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及《琵琶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早期南戏作品
• 《赵贞女蔡二郎》、《王魁》、 • 《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
《王焕》、《张协状元》。 • 除《张协状元》外,均无传本。 • 大都出自书会才人之手,一些文人甚至把
南戏视作亡国之音。
• 南戏从现存曲目看,主要表现爱情婚姻和家 庭纠纷的题材。
•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 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统称为《永 乐大典戏文三种》。
明人演《琵琶记》图
今人演出《琵琶记》图
明代抄本《琵琶记》
琵琶记刻本
《琵琶记》插图
明天启本
(一)作者高明
高明,字则誠,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自 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学家黄溍门下,深受儒 家思想的影响。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做过多 任地方官。
至正十一年(1351),从军南征方国珍起义, 因与统帅论事不合,兼之目睹时政日非,在对现实 生活失望的同时,感悟“功名为忧患之始”(元赵汸 《东山存稿》卷二《送高则庆归永嘉序》),萌生了隐遁 的念头。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浙东 宁波,以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
• 《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的南宋戏文
(四)《张协状元》
• 张协——王贫女 • 既要谴责负心汉,又想保证贫女有个完满
结局,悲剧意识未能贯穿到底。 • 这为元代后期一些作家将悲剧结尾改为大
团圆开了先例。
二、《琵琶记》
• 南戏之祖 • 元杂剧殿军 •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琵琶记》明末吴兴凌 初刻朱墨套印本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 南方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 的戏文,两种戏曲体裁相互辉映。
• 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 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 南戏的形成与体制 • 早期南戏作品 • 《张协状元》
(一)南戏的形成
• 明后期,杂剧被南戏取代
– 王骥德《曲律》:“始犹南北画地相角, 迩年以来,燕赵之歌童舞女,咸弃其捍拔, 尽效南声,而北词几废” (约在明万历年间)
2、突发事件方面的舆情 平时:研究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发展变化 的特点,需要及时掌握有关的舆情动态。 前兆:及时收集报送引发干部群众思想情绪波动的苗头 性信息。 爆发:要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报送突发事件舆情。 过程:要跟踪舆情变化报送态势性信息。 结束:总结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
• 明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 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 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 多。”
(一)南戏的形成
• 徐渭《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 光宗朝(1190~1195),永嘉 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 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 则自南渡。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 嗽。”
南戏发展深受杂剧艺术的影响,但在体 制上差异较大:
杂剧“神气鹰扬,有刚健之气”
南戏“流丽婉转,有柔媚之情”。
(二)南戏的体制特点
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 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 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 样严格。
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关键词:找根源,提建议
• 温州是南宋除杭州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 都市
• 宋高宗在南渡之初,为避金兵,曾浮海 逃至温州,甚至把太庙也迁来温州
•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来到温州
• 诸色艺人也纷至沓来,各种民间伎艺云 集于此,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
• 南曲戏文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萌发。
南戏始于南宋,并逐渐盛行,入元稍衰, 元末复起,发展而为明代的传奇。
(一)作者高明
从高明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对仕途 险恶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民 间 疾苦的了解和同情。
另,他还写了些表彰孝子节妇的诗文。
通过宣扬儒家传统道德来 纠正“恶化” 的风俗、调和社会矛盾,是高明的一种社会 理想,也是他创作《琵琶记》 的基础。
《琵琶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有意识地利用戏剧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
关键词:及时反映,情况准确。
• 3、社会热点方面的舆情。现在社会热点问题
很多,这些热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一些矛盾、难点,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利 益、国家发展及国际局势的关注和企盼。围绕着 社会热点,人们总会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 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认识,能否正确引导社会热 点,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把握和分 析热点。舆情信息工作,要及时跟踪热点问题的 发展变化,切实加强对热点问题的分析,揭示热 点问题产生的根源,善于提出引导舆论和解决热 点问题的对策建议。
• 明•魏良辅《曲律》:《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 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 音韵精绝。
(三)《琵琶记》故事的演变
• 历史上的蔡邕:文人,博学多才 • 《赵贞女蔡二郎》:书生忘恩负义 《琵琶记》: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
1.《赵贞女蔡二郎》 陆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南词叙录》在此剧目下注言: “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
高 明 手 迹
南词叙录》:《赵贞女蔡二郎》,即旧 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实为 戏文之首。
• 明•徐渭《南词叙录》: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 年而后成(指成《琵琶记》)。其足按拍处,板 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 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创“瑞光楼” 旌之。
各个角色都可唱,众人接唱一个曲牌,众人合
唱尾句(帮腔),音乐较自由,分角色
• 王世贞《曲律引》:
• “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
• 徐渭《南词叙录》:
• “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 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 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
• 演唱风格异于杂剧
– “南曲声多字少,旋律性强,节奏比较舒缓, 以清唱为主,以拍点板,听起来纡徐绵渺, 流丽婉转,但过于柔媚细弱。北曲字多声少, 朗诵性强,旋律常有四度以上的大跳进行, 节奏较为紧促,用弦索伴唱,听起来雄壮劲 切,慷慨激越,但过于硬挺直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