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教案
《电阻》公开课教案
《电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学生能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电阻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了解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扇、电视机等,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用电器在接入电路后,电流的大小会有所不同?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2、新课讲授(1)电阻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粗细不同对电流的影响,讲解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流就越小;电阻越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电流就越大。
(2)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Ω),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电阻值的大小,让学生对电阻的单位有更直观的认识,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kΩ =1000 Ω,1MΩ =1000 kΩ =10^6 Ω。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准备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阻》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
3. 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电阻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电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障碍。
3.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介绍欧姆定律,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R=V/I。
4. 电阻的单位:介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5.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6.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7.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电阻变化,如照明电路中的电阻变化。
8.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电阻计算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通过电压和电流计算电阻。
2. 探讨实际生活中的电阻现象,如电线的老化和电阻变化。
3. 引入更高级的电阻概念,如电阻的温度系数和半导体电阻。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
《电阻》教案
《电阻》教案电阻教案一、引言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电器和设备,而它们运行中的电阻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因此,本教案根据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2.熟悉电阻的测量方法;3.掌握电阻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4.学习电阻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电阻的概念电阻指在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单位为欧姆(Ω),用符号R表示。
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2.电阻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引入万用表等仪器,演示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并比较不同材料、长度和温度下导体的电阻大小,让学生对电阻的影响因素有所认识。
3.电阻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用电器中常用的电路由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
在计算电路中的电阻时,需要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公式及演算方法。
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4.电阻的应用电阻不仅是电路中的重要参数,也有着众多的应用,在各种电器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焦耳定律用电阻的概念来描述电器的发热能力;电阻的变化可以控制LED的发光亮度。
通过实例的介绍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电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导入、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和运用。
4.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电阻的作用,激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电阻的应用能力。
《电阻》教案精选
《电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路基础》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以及电阻的温度特性等。
重点介绍欧姆定律中电阻的作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阻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其温度特性。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阻问题,并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温度特性。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路中的电阻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电路图、实验器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等)。
2. 学具:电路图绘制工具、计算器、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简单的电阻电路,引导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电流和电压会随着电阻的改变而变化?2. 例题讲解(1)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的电阻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计算电路中的电阻。
(2)讨论电阻的温度特性,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
(2)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
(2)拓展延伸:介绍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
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3. 电阻的温度特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阻。
(2)分析电阻温度特性对电路的影响。
2. 答案:(1)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
(2)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会增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温度特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阻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阻》教案-最新公开课
《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电位器、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问这是什么东西?[生]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线…[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请大家从导线的截面观察.[生]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师]现在请同学们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师]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生]好像没有.[师]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同学们大胆地猜想.[生]是不是因为铁容易生锈,所以不用铁.[生]是因为用铁做导线没有铜好.[生]…[师]大家想不想用实验找找原因呢?二、进行新课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师]我们可以把铁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想做做]请同学按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生]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灯泡亮.将电流表串入电路,重复上述的实验,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生]接铁丝时的电流比接铜丝时的电流小.[师]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resistance).[师]比较实验现象——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师]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生]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师]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金属导线在20 ℃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生]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生]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以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有学生会注意到镍铬合金的电阻值最大,它有什么用?此问题可留在变阻器中再来说明)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3,知道下述内容.[板书]电阻的符号:R电阻的单位:欧姆(O hm)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 1 MΩ=106Ω[师]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出示书图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注意: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师]请同学们阅读小数据栏中“常见的电阻”,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生]实验用的导线电阻很小,它们是用容易导电的铜来做的.[生]实验用小灯泡的电阻是每根导线电阻的500倍.导线的电阻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考虑呢?[生]人双手间电阻在手干燥时很大,潮湿时会变小,甚至比照明灯泡工作用的电阻还小.相同电压下,电阻小的电流大,电阻大的电流小.所以电器工作时,用湿手去触摸用电器开关会很不安全.[师]积极肯定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并对他们能根据学到知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做法及同学的安全意识进行表扬.[师]人的双手间干燥和潮湿时的电阻不同.谁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在干燥和潮湿时的导电能力不同?[生]木柴.木柴干燥时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湿木柴就是导体,就比较容易导电.[生]这说明干木柴电阻大、湿木柴的电阻小.绝缘体的电阻大,导体的电阻较小.[师]肯定同学的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电阻的知识明白绝缘体的本质.绝缘体之所以能起到绝缘的作用,就是由于其电阻很大的缘故.[师]在电工材料中,除了同学们已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材料就是半导体.[投影]半导体及超导的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介绍这方面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电阻
初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电阻1. 理解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知道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 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学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流动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阻碍?这种阻碍是什么?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掌握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 课堂讲解讲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单位、符号以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认识到滑动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同时,学生应掌握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1)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实验法。
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实验室里有些定值电阻没有标签了,你能帮老师重新贴好正确阻值的标签吗?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伏安法测量电阻1.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测出没有标牌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呢?这种方法又称(法),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减小误差的?测量电阻实验中我们怎样减少误差,还需要哪种器材来达到此目的?3.请设计测量定值电阻实验电路图。
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设计意图: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喜欢动脑思考。
实验步骤:(学生口述实验步骤)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②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④根据公式RUI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⑤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的值,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记入表格中⑥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过渡语:我们平常使用的灯泡中的灯丝是否有电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想想做做”,小灯泡的电阻如何测量呢?(1)实验电路图(学生完成)(2)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第3节 电阻(教案)
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以实验导入课题)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 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镍铬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镍铬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镍铬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几种常见的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约1m长的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以略去不计.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4页《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你能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演示实验1: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可参考前面的演示实验);分析总结:前面的演示实验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虽然它们的长短、粗细相同,但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这说明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有关.演示实验2: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探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系,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演示实验3:材料、长度一定,探究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仍然给电路接入两根镍铬合金丝,使它们的长度相同、粗细不同,重复前面的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有关系,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演示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探究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给电路接入一个日光灯钨丝,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偏转,再用酒精灯加热钨丝,观察比较电流表的偏转.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温度有关系,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板书: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说明:(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个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确定时,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不管这个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总是客观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它的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体现出来而已.也就是说导体电阻的大小并不随着它两端电压的高低、通过电流的强弱而变化.l (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用ρS来表示,其中R为电阻,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ρ为电阻率(由导体材料决定).(3)导体的电阻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部分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部分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小.但是初中阶段,如果不加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不计.(4)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或本节配套课件中的例题,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66页《科学世界》,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并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导体与超导体的应用.(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导体叫做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比导体大,但比绝缘体小得多,常见物质:锗、硅、砷化镓等.通常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2)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物质电阻变为零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当外界温度低于该物质的临界温度时,该物质具有超导性.如铝在 1.39K (-271.76℃)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的好处是:①在电厂发电、输送电能、储存电能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②制造电子元件时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可以大大缩小元件尺寸,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超导现象的具体应用有:制造超导电机、超导电缆,利用超导体可制造磁悬浮列车、发电机、电动机等.目前,超导体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原因是还没有发现常温下的超导材料.【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概念,知道了导体中都有一种阻碍电流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电阻;其单位是以物理学家欧姆的名字命名的,其它的单位还有千欧和兆欧,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前三个都是导体内部本身的因素所决定的,只有最后一个温度取决于外界的条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这节课主要讲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另外这节的实验也有很多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渗透其中,若实验器材充分,可以把该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2.关于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的论断学生不好理解,有的还怀疑,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待到得出欧姆定律后,再解释就会透彻了.3.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如果能结合实际的物品展示给学生就更好了,它在许多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接触一下高科技的东西对他们兴趣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约2分钟)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1电阻【教学目的】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定律【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教学媒体】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若干条,导线若干【教学安排】【新课导入】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
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1. 实验探究(1)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2)设计实验: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B、C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2:4。
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
D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
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
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A、B、C、D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
高二物理教案电阻定律5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阻定律5篇高二物理教案电阻定律篇11、预习高中物理与初中有差异较大,无论是从知识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因此,在每次上课前,花一定时间(时间长度没有限制)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预先浏览一下,熟悉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另外,也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上课上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上课时应该注意三个问题:(1)主动听课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积极主动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课,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仔细讲解等;对于难点,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听讲。
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课”。
(3)做到听课和做笔记两不误有的同学一上课就不停的记不停的写,结果一节课下来一点都没有听到,不知道这节课老师讲了些什么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听课和做笔记的关系呢我认为,上课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课上,而不是做笔记上,笔记中要记的内容应该是:课堂重点、课堂难点、课堂疑点、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并不是教师的所有板书内容。
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
有的同学从来就不做笔记,这也不好,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是不利的。
因为我们的记忆是有限的,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长会逐渐遗忘,没有做笔记我们以后复习有些内容就找不到。
3、复习有的同学只要老师一布置了作业就会马上去做,觉得完成了作业,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就掌握了知识,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到头来知识没有掌握。
电阻物理课教案设计
电阻物理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电阻的计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电阻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电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2. 电阻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3. 电阻的计算方法4. 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5. 电阻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阻的概念、计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计算方法。
2.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基本概念、计量单位、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应用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电阻的基本知识:讲解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欧姆)、换算关系(千欧、兆欧)。
3. 电阻的计算方法:介绍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4. 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分析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如分压、限流等。
5. 电阻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阻应用实例,如电阻箱、电阻传感器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中的电阻问题。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电阻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电阻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电阻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评价学生对电阻在电路中作用的理解。
5. 评价学生对电阻应用实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电阻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阻的作用。
3. 设置梯度性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电阻知识。
4.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3. 教学参考资料:电阻相关论文、书籍等。
电阻教案
《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四、教学设计(一)复习什么叫导体?什么是绝缘体?金属导电的原因?电流是怎样形成的?(二)引入新课按课本图6.3-1给出的演示实验连接好电路.(1)先将铜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2)断开开关,将铜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3)思考两种情况小灯泡亮度不同的原因?(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三)讲授新课1、如果给上述实验电路中接入电流表,可以看到,灯泡亮的时候通过电路的电流大。
所以,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
通过上面的实验知道,导体虽然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较大,也就是说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而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较小,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kΩ=1000Ω 1MΩ=106Ω。
符号: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在大家进行猜想之前,先听我举几个例子:(1)某人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电阻物理课教案设计
电阻物理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4. 能够分析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作用。
2. 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电阻的单位:欧姆(Ω)。
4.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调整欧姆表到适当的量程,将两表笔分别与电阻两端接触,读取指针所示的电阻值。
5. 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 利用实验法分析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电阻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的概念,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单位及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讨论电阻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阻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欧姆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电阻对电路性能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电阻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电阻测量工具,如万用表、兆欧表等。
2. 探讨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
3. 引导学生关注电阻技术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是否满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电阻》
《电阻》◆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5、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转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比较、概括的力量.2.在探究打算电阻大小因素过程中,体会用掌握变量法争论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乐观动手进展试验或观看试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及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
2、依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课前预备◆1.多媒体课件。
2.试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鳄鱼夹、一套探究电阻的导线、滑动变阻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同学们生疏这是什么吗?导线。
导线多是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会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廉价,为什么家庭电路中的导线不用铁来做呢?我们要科学的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学习第四章第 3 节电阻。
二、课讲授1、电阻概念的建立ppt 展现电路图并介绍电路构造:展现实物电路并演示:(1)断开开关,先将一枚铁钉接入MN 中,闭全开关,观看小灯炮的亮度,电流表的示数。
(2)断开开关,将铁钉换成一段电炉丝,闭合开关,观看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的示数。
(3)比较两种状况小灯泡亮度、电流示数。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争论得出:原来导体在允许电流通过时,还会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本试验中电炉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最比铁钉大,就消灭了电流表示数变小、小灯泡亮度变暗的现象。
教师指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自主学习电阻是一个格外重要的物理量,我们要进一步生疏他。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阻-鲁科版选修3-1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定义和单位;2.理解欧姆定律,掌握其计算方法;3.了解电阻器的使用方法和分类;4.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教学内容1.电阻的概念;2.欧姆定律及其计算方法;3.电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4.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5.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3.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2.电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4. 教学难点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方法;2.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5. 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
6. 教学步骤6.1 电阻的概念1.引入电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2.定义电阻的单位和符号;3.讲解电阻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6.2 欧姆定律及其计算方法1.引入欧姆定律概念,并讲解其含义和表达式;2.通过实验或示意图的形式,演示如何测量电阻和使用电表;3.引入公式:U=IR,并讲解其含义和计算方法;4.实践演练。
6.3 电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1.引入电阻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定值电阻器和变阻器等;2.讲解电阻器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方式;3.实践演练之前所学知识。
6.4 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1.引入串联电阻概念,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2.讲解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包括R=R1+R2+...+R n的公式;3.实践演练。
6.5 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1.引入并联电阻概念,通过示意图或实验演示;2.讲解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包括$\\frac1R=\\frac1{R_1}+\\frac1{R_2}+...+\\frac1{R_n}$的公式;3.实践演练。
7. 实验内容1.测量电阻值和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电阻值;2.通过实验模拟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计算合成电路的总电阻值;3.利用电阻器设计不同的电路配置并进行实验。
8. 实验要求1.老师指定实验项目;2.实验前作好安全措施;3.实验后要清理好实验器材。
9.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2.接线,进行电路的搭建;3.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值;4.模拟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实验,并计算总电阻值;5.利用电阻器进行电路配置并进行实验;6.结束实验,清理工作场所和器材。
初中科学变阻器 电阻教案
初中科学变阻器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习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4. 控制变量法在电阻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阻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电阻?电阻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安培、欧姆)。
2. 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3. 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滑动变阻器和一个电路实验装置。
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电阻的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提问:滑动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电阻器?五、课堂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绘制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加深对滑动变阻器的理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探究。
3.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电阻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电阻》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分组试验,使同学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试验的力量。
培育同学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同学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欧姆定律为人们供应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本节课将通过分组试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板书)三、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板书)1.试验原理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试验电路。
问:(1)采纳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设计试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便利地转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完整的试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同学分组试验的留意事项:(1)为便于试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试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试验,调整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看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试验。
(4)其它留意事项同平常一样。
出示试验数据记录表。
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指导检查。
试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试验组的同学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争论:(1)观看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试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白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巩固学问1.有的同学依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试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就小。
我们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二、探究
新知一、电阻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 MΩ=106Ω;1kΩ=103Ω
科学家欧姆简介: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提出
了经典电磁理论中着名的欧姆定律。
为纪念其
重要贡献,人们将其名字作为电阻单位。
欧姆
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关技术内容中,
比如“欧姆接触”、“欧姆杀菌”、“欧姆
表”等。
3.电路符号:
介绍: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
欧;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约
1 m长的铜导线的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猜想:取出不同的各种金属丝,让学生观
察,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学生猜想一般是: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材
料、温度等。
2.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活动2: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思考: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科学动画:
思考
交流
回答
思考
实验
总结
思
考、
实
验、
总结
思
考、
实
验、
总结
思考
交流
总结
知道电阻的
定义、单位
及其换算关
系;了解科
学家的成
就。
学会控制变
量实验方法
的应用。
经历探究实
验的过程。
控制变量实
验方法的应
用。
通过明显的
实验现象,
让学生进一
步理解长度
对电阻的影
响。
了解电阻是
导体本身的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