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稿 15《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健全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五.课型:自读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孰若孤:谁,哪个。
《孙权劝学》说课稿(10篇)
《孙权劝学》说课稿(10篇)《孙权劝学》优秀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孙权劝学》。
下面我将依据说教材、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预备、说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开放说课。
第一、说教材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历史进展做出巨大奉献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孙权劝东吴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
本文语言简洁精练,寥寥数语种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心理,人物共性鲜亮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一种虚心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其次、说教学设想在这一节课上,我想坚持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留意根底,品尝探究,适当运用”,让读贯穿课堂,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原来面目。
第三、说教学预备为了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人物图片,名闻轶事,课堂上呈现。
第四、说教学目标学问与力气目标1、积存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把握并运用本文中的成语。
2、在理解文意的根底上,熟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3、品尝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并能进展制造性阅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体验。
让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故事情节,品尝人物共性。
2、探究沟通。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到达学问的互补与提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虚心好学,追求进步,重视阅读的精神。
第五、说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三国演义》的片首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生疏叱咤风云的乱世英才,区分与本课有关的三国人物,导入本课。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个人自由读,培育学生看解释读书的习惯。
2、分角色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初步品尝人物对话语气。
3、教师示范读,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节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体验。
三、合作沟通,呈现自我首先小组分工,各司其职。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教案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通过预习、解释重点词语,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深入理解文意,提高学生阅读感受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运用: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问答法;以朗读贯穿全文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领会劝说的艺术。
2、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鲁肃赞学与孙权劝学之间有何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刮目相待》动画视频。
2、出示课题。
3、补充介绍作品、作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欣赏(听准字音和停顿)。
2、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3、预习汇报:解释部分没有注释的词语。
4、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
5、结合图片,概括本文内容要点。
三、研读课文,朗读加深体会。
1、分析第一层:(1)一劝:揣摩:“不可不学! ”句式有何特点?写出了怎样的语气?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怎样的心理?(2)二劝:思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揣摩:“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劝说好吗?为什么?(3)小结第一层,探讨朗读技巧,指导朗读。
2、分析第二层:(1)揣摩:“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这与孙权劝学有什么关系?(2)揣摩:“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总结全文对话为主的特点,回顾体会人物对话语气,分角色朗读。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⑤ 蒙\乃始就学
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翻译课文
①参看注释,翻译课文,作出批注,划找疑难.
②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教师这样引导:A先让学生讨论完成导学稿上的“解释疑难字词”
B南区北区互读互译
C看着译文,南读译文北背诵课文原句,一句一换。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1)见往事耳(2)及鲁肃过寻阳
(3)蒙辞以军中多务(4)即更刮目相待
2、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原文填空:①孙权指出吕蒙“学”的必要性,因为“”
②孙权是这样说服吕蒙学习的:“!,”
“,”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年级
七
学科
语文
教研组长
时改平
主备人
朱瑞玲
课型
新授
课题
15、孙权劝学
审核人
陈玉萍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2)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欣赏古代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实词、虚词的理解。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介绍孙权的背景和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设计相关题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3.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
2. 学生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3. 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孙权劝学说课稿最新3篇
孙权劝学说课稿最新3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2、介绍司马光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三、解读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
(演示)四、整体感知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导语】本⽂选⾃《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的是想让后⼈通过历的⼀些的失吸取教训从⽽更好的治理国家。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再了解⼀下。
⼆、感知课⽂ 1.学习⽂⾔⽂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师读⼀下,同学们要听准字⾳、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屏幕,看看这⼏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谁愿意给⼤家展⽰⼀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让我们来了解⼀下⽂章⾥的⼈物! 孙权(182-252)即吴⼤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败曹操于⾚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南⼈,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敬,临淮东城⼈。
出⾝⼠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破曹军于⾚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物关系,下⾯我们来疏通⽂意。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有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本课,看⼤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的⼈. ⽬相看): ⽤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掌握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孙权劝学的文本内容解析。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文中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孙权劝学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文中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方法。
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解释重点词语,分析文中的句子。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读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2 教学手段文本材料:孙权劝学的原文。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回答问题。
讲解分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孙权的劝学思想。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讲解分析:20分钟讨论交流:15分钟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翻译和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孙权劝学对自己学习启示的短文。
5.2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和解读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反馈和建议。
学生自评: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孙权劝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讨论如何将古代的智慧应用到现代学习中。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孙权劝学导学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修辞手法。
3.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活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孙权劝学》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孙权劝学》的背景资料、古汉语词典、修辞手法解析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孙权劝学》第一课导学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河源市正德中学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1 授课周次:第 16 周主备人: 审核人:七语备课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读懂文章的意思。
二、自主预习1.本文选自。
《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2、司马光(1019--1086),字,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
晚年自号。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三、互助组讨论并展示(一)小对子交流并展示:交流:疏通字音,划分朗读节奏,明确语气展示:自选方式展示朗读,可齐读、分角色读等1、正字音卿()孰()涉猎()当涂()为博士邪()即更() 2.划分文章的节奏,把握停顿,有利于理解文章,为后期的翻译做准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孙权劝学》导学
《孙权劝学》导学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会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熟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语气,能够背诵。
自自信信从从说说话话开开始始,,成成功功从从自自信信崛崛起起。
说一说,背一背1、司马光2、《资治通鉴》读一读,听一听1、自由朗读(画出不会读的句子)2、同桌相互读听(纠正读错的句子)机机会会是是均均等等的的,,但但不不是是常常有有的的,,抓抓住住机机会会从从展展示示开开始始一、课下注释疏通文章翻译1、自己翻译,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2、小组讨论,把还没有解决的写在黑板上3、其他小组解答展示自己4、教师提语:句: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非复吴下阿蒙! 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词:D 当涂掌事 博士 卿 孤 士 E 但 孰若 就学 乃 过二、学生齐读课文,分析理解“外机劝学”。
I .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2.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孤岂—…•邪!但—…•耳”:③“卿言……大有所益”: 程:三、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揣摩“刮目相待”的内涵。
说明:朗读时要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境,读完后教师应作点评。
思考讨论:1.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2.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7是怎样表明的73.“‘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表现了鲁市怎样的感情?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5.“刮目相待”后。
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四、背诵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听听君君一一席席话话,,胜胜读读十十年年书书。
士士别别三三日日矣矣,,刮刮目目相相待待乎乎五、拓展延伸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孙权劝学》教案 1【教学目标】1.利用课文注释和教师提示读懂课文。
2.朗读课文,揣摩语言,领会人物形象。
3.积累词汇。
4.教育学生努力读书。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
见往事耳:知道。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就晚了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是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6.思考:(教案 ) 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15孙权劝学导学稿
课题:15孙权劝学章节: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执笔:胡凤君审核:班级:七(二)姓名:常甜甜时间:2012 年 2 月 17 日预习部分:1、给加黑的字的注音。
(8分)卿今当涂掌事(qing )治经为博士邪(ye)即更刮目相待( geng )肃遂拜蒙母(sui)涉猎(she )孰(shu )涉(she )岂(qi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6分)蒙辞.(辞去)以军中多务.(任务)但.(只)当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及.(等到)鲁肃过.(路过)寻阳即更.(更加)刮目相待....(刮目相看)蒙乃.(这才)始.(开始)就学权谓.(对)吕蒙曰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孤岂.(难道)欲.(想)卿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博士,古代的官)邪肃遂.(去)拜.(拜见)蒙母卿今.(今天)当涂..(掌管政..(当权)掌事事)4、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吗,)5、一词多义(12分)⑴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 ⑶之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那么)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②忽啼求之.( 它,代词)③或以.钱币乞之( 用) ⑷若①孰若.孤(比)⑵见①见.往事耳( 了解) ②关山度若.飞( 如同)②见.藐小之物( 看见) ⑸当①当.涂掌事( 当管)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②但当.涉猎( 是)6、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10分)博士:古义官名___________ 今义______博学的人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历史___________今义_以前的事___________但:古义____只___________ 今义______但是____________过:古义___路过____________ 今义____过去______________孤:古义_____孤独__________ 今义_____孤独_____________7、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孙权劝学》导学稿
《孙权劝学》导学稿西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稿课题:《孙权劝学》执笔:何永芳序号:第55 —58页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3、反复朗读,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导学课时:二课时导学指导:诵读法、情景创设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比较阅读法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导学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 55 —当(tú)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yé)但当(shè)猎(shú)若孤吴下阿(méng)(guā)目相待2、本文选自(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体史书《》,人们广为传颂他小时候机智聪慧的一个故事是“”。
3、朗读课文,试着找出文中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①:②:4、本文刻画的人物有、、,对于他们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课堂导学一、检查预习:交流展示,师生纠错。
— 56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文题。
三、诵读课文:音正腔圆,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3、同桌之间互检诵读,评出优胜小组。
4、根据提示,读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语气,可译为“”)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语气,可译为“”)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语气,可译为“”)四、译读课文:文从字顺,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解释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词。
— 57 —①权谓.吕蒙曰()卿掌事()今当涂..②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③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何见事之晚乎()肃④大兄..遂.拜蒙母()2、同桌互译,用自己的话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5 孙权劝学 导学稿
15 孙权劝学导学稿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
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帮助编撰者有刘、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孙权劝学》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第一课时(总第48课时)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填空。
司马光,字君实,政治家、史学家。
世称涑(sù)水先生,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神宗时赐书名《》。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卿( ) 为博士( ) 邪( ) 涉猎( )孰( ) 更( ) 遂( )3、看注释,释词或据意写词。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道,当权。
〔辞〕。
〔〕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儒家经典。
〔邪(Yé)〕通“”,语气词。
〔涉猎〕。
〔见往事〕。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于是,就。
〔〕到了……的时候。
〔过〕。
〔非复〕。
⑿〔更〕。
〔刮目相待〕。
〔〕认清事物。
4、解题填空。
本文题目“孙权劝学”意为:。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资料链接1:《资治通鉴》简介。
注释:①《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补充:《资治通鉴》,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资料链接2:谈谈吕蒙。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
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孙权怎样规劝吕蒙学习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1、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为什么?2、孙权怎样规劝吕蒙学习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一)听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二)疏通文意。
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
2、质疑,共同讨论。
友情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原文:初,权谓吕蒙②曰:“卿③今当涂④掌事,不可不学!”蒙辞⑤以军中多务⑥。
译文:原文:权曰:“孤⑦岂欲卿治经⑧为博士⑨邪①!但当涉猎②,见往事③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④始就学。
译文:比一比,看谁诵读得最好!参考答案:一、(二)1、北宋《资治通鉴》2、卿(qīng) 为博士(wéi)邪(yé耶) 涉猎(shè)孰(shú)更(gēng) 遂( suì)4、孙权劝说吕蒙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
五、(二)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9课时)(二)继续疏通文意。
原文:及⑤鲁肃过⑥寻阳⑦,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⑧,非复⑨吴下⑩阿蒙⑾!”译文:原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⑿刮目相待⒀,大兄⒁何见事⒂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三)重难点文言词句归类整理。
1、两个成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擦擦眼。
相待,相看待。
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古今异义辞古:及古:今:今:过古:孤古:今:今:更古:但古:今:今:博士古:往事:古:今:今:3、一字多义就: 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当: 但当涉猎()当窗理云鬓()可: 不可不学()皆有可观者()辞以军中多务()以: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4、倒装和省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②孰若孤?练习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四)阅读理解1、角色朗读。
2、复述“孙权劝学”。
3、整体把握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既快又准确。
参考答案:(二)原文:及⑤鲁肃过⑥寻阳⑦,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⑧,非复⑨吴下⑩阿蒙⑾!”译文:原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⑿刮目相待⒀,大兄⒁何见事⒂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三)重难点文言词句归类整理。
1、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辞古:推辞及古:到了……的时候今:美好的词语今:以及过古:到孤古:古时王侯自称今:经过今:孤独更古:重新但古:只,仅仅今:更加今:转折连词,但是博士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往事:古:指历史今:学位名称今:从前的事3、一字多义就:(接近,靠近,趋向)(完成)当:(应当)(对,对着)可:(可以,能够)(值得)(用)以:(把)(认为)4、①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练习二、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3、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第三课时(总第50课时)4、问题探究(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心态?(4)孙权给吕蒙提出读书目标的一句话是:(5)孙权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一句话是:(6)“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7)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8)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后发生变化的一句话是:(9)“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10)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11)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13)肃“拜蒙母,结友而别”说明了什么?5、分析人物性格分别说说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
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孙权学——吕蒙学——鲁肃学——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1.比较阅读:吕蒙:方仲永:2、感悟反思:练习一、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4、劝学故事: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八、学习评价九、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以今天的课堂发言为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笔记。
参考答案:4、问题探究(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用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果断,谆谆告诫;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3)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责备、恼怒的意味。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7)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8)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9)十分惊奇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10)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11)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12)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13)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孙权劝学——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吕蒙就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赞学——敬才爱才,豪爽大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六、1.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方仲永: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幼年不学,毫无所成(叙议结合,借事说理)2、示例: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学习要趁早。
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3、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培根4、劝学故事:陶渊明劝学,乐羊子妻劝夫读书,师旷劝学,孔子劝子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