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名师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本课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端午粽》第二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基于综合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激发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字与运用结合。
同时我还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等方面的积累。
让学生多认中国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本课时,我努力把握好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感受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课文长句子的节奏、韵律和意味来。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表达的感情来朗读好课文。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本课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端午粽》的内容,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背诵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教案、黑板、粽子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端午节和粽子有关的知识。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和句子。
2.请学生跟读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主题。
第三步:学习活动(20分钟)
1.学生分组,表演课文。
2.学生绘制端午节和粽子相关的图片。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粽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课堂延伸
1.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粽子或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端午节和粽子的视频资料。
六、家庭作业
1.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背诵关键句子。
2.鼓励学生向家人介绍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端午粽》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9篇)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词语意思。
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点】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粽子)你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它是什么?2、指名说,接着导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是粽子。
但是,同学们,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呢?3、今天呀,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不仅吃过粽子,他还知道粽子的来历呢!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端”“午”“粽”。
5、再次齐读课题,注意读准三个生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上“○”,生词画上“”,看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得又快又好!2、检查生字、生词认读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师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写了有关粽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课件)4、学生自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一)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全班帮忙正音。
3、全班交流。
(课件问题)(二)分段学习课文。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2、指名回答,师指导。
3、师总结:外婆煮好一锅粽子,不仅仅是盼望我们回家吃粽子,同时,更饱含了外婆对我们浓浓的爱。
4、出示生字卡“午”“节”认读两个生字,师指导描红。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种,鼓舞幼儿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合作,培育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主动的回答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4、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个性。
5、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主动应答。
教学预备:1、故事录音。
2、各种外形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
T:小伴侣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知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师也为小伴侣带来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外形真好玩!二、品尝粽子,并讲解并描述。
1、熟悉粽叶。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芳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日老师也为你们预备了许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3、幼儿讲解并描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教学反思:幼儿的爱好特别浓,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争论的这个阶段,我应当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奇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育幼儿对民族文化感爱好。
3、包粽子的。
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加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粽》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制作粽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粽子的制作步骤不够熟悉。为此,我考虑在课前准备一些简短的视频教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基本概念、由来和习俗,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端午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粽子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端午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
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2、请幼儿观察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
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
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端午粽》。
文章详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粽子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粽子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粽子的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自读: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3. 精读课文(1)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字词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种类。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4.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5. 小结拓展(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端午粽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粽子的制作过程:选料、泡米、包粽子、煮粽子粽子的种类: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端午粽。
2. 答案:(1)见课本生字词表。
(2)端午粽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有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多种口味。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传统文化》中的《端午粽》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端午节的来历,粽子制作的材料及过程,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食物的审美情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会制作粽子的方法。
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卡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引出端午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b.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c.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明白粽子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活动:a. 观看粽子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
b.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喜欢的粽子口味。
c. 学生动手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粽》2. 内容:a. 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投江b. 粽子制作材料:糯米、红枣、豆沙等c. 粽子制作过程:泡米、包粽子、蒸粽子d.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端午节的图画。
b. 家长协助,动手制作粽子,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a. 画图:屈原投江、粽子、龙舟等元素。
b. 制作记录:包括制作时间、材料、步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b. 举办端午节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粽子,增强班级凝聚力。
c. 推荐阅读有关端午节的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粽》。
全文围绕端午节的粽子展开,描述了粽子的制作、形状、味道以及节日氛围。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文化背景介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句子朗读和书写、课文理解。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文化背景介绍: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粽》2. 生字词:糯米、枣、豆沙、香、煮熟、屈原、爱国等。
3. 课文重点句子: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以“我心中的端午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课本;(2)见课本;(3)开放性题目,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端午粽。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
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端午粽》一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外婆包的粽子以及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语言生动优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亲、思乡的情怀。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端午粽的香甜滋味,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
教学重点会认"端、粽、节"等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听过端午节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吗?【课件出示相关: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吃粽子等】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端午粽》,你在端午节的时候吃过粽子吗?能说说它的味道吗?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播放情境课文《端午粽》。
二、初读识字1.范读《端午粽》,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听准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第二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3)第三遍:边读边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检查自读效果。
(1)在朗读中你发现了哪些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提醒大家。
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①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间"是多音字(jiān中间,jiàn间隔);"总"是翘舌音。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幼儿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手工制作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手工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1、彩纸、绳子、软陶2、塑料盒、纸盘3、手工制作工具、辅助材料4、粽子实物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实物粽子,引导幼儿观察外形,引出端午节。
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粽子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是什么呢?你们吃过吗?(2)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吃粽子的感受吗?(3)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喜欢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红糖后更好吃了!2、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么做出了的呢?手工制作激发兴趣。
(1)端午节粽子,其实都是经过每个食品工人的包装而成的。
而我们家里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来的。
(2)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工制作粽子的包法,讨论手工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师手工制作包粽子,请幼儿仔细观看!4、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手工制作包粽子。
手工制作时注意动作放慢,难点之处要多讲几次。
(1)教师为幼儿分组,幼儿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粽子。
(2)按照详细步骤再次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制作。
5、幼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介绍。
6、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亲手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一起吃粽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主题来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2、: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活动过程: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一、开始部分1、打招呼2、手指游戏——《手指歌》二、基础部分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了解其用途。
(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 端午粽》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 端午粽》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认识端午节的重要意义。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学习《10 端午粽》这篇课文,掌握生字词和句子。
•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10 端午粽》这篇课文。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3. 教学难点•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10 端午粽》•录音机或电脑播放设备2.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干净整洁,板书清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3. 听录音、朗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
•鼓励学生结对朗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课文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5. 拓展活动•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端午节的其他庆祝活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节日。
四、课堂评价1. 个人评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和《10 端午粽》的情感小记。
2. 团体评价•学生结合团体表演形式,展示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背诵课文《10 端午粽》。
•完成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制作作业。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以上为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 端午粽》优质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部编版语文第二课《端午粽》的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部编版语文第二课《端午粽》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俗。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研究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复述。
3. 对端午粽制作过程和俗的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谈论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俗。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和经历。
2. 生字词研究-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
-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解释生字词。
-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3. 课文朗读与理解-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文话题。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词语或图画来表达话题。
- 各组向全班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 学生分享他们对端午粽和传统文化的感受。
6. 作业布置-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端午粽的制作过程和俗。
- 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端午节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9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9篇)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洁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看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宁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索,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PPT故事;包有故事纸的粽子(人手一个,上面写有幼儿的名字);空白故事书;背景版一块;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师:(出示一个粽子)瞧,这是什么?(粽子)前几天我们为什么放假呀?(端午节)你们都吃粽子了吗?粽子好吃吗?你都吃了什么粽子?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很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二、倾听故事1、故事前大半段师: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好玩故事,你们想听吗?幼儿完整观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1)故事里有谁?(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什么大本事?(会讲很多故事)(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方法?(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焦急吗?(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5)后来,又来了谁?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焦急吗?(角色体验)2、完整观赏故事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方法吗?(幼儿自由想象述说)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方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幼儿完整观赏故事)三、创编故事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很多的故事?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共享故事。
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相互帮忙,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活动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活动预备: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粽》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 ,并正确书写“真”这个字。
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心情朗读好课文。
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正确地朗读课文道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看图说节日:同学们,看到这白白的汤圆,你会想到?1. 看到这诱人的月饼,你会想到?瞧,这些各种各样的粽子,你们会想到?师: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要过自己的节日!揭题: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伸出小手来,2. 1 / 5
和老师一起完成课题。
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10、端午粽) 3.读了这个题目,聪明的你们一定会知道这一课主要讲了什么?(粽子)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
标出来。
2.课文那一自然段是讲粽子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
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
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2 / 5
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
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
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
(范读时停顿时读得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得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真”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3 / 5
2.教师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
导。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
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五)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四.拓展阅读:《我爱门前的小池塘》
看看我们同学能不能读好里面的长句子。
4 / 5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还学会了怎样读好长句子,把你的收获分享给爸爸妈妈。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