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古时代的呼唤之马家窑文化共26页PPT资料

合集下载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PPT课件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PPT课件
概述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 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 发展 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再到原始 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 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 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 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 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 到出现由直线和 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 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总体看 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 单纯到丰富, 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 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 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 这是人类艺术渊源 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第4页/共9页
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彩陶
旋涡纹彩陶
舞蹈纹彩陶
彩陶双连杯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约4600多年,由庙底沟型发展分化而来。半坡 型与庙底沟型彩陶多以敞口盆、钵为主,而马家窑型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其装饰多用同心圆 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效果,装饰花纹多用玄纹、波浪纹、同心圈纹、 网格纹、点纹、旋涡纹等。马家窑型装饰大多都布满器体,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一大特点, 配以外部的旋涡纹,产生流畅、旋动的感觉,是马家窑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罐的肩部描绘的那 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旋涡纹使我们仿佛看见当时黄河水流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彩 陶的作者从奔流不息的河水中获得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并给以物质的体现,变为艺术的形象,因此特别 富有感染力。
第5页/共9页
马家窑型彩陶又一杰作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中装饰有三组舞蹈人物,每组五人, 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部有辫子,每人后部都有一尾状装饰,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每组人物的两端以 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 还有倾斜叶片纹装饰。我们透过这些抽象化的图案,可以想象出原始时期,虽然 生产力低下,但是氏族社会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生产生活都很愉悦的社会状况。

彩陶高光 石语证源 ————马家窑彩陶象形石专题展览

彩陶高光  石语证源 ————马家窑彩陶象形石专题展览

彩陶高光石语证源————马家窑彩陶象形石专题展览马家窑彩陶被誉为“彩陶之冠”“彩陶艺术之登峰殿堂”。

徜徉在马家窑彩陶世界里,欣赏“坛”“罐”“盆”“钵”“瓶”等多姿精美的造型、“无始无终、回味无穷”的漩涡、水波等纹饰图案,无法想象:五千多年前的洮水岸边,马家窑先民如何仅凭双手,就将一团团泥土赋予无与伦比的艺术生命?!自西倾山一泻千里的洮河,裹挟无以数计的“异重沙”,历经千、万、亿年时光的磨砺,日月山川之精华的化育,造化出陆离斑驳、千姿百态,如群雁掠湖、似玉带飘逸、像高髻梳起、呈烟云楼台奇花异草……洮河上的赏石达人——边正学先生,以他经年“慧眼识珠”的心境,在万千洮河奇石中,搜罗了一批“形神皆韵”的“奇石彩陶”,似乎解开了精美绝伦的马家窑彩陶艺术灵感之答案。

有诗为证“万象皆从石中出,刻画始信天有工”“浪涛犹见天纹在,一石揽尽太古风”!洮河奇石获取的奇思妙想瞩目眼前一枚枚洮河奇石,“咦!马家窑彩陶?”这联想正是先民从洮河奇石上的智慧灵感!时光穿越远古,洮河岸边,人们挖土坑,铺兽皮,涂泥土,放猪肉,烧石头……焖熟肉,极可口……忽然一天,一个叫马老五的呼喊众人,原来他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兽皮上的泥土成一个“土壳”,洮河里捡的“坛”状石头,像“土壳”但更好看!惊喜瞬间向周围弥散,纷纷研究如“坛”状石头般做“土壳”、做熟食……智慧的源泉一旦打开便喷薄而出,马家窑彩陶制作自此插上雄鹰的双翅,直达“山高我为峰,一览众山小”!多姿坛罐刻画的百味人生聚目眼前各具形态的奇石,联想到的仅是坛坛罐罐吗?它是自然的神奇造化,是洮河山川的精灵,是马家窑先民的智源,米坛、酒具、盛水器、存储器、烹煮器具……是马家窑先民仅凭双手和有限石器经营的百味人生。

时代进步到今天,生活器具中依然储存马家窑彩陶的灵魂,我们能不被先民的伟大智慧深深折服!多彩纹饰储存的精神密码端详眼前流光溢彩的奇石,那不正是马家窑彩陶的纹饰么?其实并不那么简单,虽然生产力那么原始,但马家窑先民从奇石的一个个图案中得到启迪,那一个个纹饰图案,是先民对自然万物奥秘的思索,对生命繁衍的崇敬与急迫,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对精神信仰的寄托与表达!时至今日,无论中国画等具象艺术,还是我们的精神世界,都能从这追寻到传承的源头!“洮河奇石马家窑”的酒文化演绎的别样情趣洮河,这条临洮人的母亲河,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奇石面貌,见证着洮河儿女五千年的奋斗历程!马家窑先民择洮河而居,登上了彩陶艺术的巅峰,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新时代,洮河儿女昂首阔步迈上新征程!洮河、洮河奇石、马家窑彩陶正焕发新的光芒!“洮河”“奇石”“马家窑”的酒文化演绎,也给这束光添彩推波!。

第五章 马家窑文化

第五章 马家窑文化

第五章彩陶的鼎盛期——马家窑文化一、考古发现、分布范围及文化分期1.发现、命名及分期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

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

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马家窑遗址虽发现较早,但以其命名却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

1944年—1945年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考古工作,为了确定马家窑期与寺洼期墓葬的关系,发掘了临洮寺洼山遗址,认识到所谓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认为应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另定名称,称之为马家窑期或马家窑文化。

1961年出版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开始使用马家窑文化这一名称,并将半山、马厂类划归人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文化类型。

1988年,临洮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2.分布范围和特点⑴分布范围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

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

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渭水上游.以及白龙江、湟水、洮河、庄浪河和清水河流域。

半山类型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

马厂类型的分布则更为向西。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

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

墓葬体现男女分工:男性多石斧、石锛和石凿等工具,女性多纺轮和日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间的分工。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变体神人纹鸟形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变体神人纹鸟形壶
原始社会美术
——蛮荒中的生存创造
>>
0
>>
1
>>
2
>>
3
>>
4
>>
一.旧 石 器 时 代 美 术
○原始人类
前额低平,眉骨隆起 牙床坚实,肌肉发达 肩宽臂长,头部前倾 步履稳健。
>>
0
>>
1
>>
2
>>
3
>>
4
>>
原始人的生活状态(火—原始人类的主要伴侣)
>>
0
>>
1
>>
2
>>
3
>>
4
>>
○打制石器
﹡陶器的用途主要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贮藏器等。 ﹡陶器的装饰形式主要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是同时进行的。
>>
0
>>
1
>>
2
>>
3
>>
4
>>
Ⅰ彩陶艺术 概
彩陶是新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彩陶即彩 ﹡考古发 色陶器,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矿物 现的新石 器彩陶, 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是橙红色胎地 历经数千
泥 塑 女 神 头 像
★ 红 山 文 化 陶 裸 体 女 像
>>
0
>>
1
>>
2
>>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ppt课件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ppt课件
釉里红中国传统彩绘瓷品种。在坯上绘以纹饰,再罩以透
明釉,以高温烧成,图案效果呈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
《 凤 首 壶 》
《釉里紅三魚紋 高足杯》
郎窑红一种红釉瓷器。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
器底书写年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两种, 但数量不多。
粉彩是中国清代以来的彩绘瓷品种。创始于康熙朝,盛于雍
元明清时期:花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彩绘瓷及 多种色釉瓷器也达到很高成就。景德镇窑
明《青花海水龙纹扁瓶》
青花瓷
青花瓷出现在唐代,产品受西亚白地蓝花陶器的启发, 效果多为白地蓝花,偶见蓝地白花。
明清瓷器
青瓷是中国传统颜色釉器品种之一。因釉呈青色而得名。
又因烧制火候的不同把握,通常以绿色、偏黄色、偏灰色居 多。
《彩陶人面鱼纹盆》 《彩绘船形壶》
(一)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曲 腹形较多,绘制的部 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 腹部外壁,不像半坡 类型那样绘在器物内 壁。
《鹳鸟石斧彩陶瓮 》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特点:
彩绘部位多在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以 几何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马家窑文化彩陶富于
工艺
硬度.吸水性
不施加釉或施 硬度低
加低温釉
有吸水性
瓷 瓷土,高岭 1300摄氏度

高温
多施加釉
硬度高 密实不透水
小结
了解古代陶器的种类(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陶器图纹的含义 瓷器的发展:南越青北邢白、五大窑、景德镇窑 讨论分析陶瓷的区别
正、乾隆时期。属釉上彩,图案绘制采用渲染法,注重表现 题材的阴阳向背,绘制前,在装饰部位以“玻璃白”打底, 以使彩色图案呈色柔和。

马家窑文化发现及命名

马家窑文化发现及命名
马家窑文化发现及命名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1.85传奇私服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
马家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在甘肃东部的泾、渭水上游与西汉水、白龙江流域都有不少遗存。兰州附近及黄河沿岸西至青海的贵德盆地以及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宁夏的清水河流域与河西走廊武威以东地区均有分布。已发现的马家窑类型遗址达300多处,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700年。陶器以橙黄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这一时期的彩陶展现了新的辉煌,数量增多,彩陶的比例占到20%—50%。彩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以旋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为主,线条流畅,图案明丽。马家窑类型彩陶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人们定居生活的稳定,陶器器形也出现了变化,虽仍以盆、钵、碗等饮食器为主.但贮藏器瓮、罐、瓶逐渐增多,还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这时的器型线条变得更加流畅,各部分的比例更加匀称,更加实用。这说明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大类,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方形房屋为半地穴式,面积较大,一般在l0平方米—50平方米,屋内有圆形火塘,门外常挖一方形窖穴存放食物。圆形房屋多为平地或挖一浅坑起建,进门有火塘,中间立一中心柱支撑斜柱,房屋呈圆锥形、分间房屋最少,主要见于东乡林家和永登蒋家坪,一般在主室中间设一火塘,侧面分出隔间。

《中国陶瓷史》课件——7-马家窑文化

《中国陶瓷史》课件——7-马家窑文化

圆点纹、弧线纹、涡形三角形 纹、水波纹、平行线纹、网格 纹、草叶文、变体鸟纹、鲵鱼 纹
黑色为主
中 国 陶

马家窑类型
双耳平底瓶、盆形双 耳豆、敛口深腹双耳 罐、
条纹、宽带纹、圆点纹、波浪 纹、弧线纹、方格纹、垂幛纹、 锯齿纹、平行纹以及象征蛙纹、 鸟纹、鱼纹
盛行黑彩 少有白彩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




它是彩陶工艺

盛期的产物
中 国 陶 瓷 史
·马厂型陶器·
发现于青海乐都县的马厂沿而为名。 中


造型:小口双耳罐是其典型,增加了盖,流,提梁 和纽,提高了其实用

功能。
史பைடு நூலகம்
彩绘方法:先涂红色,或施红,白色陶衣。
装饰:圆圈网格纹,螺旋纹,回纹,人形纹等。
中 国 陶 瓷 史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 史
化所派生出来的。
·马家窑陶
器·
分布
艺术 特征


甘肃,青海部分发区
满 · 内彩 · 点和螺旋纹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
外围饰以螺旋纹,富有运动感。
·马家窑文化·
典型器型
纹饰
彩陶颜色
石领下类型
盆、瓶、钵、壶、罐、 瓮、缸等等彩陶的到 数量较多
地坚硬,彩陶较多,而且在钵、盆、豆等器物内部绘彩。



常以粗黑线条组成繁缛的花纹,均匀对 瓷
称,浑然一体,有动物纹样、几何图案纹等。

陶器多用泥条盘筑,只有少数形状特殊的器

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

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

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卦形纹彩陶盆1924年安特生在甘肃省广河县半山村发现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后不久又在青海省湟水流域发现并命名了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

马厂类型是因为最早发现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在距今4350年至4050年之间从考古发掘来看,其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主要在甘肃和青海两省境内。

四大圈纹彩陶壶马厂类型是继半山类型后发展起来的文化类型个别地方与半山类型同时并存,但主流晚于半山。

半山类型结束后,马家窑文化进入马厂类型,分两支继续发展:一支以青海乐都县柳湾为代表,主要分布于兰州以西及青海地区,此支后发展为齐家文化;另一支沿河西走廊向西北发展,以甘肃省永昌县鸳鸯池遗存为代表,逐渐演变为四坝文化,向西进入新疆中部,最后在新疆绝迹。

神人纹彩陶鸟形壶马厂类型的墓葬发现最多,随葬品以彩陶为主属于该类型的房屋遗址附近也常有烧制陶器的窑址被发掘出来。

马厂类型的重要遗址主要有白道沟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北岸一黄土台地上,墓葬集中在刘家坪已清理出陶窑12个鸳鸯池遗址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河西堡金川河西岸已清理出半山和马厂时期墓葬共189座出土马厂类型彩陶190件彩陶纹饰以几何纹为主以单耳筒状杯最具特色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高庙乡柳湾村湟水北岸,遗址面积近12万平方米共挖掘墓葬1700多座,其中马厂时期墓葬892座出土了大量的马厂时期彩陶。

竖锯齿纹彩陶壶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与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相比,马厂类型彩陶的数量相对多一些。

据有关专家估计,全部马家窑文化彩陶相加还不超过十万件,而马厂彩陶最多也超不过六万件。

这一数量根本无法与全世界的10多亿件瓷器存量相比。

四大圈纹彩陶壶马厂类型文化彩陶分为早、中、晚三期。

马厂早期陶器组合以彩陶双耳罐小粗陶双耳罐为主双耳彩陶壶体形矮胖,短颈侈口,长颈彩陶壶多直口流行黑红两彩和锯齿纹,某些因素和半山陶器颇相类似。

马厂中期彩陶数量大增,彩陶双耳罐数量减少,彩陶壶由肥变瘦,颈部逐渐加长,腹微内收马厂晚期彩陶数量减少,彩陶壶更显瘦长,腹部内收明显,仅施淡淡一层红色陶衣而不饰彩的双耳壶十分多,出现了素面敛口瓮等新的器物和折肩的作风。

马家窑主要彩陶及演变

马家窑主要彩陶及演变

于早期。有人认为这是龟类形象。
花瓣纹
花瓣纹是仰韶文化的主要 纹饰,主要使用在器型较 大的陶盆腹部,是富有中 期特点的纹饰。形似绽开 的花朵,一类是由彩绘实 体纹组成,花瓣如半月形 或橄榄形,由中心向周围 展开。另一类是由多个弧 边三角纹相接而形成空白 的组成。
旋纹
旋纹在马家窑类型中即已出现,很快便发展成 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也是半山时期的主要 纹饰之一。旋纹一般是以四个旋心为中心,个别 的有六个或更多,旋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半 山时期,旋纹成为主要花纹,发展得更为成熟。 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 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更增加了视觉的旋动 效果。若俯视这些旋纹,能使人产生一种眩晕感, 器物的口部又鯈一个大的旋涡。这种以流畅的线 条绘出的动感强烈的旋纹,像千姿百态的黄河浪 涛,凝聚在奔流不息的旋动中。 马家窑早期的旋纹,旋心很小,多四方连续, 无附加纹饰,结构简单,旋心内饰圆点。 半山早期的旋心较小,旋心之间有2—3条旋线 连接。半山中期旋心扩大,旋心中饰有十字纹、 三角纹、圆点纹等花纹。半山晚期的旋纹,层次 变得复杂,以4个旋心为中心,旋线简单,旋心变 得更大,内饰各种精细、复杂的花纹,有斜十字 纹、网纹、圆点纹、叶形纹、斜方格纹、米字纹 等。到晚期以四大圈为旋心马厂主体旋纹的区别仅在于有无 旋线连接叫大旋心。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它们之间 的继承关系。 旋纹一般装饰在大型器物(壶、罐)的主要部 位(肩到腹部),有的盆、钵内彩也装饰此纹。 旋纹有简有繁,有的仅画一组二方连续的单线条 旋纹。
蛙纹 大地湾仰韶晚期第820号房址中出土一件残小
口壶,编号为F820:15。该器物泥质红陶, 在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中,蛙纹 小口,颈部加饰一条凸施纹,圆肩圆腹,下 并不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偶尔出现在 腹部残失。肩腹部饰一似蛙似龟的动物形图 早、中、晚各期,因而是一种特殊的 案,黑彩,头部整体涂黑呈椭圆形,以两个 小圆形空白表示眼睛,顶部另留一小三角形 少见的纹饰。这些蛙纹的身体结构大 空白,圆形躯体,饰网格纹,残留两足。腹 体相同,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相同, 部另一侧饰类似蛙腿的圆点弧形纹。该房址 其风格均显示了所处时代的烙印。它 属偏早阶段。此蛙纹图案化风格较浓厚,与 们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统联系。 早中期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甘肃境内的仰韶文化至今未发现早、 在天水师赵村五期出土了一件蛙纹钵,此 中期的蛙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属早 蛙绘于陶钵内壁。与大地湾相同的是,均以 期半坡类型,在其出土的一件陶盆内 网格纹表示躯体,头部涂黑,呈椭圆形。不 壁绘有黑彩写实蛙纹。半月形头部, 同的是以空白中的圆点表示双目,躯体分隔 两个圆点表示眼睛,圆形躯体,上饰 为两半。与仰韶中期相比,共同之处是躯体 分为半圆,四足中两足向前,两足向后,似 点状纹,四足形态生动,令人联想起 游动中的形象。明显差异之处是晚期蛙纹躯 一只企图爬出陶盆的蛙类。黑点大小 体饰网格纹,中期的写实变为晚期的图案化、 不一,且不甚规整,风格古朴,憨态 规范化。 可掬。河南陕县仰韶中期庙底沟遗址 马家窑文化中也出土有完整的蛙纹,与仰 出土的蛙纹饰于陶盆腹部,残缺不全, 韶文化晚期非常相似,只不过网格纹更为细 但可大致判定仍为蛙的形象,总体风 密,头部未涂黑,双目以单独的圆内黑点表 格同早期类似,但头部较小,仅有一 示。由此说明,马家窑文化的许多彩陶因素 黑点,身躯分隔为两部分,形象略逊 是汲取、继承了仰韶彩陶的精华发展起来的。

马家窑文化——精选推荐

马家窑文化——精选推荐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简介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

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

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命名马家窑遗址虽发现较早,但以其命名却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

对马家窑文化的命名,以及是否将半山、马厂类型包括在内,考古界曾有过许多争议,到目前为止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马家窑文化文字。

最早对马家窑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的安特生,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存和广河的半山遗存合称为仰韶期或仰韶文化,为了与河南、陕西的仰韶文化相区别,也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

1944年-1945年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考古工作,为了确定马家窑期与寺洼期墓葬的关系,发掘了临洮寺洼山遗址,认识到所谓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认为应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另定名称,称之为马家窑期或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的类型与分期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从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情况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

从以往发现的资料就可以看出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相承、相似的因素很多,关系密切。

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过去限于资料太少,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有人曾主张将马家窑类型单独称为马家窑文化,与半山--马厂文化分开。

彩陶与黑陶ppt制作

彩陶与黑陶ppt制作

彩陶双连杯
旋涡纹彩陶四系罐
5 热烈如火、韵律美妙的马家窑彩陶
• 马家窑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早期的彩陶类型,它的年代约为公元前 3300年至前2900年。多为橙黄,橙红陶,绘黑彩。其制作比较精致 细腻,工艺精湛、娴熟,构思巧妙,无论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水平。其纹样多用黑线构成复杂的花纹,以长短线和弧线构成的 几何图案为主。常见的有条纹,宽带纹,圆点纹,弧线纹,波形纹, 方格纹,垂幛纹,平行线纹以及人面纹,蛙纹等,彩绘幅面很大,气 势磅礴。内彩比其它类型要多,常施绘于浅腹的盆、钵、碗等。其余 器形大都遍体施彩,艳丽非凡。其部分器物的造型很新颖,有敛口深 腹双耳罐、束腰罐、盆形双耳豆等,非常优美,在技术和艺术上都登 上一个高峰。
网纹彩陶束腰罐
6 气势非凡、风格独具的半山彩陶 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多为罐、壶。造型饱满近似球,足内收,腹近直线,由于 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半山期,是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 显示博大、成熟和完美的特色。
旋涡纹彩陶
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
二 黑色珍珠、美妙无比的龙山黑陶
•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 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龙山 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 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 山时代。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 是黑陶。 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作工精 细,火候极高,质地坚硬。由于其应用范围大多为礼器, 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却因此而弥足珍贵。 龙山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载体和精致的艺术品,永远具有 黑色珍珠的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双耳尖底陶瓶
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2 远古的乐音、奇妙的魅力的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 较大的一个类型。半坡彩陶的遗址,在河流的岸边,因而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 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

马家窑彩陶

马家窑彩陶

马家窑彩陶中国的彩陶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八千年前就有彩色陶器。

从那时以后,我国的彩陶在持续的工艺改进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西部边远地区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

中国彩陶从兴起、繁荣到萧条,经历了约四千年之久的历史,形成了一部完整有序的彩陶制做工艺发展史。

中国彩陶的分布地域十分广阔,从南至北,横贯岭南、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大草原;从东至西,横跨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由东海之滨纵横中原大地、陕甘青地区远至新疆天山南北;东南坻达福建、宝岛台湾、广东沿海;西南至川藏地区。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到处盛开着彩陶艺术绚丽的奇葩!中国在远古时期,就生存有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由于文明和地域的差异,形成了繁花似绵、异彩纷呈的彩陶文化。

大地湾文化“一画开天”托起了中国彩陶的霞光;仰韶文化侧以宽广的胸怀,蕴育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等类型为代表的系列文化体系。

以上这些文化类型,还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彩陶文化的全部内涵。

全国各地在彩陶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存在着三十几个地方类别,以其本身特有的纹式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彩陶的文化内容。

灿烂的中国彩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杰出的制做工艺成就和其宝贵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人类进化史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甘肃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以丰富的彩陶为特征,迄今为至出现了距今约8000年以来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它经仰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文化,一直延续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发展史。

特别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

在甘肃发现最多、分布面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早在20世纪20年代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它最鲜明的特征,便是彩陶文化十分发达,各个不同文化类型遗址中有大量的彩陶出现,这在整个中国彩陶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文物荟萃】之史前辉煌

【文物荟萃】之史前辉煌

【文物荟萃】之史前辉煌转自黄河之梦 2020-10-04魅力天祝文物荟萃史前辉煌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中部的黄河、洮河、大夏河以及湟水流域,距今约5000—4000年,通常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持续发展的时期或类型。

马家窑文化是中国彩陶艺术发展的巅峰阶段,彩陶纹饰精美绝伦,图案绚丽典雅,被誉为欧亚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其中半山类型彩陶以黑红相间的色彩、繁缛细密的锯齿纹带、华丽多变的图案以及马厂类型彩陶以漩涡纹和四大圈纹等富于变化的纹饰,充分展示了甘肃先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东坪乡20世纪70年代,天祝县西南部的东坪乡发现了坪山小沟、扎帐罗家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被省上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小沟遗址位于天祝县东坪乡坪山村小沟组。

两侧为高山,中间夹一深沟,名为小沟。

遗址分布在小沟西侧的二、三级台地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

地表暴露文物较为丰富,多为红陶片、彩陶片、夹砂陶片等,彩陶纹饰以黑色为主,也有红、黑二色兼用的,主体花纹主要有网格纹、四大圈纹、折线三角纹、漩涡纹、平行弧线纹等。

断崖和沟渠暴露有灰层、灰坑、居住面等。

采集有石斧、石镰、尖底瓶、彩陶罐、彩陶壶等。

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坪乡罗家湾遗址位于天祝县东坪乡扎帐村罗家湾组西南1000米处的山间二级台地上。

三面环山,东、南、北三侧下临深沟,南侧沟内有河道,现已断流,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地表暴露有彩陶、夹砂陶片等陶器残片,采集有石斧、石锛、彩陶罐、夹砂陶罐等,器物特征与小沟遗址相同。

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窑文化篦纹尖底瓶马家窑文化平行带网线圈点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虫类纹双耳彩陶壶马家窑文化波浪点线纹彩陶钵马家窑文化网格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网格纹黑白彩折腹罐半山类型网格纹鸭形单耳壶半山类型折带纹双耳彩陶壶半山类型网格黑点锯齿纹双耳彩陶罐半山类型网格贝壳纹双耳彩陶壶半山类型带纹双耳彩陶罐马厂类型回形纹肩腹耳彩陶壶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彩陶罐马厂类型蛙纹双耳彩陶罐马厂类型网格纹彩陶罐马厂类型三角网格纹双肩耳彩陶罐马厂类型折带平行带圆点纹双耳彩陶罐马厂类型石纺轮齐家文化红陶双耳罐齐家文化玉铲齐家文化红陶双耳罐齐家文化三角折线刻划纹陶纺轮齐家文化折带平行纹彩陶钵辛店文化蛙纹波浪线单耳彩陶罐寺洼文化捏塑纹单耳三足陶鬲寺洼文化骨锥新石器时代石斧· end ·编辑 | 金玲雪一个值得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穴式,面积较大,一般在l0平方米-50平方米,屋内有圆形火塘,门外常挖一方形窖穴存放食物。圆形房屋多为平
地或挖一浅坑起建,进门有火塘,中间立一中心柱支撑斜柱,房屋呈圆锥形、分间房屋最少,主要见于东乡林家和
永登蒋家坪,一般在主室中间设一火塘,侧面分出隔间。 Nhomakorabea•
马家窑文化的墓葬,经发掘的有2000多座,墓地一般和住地相邻,流行公共墓地,墓葬排列不太规则,
价值

【文化价值】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时代的一面镜子。马家窑文化的高度发展,是新石器时
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折射着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所达到的多项文化成就,马家窑文化
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马家窑文
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 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 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 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 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 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 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
门的制陶工匠师。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
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
-------苏妍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 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 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 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 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观赏品。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欣赏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收藏价值】要看一种物品的收藏价值,就要看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增
值价值等。所有的远古陶都有历史价值,而马家窑文化古彩陶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其它远古
文化类型的古陶器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它的巨大增值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队伍的
多数为东或东南方向。盛行土坑墓,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葬式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一般有仰身直肢、
侧身屈肢和二次葬。墓葬内一般都有随葬品,主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少数随葬粮食和猪、狗、羊
等家畜。有的墓地的随葬品,男性多石斧、石锛和石凿等工具,女性多纺轮和曰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间的分工。随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
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 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 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渭水上游,以及白龙江、湟水、洮河、庄浪河 和清水河流域。半山类型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马厂类型
源远流长地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 展,它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还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马家窑文化具
有非凡的文化价值、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
马家窑文化的分部

马家窑文化的重要遗址有东乡林家、临洮马家窑、广河地巴坪,以及兰州的
青岗岔、花寨子、土谷台、白道沟坪与永昌鸳鸯池和青海乐都柳湾等20多处。1988年, 临洮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评为“20世 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
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它象黄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领着浪涛的起伏,臻成
彩陶艺术的高峰。它留下的极其丰富的图案世界,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所给予我们
的欣赏价值是任何现代艺术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
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差别,而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达90多件,而有的一无所有。这种贫富差
别的增大,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步走向解体和中国文明曙光的来临。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
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
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马家窑
文化将史前文化的发展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创造了绘画表现的许多新的形式,马家窑文化的彩
陶图画,就是神奇丰富的史前“中国画”。

【观赏价值】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
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
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
板、调色陶碟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
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
迅速扩大,将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价格,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成
为收藏界十分耀眼的新星。
马家窑文化的特点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房屋多为半地穴
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大类,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方形房屋为半
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又延续发展数百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未有的高度。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
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它不仅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源头、同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