫 结 构;石 英 (约 占 30%)呈 他 形 粒 状,粒 度 大 小 不 等,具 波 状 消 光,少 量 局 部 粒 化 镶 嵌 生长;斜长石(约占30%)为 细 密 聚 片 双 晶 的 酸 性 斜 长石,自 形 - 半 自 形 板 柱 状、板 粒 状,个 别 大 颗 粒 达 3.0mm,具弱绢云母化;黑 云 母 (约 占 5%)呈 片 状、 鳞 片 状 、宽 片 状 ,一 组 极 完 全 解 理 ,以 白 云 母 为 主 ,无 色 ,中 正 突 起 ,鲜 艳 干 涉 色 ,片 径 <1.3 mm。 2.4 9 号 岩 体
火山-岩浆作用有关的气液蚀变岩。褶皱和断裂构 造主要为 嘎 拉 山 林 场—刑 涧 山 复 式 向 斜 (M1)、NE 向及 NW 向断裂。
2 岩相学特征
研究区中酸性 侵 入 岩 体 共 出 露 9 处,包 括 海 西 期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C2γδ)1处(1号岩体),燕 山 期晚三叠 世 二 长 花 岗 岩 (T3ηγ)6 处 (2 号—7 号 岩 体)、晚侏罗世二长花岗 岩(J3ηγ)1 处(8 号 岩 体)、早 白 垩 世 闪 长 玢 岩 (K1δμ)1 处 (9 号 岩 体 )。 2.1 1 号 岩 体
3 地球化学特征
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在侵入岩体中采集了4件新 鲜的、具 代 表 性 的 岩 石 样 品,进 行 了 主 量 元 素、微 量 元素、稀土元 素 分 析。 笔 者 结 合 分 析 结 果 对 中 酸 性 侵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3.1 主 量 元 素 特 征
主量元素是指 地 幔 和 地 壳 的 主 要 组 成 元 素,其 成分数值一般以氧化物质量分数的形 式 给 出 。 [5] 分 析测试 结 果 (表 1)表 明,晚 石 炭 世 花 岗 闪 长 岩 w (SiO2)=68.48%,w(Al2O3)=14.35%,含 量 较 高, w(Na2O+K2O)=7.72% (>5.45%),Na2O/K2O >1,说 明 岩 石 具 有 弱 酸 性、富 硅、偏 碱、富 钠 和 钙 碱 性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为 1,属弱过铝型;晚 三叠世二长花 岗 岩 w(SiO2)=58.84% ~75.30%, w(Al2O3)=14.08% ~8.17%,含 量 较 高,w(Na2O +K2O)=5.83% ~8.79%,Na2O/K2O>1,说 明 岩 石 具 有 略 富 碱 质 和 低 钙 、镁 的 钙 碱 性 岩 石 特 点 ;晚 侏 罗世二长花岗 岩 的 w(SiO2)=72.32% ~82.46%, w(Al2O3)=8.46% ~14.77%,含 量 较 高,w(Na2O +K2O)=3.41% ~9.14%,K2O/Na2O=1.23~ 1.39(>1),说 明 岩 石 具 有 富 硅 、偏 碱 、富 钾 和 钙 碱 性 的特 点,铝 饱 和 指 数 (A/CNK)为 1~1.6,属 偏 铝 型;早白垩 世 闪 长 玢 岩 的 w(SiO2)约 为 66.97%,w (Al2O3)=14.44%,含 量 较 高,w(Na2O+K2O)= 5.62%,K2O/Na2O=0.29,说 明 岩 石 具 有 富 硅、富 钠和钙碱性特点,铝 饱 和 指 数 (A/CNK)>1.17,属
主要为晚石炭 世 花 岗 闪 长 岩,以 小 岩 株 形 式 出 露于研 究 区 北 部,由 1 个 岩 体 组 成,向 北 未 封 闭,产 出面积约为3.42km2,与新元 古 界 - 下 寒 武 统 嘎 拉 山岩 组 呈 侵 入 接 触。 岩 石 多 呈 灰 白 色 - 灰 褐 色,主 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暗色矿物。 其 中,斜长石(占50%~60%)为 更 长 石,呈 板 柱 状、他 形粒状,粒度 2~5 mm,发 育 聚 片 双 晶 和 明 显 的 环 带构 造,具 绢 云 母 化;钾 长 石 (占 10% ~15%)为 微 斜长石、条 纹 长 石,呈 他 形 粒 状,粒 径 2~4 mm,局 部被 绿 帘 石 交 代;石 英 (占 20% ~25%)呈 他 形 粒 状,粒径2 mm,波状消光;暗色矿物为角闪 石、黑 云 母(占5%~10%),粒 径 1~2 mm。 副 矿 物 组 合 主 要 为 锆 石 、石 榴 子 石 、磁 铁 矿 和 磷 灰 石 。 2.2 2 号 —7 号 岩 体
读硕士研究生,现从事矿 床 学、勘 查 学 教 学 及 研 究 工 作。 通 信 地 址:北 京 市 昌 平 区 南 口 镇,武 警 警 种 学 院 黄 金 系 地 质 教 研 室;邮 政 编 码: 102202;E-mail:songbingjian@sina.com
110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2012 年
图 1 福 草 山 地 区 地 质 简 图[1] Fig.1 Geological sketch of Fucaoshan area 1.下白垩统光华组;2.下白垩统龙江组;3.下志 留 统 卧 都 河 组;4.北 宽 河 组;5.新 元 古 界 - 下 寒 武 统 嘎拉 山 组 ;6.古 元 古 界 兴 华 渡 口 群 ;7.早 白 垩 世 闪 长 玢 岩 ;8.晚 侏 罗 世 二 长 花 岗 岩 ;9.晚 三 叠 世 二 长 花 岗 岩 ;10.晚 石 炭 世 花 岗 闪 长 岩 ;11.断 层 ;12.复 式 向 斜 (M1);13.岩 相 界 线 ;14.岩 体 编 号
为早白垩世闪 长 玢 岩,呈 岩 株 状 出 露 于 研 究 区 东部,由1个 小 岩 体 组 成,面 积 2.05km2,K-Ar法 年龄(61.25±1.54)Ma,与 晚 侏 罗 世 二 长 花 岗 岩 呈
第 27 卷 第 1 期
宋 丙 剑 :大 兴 安 岭 北 部 福 草 山 侵 入 岩 体 特 征 及 构 造 环 境
中生代火成岩 隶 属 于 大 兴 安 岭 火 山 岩 带,由 龙 江 期 - 光 华 期 中 - 中 酸 性 岩 浆 组 成 ,其 中 ,侵 入 岩 主 要为燕山期早白 垩 世 闪 长 玢 岩(K1δμ)、晚 侏 罗 世 二 长花岗岩(J3ηγ)、晚 三 叠 世 二 长 花 岗 岩 (T3ηγ)和 海 西期晚石 炭 世 花 岗 闪 长 岩 (C2γδ)等 (图 1);脉 岩 主 要为闪长岩脉,分 布 较 为 分 散。 变 质 岩 主 要 为 古 元 古代、晚 元 古 代 - 古 生 代、志 留 纪 区 域 变 质 岩,华 力 西期及燕山期形 成 的 角 岩 类 接 触 变 质 岩,与 中 生 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