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 孙权劝学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掌握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言的含义。
(重点)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说话时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利用对话组织材料的妙处。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两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新课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的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3)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卿言多务,孰若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但.当涉猎(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程度副词;今义:更加)(4)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握,担当)但当.涉猎(应当)见见.往事耳(动词,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知晓)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自以.为大有所益(和“为”合起来构成动词,可译为“认为”)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程度,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2.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写,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情景导入)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X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设计2:(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X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X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设计3:(人物导入)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鲁肃—论议—吕蒙大惊——结友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导入新课时,引用了“三国”人物的故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时间】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这个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二、作家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谥文正。
三、预习设计1、请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按课文填空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3、根据理解填空⑴《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文学常识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3。
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
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分组预习中学生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灿若星辰,他们或以超凡的能力,或以崇高的品格,或以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站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国时期的几位历史人物。
我们来一起学习《孙权劝学》。
一、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第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二、基础感知(一)调动积累,激趣导入。
列举自己知道的关于“劝学”的名句或典故。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准读顺。
反馈指导:范读课文,正音断句(1)听范读,注意正音断句。
岂(qǐ)邪(yé)遂(suì)更(gēng)即(jí)卿(qīn g)孰(shú)涉(shè)猎当(dāng)涂(2)同桌互读,互相订正。
(3)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4)齐读课文2.读通读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讲解,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韵味。
-文化背景:对三国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以及古代帝王劝学背后的深层含义,可能是学生的理解难点。
-情感认同:如何让学生从孙权的劝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时,教师需解释“孤”是孙权的自称,“岂”是反问的语气词,“治经为博士”是指专心研究学问,学生需要理解这种倒装句式的用法和孙权的意图。
-对于文化背景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三国时期的历史框架,理解孙权劝学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别人劝你学习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帝王如何劝学的奥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难点讲解部分,部分学生对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仍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类知识点,我需要更多举例和对比,以及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言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不足。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背景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讨论时有更全面的视角。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点拨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 C.、吴国... B.、蜀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 C.、鲁肃... B.、吕蒙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治借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与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孙权:(182-2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一、填空、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课题
孙权劝学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浅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
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正确断句和停顿。
教学
难点
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作用
使用
方式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 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 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 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孙权劝学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孙权劝学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
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4孙权劝学教学案新人教版
4孙权劝学【导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教学难点)【课时计划】2课时数■爭方牖粘寻丿教法指导:1. 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 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堵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生难字词卿(q 1 n 勺岂(q i) 孰(sh u) 涉猎(sh e) 遂(su i)2. 文言知识梳理(1) 词义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3)一词多义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见见.往事耳(了以蒙辞以.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4)古今异义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脱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灯塔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 孙权劝学(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孙权劝学(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目标达成: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卿今当涂..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ﻩﻩ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ﻩ 6.及.鲁肃过.寻阳()()【创境激趣】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自学导航】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 粗略的阅读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8
2 孙权劝学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4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通过师生交流,深入把握文意。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言小故事《孙权劝学》。
首先,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或词比较感兴趣。
预设①我对“劝"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劝谁,为什么要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
②我对“学”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③我对“孙权”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师:看来,同学们从题目中得到了一些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资治通鉴》的文言文《孙权劝学》,看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直接从题目入手,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清读顺1。
了解作家、作品。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栏目)2。
初读课文,疏通重点字音。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2)圈出文中你认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读音的字,并说明理由。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预设①“邪”应该读“yé",不读“xié",因为“邪”是通假字,同“耶”。
②“卿"应该读“qīnɡ”,注意是后鼻音。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应该读“wéi”,因为在这里是“成为”的意思.师小结:今后我们学习古文时一定要注意,除了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中的含义来选择其正确的读音,通假字只要判断出它所通之字,就可以确定其正确读音了.文言文字音小贴士:(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一、填空、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孙权劝学
【导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堵四的,还自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
2.文言知识梳理
(1)词义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人。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
(3)一词多义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但当.涉猎(应当)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4)古今异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脱今义:告别;不接受;解雇。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
见往事
..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
3.作者名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4.有关文中人物
(1)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带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故。
(3)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指导朗读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句。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推脱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
2.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研讨下列问题。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交流点拨】先推脱后接受。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交流点拨】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交流点拨】大惊——拜蒙母——结友。
(5)概括情节:“学”是文章中的一条线索。
【交流点拨】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其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交流点拨】“邪”表示反问句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的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权、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感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交流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
2.拓展延伸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100字以
上。
【交流点拨】示例:我真羡慕你成绩这么好。
现在你什么都不缺了,只需要在体育方面提高一下自己。
如果你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不能锻炼。
那我要说,越是身体不好才越需要锻炼呢。
而且,我们又不是锻炼成什么奥运冠军,只是用来强身健体罢了。
你看我现在,身体好了,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你说呢?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不可不学(必要性)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言辞恳切
语重心长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论议轻松调侃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步骤四理解课文,探究写法。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