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姜夔《凄凉犯》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姜夔《念奴娇毁舍后作》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姜夔《念奴娇毁舍后作》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
(共12分)念奴娇·毁舍后作【1】姜夔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
因觅孤山林处士【2】,来踏梅根残雪。
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
一丘【3】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
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
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注释:【1】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
【2】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
【3】一丘:指隐居。
11.下列对本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褋,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
B.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
C.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
D.作者本想在其住所隐居终老,不料此时却意外遭火毁舍,使美好的愿望落空。
12.对本词下阕典故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
B.四五句,以在王谢堂前留恋的燕子期待秋风不忍离去,劝慰自己看淡眼前的苦恼。
C.六至八句,以春秋吴越争霸之地只剩青山芳草,劝慰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
D.最后两句,以曹操《短歌行》中乌鹊绕树、择枝而栖,劝慰自己要继续寻找明主。
13.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姜夔《湘月 五湖旧约》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湘月姜夔【1】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2】乘兴。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流容与【3】,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4】。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注释:【1】姜夔:南宋词人。
终生布衣,以清客身份转徙于权贵之门。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七月十六日,受邀与其他文人同游湘江。
自度“湘月”词牌,写成此词。
【2】夷犹:从容不迫。
【3】容与:悠闲自得。
【4】名胜:名士。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以问句开头,“长负清景”说明旧约未赴,可见此次出游的难能可贵。
B.“暝入”三句,写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词人和同游者一起乘兴泛舟湘江。
C.“倦网都收”句的“网”同陶渊明“误落尘网中”的“网”,指尘世罗网。
D.下阕描绘弹琴、阔论的聚会场景以及夜色中的岸柳飞星,富有诗情画意。
13.姜夔词善于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湖”三句,借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表明词人的建功立业之志。
B.“湘灵”三句,借湘水女神鼓瑟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一种淡淡的哀伤。
C.“玉麈”三句,借东晋士大夫常执玉麈谈玄理的典故,写同游者有名士风度。
D.“鲈鱼”两句,借张翰因思鲈鱼脍而弃官还乡的典故,抒发词人的思乡之情。
14.姜夔的词具有“清空”特色。
请从遣词用句、意象选取、意境营造、表现手法、思想情怀这五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说说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6分)参考答案:12.(3分)C13.(3分)A14.(6分)答案示例1:在遣词用句上,姜夔善用含蓄之语表达丰富意蕴(1分)。
如“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倦”“归”“冷”三个词语,含蓄写出漂泊江湖、无处容身的凄凉之感,暗示自己对清客生活的厌倦与回归自然安顿疲惫心灵的意愿(2分)。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2)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出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情感差异。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姜夔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齐天乐姜夔的阅读答案及赏析齐天乐姜夔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齐天乐字词解释:⑴丙辰岁: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
⑵张功父:张镃,字功父。
南宋将领张俊之孙,有《南湖集》。
张达可:不详。
⑶裴回:即徘徊。
⑷中都:此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促织:古称蟋蟀为促织。
⑸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
⑹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⑺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
⑻候馆:迎客的馆舍。
⑼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
⑽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⑾漫与:即景写诗,率然而成。
⑿写入琴丝:谱成乐曲,入琴弹奏。
齐天乐翻译:庾信早年曾吟诵《愁赋》之类的名篇,如今,悄悄的私语声又传来耳畔。
夜露浸湿黄铜闪闪的门环,苍苔盖满石块雕砌的井栏--到处都可以听到你的歌唱,仿佛在倾诉人间的悲愁哀怨。
闺中少妇思念丈夫长夜无眠,起身寻找机梭为他织就御寒的农衫,伴着她的只有屏风上曲折的山峦,夜凉如水,又怎样度过这深秋的夜晚?听,细南又在散打西厅的窗棂,伴着捣衣的砧杵,你的声音似断实连。
在客居的宾馆迎来深秋的长夜,在出巡的高官凭吊故国的月圆。
还有其他无数类似的伤心惨事,象《豳风·七月》,都可即席成篇。
可笑的是竹篱外传来灯笼笑语--少年男女在捉拿蟋蟀,兴趣盎然。
呵,假如把这所有的音响尽皆谱入琴曲,那一声声,不知能演奏出多少人间的哀怨!齐天乐创作背景:无齐天乐赏析:这是一首以歌咏蟋蟀而著名的词篇。
词中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诗人、思妇、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儿童等等,巧妙地组织到这一字数有限的篇幅中来,层次鲜明地展示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题型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①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
②邓攸:西晋人。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
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己,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2.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
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
“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
D.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
大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大连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案】(1)借景抒情;拟人手法(2)①都表达对孙权的赞美;②都有借英雄人物,慨叹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并有暗讽时世,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
即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英雄”,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用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情感激愤不平。
【解析】【分析】(1)本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
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纷纷凋零,犹如千古英雄相继消陨,自己也终不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能不感叹天意无私、不遂人愿了。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借景鸣心中的不平,又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望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现在诗人面对赤壁陈迹,自然感慨万千。
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须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对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和悲伤,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愤之情。
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
姜夔——《凄凉犯》
姜夔——《凄凉犯》【年代】:宋【作者】:姜夔——《凄凉犯》【内容】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
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
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
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鉴赏】:此词大约是光宗绍熙元年(1190)作者客居合肥(今属安徽)时的作品。
原题下有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琴有《凄凉调》,假以为名。
凡曲言犯者,谓以宫犯商、商犯宫之类,如道调宫‘上’字住,双调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调曲中犯双调,或于双调曲中犯道调,其他准此。
唐人乐书云:犯有正、旁、偏、侧;宫犯宫为正,宫犯商为旁,宫犯角为偏,宫犯羽为侧。
‘此说非也。
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
予归行都,以此曲示国工田正德,使以哑觱栗吹之,其韵极美。
亦曰《瑞鹤仙影》。
这篇长达二百余字的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并论述了关于犯调的问题,从词序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实感触很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
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上片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
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
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
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
宋朝王之道《出合肥北门二首》描绘南宋初年合肥附近的残破景象是断垣甃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
阛阓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
一片离索全属写实。
然而,这两句还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犹如一幅大型油画,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总体轮廓:萧索的边城街巷中,一片杨柳在秋风中袅舞;及至近处观察,读者仿佛进入了具体的画境,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
齐天乐姜夔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齐天乐姜夔的阅读答案及赏析.doc》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辽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辽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必考题,需要学生多多练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辽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辽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卷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评分标准】共有两个要点。
要点①为所用的表达技巧是比拟(拟物)手法,答对得2分;要点②需要分析所用表达技巧营造的艺术效果,答对得3分。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浙江选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五古代诗歌鉴赏A.doc
(浙江选考) 2019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五古代诗歌鉴赏(A)一、阅读下边这首词, 达成第1~2 题。
暗香姜夔①音节谐婉 , 乃名之曰《幽香》《疏影》。
( 《疏影》略 )②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联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 ?注①石湖 : 在苏州西南 , 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暮年退居石湖, 自号石湖居士。
②何逊: 南朝梁诗人, 任扬州法曹时, 廨舍有梅花 , 作《咏早梅》。
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1.张炎在《词源》中说 : “诗之赋梅 , 惟和靖一联而已 , 世非无诗 , 不可以与之齐驱耳。
词之赋梅 , 惟姜白石《幽香》《疏影》二曲 , 前无先人 , 后无来者 , 自立新意 , 真为绝唱。
”和靖指的是北宋哪位诗人?姜夔咏梅词的调名出自该诗人的《山园小梅》, 请写出与此般配的有关诗句。
2.本词着墨于梅 , 抒怀委宛委宛 , 请联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怀特点。
(5 分 )二、阅读下边这首词 , 达成第 1~2 题。
满江红·钱塘观潮曹溶①浪涌蓬莱 , 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 灵胥②一怒 , 惹冠冲发 ?点点征帆都卸了 , 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 , 争超越。
江妃③笑 , 堆成雪。
鲛人舞 , 圆如月。
正危楼湍转 , 晚来愁绝。
城上吴山遮不住 , 乱涛穿到严滩歇。
是英豪、未死报仇心, 秋节气。
注①曹溶 : 明崇祯十年进士 , 明亡后被迫出仕清廷 , 后辞官不就。
此词作于清军入关以后。
②灵胥: 指伍子胥。
越王勾践请和 , 子胥全力劝谏吴王夫差不要和, 惹恼了夫差 , 被迫自杀。
传说其尸投入钱塘江, 怒气化而为潮 , 昼夜奔跑 ,吼怒不已。
③江妃 : 江上女神。
1.联合诗句 , 赏析此词的思想感情。
2. 全词是怎样描述钱塘潮的宏伟气概的?简析其表现手法。
1~2 题。
姜夔《凄凉犯-绿杨巷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姜夔《凄凉犯-绿杨巷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凄凉犯-绿杨巷陌》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
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
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琴有《凄凉调》,假以为名。
(下略) 绿杨巷陌。
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①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②情怀正恶。
更衰草寒烟淡薄。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③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④晚花行乐。
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
⑤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
⑥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注释】①离索:离群索居。
这里指边城萧条冷落。
②“戍楼吹角”句,指守卫边城的岗楼上号角声声。
③部曲,古代军队编制。
《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
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校尉一人。
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迤逦(yi li ),曲折蜿蜒的形状。
④“小舫携歌”:舫即船。
歌,这里指歌伎。
⑤“翠凋红落”句:指西湖的荷花已凋谢,亦有昔日人事已非之意。
⑥“漫写羊裙”二句:漫写:空写。
据《南史·羊欣传》,羊欣年十二,甚被王献之喜爱。
有一天,羊欣穿着新绢裙昼寝。
王献之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羊欣醒后,看到王献之的墨迹,十分高兴,把裙子珍藏起来。
这里羊裙代指赠友的字幅或信笺。
系著:指由鸿雁系足捎书。
【译文】空城街巷,往日杨柳依风拂荡,边城内外,秋天的景色萧索荒凉。
马的嘶鸣渐渐遥远,骑马的人又向何方?只听得守边的岗楼又号角频响。
此时的心境本自悲伤,更何况四处寒烟凄迷,衰草连天,满目凄怆!行经此处,好象随将出塞的士卒,曲折行进在荒漠之上。
回忆当年在西湖游乐的好时光,有美女陪伴,画船笙歌,碧水荷香。
叹而今,旧日的友人流散何方?唯剩有荷花凋谢,秋叶枯黄。
墨迹犹香,且学羊欣把白练来珍藏。
待春归雁来,再把这字幅、信笺系在鸿雁足上。
恐怕那雁来去的忙,不肯为我传递信笺,空负了往日旧约、故人期望。
【集评】近代·俞陛云:“词在合肥秋夕作。
上阕汴洛回看,慨京之望;下阕临安南望,叹俊赏之难追。
古代诗词姜夔《凄凉犯》阅读练习及答案
凄凉犯(南宋)姜夔合肥①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
余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坡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情怀正恶,更我罩寒烟淡薄。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
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
漫写羊裙②,等新雁来时系著。
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注】①南宋时,合肥作为边城重镇,经常遭受兵灾,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②羊裙:借用了王献之题字于羊欣之裙的典故,此处代指写给友人的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这篇长达四十个字的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实感触很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B.发端两句,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冷寂,突出表现了“一片离索”。
C.“马嘶”“吹角”“旅人”“戍楼”,诸多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相交,渲染氛围。
D.下阕虚实相生,时空交织,以昔比今,以西湖比边城,在大跨度的比较中,更显愁思。
E.词中形容西湖荷花的手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写雨后海棠相同,都用了反问。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怀正恶”的原因。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其四)》)(3)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5)易安居士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一句中运用叠词增强了表现力,表现了一种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五柳先生在他的《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叠词,表现了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阅读训练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此词为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中过年的途中所作。
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的家已近。
②恶:猛烈,很。
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上重云密布,大雁都心情紧张,不敢啼叫,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词人乘坐雕画着美丽图案的船经过石塘西,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了。
C.渐生的新绿和船头的恶浪,两处景象对比,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
D.这首词虚实结合,词人想到了“灯火”,借“灯火”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16.本词情随景变,上阕和下阕写了词人归家时的不同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分析不当。
水浦中渐生的小草呈现出一番绿意,它引发了词人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情;词人从这绿色的小草上,想到自己家的梅树应该长及门楣之处,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动。
16.①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
②下阕描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使词人心情变得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方法的能力。
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需要将上、下两阕进行比较,一般都是找同一个角度来比较分析,这样才有可比性。
【评分细则】每点3分,答出关键词,意思对即可。
姜夔《侧犯·咏芍药》阅读理解答案
姜夔《侧犯·咏芍药》阅读理解答案姜夔《侧犯·咏芍药》是一首吟咏芍药风情,描写扬州景物的咏物词。
时值暮春,芍药盛开,歌舞满城,词人置身于名花倾国之中,顿生迟暮之感。
写下了这首《侧犯·咏芍药》。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姜夔《侧犯·咏芍药》阅读理解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姜夔《侧犯·咏芍药》阅读材料原文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
微雨,正茧果①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渐半脱宫衣②笑相顾。
金壶③细叶,千朵围歌舞。
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坦。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④【注]①茧采:本言牛犊之角初生,如茧如栗,此借用以言花苞之小。
②半脱宫衣:花开一半。
③金壶:硕大的黄色花朵。
④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欣著有一卷《芍药谙》。
姜夔《侧犯·咏芍药》文言文阅读题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5分)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6分)姜夔《侧犯·咏芍药》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①用典:“红桥二十四”“寂寞刘郎,自修花谱”运用典故,委婉表达了芍药虽美但自己却无福享受的感伤。
②拟人:“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把芍药花拟人化,形象生动,情态毕现。
③对比:其它地方的春色易去,扬州却春色盎然。
花丛中起舞的人和词人相对比,表现词人的落寞苦涩。
④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芍药花开艳丽、顾盼有情,作者见此景反生清苦落寞之感。
⑤借物喻人:“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借芍药比拟自己,春尽夏来,绿肥红瘦,芍药渐凋,一如作者鬓已成丝、寂寞幽独。
(以上五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
)2、通过“恨春易去”表现词人的惜春之情;(2分)“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使词人的迟暮之感顿显;(2分)由“寂寞刘郎,自修花谱”一句,可想见词人的孤傲之性情和清苦寂寞的心情。
(2分)姜夔《侧犯·咏芍药》参考译文这是一首吟咏芍药风情,描写扬州景物的咏物词。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阅读答案鉴赏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阅读答案鉴赏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阅读答案鉴赏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②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词人简介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
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
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①此词作于除夕前五日。
吴松,在吴江县,已离家不远。
②禁持:摆布。
③亚:接近。
1.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2.有人说词的下片与上片相比,有“‘柳暗花明’的突兀感和欣悦感”,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5分)3.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4.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来阐释陈廷焯的这种说法。
(6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阅读答案鉴赏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
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1分)的愁苦之情(1分)。
《次石湖书扇韵》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次石湖书扇韵》诗歌阅读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包括文言诵读、字词解释、内容理解、感受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次石湖书扇韵阅读答案,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次石湖书扇韵阅读答案,仅供参考:(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一: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凄凉犯
(南宋)姜夔
合肥①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
余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坡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情怀正恶,更我罩寒烟淡薄。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
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
漫写羊裙②,等新雁来时系著。
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注】①南宋时,合肥作为边城重镇,经常遭受兵灾,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②羊裙:借用了王献之题字于羊欣之裙的典故,此处代指写给友人的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长达四十个字的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实感触很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B.发端两句,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冷寂,突出表现了“一片离索”。
C.“马嘶”“吹角”“旅人”“戍楼”,诸多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相交,渲染氛围。
D.下阕虚实相生,时空交织,以昔比今,以西湖比边城,在大跨度的比较中,更显愁思。
E.词中形容西湖荷花的手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写雨后海棠相同,都用了反问。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怀正恶”的原因。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其一》)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其四)》)
(3)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5)易安居士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一句中运用叠词增强了表现力,表现了一种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五柳先生在他的《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叠词,表现了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14.(1)【答案】DE(“下阕虚实相生”错,下阕的内容都是想象虚写)E应是设问
(2)【答案】①边城荒凉的家国之悲;②客居漂泊的孤寂之感;③追忆友人的思念之情;④鸿雁传信的成空之惧。
(答出1点得1分,2点得2分,答出3点即可得4分)
【诗歌解读】
此词大约是公元1190年(光宗绍熙元年)作者客居合肥(今属安徽)时的作品。
原题下有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并论述了关于“犯调”的问题,从词序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实感触很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
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上片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
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
“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
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
宋朝王之道《出合肥北门二首》描绘南宋初年合肥附近的残破景象是“断垣甃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
阛阓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
“一片离索”全属写实。
然而,这两句还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犹如一幅大型油画,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总体轮廓:萧索的边城街巷中,一片杨柳在秋风中袅舞;及至近处观察,读者仿佛进入了具体的画境,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
“马嘶”、“吹角”诉诸听觉,旅人、“戍楼”诉诸视觉;这些意象,或处于运动之中,或呈现为静态,在萧瑟的秋风中交织成一幅画面,调动起读者各种不同的感官,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
接着,作者抛开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将自己此时的心情用“情怀正恶”四字,沟通了与读者的联系,随即又在上述这幅画面上抹上“衰草寒烟”的浓重一笔,再着一“更”字,寓情思于景语中,于是,画面便在景情交融的高度上融为一体了。
至此意犹未尽,歇拍二句再反实入虚,借助带有某种特殊格调的比喻,传写自己身临其境时的感觉:行经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名城,就好像当年随将军出塞的士兵,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上艰难地跋涉,所感受到的是四处萧条,一片荒凉,让人难以忍受的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
部曲,此泛指军队。
迤逦,曲折连绵貌。
这个比喻,为暗淡的画面注入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它启发当时的读者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靖康之变以来的种种往事,不禁兴起沉深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
因而,这句比喻性联想所触发的沧桑之感,也就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换头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
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
淳熙十四、五年间,姜夔曾客居杭州,他在当时所写的一首《念奴娇》词中,曾以清新俊逸的笔调,倾吐过对于西湖荷花的深情:“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此时,肃杀的秋风已把南浦变成一片萧索,西湖荷花那幽幽的冷香可能也随着“水佩风裳”的凋零而消逝了吧?“旧游在否”一句设问,将词意稍稍振起,调节一下叙述的节奏。
“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
前一句写人,后一句咏荷,而于咏荷中也暗寓着抚今追昔、人事已非的沧桑感。
这两句与换头三句所描绘的画面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一个过渡,即由追念转到目前。
如果说换头三句是通过对西湖的优美风光及游乐生活的描绘,反衬了淮南合肥的冷落,则此二句对于西湖萧条秋景的描写,乃是由于作者置身于淮南的现实环境,受到周围景物的触发,因“情怀正恶”而对西湖景物进行联想的结果,时空的穿插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作者愈是感到眼前环境的凄凉黯淡,对西湖旧游的怀念之情就愈加强烈。
于是,以下几句,作者索性放笔直抒这种不能自已的感情。
“漫写羊裙”,用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的故事。
《南史·羊欣传》载,南朝宋人羊欣,年少时即工于书法,很受王献之的钟爱。
羊欣夏天穿新绢裙(古代男子也着裙)昼寝,王献之在他的新裙上挥笔题字,羊欣看到王献之的墨迹,把裙子珍藏起来。
这里“羊裙”代指准备赠与伊人的字幅墨迹。
作者想象着: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他捎给心爱的情人。
写到此处作者犹觉意思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悉知的故事再翻进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
所以,“羊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就始终无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这也是姜夔的一首自度曲。
序中所说的“犯”调,就是使宫调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类似西乐的转调。
所谓“住字”,即“杀声”,指一曲中结尾之音。
《凄凉犯》这个词调,是仙吕调犯商调,两调住字相同,所以可以相犯。
关于它的声情,正像龙榆生所说:“在整个上片中没有一个平收的句子,把喷薄的语气,运用逼侧短促的入声韵尽情发泄。
后片虽然用了两个平收的句子,把紧促的情感调节一下;到结尾再用一连七仄的拗句,显示生硬峭拔的情调。
”(《词曲概论》)姜夔在行都(杭州)令国工吹奏此曲,谓“其韵极美”。
曲调与词情契合,声情并茂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体现了姜夔高度的音乐修养。
15【答案】(1)白帝城高急暮砧(2)吞声踯躅不敢言(3)鹿门月照开烟树(4)此时无声胜有声(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