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面对的主要难点(一)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

企业组织架构是企业进行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和职能规划最基本的结构依据,常见形式包括集权、分权、直线以及矩阵式等。大企业组织架构的形成既是适应产业、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为满足税收法律制度甚至是税收筹划的需要。比如目前国内跨省上市公司采用总分公司模式,是在企业所得税调整为法人纳税后形成的。一般而言,大企业的组织架构层面细分比中小型企业复杂得多。大企业组织架构有存续企业和上市部分、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国内海外、上下游各种成员单位。复杂的组织架构为税收风险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错综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使风险管理存在“失真”、“迷航”的巨大风险。

(二)大企业税源集中度高

我国大企业数量不多,却是税收收入主要的贡献者,尤其是石油、石化、金融、烟草等特大型央企,在国民收入、政府税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全国层面看,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千户集团”1062户大企业所缴纳税收就占全国税

收总收入的40%。以新疆为例,2015年,新疆纳税前20名企业所缴纳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52%,前50名企业缴纳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57.3%。国家税务总局“千户集团”在疆集团企业179户,新疆国、地税联合筛选省级大企业52户,地市级大企业99户,这330户企业缴纳税收占全区税收收入的

比重高达75%。①

这些大企业年度缴纳税收数千万

元甚至上亿元,导致其税收管理的风险远高于一般的中小企业。

(三)大企业涉税博弈能力强

大企业往往重视涉税工作,内部设置专门部门、专门人员处理涉税事宜,同时委托高水平的专业机构进行税收筹划。这些出于企业效益最大化考虑的税收筹划,有可能损害个别省区甚至国家的财税利益。大企业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需全面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交易价格等信息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税收管理,但目前大企业多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集中在总部核算,财务核算信息封闭,主管税务机关很难获取大企业完整的核算信息。由于大企业涉及不同行政区域的财税利益,需在更高层面进行税收管理,平衡利益关系。

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马 列

内容提要:深化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是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重头戏”。在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实践中,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流程正逐步得到运用。由于大企业在组织规模、架构、关联等方面的特点和风险管理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对等、服务不到位、管理不适应问题仍然凸现,需系统地改进、完善和应对。本文针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面对的主要难点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对策。关键词:大企业 税收风险 风险管理

① 相关数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提供。

DOI:10.19376/11-1011/f.2016.11.029

(四)大企业税收流动区域广

在跨境和多元化经营情况下,大企业在全球运营涉及复杂的跨境交易,利用复杂的融资安排,经常导致复杂的税收问题。这意味着大企业通常有雇用专业的涉税中介和人员负责税务筹划来最小化公司税负的内在动力。这种税收筹划大部分情况下是合法的避税,但也存在非法的逃税。这就会导致在某种程度上,税收在国家之间、国内省区之间产生异常流动,加剧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复杂性。

二、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征管资源配置与实际需要不匹配

当前,传统管理模式与大企业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的管理不匹配。传统模式下,主管税务机关往往无法取得企业集团信息,看不到企业核算资料,管理无从下手;人员配置上,主管税务机关缺乏能够胜任跨区域税收管理工作的人才及专业知识;区域税收协调上,主管税务机关受行政级别限制,开展工作的空间有限,无法承担跨区域企业税款划分的职责。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正处在建立和摸索之中,提升管理层级、探索组织模式、组建风险团队、搭建制度框架尚在初步阶段,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风险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二)偏重税种管理而非流程管理

目前,税收管理主要是以分税种管理为主的专业化管理。在大企业管理上,分税种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税收管理被条块分割,产生片面问题,无法反映大企业纳税全貌。全流程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几年来针对大企业开展的旨在提高大企业税收遵从能力的税收风险管理。它是一个闭环系统,在此系统中,风险评估、风险自查、税务审计(包括案头审计和现场审计)、反馈提高是四个重要的工作环节。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流程管理,在大企业管理上开始实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没有全面展开,管理方式转变还存在意识的转换过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和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融合方案,存在着一定的摩擦和适用问题。

(三)基础管理与风险管理结合不够紧密

将基础管理与风险管理分别授与主管税务机关和大企业管理部门,是大企业管理的主要思路和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管理等基础管理事项,大企业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重大涉税复杂事项管理和个性化纳税服务等。在管理实践中,大企业管理部门由于缺少基础管理的支撑,难以全面了解大企业经营情况,风险管理可能成为无源之水。同时,大企业管理部门与风险控制部门开展的风险管理高度重合,存在时间和人力浪费现象。负责基础管理的主管税务机关由于缺少风险管理权限和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和错配。

(四)信息获取的完整性、准确性不足

目前,大企业风险管理分析采用的数据主要是企业基础管理数据、申报数据和企业财务账套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由企业加工后再提供,造成数据完整性不足,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确认。此外,与税收风险管理极为密切的数据,如企业资金往来、物流数据及与实物购销的印证关系、外汇交易等第三方数据,还不能够完整准确地采集。跨部门如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管理和执法机关之间,跨区域如不同省区、不同国家之间涉税数据信息共享和情报交换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阻碍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

(五)风险分析工具和手段欠缺

大企业个体情况差异性较大且其涉及大量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使不同企业之间基于正常市场关系建立起来的通用风险模型的准确性不高,甚至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同时,大企业基于不同行政区域主管税务机关来进行风险管理,企业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不足,又难以取得第三方数据对其进行佐证,在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时,除对企业账套进行数据评估外,很难对企业交易的实质和真实性进行审核,分析工具和手段均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