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6 汽化与液化 教案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3)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分析、归纳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归纳实验器材:烧杯、玻璃片、温度计、酒精、酒精灯、滴管、棉花。
【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原因,成功的关键。
3.让学生参与对自身学习的评价,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收获与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学生游戏:往玻璃片上呵气,写字导入汽化和液化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哪里去了?水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2.同学们能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化现象吗?(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湿衣服晾干,打开瓶塞的香水瓶里的香水愈来愈少,日久不见……)3.从实例中引出蒸发的概念4.从实例中引出蒸发是有快慢的二、从日常现象入手,产生问题,探索问题,导入研究课题1.创设情景讨论如何让湿的校服干的更快?学生分组比赛,列举具体方法,并想老师汇报讨论结果让其他组补充,并进行归类,归纳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学生回答:有风干得快,太阳晒到干得快,摊开干得快……思考:蒸发是否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然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是真是假”提问:研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2.实验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先让学生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第一个假设,讨论后再汇报,老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评价,并让学生改进,最后用Flash演示。
(2)接着按同样的方法完成第二、三假设的实验设计(3)让学生自己挑一个实验做,并把实验现象记下来,得出结论。
七年级科学上册《汽化与液化》教案3 浙教版
活动9: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蒸发变得慢一些?并介绍现代农业中的喷灌和滴灌的技术。播放现代农村业的灌溉的视频。
让蒸发变得慢一点的例子,来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10:探究相同体积的一杯酒精和一杯油,在同样的外界条件下,哪一杯先蒸发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保证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和液体表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从而由学生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演示给一杯水加热,慢慢杯里的水汽化了,说明汽化吸热
汽化概念教学
活动3:对刚才黑板上写字进行说明,这是一个蒸发的现象,它是汽化的一种形式。
通过刚才的黑板上的写字,来说明这是个蒸发现象,并让学生回答同样的两个字,用水和酒精写,哪个字先干,来引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活动4:进行分组讨论,要是让你去晾一件衣服,怎么样晾能干得更快?学生有各种回答,然后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进行分类整理。
(2)将一支温度计插入酒精中,然后取出,仔细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3)将一支醮水的温度计和一支干燥的温度计对着电风扇吹,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的变化,有何不同?
通过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会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的物体的温度降低,因而蒸发具有致冷的作用。
通过实验感知蒸发能吸热,可以降低物体的温度。
为了说明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本身的性质是有关系的。
活动11:提问,在冬季把一杯水泼在地上慢慢也会干,说明蒸发的特点有什么?(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是缓慢的)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并且缓慢,说明在我们平时,虽然看不到蒸发的很明显的现象,但却是存在的。
活动12:分小组实验,(1)同桌的同学给对方皮肤上擦拭酒精,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汽化和液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给出示例。
2.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 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原理。
2.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和验证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
教师解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
请你们想一想能否举出其中的例子。
”2. 学习汽化(15分钟)1) 化学概念呈现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汽化的概念。
2) 汽化的原理教师向学生解释汽化的原理: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受热,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液体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进入气体状态,即汽化。
3. 学习液化(15分钟)1) 化学概念呈现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物质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液化的概念。
2) 液化的原理教师向学生解释液化的原理: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被冷却,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状态,即液化。
4. 汽化与液化的应用(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 汽化的应用:如煮水时水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2) 液化的应用:如制冷剂、压缩气体等。
5. 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步骤:1) 用一个小锅装入适量的水,加热至沸腾。
2) 在锅的上方放置一张冰块。
3) 学生逐渐观察锅中的水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将冰块放入锅中,观察气体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并记录实验结果。
6. 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
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与液化(3)教案浙教版
§4-6 汽化和液化:理解汽化的概念和方式1。
汽化现象:物质从变为的过程.例如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目标二蒸发的概念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讨论】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得出结论.)(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 (液体的越高,蒸发越快)(2)衣服撑开晾比堆在一起晾干得快 (液体的越大,蒸发越快)(3)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 (液体的越快,蒸发越快衣)2. 加快液体的蒸发有三种途径:, ,【事例】利用蒸发快慢三个因素来加快或减慢蒸发。
吹风机、干手器吹热风比吹冷风哪种干得快?夏天吹电风扇,凉爽。
狗为什么夏天要吐舌头?农民把谷放在通风的场地上,摊开来晒,隔段时间会把谷去翻翻学生举例:①②③【实验】P129酒精蒸发实验.学生完成填空。
(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液体温度降)1。
发生的地点:2。
剧烈程度:3.温度条件4。
吸热还是放热练习:1.夏天开风扇吹感觉凉快,是不是风扇使室内温度降低了?2。
100℃水蒸气和100℃开水哪个烫伤比较厉害?3、两只外形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原来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A 。
甲容器内水较多 B.乙容器内水较多C.两容器内水仍一样多D.缺少条件不好判断4、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后,它的示数( )A 、一直升高B 、一直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实验】完成P130的活动沸腾1。
学生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沸腾前,水温,沸腾时,水温,同时有大量蒸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气泡破裂开来放出。
2、归纳:(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低于这个温度,液体升温,不;在这个温度,沸腾,但不。
(2)沸腾是在和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然不变,但要。
3、沸点的概念及几种液体的沸点:(1)注意:都是在一标准大气压(atm)下的(条件)(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见P130的表)①水的沸点,(条件),℃②沸点受到气压的影响:气压高,沸点;气压低,沸点【练习】:1.我们平时用的高压锅的作用是A、坚固耐用B、增大压强,提高液体的沸点C、缩短水沸腾时间D、增大压强,降低液体的沸点2。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6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教案-word文档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汽化和液化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身边的事例。
其次要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通过探究让学生得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
点。
明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和实质,掌握
沸点概念,掌握液化放热现象,明确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
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
2、会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自主探究蒸发致冷实验,加
深对蒸发致冷的深刻印象。
自主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深入了解沸腾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
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沸腾实验观察
【教学准备】: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乙醚注射器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汽化与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汽化与液化》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及相关理论知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与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敬畏和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汽化和液化现象,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概述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液体的沸点和汽化; * 物质的液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示例法:通过生活实例或简单实验,引发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 归纳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规律和科学原理。
* 实验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5分钟)•制作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一个小容器装满水,放在桌面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变成水蒸气?我们平时身边有哪些汽化的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例法,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举例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如水在河、湖面上蒸发的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汽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沸点与汽化(15分钟)•通过示例法,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沸点与汽化的关系。
•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沸腾的现象,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
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
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第一册。
主要内容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现象的观察。
汽化和液化这两部分的内容,就是物态变化中互为恰好相反的过程,本课时教材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建议学生能够通过身边的事例介绍冷却现象,能够分析得出结论影响冷却快慢的因素。
还通在实验及现象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冷却放热空调的现象,并通过放热空调的原理回去表述生活事例。
学情分析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现象比较熟悉,在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体验和积累。
但往往无法对这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讲出生活中有关蒸发的事例,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经过前阶段的《科学》课自学,学生已掌控一定的实验探究技能。
可以在教学中展开较直观的探究实验设计,通过对器材的挑选、变量的掌控、实验步骤地设计、方法的挑选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
设计理念1.运用发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由带着问题意识的观察体验到提出问题,再由树立假设至下降为概念,最后转变为赢得能力。
2.采用探究式的合作教学,师生共同创建科学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3.利用大量源自生活中的生动例子,遵守生活→科学知识→生活的自学过程,并使学生体会自学的价值,科学知识的应用领域,秉持“sts”的教育理念。
4.著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领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介绍液体冷却的概念,晓得冷却就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能借助生活事例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在生活中的解释和应用。
(3)了解液体蒸发时,需要吸热,周围或自身的温度可能要降低。
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独立自主探究冷却制冷剂实验,增进对冷却制冷剂现象的深刻印象。
汽化和液化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七、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干了,地上的水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做课本中实验,或者观察书上的实验现象图片。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蒸发(板书)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课件)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想想做做](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一扇,感到更凉。
汽化与液化教案
汽化与液化教案汽化与液化教案教案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和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原理;3.能够举出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的例子。
二、教学内容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和原理三、教学重难点1.汽化与液化的概念;2.汽化与液化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讲解与举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通过向学生出示一个水杯和一些冰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的思考,提出问题:“当我们将冰块放入水杯中,冰块会变成什么?”“当我们将水杯放在室温下,冷水的水温会变化吗?”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汽化的概念讲解汽化的概念: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做汽化。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杯开水冷却后的蒸汽,引导学生理解汽化的概念。
Step 3 汽化的原理讲解汽化的原理:汽化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分子速度增加,逐渐克服液体表面的压力并从液体表面逸出而形成。
这种分子从液体中逸出的过程叫做蒸发。
引导学生理解汽化的原理。
Step 4 生活中的汽化例子以水的汽化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水的汽化过程。
首先,向学生出示一个水杯,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让学生观察水杯中水的状态。
然后,将水杯放置在室温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Step 5 液化的概念讲解液化的概念: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叫做液化。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瓶气体充满的气球,然后将气球放入冷却液中,观察气体充满的气球变成液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液化的概念。
Step 6 液化的原理讲解液化的原理:液化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分子速度减慢,逐渐克服气体内部的压力并凝聚成液体。
引导学生理解液化的原理。
Step 7 生活中的液化例子以液化气的液化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液化气的液化过程。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充满液化气的气罐,然后将气罐放置在冷却液中,观察气体逐渐液化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汽化与液化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举出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的例子。
七年级上册科学《汽化与液化》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巩固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和能量变化等知识点。
2.生活实例分析: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至少三个涉及汽化与液化的现象,并分析其原理。例如:夏天喝冰镇饮料为什么会感到凉爽?湿衣服在阳光下为什么会变干?请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七年级上册科学《汽化与液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汽化与液化的现象,能够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表达。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与液化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汽化与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热力学基本原理。
3.小组合作研究:分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生活中汽化与液化技术的应用,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每组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汽化与液化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有何意义?
5.创新设计: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与汽化或液化相关的创新项目,如简易的太阳能蒸馏器、家用节能空调等。要求项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意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汽化与液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4.2汽化和液化教案3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4
【设计意图】:汽化和液化这两部分的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侧重于引导学生充分结合周围的事例。
其次要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通过探究让学生得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对两种方式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
点。
明确阻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明白得液体沸腾的规律和实质,把握沸
点概念,把握液化放热现象,明确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
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
2、会紧密联系生活体会,分析阻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自主探究蒸发致冷实验,加
深对蒸发致冷的深刻印象。
自主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深入了解沸腾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
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阻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沸腾实验观看
【教学预备】: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乙醚注射器等。
第2节 汽化与液化(1)教案
汽化和液化(一)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一、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化的含义,知道蒸发是一种常见的汽化现象。
(2)能够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影响因素,并列举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加快和减少蒸发的事例。
(3)知道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物体温度降低,并应用该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蒸发吸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合适的问题,并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可行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用做到严谨。
(2)能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用课堂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意识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尝试着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无水酒精,纯水,酒精灯,火柴,两片载玻片,两支温度计,两支毛笔。
学生准备:无水酒精,纯水,酒精灯,火柴,两片载玻片,两支温度计,每四人一份。
四、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的内容是液体的蒸发,内容包括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而有致冷的作用。
1.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材仅是从生活中的感性事例得出结论,学生也能接受,但认识不一定深刻,况且生活经验毕竟是模糊不清晰的,不严密的,有时可能是错误的,生活经验在大多时候只能充当建立猜测的依据,不适合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而且新课程改革目标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如果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自主科学探究的体验。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学生探究活动。
第二个探究活动是蒸发吸热,因为蒸发吸热是个难点,这个探究十分必要,除了探究还要体验,才能使认识深化。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4.2汽化和液化教案
物质的汽化在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所以我在课前检测中所设计的不在是复习课,而是复习对新知识有关的内容。
而探究的过程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它包含师生、学生之间的一种能动关系,在此环节中,我设计实践归纳、知识网络和探究性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而教师只是引导作用。
探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案例研究一、课堂实录:1.创设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师:汽化现象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现在同学都知道了。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如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有没有亲眼看到过并且印象深刻的汽化现象?生:烧开水,水开了,烧的时间长水会越来越少,由液态变为气态师:很好,我们把水开了称为沸腾,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众生:1、会冒许多的白气。
2、有许多气泡水上下翻滚。
3、温度越来越烫手。
关注学生生活实践,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教育回归自然,展开生活走向科学。
2.进行猜想:师:沸腾是平常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最熟悉不过的一种现象,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见大家对水沸腾时的特点还是很了解的。
那么关于烧开水,你还想知道那些问题?(让学生自由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说明:学生讨论、思考、猜想,师将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众生:1、什么是沸腾,怎样比较准确的描述这一汽化现象?2、为什么会沸腾?什么时候才会沸腾3、水沸腾时的温度到底是多少摄氏度?师:大家发言很热烈,问题提得不少,也羡慕煞老师我,我也有几个问题也不太明白,你们能告诉我水沸腾前是什么现状,有无气泡?水温怎样?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又如何?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若移去酒精灯情况又怎样?众生茫然师:看来有不少问题我们不甚了解或不明白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做?生:实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师:对,那么具体该如何做?需要那些仪器?何不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呢?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理解式的师生关系,由传统的被应给对主动适应,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况?3.设计实验说明: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装置,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同学讲解设计方案,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将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创造活动1、仪器选择: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2、师引导本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6 汽化与液化 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汽化的概念;2.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知道影响液体的蒸发快慢的四个因素;4.借助实验能分析蒸发会吸收热量,温度要降低;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采用对比的方式对液体蒸发和沸腾进行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类根据实际,利用汽化或者尽量减少汽化,进行生产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四个要素;液体汽化时吸热教学过程阶段安排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活动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过程1 导入汽化概念实验:让学生擦上某种液体(酒精)观察,思考,积极发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新课过程2 汽化吸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实验,并分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液体汽化要吸热过程3 汽化的两种形式通过几幅画面的比较引导学生讲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看画面和录像,分析比较蒸发的几幅画面和沸腾的录像的展示让学生在比较归纳中明白汽化的两种形式过程4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指导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应用分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模拟实验的演示科学探究过程的应用和控制变量实验的设计过程5 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过程6 生活中有关汽化的应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汽化事例的分析能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积极回答一些汽化事例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到生活与科技的紧密联系,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
课堂练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相关题目巩固,查漏补缺布置作业配套作业本A板书汽化与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二、汽化的两种形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三、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性质有关。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与液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以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汽化与液化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汽化与液化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汽化与液化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蒸发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之一,学生已经产生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但是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学生还是比较不熟练,教学中要不断强化。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蒸发过程中吸热(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可以感觉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上《汽化与液化》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白什么是汽化、液化。
明白得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明白什么是沸点。
(3)明白蒸发能够致冷。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看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看分析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投影仪、硬纸片、毛玻璃、棉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教师将少量酒精抹在玻璃台上,提示同学们观看,过一会儿会发觉酒精专门快挥发了。
提问: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变干了;
学生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
(…………)
同学们,这些事例中的水哪儿去了呢?
二、新课教学。
像如此的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就叫做汽化,而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家里玻璃镜上经常显现的一片模糊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而凝聚的水珠,这种现象则叫做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沸腾,另一种叫蒸发,下面我们来探究沸腾现象。
进行实验:“观看水的沸腾”
引导学生提问:
①什么缘故要用热水?什么缘故要用硬纸板盖住?
②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700--800℃,内焰200--400℃),总结:
①水烧开了需要哪些条件?
②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发生于液体表面和内部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
③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水的温度有没有连续上升?
④水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连续吸热)
说明: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就越高,在标准
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高压锅内的气压可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达到150℃,高山上气压低,造成煮饭不熟等现象。
学生自学课本P85中的“想想做做”。
提问:湿衣服不管是在温度高的夏天依旧在温度低的冬天,都能晾干,这说明了什么?什么缘故晾衣服时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向阳、通风处呢?
说明:
①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发生,同时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同时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阻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空气流淌的快慢。
用绵签在某同学手指上涂一点酒精,当众提问:有何感受?
总结:蒸发吸热。
(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①沸腾②蒸发
举例说明:①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为何感受专门冷?
②热天,狗常把舌头伸出来不停的呵气,为何?
强调说明: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当温度降低到某一种程度时,气体就会变成液体,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能够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能够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我们家中的液化气罐,确实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的,还有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燃料也是用氢做燃料,这些差不多上通过液化的。
提问:液化是吸热依旧放热呢?
①液化过程要吸热
②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水烫伤严峻得多,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液化会放出更多的热。
(板书)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三、归纳小结:依照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巩固习题:(投影展现)
1、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沾了酒精的棉花,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屋外的铁自来水管上常有“汗水”,这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____遇到较冷的铁管而________的小水珠。
3、烧开水的时候,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因为热水先_______后变成水蒸气而后再遇到冷空气而________成的小水珠。
五、摸索题:
从事封建迷信的巫师,常表演双手伸入滚烫的油锅取物的骗人把戏,他将双手插入翻动的油锅里,而手却并没有烫伤,这是什么缘故?
(提示:油锅的上层放的是油,下层放的却是沸点比较低的醋。
)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105页“自我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