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酒楼上》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在酒楼上》ppt课件(上课用)

《在酒楼上》ppt课件(上课用)

如情节的紧凑性、人物形象的鲜明性、语言的简练与深刻等。
03
总结小说的社会意义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分析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意
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对学生的启示与思考
启示学生关注人生意义与价值
通过分析《在酒楼上》的主题思想,启示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杨素雯对哥哥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她开始思考女性在当时 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她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爱情,成为了故事中的亮点。
老陈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对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见解。他与吕纬甫的 对话,让吕纬甫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和现实。最终,吕纬甫在思考中找 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03
主题分析
主题思想
插叙手法
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我”与吕纬甫的对话,补充了吕纬甫变动的历程。
象征手法
“酒楼”的象征意义
酒楼是一个重要的场景,象征着人们 交流和思考的空间。
“雪花”的象征意义
文中多次提到雪花,象征着冷清、孤 寂和苍凉。
对比手法
“我”与吕纬甫的对比
一个充满朝气和理想,一个则消沉、颓废,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S城的前后变化
通过S城的前后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们思想的转变。
05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新文学创作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人物关系的深入剖析,作品 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启发了众多 作家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
推动文学观念变革
作品中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促使了文 学观念的变革,推动了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主题意义
通过吕纬甫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 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人 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在酒楼上ppt 课件

在酒楼上ppt 课件
吕纬甫还向“我”细细地讲述了两件小事: 他说,这次他来S城的目的,一件是奉母命为三 岁时夭亡的小兄弟迁葬,另一件是,母亲要他给 旧时的邻家姑娘阿顺送两朵剪绒花去。
他的由激进变为消极,颓唐,放弃了改革 社会的高尚目标落荒而去才更令人感到惋惜。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
(1) 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 代烙印;
在酒楼上看到的废园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 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 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 怒而且傲慢……”
绚烂夺目 不畏严寒 质地纯洁
鲜 明
整体阴暗压抑
对 比
的环境氛围
这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 征性写照。
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 他压弯了的一技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 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 的花来。
他说的很坦诚,很符合实际,却也很痛心。他显 然是不满于这样的人生的,但他的人生却确实是一 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然而他又不得不像蜂 子或苍蝇似的盘旋回来。正是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 对于自己这种可悲的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 加深了他心灵的痛楚。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 动人地展示了主人公吕纬甫的感情世界。它的 主要内容与情节是在 “我”与吕纬甫的对话中 展开的。
鲁迅塑造吕纬甫形象主要采用的方法。
• (1) 让人物自述; • (2) 叙述和描写相互配合; • (3) 以景物烘托气氛和主题; • (4) 注重刻画人物灵魂。
•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 什么来一下,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 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 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 小圈子。”

在酒楼上ppt课件2

在酒楼上ppt课件2

关于迁葬和顺姑这两件事:
这是“吕纬甫”回归生活的两件事 (前者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后者也有原 型)。
我的认同:通过这两件事表现了鲁迅 对“消沉期”的知识分子的反思。
迁葬和顺姑
“高兴”“愿意掘” “愿意做”“喜
“愿意一见”
欢”“祝赞她的一生
结果:“什么也 幸福,愿世界为她变
没 有”“踪影 好” 结果:顺姑
这就是鲁迅对“消沉期”知识分子的反思, 体现在小说文本当中,有“我”对自身的反思, “吕纬甫”对自身的反思,“我”对“吕纬甫” 的反思,这都是鲁迅对自己以及同类知识分子的 反思。
关于“废园”:
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独立意志的象征。 “吕纬甫”的“敷敷衍衍”“无聊”又 无奈的心态正是其独立人格被现实销蚀的 面目模糊的结果。
全无”
死了
传统之爱
现代之爱
爱的指向却是虚空、毫无意义
“在而不属于”:
“ 旧的价值已然抹去,一度拥有的精神支柱 似乎已经失去,而新的价值还没有诞生”。
所以,“我”成为了“漂泊者”;“吕纬甫” 回归了“传统”——教“子曰诗云”,但他对自 己的现状“异常清醒”,说明他非常明白向传统 归依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十年之后, 精神颓唐, 百无聊赖。
革命者
落荒者(沉沦者)
谈谈吕纬甫变化的原因:
依据:“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 一件如意?”
明确:理想的幻灭 (对革命事业的失望)
再认识“吕纬甫”(十年之后)
十年之后
精神很沉静
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 射人的光来。
“期望我”“但是有些事也还看得 出”“这使我很不安”“怕辜负”。 “小圈子”——十年人生的总结。 我已经深知道自己之讨厌,连自己也讨厌。

鲁迅《在酒楼上》教学课件

鲁迅《在酒楼上》教学课件

•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大学, 教小说史与文学史纲要
•1926年11月11日,收到中山大学
聘书
•1927年1月16日,去广州。
•1927年2月10日,任文学系主 任兼教务主任,4月辞职
•1927年9月27日离开广州去上
海,10月3日抵达
•1927年10月8日,与许广平定
居景云里
•1927年12月18日,接受蔡元培之 聘为国民政府大学院第一批特约撰
•1925年9月23日-1926年5月31日, 任中国大学讲师 •1925年11月5日,被教育部加派 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助理员 •1926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 “复职令”
•1926年3月,被政府通缉,5月2 日结束避难回家
•1926年7月28日接受厦大聘书,
8月26日启程赴厦
上海十年
(1927-1936)
杂文创作: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破恶声论》等; •《坟》《热风》《华盖集》《而 已集》等等。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他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 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一样,在关 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时,也在关
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对于他的时代与民族, 鲁迅又是超前的。他因此无论身 前与身后,都不能避免寂寞的命 运。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迅, 但要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 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文学)遗产, 还需要时间。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 三十年》)
再地宣称自己是敷敷衍衍,模
模糊糊,但正由于他一再这样
点破,说明他还有所不安,是 不甘于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杨义《鲁迅作品纵论》)
1、《在酒楼上》鲁迅对主体深入小说形式作 了怎样的探索?

《在酒楼上》鲁迅ppt课件

《在酒楼上》鲁迅ppt课件
“故乡”意象与“废园”意象是以相互否定的形态而 存在的。前者偏于客观的一面,象征着现代知识分子 艰难又孤寂的生存背景、生存境况;后者偏于主观的 一面,它的“所指”是现代知识者心灵的独立、坚韧, 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独立人格、独立意志。
29
小结:
通过主人公吕纬甫的自述,反映从辛亥革命 到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 貌,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 生动地展示出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之 后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 面前,处于一种孤独无奈,寻找出路而不得的 迷惘消沉状态。展现了知识分子“躁动与安 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
《彷徨》扉页上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的题辞,《在酒楼上》小说的题旨
正与这样的题辞相呼应。
30
中国新知识分子无家可归、无可附 着,内心具有漂泊感。它表明了中国新 知识分子与乡土 “在而不属于”的关 系,在“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 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在这背后,隐 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何处才是 心灵安宁、安身立命的归宿呢?苏轼云 “此心安处是吾乡”,但何时才能心安?
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 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 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31节)
28
废园中老梅、茶花,在废墟上竟“斗雪开着满树的 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绝境中的奋力抗 争”、“逆境中坚韧不屈的反抗”正象征着知识分 子品行高洁,意志坚贞,用独立人格、独立意志与 桎梏重重的生存境况相抗衡。那斗雪绽放的老梅、 “红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的”的茶花,所展示的是 一种生命形态,坚韧的生存意志。
22
这是一个双向的困惑产生的双向审视:对于 无所归宿的“漂泊者”的“我”,吕纬甫叙述中 表露出来的对于生命的眷恋之情,不能不使他为 之动心动容;而面对还在做梦的“我”“坚守者” 吕纬甫却看清了自己生活的平庸与“无聊”的这 一面,而自惭形秽。

在酒楼上ppt2

在酒楼上ppt2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

《在酒楼上》鲁迅课件

《在酒楼上》鲁迅课件

05
作品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创作
该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作 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思想启蒙
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观念, 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艺术风格
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对后来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 响,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 的先河。
02
人物分析
吕纬甫
吕纬甫是《在酒楼上》的主人公,他 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是文章的主要 线索。
吕纬甫的性格中有着矛盾和复杂性, 他既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 常常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
他曾经是一个激进的青年,对革命充 满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 变得消沉,失去了曾经的理想和斗志。
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和痛苦,但 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在酒楼上借酒 消愁。
04
语言艺术分析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
富有节奏感的叙述方式
鲁迅在《在酒楼上》采用了简练明快 的语言风格,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 刻的思想和情感。
鲁迅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叙述方式,使 得作品具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独特的方言表达
鲁迅在作品中融入了北方的方言表达, 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地方 色彩。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在酒楼上》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于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代表作之一
02
该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鲁迅的文学才华和思
想观念。
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03
《在酒楼上》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世
界文学界视为珍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价值。

在酒楼上PPT课件

在酒楼上PPT课件
5/17/2021
肖像描写
“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 • “也”说明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
过去是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积极进取、 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现在则 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可看出百无聊赖、 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 • 脸也“衰”了,精神沉静、颓唐,眼睛也 失了神采 • 反映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颓废与消 沉,不甘心却又无力经勇敢地像封建神权挑战现在却因看不
到希望而放弃,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 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内心软弱。 (3)教书生涯,第40段
背弃了高尚的人生境界,为了苟且偷安,用 封建思想去毒害青年,浑浑噩噩,由一个激进 者退化为一个落荒者。 (4)不知出路,第47段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17/2021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吕纬甫由年轻时的 革命战斗者退缩为苟活者的人生悲剧揭示 了幸亥革命后,知识分子在个人反抗失败 后的空虚和动摇的社会现实。在针砭和批 判中警醒后者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与顽固, 但是,作为知识分子新青年依然要不妥协 ,不放弃继续探索革命的道路。
思考讨论
• 1.吕纬甫回乡做了那两件事?表现出他怎样 的性格形象?
• 2.过去、现在、未来的吕纬甫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作品中怎样表现?(运用分析人物 的方法)
• 3.分析吕纬甫理想破灭,人生失意的原因
5/17/2021
• 给弟弟迁葬,辛辛苦苦地在雪地里忙碌了大半天, 如果仅仅是为了骗骗母亲,他是无须这般一丝不苟 的,看来还是出于兄弟之情、母子之情,不这样尽 职地完成“迁葬”,他会过意不去,会留下感情的 负累。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 实在的人。
5/17/2021

《鲁迅和在酒楼上》课件

《鲁迅和在酒楼上》课件

小说中吕纬甫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反映了鲁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 考。
追求自由
吕纬甫在小说中追求自由和独立,反 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体现 了鲁迅对个体自由和解放的追求。
03
《在酒楼上》的内容分析
《在酒楼上》的人物形象
01
02
03
吕纬甫
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曾经 激进的青年,现在变得颓 唐,失去了理想和追求, 以教小学糊口。
高潮
吕纬甫与妹妹阿芬的冲突,揭 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结局
吕纬甫决定重新振作,开始新 的生活。
《在酒楼上》的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鲁迅的语言风格简练有力,没 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
生动形象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讽刺幽默
通过对吕纬甫的讽刺和调侃, 展现了鲁迅独特的幽默感。
入到文学创作中。
创新文学手法
鲁迅在《在酒楼上》中采用的独 特文学手法,启示后世作家要勇 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文学表达
方式。
深化思想内涵
通过对人物心理和社会现实的深 入剖析,《在酒楼上》启示后世 作家要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引
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05
鲁迅和《在酒楼上》的意 义和价值
鲁迅的意义和价值
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深入研究
许多学者对《在酒楼上》进行了深 入研究,从不同角度挖掘其深层的 意义和价值,丰富了对其的理解和 认识。
争议和批评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和评论家对《 在酒楼上》提出了批评和争议,认 为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Biblioteka 《在酒楼上》对后世作家的启示
重视社会现实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 判,《在酒楼上》启示后世作家 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将其融

关于《在酒楼上》的ppt

关于《在酒楼上》的ppt

(1) 独特的题材:知识分子 (2)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 神 “病苦”。吕纬甫——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生 命。 (3)独特的小说结构模式:归乡——表现了无家可归、 无可附着的漂泊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 “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在这背后,隐 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 (4)“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鲁迅自觉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 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 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 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 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 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 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在过去、现 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依次看到的 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 纬甫。
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在第17段和第19段,“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 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他一手擎着烟卷, 一支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作用:写出了人物行动迟缓,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似乎往事不 堪回首。与以前的活泼、充满生气全然不同。甚至在外省谋生做 的事情恰恰是年轻时致力反对、变革的事情。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11
1
2、语言描写
(1)第19段的“圆圈理论”,并且怎样理解? 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地认识,认识到 自己变化的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不可避免。 (2)第26段的以前的“宏图伟愿”,并且怎样理解? 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也使其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 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表露出来。 (3)第40段的教书生涯,并理解。 吕纬甫由于心死而背弃了高尚的人生境界,变得苟且偷安, 浑浑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违心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 他由一个激进者退化为一个落荒着。 (4)第47段的不知出路,并理解。 对现实人生的失意让其内心充满失望,过分的失意使他堕 入颓唐。

《在酒楼上》ppt教学课件

《在酒楼上》ppt教学课件

• 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 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 也使其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 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 的一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表 露出来。
(3)第40段的教书生涯,并理解。
• 吕纬甫由于心死而背弃了高尚 的人生境界,变得苟且偷安, 浑浑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违 心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 他由一个激进者退化了很 大的变化。
2、语言描写
• 找出语言描写的片段,分析人物形 象 (1)第19段的“圆圈理论”,并 且怎样理解?
• 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 种清醒地认识,认识到自己变化的 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不 可避免。
(2)第26段的以前的“宏图伟愿”, 并且怎样理解?
• 2.“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 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 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 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 展示社会生活的,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的深邃思考,在以初具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知识分 子为描写对象的那些篇章中,这个特点尤为鲜明、 突出。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 等作品,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是多么热情 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 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 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
(4)第47段的不知出路,并理解。
• 对现实人生的失意让其内心充满失 望,过分的失意使他堕入颓唐。
3、动作描写 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 第8段,“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 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 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 了”。 • 作用:现在“迂缓”,以前“敏捷精 悍”,外在动作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人 物内心的颓废。引人思考让其发生改 变的原因是什么,即作品主题。

语文选修《在酒楼上》课件

语文选修《在酒楼上》课件

顺姑是作者歌颂的人物,这个贫穷船户的女儿,有善良 淳朴的心灵,坚毅果敢的性格,给吕纬甫留下经久难忘 的印象,“愿世界为他变好”。但是贫穷愚昧和野蛮的 封建婚姻把她吞噬了,她终于含恨而死。顺姑之死是一 个严峻的社会悲剧。
可惊的是,吕纬甫对于他所眷恋着的姑娘之死却无动于 衷,竟然没有唤起他对黑暗现实的沉思,反而冷漠地 说:“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 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子曰诗云在这里不 过是封建礼教的代称,而他却居然还去散布杀害顺姑的 思想毒素,这不仅反衬了吕纬甫思想上惊人的堕落,也 加重了这一悲剧的深度。
小说的矛头显然主要是指向后者。吕纬甫曾经有过一段 英勇的斗争史,他自己也一直不能忘怀,在故人面前, 他深感歉咎:“怕我终于辜负了至今还对我怀好意的老朋 友”,“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经过十载沧桑之后, 还能依稀看到他那正直和诚实的品格。面对严酷的现 实,也不想去粉饰自己的蜕化。
人物
迁葬的场景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他对幼弟的 友爱,对慈母爱子之心的体贴;送剪绒花的 情节,也透露了他对穷苦人的亲近和对顺 姑的一片真情。这都表明他那善良的心尚 未全然泯灭,至于他去教诗云子曰、《女 儿经》等,大半为了糊口,并非心甘情愿 的。
背景
《在酒楼上》写于1924年2月,正是五四运动以 后的低潮时期。鲁迅后来回忆说:“北京虽然是‘五 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 《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O年至 二二年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 景。战友们“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进”,我曾一度陷入苦恼和仿徨之中。“寂寞新 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仿 徨。”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他在热切地寻求 新的路和新战友,并把这种心情注入到他的创作 里。《在酒楼上》和《仿徨》中的其他作品,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吕纬甫——在颓唐消沉中逐 渐消磨生命。
艺术特色
• 2、“离去—归来—再离去” 的模式(归乡模式)
• “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 来又只算是一个客子,无论那 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 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 什么关系了。”
中国看客之多
精神的空虚、信仰的缺失导致了国人精神上 的麻木和心理上的冷漠、扭曲、残忍。《药》 中那些潮一般涌向前看杀革命者头的人; 《孔乙己》里拿孔乙己作为赏玩对象的酒客、 掌柜和小伙计;《阿Q正传》中的阿Q和那些 看阿Q和小D打架近半点钟之久的人们,以及 阿Q上刑场时围观阿Q的人……这些爱看热闹 的看客,男女老少俯拾即是,他们都是在赏 玩苦难,这既是自身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 的悲哀。
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 露和批判。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对大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 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一、农民:《阿Q正传》、《祝福》、《风波》
二、知识分子:《孔乙己》、《故乡》、《在 酒楼上》、《孤独者》、《伤逝》
1、“看/被看”
“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鲁迅对其态度?
吕纬甫形象的意义
•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 留下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落潮的时代烙印;反映了“五四运 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 面貌;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 题”。

“我”与吕纬甫


“我”是一个“漂泊者”,仍然怀

着年青时的梦想,还在追寻,因此依然
四处奔波,但他却苦于找不到精神的归
• 1927年前后,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 9月到上海。
• 19பைடு நூலகம்6年10月病逝于上海。
鲁迅作品
• 3部小说集: 2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 1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 2部散文集: • 《野草》、《朝花夕拾》 • 16部杂文集: • 《热风》、《华盖集》、《坟》、《华盖集续
他从前也曾是个敏捷精悍、 热心改革的青年,但经过太多挫 折,发现年轻时的梦想无一实现, 因而也就对一切都“敷敷衍衍”、 “模模胡胡”、“随随便便”起 来。
3、他既糊涂又清醒
吕纬甫虽浑浑噩噩度日而无力自拔,但他 同时也是十分清醒的,充满自责。他说: “……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 看到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 现在就是这样。”他甚至尖刻地讽刺自己: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 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 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 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 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凶狠的看客的眼睛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 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 叫一般的声音来。
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 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 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 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 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 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 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 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 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 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近 不远的跟他走。
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 的灵魂。
“救命,……”
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 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 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 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 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 1902年(21岁)到日本学医,想用
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 信仰。
• 幻灯片“砍头”和弃医学文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
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精
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 ——鲁迅:《〈呐喊〉自序》
• 与周作人合译有《域外小说集》 (1、2),著有《人之历史》、 《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 说》、《科学史教篇》等论文。
2、绝望和反抗绝望的生命意识 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
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 人,以至于战士。——瞿秋白:《〈鲁迅 杂感选集〉序言》
《彷徨》: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 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 鲁迅先生自己说,《彷徨》中的 小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 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 意气却冷得不少”。
本篇1924年2月完成,最初发表于1924 年5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五 号。
这是一篇描写新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小 说。
小说写于1924年2月16日,收入《彷徨》集中。 1924年的思想界正处于“五四退潮期”,各种保 守和反动势力猖獗,新文化势力分化,“新青年的 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 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人们还是会那样”(鲁迅 《自选集·自序》)。这位清醒的“中国文化的守 夜人” 一时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前景,不得不面对 “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现实,于是有了精神上 的“寂寞”、“彷徨”之感,正如他在《题〈彷 徨〉》诗中所写的:“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小说中的“我”外出旅行, 回到了家乡,也到了S城,在物 是人非的“一石居”酒楼楼上, “我”巧遇了也是归乡的旧同 窗、旧同事吕纬甫。
阅读后思考
文中通过吕纬甫之口,交代出他回乡办 的哪两件事情?
在酒楼上,吕纬甫向“我” 叙说了两个让人伤感的小故事, 一是为童年时死去的小弟弟迁 坟,一是为先前邻居的女儿顺 姑送剪绒花。这两个小故事和 吕纬甫自己的经历故事相辅相 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故 事。
宿。
吕纬甫在现实的逼压下,已不再做 梦,回到了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 个大地的“坚守者”。他关注的、所能 做的,都是家族、邻里生活中琐细的, 却是不能不做的小事情,而且不可避免 的,还要作出许多妥协。

小说主题
品详通过主人公吕纬甫的自述,反映从辛亥革命到五
四析运动落潮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描绘了中
《示众》
《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 《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
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伤逝》、《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
• 周作人:“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 钱理群:鲁迅艺术水准最高的“诗 化小说”之一。
• 叶兆言:《在酒楼上》不是鲁迅最 有名的小说,但却是鲁迅最好的小 说。
阅读后思考
吕纬甫回乡办的这两件事情办得如意吗? 你觉得这两件事,是不是都是很无聊的 事情?
1、吕纬甫是一个善良、诚恳的人
这两件都是“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 做”,但他却都做得很尽心。他为什么要尽 心于这种“等于什么也没有做”的事呢?吕 纬甫已在政治上变得颓唐了,但从他做这两 件小事来看,他还是一个善良、诚恳的人。
学习要点
•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地位。
• 2、把握吕纬甫的思想及通过他 反映的的鲁迅的思想。
鲁迅生平和思想
•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 树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 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 期。
• 1898年(17岁)到南京求学期 间,读到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 《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 化论”思想的影响。
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
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
“我”与吕纬甫是鲁迅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
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全篇小说具有自我灵魂的对话 与相互驳难的性质,是鲁迅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 反映了鲁迅本人当时的精神状态。
艺术特色
• 1、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 社会”里的人的精神 “病 苦”。
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 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 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 末编》、《集外集拾遗》。
鲁迅的思想
1、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 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 1912年应蔡元培邀请,赴南京 任教育部部员,后随临时政府 赴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第一科科长。袁世凯复辟后, 沉浸于古籍。
• 191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
• 在1925年前后的“女师大事件”和1926年 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受到极大的 震动与挫折。1926年离开北京。
小结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 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生动地展示 出,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之后没有 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 处于一种孤独无奈,寻找出路而不得的迷惘 消沉状态。《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题辞,《在酒楼 上》小说的题旨正与这样的题辞相呼应。
提醒知识分子不可重蹈覆辙
吕纬甫说的很坦诚,很符合实际,却也 很痛心。他显然不满于这样的人生,但他的 人生却确实是一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 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对于自己这种可悲的 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加深了心灵的 痛楚。鲁迅在对吕纬甫这类知识分子悲剧人 生的展示中,提醒当时的知识分子,不可重 蹈他的覆辙。
2、吕纬甫是由激进转消沉的人
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很激进的青年,他在求 学时和同学一起到城隍庙去拔过神像的胡子, 还因为激烈地争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 打起来”。而他现在从事的工作,在私塾里 授课,讲《诗经》、《孟子》、《女儿经》 这些代表封建传统礼教的东西。
吕纬甫的人生态度由狂热而失望,由激进 而消沉、落拓,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 凡事“敷敷衍衍”、“模模胡胡”、“随随 便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