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核心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合集下载

以学生为本,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中学政治教师计划与思考

以学生为本,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中学政治教师计划与思考

以学生为本,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中学政治教师计划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其教育也成为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作为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中学政治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计划的出现,为我国中学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中学政治教师计划”作为我国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学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中学政治教师计划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计划针对当前我国中学政治教育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旨在加强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学政治教师。

该计划的实施,将会对我国中学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以学生为本”的中学政治教师培养模式中学政治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因此,在中学政治教育中,如何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政治教师的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政治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政治教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创造符合他们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的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政治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政治教育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持续不断的政治教育教师培训和思考政治教育教师计划除了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外,还应该设计系列的培训项目,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素质。

定期的教师研讨会、教学交流会等,不仅可以让教师们相互间分享教学经验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实现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升级。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

而传统的知识灌输教育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定义、目标、实施和效果等方面,探讨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和价值。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的个体和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

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包括品德、智力、体育、艺术和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个体。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了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具备更加灵活和独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不仅仅影响自身,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素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和研究知识。

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

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

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
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是指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

以下是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操作:
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

2、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3、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习、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如合作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等,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6、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8、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
进。

总之,“高质量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学校从各个方面入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特制订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坚持“立足职教、强师优质、服务地方、创建一流”办学定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机制、任务、项目、特色为驱动的“一核心四驱动”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1.坚持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要进行充分的区域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在校生学情调研,明晰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借鉴其他院校人才培养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订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

2.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与专业技术积累,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教育改革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改革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改革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教育改革究竟应如何发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呢?首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

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我们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置的优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频繁。

因此,课程设置应打破学科界限,开设更多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

除了基础学科,还应增加实践课程、创新课程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

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创新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文社科类课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关怀。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教育改革至关重要。

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评价体系的完善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方式过于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分数,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创新成果等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魏博文摘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美、英等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行大学教授授课制度,鼓励高等教育实行通识教育改革,对大学本科学生实行导师制,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高等学校基金项目:辽宁大学第五批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导师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魏博文,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了《“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和行动”世界宣言》,在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利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人。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无论其创新成果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高等学校就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基本任务。

高等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去造就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知识经济要求具备高知识、高技术的人才参与经济的发展,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科技水平,引领国家实现教育强国,继而成为经济强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恰好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此,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美、英等国“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理念的成功经验美国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 的创新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就要重视本科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利益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位置。

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兴趣、能力、背景和学习风格,应该根据其个体差异来设计和实施教育和培养方案。

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尊重个体差异: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性,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特长和学习风格。

2. 个性化学习:该模式将教育和培养过程从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转变为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潜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

3.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的角色更多地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4. 实践和体验学习:该模式注重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实习、社区服务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5. 终身学习: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成长和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

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024年学校培优计划及措施

2024年学校培优计划及措施

2024年学校培优计划及措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培优计划及措施,以期在2024年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一、培优计划目标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培优措施1.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引入STEM教育理念,强化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方法创新: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推广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体育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家校合作: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会和家庭教育讲座,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形成家校合力。

6.评价体系完善: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施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7.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学校的交流合作,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8.资源保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

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为培优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实施步骤1.规划阶段:成立培优计划实施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2.宣传阶段:通过多种渠道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宣传培优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3.实施阶段: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各项措施,定期评估效果并调整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介绍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介绍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介绍人们常说,大学是一所自由的艺术学校,它的核心是创造产生智慧和知识。

然而,过去的大学教育被认为是老掉牙、僵化,不再能满足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新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和激励他们的动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转变。

它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内容为王”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导、体验为王”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和发展对象,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扮演主体的角色。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掌握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扮演自己的主体角色。

这种理念下的教育方式强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方的互动与变化。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而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不仅仅需要精通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和素养。

这种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华,并且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

不同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教师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指导和引导角色。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模式,学生必须从课程要求、到学习计划、到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自己的规划,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掌控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领域,并且从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和反响。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育理念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文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文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制定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旨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实施方案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立足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目标。

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原则。

1. 素质教育为核心。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 个性化发展为导向。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质量为保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为重点。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 教师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 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新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保障。

1.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教学资源配置。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总结。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需求。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原则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原则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15]2号)和《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15]3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近两年我院中职专业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走访省内相关中职学校的基础上,现提出制定2012级中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原则意见(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

结合自身谈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解

结合自身谈谈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解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1. 引言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对于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才的培养、吸引和留住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解。

2. 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度理解在我看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在于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这一战略需要兼顾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包括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人才的国际化流动、交流与竞争也日益激烈。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也需考虑如何与国际接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 对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广度理解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广度理解需要考虑到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

首先是高校教育,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是企业用人需求,需要构建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人才供给体系,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也需要重视城乡人才流动的平衡发展,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 回顾与总结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的齐心协力才能实现。

在个人层面,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努力学习,锤炼自己,成为国家建设的有力助手。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我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国家的强盛。

我也将积极参与到这一战略中,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性战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实现新时代人才强国的伟大我国梦而奋斗!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战略之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WENJIAOZILIAO 2019年第7期(总第817期)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

如何构建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不仅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模式探索1.教学目标管理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概念,从此目标管理理论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

高校的教学目标管理,即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从而稳定教学秩序,提升高校教学教育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我校时刻将人才培养视为根本任务,结合社会发展及地区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良、信念执着、学识丰富、能力过人、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及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教师管理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坚持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师资政策和培养措施。

(2)遵循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协调、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的师资队伍的形成。

(3)强化师德建设,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4)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制定教授及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并严格落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在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中,创新精神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重要品质。

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恰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教育改革中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输和灌输,学生角色被设定为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这种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育改革需要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首先,问题导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想法、讨论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

最后,探究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问题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师培养教师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因素。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培养也需要进行改革。

教师培养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更新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培养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需要具备敢于尝试新方法、挑战传统教育观念的勇气。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培养需要重视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是教师工作的基础。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最后,教师培养要注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论教育人才的培养

论教育人才的培养

论教育人才的培养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基石,民族振兴之希望。

而教育人才的培养,则是关乎教育质量提升、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在当今时代,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教育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教育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我们所期望的教育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育理念、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他们应当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扎实的学科知识是教育人才的基础。

无论是从事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这不仅包括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还应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知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同时,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拓展,教育人才还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保持在学科领域的竞争力。

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育人才的灵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楷模。

他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人才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偏袒,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人才的引领。

当今社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教育人才应积极关注教育改革的动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他们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医学教育新方向心得体会(3篇)

医学教育新方向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跨学科融合、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等。

作为一名从事医学教育的工作者,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些变革,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医学教育的新方向。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医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二、跨学科融合医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跨学科融合成为医学教育的新方向。

跨学科融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1. 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学科界限,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临床应用。

2. 加强跨学科教学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善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3篇)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3篇)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实践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4. 强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服务。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对策: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结合理论知识,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2.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
(1)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营造实践教学氛围: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第1篇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工程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学人才,学校们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培养的核心地位。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一、培养模式概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则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提供实践环境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注重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项目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团队合作与交流:现代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团队项目,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案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一些学校得到了实践和应用。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案例:某工程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开设了一个名为“创新工程实践”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自主组建团队,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

教育现代化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现代化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现代化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当今时代,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教育现代化究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育现代化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潜力。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

教育内容不能再局限于陈旧的教材和传统的学科体系,而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社会热点问题和文化艺术元素。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引导他们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人文社科课程中,要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全球治理等现实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再者,教育现代化需要创新教育方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现代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团队协作。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开展项目学习、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智能教学软件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教育现代化还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措施

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措施

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措施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措施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教育教学工作对培养人才、塑造社会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等。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多样化的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这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 强调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例如,提供辅导课程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克服难题,提升学习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质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

培训可以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观摩、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提供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3. 建立教学支持系统:建立教学支持系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例如,提供教学用书、教学资料,互动交流平台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改进评估体系评估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反馈。

为了改进评估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估方式外,还可以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核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08级现代汉语言文学本科班张佳焕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实施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其次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教育导行时要热情激励学生,与他们共同分享悲喜,还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会宽容与耐心,更要真诚地提醒犯错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担错失。

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教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为人师者往往有一种想法:认为学生们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教育者教什么他们就会学什么,就一定能把学生们塑造成理想中好学生的模式。

如果这样做孩子们会怎么样呢?他们有的会把教育者的话“奉为圣旨”;有的在学校会是好学生,走出校园却变了样;还有的会根本不把你的教育当一回事。

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忽略了人的因素造成的。

正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中所强调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就给教育者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就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

也就是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随时随地激励他们,宽容他们和提醒他们。

.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

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

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尊重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

要坚持发挥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这往往是开拓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那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律要求平均发展的作法,那种用强制手段去勉强形成学生兴趣爱好的作法,用心虽好,效果却很差,那是不可取的。

这就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或者说是发展学生的“多样化”。

素质教育强调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当然这就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面面俱优”。

相反,这“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某个学生在这一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

(我有一个学生小林,他天资聪慧,但不大爱出声,上课经常走神,做什么事情总是拖拖拉拉的,作业的质量更不用说了,所以他的学习成绩经常是勉强及格。

在一次下课的时候,我无意看见小林正对一本摄影书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了解到小林的爸爸是搞摄影的,小林对他爸爸非常崇拜。

自始,我经常找小林谈心沟通,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

小林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就鼓励他成为学校的小记者,学校有什么活动我就提醒他带相机回来。

当学校进行校运会竞赛时;当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仪仗队检阅的时候;当班里开展插花比赛时……总有一个拿着小小照相机的身影在跑动,那神情是那么专著,俨然就像一位摄影师。

我不但鼓励小林学习摄影,还鼓励他去投稿,经过不懈地努力,皇天不负有心人,小林的作品终于在《岭南少年报》上发表了。

投稿的成功激活了他内心的上进心,焕发了他学习的动力。

我抓紧这个契机,鼓励小林学好文化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奠下坚实的基础。

从此,小林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了,学习专心了,做事不拖拉了,后来他因文笔好,图文并茂而被报社吸收为小记者。

家长和老师们都感到欣慰。

能够“面面俱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而“一无所优”的学生也是极少数的。

只要教育得法,给学生提供发挥所长,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大多学生都会成为有用之才的。

)在实施教育时,正如素质教育强调的让学生发展“多样化”,要允许学生以发挥“天赋”潜能的优势去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者这时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不能盲目地千篇一律。

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更要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理解就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与他们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

对学生来说,首先是要把他们当人看,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把他们当儿童看。

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不致于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

(有一次,我们班周末进行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要去幼儿园打扫卫生。

班上的小超就非常为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爸妈是拍电影的,今天刚好首映,小超很想去捧父母的场,但又偏碰上这事,于是他两头为难。

小超找我商量这事,我就对他说:“这样吧,我安排一下你提早去幼儿园干一会儿,到点了你就去吧。

”小超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就是按人的需要来做工作,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深入到人心。

)又如我们的教育模式多是告戒学生“不许什么”可“许”什么就想得很少。

比如,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打游戏机……我们教育时应该注重引导,不要严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致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

(例如我们班的学生有一段时间迷上了香港电视连续剧《小宝与康熙》,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在讨论剧情,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的学习。

作为班主任的我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们不许看,而是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些活动。

首先,我要求学生们在家里举行一个家庭讨论会,论题是“学生追电视连续剧好吗?”并要他们做好记录。

通过家长和学生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发觉他们基本上都是反对的声音。

接着,针对有些学生还不愿意接受意见的思想,我在班中举行了一次小小辩论会,辩论的内容是:“你支持看《小宝与康熙》吗”。

一小部分支持者是正方,大部分的反对者是反方,双方各出五名辩手来辩论,教师是裁判。

经过一轮激烈的论理,反方以绝对的优势压倒正方,结果支持者都心悦诚服地承认失败。

我趁这一教育时机立刻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要看有意义的、有科学性的、有趣味性的电视节目。

总之,我们在教育时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通过看、想、听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否则就谈不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更谈不上塑造和教育学生了。

)三、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

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方面面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

让学生认识到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价值。

教育者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

就算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

我们班的小胡,曾患中度儿童多动症,一直以来,上课纪律差,由于不能自控,无论什么场合都是胡乱吵闹,调皮捣蛋,学习跟不上。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胡很爱劳动,于是我抓住这点经常表扬他,还选他做班的卫生员,放手让他管卫生,这大大增强了小胡的信心。

我抓紧教育时机让小胡树目标,这样,学生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其产生一种责任感和取得成就的欲望,他自然就求进步了。

当然,这是始终离不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

信任就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

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四、热情激励共同分享教育者经过长时间与学生们的相处,就不难发现学生的素质不一,性格各异,也自然会发现学生们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

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而且是热情的激励。

如果别人说这孩子没有优点,那么我们就要去发掘他潜在的优点,看一看孩子有什么进步,就算是点滴进步也有激励的价值;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新语文教师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学习积极性非常差,经过了解,老师找到了原因:该生的学习能力比一般学生差,是同学经常取笑的对象,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于是,老师想了一个办法,他事先花了很多时间帮那个学生背一篇课文。

当上完这篇课文的那节课,老师让全班同学把课文背下来。

要在短时间内背下整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结果前面背的几个学生都无法背下来,当老师点到那个学生背的时候,他基本能把课文流利地背了下来,同学们都赞叹不已,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老师就趁着这一时机热情地激励那个学生,让他在同学们面前重树信心。

从此他从自卑中找到了自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有被人赏识的地方。

这件事激励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于是被动就变为主动了,那教育效果自然就是事半功倍了。

激励不仅是要表扬、也不止是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们共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甚至是失败。

让学生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而自豪,和他们共同承担痛苦,这会是学生们受到的最大激励。

五、主动关心学会宽容教育者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

要对学生们实施“爱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

不仅要学生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而且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更要从教育中体会到朋友般的关心。

作为年轻的教育者,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谈,始终关心着他们的学习、生活。

这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宽容与耐心。

“人无完人”哪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有错误呢?就算是我们大人也会有错误的时候,何况他们是孩子!所以我们要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们所犯的错误。

而且看待学生不能绝对化,因为我们所关注的优点和缺点大概不会超过学生平时行为.的10%,而学生们的表现大多数时候都是中间状态。

我们就要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孩子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需求,那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耐心地接纳,再接纳。

古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倘若教育者做到事事处处主动关心学生,对他们宽容与耐心,那么学生才会在你的行动中受到启迪、感染,从而达到如期的教育效果。

六、真诚提醒一起分担教育者要尊重、理解与信任学生们,要时时激励、宽容他们,那是不是要否认批评与惩罚呢?当然不是,教师们要走出这个误区,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变成娇纵。

那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找到天平呢?其实我们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大胆地批评、惩罚。

在《赏识教育》一书里周弘告诉我们: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特别是真诚的提醒作为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