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

合集下载

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整体介绍(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整体介绍(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整体介绍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提纲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二、教材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四、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 2006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我们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7年底形成了初 步的修订稿。
• 2011年4月基本定稿。期间,做了大量文献 研究、一线深度调研和国际比较研究。
• 此后,经过对“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及其 整体构建”这一教育部领导亲抓的项目研究 结果的参考、吸收,又做了进一步调整并定 稿。
• 2011年11月,新课标由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
修订工作遵循两个原则:
• 一是完善标准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 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 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 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与发展的规律。
• 价值学习是在一个人原有价值系统基础上增殖 地获取、创建和生长过程。
• 特别需要联系个体经验,具体地、以问题为中 心的学习。
• 通过特殊性的知识学习和具体价值的运用,联 结核心的价值原则。这是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 过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髓融入在教材
中,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
力的材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
法律 在我们身边
青春的心弦
品出 情感的滋味
共奏 和谐乐章
法律 伴我们成长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精品文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纲要》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究竟如何?(一)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二)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特殊发展的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1 / 3精品文档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

例如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部和西部、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方面都有差异。

教育水平和学生需求也各不相同,教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这些实际。

在教材内容选择、难度及印制质量等方面要符合当地的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90,的地区只有一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只有坚持实行多样化的教材管理政策,才能真正贯彻课程标准,避免“以本代纲”的现象发生。

对我们这个拥有两亿中小学生的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只有多样化,才会有真正的高质量。

一套教材质量再高,也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和所有学生。

对于地方和学校而言,只有符合当地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师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南关初中课程标准、教材与课堂培训资料现今的课程,和以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以前的“教学大纲”变成了现在的“课程标准”。

以前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按照大纲要求,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而现在,课程标准没有规定教师应该教哪些东西,它强调的是学生应该学会什么,达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哪些要求,至于教材应该安排哪些内容,怎样安排,教师怎么教,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我将先对三者的具体内涵做以概括。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包括: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等等。

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资料等等。

新课程改革下给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专业道德水平到教学理念,从知识结构的重组到教师角色定位,从教学行为转变到追求教学艺术的臻美,全方位诠释新课程下新型教师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实践“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要求。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体现了新时期教材编写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体现了新时期教材编写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体现了新时期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成为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中关于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应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内容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等建议,概括总结了我国和国外母语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对编写课标新教材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目前我国已出现了多套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实验教材,这些新课标实验教材,在体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方面,初步实现了几个转变:1 、由以学科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

新教材一改过去以传授学科知识、训练基础能力为主的传统,转为立足于学生的有个性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首先是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在设计教材单元时凸现人文主题。

2 、教材由“教本”向“学本”转化,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

新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向本体回归。

新教材在认真编选范文的同时,致力于设计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在自己的言语实践中得以形成和发展。

3 、从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转变为以程序性知识为主。

新教材注重安排程序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主要是一种步骤性或曰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在新教材百花齐放的今天,其中以三套教材最早且最有具影响力:分别简称为“人教版语文”、“苏教版语文”和“语社版语文”,过去的语文教学,仅仅把语文课程限定在教科书,老师也只是用语文教材作为“例子”来教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师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初探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指导作用,课程性质、理念渗透于教材中;教材则是对课程的目标反映与体现。

作为教学规范用书,教材对教学的作用不言自明。

在课标和教材的制约下,教学并非毫无能动性,而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并且,教学实践经验也会对制定课程标准和修改教材产生反馈作用。

一、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在对三者关系进行探究之前,笔者将分别界说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个概念,借此明确本文论述概念之范畴。

课程标准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按教学科目编制,反映某一门学科性质、特点、任务、内容及其实施的特殊方法论要求。

教材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社会实践需要而编写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等。

本文涉及到教材概念,只指教材中的教科书,是狭义教材概念。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品性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依据三者概念,笔者将三者关系以图表方式表示如下:图1 课标-教材-教学三者关系图由图可知,课程标准建立在对社会、学科知识、学生三者研究基础上。

对三者进行研究,能够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学科已有的知识框架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等。

经过多方研究而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因此,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材对教学目标具体化,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具有经典性和时代性。

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的主要资源和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及管理规定

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文件穗蓝技〔0000〕00号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落实《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特制订如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写及管理规定。

一、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地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服从课程结构与《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的整体要求。

2、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要坚持系统性、发展性、和实用性三原则,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3、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中因各自专业特点和课程结构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在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要注意根据专业要求和课时安排适当调整教学内容.4、随着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以及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有时需要进行课程开发,新课程开发时,须要先进行企业调研,依照职业岗位要求,制订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后再确定使用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不能是先定教材,再依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形式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形式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在全国教师招聘考试当中主要是作为客观题备考,包括别称、概念、内涵及其他形式。

考试难度中等,主要强调识记,但对于具体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其他概念却难以准确把握,因此我们这次就来详细说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为各位考生备考提供帮助。

一、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形式(课程内容的构成、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内容/设计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1.课程计划的内涵课程计划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被称为学校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后学习苏联的教育学,课程计划被称为“教学计划”,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对1988年的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计划”根据新的情况做了修改,更名为“课程计划”。

1996年高中的教学计划也更名为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某级某类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在我国,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教学时数、学周安排、教学进度等,具体包括:明确某级某类学校的教育目的;列出所开设的各门学科;规定各门学科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个年级的安排顺序;安排其他各项活动,如生产劳动、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等;对学年、学期、假期的时间进行规定和划分。

其中,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

课程计划虽然不直接规定教学内容,但其主导思想以及它对不同科目的时数规定及开设顺序,事实上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例如,时数多的科目,所学内容就多一些,其重要性也就更被重视;在不同年段开设的科目,其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就要适合特定年龄段的学生水平和特点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做了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的新课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整个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2.课程计划与教学计划的关系课程计划的别称是教学计划,但是不能在内容上将两者等同。

课程计划概念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前全国课程改革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级,相应的课程计划也发生变化,由国家规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单一形式,发展为与国家课程并存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存的多元形式。

课标和教材关系

课标和教材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原则不同之一,就是它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而不是知识点,更没有像教学大纲那样,对教学内容概述线索、陈述结论。

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其“内容标准”不是硬性地罗列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以这些知识反映和支持课程目标。

因此,同样依据一个课程标准所编写出来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才会差别很大。

目前,正在进行初中新课程实验的许多教师面对多元化的新教材,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不知道应当如何处理教材内容才是合适的。

他们往往用“一纲一本”的观念处理“一标多本”的教材,由于生怕在高考等各种考试测试中“吃亏”,因此就采取了事无巨细、只要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便“滴水不漏”地加以讲授的处理方式,这完全是在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它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反映出,在一部分教师的心目中,“教材”仍然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他们是在继续典型的“教教材”,而决不是在“用教材”。

追根溯源,教师心中没有课标意识,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与把握,这才导致他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心中无数”、无所适从。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者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唯一根据,各种版本的教材则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之一。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改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超越的坚实平台。

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还要避免“去教材化”倾向。

“去教材化”表现为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本为本”改为完全脱离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教材整体介绍PPT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教材整体介绍PPT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 治学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采用开放式 提问、开放 式讨论、开 放式留白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 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 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 透。
新课标解读 与 新教材介绍
提纲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2006年 • 思想品德课 标修订组成 立
2011年4月
• 课标修订稿 基本定稿
2007年底 • 形成课标初 步修订稿
2011年11月 • 新课标由国 务院批准正 式颁布
•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和能力 ”。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正义感”。
一些重要修改:
•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这一内容要求 。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监督权”。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 正”、“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 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 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 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 复、螺旋上升。

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 要求。
教材
• 美术教材:是美术 课程内容的重要载 体,主要包括教科 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教材定义
• 广义: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 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教材。
• 狭义:教科书
国审教材
关系
•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组织,教 材与课标间是“木本水源”的关系。
表达方式更为理性平和
• 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 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 能……”,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
知识与技能要求更明确
• 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在“评价要点”中, 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让学习目标具体化。 比如,要求学生“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5位以上有代表性 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 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 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等等。
材编者
• 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原则、指 导思想、内容选取、栏目设计)
• 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学生学 习的工具,是链接课标与教学间的纽带, 达到课标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教师角度
•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 理念、性质、总、分目标、理念→观念 • 2、认真研读教材 • 编写意图、内容前后联系等 • 3、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
性的使用美术教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而教科书则是教育的基石。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重要性、编写原则和实施效果展开讨论。

首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教学的指导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本好的教科书,能够系统全面地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更是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编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科学性原则,即内容应当科学准确,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符合学科发展规律。

其次是系统性原则,即内容应当系统完整,层次清晰,能够覆盖教学内容的全貌。

再次是针对性原则,即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最后是灵活性原则,即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

最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实施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本好的教科书,不仅要求编写精良,更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完善教科书的编写,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并共同构成了教学的基础。

下面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
1.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或教育机构制定的指导性文件,用于规定学生在不同学段或学科领域中应该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包括学科知识、技能、价值观和学习目标等方面的要求。

2. 教材编写:教材是用于教学和学习的教育资源,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

教材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示例问题、案例研究、练习题等。

教材的编写应当基于相关的课程标准,确保内容的准确性、适宜性和完整性。

3. 互相影响: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课程标准为教材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确定了学习的范围和目标,教材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确保内容的贴合和符合要求。

同时,教材也可以对课程标准进行具体化和实施细节的展示,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

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互为依赖的。

课程标准提供了整体的教学框架和目标,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而教材则是在这个框架下具体化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教育工具。

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应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

学课标说教材

学课标说教材

学课标说教材陈文红说课标、说教材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说课标(1、课程标准,2、内容标准),二是说教材(1、编写特点,2、编写体例,3、内容结构,4、立体式整合),三是说建议(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三年级属于第一学段,依据第一学段课标制订本单元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时间的过程;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掌握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数学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 解决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字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λ1、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3、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图形与几何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统计与概率λ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综合与实践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我所交流的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说教材(一)教材编写特点: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案及课程纲要编写要求(周前课)

教案及课程纲要编写要求(周前课)

教案及课程纲要编写要求(周前课)一、教案概述1. 教案定义:教案是教师为进行教学活动而事先设计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案编写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灵活性。

3. 教案结构:教案一般包括教案封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编写要求1.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测量。

2. 教学目标要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 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

三、教学内容编写要求1. 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贴合教材。

2. 教学内容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3. 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

四、教学方法编写要求1.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2.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互动、合作。

3. 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编写要求1. 教学评价要全面、多角度,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2. 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长与发展。

3. 教学评价要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本节课旨在让教师了解教案及课程纲要编写的具体要求,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通过学习,教师能熟练掌握教案编写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步骤编写要求1. 教学步骤要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步骤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 教学步骤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编写要求1. 教学资源要丰富多样,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辅助材料等。

2. 教学资源要符合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资源要注重整合与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编写要求1. 教学反思要真实、客观,反映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达到的标准的规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而教材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

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导。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要求和达到的标准,教材编写者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有这样,教材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其次,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课程标准是抽象的、原则性的文件,而教材是具体的、实践性的载体。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教材内容的设计、编写要贴近课程标准,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目标。

只有这样,教材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再次,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而教材的编写又可以为课程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参考和支持。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

最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是动态的、发展的。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发展的,二者需要不断地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教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指导,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动态的、发展的。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三、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 的关系?
课程标准
指导思想 内容要素 内容框架 编写思路
高中化学教材
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教材体系创新
科学研究的传统 教材编写的经验 教学研究的成果

教材体系创新:学科线索+教学线索
化学2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⒈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 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 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 ⒉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⒊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 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 领域中的应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 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从乙烯到乙酸乙酯合成路线设计(有机物之间 的相互转化关系)

绿色化学思想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有机高分子: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 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 ②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 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 线。 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 。 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 检验。 ⑥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⑦查阅资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 发展。
从化石 燃料获 得有机物 来自食品 的有机物 人工合成 的有机物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烷烃
石油炼制 乙烯(乙炔) 烯烃

煤的综合利用 苯
苯的衍生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合物

中小学课程标准

中小学课程标准

中小学课程标准一、引言中小学课程标准是指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指导的一套规范。

它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详细规定,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效地学习。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制定过程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中小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中小学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共同的教育标准,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课程标准为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致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差异,提高教育公平性。

其次,它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最后,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操作性的教学参考。

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经历了几个重要步骤。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调研,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

其次,专家学者对现行课程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修订。

然后,制定委员会组织多方面的研讨和讨论,达成共识。

最后,将制定的课程标准经过多级审批后,发布实施。

四、中小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中小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明确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它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

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它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课程选择,培养个体的特长。

五、中小学课程标准的问题与挑战中小学课程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标准的过度繁杂。

课程标准内容繁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压力和负担,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标准的实施不平衡。

由于地区差异和教师水平等原因,一些地区的学校可能无法全面贯彻课程标准,导致教育的不公平性。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研究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研究与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研究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标准的制定,是教育部门对国家认识和对基础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的体现。

作为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标准的实施对教材编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材编写应当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根据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编写研究,有利于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标准。

教材编写要根据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编写要根据标准,合理设置知识结构,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合理掌握知识和知识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教材的编写应该突出选材,保证教材内容的质量。

教材编写应该注重科技的引进和利用,教师应该更好地掌握学科的前沿技术,不断推出新版的教材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和科学。

教材编写的实践需要加强教材编写的研究工作,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推进教育教学和教育思想的深化,推进学科思想的更新。

教材编写的实践还需要加强读者教育、审订与反馈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教材的受欢迎度。

同时,教材编写还有需要与社会其他方面,如媒体、公众个人的配合,研究市场化的教材编写模式,在更全面周密的研究和调查基础上满足广大家长对教育教学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的关系密不可分,教材编写者要深入研究标准,突出选材,不断完善教材质量,注重教材实践的应用,加强教材编写的研究工作,完善读者教育、审订与反馈等方面的工作,并积极借鉴市场化的教材编写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教材和服务。

教材编写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是一项任务和职责,而且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在教材编写中,必须注重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结构与科学性,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制订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等重要方面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天长“阅读”课程群:班级读书会;群文阅 读;持续默读课;故事妈妈;天长戏剧节……
28
杭六中的课程开发
3.个性特色课程:传统项目课程群(自主开发); 艺术精品课程群(自主研发);基地辐射课程群 (借助社会力量)
18
案例:心灵的呼唤
优化教学设计
实践





行为
歌唱 技能
音乐 知识
人文 素养
创造 能力
学习 方法
晚年 让世界 酒干倘 亲情 千手 感恩 生活 充满爱 卖无 故事 观音 的心










教学 目标
内容 载体
情感 线索
19
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 课程内容处理
用好教材
抓住主线 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安排有序
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J.Snyder)等提出——
应付取向
忠实取向
适应取向
创生取向
muddling through fidelity orientation adaptation orienta enactment orientation
orientation
tion
——学校课程实施力考验
12
构建学校自己的课程
23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
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 依据标准从众多现有的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
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 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
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教师新开发的,不依 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 社会科学门:必修课为公民学及时事、世界通 史、本国近史,选修课多达20多门,有本国历 史、本国地理、世界近史、世界地理、东亚史、 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普通教育法、学校 行政及组织、伦理学、哲学概论、人生哲学、 政治学、法学通论、社会学、经济学、商业概 论、商业实践、簿记学、银行学等。
3
• 必修课、选修课 • 大学先修课 • 青田中学的课程
9
教研员的指导力

提升对课程开发的指导力

提升对课堂改进的指导力

提升对师生发展的指导力
10
构建学校自己的课程
课程目标 科目设置 课时安排
课程政策


国 家 课
课程 结构
校 本 课


学校课程
科目开发 实施途径 管理机制
上承国脉 下接地气
11
学校课程
课程方案——课程计划
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国家课程标准:不是“最大限度地控制”而 是“最小限度地控制”。
• 课程内容选择:不是“囊括”而是“精选”。 • 学力目标定位: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
质取胜”。 • 教学方式取向: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
生中心”。
13
学校课程实施:重视学生和教师的立场
提升学力
适应学生
课程 转型
注重经历
文本 课程
课程纲要与教材的编写
上城区教育学院/缪华良
2014年8月29日.娃哈哈
1
1909年 上海浦东中学课程表
2
• 国文门:共分成十四级,一至四级为必修课, 其余为选修,选修的内容有中国文学史、文字 学纲要、应用文件、国学概论等。
• 英语门:共分为十三级,前四级为必修,后九 级为选修,并规定只有学习了后一级者才得以 选学上一级的内容,另外还可选修德文和法文。
课程发展的方向?统整和开放(国际理解课 程—上海福山外国语学校;环境教育课程)。
课程研究现状与趋势:重视学校课程体系的规 划与设计;从教学到课程研究的转型升级。
8
课程决定学习的方式
传统课程模转
概念系统
掌握运用

现代课程模式 差异性(选择) 过程性 问题探究 情境建构 学会学习
优秀课例、单元设 计、教学课件等
26
杭六中的课程开发
2.广域选择课程: 学科拓展、主题活动、兴趣特长、综合实践
——德育教育、艺术普及、国防教育、劳技教育、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 成长助力等课程。(选用为主、适度开发、注重 整合)
27
杭六中的课程开发
能力提升和基础援助的课程开发(应突出课程群 的建设)。
调整教材
根据标准 针对学情 已知不教 未知必教
补充教材
更新资料 完善图表 结合生活 注重运用
20
作业 改进
强化分层实施
多样性—— 三维目标,综合课程
选择性—— 分层设计,分类布置
解释性—— 针对标准,解读学情
21
二、 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22
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 课程目标的确定 • 教学内容的选择 • 教学实施的组织 • 教学效果的评价
基础课程:分文理两类。语言文学、人文社会、技术、艺术、 德语课程;数学、科学、体育健康、专题教育、生涯规划 发展课程:分学科拓展和综合实践。如数学拓展开设数学史 选讲、航模中的数学、数学与投资等11门课程。 特色课程:分石雕文化和侨乡文化。设有奇石神韵等9门课 程。
4
第5
过渡

Tra页nsitio
细化 课程标准
优化 教学设计
强化 分层实施
17
细化课程标准
教师“教材整合”校本研修——
对照 课程 标准 要求
以人 版教 材为 主体
借鉴 多种 教材 优化
形成校 本实施 的教学 方案
对照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根据校本学情特点,按单元分三个 指标细化:单元为序列——指标1为知识要求;指标2为能力要求; 指标3为情感要求
n Page
杭六中:走班选课 需求:
“走班选课”背景下的课程研 发与实施
杭六中:
青田中学走 班学习考察
市深化课程改革试 点学校方案设计
省教研室专 题调研活动
1 核心是课程 自主选择
2
落点是课堂 走班学习
3 关键是教师 专业提升
6
一、 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7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由知识、技能及与之相应 的学生的活动组成的。
24
杭六中的课程开发
1.国家课程(核心领域课程):分层走班学习的 教材梳理。
25
加强学科建设,引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瞻远瞩通学科
学科建设
队伍 思想建设——学科灵魂 建设
基于素质教育的 方法、模式
作业系统改进和 考试评价改革
内容 建设
范式 建设
资源 建设
评价 建设
从完整知识体系 转到模块结构
所教 课程
理想 课程
国家 课程
逐级
落差
校本
实施 所学 课程
逼近原点
基于 标准
14
学力的层级构成
关系的理解
综合技术
思维态度



感受表达态度

操作态度
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15
学校课程规划
1.国家课 程校本化
实施
2.校本课 程的自主
开发
3.地方课 程的整合
实施
16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根据课标要求 基于学校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