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
临床表现
硬膜外血肿常有突发地、明确地的头部外伤 典型表现是伴有或不伴有暂时性意识障碍的头部撞击,随后意识恢复,但由
于硬脑膜从颅骨上撕脱,常存在进行性的严重头痛,几小时后又逐渐出现意 识丧失。
CT表现
典型表现:颅板下双凸状高密度影,有时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 可出现占位效应:中线移位、大脑镰下疝、钩回疝 急性出血时,未凝集的新鲜血液呈现更低的密度 血肿较局限,不跨越颅缝
按出血来源不同 动脉性硬脑膜外血肿 静脉性硬脑膜外血肿
较少见,如硬脑膜中静脉、蝶顶窦、上矢状窦、横 窦和乙状窦、板障静脉出血
导静脉和蛛网膜颗粒破裂也可引起出血
发生位置
超过95%患者是单侧发生,也有文献报道,双侧 或多处发生
幕上:90-95% 颞部: 60% 额部:20% 顶枕 部:20% 位于后颅窝:5-10%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 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 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MRI表现
可以清楚地显示T1和T2上呈现低信号的硬脑膜移位 急性硬膜外血肿T1等信号和T2上从低到高跟中信号 亚急性早期T2低信号,亚急性晚期和慢性期T1、T2上均呈高信号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较少见,系指伤后2~3周以上出现血肿者。一般而言,伤后13天以上,血肿 开始有钙化现象即可作为慢性血肿的诊断依据
临床特点
急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关系 原发性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着力对侧多,同侧 在着力同侧 少
重,在对冲部位多 轻,在冲击部位多
约半数
绝大多数有
约半数在同侧
绝大多数在同侧
多较重
多较轻
较少
较多
范围较广
较少,较轻
硬膜外血肿 PPT课件
病理改变
头部受击引起颅骨局部变形,使硬脑膜与颅骨内面剥离,引起脑膜的小 量出血。但积聚起来的血液又使硬脑膜发生新的剥离,产生新的出血。 这样血液越积越多,终于形成血肿。随着血肿的扩大,颅内压逐渐增高, 如颅内压达到与血肿的压力平衡时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在达到这平衡时, 多数病人早已出现较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一般血肿量已达25~ 100g, 甚至可更大。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血肿的大小并不一致,但却与 血肿发展的速度及血肿的部位有较大的关系。动脉性出血引起的血肿发 展快,可较早出现脑干受压症状及脑疝,但血肿体积并不一定很大。静 脉窦出血或板障血管出血引起的血肿发展慢,血肿面积可波及很广,体 积也大,但脑受压症状出现较迟。血肿引起颞叶疝时可压迫脑干的血供、 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及局部回流静脉,引起脑干、枕叶特别是距状回区域 的血供障碍。这足以解释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血肿存在较久(1周以 上),可有结缔细胞侵入,使之机化。这时新生血管虽不多,但继发出 血颇为常见,使症状再次加重。
2、病情观察
(1)意识 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反映脑损伤的轻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加重。 (2)生命体征 伤后可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 血压。因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度发热,若累及脑干,可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 性高热,伤后数日后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呼吸、脉率、血压和 脉压的变化,及时发现脑疝。 (3)瞳孔 密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 意两侧对比,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 伤后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脑受压或脑疝;双侧瞳孔散大、光反 应消失、眼球固定,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状态。某些药物、惊骇、剧痛 可影响瞳孔变化,吗啡使瞳孔缩小;阿托品、麻黄碱使瞳孔散大。 (4)神经系统体征 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局灶症状,伤后即出现,不再继续 加重。继发性脑损伤的症状,在伤后逐渐出现,多呈进行性加重。 (5)其他 观察有无呕吐及呕吐物性质,有无剧烈头痛等颅内增高或脑疝症 状,及时查明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并处理。
硬膜外血肿
PART 1
定义和分类
硬膜外血肿是指位于颅骨内板与硬 脑膜之间的血肿。根据血肿的来源,
可分为两种类型
A
急性硬膜外血肿:这种 情况是最常见的,通常 在受伤后的短时间内形
成
B
慢性硬膜外血肿:这种 情况较少见,通常在受 伤后的一段时间内形成
PART 2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
硬膜外血肿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会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能训练和生活质量提升
2
以下是一些进阶的护 理和康复建议
心理护理: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 经历严重的头部外伤,容易产生 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家属和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
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功能训练: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 的患者,应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 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 复等。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
PART 11
总结
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注意药 物使用、定期检查等措施, 可以预防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同时,在康复过程中,应进 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生活 质量提升,帮助患者更好地
回归社会
硬膜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 脑外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
疗
对于已经发生硬膜外血肿的 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减轻神经功能缺 损和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的发
01 定期健康检查 02 合理用药
03 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 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从而降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风险
在使用一些药物时,如抗凝药物等, 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不当使 用增加出血的风险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增加患病风险。因此,应合理安排工 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PART 5
硬膜外血肿
脑膜血管是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脉最 为常见。
出血来源: 脑膜中动脉 静脉窦 板障静脉压增高 随着血肿的体积增 大,病人常有进行性的严重头痛、
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
头颅CT:左侧颞硬膜外血肿 左侧颞骨骨折
CT
胸部 X片
右中肺挫裂伤
肝挫裂伤
胸腹部 彩超
化验
WBC:12.7×10^9/L 血清钠:133mmol/L 血清钾:3.2mmol/L
专科检查:意识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应迟钝,GCS:8分,巴彬斯基征(+) 护理评估:自理能力评估0分;Braden评分12分;跌到危险因素125分
硬膜外血肿
临洮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目 录 CONTENTS
目
录
01 硬膜外血肿的概述 02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 03 硬膜外血肿的实验室检查 04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流程 05 硬膜外血肿的康复锻炼
硬膜外血肿的概述
外伤性颅内血肿
血肿形成时间
特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以内 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h—3天 亚急性颅内血肿:伤后3天—3周 慢性颅内血肿:伤后3周以内
抗感染、营养等治疗。 12-10 拔出气管切开套管。 目前 给予二级护理、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甲钴胺胶囊治疗,
康复锻练。
临床用药
尖吻蝮蛇血凝酶 (止血)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抗感染)
能全力(肠内营养)
防止脑水肿: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脑保护治疗:醒脑静、奥拉西 坦(营养脑神经)
氨溴索(祛痰)
硬膜外血肿护理查房课件
案例一:术后疼痛控制
总结词
心理疏导在硬膜外血肿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信心。
详细描述
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因术后疼痛、康复时间较长等原因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疏导包括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诉求、给予支持和鼓励等,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案例二:心理疏导在康复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感受,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同时,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要点三
硬膜外血肿患者的健康教育
04
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头部外伤,减少硬膜外血肿的发生。
疾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颅脑损伤
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诊断与治疗
硬膜外血肿患者的护理评估
02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对刺激的反应是否敏感,有无意识障碍。
注意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律,注意有无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偏瘫、肢体活动障碍等表现。
身体状况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瞳孔变化
头痛呕吐
肢体活动
生命体征
1
心理状况评估
2
3
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关注并进行心理疏导。
焦虑恐惧
疾病带来的痛苦、生活的不便以及康复过程的漫长,使患者产生悲伤沮丧的情绪,需要给予关心和鼓励。
悲伤沮丧
患者因疾病而导致的睡眠障碍,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睡眠质量。
硬膜外血肿护理ppt课件
CHAPTER
硬膜外血肿案例分享
老年女性,因车祸导致硬膜外血肿,意识清醒但情绪不稳定。
患者基本情况
头部CT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血肿,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等药物治疗。
诊断及治疗经过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定期更换尿袋,预防泌尿系感染。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备皮、备血等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
健康宣教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伤口护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缓解其疼痛不适感。
保持良好体位
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适当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免加重病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增加蛋白质摄入
控制盐分摄入
控制盐分的摄入,以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
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02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
2
3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并止血。
针对硬膜外血肿
及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速尿等。
针对颅内压增高
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将移位的脑组织复位并止血。
针对脑疝
05
CHAPTER
康复与护理教育
根据医生建议,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血肿加重。
硬膜外血肿诊疗规范
硬膜外血肿一、定义硬脑膜外血肿是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外腔与颅骨之间。
二、诊断(一)临床表现1.头部外伤史由于硬脑膜外血肿出血来源的特点,一般病史在伤后数小时至1-2日内。
2.意识障碍意识改变受原发性脑损伤及其后的血肿形成的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1)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如脑震荡,有一过性意识障碍。
而血肿形成得不是很快,因此在脑疝形成前有一段数小时的中间清醒期,形成受伤后立即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
(2)原发性脑损伤较重,加之血肿形成较为迅速,此时无中间清醒期,仅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3)原发性脑损伤甚轻或原发性脑损伤很局限,不存在原发昏迷,只当血肿增大脑疝形成后出现昏迷。
3.头皮血肿或挫伤往往在血肿形成部位有受力点所造成的头皮损伤。
4.瞳孔变化在血肿形成后的早期,患侧瞳孔一过性缩小,即之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侧眼睑下垂。
晚期对侧瞳孔亦散大。
5.锥体束征早期血肿对侧肢体力弱,逐渐进行性加重。
晚期出现双侧肢体的去大脑强直。
6.生命体征表现为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以及体温升高。
7.其他昏迷前有头痛、烦躁不安;呕吐、遗尿和癫痫等。
(二)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约90%病例伴有颅骨骨折。
2.头颅CT扫描该项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血肿形成,血肿定位,计算出血量,中线结构有无移位及有无脑挫伤等情况,骨窗像对骨折的认识更加明了。
典型表现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有一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
三、治疗原则上一经诊断即应施行手术,排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术后根据病情给予适当非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仅用于病情稳定的小血肿,适应证如下:1.病人意识无进行性恶化。
2.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原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进行性加重。
3.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4.除颞区外,大脑凸面血肿量<30ml,颅后窝血肿<10ml,无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5mm、环池和侧裂池>4mm。
可采取保守治疗,止血,降颅压,对症支持治疗。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HUAWprEeIseTenc硬tahtn膜ioonl外og血ies肿
精选ppt课件
东华医院外2科
1
头皮、颅骨的解剖
头颅的被膜与腔隙
精选ppt课件
硬脑膜外血肿
精选ppt课件
LOGO
精选ppt课件
病理生理过程
精选ppt课件
病因
硬膜外血肿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 损伤局部多有骨折。 因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故血肿范围局限,形成双凸透镜形。
(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 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
精选ppt课件
诊断
诊断要点: 1、外伤病史。 2、CT显示颅骨下双凸形高密度,边界非常清楚。 3、MRI显示血肿形态与CT相仿。 CT和MRI均有确诊意义。
精选ppt课件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硬脑膜外血肿绝大多数(85%)都有典型的 CT特点:在颅 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 40HU-100HU;有的血肿内可见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低密度区,认为是外伤时间太短仍有新鲜出血(较凝血块的 密度低),并与血块退缩时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数血肿 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个别血肿可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渗到 颅外软组织下;骨窗位常可显示骨折。此外,血肿可见占位 效应,中线结构移位,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静脉 源形硬膜外血肿因静脉压力低,血肿形成晚,CT扫描时血 肿可能溶解,表现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少数病人受伤时 无症状,以后发生慢性硬膜外血肿,这时作增强后扫描可显 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有助于等密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精选ppt课件
治疗方法
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2、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2.7kpa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3、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4、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5、儿童硬膜外血肿幕上>20ml,幕下>10ml可考虑手术; 6、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CT检查血肿较大 (幕上>30ml,幕下>10ml,颞部>20ml,或血肿虽不大但中 线移位>1cm),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者; 7、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如出现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进行性颅 内压增高征象,应积极手术。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表现及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表现及治疗发布时间:2021-01-07T09:57:39.9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5期作者:袁莉[导读]袁莉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624000急性硬膜外血肿所说的就是受到外部伤害之后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进行积聚从而形成的血肿。
一般形成这种情况都是因为患者的头部收到过严重的外力击打,让脑膜中的动脉或者是静脉受到损害从而破裂。
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变现是根据患者的出血速度和血肿的位置还有年龄等因素来展现的,每一位患者可能都不同,但是从特征来看,他们的症状都有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从昏迷到清醒,再清醒之后又出现昏迷,接下来说一些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
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大多数都是中间会清醒过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重力的伤害之后会让头部受到损伤,之后出现昏迷的症状,在昏迷一段时间之后患者就可以有一些意识,然后逐渐清醒。
这个时候患者可以感受到头痛或者是有想要呕吐的情况并且视线也不是很清楚。
总结之后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
(1)意识出现障碍的患者:这种患者会因为脑损伤的程度不同出现不同三种意识,情况也不太一样。
①原发性的脑损伤不是很严重,受伤之后没有原发的昏迷状态,在颅内的血肿形成之后,颅内就开始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出现意识障碍;②原发性脑损伤不是很轻比较重,受伤之后总是处于昏迷的状态,之后患者会出现完全清醒或者是意识有好转的情况,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又会让患者出现昏迷的状态;③原发性脑损伤非常严重,受伤之后患者抑制处于昏迷的状态,并且还有可能出现临床变现加强的情况,这就让颅内的血肿现象被患者的脑干损伤等症状掩盖。
(2)患者的颅内压出现增高的情况:患者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话,会随着颅内压的增高继而出现头疼,想要呕吐并且呕吐的症状会加剧,心情非常烦躁,这就代表着患者的血压在升高、体温也在升高并且患者的心率会变慢呼吸时间也会间隔的长一些。
等到开始衰竭的时候,血压就会下降、脉搏也变得非常的弱并且呼吸会出现困难或者是不呼吸。
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处理
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处理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小脑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多因头部受过外力直接打击,产生着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故此,膜外血肿最多见的部位是颞顶部,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
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1]。
硬脑膜外血肿主要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该动脉经颅中窝底的棘孔入颅后沿着脑膜中动脉沟走行,在近翼点处分为前后两支,主干和分支均可因骨折而撕破,在硬脑膜外形成血肿。
此外,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或导血管损伤也可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
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
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9月一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7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5.5岁。
根据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
临床表现为外伤史、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瞳孔改变、神经系统体征(椎体束征)等。
本组患者均有明显手术指征[3]: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②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③CT检查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成或弓形密度增高影,伴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
脑受压或中线移位(>1cm);④MRI检查:血肿呈双凸形或梭形,边界锐利,位于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
血肿的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的期龄有关。
急性期,在T1加权像,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仿。
在T2加权像血肿呈现为低信号。
⑤幕上血肿量>40ml,颞区血肿量>20ml,幕下血肿量>10ml;⑥非手术治疗中病情恶化。
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概述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是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的空隙内,大多为损伤了硬脑膜动脉,特别是脑膜中动脉的结果,但亦有少数是由于脑膜静脉窦或颅骨板障静脉出血的结果。
发生率占颅内血肿的25%-30%,仅次于硬脑膜下血肿,其中急性者为主,占85%,亚急性者12%,慢性者极少。
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由于外伤性颅骨损伤引起。
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由于颅盖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故血肿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的出血量,与出血速度、代偿机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有关。
成人幕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引起,大多是急性型。
出血来源主要是脑膜中动脉,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6-12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有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其症状较迟,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
血肿最常见于颞区,单个或多个血肿,位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或位于小脑幕上下。
病理改变头部受击引起颅骨局部变形,使硬脑膜与颅骨内面剥离,引起脑膜的小量出血。
但积聚起来的血液又使硬脑膜发生新的剥离,产生新的出血。
这样血液越积越多,终于形成血肿。
随着血肿的扩大,颅内压逐渐增高,如颅内压达到与血肿的压力平衡时出血可自行停止。
但在达到这平衡时,多数病人早已出现较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一般血肿量已达25~100g,甚至可更大。
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血肿的大小并不一致,但却与血肿发展的速度及血肿的部位有较大的关系。
动脉性出血引起的血肿发展快,可较早出现脑干受压症状及脑疝,但血肿体积并不一定很大。
静脉窦出血或板障血管出血引起的血肿发展慢,血肿面积可波及很广,体积也大,但脑受压症状出现较迟。
血肿引起颞叶疝时可压迫脑干的血供、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及局部回流静脉,引起脑干、枕叶特别是距状回区域的血供障碍。
这足以解释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
血肿存在较久(1周以上),可有结缔细胞侵入,使之机化。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课件
03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 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病情恶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 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控制颅内压
适当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当硬膜外血肿较大、颅内压持续升高、脑疝等危 及生命的情况出现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课 件
• 硬膜外血肿概述 • 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 •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 • 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保健
目录
01
硬膜外血肿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硬膜外血肿是指位于颅骨内板与 硬脑膜之间的血肿,通常是由于 头部外伤导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 破裂出血所致。
分类
根据血肿发生部位可分为额部、 顶部和颞部硬膜外血肿,根据出 血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硬膜外血肿。
了解硬膜外血肿的常见症状,如头痛、恶 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以便及时发现并 就医。
一旦确诊为硬膜外血肿,应遵循医生的建 议,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并按时服药和 复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调适
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度运动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预防 硬膜外血肿的复发。
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因头痛、恶心等症状 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及时进行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的心态。
头部MRI
对于较小的硬膜外血肿, MRI可能更敏感,可以显 示CT扫描无法发现的血肿 。
脑脊液检查
在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 会进行脑脊液检查以帮助 诊断硬膜外血肿。
诊断标准
病史
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一.概述是指颅脑损伤后血液积聚在颅骨内板与分离的硬脑膜之间,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出血多来源于骨折损伤的硬脑膜动脉、静脉、静脉窦或颅骨板障,以脑膜中动脉损伤最常见。
硬膜外血肿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左右。
二.病因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颅骨线性骨折患者,慢性硬膜外血肿致伤因素与急性者相同,不同者在于患者伤后能够长时间耐受血肿,并且临床症状表现十分缓慢。
三.病理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制、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 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属急性型。
出血来源于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四.临床表现1.急性硬膜外血肿1)头皮直接暴力伤,可发现局部有头皮伤痕或头皮血肿2)不同受伤机制患者,患者可无意识障碍、短暂昏迷或长时间意识不清。
约20-50%出现典型的“昏迷-清醒-再昏迷”,即中间清醒期。
3)大多数患者伤后即有头痛和呕吐,随着血量增加,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头痛呕吐加重,烦躁不安或淡漠,定向力障碍,出现两慢一高。
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和呼吸抑制。
4)少量血肿可无神经系统体征,血肿量增大出现小脑膜切迹疝,患侧瞳孔先缩小,光反应迟钝,即之瞳孔进行性扩大,光反应消失,如病情进行性加重对侧瞳孔也扩大,发生枕骨大孔疝。
血肿压迫运动区可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脑疝晚期出现去大脑强直。
2.慢性硬膜外血肿由于发展慢、颅腔容积代偿等原因,临床表现发展缓慢。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脑膜中动脉
板障静脉
急性硬膜外血肿
部位:颞区74.7%,额顶11.9%,枕顶5.9%。
4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因病史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需要报告医生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
征
5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6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史病因。
1、外伤史(颞部线形骨折) a、直接暴力 b、骨折线走行
不再加重。 继发性损伤,颅内血肿、脑水肿逐渐出现,
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注意小脑幕切 迹疝的发生。
21
病情观察
三、神经系统体征 四、生命体征:
早期出现呼吸、循环改变为原发损 伤。伤后与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同时出 现的进行性心率减慢和血压升高,为颞 叶钩回疝所致。
枕骨大孔疝可突发呼吸停止。
22
病情观察
25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1、高热:原因:脑干、下丘脑损伤,呼 吸道、泌尿系、颅内感染。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毯、冰帽,放置 冰袋,50%酒精擦浴。
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肌注、静脉。 2、躁动:明确原因,相应处理,镇静剂 应用。
26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3、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治疗,腰穿,应用尼 莫地平等药物。
五、其他: 头痛变化 清醒 睡眠遗尿 说明有意识障碍 躁动时,脉率不增加,已有脑疝 有意识障碍病人,呕吐加剧、从能改变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患者躁动不安时应告知医生,必要时予约束带使用,床栏保护,约束带应松紧适宜,以能伸入一指未宜,注意观察约束处皮肤情况。
2、饮食指导
(1)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经止血后方可进食;呕吐时应暂禁食,待缓解后方可进食以免发生误吸。
(5)躁动的处理颅内压增高、呼吸道不畅、尿潴留、便秘及冷、热饥饿等不适均可引起病人躁动。应积极寻找并解除引起躁动的原因,避免盲目使用镇静剂或强制性约束,以免病人挣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适当加以保护,以防意外伤害。
4、心理护理
主动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了解病人有无因头痛、呕吐等不适所致烦躁不安,焦虑等心里反应。告知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可听轻音乐缓解压力。
七、问题
1、枕骨大孔疝急救措施:
(1)、立即予20%甘露醇250ml,15-30分钟内滴完或呋塞米20ml静推、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内注射。
(2)、平卧位,开放气道,面罩给氧,必要气管插管行人工辅助呼吸。
(3)、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通过今天下午的学习,我们对疾病的专科及相关理论知识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天我们的教学查房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生命体征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体温:伤后早期,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可出现中等程度发热;若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可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伤后即发生高热,多系视丘下部或脑干损伤;伤后数日体温升高,常提示有感染性并发症。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呼吸节律和深度、脉搏快慢和强弱以及血压和脉压变化。若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升高,警惕脑疝的发生;枕骨大孔疝病人可突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3)瞳孔变化:可因动眼神经、视神经及脑干部位的损伤引起。观察两侧睑裂大小是否相等,有无上睑下垂,注意对比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对光反应。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皮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表现;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多变、对光反应消失,伴眼球分离或异位,常是中脑损伤的表现,眼球震颤常见于小脑或脑干损伤。
8、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术后血肿复发。
三、护理目标
1、患者自述疼痛逐渐减轻。
2、病人呼吸道保持通畅,呼吸平稳,未发生误吸。
3、患者已恢复清醒意识。
4、未发生相关感染。
5、体液恢复平衡,生命体征平稳,无脱水症状和体征。
6、病人住院期间未受到伤害。
7、未发生失用综合征。
8、未出现脑疝及颅内压增高迹象或出现时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辅助检查:
CT检查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双凸镜形成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常伴颅骨骨折和颅内积气。
(五)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颅内血肿一旦确诊原则上手术治疗,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彻底止血。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若已经形成完整包膜且有明显症状者,可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术后在包膜内放置引流管继续引流,利于脑组织彭出和消灭无效腔,必要时冲洗。
时间
地点:神经外科
十一病区
主持人
目的
通过对硬脑膜外血肿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为患者治疗和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
教学病例
病人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24岁
住院号
疾病
诊断
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大家好!今天我们教学查房的疾病是硬膜外血肿。下面请同学先进行病历介绍。
(3)若持续昏迷24小时后应改为鼻饲流质饮食。
3、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引发脑疝
(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清醒病人不要突然坐起。
(2)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增加颅内压。
(3)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梗阻时,病人用力呼吸致胸腔内压力增高,由于颅内静脉无静脉瓣,胸腔内压力可直接逆行传导到颅内静脉,增加颅内压。详细内容见护理措施2
二、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与创伤、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有关。
3、意识障碍与颅内血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局部组织损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后伤口渗血渗液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剧烈呕吐及应用脱水剂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7、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和长期卧床有关。
4、引流管护理
(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以便充分引流。引流瓶应低于创腔30cm。
(2)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成角、折叠;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3)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及引流管衔接处敷料干燥,发现敷料渗湿时要及时寻找原因。
(4)术后3日左右行CT检查,证实血肿消失后拔管。
(4)神经系统体征: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偏瘫等局灶症状,在受伤当时已出现,且不再继续加重;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且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多为小脑幕切迹疝压迫中脑的大脑脚,损害其中的椎体束纤维所致。
(5)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脑疝先兆。
五、护理评价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疼痛有所缓解,情绪趋于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六、健康教育
1、活动与休息
(1)绝对卧床休息4周左右头部可抬高15-30度。
(2)病情许可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防止压疮的发生。
(3)避免过早离床活动,保持病人肢体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每日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按摩2-3次,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三)临床表现:1、外伤史:颅盖部,特别是颞部的直接暴力伤,局部有伤痕或头皮血肿,或后枕部受伤,有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等症状。
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是颅内血肿的的主要症状,可因原发性脑损伤直接导致,也可由颅内血肿形成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引起,后者常发生于伤后数小时至1—2日。意识障碍有3种类型:(1)典型的意识障碍是伤后昏迷有“中间清醒期”,即原发性脑损伤的意识障碍清醒后,经过一段时间因颅内血肿形成,颅内压增高使病人再度昏迷,并进行性加重;(2)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可不出现中间清醒期,伤后持续昏迷并进行性加重;(3)原发性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性昏迷,至血肿形成后出血昏迷。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灶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迹象。
(1)意识意识障碍是脑损伤病人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意识障碍程度可辨别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二、术后护理
1、疼痛护理疼痛、精神紧张是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危象的重要因素,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让患者在疼痛时就要告诉医生,采取止痛措施,术后3天常规使用止痛药,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要轻柔,以减轻或避免疼痛,同时注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清醒者取斜坡卧位,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昏迷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取侧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因此,应及时清除口腔和咽部血块或呕吐物,定时吸痰。呕吐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
3、颅内压增高及脑疝表现:一般成人幕上血肿大于20ml、幕下血肿大于10ml,即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常有头痛、恶心、剧烈呕吐等,常伴有血压升高,呼吸和心率减慢、体温升高。当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时,患侧瞳孔先短暂缩小,随后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进行性加重。幕上血肿者大多先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常发生在意识和瞳孔改变之后。幕下血肿者可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较早发生呼吸骤停。
(4)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均可使胸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而导致脑疝。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避免咳嗽。颅内压增高病人因限制水分摄入及脱水治疗,常出现大便干结,鼓励病人多吃蔬菜和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免发生便秘;已经发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气排便,可用开塞露、缓泻剂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禁忌高压灌肠,必要时带手套掏出粪块。
四、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做好CT等各项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需手术者,要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剃头、配血等,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保持室内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将患者安置于空调房内,防止患者发热,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向病人及家属简单介绍硬脑膜外血肿的一般知识及注意事项,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相关知识。
2、非手术治疗若颅内血肿较小,病人无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或症状已明显好转者,可在严密观察病情下,采用脱水等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一旦出现颅内压进行性升高、局灶性脑损害、脑疝早期症状,应紧急手术。
一、病例汇报
缘于入院前2小时余,患者下班后回家路上不慎摔伤导致头部受伤,当即出现意识模糊不清,头部部多处软组织挫擦伤渗血,之后出现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中等,无口腔、外耳道出血,无胸闷、气促、紫绀、呼吸困难,无腹胀、腹痛、血尿、便血,无四肢冰冷、出冷汗,无四肢抽搐、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莆田秀屿区医院120”接回并急查CT示:1、左颞部硬膜外血肿;2、左颞骨骨折;3、右侧额顶部皮下软组织肿胀;4、两肺及纵膈未见明显异常;5、上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
一、疾病介绍
(一)定义: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大多属于急性血肿、其次亚急性,慢性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