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地构造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1-2012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 洋板块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 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倶在; •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 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中华 陆块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中-新特提斯洋和西 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
中国三大构造域的划分
四、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单元 划分主要观点
构造单元划分目的在于表示一个地区的地 壳结构、构造及其发展演化。任何大地 构造学派都要对大地构造单元进行划分, 但由于观点的不同、认识的差异或强调 的方面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也不 尽相同。
槽 台 理 论 的 划 分 方 案
稳定区: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台、印度地台 活动带:天山—兴蒙地槽系、昆仑—祁连—秦岭—大别地 槽系、滇藏地槽系、华南地槽系、西太平洋地槽系
2、欧亚板块 3、太平洋板块
中国古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西伯利亚古板块
天山—蒙古—兴安造山系(含哈萨克斯坦-准格尔古板块)
塔里木—华北亚板块
昆仑—祁连—秦岭—大别—苏鲁造山系
中国古 板块
扬子亚板
华南造山系
华夏亚板块
滇藏造山系 琼南对接带
印度古板块
南海—印支古板块
AR TS JS SL WD DB
五、全球构造体系中的中国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李春昱的划分:通过确定古板块边界 地缝合线: (1)中天山北缘—西拉木伦河地缝合线 (2)东昆中断裂—商丹断裂—大别山(磨子谭—晓 天断裂,有争议)—胶东—朝鲜临津江 (3)印度河—雅江地缝合线 (4)西太平洋俯冲带 古板块的划分: 西伯利亚板块、中朝—塔里木板块、 华南板块(扬子板块)印度板块
阿纽伊缝合带
斋桑一佐伦一 黑河缝合带 蒙古一鄂霍 次克缝合带 日本古 太平洋 缝合带
乌拉尔一南 天山缝合带 印度斯一 雅鲁藏布 江缝合带
中新生代中国大陆构造的区划(据张国伟)
全球板块构造体制中的中国板缘俯冲碰撞构造和主导的陆内构造演化阶段,简 称中国大陆板缘与陆内构造演化阶段。
• 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 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动力学体系; ②西太平洋构造动力学体系; ③在古亚洲构造动力学体系基础上的中新生 代环西伯利亚构造动力学体系 • 二大构造带 ①东西向中央造山系; ②南北向贺兰-川滇构造带 • 四个构造区 ①华北-东北区; ②华南区; ③青藏区; ④新疆-北山区
(2)特提斯构造域
范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续挤压的影响范围。北界: 红河—龙门山—祁连山—天山北麓。 以N2-Q形成的山前 盆地,堆积磨拉石建造为标志活动 时间: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新特提斯 构造线方向:NWW向的弧形,东侧三江地带为NNW~SN 构造背景:古生代-中生代期间:特提斯大洋及南北大陆边缘 演化 南部:冈瓦纳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印度裂离冈 瓦纳大陆北漂,为印度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 北部:特提斯洋向北俯冲 新生代期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始 新世碰撞,对接后继续挤压,造成地壳加厚,高原隆升
莫霍面等深线图
• •
• •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青藏高原莫霍面埋深 60-70km,最厚达80 km ,而东部埋深 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莫霍面起伏与山脉都 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不超过 10Ma-3Ma。所以, 莫霍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山脉在莫霍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 这些山脉比莫霍面的形成要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存在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青藏高原的边缘莫霍面埋深从 50增大到60 km,变化幅度10 km,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 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 区为地幔坪。
地热异常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
•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37.7-46mW/m2,华北的 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 39.8mW/m2;而鲁西平均 热流值59.5mW/m2,黄骅拗陷热流值达 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竟高达 175.9mW/m2,说明它 们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大陆裂谷部位;西 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 127.7mW/m2,这与陆内 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南 海盆地平均热流值 87-92.5mW/m2都和地幔隆起 上方的裂谷拉张有关。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三大构造体系域: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西太平洋 和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构造体系域及其复合汇交
二大构造带:东西向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 贺兰—川滇构造带
昆仑—秦岭—大别东西向构造带
四个构造区:华北与东北、华南、青藏 和北山与新疆
按演化不同时代的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现代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1、印度板块
中国地势格局有其深刻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的约束,反 映在地壳厚度方面,地势越高,莫霍面埋深越大
Crustal thickness (km)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wide-angel reflection experiments (af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1998).
古生代时期,阿巴拉契亚、乌拉尔、中亚等古生代洋盆使北 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朝几个古老地块相互隔开。这些古 老地块在晚太古时期有一些稳定的陆核出现,最后形成都在元 古代早、中期。古生代这些古老地块均被洋盆所包围。
早古生代晚期,西欧加里东洋盆(志留纪末)与北美阿巴拉契亚 洋盆(中奥陶世与晚奥陶世末)闭合,经过中泥盆世的造山运动以后, 西欧与北美的北段首先拼合;早石炭世末和晚石炭世末,南段阿巴 拉契亚洋与瓦奇塔洋分别闭合;因此,海西期,北美与欧洲二个古 老地块基本完成拼接。
地震活动
我国是一个多地 震的国家,内陆 地震占全世界内 陆地震的70%, 是全球两大地震 带的交汇部位。 全球地震活动的 分布与西太平洋 -菲律宾板块的 向西挤压和印澳 -非洲板块向北 挤压所形成的两 个全球性挤压带、 地震带的活动有 关。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意义
•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 • 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 • 地震活动:多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
1937年由南非地质学杜德瓦(A.L.Du Toit)提出(《Our Wandering Continents》)。 杜德瓦认为,古生代有两个大陆, 一是北方的劳亚古陆,一是南方的冈瓦纳古陆,两者为特提斯 海(古地中海)所隔。这个古陆在中生代期间由于北美大陆的 西移和北大西洋的开启而分裂。
现今研究表明,古生代期间劳亚大陆并不是一个统 一的古大陆,而是与冈瓦纳大陆相对应的北半球系列 大陆块体的集合。
中国阶梯状地势图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甘肃定西
甘肃镇远黄土梯田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500m以下 ——长白山—东南丘陵——
任纪舜(1997)的划分
6个前震旦纪地台: 西伯利亚地台、印度地盾、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 台、塔里木准地台和印支一南海地台 8个造山系: 萨彦一额尔古纳—兴凯(或萨拉伊尔)造山系、天山 一兴安华力西造山系、乌拉尔一南天山华力西造山 系、昆仑一祁连一秦岭造山系、北特提斯中生代(印 支一燕山)造山系、南特提斯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 系、亚洲东缘燕山造山系和西太平洋岛弧系。 前4个造山系属古亚洲造山域(区),后4个属特提斯和 环太平洋造山域(区) 。 每个造山系又分为若干个造山带,如昆祁秦造山系分 为西昆仑、东昆仑、阿尔金、祁连、秦岭一大别、 苏胶一临津等造山带。
二、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中 国 及 邻 域 地 壳 等 厚 线 图
50
45
45 40
40 35
35 30 30 25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Biblioteka Baidu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 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500m以下 ——长白山—东南丘陵——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冲 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1000~-2000m 以下
(3)滨太平洋构造域
范围:中国东部及其海域。 西界: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 理由:此线以东大量发育花岗岩、盆地,并有重力梯度带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 理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与贺兰山—六盘山—龙 门山之间,燕山运动引起的变形仍很强(侏罗山式褶 皱、滑脱等),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堆积物很厚、 沿该线为重力梯度带 活动时间:T以来,主要表现为燕山—喜玛拉雅期 构造线方向:NE~NNE向 构造背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活动时间的不一致,三大构造域之间互相有重叠。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 冲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1000~2000m以下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3、棱角分明的菱形或三角形盆地镶嵌于山系之间
(一)、联合古大陆及其解体 晚古生代末,所有大陆都飘移到一起形成的一个 连续的超大陆。 三叠纪开始,联合古大陆解体,逐渐形成现代板 块构造格局 (二)、特提斯 介于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之间的古洋盆 原特提斯洋——早古生代 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 中特提斯洋——中生代 新特提斯洋——新生代
(三) 劳亚(Laurasia)大陆
AR TS JS SL WD DB
主要缝合带和主要断裂带
最重要的缝合带: • 斋桑一佐伦一黑河缝合带、乌拉尔一南天山缝合带——古 亚洲洋封闭后之缝合带 • 印度斯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特提斯封闭后印度冈瓦纳 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缝合带 • 日本古太平洋和阿纽伊缝合带——古太平洋封闭之缝合带 • 蒙古一鄂霍次克缝合带——中国东部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 之间最终的缝合带 最重要的转换断层和走滑断层: 塔拉斯一费尔干纳、北山一鄂霍次克、喀喇昆仑、阿尔金、 实皆、奠边府、红河、郯城一庐江等断裂带 最重要的裂谷带(系): 贝加尔、汾渭、渤海湾等裂谷带和裂谷系。
中国大地构造图
(2)中国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中国东部处于 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洋陆转化带, 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 互作用对中国大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是夹持于三个构造区(带)之 间的三角区,使中国出现复杂的构造格 局,黄汲清将中国划分为三个构造域: (1)古亚洲构造域 范围:南界:昆仑—秦岭——大别 北界:西伯利亚板块南缘 活动时间:中晚元古代—T1 构造线方向:总体近东西向 构造背景: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古板块之间 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