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轮学说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2〇2〇年7月第7期I I科疾病大家一看到“色眼”这个词,也许 会不免发笑,甚至浮想联翩。
其实,轻 松快乐地做科普,正是我追求的目标。
这次,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与大家一 起了解我们神秘又神奇的眼睛。
“色眼”既可以是褒义词,也可以是 贬义词,但不管是什么词,“眼睛”与"色”算是难解难分了。
当之无愧的“色眼”1.眼睛中的色假如光线不能穿过眼睛,我们的眼 前将是一片灰暗,而当光线通过眼睛时, 世界是那么的五彩缤纷、绚丽无比,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出 来的。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色眼”与“五轮学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巧长玉平2.眼睛本身的色透明:角膜。
(角膜是身体唯一绝对透明而致密的组织。
)无色:房水。
白色:巩膜。
棕色:虹膜。
黑色:瞳孔。
红色:血管。
黄色:黄斑。
橘红色:视网膜。
棕黑色:脉络膜。
还有其他等等颜色。
眼睛的各个组织颜色各不相同,全身没有一个器官拥有像眼睛这么多简直是无与伦比的颜色。
3.眼睛的神色眼睛正常的神色是晶莹剔透、洁净漂亮、魅力十足的,似小精灵一般。
眼睛的神色又是精气神的外露,真是神奇至极。
家庭中医药FAMILYf f oTRADITIONAr-CHINESEMEDICINE47I I科疾病2020年7月第7期《黄帝内经》曰“目为心之使”,这 是说眼睛是心的使者,我们心里想什么,是可以从眼睛中表现出来的,这也就是 我们现在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炯炯有神的目光是饱满精气神的外露,是坚定、自信、修养、睿智的表现,充满魅力。
4.眼睛的病色在文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色彩丰富的眼病名称。
比如《审视瑶函》中有“绿风内障”“青风内障”“乌风内障”“青 盲”“白色症”等眼病名称,具有明显的色彩感。
医学发展到今天,现代医学仍 然沿用了眼病的色彩特点,比如“青光 眼” “白内障”“红眼病”“黄斑变性”等。
5. 滴眼液的色记得在门诊出诊时,曾有个病人说:“大夫,请给我开几支蓝霉素眼药水。
中医事典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
中医事典|中医眼科的五轮学说我们的物质世界存在着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中医在治病诊视特别用到五行学说。
我们的眼睛也一样,也脱不开五行的制约。
中医将眼睛外观按五行(木、火、土、金、水)归类,分为五轮:风轮(黑睛)、血轮(两眦)、肉轮(眼胞眼睑)、气轮(白睛)和水轮(瞳子)。
风轮(黑睛)即为虹膜;血轮(两眦)还包括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网;肉轮(眼胞眼睑)还包括眼外六条肌肉;气轮(白睛)包括巩膜与角膜;水轮(瞳子)包括瞳孔、水晶体与视网膜。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眼睛又是另一小小宇宙,黑睛、两眦、胞睑、白睛、瞳神分别内应于肝心脾肺肾五脏,命名为风轮、血轮、肉轮、气轮、水轮,总称为五轮,传统上就是用“风轮肝木为乌睛、血轮心火为两眦、肉轮脾土上下胞、气轮肺金为白睛、水轮肾水为瞳神”来归类描述。
《审视瑶函》为中医一临床眼科专着,西元1644年明代傅仁宇着,其对“轮”有专门的论述:“夫目有五轮,属乎五脏。
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名之曰‘轮’,其像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
”《黄帝内经》中已可见五轮之雏形:“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内经已将五脏与眼部相关连系描述出来,后世医家发展为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在临床上应用非常的方便,如视网膜退化,可见为血轮与水轮出问题,可与通血、活血、补血、补肾养阴的方法;再则如结膜炎,为气轮血轮的问题,西医常应用抗生素消炎杀菌,中医就可以给予清心肺之火的药物,如桑白皮、连翘、黄芩等,结膜炎自会消退。
《审视瑶函》:“上下眼胞,属乎脾土,应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也,脾主肉,故曰:‘肉轮’。
脾土主乎运动,磨化水谷;外应目之两胞,动静相应,开则万用,如阳动之发生,闭则万寂,如阴静之收敛,象土能藏万物而主静,故脾一合,则万有寂然而思睡,藏纳归静之应也。
五轮
五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轮,喻眼珠形圆而转动灵活状似车轮。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巢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中医为了论述眼部的病理、生理、治疗,将眼由外向内划分五部分,对应五脏,名五轮。
即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作为中医眼科的独特理论,指导眼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详各条。
五轮辩证。
中医眼科的历史也是非常古老的,早在殷墟甲骨文当中,就有“疾目”的记载,而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则也记载了目翳、青盲、眼赤白膜等一些眼科病症,书中涉及眼科用药也多达70余种。
在隋唐时期中医眼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夜盲症与白内障都有了很准确的记述,且薰洗、滴眼、钩割等多种外治法与外科手术都有运用,在《外台秘要》中则有对“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的最早记载。
并有了《龙树眼论》等眼科专著。
洗眼杯(晋代,长5.5cm,宽4cm,高3cm.杯口上沿弧形,恰与人眼眶吻合,用于治疗眼疾。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宋代,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被分为九科,其中眼科也单独成科,进步非常突出,其中五轮学说的形成是其最主要的成就。
五轮学说最早源于《内经》对眼与脏腑关系的论述,《灵枢•大惑论》曰:“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后世医家据此发展为五轮学说,以眼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眼部与脏腑相关部位是:目内眦与外眦的血络属心,称“血轮”;黑睛属肝,称风轮;白睛属肺,称气轮;瞳仁属肾,称水轮;上下眼睑属脾,称肉轮。
此说在宋代多种医学著作中多有发挥。
如《太平圣惠方•眼论》记载:“肝脏病者,应于风轮,……心脏病者,应于血(轮),脾脏病者,应于气轮,……肺脏病者,应于气轮,……肾脏病者,应于水轮”,对于五轮的名称,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各轮的主要症状等均有一定的论述。
但是此时五轮在眼中分部仅瞳神属水与白睛属气较为明确,其余各轮均有缺失。
五的文化常识
五的文化常识
五的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五行、五常、五谷、五味、五毒、五轮、五更等。
五行,也叫五学说,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模式,被广泛用于中医、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五种元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被认为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是古代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是食物的五种基本味道。
五毒,指的是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五轮,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更,也称五鼓或五夜,是指从黄昏到黎明的时间段,被分为五个更次,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
此外,数字“五”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含义,被认为代表着基本、基础和稳定等意义。
如需更多关于“五”的文化常识,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学家。
五轮八廓
五轮八廓中文名称:五轮八廓英文名称:five wheels and eight regions定义:五轮与八廓的合称。
五轮:肉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的合称,为眼睛由外向内分成的五个部位;八廓:天廓、地廓、风廓、雷廓、泽廓、山廓、火廓、水廓的合称,是中医眼科在外眼划分的八个部位。
五轮八廓中国古代医家阐述眼与脏腑相互关系并指导诊治眼病的两种学说。
五轮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的合称。
它将眼由外向内划为5个部分,分属于不同的脏腑,胞睑为肉轮属脾胃,两眦血络为血轮属心与小肠,白睛为气轮属肺与大肠,黑睛为风轮属肝、胆,瞳孔为水轮属肾与膀胱。
从而把眼局部与脏腑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藉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眼部的辨证论治。
如肉轮疾患多与脾胃病变有关;血轮疾患多与心、小肠病变有关;气轮疾患多与肺、大肠病变有关;风轮疾患多与肝、胆病变有关;水轮疾患多与肾、膀胱病变有关。
因此,在临床上可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来推断相应脏腑的内在病变。
五轮学说应用虽然普遍,但不宜生搬硬套。
八廓是中医眼科在外眼划分的8个部位,历代命名繁多,一般多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八卦名称来命名。
即天(乾)廓、地(坤)廓、风(巽)廓、雷(震)廓、泽(兑)廓、山(艮)廓、火(离)廓、水(坎)廓。
至于八廓的位置,内应脏腑以及临床意义等,历代各家说法不一。
因此,其临床应用远不及五轮学说普遍。
中国古代医家阐述眼与脏腑相互关系,并指导诊治眼病的两种学说。
分别由五行、八卦说衍化而来。
五轮指风轮、气轮、肉轮、血轮、水轮,是将眼划分为五个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从而把眼局部与脏腑统一成为一个整体,用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现象,指导眼病的辨证论治。
八廓是将白睛按八卦的部位划出八个不同的方位,而后各隶属于六腑、心包和命门。
当眼睛发病时,可通过观察白睛呈现的血脉丝络的方位及其色泽、粗细、多寡等,为眼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五轮与八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故一般通称为五轮八廓。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简介之所以谓之为"轮",是取其形圆如车轮,能灵活运动之意。
眼睛与五脏的关系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在《灵枢·大惑论》中又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后世据此发展形成了五轮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目与脏腑的关系: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瞳仁属水,称为"水轮",因为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仁;白睛属肺,称为"气轮",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五轮解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眼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认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又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于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也说明了眼的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关系。
中医还生动地比喻: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
这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反映了眼睛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眼与脏腑能保持有机的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贯通。
因为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除任脉外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有着关系。
因此,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关部位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
祖国医学对眼睛结构的认识,基本上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相似。
中医称眼球为"眼球",又名"目珠",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
中医把眼珠的外壁称为黑睛和白睛,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
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称为瞳神。
黑睛后接白睛。
中医又认为眼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
“五轮”“八廓”观眼知病
乃 验病 之 要领 … … 八 廓则 明 见 于
外 病 发则 有 丝络 之可 验 者 枢 聚也
”
,
《 灵
外毗 内毗 毗
黑睛
口 问篇 》 云
。
: “
目者宗 脉 之所
清 净廓 廓 养 化廓 廓 抱 阳廓
雷
风
全 身经 脉 循行 入 眼后 分布
。
东南方 方
正 南方 方
粪 离 坤 兑
络通肝 与中焦 焦 属 心 络 通小 肠
脉 面色 长
和 视 功能
“
把 五轮 意 图 ( 附后
)
,
’
川 八廓 ” 绘 成平 面 示
。
肉轮 胞睑 上 睑 下睑 气 轮 白仁 巩 膜 水 轮 瞳仁 瞳孔
、
脾
胃
土
中 西
黄 白
肉 皮 骨
唇 毛 发
化 收 藏
甘 辛 咸
歌 哭 声
以 便 定 位 取穴 在 右
. , ,
。
两眼 顺行 在前
“
.
位置 相 反 左 眼 为 阳 阳 道 右 眼为 阴 阴道逆 行 阳经 阴经 在 后
(3 )
祖 国 医 学认 为 眼 正常 生 理 的 运行 和 全
。
会阳 廓
身脏 腑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有双 眸
,
。 ,
《 医方 类 聚 》 中说
,
人
如 天 之有 两 耀 乃 一 身之 至 宝 聚五 脏
;
,
,
之精 华 其 五轮 者 应 五行 八 廊者 象 八 卦 何 谓五 轮 ? 五 轮 是 中 医 眼 科 的一种 学说 向中 心 可 分作
瞳仁
方位 位 西 北方 方
中医五轮学说:黑睛属肝,为风轮!
中医五轮学说:黑睛属肝,为风轮!1.黑睛翳障,动翳类凡黑睛浑浊,表面污浊,边缘模糊,基底不净,荧光素着色阳性,具有发展趋势或发展迅速者,均属此类范畴。
黑睛翳色灰白,形如秤星,散在云雾状,或排列如树枝状,或向深层发展团聚如圆盘状,白睛混赤,羞明流泪,眼痛眉骨疼痛。
提示肺肝风热。
黑睛翳色灰黄,如凝脂样脆嫩,迅速发展,黄液上冲,白睛混赤甚或壅肿,溲黄便秘。
提示肝胆实热兼阳明腑实。
黑睛翳色淡绿,迅速溃烂,前房黄液量多,遮满瞳神白睛混赤壅肿,头目剧痛。
提示三焦热毒炽盛。
黑睛翳色白浊,表面如腐渣堆积,或边缘糜烂如虫蚀,眵泪黏腻,白睛混赤,为湿重于热,湿热蕴结所致。
黑睛翳色灰暗,双眼同时发生,白睛枯涩,不红不痒,只是羞明,是为疳积上目。
提示脾虚肝旺。
翳陷不起,久不愈复,眼痛,眼红赤等症较轻。
提示正虚邪(风)留。
2.黑睛翳障,静翳类凡黑睛浑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基底干净,荧光素着色阴性,病理变化相互静止的均属此类范围。
翳菲薄,须在聚光灯下方见到的,称冰瑕翳。
翳较厚,自然光线下即可见到的,称云翳;翳更厚,肉眼明显可见的称后翳;翳与其仁黏着的称斑脂翳。
提示黑睛疾病痊愈后结瘢。
黑睛周边浑浊如环,视物昏花。
提示年老体衰,肝肾虚弱,黑睛失养。
3.黑睛赤脉黑睛浅层赤脉,排列密集如赤膜状,逐渐包满整个黑睛,甚至表面堆积如肉状。
提示肺肝热甚,热郁脉络,瘀热互结。
黑睛深层出现赤脉排列如梳,且深层呈现灰、白翳障。
提示肝胆热毒蕴结,气血瘀滞。
黑睛出现灰白色颗粒,赤脉直达黑睛浅层。
提示肝胆积热或虚中夹实。
4.形状改变黑睛形状大小异常,或比正常大(小)。
提示先天异常。
黑睛广泛突起,或局部突起如螺旋尾之状。
提示肝气过亢,气机壅塞。
五轮看健康
五轮看健康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眼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认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又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于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也说明了眼的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关系。
中医还生动地比喻: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
这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反映了眼睛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眼与脏腑保持着有机的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贯通。
因为人体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除任脉外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有着关系。
因此,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关部位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
祖国医学对眼睛结构的认识,基本上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相似。
中医称眼球为“眼球”,又名“目珠”,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
中医把眼珠的外壁称为黑睛和白睛,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
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称为瞳神。
黑睛后接白睛。
中医又认为眼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
祖国医学的眼睛与脏腑的关系,体现在“五轮学说”之中。
五轮学说是把眼比喻为轮,五轮分别属于五脏。
风轮眼黑(包括角膜和虹膜)属肝脏;血轮两眼的内外眦,及其附近组织属心脏;肉轮两眼睑属脾脏;气轮眼白(包括球结膜和巩膜)属肺脏;水轮瞳仁(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属肾脏。
中医认为“轮属标,脏属本,轮之有病,多由脏失调所致”,脏腑的病变能相应地在眼部出现某些特征,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
如心火旺,就会反映在两眼眦赤色,肾气虚就会双目糊涂。
内脏的活动不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可以反映于眼部的变化。
所以中医眼科的治则还强调,在治疗眼病时,同时要治疗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
五轮学说最早源于《内经》对眼与脏腑关系的论述,《灵枢·大惑论》曰:“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后世医家据此发展为五轮学说,以眼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
中医五轮学说:眼睑属脾,为肉轮!
中医五轮学说:眼睑属脾,为肉轮!眼睑是肌肉组织,运用全息思想,与脏腑对应,就应该属脾脏。
脾与胃,同居中焦,互为夫妇,同气连枝,又加上经络的表里关系,就为它们长相厮守提供了必要条件。
1.胞睑肿胀胞睑肿胀如球,按之虚软,皮色光亮,不红不痛不痒,常见于胞虚如球。
提示脾虚失运、湿邪停聚;或肾阳不振,水湿上犯。
胞睑红肿如桃,呈弥漫性肿胀,触之灼热,压痛明显,常见于胞肿如桃。
提示热毒壅盛。
胞睑局限性红赤肿胀,如涂丹沙,触之质硬,表面光亮紧张。
提示火毒郁于肌肤。
(4)胞睑边缘局限性红肿,触之有硬结,压痛明显。
提示邪毒外袭。
胞睑局限性肿胀,不红不痛,触之有核状硬结。
提示痰湿结聚。
胞睑青紫肿胀,有外伤史。
提示脉破血溢、瘀血内停。
2.胞睑糜烂胞睑皮肤出现水疱、脓疱,糜烂渗水。
提示脾胃湿热。
因药物引起的胞睑皮肤出现水疱、脓疱,糜烂渗水。
提示药物过敏。
胞睑红赤糜烂,痛痒并作。
提示风湿热三邪互结。
胞睑皮肤肥厚粗糙,时时作痒,并附有头屑样物。
提示血虚风燥。
3.胞睑位置异常上睑下垂,无力提举。
提示脾胃气虚或风邪阻络。
胞睑内翻,睫毛倒入。
提示椒疮后遗,内急外弛。
胞睑外翻。
提示局部瘢痕牵拉或风邪入络。
4.胞睑瞤动胞睑肌肤频频跳动。
提示血虚生风。
上下胞睑频频眨动。
提示阴津不足。
小儿上下胞睑频频眨动。
提示疳积上目早期。
(4)频频眨目或骤然紧闭不开,数小时后自然缓解。
提示情志不疏,肝失调达。
5.睑内颗粒睑内颗粒累累,形小色红而坚。
提示热重于湿,兼气滞血瘀。
睑内颗粒累累,形大色黄而软。
提示湿重于热,兼气滞血瘀。
睑内红色颗粒,排列如铺卵石样,奇痒难忍。
提示风湿热邪互结。
睑内黄白色颗粒结石样。
提示津液受灼,痰湿凝聚。
中医五轮学说(精)
因此,观察目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脏腑的病变,对 眼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 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如《灵枢· 大惑论》曰:“睛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 为约束。”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 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体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是"父精母血"所生,眼睛在人体器官中特殊的地 位和古代中医理论在民间传说的影响所致。
中医眼科的治则还强调,在治疗眼病时,同时要治疗相应脏腑的 功能失调。历代用以说明眼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成为中医 眼科独特的理论,用以指导诊治眼病,确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根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眼病的手术疗法,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晋书》记载,神医华佗曾用割治法治疗 景王的目疾。夏侯惇的眼伤是怎么治疗调养的,《三国演义》中没有 交待,就今天来说,除预防感染外,也没有更好的良法。目前,医生 已可以用角膜移植,使盲人重见光明。
眼与脏腑能保持有机的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贯通。因为人体 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除任脉外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有着关系。因 此,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关部位 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祖国医学对眼睛结构的认识,基本上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相似。中医称眼 球为"眼球",又名"目珠",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中医把眼珠 的外壁称为黑睛和白睛,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 圆孔,称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中医又认为眼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 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 祖国医学的眼睛与脏腑的关系,体现在"五轮学说"之中。五轮学说是把 眼比喻为轮,五轮分别属于五脏。风轮眼黑(包括角膜和虹膜)属肝脏;血 轮两眼的内外眦,及其附近组织属心脏;肉轮两眼睑属脾脏;气轮眼白(包 括球结膜和巩膜)属肺脏;水轮瞳仁(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属肾脏。 中医认为"轮属标,脏属本,轮之有病,多由脏失调所致",脏腑的病变 能相应地在眼部出现某些特征,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如心火旺,就会反映 在两眼眦赤色,肾气虚就会双目糊涂。内脏的活动不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 都可以反映于眼部的变化。
眼睛的五轮学说
眼睛的五轮学说中医对眼睛的认识博大精深,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将我们的眼睛分为五轮。
中医对眼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是以五轮学说为基础的。
什么是眼睛的五轮学说?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如《灵枢·大惑论》曰:“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
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人体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是"父精母血"所生,眼睛在人体器官中特殊的地位和古代中医理论在民间传说的影响所致。
之所以谓之为“轮”,是取其形圆如车轮,能灵活运动之意。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在《灵枢•大惑论》中又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后世据此发展形成了五轮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目与脏腑的关系: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瞳人属水,称为“水轮”,因为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人;白睛属肺,称为“气轮”,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五轮解: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眼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认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又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于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也说明了眼的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关系。
中医还生动地比喻: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
这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反映了眼睛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五轮学说”教学初探
后世 医家结 合各 脏之 所 主 , 以及 五行 生克 关 系 , 使 眼 的各个部 分 与脏 腑 发 生 联 系 , 冠 之 以 “ ” 发 展 并 轮 , 为 眼的五 轮学说 : 主 血 , 火 , 将 两 眦 与心 脏 联 系 心 属 故 起来 ; 目眦属血 轮 , 心 。脾 主肉 , 土 , 将胞 睑与 脾 候 属 故 脏联 系起来 ; 目胞属 肉轮 , 脾 ; 主 气 , 金 , 将 白 候 肺 属 故 睛与肺 脏联 系起 来 ; 白睛 属 气 轮 , 候肺 。肝 主筋 , 风 属 木之 脏 , 将黑 睛与肝 脏联 系起 来 ; 睛属 风轮 , 故 黑 候肝 。 肾主 骨 , 水 , 将瞳 子与 肾脏联 系起 来 ; 属 故 瞳仁属 水轮 , 候 肾 。 眼与 脏 腑 主 要 依 靠 经 络 为 贯 通 。人 体 的 十
天之 精气 宿 于星 月 , 之 精 气 聚 于两 目。 眼睛 在 人 中医学 中有着 极其 重要 的作 用 。唐 以后 开始 有 眼科 专
著 , 有 了 比较 系 统 的 眼 科 理 论 , 现 了 “ 轮 学 说 ” 并 出 五 。
眼是人 体 的一个 器 官 , 整体 存 在 着 密切 的有 机 与
眼 球 为 “ 珠 ” 又 名 “目珠 ” 外 壁 称 为 黑 睛 和 白 睛 , 眼 , ; 它
早在 《 灵枢 ・ 大惑论 》 中记述 : 五脏 六腑 之 精 气 , “
皆上 注 于 目而 为之精 。精 之窠 为跟 , 骨之精 为 瞳子 , 筋 之精 为黑 眼 , 之精 为 络 , 窠 之 精 为 白 眼 , 肉之 精 血 其 肌 为 约束 , 撷筋 骨血 气 之 精 而 与脉 并 为 系 , 属 于脑 , 裹 上 后 出于项 中。 将 眼分 为 瞳 子 、 眼 、 络 、 眼 、 束 ” 黑 血 白 约
现代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与《灵枢大惑论》的比较分析
《灵枢官针》刺法在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毫针刺法可以用于 治疗慢性胃炎、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三棱针刺法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中风等 急性疾病,火针刺法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疼痛性疾病,皮肤针刺 法则可以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
总之,《灵枢官针》刺法探讨对于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 些刺法不仅具有广泛的治疗范围,而且还有着独特的适用范围和作用原理。通过 对其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针灸学的本质和精髓,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 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灵枢官针》刺法也可以与现代 科技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针灸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临床应用
现代中医眼科五轮学说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它将眼部疾病与 五脏六腑功能起来,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它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更具现 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最后,它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制 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然而,现代中医眼科五轮学说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劣势。一方面,它与 传统中医眼科理论体系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影响部分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它尚处于发展阶段,部分理论和实践还有待完善和验证。
尽管五轮学说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在现代医学中,其存在的问 题也日益凸显。首先,五轮学说并没有科学依据,缺乏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和生理 学基础。其次,它过于强调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忽略了身体其他因 素的影响。此外,五轮学说在实践中难以具体操作,例如,如何判断某个器官或 组织的病变与哪种味道或颜色有关,这并非易事。
二、文献考证
日本考证学派通过对《灵枢》中的文献进行考证,总结了该著作的主要思想 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既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也包括针 灸、按摩、方剂等具体的医疗方法。经过比较分析,《灵枢》在理论体系完整、 论述精深方面,表现出独特性和优点,尤其在针灸理论和医疗方法方面具有较高 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中医五轮学说
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体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是"父精母血"所生,眼睛在人体器官中特殊的地
位和古代中医理论在民间传说的影响所致。
之所以谓之为“轮”,是取其形圆如车轮,能灵活运动之意。
目为”,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为
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人;白睛属肺,称为“气
轮”,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
轮”,因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轮解:
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眼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中
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认
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又认为"五脏六腑之
中医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 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如《灵枢·大惑论》曰:“睛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
为约束。”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
眼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在《灵枢•大惑论》中又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后
世据此发展形成了五轮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目与脏腑的关
系: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
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
五轮学说析-资料
2020/5/5
(四)劳倦
• 体劳—耗气“劳则气耗”《灵枢》气喘吁吁,上 气不接下气等
• 房劳—耗精,特别是肾精—“若入房过度,则伤 肾”—《灵枢》
• 目劳—伤血“久视伤血”《素问》目以血为本 • 神(脑)劳—伤神 • 精、气、血、神是维持人体及目功能活动的基
• 2 真精 五脏六腑之精之精纯者。目中脉道幽深、 细微,唯精纯者始能上行于目中。是构成眼并维 持其功能的物质。“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 化之精汁”《证治准绳,杂病》
2020/5/5
• 3真气 流行于目中经络之元气,为 眼的生理活动的原动力。认为真气 根于肾。真气的升降出入,推动目 中精、血、津液入目养窍
2020/5/5
• 1 含义:中医眼科将眼分为五部分,即 肉轮、血 轮、气轮、风轮和水轮。轮—轮廓和车轮
• 2源渊: 最早追朔到《大惑论》,经过历代演变 —最早由《刘浩眼论准的歌》提出。以后由历代 医家改进,至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完整提 出。
• 3五轮解剖和脏腑归属
肉轮:两睑由脾所主,脾主肌肉—肉轮,具有保 护眼球的作用。
• 4五轮学说的临床意义
五轮学说可看作眼科的脏腑辨证,为眼科辨证施治提供 方法和手段。轮标脏本,通过观 察眼局部外在症状、 体征,推断相应脏腑的病变,以指导治疗。
注意的问题:
1)应与其他辨证结合使用—八纲、气血等
2)不能机械看待五轮学说—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2020/5/5
中医眼科中的几个术语
• 1 真血 指上注于目中之血 ,主要指肝络之血。 特点是轻清灵动,营养丰富,为养目之本。“真 血者,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 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混浊易行之血,因其轻清 上升于高难得,故为之真”。
【医学ppt课件】第三章 五轮八廓学说及辨证
◆ 五轮学说
◆ 五轮学说
◆ 五轮学说
四、五轮辨证 (二)血轮辨证
2、辨两眦病证 ①眦角皮肤红赤糜烂--心火兼夹湿邪 ②两眦赤脉粗大深红--心经实火、血瘀所致
赤脉细碎淡红,久不消退--心经虚火。 ③眦部刺痒红赤--风热外袭。
◆ 五轮学说
(二)血轮辨证
2、辨两眦病证 ④胬肉红赤壅肿,生长快速,头尖体厚--心肺
◆ 五轮学说
◆ 五轮学说
◆ 五轮学说
◆ 五轮学说
四、五轮辨证 (三)辨气轮证候
2、辨白睛肿胀
①白睛红赤壅肿,眵泪俱多--风热毒邪侵袭肺经。 ②白睛微赤,虚肿而痒--药物过敏。 ③白睛紫暗壅肿,眵少泪多,舌淡苔薄白--寒邪侵袭 ④双眼白睛水肿,透明发亮,伴胞睑赤肿--脾肾阳虚 ⑤白睛浅层壅肿,甚至脱于睑外--热毒壅滞。
【医学ppt课件】第三章 五轮八廓学 说及辨证
◆ 五轮学说
一、历史沿革
(一)五轮学说的起源
● 起源于《灵枢·大惑论》 ● “轮”字取眼球圆而运转或圆转层护之意
◆ 五轮学说
一、历史沿革 (一)五轮学说的起源
● “五轮”与“五体”的差异两种可能 ▲ 以风、水代替筋、骨是五轮学说本身发
展的结果 ▲ 受印度医学的影响
● 《审视瑶函》对五轮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较 大贡献
◆ 五轮学说
二、五轮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各轮与相应脏腑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 “眼通五脏,气贯五轮”
胞睑—肉轮—脾; 两眦(血络)—血轮—心; 白睛—气轮—肺; 黑睛—风轮—肝; 瞳神—水轮—肾。
◆ 五轮学说
二、五轮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各轮与相应脏腑在病理方面的关系
◆ 五轮学说
四、五轮辨证 (三)辨气轮证候
五轮学说,中医眼科学PPT医学课件
.
•11
关键词:目睛突起 形 象:因目睛突起,不愿睁眼,虽双目紧闭,
亦可见眼珠高突,面红色深暗,颈部有瘿瘤 主 病:肝气郁结,肝火旺盛
病
例:甲亢,突眼性甲状腺肿
.
•12
关键词:目窠内陷
形
象:目窠凹陷,目暗晴迷,
面色暗晦,天庭黧黑 主 病 病:脏腑精气衰竭 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
.
•13
2、目的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
•5
关键词:目色赤
形 象:白睛色赤,左目尤甚,羞明流泪,目痛 干涩,两腮赤红 主 病 病:肝经风热,心肝火旺 例: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
.
•6
关键词:面色红黄,阳黄
形主Biblioteka 象:面黑,病色红黄,两目黄赤,面容消瘦
病:湿热蕴积,湿少热多;脾胃湿热
病
例:胃脘痛。湿热蕴结,气滞血瘀
(胆管胰腺癌)
.
•7
白睛黄染 ---- 湿热、寒湿
单睑下垂者—脾气不足所致或外伤
关键词:虚证无神 形 主 病 象:目光呆滞,眼睑下垂, 面色淡黄 病:脾气虚弱;气血双亏 例:睑废。脾气虚弱 (重症肌无力)
. •16
谢谢!
.
•17
.
•8
眼睑淡白 ---- 血虚
.
•9
2、目的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目胞浮肿 —水肿病(水肿基本特征)
※眼球突出—伴喘者为肺胀;伴颈前肿块,急躁 易怒,为瘿气;单眼突起为恶侯。 ※眼窝凹陷 —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 若久病眼窝深陷,甚则不可视人,为阴阳离之危 侯。早期诊断伤津液的一个指标
. •10
眼球突出 ---- 肺胀、瘿肿 眼窝凹陷 ---- 伤津、血虚、病危
. •3
中医目诊歌诀之五轮属部【必背】
中医目诊歌诀之五轮属部【必背】
目睛五轮属部歌诀
人之精神聚眼堂,
光华四射似太阳。
瞳人属肾水轮王,
黑肝风轮白肺气。
二眦属心应细论,
内眦大肠外小肠。
上脾下胃两肉轮,
目诊医人记要详。
注解:
人之精神聚眼堂,光华四射似太阳。
人体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故有众精之窠为眼之说,其能发光烛物,故比喻似太阳。
至于《内经》谓眼为肝窍,实属狭义之说。
瞳人属肾水轮王,黑肝风轮白肺气。
瞳人为精水所注,为水轮,属肾,为眼之主峰,性命所系,精力之王。
意识神智,观瞳人大小可知。
黑睛为风轮,属肝;白睛为气轮,属肺,为瞳人之辅。
二眦属心应细论,内皆大肠外小肠。
二眦为血轮,属心。
内眦即大眥,外眦即小眥,眼科书以内眦属大、小肠,外眦属三焦,经临症诊察,内眦应为心、肺,出现红丝皆为心肺之病。
外眦下应小肠,与心相表里,出现红丝皆小肠之病。
上脾下胃两肉轮,目诊医人记要详。
眼胞为肉轮,主脾病。
有分之为上胞属脾,下胞属胃,也有分为上胞属胃,下胞属脾,此因脾胃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但严格划分,应以上脾下胃为准。
此外,胆附于肝,当察黑眼部位;膀胱附于肾,当察瞳人部位。
目诊派别不同,另有八卦之分,常常与五轮混淆,应当详查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的治则还强调,在治疗眼病时,同时要治疗相应脏腑的 功能失调。历代用以说明眼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成为中医 眼科独特的理论,用以指导诊治眼病,确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根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我国古代医学家对于眼病的手术疗法,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晋书》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晋书》记载,神医华佗曾用割治法治疗 景王的目疾。夏侯惇的眼伤是怎么治疗调养的,《三国演义》 景王的目疾。夏侯惇的眼伤是怎么治疗调养的,《三国演义》中没有 交待,就今天来说,除预防感染外,也没有更好的良法。目前,医生 已可以用角膜移植,使盲人重见光明。 因此,观察目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脏腑的病变,对 眼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中 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认 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又认为" 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又认为"五脏六腑之 精气,皆于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也说明了眼的功能与全 精气,皆于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 身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还生动地比喻: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 气在于两目。这朴素的"天人合一" 气在于两目。这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反映了眼睛在人体中的重 要地位。 眼与脏腑能保持有机的联系,主要依靠经络为之贯通。因为人体 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除任脉外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有着关系。因 此,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关部位 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
中医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 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如《灵枢·大惑论》曰:“ 古人将目的不同部位分属五脏,如《灵枢·大惑论》曰:“睛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 为约束。”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 为约束。”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 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人体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是"父精母血" 人体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是"父精母血"所生,眼睛在人体器官中特殊的地 位和古代中医理论在民间传说的影响所致。 之所以谓之为“ 之所以谓之为“轮”,是取其形圆如车轮,能灵活运动之意。 目为”,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轮” 目为”,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为 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祖国医学对眼睛结构的认识,基本上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相似。中医称眼 球为"眼球",又名"目珠" 球为"眼球",又名"目珠",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中医把眼珠 的外壁称为黑睛和白睛,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 圆孔,称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中医又认为眼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 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 祖国医学的眼睛与脏腑的关系,体现在"五轮学说" 祖国医学的眼睛与脏腑的关系,体现在"五轮学说"之中。五轮学说是把 眼比喻为轮,五轮分别属于五脏。风轮眼黑(包括角膜和虹膜)属肝脏;血 轮两眼的内外眦,及其附近组织属心脏;肉轮两眼睑属脾脏;气轮眼白(包 括球结膜和巩膜)属肺脏;水轮瞳仁(包括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属肾脏。 中医认为"轮属标,脏属本,轮之有病,多由脏失调所致" 中医认为"轮属标,脏属本,轮之有病,多由脏失调所致",脏腑的病变 能相应地在眼部出现某些特征,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如心火旺,就会反映 在两眼眦赤色,肾气虚就会双目糊涂。内脏的活动不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 都可以反映于眼部的变化。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在《灵枢•大惑论》中又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后 灵枢•大惑论》 世据此发展形成了五轮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目与脏腑的关 系: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 系: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 ,称为“血轮” 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 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 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瞳人属水,称为“水轮” 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瞳人属水,称为“水轮”,因为肾 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人;白睛属肺,称为“ 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人;白睛属肺,称为“气 轮”,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 ,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 轮”,因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