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路修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2《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2《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湖心亭看雪改写现代文800字

湖心亭看雪改写现代文800字

湖心亭看雪改写现代文800字嘿呀,这天冷得那叫一个厉害呀,大雪都下了好几天了,这外头早就成了个白茫茫的世界。

我心里头忽然就冒出个念头,想去湖心亭看看雪景呢,说走就走呗。

我裹着厚厚的棉衣,戴上那顶暖和的帽子,就出门了。

一路上呀,那风呼呼地刮着,像刀子似的往脸上割,我缩着脖子,加快脚步往湖边赶。

到了湖边,好家伙,湖面上早就结了厚厚的冰,雪呢,一层一层地盖在上面,和周围的山峦、树木啥的都融为一体了,看着就像一幅超大的水墨画似的。

我瞅见有只小船在岸边停着呢,就跟那船夫商量,让他划船送我去湖心亭。

那船夫一开始还不太乐意,嘟囔着这天太冷了,出去怕冻坏咯。

我好说歹说,又多给了点钱,他这才答应下来。

上了船,我坐在里头,看着船夫慢悠悠地划着桨,那船就在雪地里破开一条道儿,往湖心缓缓驶去。

这一路上呀,四周安静极了,就只听见那桨划水的声音,“哗啦哗啦”的,在这寂静的天地间显得格外清晰。

我正看着雪景出神呢,忽然就瞧见湖心亭的影子了,在那一片雪白当中,它就像个孤独的小老头似的立在那儿。

等船靠了岸,我赶紧下船,往亭子里走去。

嘿,到了亭子里一瞧,居然已经有两个人在那儿了呢。

他俩正坐在那儿,面前摆着个小火炉,炉上还温着酒,那酒香飘在空气里,怪诱人的。

看到我来了,他俩还挺热情,招呼我过去一起喝酒。

我也不客气呀,坐下就跟他们聊了起来,一聊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是跟我一样,被这雪景吸引,特地来这湖心亭赏雪的呢。

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外头的雪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雪有多美,这湖有多静,感觉这冷冷的天气都变得暖和起来了。

这时候呀,我就想起有一回我也是在个下雪天,和几个好朋友跑到郊外的树林子里玩,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那叫一个疯呀,最后一个个都累得躺在雪地上直喘气,可脸上都带着笑呢。

在这湖心亭里赏雪喝酒,又有这新认识的朋友陪着,那感觉还挺奇妙的。

不过酒喝完了,也该回去了,我告别了他俩,又坐着船离开了湖心亭。

这一趟看雪呀,可真是有意思,那雪景就跟刻在我心里似的,估计往后一到下雪天,我还得来瞅瞅呢。

湖心亭看雪字词批注译文及知识点完全归纳

湖心亭看雪字词批注译文及知识点完全归纳

湖心亭看雪字词批注译文及知识点完全归纳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重点注释】1、是日更定矣是:这。

定:完了,结束2、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挐:通“桡”,撑,划。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勉强。

白:指酒杯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7、客此。

及下船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8、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附答案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是张岱的代表作,也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园往事的怀念都以浅谈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二、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知己的事情,表现了作者孤高自赏的品质和浅谈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导语】《湖心亭看雪》是一幅简约的山水画,一首朦胧的梦幻诗.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教案〖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入新课〗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下雪啦,多好!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理清文章线索〗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明确: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合作探究〗(一)既然题目是《看雪》,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品味张岱眼中的雪世界.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评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移步换景,变换角度,作者又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本段文字写景所用手法为白描,你能否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一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写景有两句,先从大处下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进行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一种人生情绪.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学生再朗读体味)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现作者此种情怀的词或句子吗?并分析.(独、痴)(二)难道真的无人拥有如此情趣吗?看来不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还有谁有这样的闲情雅致.(湖心亭对座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作者在巧遇时的心情如何?--惊喜、愉悦(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但作者并不说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此正所谓“文如看山不喜平”,足见作者用笔之巧.(强饮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而且连饮三大杯,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句.--惆怅.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我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约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怅惘!本文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赏析〗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分组完成下列问题〗1、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目的地--西湖湖心亭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2、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第二段写亭中与人共饮.3、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见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惊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作者落拓不羁,放浪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调得到了应和.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6、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本文是张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达标训练〗一、课堂讨论:对“西湖”诗文的认识有哪些?二、自测题.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C).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拿一小舟2、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C)A、顾之,客请与予对局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以河为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D、有两人铺毡对坐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手法表达感情《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赏,淡淡愁绪《江雪》烘托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反思《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节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手搔高雅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另外,俄国作家契诃夫在谈论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的有才华就是写得短”,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的气象混莽,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衣炉火、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鉴于这些,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并背诵;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写,掌握并运用白描手法.针对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环节:1.导语;2.展示教学目标;3.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4.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这里包括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正音、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疏通文句、小组讨论,质疑、学生教师答疑、检查自学);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这里包括学生质疑,学生老师答疑,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形成板书);6.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这里包括对白描手法的介绍,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7.总结语.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1、本课的亮点在于以“读”突破.从最开始的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中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中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出了兴趣,读出来韵味,读出来精神,读出来灵魂,出了主旋律.2、以“悟”突破.赏读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以“痴”为切入点,通过找“痴行”、赏“痴景”、说“痴心”三个步骤深入感悟.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的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得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气氛.3、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有些脱离文本,蜻蜓点水.白描手法的定义给学生讲得过于概括、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课后第二题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是白描.讲完定义后老师应该结合文本将一下白描在本文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4、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学效果也能大大提高.5、这节课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有些缺点就可以弥补.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画面,音乐,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多媒体的运用也让条理更清晰.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反思.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5667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湖心亭看雪》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是.日更定/问今是.何世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是金陵人,客.此/客.从外来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醉能同其.乐3、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一车炭,千余.斤。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D.其.如土石何/问其.姓氏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6、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附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5.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2.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3.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4.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湖心亭看雪修改

湖心亭看雪修改

西湖美景三月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一、导入二、朗读课文,1、梳理字词2、把握节奏三、整体感知四、雪景痴:(词典解释)1、傻,无知:~人说梦。

~钝。

~愚。

白~。

2、精神失常,疯癫:发~。

~癫。

3、入迷,极度迷恋:~心。

~情。

4、谦辞,白白地:~长(zhǎng )(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作者痴迷于什么?山水之间《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通过赏析西湖雪夜景,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与遇知己之乐教学重难点:通过赏析雪景,体悟白描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孤怀雅兴之趣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最引人注意的便是西湖。

自古以来便以美景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还记得哪些描写西湖的诗句呢?明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前人的笔下我们领略了西湖在晴雨时分的不同风光。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

)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一)读准字音(3分钟)1、请一生朗读课文(师:在上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

我请一位声音特别洪亮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课文。

提示: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

听的同学注意他有没有读错或没读好的。

)2、请同学点评师:读得怎么样?(点评一:刚才的朗读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我请一位同学帮他指正一下。

点评二:度的不是很流畅,预习的时候还要多下功夫哦~点评三:读得很好,这位同学不仅字音、停顿、节奏很准确,连感情都处理得游刃有余,老师很佩服。

ky湖心亭看雪课件2[可修改版ppt]

ky湖心亭看雪课件2[可修改版ppt]

知识存储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一字多义
余挐一小船 数词,译为“一(叶)”
一 上下一白
副词,全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译为“一个”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
是日更定
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还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居 (名词作动词)
3、通假字:
通“桡”,撑船。
三、翻译重点句子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人 ❖痴行 ❖痴景
“痴”是执着于山水之乐的 高雅脱俗之情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挂冠归隐到田园中 去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沆 .( hàng)砀( dàng )
铺毡( zhān )
更( gèng )有此人 强( qiǎng )饮
.
❖一、读准字音
崇祯 chóngzhēn 雾凇 sōng 长堤 dī
毳 cuì 沆砀 hàngdàng 铺毡 zhān
二、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是日: 代词,这。 惟 : 只,只有。 更定:完了,结束。 挐一小船 : 通“桡”,撑,划。 拥毳衣炉火 : 穿着,带着。 雾凇沆砀 : 白气弥漫的样子。 而已: 语气词,罢了。
赏析一段文字 尝试一种写法
文中写雪景的句子,有何特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上课 改

湖心亭看雪上课 改

到亭上,有两 来到湖心亭,看见还 人铺毡对坐,一童 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 子烧酒,炉正沸。 对面坐着,一个小书童 在温酒 ,酒正沸腾。 见余大喜,曰: (他们)见到我,很高 “湖中焉得更有此 兴,说:“湖中哪能还 人?”拉余同饮。 有这种人?” 拉着我一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起喝酒。我尽力地喝下 问其姓氏,是金陵 三大杯就告辞了。问他 人,客此。 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
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全白 只 痕迹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 罢了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相对而坐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高兴 哪能 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痛饮 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像
迁移 训练
下列语句哪些运用了白描?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①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 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 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 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 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 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 龙不之觉耳。
•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
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 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 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 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 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 ,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 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 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 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

12湖心亭看雪修改版

12湖心亭看雪修改版

12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语言的精美。

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超凡脱俗的高洁情怀。

学习重点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感知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学法指导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1课时一.新课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说过,杭州西湖美景扬名天下,历代诗人写了大量诗词盛赞西湖景色。

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而清代文人张岱就是这样一位领略山水之绝的人。

下面让我们欣赏他用清新淡雅的笔触写出的雪后西湖的奇景。

二.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是官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

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

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

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淡泊功名。

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

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

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

三.创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背景、注释、译文、内容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背景、注释、译文、内容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背景、注释、译文、内容解析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言现象词类活用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1. 余住西湖余:古义:我。

(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一词多义是:1.是日更定:这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白:1.上下一白:白色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通假字挐:通“桡”,撑(船)、划相关习题1.“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如何理解?答:“独”字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

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2.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2《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2《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洪塘中学郑静素一、教学目标: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

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

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顺,读通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

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扩写、改写(各种版本)

《湖心亭看雪》扩写、改写(各种版本)

??原文回放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扩写(君子版NO.1)作者:陈昊???早就听说过西湖景美,但一直没有时间去西湖亲眼一睹那里的美景。

?? 直到崇祯五年,我的愿望终于达成。

这年的十二月,我在西湖住了一段时间。

此时正值寒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

大雪一连下了三天,大地上到处银装素裹。

虽然湖水并没有结冰,但湖中连一个鱼影都没有,树上就连一丝鸟鸣也没有。

站在湖边,唯一能听到的就是呼呼风声。

冬天的西湖太冷清了,真是无法与夏天游人如织的壮观场面相媲美。

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一个人呆坐在屋中实在无聊透顶,便想出去做点什么。

向窗外望去,我突然想到,何不趁着月色去欣赏一下西湖的夜景呢于是,我便撑着一只小船,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可我太单薄了,刚一出门就差点被风吹走。

没办法,我只好折回家中,取出貂皮大衣,带上小火炉,全副武装地去看雪景了。

西湖的冬景真美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一片洁白,好像被人故意搅混了似的,简直分不清界限。

湖上影子,能看清楚的只有雪后长堤淡淡的一道痕迹、湖心亭圆圆的一个小点和我的小舟小草一样的形状以及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很快,我乘着小船到了湖心亭。

远远地,我看到亭中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

旁边有一个小仆人在烧炉子热酒,酒正在沸腾。

他们看到我,既惊讶又高兴,对我说:“湖中怎么还会有您这样的人呢”他们拉我一起喝酒。

我也很高兴,爽快地喝下了三大杯,随后,我与他们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甚名谁,哪里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片痴心在雪湖——《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亡之后。

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把对故国、对往事的怀恋都融入西湖雪后奇景之中,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诵读无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须贯穿始终;而诵读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达成。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这是一种文学创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要把它讲清楚。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对张岱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对张岱的情况做简要介绍,让学生明白西湖奇景与游人之雅趣相互映衬,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所隐含的淡淡的哀愁。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欣赏雪后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欣赏雪后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读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之盛,在西子一湖。

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预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只有一个,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西湖却各不相同。

我们今天再来看一位,这个人叫张岱,也替西湖写了他的文字。

我们来看一看,留在他心中的西湖又会是怎样的,一起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

二、美读(一种味道)(一)读得清楚1.易错字读音:崇祯更定余拏一小舟毳衣雾凇沆砀一芥强饮三大白2.重点字词: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二)读得好听1.读出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张岱雪夜起行,前往湖心亭看雪的故事。

2.读出疑问:为什么偏偏去湖心亭看雪呢?出示资料并简介作者生平经历:“夜月登此,阒寂凄凉……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挐一小船
2. 上下一白 3. 是日更定
4.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5. 是日更定 6.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 上下一白
8.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是一种罚酒用的 杯子,俯视杯口,其形状 酷似甲骨文中的“白”字。
雾气中的松树白气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
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
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
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三粒罢了。
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活动二:展开想象 读出意境
活动三:结合背景 读透心境
赏景人有什么特点?
资料助读 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 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本文是作 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
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
两三粒罢了。
冰花一片弥漫 雾气中的松树白气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
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
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
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
两三粒罢了。
冰花一片弥漫 雾气中的松树白气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濮阳市第三中学 董金刚
活动一:借助注释 读懂文意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读出感受,读出味道。
chónɡzhēn
崇 祯
是日更定
ɡēnɡ
挐一小船
ráo
cuì
毳衣炉火
hànɡdànɡ
雾凇沆砀
qiǎnɡ
余强饮三大白
活动一:借助注释 读懂文意
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弄懂文意。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
——《陶庵梦忆·自序》
作者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已 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明思 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其中有什么 深意?
苍茫天地独品孤寂 孤独世界--------
苍茫天地独品孤寂 孤独世界喜遇知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 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