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和平学校创建昆明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园花园乐园

—安宁市和平学校创建昆明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安宁市和平学校位于安宁市连然街道办事处和平新区和平大道旁。是安宁市政府为了促进城市东区发展,完善和平新区建设的配套项目。安宁市和平学校是由原安宁市和平小学和原安宁市建工小学重组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由安宁市连然街道办事处采用BT融资模式投资建设,预算投入资金9800万元,现投资约1.6亿。学校于2011年10月开始建设,于2012年8月19日提供学校使用。占地面积75085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5175平方米,绿化面积3702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080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9.3%。学校原计划规模为54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学生2700人。因城市发展及周边人口入住率暂时不足,现只招收了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34个班,在校学生1289人,平均班额37.9人。生源70%来自重组前的和平小学中心校、武家庄小学和建工小学,30%为周边民办学校及外县转入。由于我校暂时处于城郊结合部,大部分学生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校外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我校现有教职工91人(另聘特岗教师教师2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60人,中师学历12人,学历合格率100%。老教师偏多,专任教师学科配置不均衡,艺术类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严重不足。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建设标准较高,共建有教学楼4幢,科技楼、综合办公楼、食堂、学生宿舍、多媒体报告厅、风雨操场各1幢。其中普通教室64间,小学科学实验室4间,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各

2间,音乐教室2间,美术教室2间,计算机教室4间,另配有学生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学校投入960多万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学生课桌椅1800套,超短焦交互式电子白板54套,学生电脑208台,按标准配备了中学理、化、生实验仪器,音乐、美术、体育相关器材及学校信息化设备。设备到位后,我校将实现班班有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校园广播,教师每人将配备笔记本电脑,学校接入安宁市教育局城域网,实现6兆光纤接入,校园各室网线到达,无线网络全覆盖。去年期末考试中,我校综合成绩列B类学校第一名。

近年来,我校在环保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来,我们用绿色学校的理念和标准管理和建设学校,健全学校环境教育网络,成立了“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学校可绿化面积都尽量绿化,整个校园环境满目青翠、四季花开、绿树成荫,窗明洁净,宽畅整洁,是学生的学习和游戏的乐园。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组建领导小组,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体系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意义非常重大,校领导始终把环保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把它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两个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科学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学校环保教育计

划和活动主题,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制定了《校园卫生管理规定》《学校控烟制度》《卫生评比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保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环境”。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责任重于泰山的群体意识。全校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保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卫生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映,采取改善措施。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如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不准随地吐痰,墙脚不准有球印、脚印等。另外,我校还派出负责绿色学校创建的教师外出参加市环保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深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参观环境教育基地、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把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当作一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来抓。

二、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基于“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兼具特长学生”的育人目标,我校推行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的特点。其结构为:“学科加活动“、“显性加隐性”,我们认为环境教育课程应以各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活动课

程应侧重拓宽学生对环境的感性知识和加强技能方面的学习,增强“有效参与”能力的训练,走实践成才的道路。活动课程的设置纳入正式课程安排,包括知识类、技能类、艺术类、自然类和社会类环境课程等。从内容到活动形式和规模,灵活多样。

在改革课程结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对于学科渗透一是没有教师的主动性,就不会有学生乐学的积极性;二是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更益于学生接受;三是只有各学科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的环境意识植根于心灵深处。

1、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科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问题是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纳入各相关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热爱自然教育,通过《草原》《荷花》《美丽的丹顶鹤》《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课文,使学生懂得花草树木能调节气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在自然课中讲明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原理、危害和防护;在社会课中进行土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结合人口、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等讲明人类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活动课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教育;在思品课中注重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