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学设计 第四章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概述1.1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和目的1.2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3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4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计划与管理2.1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意义和目的2.2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2.3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实施和监控2.4 农业生产经营计划的调整和优化第三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3.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和特点3.2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构建和管理3.3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运行和协调3.4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改革和发展第四章: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与管理4.1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重要性4.2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4.3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4.4 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第五章: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与管理5.1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的意义和目的5.2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调研和分析5.3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5.4 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的实施和监控第六章:农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6.1 农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6.2 农业生产经营财务分析与预测6.3 农业生产经营投资决策与管理6.4 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与利润最大化第七章: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7.1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7.2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7.3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7.4 农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激励与考核第八章: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保护与管理8.1 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的8.2 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污染与治理8.3 农业生产经营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8.4 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法规与政策第九章: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9.1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类型与识别9.2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评估与控制9.3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转移与保险9.4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策略与实施第十章:农业生产经营战略管理10.1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性10.2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分析与制定10.3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实施与评估10.4 农业生产经营战略调整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和目的(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概述1.1 农业经济学定义解释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阐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1.3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里程碑介绍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分析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及对策2.2 劳动力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就业问题2.3 资本和资金探讨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来源研究农业投资和融资的问题及对策第三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 农产品市场概述介绍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和组织形式分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状况3.2 农产品价格形成与变动探讨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因素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和应对措施3.3 农产品市场政策与调控分析农产品市场政策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农产品市场调控的手段和策略第四章:农业企业与经营4.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农业企业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农业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和挑战4.2 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研究农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和运作机制探讨农业生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4.3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创新分析农业企业经营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探讨农业企业经营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5.1 农业政策概述解释农业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政策的目标和内容5.2 农业政策分析方法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阐述农业政策分析的步骤和要点5.3 农业政策评价与建议探讨农业政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提出农业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概述分析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现状探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和方法6.2 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研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问题提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6.3 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实践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创新7.1 农业科技概述介绍农业科技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7.2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的方法和效果7.3 农业科技政策与支持分析农业科技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八章: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8.1 农业产业链概述解释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和组成分析农业产业链的特点和作用8.2 农业价值链分析探讨农业价值链的构成和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农业价值链的提升策略和机会8.3 农业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分析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意义和目标提出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策略和方法第九章: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9.1 农业项目管理概述介绍农业项目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项目管理的过程和要素9.2 农业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探讨农业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阐述项目管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实践9.3 农业管理创新与发展分析农业管理创新的动因和意义提出农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发展方向第十章: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10.1 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阐述农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评价10.2 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村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措施10.3 农业与农村政策展望分析农业与农村政策的发展趋势探讨农业与农村政策的改进和完善第十一章: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11.1 国际农业经济关系分析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意义和现状探讨国际农业经济合作的主要组织和机制11.2 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介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点和运作机制分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趋势11.3 农业贸易政策与国际谈判阐述农业贸易政策的目标和内容探讨农业贸易政策的国际谈判和协议第十二章:农业金融与保险12.1 农业金融概述解释农业金融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金融的现状和问题12.2 农业金融服务与创新探讨农业金融服务的模式和创新研究农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和措施12.3 农业保险与发展分析农业保险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农业保险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第十三章: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13.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介绍农业知识产权的类型和保护意义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3.2 农村法律制度概述阐述农村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分析农村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3.3 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完善探讨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第十四章: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14.1 农业大数据概述解释农业大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和前景14.2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探讨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研究农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应用14.3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分析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内容和效果提出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政策的支持措施和建议第十五章: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15.1 农业伦理概述阐述农业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农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15.2 农村社会学概述介绍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分析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15.3 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的应用探讨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和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农业企业与经营、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农业项目管理与管理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国际农业经济与贸易、农业金融与保险、农业知识产权与农村法律制度、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以及农业伦理与农村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五章: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教学设计课题立体农业计划课时 2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立体农业的含义、立体农业的类型、立体农业的特点、立体农业的模式、目标要求:掌握立体农业的特点立体农业的模式、重点难点重点:立体农业的类型、立体农业的特点难点:立体农业的模式、教学方法、辅助手段1、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讲授重点内容。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课前认识、强调课堂纪律。
二、实施教学:第一节立体农业一、立体农业的含义立体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以及各种农业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差,运用“空间三维结构”原理,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及前后不同的方位和时段同时或交互安排,组织农业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巧妙地把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结合起来,形成多类型、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以达到多物共栖、多层结构共存和多级物质循环利用,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立体农业的类型(1)狭义的立体农业: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
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喜光与耐阴、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能固氮的豆科与耗氮的禾本科等,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互补关系,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2)中义的立体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和物质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能级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3)广义的立体农业: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从资源配置、生产组织、环境维护等多个视觉来组织农业生产,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状态。
三、立体农业的特点立体农业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1)“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农业经济学导论1.1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强调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3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农业生产要素2.1 土地资源解释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2.2 劳动力资源解释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劳动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问题2.3 资本资源解释资本资源的特征和重要性探讨资本资源投资和利用的问题第三章:农业生产技术3.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发展探讨技术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 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和应用解释农业生产技术选择和应用的原理探讨技术选择和应用的决策过程3.3 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强调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农业市场与价格4.1 农业市场的特性解释农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探讨农业市场的主体和行为4.2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解释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4.3 农业市场政策与调控介绍农业市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探讨农业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五章:农业政策分析与评估5.1 农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农业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农业政策的种类和目标5.2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农业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5.3 农业政策的实践与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政策的实施和效果探讨农业政策的改进和优化方向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6.1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解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探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6.2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农业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践6.3 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解释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意义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农业企业与管理7.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解释农业企业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农业企业的特点和经营风险7.2 农业企业经营策略与管理介绍农业企业经营策略和管理的要点强调农业企业营销和创新的重要性7.3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解释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农业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8.1 农业项目的类型与评估解释农业项目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农业项目评估的方法和步骤8.2 农业项目投资与融资介绍农业项目投资和融资的方式和渠道强调农业项目投资和融资的风险管理8.3 农业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解释农业风险的概念和类型探讨农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第九章:农业政策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9.1 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与技术介绍农业政策模拟的方法和工具强调农业政策模拟在决策支持中的作用9.2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解释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探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效果9.3 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的案例研究分析具体农业政策决策的案例探讨农业政策决策的改进和优化方向第十章:农业经济学研究前沿与展望10.1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探讨当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强调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10.2 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介绍农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探讨农业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10.3 农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农业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强调农业经济学在农业发展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农业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如土地退化、土地产权不明晰等。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doc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经营与管理总课时量:60课时授课形式:面授讲解为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经营管理的原理,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组织与管理,农产品营销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对规模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获取最佳效益的能力,为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
2.了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3.掌握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4.理解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内容。
5.了解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6.了解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7.了解农业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与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1.能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合理确定经营项目。
2.学会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与技能。
3.初步学会合理配置与组合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方法。
4.基本掌握农产品推销的方法和技巧。
5.初步具有管理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
6.基本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方法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用模块第一单元农业经营与管理概述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二单元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农业企业设立的程序和股份制企业组建的方法。
第三单元市场经济与农业生产经营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
新疆培训班《农业经济管理》第四章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3.农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营方式的类型简介 农业经营方式的类型简介
思考:租赁经营承 包经营的区别?
(3)租赁经营:是指出租方将其所有的生产资料或经营权出租给承租人使用, 租赁经营: 并定期收取租金的一种经营方式。承租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 在农村改革过程中,还出现了土地“返租倒包”、 “四荒”使用权拍卖等新 的土地经营方式。 “返租倒包”指某一农村集体(乡、镇)或某些农合组合或公司以一定数量 的租金从农户手中将土地使用权返租回来,通过土地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 或是某种良种或技术的应用,再倒包给原承包农户或其他农户和单位。它具 有明显的产业化带动和科技推广示范作用。 “四荒”使用权拍卖就是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拍卖的方式,将荒山、荒地、荒 滩、荒坡的使用权长期(租期一般为50-70年)租给承租者使用,承租者按规 定支付租金的一种土地租赁经营方式。
3.农业经营方式的类型简介 农业经营方式的类型简介
(4)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以家庭劳 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 庭农场经营。
家庭经营是一种弹性很大的经营方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可 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个体经济的主体和联营 经济的参与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 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 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 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 来被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一)国有农业经济
国有农业经济即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是指生产资料 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国有农业经济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直接从事农业 生产的国有农场、林场、畜牧场、渔场等; 二是从某一方面为农业服务的各类农业企业和事业单 位,主要包括国有农机站、水利排灌站、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经站、种子公司农药公司、肥料公司、饲料公司、农机 公司以及农业科研单位等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第一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概述1.1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1.2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1.3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1.4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2.1 农业企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2.3 农业企业的管理职能与方法2.4 农业企业的经营策略第三章:农业生产计划与决策3.1 农业生产计划的意义与作用3.2 农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3.3 农业生产计划的执行与调整3.4 农业生产决策的方法与技巧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管理4.1 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4.2 资金的管理与筹集4.3 劳动力的管理与培训4.4 农业技术的选择与推广第五章:农业产品营销与管理5.1 农业产品市场分析5.2 农业产品营销策略5.3 农业产品品牌建设与管理5.4 农业产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第六章:农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6.1 农业成本的概念与分类6.2 农业成本核算的方法6.3 农业成本控制与降低策略6.4 农业财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价7.1 农业项目的类型与特点7.2 农业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7.3 农业项目的评价指标与体系7.4 农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决策第八章:农业法律法规与政策8.1 农业法律法规体系概述8.2 农业生产经营的法律规定8.3 农业政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8.4 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权益与责任第九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管理9.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9.2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与管理9.3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9.4 农业循环经济与发展模式第十章:农业生产经营案例分析10.1 农业生产经营成功案例分析10.2 农业生产经营失败案例分析10.3 农业生产经营创新案例分析10.4 农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概述难点解析: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层含义的理解,及其与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
二、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难点解析:农业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以及经营策略的创新与实施。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教学资料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教学资料吐鲁番市农广校李梅新疆农广校学期授课计划与进度表授课进度表2013学年上半学期授课计划总表注:序号可以按单元(章节)来编制二、审批意见《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课堂教学日志专业:经济管理班级:2011级学期:一学期课堂情况评价;课堂纪律良好,教学内容清楚,教学秩序良好。
注:1、一周检查一次各班课堂日志,任课老师每次课后均要填写;2、教务人员搜集存档,以备检查。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课堂教学日志专业:经济管理班级:2011级学期:一学期注:1、一周检查一次各班课堂日志,任课老师每次课后均要填写;2、教务人员搜集存档,以备检查。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课堂教学日志注:1、一周检查一次各班课堂日志,任课老师每次课后均要填写;2、教务人员搜集存档,以备检查。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课堂教学日志专业:经济管理班级:2011级学期:一学期课堂情况评价;课堂纪律良好,教学内容清楚,教学秩序良好。
注:1、一周检查一次各班课堂日志,任课老师每次课后均要填写;2、教务人员搜集存档,以备检查。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课堂教学日志专业:经济管理班级:2011级学期:一学期课堂情况评价;课堂纪律良好,教学内容清楚,教学秩序良好。
注:1、一周检查一次各班课堂日志,任课老师每次课后均要填写;2、教务人员搜集存档,以备检查。
【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课程教案第一节生态农业概述1、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2、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第二节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农业生态系统简介2、生态农业基本原理3、生态农业建设的一般步骤第三节生态农业的基本技术1、有害生物防治技术2、生物养地技术3、绿色食品生产综合技术4、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第四节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1、平面生产模式设计2、立方体生产模式设计3、周年生产模式设计4、配套生产模式设计课堂讨论:生态农业的基本技术四、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关于生态农业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生态农业的基本技术,及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4经营计划与经营风险

第四章经营计划与经营风险3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企业经营计划与经营风险基本内容。
掌握经营计划的内容,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类型;了解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处置和防范的方法。
重点:经营计划的内容,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类型。
难点:农业企业经营计划编制的方法,农业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处置与防范案例: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蒙牛(附录)第一节农业企业的经营计划一、农业企业经营计划的特点及内容1.农业企业经营计划的概念经营计划,是企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应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去组织、指导、监督和调节企业组织的活动,为企业及其各部门之间制定具体目标和实施规范2.农业企业经营计划的基本特点(1)目标性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为了促使企业经营目标和各个分目标的实现。
明确目标是制定和实施计划的首要任务,因为其后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
(2)主导性计划在管理诸项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管理中的其他职能都是为了促进、保证目标的实现,只能在计划工作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进行。
企业里厂长、经理只有在明确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合适的组织结构,下达任务和权力,以及如何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不偏离计划等。
所有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职能都是根据计划而转移的。
没有计划工作,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
(3)普遍性计划涉及到组织内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至全体成员。
组织内高层、中层和基层的任何管理活动都需要进行计划,组织内各层次管理人员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计划的活动。
就一个公司而言,最高层领导负责制定总公司的战略计划;市场销售部经理负责制定有关产品和市场开拓的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经理则制定降低生产成本和充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生产计划;计划工作的特点和范围会因管理层次和职权大小的不同而不同,但每个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工作则是肯定无疑的。
(4)效益性计划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因此,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围绕经济效益这个核心来开展计划的编制工作。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八章农业经济合同订立、更改和停止第一节《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及内容》教课方案课题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及内容计划课时2教课内容:合同的含义和特色,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农业经济合同的内容、目标要求:教课内容1、理解合同的观点及特色。
与目标要2 、掌握农业经济合同的观点、形式及内容。
求3、认识农业经济合同订立的原则、程序和无效的条件重点重点:合同的观点及特色难点难点:;农业经济合同的观点、形式及内容。
教课方 1 、自学与解说相联合。
法、协助 2 、理论与实质相联合。
手段 3 、解说重点内容。
一、组织教课:课前认识、重申讲堂纪律。
二、实行教课:三、教课内容:L第一节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及内容教课一、合同的含义和特色进度(含(一)合同的含义讲堂教课合同又称契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同是指两个以上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内容、师更改、停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的协议,包含债权合同、物权合同、身份合相同。
狭义生互动、的合同仅指债权合同,即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建立、更改、停止债权债务关系的板书设协议。
计)(二)合同的特色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是两个以受骗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3、合同以建立、更改、停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为目的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4、合同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其余组织,其法律地位相同二、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农业经济合同是指相同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余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乡村承包经营户之间,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必定经济目的,明确互相权益义务关系而签署的一种拥有法律效劳的契约。
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3.1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概述:农业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状、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政策;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标和重点;4)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特点、分类和应用;5)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分类和应用;6)农业宏观管理:农业宏观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实施;7)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合理配置方法;8)农产品营销管理: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9)农业生产经营成果核算和分析:农业生产经营成果核算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2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了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形式;3)熟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4)了解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内容;5)了解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与管理;6)掌握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原理和方法;7)熟悉农业生产经营成果核算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8)具备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合理确定经营项目的能力;9)掌握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和技能;10)初步具备合理配置与组合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能力;11)掌握农产品推销的方法和技巧;12)初步具备管理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13)了解经济合同的签订方法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14)具备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1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1.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讲解了农业的含义、发展方向以及现状,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
2.通过实地参观和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学生们能够描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讨论分析发展模式。
3.在教师的多媒体展示下,学生们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内涵和现实意义,能够阐述其目标、内容、原则,并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设计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设计前言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农学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教学设计主要基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于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目标本教学设计的课程目标有以下几点:1.了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3.熟悉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概述1.1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及演变过程; 1.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1.3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1.4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与机构2.1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形式和职能; 2.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2.3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称聘任制度; 2.4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评聘标准。
第三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策略3.1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策略; 3.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方法;3.3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划与目标设定; 3.4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评估和考核。
第四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4.1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方法; 4.2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案例分析;4.3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效能分析; 4.4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经验法:老师通过分享自己从事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多年的经验,让学生对实际操作有所了解;3.实践法: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实际操作,掌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作业:学生通过完成课堂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2.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在期末考试时全面考核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3.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时有所体现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案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案2014年2月24日第一章农业经营与管理概述学习目标:了解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与任务;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与任务农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一、农业的概念与分类(一)农业的概念(二)农业的分类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三、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一)农业的基本特征(二)现代你哦个也的基本特征四、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一)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特点(二)农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特点第二节农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与任务一、农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一)农业经营管理的内涵(二)农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三)农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二、农业经营管理的任务第三节农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一、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二、农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2、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有哪些?4、农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内容与任务是什么?5、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有哪些?第二章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了解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明确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措施;掌握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与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一、土地改革时期二、农业合作化时期三、人民公社化时期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五、新世纪、新时期第二节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二、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三、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第三节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一、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意义二、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与原则三、我国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复习思考题P31第三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经营方式学习目标:理解产权的含义,了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和基本特征;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掌握股份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的条件和程序;了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教案2008.30

教具:
思考题或课外作业:1、影响产业结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调整产业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3、什么是农业区划?如何进行农业区划?
教学完成情况(不完成的原因):
分校负责人意见(签名)
说明:课堂教学每两节课写一个教案,实训实习可按单个项目填写一个教案。
第页
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课教案
授课
专业
种植
授课
时间
上午
授课
教师
杨敏
班别
061
2006年9月8日
下午
晚上
授课章节:第四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区划的基本含义2、初步掌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区划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摘要:旧课复习5分钟,新课75分钟,小结、答疑10分钟
案例:2003年广西的农业区划:畜牧产业基地、蔬菜产业基地、水果产业基地建设、蔗糖产业基地建设、粮油产业基地建设、水产产业基地建设、桑茶产业基地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林产产业基地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设
小结、答疑(10分钟):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区划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规划?
案例:近10年来广西的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四、农业区划(30分钟):(一)农业区划的含义;(二)农业区划的内容:农业自然条件区划、经济条件区划、部门区划、技术改革区划、综合农业区划;(三)农业区划的依据;1、使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在一定地区内具有相对的一致性;2、使农业生产条件、传统生产经验和习惯在一定地区内具有基本的共同性;3、使农业技术措施和增产增收途径在一定地区内具有基本的共同性;4、保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农经管教案第四章第二节

一、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根据上述总的原则和要求,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应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设发达的农业。
2.建设富庶的农村。
3.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1.衡量农业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
2.衡量农村富裕和文明程度的指标。
3.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的指标。
所谓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就是研究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问题。既然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此衡量指标也应是多项的。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应当采用在国际间可以互相比较的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标教学方法及教具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
时间分配
开课介绍
导入: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的重大变革,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必然会使农业生产力发生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共性。至于为什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去实现农业现代化,则因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其目的和手段也各不相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归根到底是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和强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服务的。
三、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前十年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处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时期,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在理顺经济关系上作出显著成效。同时在全国各地搞好农业区划,农村建设规划,为后十年的农业振兴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后十年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力争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总量提前稳定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水平,农村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
农业经营与管理教案

山东省菏泽市工贸中等专业学校农业经营与管理教案课程名称:农业经营与管理授课班级:2011级农村经济管理1班授课教师:**学时: 4农业经营与管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经营效益、农业经济效益的含义,理解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的关系,掌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2、了解农业经济核算的含义,掌握成本核算和盈利核算的方法、用途。
教学重点:1、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2、成本核算和盈利核算的方法、用途教学难点:成本核算和盈利核算的方法、用途教学内容:学习情景一农业中的成本与效益一、农业经营效益的含义农业经营效益主要指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效益是衡量农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它一般是通过农业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农业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表明经营效果的盈亏。
二、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的关系(一)成本的含义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的价值,以及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的货币表现,是农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成本可分为总成本与单位产品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标准成本或控制成本)等。
广义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狭义的成本仅指制造成本。
(二)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的关系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
首先,成本是效益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投入(成本)就没有产出,也就不存在效益;其次,一般情况下,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成反比,即成本越高经济效益越低;第三,从长远看,农业经济效益与成本成正比,即成本增加带来的总产值增长率大于成本的增长率,则农业经济效益也会提高;第四,效益是成本的目的,离开了效益,成本的增加就变得毫无意义,也只能是暂时的。
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科技。
以投入增加获得产出的较大增加。
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
实行规模经营。
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学习情景二农业经济核算一、农业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在经济核算过程中,用来反映生产经营及其经济效益的各种指标的总和,称为经济核算指标体系。
《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农业经营与管理【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8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土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描述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2)能描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形式;(3)能描述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4)能阐述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内容;(5)能描述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与管理;(6)能描述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原理与方法;(7)能描述农业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与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2能力目标(1)能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合理确定经营项目;(2)学会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与技能;(3)初步学会合理配置与组合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方法;(4)基本能农产品推销的方法和技巧;(5)初步具有管理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6)基本能经济合同的签订方法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施教学: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一、基本概念:
(一)农业经营方式:是指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路线的统一
体,它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方式、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以及农产品的分配、流通方式等内容。
(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是指利用科学管理知识整合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使之发挥最大
知识目标:掌握农业企业化经营 、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概念、类型、特点
能力目标: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概念、类型、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程的概述,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树立学生为专业服务的思想
重 点难 点
重点: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概念、类型、特点
难点:农业集约化经营为的特征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1、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农业企业化的意义
1. ,从农业装备看,它可以通过土地的相对集中,彻底改变以人的体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2. 从经营方式看,农业企业化经营将全面打破小农式的经营束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
3. 从农业效益看,农业企业化可以直接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1)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市场化。
(2)提高农业及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水平。
(3)节约资源。
(4)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5)使生产者掌握农业生产的主动权,提高对市场的预测和驾驭水平,同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农业的良性发展。
农业企业化经营
(一)农业企业化的含义
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生产力要素配置方式。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一)农户家庭经营型
发展阶段:是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的初级形态;
形成:传统家庭小生产经营、农户承包小生产经营等形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对传统家庭经济组织功能注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新要素,使之脱壳为具有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的经济功能体。
第四章 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计划课时
2
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教学内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农业规模化经营
目标要求: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规模化经营的概念、好处、途径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规模化经营的概念、好处、途径
4、从农业结构看,农业企业化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农业和其他各业长期分割的状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5. 从资本利用看,农业企业化可使外来资本直接投资于农业,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获得与工业持平或略高于工业的平均利润率;
6 从农户地位看,农业企业化以企业为微观组织载体,农民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分享所得收益真正成为独立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要有相应的土地流转机制作保证。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要以剩余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必要条件。
(四)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的途径
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种养大户集中。
通过农业集约化扩大经营规模。
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使经营规模扩大。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使承包户能够分享合作经济组织较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引导农民自愿加入。
特点: 消除了农民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所遇到的缺点, 实现了农民的角色转变,
(五)类:
1、按照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组织的“农科工贸一体化”生产与经营;
特点:通过涉农的“科、贸、工、农”集团经营、联合经营或协作经营,从而形成竞争比较优势。
5. 主导产业带动型
(1)形式:主导产业+基地农户。
(2)特点:主导产业来源于当地的特色经济。许多地方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多种经营起步,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6. 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
三、测评
随机抽查2—3名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四、小结
1.重难点确定
2.布置作业
评估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当堂课内容的总结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有困惑的地方进行再一次的讲解。
作业、思考题、实践:
复习思考题:
1 农业产业化有何特征
参考答案:产业一体化 生产专业化 产品商品化 管理企业化 服务社会化
2.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类型
1. 劳动集约型:投放劳动力较多的称为劳动集约型,表示一定面积的土地上的投资总量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较大。
2..资金集约型: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的称为资金集约型,表示一定土地面积上的投资总量中,物化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
(三)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比较优势 ,实行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可以达到:
第二节约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
(一)何谓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所谓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指将土地适度向农业企业或种养大户集中,通过专业大 户带动、技术服务引领、销售企业合作、农民自发联合等多种形式,把小而分散的土地聚 集起来,统一布局、统一种养和统一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相应地提高收益,由此显现出规模效应的农业经营模式。
2、“一体化”联合经营或集团经营 (1)垂直一体化农业公司:即把农工商置于一个企业的组织之下,组成农工商综合体;
(2)集团公司:大企业或大公司与农户、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公司相互持股、: 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表决、承担风险、分摊成本与收益;
特点: 以合同为纽带,按合约规定分摊成本、收益,分散风险; 按专业分工与协作,由各类股份合作社、家庭企业相互参股。
(2)特点:公司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结成紧密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体系,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合方式是合同(契约)。这种类型的农业产业组织能否有效运转,关键取决于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契合程度。当利益一致时,就可以达到完全一体化的水平,反之,则至多只能是一种随时可能解体的准一体化。
2. 市场带动型
(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好处
实行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集中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促进农业增产和产品品质的改进。
规模化经营可降低分摊到单位农产品中的成本费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生产实现企业化管理,走规范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道路,降低生产流通费用,获得较高利润。
规模化经营可以增强经营者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难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类型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1、自学与讲授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讲授重点内容。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课前认识、强调课堂纪律。
二、实施教学:
(一)农业产业化的含义
1. 含义: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的经营体制
(1)形式: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
(2)特点:合作经济组织,都有正式的章程和会员证是农民面对社会大市场,为发展商品经济而自愿地或在政府引导下组织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自助性。合作经济组织负责组织生产、引进良种、技术指导和收购产品、进行加工或销等活动,农户按照合作经济组织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出售农产品。
(1)形式:专业市场+基地农户。
(2)特点: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加工层次少、只进行初级分类整理即可出售的新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其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方面还有待发育完善。
3. 中介组织带动型
(1)形式:“农产联” +企业+农户。
(2)特点:一是沟通信息。 二是协调关系。三是合作开发。
4.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农业企业化是指将农业作为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资源开发为基础,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使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或半自给自足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向高度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科技意识的农业企业家方向转变,成为承担风险、享受收益的独立的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经营者,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这一当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股份合作经营型和股份公司的区别
2、规模经营能提高效益的原因
第二节《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
农业企业化经营 农业集约化经营
教学设计
课题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
计划课时
2
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教学内容:农业企业化经营
农业集约化经营
目标要求:掌握农业企业化经营 、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概念、类型、特点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
2. 内涵:
(1).以市场为导向
(2).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 3).以一大批农户组成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
(4).形成农工商有机产业链
(二)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1、产业一体化
2.生产专业化
3.产品商品化
4.管理企业化
5.服务社会化
(三)农业产业化组织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
(1)形式:公司+基地+农户
能力目标:理解股份合作经营和现代股份公司的区别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程的概述,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树立学生为农学专业服务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难点:股份合作经营和现代股份公司的区别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1、自学与讲授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