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
刘三姐山歌感想与收获
刘三姐山歌感想与收获刘三姐山歌是中国少数民族傣族的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这首山歌讲述了一个女子在困境中坚强奋斗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聆听刘三姐山歌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也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一些重要的思考。
首先,刘三姐山歌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坚持和奋斗。
从刘三姐生活的环境来看,她是生活在贫困的山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严峻。
然而,刘三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改变命运。
她积极地学习歌曲和舞蹈,用自己的才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无论生活环境如何,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次,刘三姐山歌让我思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刘三姐出身贫寒,但她通过歌唱和舞蹈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机会和荣耀,也为整个傣族民族带来了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让我深思,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关乎自己,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应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相互促进。
再者,刘三姐山歌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不易和珍贵。
在山歌中,刘三姐用歌声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她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而我在聆听山歌时也仿佛感受到了那种真挚的情感。
这让我反思人生,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包括亲人、友谊、自然环境等等。
人生虽然充满挫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用全身心的热爱去面对,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
最后,刘三姐山歌给我留下的收获是文化的传承和多元的包容。
山歌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傣族的历史和文化。
而刘三姐作为一个典型的傣族女子,通过她的表演和创作,将傣族的山歌艺术传承了下来。
这让我领悟到文化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更是民族特色和个人身份认同的体现。
同时,山歌也通过不同的呈现形式,吸纳了各种文化元素,展现了多元的文化包容性。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包容,让不同的文化得以共存、互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作者:周佐霖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16期[摘要] 《刘三姐》山歌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歌传统的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为世人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形、可听、可视、可吟的诗性审美境界。
[关键词] 《刘三姐》山歌诗性审美1960年,歌舞剧《刘三姐》大演于广西,震撼1200多万观众,接着四进中南海演出,全国巡演500多场,红遍中国,拍成电影之后又疾速风靡港、澳、台、日本、东南亚等地,掀起海外持续20多年的“刘三姐热”,成为今古奇观的国际文艺品牌。
《刘三姐》魅力巨大而恒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独具的山歌艺术审美。
一、“赋”直无弯,刚劲深刻“赋”是我国传统的民歌表现手法之一,对于刻画形象、揭示本质、表现主旨具有特殊的艺术功效。
“赋”就是白描,直说无弯,且铺开来说。
《刘三姐》山歌用赋极其频繁,如当面驳斥财主的“众人地,众人天,众人河川众人山,众人茶山众人管,与你莫家不相干”,就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赋的用法往往是先白描后铺开,如揭露秀才的“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从来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运来”,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将“不懂唱歌”、“是蠢才”的主旨进行展开铺叙,深化论证,说得既直白又刚劲;赋的力量不仅在于直说,更在于铺开,如“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出门念弥陀;皇帝早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州官”、“和尚”、“皇帝”的連串重磅铺陈,直说了“要唱歌”的理所当然,表述得十分强劲而深刻,无可辩驳,显现“白描见心,直言见情,铺开来说见灵魂”之功效。
其实赋不仅仅直,直中亦有曲,如“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谁不幸先死了,也要在奈何桥上等待另一个,然后一同走进阎王殿,把相伴百年的忠贞之情表述得异常隐寓而深切,潜在着十足的表现力。
二、“比”、“兴”联姻,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比”即比喻,是利用人们日常所见惯了的具体事物作比喻,把想说的复杂事物、艰深情理明白、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想妹一天又一天,想妹一年又一年;铜打肝肠都想断,铁打眼睛也望穿”,用具体、通俗的比喻把深切思恋的情态表现得鲜明又生动。
电影《刘三姐》插曲在广西民歌传承中的艺术作用
电影《刘三姐》插曲在广西民歌传承中的艺术作用作者:莫恭莲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故事情节以音乐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从电影传说中的刘三姐追寻真实的刘三姐,探索广西民歌的历史传承过程,了解广西原生态山歌的文化特点,通过生动的曲例探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山歌钢琴伴奏编配赋比兴民族团结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145-03一、传说刘三姐“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电影一拉开序幕,就听到阵阵山歌伴随着广西山水的画面由远及近驶来,这首山歌名为《山顶有花山脚香》,河面上,正在打鱼的老渔夫和儿子阿牛也在侧耳倾听,他们循着歌声往上游找去,只看见江水中漂来一个藤筏,筏上站着一位姑娘,她用歌声诉说着“自己被地主陷害导致家人失散”的遭遇,原来她就是刘三姐!爷俩既同情又喜欢这位姑娘,于是请刘三姐来到家中。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为了一睹刘三姐风采,有的为了与她对歌,更有的是专程赶来请她去自己的家乡传唱山歌的,把圩日赶得好不热闹!这时,刘三姐失散的哥哥刘二也和大伙一起来到了李老头的家里,刘三姐感激地看着四方八邻,唱出了著名唱段《多谢了》(独唱与对唱):“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啊,只有山歌敬亲人”。
当地的地主莫怀仁对刘三姐早有耳闻,为免刘三姐来到自己的地头兴风作浪,赶紧派人去街上收鱼租,企图打断歌会,谁知计划落空,几天后,他又亲自带着“禁歌牌匾”上茶山禁歌,此举再次以失败告终。
地主发现刘三姐不可小觑,于是宣布要和刘三姐来一场对歌比赛,莫老爷盘算着:让我聘请几个高手来打败你,看你还有什么好嚣张。
哥哥刘二劝妹妹离开此地,以免闯祸,但是李老头说“去哪都有恶霸,躲得一时躲不了一世,我们要勇敢与财主作斗争,才能争得自己的权利”。
刘三姐受到鼓舞,答应莫老爷的要求:如果对歌失败,就不再唱歌。
少数民族电影《刘三姐》的歌曲赏析-精品文档
少数民族电影《刘三姐》的歌曲赏析-精品文档少数民族电影《刘三姐》的歌曲赏析一、电影《刘三姐》和乔羽、雷振邦影片《刘三姐》是建国初期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音乐山水风光片,故事取材于广西壮族著名歌手刘三姐的古老传说。
该片由著名导演苏里指导,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谱曲,词坛巨匠乔羽编剧作词,黄婉秋主演,共同创作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刘三姐是广西壮族地区流传已久的神话人物,相传她是唐代壮族的农家女,自幼音乐天赋极高,能够指物索歌,开口即成,且旋律优美动听。
与她前来对歌的人络绎不绝,有时是一两天,有时是三五天,无不铩羽而归。
她的才华遭到了流氓恶霸的嫉恨,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悄然逃脱,最后骑着鲤鱼飞天成仙。
在本片中,刘三姐和哥哥刘二、老渔夫、阿牛、舟妹在河边过着亲如一家的生活,壮族姑娘们喜欢边采茶边唱山歌,但是地主恶霸莫怀仁为了霸占山上的茶叶,禁止百姓们上山采茶,刘三姐不但不听,反而扔倒了莫怀仁所立的“禁止采茶”的牌子。
后来刘三姐提出,如果不让百姓们采茶,需要跟她对唱山歌,如果能赢过她,百姓们就不再上山采茶。
莫怀仁请来了三个秀才,在船上和刘三姐对歌,结果一个个都在老百姓的奚落下落荒而逃。
气急败坏的莫怀仁又使出毒计,将刘三姐抢到家中,威逼利诱,百般威胁。
刘三姐则是坚贞不屈,后来在阿牛和百姓们的共同营救下,刘三姐成功逃脱,在新的地方继续教大家唱山歌,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当时的导演苏里,拍摄影片时无意中被开水烫伤,是在担架上完成影片创作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演和词作家、曲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在百花奖中斩获了多个奖项,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佳作。
担任该部影片歌词创作和编剧的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有词坛泰斗之称的乔羽先生。
半个世纪以来,乔老为我们写下了无数经典,成为我们时代发展的最鲜活的见证。
1959年,乔羽在广西整理彩调戏的素材,被刘三姐的故事深深吸引,在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采风之后,他力邀苏里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
介绍一种非遗作文刘三姐歌谣
介绍一种非遗作文刘三姐歌谣
《刘三姐歌谣》是一种汉族民间传统非遗文化,源于汉中地区汉族
民间,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被誉为“汉中八大茶余韵”之一。
刘三姐歌谣歌词通俗易懂,抒发人世间真情实感,充满活泼、浓郁的民间文
化气息。
它一般是以四句四言的语言表达,节奏曲折而自然、弦外之
音而深刻,可以帮助人们把握生活的意义,分析复杂的人际关系。
刘三姐歌谣作为一种非遗文化,历经无数年的发展,深具本色,独具
风格,在民间传唱起来,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及当地文化特色保护下来,为世人所熟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并且在国内外被称赞。
刘三姐歌谣叙事长歌艺术特征考析
刘三姐歌谣叙事长歌艺术特征考析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民间长歌作品,以及作为其中最经典的“刘三姐歌谣”叙事作品,被历史深深记录着。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接触到这精彩绝伦的叙事艺术,并且其中隐藏着大量的艺术特征,可以被理性考析。
“刘三姐歌谣叙事”一般被称为长歌,也叫“长歌行”,它是一支以文字形式表达的多部分歌曲,曾经广泛地流传在中国古代,而且在当今仍然留存在中国社会中,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最著名的长歌叙事作品,《刘三姐歌谣》是中国古代史诗和文学经典作品,其中对应的词汇和句型中都充满着古代文字符号的遗产。
《刘三姐歌谣》的叙事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刘三姐歌谣》有着强烈的历史性和反映性。
这部叙事作品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它为当时人们所大加传唱,其中记录了当时君权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变迁和斗争,充满着时代气息,以及人们挣扎在权利权力矛盾中的心境,令人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历史特殊性。
其次,《刘三姐歌谣》中所表达的叙事技艺也是非常精湛的,例如平衡、对偶、重复等,这些技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让人民受益终身。
其中运用对偶手法和对句式,使文字表达变得更有韵律感,更易于记忆,也更易于读者理解,深刻地展示了古代文学艺术的高超技巧。
再者,《刘三姐歌谣》也有着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它不仅展示出古代生活的繁复多元,而且充满着丰富的文学艺术情调。
从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赋予世界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尤其是在经历叙事之后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
最后,《刘三姐歌谣》中流传的文学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叙事作品,其文学价值在于它精彩绝伦的文字表达,运用多种古代文字符号手法,叙述丰富有趣的故事,从而使人们接受历史变迁、提高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学习思考。
综上所述,《刘三姐歌谣叙事长歌艺术特征考析》应当着重在长歌叙事艺术中刘三姐的历史性、反映性;优秀的叙事技巧;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和传播文学价值等特征上展开考析,以此反映古代文学艺术特点,对当代社会文学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浅谈歌剧《刘三姐》
浅谈歌剧《刘三姐》第一篇:浅谈歌剧《刘三姐》浅谈歌剧《刘三姐》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歌剧,有《江姐》、《花木兰》、《原野》、《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我心飞翔》、《刘三姐》等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三姐》这部歌剧。
《刘三姐》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壮家少女,她特别喜欢唱歌,可以出口成歌,远近无与匹敌,她经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而触犯土豪劣绅的利益。
当地土豪莫怀仁在用尽方法也无法禁歌后,便把刘三姐关押,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刘三姐和阿牛趁天黑乘竹筏走了。
这部歌剧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内容的跌宕起伏,还有它传递的思想。
我觉得它强有力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力量,通过刘三姐这个人物,通过她的山歌,通过她所团结和影响的群众,表现了这样的一个思想:劳动人民的反抗、勇敢、智慧和团结压倒了剥削阶级的一切威逼利诱和阴谋诡计。
这个戏的总的效果是大长劳动人民的志气,大灭剥削阶级的威风。
在这部歌剧中表现出劳动人民是这样的聪明美丽,这样的光明磊落,无所畏惧;剥削阶级是那样的丑恶愚蠢,那样的用尽坏心思,终于还是失败。
在这个歌剧中,群众都是主动地迎着战斗,自始至终乐观地、坚定地向压在头上的被剥削与被压迫的命运作出勇敢的反抗。
他们聪明,有才智,能团结一致地进行斗争,而且在斗争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无坚不摧,斗则必胜,并且是接二连三地获得胜利。
这种正义的反抗,主动勇敢的战斗风格,乐观的精神,充满了智慧和豪情的胜利气氛,加上浓郁的壮族民间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谐地形成了这个剧特殊的艺术风格。
我想事物的本质本来就是这样的,从历史的局部现象来看,劳动人民也有挫败,也有困难,有些时候还处于很悲惨的境地,但从历史的整个发展来看,又总是劳动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剥削阶级,而且最后的胜利者总是劳动人民。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这部歌剧中体现出的刘三姐的性格。
她是壮族山区普通的劳动少女,又是一个天才的民间歌手。
总的来说她勤劳勇敢,聪明善良。
《刘三姐》山歌的艺术特点及赏析
《刘三姐》山歌的艺术特点及赏析
《刘三姐》是中国山歌的经典之作,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受欢迎的传统民歌。
它的语
言淳朴敦厚,歌词突出,表达激情,节奏流畅,抒发了质朴而热恋的情感。
《刘三姐》充满诗意,情感真挚、抒发无限,淳朴而不失婉约,流畅怡人、有写意,充分
表达了云南民族民谣的初识魅力及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在它的歌词里,有着大自然的诗意
描绘,有着浓重的当地音乐特点,有着人性的质朴表现,有着激情的情感展示。
山歌里,
女子在寻找挚爱对象,充分展示了质朴、直率、热情、耿直甚至痴情的民族传统艺术,表
演得又真实又朦胧,感受到幽深而激昂的情感纠葛。
《刘三姐》用景物和人物生动地诠释了云南山歌无限的美,把民族文化审美融合到歌曲中,突出气势恢宏、气魄引人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气韵。
歌曲中有着几分余韵,质朴而优美,浪漫而动人,散发着一种吸引力,让人陶醉其中,令人着迷,久久不能自拔。
《刘三姐》不仅汇集了云南民歌最美的声音,而且还表现出山歌的浓郁民族色彩,强调了
民族的精神风貌,展现该特殊艺术形式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接着唱山歌的人们。
电影刘三姐歌曲分析
电影《刘三姐》歌曲的音乐特点分析摘要: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
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
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关键词: 电影《刘三姐》歌曲音乐特点一、电影《刘三姐》音乐的创作背景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明清以来有关于她的传说和歌谣文献记载很多。
传说中的壮族姑娘刘三姐被壮族人尊称为歌仙、歌神,是壮族人心目中民族精神和民族理想的化身,所以壮族同胞们也自发地在每年三月三日聚集到一起,以歌墟的方式来寄托对这位“歌仙”的思念。
她的故事不断被改编成戏剧、歌剧、电影。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彩色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该片以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而誉满全国,风靡东南亚。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编剧乔羽和导演苏里把流传于广西的有关刘三姐的美丽传说,用电影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展现的格外优美抒情①。
影片主要是讲述了刘三姐用她那美丽动人的歌声来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电影《刘三姐》的一大亮点就是用山歌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本片的音乐是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一手创作的。
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等,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在创作电影《刘三姐》的音乐时,他坚持深入生活,并且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
雷振邦并没有运用西方音乐技巧来对这些山歌进行修改,更多是在大量壮族民歌的基础上,经过编选和加工的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些民歌的特点。
雷振邦为该片谱写了14首歌曲,其中有轻快活泼的《采茶姐妹上茶山》,悠扬动听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还有坦然大气的《只有山歌敬亲人》,以及赛歌会上那些幽默诙谐的经典段落。
刘三姐歌谣叙事长歌艺术特征考析
调, 它们 的内容就不断修正 , 发 生变化 ,
特别是 为共 同适应社会 的需要 , 往往渐渐融合 , 组成新 的文化体系 。 ” 以下分而述之 。 ( 一) 《 孟 姜女与万喜 良》 汉族题材 中的范喜 良是一位 自幼读书 , 满腹文章 的书生 , 而壮族版本对此并无特别交 代, 呈现给听者 的只是一个普通 的逃壮丁 的、 可能是来 自 农村 的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穷苦青 年后生形象 。但在形象与气质上 , 两个版本都符合各 自的孟姜女 与范 ( 万) 喜 良相遇情节
特征 , 如具有 清晰的叙事线索 、 严整的结构 和引人人胜 的情节 、 用 理想化 和个性 化相结合
的方法塑造真善美 的典 型人物形象等之外 , 也有一些 自己的独特个性 , 如符合 民族 审美 习 惯 的移植改编 、 五言十二行 与七言十二行 为主 的勒脚歌式 、 包 含引歌 和尾 歌 的结构形 式 、
喜 良》 、 《 董永与五姐 》 、 《 吕蒙正》 、 《 龙 女与 汗鹏》 、 《 张 四姐 与李文 圩》 、 《 何 文 秀》 、 《 自叹
身世歌》 等八 首。本文 即是对这 八首叙 事长歌 艺术特 征 的粗 浅分 析 。从 分 析 中, 我们可 以发现 , 狭义 的刘三姐歌谣叙事长歌既具有 和其 它 民族 或地 区叙 事长歌共 同的若干艺术
多在喜庆场合演唱等。
.
1 7 4 .
刘 三姐歌 谣叙 事长歌 艺术特 征考 析
一
、
符 合 民族 审美 习惯 的移 植 改 编
我国各 民族 民间文学 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是一种普遍 的 、 多层 面的文化互动现象 。 文 化一经产生 , 通 常不会 固守一地 , 会随着 使用者 的迁徙或 暂时性流动 而传播到异地 , 或从
刘三姐简述采茶歌的特点及当地风土人情
刘三姐简述采茶歌的特点及当地风土人情
《刘三姐》是属于民歌歌体中的“山歌”。
《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
电影《刘三姐》上映后,引起了轰动。
该片以人美、歌美、景美,这“三美”而誉满全国,风靡东南亚。
《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有着追求幸福的思想。
它包含了千百年来丰富的情感以及杰出的诗性智慧。
由于歌谣轻便灵活,形式简单,所以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借此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激荡在心胸间的喜怒哀乐,因而情意真切、感人至深。
《刘三姐》里面的歌谣,内容广泛,它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日常生活、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
也在歌谣里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具有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和多样民间艺术的国家。
而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有幸能够通过课文《刘三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刘三姐》中的民间艺术表现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一、背景介绍《刘三姐》是贵州省苗族地区流传最广的戏剧作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和欣赏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苗族民间艺术形式,它凭借着精湛的演技、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元素,鲜明地展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
二、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刘三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苗族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首先,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戏剧围绕着悠扬的竹竽、唢呐等传统乐器的演奏展开,凭借着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让观众沉浸在苗族音乐的韵味中。
其次,舞蹈是《刘三姐》的另一大亮点。
腰鼓舞、踩竹板舞等苗族传统舞蹈形式,在舞者的灵动舞姿中,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田园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传统文化的内涵1. 孝亲敬老:《刘三姐》通过刘三姐对母亲的孝心和对祖先的敬仰,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核心价值观。
2. 继承与发展:《刘三姐》的情节以苗族的婚礼为背景,呈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风貌。
这一传统的文化遗产通过代代相传,在苗族人民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 美好生活追求:在《刘三姐》的故事中,刘三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对美好、对幸福的追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四、教学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欣赏:通过观看《刘三姐》的精彩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苗族传统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愿参与课文朗读,引导他们从语音、语调等方面感受苗族话语特点。
3.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刘三姐》中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苗族文化特色。
《刘三姐》山歌的艺术特点及赏析
六 借 代在 ( ( 刘 三姐 山歌 中的应 用体 现
借 代是借一物来 代替另 一物出现 ,通 过借代 能够 以小见大 ,用 小事物来反映大 的局面或情况 。比如在李秀才对刘三 姐说道:“ 真粗 鲁 ,皆因不读圣贤书 ,不读 四书不知礼 ,劝你 先学人 之初 。”在这里 的 “ 人之初 ”出自 《 三字经》, 这里代指礼仪道德 。 七 结语
五 、视听形象塑造在 ( 《 刘三姐》 山歌 中的应用体现
《 刘三姐 》 山歌 以 “ 歌 ”为基 调,着力塑造 诗性视 听形象 ,同 时也不忘体现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 刘 山姐 》诗歌继承 了传统 古
诗 的 七 言 四 句 体 , 句 式 对 仗 工 整 ,总 体 押 韵 。 比如 : “ 小 小黄 雀才 出
“ 赋 ” 是 我 国 传 统 民歌 的 重 要 表 现 方 法 , 通 过 应 用 这 种 表 现
方法 能够 进 一步 揭示 事物 的发展 本质 , 向人们 展现 民歌 的主 旨。 “ 赋 ”是一种 白描艺术 ,是对 思想 的一种直接表 达。《 刘山姐》 山歌 中对 白描手 法的应 用一般体 现在刘 山姐 当众驳斥财 主上 。 “ 赋 ”的
-
刘 三 姐 山歌 的艺 术 特 点及 赏 析
汤 锡 梅
(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 海 口 5 7 1 1 2 7 )
摘 要: 文 章从 白描、 比喻 、夸张 、重复、视听营造几个 方面 具体分析 《 刘三姐 》山歌的艺术特 点,旨在加 强人们对 《 刘三姐》 山歌艺术价值 的认识和理解 ,提升 《 刘 山姐 》在现今社会流传 的价值 。
电影《刘三姐》音乐赏析
电影《刘三姐》音乐赏析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欣赏课上看了老师的《刘三姐》电影片段,很受触动,特别下载了61年版的电影来看,怎么说呢,特别感动,受现代传媒的影响,我们常听的多是中外流行音乐,MP3、MP4里装的也都是时下流行的中外歌曲,而当我真正的仔细看了《刘三姐》,反复听山民们朴素的对歌之后,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收藏不断回味的人民群众的音乐。
从电影的开头说起吧,开场音乐是以笛子为主奏乐器的,我们知道《刘三姐》是广西壮族地区的山歌,而那里山美水美,女孩个个婉约甜美,用笛子来表现最贴切,同时又用其他乐器协奏,衬托出开场的气势恢宏,这也与首先出现在镜头里的广阔壮丽的美景相符合。
开场音乐过后,安静片刻,随着好山好水的出现,远处传来了三姐嘹亮壮阔的山歌声,这一段演唱描述了三姐的遭遇以及她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同时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
也许山歌真的还是得在山上唱,山谷的回音完全不同于音响的混响,山谷的回音更为广阔幽深。
何况对着高山美景唱与对着室内音响唱的感觉当然不一样了。
之后是三姐与阿牛的首次触电,先有个细节描写写阿牛赶紧回船舱擦干净船板,重点放在阿牛跳下河抓鱼后三姐的心里独白,羞涩的眼神,嘴唇的几度开合,加上几乎全是假声的缓慢的柔和的声音和婉约羞涩的唱词,表现了爱情里刘三姐的柔美。
之后,突然传来男生欢快喜悦的歌声,使之前的羞涩有所缓和,也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我最喜欢的就是采茶部分的采茶歌,想想阳光明媚,到处是绿油油的茶树,一群采茶姑娘在山坡高唱采茶歌,这是多么美,多么让人享受的画面,之后的男女对唱,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人们劳作休息时的活动项目,他们一问一答,有领唱也有大家一起重复唱的部分,起承转合,甚是优美。
同时,回答问题也有一定的趣味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当然说到智慧,最能体现的应该是在众乡亲与一堆财主请来的秀才对歌的部分,三姐领导的众乡亲机智的反驳腐朽的书生,酣畅淋漓,大获全胜。
最后想说说三姐被救,与阿牛独处时的这段对唱,那棵大榕树下,那个美丽的绣球之约,那一段甜蜜的《藤缠树》,无一不让人感动。
《刘三姐》鉴赏
《刘三姐》鉴赏《刘三姐》鉴赏在《钢琴艺术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刘三姐》这一部音乐艺术片,如果你能静静的把这部电影看完那你心中一定有所感触。
我对《刘三姐》这部影片有着不一样的情绪,我生于广西,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开始看这部影片,也学唱其中的歌曲。
里面的歌每一次看都是充满兴趣,每一次看都会被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每一次也会沉浸在纯朴的歌声中。
由于学习了老师的《钢琴艺术》,这一次看,我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山歌本身和电影的音乐鉴赏上。
整场电影都融入了很多的山歌,就像一场音乐剧,在美丽的桂林山水的衬托下,更显得生动真实,唯美纯朴。
影片开头以刘三姐的美妙歌声开场,融入漓江的清晨美景,歌声飞越大山,弥散漓江,当然也飞进了阿牛和大伯的心里,阿牛他们也是善良的贫苦人民,但是热爱生活,饱受地主压迫,却也不断的抗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的内心。
相同的爱好,让他们从此开始结缘,开始一段不平凡的生活。
刘三姐的到来,让远近的居民都聚集起来,一起享受刘三姐的歌声。
采茶的情景是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反映。
绿油油的茶树,曼妙的采茶少女,边采茶边唱歌,这一段的歌声都以欢快为主,轻松愉快,表达了大家因为收获、因为刘三姐的到来而愉悦的心情,比如说《采茶姐妹上茶山》这首歌,众姐妹和三姐各有唱歌部分,歌声中透露了采茶女的收获愉悦的心情,也表达了采茶女的艰辛生活,如“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而刘三姐的部分,虽只有少少的几句,但是很好的赞颂了采茶女的歌声——蜜蜂忘记回窝去神仙听歌下凡来。
刘三姐是砍柴为生,会场采茶歌,比哦啊试了山歌是人民生活的反应,不需要歌词,那完全是内心的表达。
紧接着是男女对唱的部分,在辛苦劳作之余,男女对唱,一问一答,有领唱也有合唱,起承转合,歌声中全部都是人生的智慧。
以上部分的音乐基调都是欢快的,愉悦的。
但是当地主前来捣乱后,歌声变得铿锵有力,怒斥了地主的恶行,如《众人水来众人山》、《富人只会吃白米》等,也有哀怨倾诉,如两位老人唱歌的部分,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摘要] 《刘三姐》山歌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歌传统的赋、比、兴、夸张、重叠、对仗、诗性形象等艺术手法,为世人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形、可听、可视、可吟的诗性审美境界。
[关键词] 《刘三姐》山歌诗性审美1960年,歌舞剧《刘三姐》大演于广西,震撼1200多万观众,接着四进中南海演出,全国巡演500多场,红遍中国,拍成电影之后又疾速风靡港、澳、台、日本、东南亚等地,掀起海外持续20多年的“刘三姐热”,成为今古奇观的国际文艺品牌。
《刘三姐》魅力巨大而恒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独具的山歌艺术审美。
一、“赋”直无弯,刚劲深刻“赋”是我国传统的民歌表现手法之一,对于刻画形象、揭示本质、表现主旨具有特殊的艺术功效。
“赋”就是白描,直说无弯,且铺开来说。
《刘三姐》山歌用赋极其频繁,如当面驳斥财主的“众人地,众人天,众人河川众人山,众人茶山众人管,与你莫家不相干”,就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赋的用法往往是先白描后铺开,如揭露秀才的“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从来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运来”,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将“不懂唱歌”、“是蠢才”的主旨进行展开铺叙,深化论证,说得既直白又刚劲;赋的力量不仅在于直说,更在于铺开,如“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出门念弥陀;皇帝早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州官”、“和尚”、“皇帝”的连串重磅铺陈,直说了“要唱歌”的理所当然,表述得十分强劲而深刻,无可辩驳,显现“白描见心,直言见情,铺开来说见灵魂”之功效。
其实赋不仅仅直,直中亦有曲,如“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谁不幸先死了,也要在奈何桥上等待另一个,然后一同走进阎王殿,把相伴百年的忠贞之情表述得异常隐寓而深切,潜在着十足的表现力。
二、“比”、“兴”联姻,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比”即比喻,是利用人们日常所见惯了的具体事物作比喻,把想说的复杂事物、艰深情理明白、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想妹一天又一天,想妹一年又一年;铜打肝肠都想断,铁打眼睛也望穿”,用具体、通俗的比喻把深切思恋的情态表现得鲜明又生动。
看刘三姐山歌的心得体会
看刘三姐山歌的心得体会刘三姐山歌是中国山歌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我有幸观赏了刘三姐山歌表演,并且深受感动。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感和体会,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
刘三姐山歌源于湖南娄底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农村,以传统农耕生活为主题,代表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奋斗。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简单的歌曲和表演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每当我听到刘三姐山歌,都不禁感叹其中的深刻与真实。
刘三姐山歌的演唱者们,大多来自普通农家,他们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和真实的情感,向观众展示了乡野女子的感情与命运。
刘三姐山歌中的歌词极为质朴,情感深厚,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
每一句歌词都是真实而有力的表达了人们内心的苦痛、欢乐和思念。
刘三姐山歌的演唱者们,除了歌唱之外,还通过精彩的舞蹈和动作表演,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表情、动作和体态的传达,他们成功地将山歌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他们的表演,让我仿佛置身于农村,与刘三姐一起劳作、唱歌和奋斗。
刘三姐山歌不仅在情感表达上令人动容,在艺术形式上也非常独特。
它融合了歌唱、舞蹈和表演于一体,使得观众能够在歌声的陶醉中感受到一种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欢快的舞蹈和歌唱,还是忧伤的悲怆之情,都让我深感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观赏刘三姐山歌,我对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民的辛勤劳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些山歌所描绘的困难和艰苦,让我对那些忍受着一年四季辛劳劳作的农民产生了更多的敬意和关注。
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勤劳务实的精神,这种坚持和奋斗的力量,令我深受感动。
刘三姐山歌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山歌融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词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山歌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伦关系、家庭观念和传统美德。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乡土气息。
广西山歌的精髓——《刘三姐》
广西山歌的精髓——《刘三姐》刘三姐山歌遗篇中男女炽烈的恋情传说中刘三姐当年所唱并遗留下来的山歌。
据《池北偶谈》卷16《粤风续九》载,相传唐神龙中,有刘三妹者,居贵县之水南村,善歌,与邕州白鹤秀才登西山高台,对唱了七昼夜,两人皆化为石,但歌声不绝。
他们唱的歌是:妹相思,不作风流到几时?只见风吹花落地,不见风吹花上枝。
(《相思曲》)思想妹,蝴蝶思想也思花。
蝴蝶思花不思草,兄思情妹不思家。
(《蝴蝶思花》)妹在一岸也无边,弟在一岸也无遥,两岸人烟相对出,独隔青龙水一条。
(《隔水曲》)妹娇娥。
怜兄一个莫怜多。
已妹莫学鲤鱼子,那河又过别条河。
(《妹同庚》)嫩鸭行游塘棚上,姚娥尚细不曾知。
天旱蜘蛛结夜网,想晴只在暗中丝。
(《塘上》)妹相思,妹有心思弟也知。
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
(《妹相思》)据《浔州府志》载,刘三姐与忽朗陵白鹤乡少年秀才张伟望登贵县西山唱的有入山忽见藤缠树,出山又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亦缠等。
据《桂林县志》载,刘三姐与白鹤秀才白马郎同游桂林七星岩后分别对唱:少陪了,日头落岭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个,我俩多情水样长。
风吹石动天不动,河里水流石不流。
刀切莲藕丝不断,我俩明丢暗不丢。
这些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男女之间炽烈的恋情。
它在被文字记录以前,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千锤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刘三姐山歌文化中广网2006-05-25 11:12:47柳州是传说中壮族歌手刘三姐的故乡,“三姐山歌千千万,五湖四海装不完”。
外地歌手常来赛歌学歌,因而使柳州成为附近各族歌手和广大群众演唱山歌的活动中心。
清乾隆版《马平县志》载:“少妇于春时三五为伴,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歌唱为乐。
少男亦三五为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和,竟日乃已……”柳州唱山歌的习俗历代不衰,如闹元宵、庙会、中秋歌会等均以不同的方式相沿下来。
鱼峰山上姐成仙,山歌传下几千年。
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柳州山歌世代相传,如今,立鱼峰下,小龙潭边,新老歌手在这里“以歌会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为柳州市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三姐》山歌的传统艺术赏析
《刘三姐》山歌是一首古老的民间山歌,它来自中国传统歌谣传统。
这首歌讲述了清朝年间刘三姐从贫穷中走出来牛逼的故事。
传统艺术赏析《刘三姐》山歌就要从视觉艺术、文字语言等方面来研究讨论它的艺术特点,以及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刘三姐》山歌中所塑造的素材都是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
歌中简洁的词语,又多了几分温柔、细腻、动人的情调,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字技法,但也能感受到画家对细节的精心描绘,能够勾勒出一个立体的灵魂世界。
再者,从文字语言的角度来看,《刘三姐》山歌充满着悲伤的抒情意味,其旋律、押韵的格律配合的非常好,既有节奏感,又有气势。
歌词节奏活泼激昂,充满了溢于言表的深情厚谊,表现出新意。
另外,从文化角度来看,《刘三姐》山歌对于人们来说,既是一种感情上的安慰,又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它使清朝年间刘三姐的传奇故事被人们所熟知,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激励着人们以刘三姐作为榜样,勇于担当,勇于奋斗,勇敢前行。
总之,《刘三姐》山歌充满着历史的温馨与深刻,它不仅有着极强的视觉艺术表现力,还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被誉为“文化宝藏”,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意义,在我国传统文
化研究中,也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