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元古界地层及大地构造意义-最新资料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成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成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钼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北极地区大兴安岭东南部,属于晚侏罗世岩群,是该地区重要的钼矿床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该矿床的成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一、成矿年代学岔路口斑岩钼矿的成矿年代为139.1±1.0Ma,属于晚侏罗世中晚期。
矿床主要与斑岩体和围岩接触带、构造断裂和变形带有关。
矿体呈层状或肾状,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和钼矿石组成,石英中含有大量脉石状钼矿物。
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岔路口斑岩钼矿的岩石以二长花岗斑岩为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高钠、富铝、亏损铁和稀土等特征。
斑岩体中含有大量的钾长石和长石斑晶,常见的铁镁矿物为角闪石和绿泥石,岩石中还有较多的钛、锆和磷等元素。
三、地质意义岔路口斑岩钼矿作为大兴安岭北段钼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地区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成矿年代为晚侏罗世中晚期,也为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北段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此外,通过对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大兴安岭北段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岩石成因,为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岔路口斑岩钼矿的成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和地质构造,同时也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7月19日,全球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经超过400万例,而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经突破1.8亿。
这些数据凸显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医疗健康的破坏性影响。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
据统计,在2020年3月时,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仅为50万例,到同年7月底时才突破1千万。
但是,在2021年5月底,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1.6亿。
因此可以看出,疫情在2021年依然呈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印度、巴西等国,疫情形势严峻。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摘要: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以下称研究区)位于亲西伯利亚陆块群中蒙古-额尔古纳造山带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大地构造环境比较复杂,自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火山-岩浆活动阶段是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主要成矿期,目前所发现的大中型及小型矿床主要是这个阶段形成的。
关键词: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成矿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
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北部为上黑龙江中断(坳)陷带,南部为中断陷带(火山岩带),东南部为塔河过渡带,西北部为漠河边缘褶皱带,中部为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
研究区自晚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1 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在活动的陆源裂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经过兴东运动使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较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称兴华渡口群(Pt1xh)。
由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及混合花岗岩等组成。
变质作用的后期及期后,由于深熔作用,形成原地-异地混合花岗岩-巨斑状(混合)花岗岩,变质及岩浆作用,使沉积岩石中金及主要成矿元素活化富集成矿,因此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是研究区内最古老、最主要的矿源层。
晋宁期基性到酸性岩浆侵入、交代,形成了各类侵入岩。
在侵入交代过程中,岩浆热液涉取了围岩中大量成矿物质,个别岩体具有矿源体特征。
至此额尔古纳地块结晶基底形成。
2 大陆裂谷倭勒根岩群形成阶段前震旦世至寒武世,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形成,呈北东东向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中间,额尔古纳地块南部及北部陆内裂谷发生,形成了倭勒根岩群。
额尔古纳地块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金从岩石中分离和释放出来。
在风化壳中:金吸附于粘土矿物、有机质及腐植质中;在富水条件下,金随成岩物质向水盆地集中-富集,在还原条件下金沉淀、成岩成矿。
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银矿区流纹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黄 金 GOLD
黄 金 地 质 13
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银矿区流纹岩 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张易航,杨言辰,韩世炯,宋朝阳,王 旺,余长胜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古利库金银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流
纹岩中。通过对古利库金银矿区流纹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 U-Pb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其岩
本文对古利库金银矿区与成矿相关的流纹岩进
行锆石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 古利库已 有 的 研 究 成 果,探 讨 了 其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特 征、岩石成因及成矿构造背景,为后续矿产勘查和研 究工作提供基础研究。
1 矿区地质概况
古利库金银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 东端,兴安地块东北部[7](见图 1-A)。
物。
关 键 词 : 流 纹 岩 ;年 代 学 ;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构 造 背 景 ;古利库金银矿区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1-1277(2020)08-0013-09
doi:10.11792/hj20200803
150.00×10-6,最高 613.64×10-6。矿体一般呈 脉 状、短脉状,具有膨胀狭缩、尖灭再现特征。
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2.1 样品采集及岩相学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流纹岩为矿区主要赋矿围岩,显示
流纹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本次研究采集的流纹岩样 品均为取自矿区露头处的新鲜样品。其中,用于进行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的样品共 7件(编号 15GLK-1~ 4、15GLK-8~10),用于锆石 U-Pb年龄分析的样
大兴安岭北部扎兰屯脉岩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含量为 !A= Y"Z [ !?= $?Z!全碱含量较高!为 A= "$Z [ Y= "WZ# 稀土元素总量为 !$!= V^ !> _@ [ !VV= !^ !> _@ ! 轻重稀土分馏 系数较大!$ / ‘ * L% (值为 @= $V [ !>= V> #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 / 5 / ] % ! 亏损重稀土元素 $ & \ ] ] %# " ] + 表现为弱的负异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4 !: !> ! !" # $%&’ ( ) &* ( ) $( + , .# ) &/ 0 # 1 ( 2) 3 # 1 .1 * * 2* # ( + 5 # ( / ( 6$ &.7 5 # ( 8 9$ 1 3 1 9.# 1 # ; 3 &7# < $ ( + =3 # .3 # 1 # ? .6 !>>>$? ! : 9.& $ !=* !: !> &* # " # $ %&’ ( ) &* ( ) $( + %* 9( 1 8 9# ) 3 @ A ( / 2* ( .! 4 .1 * * 2* # ( + 5 # ( / ( 6$&.7 5 # ( 8 9$ 1 3 1 9.# 1 # ; 3 &7# < $ ( + =3 # .3 # 1 # ? .6 !>>>$? ! : 9.& " !5 !> ) &72&* # =3 9( ( / ( + : 9.# 1 # ; 3 &7# < $( + =3 # .3 # 1 # ? .6 !>>>"? ! : 9.& $>>@ B >A B !> 收稿! $>>@ B >@ B !$ 改回!
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是: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线分界线,是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北部,是中国保存较完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大兴安岭山脉北起黑龙江省漠河市北部黑龙江畔,南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全长1400多公里,均宽约200公里,是由中低山组成的山脉。
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1大兴安岭地处寒温带气候带,天气寒冷,无霜期短等气候特点,决定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区狭窄、种类少、种群数量多,在全国来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捕虏体和暗色 闪长质深源包体 , 包体形态
不 规则 , 小几厘 米一几 十厘 米 , 主岩 大 与
二、 花岗岩宏观地质特征 新冗 代 岩浆活动强烈 , 广泛 分布于
与其伴 生的变质地体有古元古代兴华
渡 口岩群 、 风水 L片麻杂岩和新元古代南 L I 华 系佳疙瘩组 ; 中佳疙瘩组形成 于活 动 其 陆缘构造环境 , —部有大量 的变安 …岩 其 卜 ( 锆石 I P1 J }H位素年龄 为 7 3 一莫 尔 — 2 Ma
道 嘎 幅 1 5万 域 地 质 调查Βιβλιοθήκη 报 告 ) / 2 。 ,
斑杂状构造发育。
加有 大量 华力西期 一印支期 中酸性 侵入
,
( )新元古代 晚阶段侵入岩 三
集 中分布于测 区西南 草坡沟一带 , 出 露 面积 约 4 K 0 i ,由 2个侵入 体组成 , n 呈 近椭圆状岩株产 出,侵 人中一基性杂岩和 巨斑状 中粒黑云母钾长花 岗岩 。岩石具呈 球 形风 化外 貌 ,岩 体 内可 见 2 0—3 0X 0 5 0—1 0m 的灰 色石英 岩捕 虏 体和 暗 色 40 闪长质包体 , 暗色包体 呈椭圆状或透镜状 沿 北东 向展 布 , 长宽 比约 1 1 :, : —8 1 与主 岩界线截然 ; 岩体 同化混染作用明显。
类 型 之 间 呈 过渡 关 系 。
大兴安岭北部 莫尔道嘎一奇 乾地 区 , 出露有大量 的北 东向展 布的花岗岩 , 由于
( )新元古代中阶段侵入岩 二 主要分布于 大兴 屯 、 问房 农场及两 八
间 房 一 带 , 向西 北 延 伸 至 俄 罗 斯 境 内 , 出 露 面积 约 3 0 K 呈 岩 基 或 较 大 岩 株 状 50 i , n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战备村地区早白垩世火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意义
Abstract:LateMesozoicvolcanicrocksandintrusiverockswidelyoccurredinXinlinZhanbeicunareaof northernGreaterHingganMountain.ZirconUPbdatingusingtheLAICPMSmethodgivestheemplacementage of1210±08MaforZhanbeicunintrusiverocksand1369±13MaforBaiyingaolaoFormationrhyolitesdistrib utedaroundtheZhanbeicunintrusiverocks.Theresultssuggestedthattheintrusiverocksandrhyoliteswereformed inEarlyCretaceous.MoreovertherocksbelongtohighKcalcalkalineshoshoniteseriesingeochemistry,andex hibithighSiO2,K2O,Na2OandlowMg,Ti.Thetraceelementsgenerallyhaveasimilarvariationtrend,eg.en richmentofLILE (Rb,K,Ba) andLREE,anddepletionofHFSE(Nb,Ta,Ti) andHREE,withsignificant fractionationofLREEandHREE( (La/Yb)N =11~2326)andweakmedium Euanomalies(δEu=035~ 082).Thisindicatesthattheintrusiverocksandrhyoliteshavethesamesources.Combinedwithpreviousstud ies,itissuggestedthattheEarlyCretaceousigneousrocksinZhanbeicunareaareoriginatedfrompartialmeltingof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 )吉林 大学 地球科 学学 院 , 长春, 1 3 0 0 6 1 ; 2 )中 国地 质i N 查局 沈 阳地 质调查 中心 , 沈阳, 1 1 0 0 3 4
1 9 9 8; Wu Fuy ua n e t a 1 .,1 9 9 8; Che n Bi n e t a 1 .,
2 0 0 0; Su De n gy o u e t a 1 ., 2 0 0 0; Wu Fu y ua n e t a 1 .,
Sho ux i a n e t a 1 ., 2 01 4; Ti a n Shu g a ng e t a 1 ., 2 0 1 6;
Ta n g J i a n l i e t a 1 . , 2 0 1 6 ) , 岩 浆岩形 成 于俯 冲 带 。此 外, 关 于额尔 古纳 一 兴安 地 块 和 松 嫩地 块 的 碰撞 拼 贴位置及 时 间等 问题也 一直 存在 争议 ( L i J i n y i ,
第
1
70 月 2 。
地
质
学
报 AC TA G EO L O GI C A S I NI C A
i . 9 0N V o 。。
.
o
.
I 0 20 1
~
2 7 。6
27 2
大 兴 安 岭 北段 扎 兰 屯地 区晚古 生代 海 相 火 山岩 年 代 学 和 地 球 化 学特 征 及 其构 造 意义
内 容提 要 : 大 兴安 岭 地 区是 中亚 造 山带 构 造 演化 的重要 区域 , 其 中 关 于 古 亚 洲 洋 的闭 合 时 限 以及 额 尔古 纳 一 兴
大兴安岭北部壮志林场花岗岩年代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合 带 。本 文 通 过 对 大 兴 安 岭 北 部 典 型 的 环 二 库 蛇 绿 混 杂 岩 地 区 出 露 的 壮 志 林 场 花 岗 岩 的 岩 石 学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 年 代 学 进 行 研 究 ,探 讨 其 地 质 意 义 ,为 新 林 一 喜 桂 图 断 裂 带 北 段 地 质 演 化 提 供 基 础 资 料 。研 究 表 明 ,壮 志 林 场 花 岗 岩 遭 受 了 强 烈 糜 棱 岩 化 ,其 年 代 学 研 究 显 示 ,岩 浆 锆 石 LA-ICP-M S U -P b 加 权 平 均 年 龄 为 488.9 士 2.6M a ,表明其 形 成 时 代 为 晚 寒 武 世 ;该 岩 体 糜 棱 岩 化 新 生 矿 物 绢 云 母 4°A r/39Ai• 坪 年 龄 是 151.5 士 1.2 M a ,代 表 了 韧 性 变 形 年 龄 。岩 石 具 有 高 硅 、富 钾 、富 铝 ,轻 稀 土 元 素 富 集 、重 稀 土 元 素 亏 损 ,富 集 大 离 子 亲 石 元 素 和 亏 损 高 场 强 元 素 的 特 征 ,形 成 于 后 造 山 背 景 ,代 表 了 额 尔 古 纳 地 块 与 兴 安 地 块 碰 撞 拼 合 结 束 后 的 产 物 ,其 韧 性 变 形 年 龄 代 表 了 新 林 一 喜 桂图断裂带北段晚侏罗世受到了蒙古一鄂霍茨克洋演化过程的影响。
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发现与意义
化 石 的炭 质板 岩厘 定 为二叠 纪林 西 组 。这 一重 要 发现 ,
向上变 细 的层 序 ; 随 着沉 积 的继 续 , 湖盆 被 砂砾 石 充 填
出露 面积 有 限 ,主要 集 中在馒 头 山一翠 岗公社 一 带 , 周 围多 加里 东期 侵入 岩 。总 的来 说 , 研 究 区 处 于 额 尔 古 纳 与兴 安地 块 拼合 造 山带 中 。
二、 剖面 概述
四、 初 步 认 识
虽 然 研 究 区 内林 西 组 地 层 出 露 面 积 有 限 , 但 地质 意 义却不 同凡响 。 它 不 仅 填 补 了 大 兴 安 岭 地 区额 尔 古 纳 地 层 区无 二 叠 系 地 层 的 空 白 , 而 且 还 对 研 究 该 区 域 的构 造
大 兴 安 岭 地 叠 纪 地 层 的 发 现 与 意
口 马永强 王贵鹏 侯婷婷 王 磊
近年 来 , 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在 黑 龙 江 省 大 兴 安 岭 地 区 结 物 为 上 述 石 英 粗 碎 屑 及 9 0 %以上 的绢 云 母鳞 片集 合 陆 续 开 展 了 1: 2 5万 区域 地 质 调 查 修 测 项 目 , 取 得 了一 体 。 砾 石呈 棱角状 , 是 迅速 堆积 的产 物 。 岩 石 在 应 力 作 用 系列 重 大地 质成 果 。 下 有 明显 的 片理 化 构 造 , 其 云母 呈 方 向性 排 列 , 并 绕过 而 砂砾 一 石英 则有 碎 裂 隙强 波状 消 光 , 显 然 是构 大 兴 安 岭 塔 河 地 区在 地 层 分 区 中 , 归属 于北 疆一 兴 砂砾 , 安 地层 大 区额 尔古 纳地层 小 区 。 在该地 层 区 内前古 生代 造作 用 之结果 。 地层 较 为连 续 , 而晚 古生 代地 层 明显 缺失 , 有人提出 : 晚 炭质 板岩 : 板 岩 的成 份 为 绢 云 母 鳞 片 变 体 中 分 布 有 古 生代额 尔 古纳 地块 与兴 安 地块 拼合 完 成 以后 , 处 于地 少 量碳 质 粉末 , 使其 板 岩 呈 黑色 , 在 绢 云 母 鳞 片 变 体 中
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37卷第7期2018年7月地质通报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Vol.37,No.7Jul.,2018收稿日期:2017-04-24;修订日期:2017-10-15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黑龙江省1∶5万1147高地(M51E004015)、工队(M51E004016)、1302高地(M51E005015)、1070高地(M51E005016)幅区调》(编号:1212011120659)作者简介:尹志刚(1962-),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
E-mail :yzg63@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 锆石U-Pb 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尹志刚1,宫兆民1,张跃龙2,曹忠强1,李敏1,李海娜1,王阳1,韩宇1,张圣听1YIN Zhigang 1,GONG Zhaomin 1,ZHANG Yuelong 2,CAO Zhongqiang 1,LI Min 1,LI Haina 1,WANG Yang 1,HAN YU 1,ZHANG Shengting 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2.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1.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Liaoning,China;2.Qiqihar Branch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Qiqihar 161005,Heilongjiang,China摘要: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 锆石U-Pb 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揭露区域大地构造环境。
测年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于158.1±0.7Ma 前形成,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演化事件的产物。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地区早古生代埃达克质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 0 6 ) 1 5 0 1 1 1 1 0 0 0 0 5 6 9 / 2 0 0 7 / 0 2 3
A c t aP e t r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岩石学报
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地区早古生代埃达克质岩特征 及地质意义
, 2 , 5 秦秀峰1 尹志刚3 汪岩3 郭原生4 刘旭光3 周世强3 1 , 2 3 3 4 3 , 5 3 Q I NX i u F e n g ,Y I NZ h i G a n g ,WA N GY a n ,G U OY u a n S h e n g ,L I UX u G u a n g a n dZ H O US h i Q i a n g
大兴安岭北段察哈彦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
科技论坛1概述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结合部位附近,自古生代到中生代,在各微陆块或小地块的碰撞拼贴作用下,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较为频繁[1][2],研究区内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是研究兴蒙造山带东段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前人陆续对大兴安岭北段的花岗岩进行了研究报道,并对大兴安岭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其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3-7];部分学者认为该区处于板内造山带,与大洋板块的俯冲没有直接的动力学联系[8];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兴蒙造山带的造山后演化有关[9-12]。
本次工作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早中生代察哈彦二长花岗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兴蒙造山带东段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演化提供新线索。
2地质概况及岩石学特征研究区位于金山乡北黑龙江江畔,区内主要出露早古生代花岗岩、中生代花岗岩及火山岩,兴华渡口岩群是研究区最老的地质体,是额尔古纳地块南缘变质结晶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一套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组成,主要岩石类型有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黑云片岩、大理岩等[13]。
察哈彦岩体于羊草沟岛至李花站村一带出露,总面积约48.2km2。
二长花岗岩新鲜面呈灰白色,风化面浅灰色,中粗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组成。
斜长石,灰白色,半自行宽板状,粒度大小2-6mm,含量30-40%。
钾长石,浅灰色,半自行板柱状,粒度大小2-6mm,含量约20-30%。
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大小2-7mm,大于8mm为斑晶,含量20-30%。
黑云母,黑色,片状,大小0.2-1mm,成集合体出现,含量约5%,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磷灰石等。
3同位素分析结果D2131点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中U-Pb年龄为240±1Ma(22/25),样品中锆石形态多呈短柱状,岩浆振荡环带发育(图1),锆石打点位置均在锆石核部或靠近核部的位置,同位素比值中Th/U均>0.1,多数在0.2左右(表1),具有岩浆锆石特点。
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光华期火山地层格架控制因素及意义_以根河市库西火山构造洼地为
图 2 高位岩浆房演化模式图 The evolution model of high level magma chamber
1—凝灰质砾岩 (tuffaceous conglomerate) ; 2—沉凝灰岩组合 (sedimentary tuff assemblage) ; 3—火山碎屑岩- 流纹岩组合 (pyroclastic rock- rhyolite assemblage) ; 4—英安岩 (dacite) ; Pl—斜长石 (plagioclase) ; Kf—钾长石 ; Q—石英 (quartz) ; Bi—黑云母 (biotite) (K-feldspar)
4
地
质
与
资
源
2008 年
加趋势; TiO2=0.17%~ 0.11%, Sr=48× 10- 6 ~51× 10- 6, Rb= 159 ~146× 10 ,呈减少趋势. La / Sm- La 及 Rb- Sr- Ba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内蒙古自治 区根河市东部的库西地区 (图 1) . 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 酸性火山岩规模巨大,成岩时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 ! 2] 世[1 , . 火山岩带的形成或与古亚洲构造域内古生代 或 板块消亡产生的冷地幔柱或造山后伸展作用有关[3], 与蒙古鄂霍茨克海俯冲及古西太平洋俯冲产生的冷地 幔柱共同影响有关[4]. 无论是哪种地球动力机制, 岩浆 形成之后,岩浆的演化及侵位或喷发控制了火山构造 洼地的形成和演化. 研究区光华期火山岩 (光华组K1gn) 基性火山岩及少量前 的基底主要为塔木兰沟组 (J3 t) 中生代变质岩、 前白垩纪侵入岩等, 盖层以甘河组 (K1 g) 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以往地质工作主要侧重于火山岩 的宏观分布和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的研究, 而对于规模 巨大的光华期中酸—酸性火山岩的岩浆演化、喷发作 用方式及动力学特征等涉及很少. 本文从光华期典型 火山构造洼地的解剖入手, 引入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以 年代地层及构造作用为主线, 采用火山喷发作用、 动力 学、 岩浆演化等综合研究的方法, 系统分析火山构造洼 地充填体系, 确定充填体的时、 空间分布规律, 从而建 立了光华期火山岩年代地层格架. 通过这一方法的应 用,试图进一步深化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浆动力学 演化的研究. 火山岩年代地层格架的正确建立对合理
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中生代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文章编号:1007-967X(2019)02-01-04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中生代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马永光(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五队,辽宁葫芦岛125000)摘 要:研究区内的韧性剪切带呈NE向带状展布,糜棱面理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具有走滑剪切的特征。
岩石变形后发育较强的糜棱面理、碎斑旋转、拉伸线理等构造。
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形成与发展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演化有关。
关键词:剪切带特征;构造;大兴安岭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0 前 言研究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额尔古纳地块北部(徐备,等,2014),北邻漠河前陆盆地,是研究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漠河前陆盆地南缘盆缘构造、大兴安岭隆起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性地区之一(图1)。
正是这样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的复杂地质构造格局,使得研究区岩浆作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略图1———构造分区界线;2———国界;3———城镇;4———研究区1 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前中生代大地构造单元位于额尔古纳地块,表现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寒武-奥陶系富克山变质岩、片麻状花岗岩的残留;中生代叠加了大兴安岭岩浆弧火山-侵入岩带。
早侏罗世晚期,受蒙古—鄂霍次造山带碰撞持续的挤压作用,研究区内NE向深大断裂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导致深大断裂间的地质体发生韧性剪切,形成一系列NE向韧性剪切带,之后研究区进入挤压后的伸展环境。
该期的矿点多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封闭后陆陆碰撞的后碰撞环境(武广,2014),成矿作用与后碰撞过程中所诱发的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区中富克山河北金矿点、富克山岩金矿点、大林河北金矿化信息地等归属本期次,相关矿产地附近都有新元古代及古生代地层或侵入体残留。
2 韧性剪切带特征本次研究区内发现2条NE向韧性剪切带,从运动学特征及时空展布方面看,研究区内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演化有关。
大兴安岭北段地块的研究现状及其地质意义
研究 的焦点问题主要集 中于 : ①地 块 的边界属性 ; ② 两 地块 的 碰撞 拼 贴 时 间 ; ③地 块 中古 老 的结 晶基 地 。本 文
就针 对 这 三个 方 面展 开论 述 , 总结 目前 的研 究 现 状 以及 可 能存 在 的 问 题 。
2 地块 的边 界 属 性
对 于额 尔 古 拉 和 兴 安 地 块 的边 界 属 性 , 目前 有 两 种
图 1 大 兴 安 岭 地质 简 图
将 德 尔 布 干 断 裂 带 作 为 额 尔 古 拉 和兴 安 地 块 的分 界, 主 要 是 考 虑 到 沿 德 尔 布 干 断 裂 一 线 分 布 有 很 多 大 型 中型 的 矿 床 , 是 一 条 很 重 要 的 成 矿 带 , 比 如 乌 奴格吐山铜钼矿、 甲乌 拉 银 铅 锌 矿 、 查 尔 布 拉 根 银 铅 锌 主 要 的划 分 方 案 , 一 种 是 以德 尔 布 干 断 裂 为 界 , 另 一 种 是 以新 林 一 喜 桂 图 ( 现 名牙克石 ) 断裂 ( 蛇绿岩 ) 带 为 界 ( 图1 ) 。不 管 是 以 哪种 断 裂 带 作 为 地 块 边 界 , 断 裂 带 北
经济社会变革的周期恰好吻合 , 因 此 我 国 的 民 间组 织 有 着更 多 的 历 史 机 遇 , 我 国 民 间 组织 也必 将 在生 态 文 明建
参 考 文献 :
E 1 ] 包庆德 , 刘 源 .提 取 地 球 资 源 的 利 息 而 非 本 金 E J 3 . 中 国 地 质 大
额尔古拉 、 兴安和松 嫩三 大地 块组 成 ( 图 1 ) , 这 些 地 块
的边界属性 、 碰 撞 拼 合 时 间 以 及 地 块 中古 老 结 晶基 地 等 问 题 是 研 究 该 区 的基 础 地 质 科 学 问题 。 在 大 兴 安 岭 北
对于大兴安岭北部晚元古代地层的对比研究
对于大兴安岭北部晚元古代地层的对比研究文章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对大兴安岭附近古生代地层的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以野外实践经验及岩矿鉴定结果为依据,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地层的归属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标签: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晚元古代;大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位于祖国最北部边陲,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
其行政归属在历史上多次变更,现在地方行政归属黑龙江省,而版图又属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坐标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
面积8.46万平方千米。
大兴安岭中的“兴安”是满语,意为“极寒的地方”,因为气候寒冷,故有此名;大兴安岭的“岭”即满语“阿林”,其意为山。
大兴安岭经历了数亿年的地质历史变更,其岩石地层组成复杂,从晚元古代至早三叠世均有出露,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均对其进行过地层清理和地层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然而由于各省进行工作时间存在先后,细致程度也有所不同,尤其对于两省交界的大兴安岭地区地层时代归属与地层单位划分存在不同的意见。
在此,笔者专门就大兴安岭北部晚元古代地层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黑龙江省对其划分为倭勒根群Pt3∈1W,[创名及原始定义]:大兴安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仲伟成等1962年创建于倭勒根河流域。
系指分布于呼玛县韩家园子附近及外倭勒根河一带的一套浅变质岩系。
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组:吉祥沟组和大网子组,时代置震旦纪-早寒武世。
[沿革]1981年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范伟成等,在编制1:5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及其说明书时,将该群对比为佳疙疸群,时代置晚元古代-早寒武世。
1989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简称黑龙江第二区调大队)刘步昌等,在进行十八站等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分布于韩家园乡附近及倭勒根河一带的这套浅变质岩仍称之为倭勒根群,重新划分了吉祥沟组和大网子组,时代置震旦纪-早寒武世。
大兴安岭探索中国最北部的原始森林
大兴安岭探索中国最北部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片原始森林区域。
这里,葱郁的森林覆盖了数百万公顷的土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探索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奥秘,介绍其特点和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片宝贵资源的必要性。
一、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特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地处寒温带与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处,具有较低的平均气温和丰沛的降水量。
这些自然条件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这片原始森林拥有高大的针叶树和乔木,如松树、落叶松和樟子松等。
同时,大兴安岭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中包括东北虎、鸿雁、鹿等物种。
二、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重要性1. 生态保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中国珍贵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森林提供了天然的空气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为周边地区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
2. 气候调节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同时,森林的阴凉和湿润环境也能够影响周边地区的温度和湿度。
3. 科学研究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
科学家能够在这里进行各种研究,了解物种的适应性和演化历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必要性1. 加强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应该加强对非法采伐和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持原始森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推动可持续利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然而,这需要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进行,采取可持续的经营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再生。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大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形成广泛的保护氛围。
这包括向公众普及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倡环保意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安岭北部元古界地层及大地构造意义
关健词:天山一兴安地槽褶皱系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不整合界面大地构造
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属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系东段,以
往对元古界地层研究程度低,认识上存在颇多分歧,近些年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获得了一些基础地质资料,系统总
通过结分析这些新获得的基础地质资料,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笔者
就该地区元古界地层划分及大地构造意义初步探讨。
、元古界地层
1.1地层划分沿革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该区开展过1:20 万和1:25 万区调、东北地区区域地层编表、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单元清理项目等研究工作,其对元古界地层划分如下表:
本文对原划分的扎兰屯群和兴华渡口群进行重新厘定是因为分布在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扎兰屯一带的原划分为扎兰屯群(兴华渡口群)的岩石地层单位内部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界面,而且不整合界面下部地层为一套区域变质片岩组合,以斜长黑云石英片岩、条带状斜长黑云石英片岩为主;不整合界面上部地层为浅变质砂砾岩、粉砂质板岩夹变玄武岩。
这两套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且变质程度、原岩组合及构造环境明显不同。
该不整合面的发现并确定以及上覆地层中存在的微古化石,
从根本上查明了本区原划分的扎兰屯群(兴华渡口群)是由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形成的岩石地层混合体,应该解体分称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本文认为不整合界面之下的片岩组合应称宝音图群,归属古元古界;不整合界面之上的变质砂岩、变玄武岩组合称艾力格庙组,归属新元古界。
1.2不整合界面的确定及区域延伸
宝音图群和艾力格庙组之间不整合面的发现缘于2004 年度的矿点及路线检查工作。
不整合界面位于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北及刘家崴子后
山。
卧牛河铁矿是赋存于艾力格庙组内的一套硅铁质建造,受后期构造及热液作用的叠加和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控制呈脉状、条带状分布。
围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母化变质粉砂岩,纹层状硅质岩、变玄武岩等,特点是:浅变质,弱变形,水平层理发育,前人归入扎兰屯群城基嘎查组。
和刘家崴子组具多期变形特征的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相对比,明显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和变形作用过程。
随着矿点检查工作的深入,向矿点四周的追索力度加大,在铁矿东约2 公里处的大乙山北发现一处变质砾岩、变质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的小露头,变质砾岩中的砾石几乎全部由片岩及石英碎石组成,砾岩之中夹有含砾砂岩的薄层和透镜体,产状稳定,向北西倾,沿走向和卧牛河铁矿之围岩为同一地质体,在变质砾岩露头南约300 米的小冲沟内有强变形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出现,在冲沟内向上追索,不整合界面被发现,变质砾岩是不整合界面之
上的底砾岩。
其中的片岩砾石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度1-4cm,
个别可达6cm,无分选,为短途搬运,近源堆积的产物。
沿走向追索,砾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在距砾岩露头南西约200 米的冲沟内,变质砾岩不整合覆盖在风化片岩之上。
不整合界面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倾,沿不整合界面向南西延伸,其上覆的变质砾岩逐渐相变为变质含砾砂岩,变质砂岩。
空间上在刘家崴子一带,不整合界面转向南东倾,倾角约40°,整体上构成一个以宝音
图群为核部的短轴背斜构造。
2005 年,分别在刘家崴子后山和大乙山北两地测制了地层剖面,控制了不整合界面上、下地层的岩石组合、地层层序及厚度。
并在大乙山北不整合界面之上的变质钙质粉砂岩内采到了微体古生物化石。
鉴定结果有:Leiominuscula sp.(小球形光面藻,未定种),Leiosphaeridia sp.(光面球藻,未定种),
Prototracheites porus(具穴原始拟导管)及古片藻等疑源类和藻类碎片,并认为:以上化石类型在新元古代穿时分布,其中
Prototracheites porus(具穴原始拟导管),似表明地层时代较新,可与南方震旦纪地层相当。
据此,将该地层归属为艾力格庙组。
众所周知,角度不整合界面在地层划分和构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义,本次发现的不整合界面,在界面形态,上、下层位关系以及变质、变形特征差异等方面标志明显,在位于锡林浩特―乌兰浩特一线的老变质岩中尚属首次发现。
宝音图群的厘定始于内蒙古地质志,资料来源于60—70 年代的1:20 万区调成果,指分布在狼山西段―锡林浩特―赤峰以
北地区,呈南西一北东向展布,大致在东经106°—119°,北
纬42°-44°之间的区域变质岩石组合。
所列的三条地层剖面
均无顶、底,上、下限不清。
其中的岩石类型有:黑云钾长片麻岩、石榴白云母变粒岩、角闪二云片岩、石榴阳起片岩、绢云石英千枚岩及炭质绢云母板岩、硅化泥灰岩等。
囊括了低―中级变质作用、不同变质程度的岩石类型,前人称之为“锡林浩特杂岩”。
之后,针对“锡林浩特杂岩”,更详细的地质研究工作,一直没有突破性的报道,有可能在“锡林浩特杂岩”内部也存在类似的不整合界面。
其中的千枚岩及炭质绢云母板岩、硅化泥灰岩同黑云钾长片麻岩、石榴白云母变粒岩、角闪二云片岩、石榴阳起片岩相比较,明显经历了不同的变质、变形作用,这套分布较广包括了不同变形、变质程度的杂岩地层应分属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其间存在着较大的构造界面。
和本区前古生界结晶基地岩系相似的地质实体,除锡林浩特一带有大面积出露外,在乌兰浩特北额尔格图一带和吉林省洮南县好田村也有小面积分布。
其上部水泉组、五间房组同艾力格庙组可比,其下部户地组内具强变形、变质的片岩、浅粒岩与宝音图组可比,两者之间也经历了不同的变质、变形事件,之间有较大的构造界面存在。
综合上述,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发育在扎兰屯北部宝音图
群和艾力格庙组之间的不整合界面, 不是偶然的、 孤立的地质现 象,而是在新元古代末期, 沿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扎兰屯一线 元古大洋的雏形已经形成。
1.3 扎兰屯群(兴华渡口群)的解体
要由绢云绿泥石英片岩、 结晶灰岩及赤铁石英岩组成, 下
元古界;内蒙古地质志( 1985)将其归于兴华渡口群的下
部层
位。
笔者在 2003~2005 年期间,在该区从事
包尔汉图群。
随着填图面积扩大,逐渐发现不整合界面上、下两 套岩石组合在变形、 变质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 并在界面之上的 变质粉砂岩中采集到微体古生物化石,时代归属为新元古代晚 期。
在区域上自锡林浩特一乌兰浩特一扎兰屯一线均存在一套强 变形、变质的片岩组合,其上为一套浅变质砂砾岩、纹层状含铁 硅质岩或夹变玄武岩组合, 两者明显经历了不同的变质、 变形事 件,之间存在较大的构造界面, 两套地层在区域上延伸范围较大, 应做为不同岩石单位进行划分, 本文称不整合面之下变质程度强 的一套地层为宝音图群, 之上的一套浅变质地层艾力格庙组 (见 研究区古元古界―新元古界地层划分沿革一览表)。
二、构造意义探讨
稳定的,陆块裂解、海侵事件的客观反映。
标志着蒙古
兴安新
扎兰屯群始见于 1:20 万布特哈旗幅区调报告(
1976),主
时代属于 1:25 万区调,填图 过程中, 于刘家崴子后山发现一个不整合面, 界面之下为片岩组 合;界面之上为变质砂砾岩及变玄武岩组合, 当时暂划入奥陶系
2.1 艾力格庙组火山岩
艾力格庙组为一套滨、浅海相的陆源碎屑―火山岩建造,
山岩主要为基性―超基性火山岩。
对超基性岩薄片鉴定定名为蛇
纹石蚀变岩,岩石化学成分中MgO含量高达37.58%,属苦橄质
岩石。
在空间上该超基性岩属艾力格庙内的熔岩夹层,是在陆壳减薄部位,上地幔的超基性熔浆溢流的产物。
对艾力格庙组的变玄武岩进行岩石化学特征分析,显示为碱性岩石系列内的钠质岩石类型,其可能的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裂谷。
而基性、超基性熔岩的溢流显示深部地幔呈隆升趋势,导致上部地壳的拉张减薄。
说明本区在新元古代末期陆壳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之下。
2.2 晚元古代末期的古洋壳残留
古洋壳存在的主要依据是蛇绿岩的出现,在大兴安岭北段的
新林―牙克石一带分布有多处蛇绿岩块体,这些蛇绿岩块体虽然
被古生界以后的地层覆盖或受岩浆岩的吞噬,使其出露零星,但
仍有规律可循。
以新林蛇绿岩研究较为详细,主要由上地幔和大洋壳两部分组成,上地幔部分主要由变橄榄岩及含异剥钙榴石岩块和剪切蛇纹岩为基质的混杂岩组成;古洋壳部分由层状堆晶岩
下部为辉石岩、橄榄辉石岩,上部为层状辉长岩)、席状岩床
辉绿岩、细粒辉长岩)及最上部的变玄武岩组成。
蛇绿岩类型属洋脊型。
因此沿新林一牙克石一带的蛇绿岩体可能是新元古大洋的洋中脊位置。
艾力格庙组是在该洋中脊南大洋南侧新元古大洋形成之初,陆缘裂谷型的碱性火山沉积地层,是不整合覆盖在古元古界结晶基底之上的新元古界地层的下部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