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https://img.taocdn.com/s3/m/d9f9daecc8d376eeaeaa31d8.png)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长征精神,成为巨大动力。
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 大的意义。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 经过:1934.10---1936.10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所占人口比
6% 20%
所占土地比
80% 15%
贫农 雇农、手工 业
60% 13%
5% 0%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 共怎样才能在农村立足。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 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松潘草地
穿过草地(油画)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地段,纵横几百 公里,海拔3000至4000米以上。草地的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 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不仅人迹罕见,也无鸟 兽出入。红军经过六天六夜,终于走出了草地。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吴起镇,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北部。1935年10月19日,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完全不同的政权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同步练习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702e6f1c5da50e2534d7f41.png)
红军的长征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8分,共64分)1、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前提是①执行国联的决议②红军和根据地的迅猛发展③日本侵略没有根本上危及四大家族利益④亲日派在政府中居主要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知道国联的决议是什么,自然不会选择①,而④所述的不是事实。
2、促使蒋介石由“不抵抗”转到“攘外必先安内”的直接原因是A红军的发展和壮大 B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的干预C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呼声 D伪满洲国的建立【答案】C【解析】教材所述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人民愤怒声讨祸国殃民的不抵抗政策,强烈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的主要原因是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C鄂豫皖、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失利 D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答案】D【解析】当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内占上风,1933年初,上海的临时党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4、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B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C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D摆脱了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中共开始独立自主地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之所以说“独立自主”是因为以前依赖共产国际,而现在摆脱了共产国际的错误领导。
5、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是A选举新的党中央 B批判“左”倾错误C长征路线问题 D军事指挥问题【答案】B【解析】因为王明“左”倾错误把中国革命带到危险的边缘。
6、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这是在A1935年10月陕北 B1936年10月会宁C1935年10月会宁 D1936年10月陕北【答案】B7、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事件是A强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到达吴起镇【答案】B【解析】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以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https://img.taocdn.com/s3/m/8788c3faf01dc281e53af0f8.png)
每每去东山,我都会去找刘小龙和陈立群的,而每次,我们都会“情浓深处叙酒欢,无限江山任潮掀。”的。
那次在林水金处,我们谈也谈得快要到天亮了,酒也是喝得快要到天亮了,因为我和陈立群、林水金的酒量都特别大,自然就有一番“一醉方休才痛快,头重脚轻始见欢。”的淋漓尽致了,而倒忘 了怎样去修改《花间草》这一支歌了。
所以,昨晚似醉非醉的我,拨通了渔童刘小龙的手机,自然谈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往事呢喃盛情处,今非昔比缠绵时。”一个牧童,一个渔童,相识于都很年轻的年代,都缘于热爱诗歌,热爱旧 体诗词,热爱文学,热爱音乐,所以我们的心也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tt体育注册
这我在散文诗《山鹰》和散文《海燕》都有祥细描述的。
昨天晚上,我和刘小龙谈了很多很多,他告诉我,他是1995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在我们福建省漳州市,他是第二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人,仅次于陈文和老师,就是说现在《闽南日报》 《九龙江》文学副刊的主编、高级编辑、记者陈小玲的父亲陈文和老师在漳州市是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而做为渔童的刘小龙,是第二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
人教(统编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课件
![人教(统编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8cc64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b.png)
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感悟长征“魂”
回顾长征,结合学习和生活谈一谈长征 给你的感悟与启示?
小结 红军第五次 起因 反“围剿”失败
被迫长征
红 过程 军:
爬雪山 过草地
江西瑞金 1934.10
不 怕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三大红军主 力甘肃会师
1936.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远 征 难
意义
四渡赤水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强飞红渡夺一大泸、渡定红河桥二、红四三大主过吴遵力草起四义甘地镇渡爬会肃会赤雪议会师水山旧师址 巧渡金沙江
红军红过军雪草过山根雪时腰树山御带皮时寒也也御用拿成寒的来了用棉充粮的片饥食棕背心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恶劣的自然环境 2、缺衣少食 3、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4、前期同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的斗争,
重走长征路——感知远征难 ——感悟长征“魂”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 外国人心目中的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 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
的
血染十里溪,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音
4、前期同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的斗争,后期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符
杨善洲
孝长悲纵冰更何使莫终刘雪死绝抗处英把为悲跃终伦洪春荒雄容兮进令足抢山江玉泪生险汗可变作无满别竹矜绿胎月襟离香野明
高一历史遵义会议
![高一历史遵义会议](https://img.taocdn.com/s3/m/d3925510e87101f69e3195ea.png)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四节二课目标:全面掌握长征概况和会议情况重点: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三、红军长征1、开始:(1)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2)项英、陈毅留守,坚持游击战争。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路线:(教材P20路线图)口诀冲过湘江转贵州,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乱追剿,巧渡金沙出包围;飞夺泸定翻雪山,穿过草地进陕甘。
3、结束:(1)两军会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1935年10月,陕西吴起镇(2)三军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甘肃会宁4、意义:革命转危为安;构成领导主干;播下革命火种。
四、遵义会议1、背景:(1)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党的领导;(2)转兵贵州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会议召开提供了条件。
2、内容:(1)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2)组织上:选举毛为常委,取消博李指挥。
3、意义:(1)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的领导;(不是“彻底清算”)(2)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3)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互动:1、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毛、周、朱);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红四方面军(川陕红军,张国焘、徐向前);红二十五军(鄂豫皖红军,程子华)。
2、中共逐渐走向成熟:中共二大(纲领成熟);八七会议(路线成熟);遵义会议(组织建设成熟);瓦窑堡会议(对外斗争策略成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内斗争策略成熟)。
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
![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a846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a.png)
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进行的一次艰苦的战略行军。
长征历时两年多,跨越了中国广袤的土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下面将介绍关于高一历史课程中长征的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和原因在介绍长征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背景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北伐战争、敌对势力的围剿等压力和挑战。
为了继续革命事业,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二、行军路线长征的行军路线是红军为了躲避敌军追击而选择的走法。
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井冈山、湘赣边界、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最后到达延安。
长征路线全长约2万5千里,可谓艰苦且充满困难。
三、战略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长征使红军战胜了死亡的威胁,成功保存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
其次,长征是与知识觉悟相结合的伟大斗争,加深了红军和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此外,长征也是红军壮大与巩固红军建设的过程,锻炼了红军战士的意志,培养了革命领导人的胆识与智慧。
四、重要战役与事件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了多次重要战役与事件,其中几个经典战役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具体包括: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会宁战役等等。
这些战役与事件,充分展示了红军在极端条件下的无畏精神和英勇战斗的能力。
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长征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长征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的了解,从而对中国革命战略与策略提供了重要经验。
其次,长征也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为其在抗日战争和以后的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长征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百折不挠的意志、革命斗争过程中的自我牺牲精神等。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继承发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历史长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https://img.taocdn.com/s3/m/509c4cb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2.png)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
第一次战役中的转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中, 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实施战略转移,成功将敌人引 入包围圈。
第三次战役中的穿插迂回
1950年12月,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采取穿插迂回战术, 成功突破敌人防线,解放了汉城。
其他国家历史上著名战略转移事件
红军的困境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内部矛盾, 红军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严重的生 存危机。
战略转移决策制定
中央决策
中共中央在面临困境时,决定进行战 略转移,以保存实力并寻找新的发展 机遇。
长征计划的制定
中共中央制定了详细的长征计划,包括 转移路线、人员组成、物资筹备等。
长征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思想动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
目录
• 长征背景与原因 • 长征路线及重要战役 • 红军长征中艰苦奋斗精神体现 •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 知识拓展: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历史事件
简介
01
长征背景与原因
国民党围剿与红军困境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19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军队对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多 次围剿,试图消灭红军。
英勇善战精神风貌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展现了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勇猛顽强、敢于牺牲,还在平时的训练中刻 苦钻研、精益求精。这种精神风貌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04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粉碎国民党围剿企图,保存革命力量
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计划
长征途中,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灵活机 动,使国民党军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 剿,从而打破了其消灭红军的计划。
高一历史红军的战略转移
![高一历史红军的战略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8b7d9b57f7ec4afe04a1dfd1.png)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 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奇、朱德。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遵义扩大会议参加者名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 张闻天 周恩来 朱 德 陈 云 秦邦宪 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 刘少奇 邓发 何克全(凯丰) 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 刘伯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李富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 林 彪(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红一军团政委) 彭德怀(红三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红三军团政委) 李卓然(红五军团政委) 邓小平(中共中央秘书长) 吴修权(翻译)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
新都装修公司 / 新都装修公司
uxd07vzu
留下任何后遗症。至于小青,她原本就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也理解耿正拒绝自己的原因。当她接受了东伢子的爱之后,情绪 很快就平静下来了。那天下午,乘着东伢子回去拿白酒的空档,耿英又进西屋里给她讲了自己与大壮的事。告诉她,那天在门 口遇到东伢子时,弟弟所提到的那个他很喜欢的大壮哥哥,实际上就是耿英自己倾心爱着的人。而她那天在小树林里所以问小 青附近有没有一条小河,也是因为她和大壮小的时候经常在故乡的那条小河边上玩儿,大壮经常给她捉鱼。说到离家的前夜, 她和大壮还坐在小河边的大石头上一起看月亮时,耿英思念的泪水滚滚而下。小青呢,从内心里非常感激耿英,知道她是一片 真心为自己好,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心实意地回爱东伢子。小青现在回想一下,这东伢子也实在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于 是,小青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珍惜东伢子对自己的这一份真情!在家里,自己一定要当个好姐姐,不能再像耿英说的那 样,没有一个当姐姐的样子了。然而,当所有的一切终于完全平息下来后,耿老爹却不想在白家继续住下去了,甚至有了离开 武昌镇的想法。103第三十九回 耿正无辜吃重拳|(东伢子不解内中情,耿正无辜吃重拳;东伢子羞愧众人怨,耿英出面劝小 青。)眼看着小青跌跌撞撞地哭着向树林外边跑去了,耿正来不及多想,赶快拔腿往前追去。但他刚跑出十来步远,冷不防旁 边的树丛里突然之间“刺溜”蹿出来一个壮汉,照准他的左肩膀就是狠狠的一拳。这一拳打得实在够重,耿正只感觉半边身子 发麻,左肩膀就好像给整个儿卸下来了一样,一个趔趄站立不稳,“扑通”一声重重地跌倒了。耿正好生奇怪,自己来到这武 昌镇上以后,并不曾得罪过任何人啊,这人为何下如此狠手!就在倒地的一瞬间,耿正扭头看到,打自己这一拳的并非旁人, 而是那个特别憨厚壮实的东伢子!只见他正愤怒地瞪着两只眼睛呼呼直喘,好像这一拳下来还不够解气,还想继续动手的样子。 耿正到底年轻,顺势往旁边一滚,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万分不解又很生气地对愤怒不已的东伢子说:“东伢子你为什么打 我?我惹着你什么啦!”没有想到,耿正这句话更加激怒了东伢子,他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一样再一次举起了巨大的拳头吼道: “你没有惹我什么?你惹了小青就是惹了我啦!我揍的就是你!”耿正眼快,赶快躲过这一拳,对东伢子说:“你不要这样好 不好?你听我解释!”不明究里的东伢子呼呼地喘着粗气很不耐烦地说:“你有什么可解释的?小青她既然喜欢你,你可以娶 她,但是我绝不允许你欺负她!”此时耿正终于明白,这个特别憨厚的东伢子为什么会如此愤怒地对自己动粗了。然而,明白 过来的耿正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了。他咧嘴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27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ea77ab5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c.png)
要背诵的内容:
1、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发展变化情况、性质、意义 2、 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 3、 国共为什么能实现第一次合作?合作方式?国民党“ 一大” 召开的意义、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 4、 共产党是如何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 5、 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长征胜 利的 标志。 6. 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7、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经验。
② 反攻 (1947年6月一1948年8月): 三军挺进中原
③ 决战(1948年9月— 1949年1月):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④ 渡江战役解放宫 ?京(1949年4月)
1
(2) 经济: 土地改革
:X ЙЁ Ій
У
-2.新中国的成立 (1)成立:新政协的召开、开国大典 (2〉意 义:(在专题四详细学习)
五、执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的胜利
2.抗战胜利适的形勢
争取和平民主
中热
1945年8月—1946年夏
抢夺胜利果实。假和平、真内战
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人民解放战争 (1) 军事: ① 防御<1946年夏一 1947年6月):1946年内战爆发, 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4) 共产国际的帮助
-思想暮础
2、 过程:
(1)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内容)——标志诞
中共“二大”:(时间、内容)——民主革命纲领的制 定 1
3. 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 然一新了” {
闷教/屮曲革命面躭縝熬一新, “新"在哪里7 1.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2.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 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4. 彻底的反帝皮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 最低纲领 | 5. 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6. 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国共合作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65d3c2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7.png)
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
提示:
记叙类文体常用的手法有:
描写、对比、衬托等。
场面描写:
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动作描写:
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
3.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长征胜利后的激动和兴奋。
深入探究
朗读下列句子,分析句子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总之,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精读:倒数第5段,通过毛主席对长征的总结和评价,体会长征胜利的意义,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划分段落层次,理解内容。结合全文分析。
本段写毛主席高度评价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
课题
《长征胜利万岁》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
2.鉴赏并掌握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最新-九一八事变、红军的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精品
![最新-九一八事变、红军的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3092632453610661ed9f44d.png)
2018-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一历史同步测试(2)九一八事变、红军的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A.变中国为其殖民地B.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C.占领中国东北D.摆脱经济危机2.“九一八”事变产生的最直接严重后果是()A.伪满洲国成立B.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C.日本扩张野心进一步扩大D.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必内”政策3.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A.抗日义勇军B.抗日救国义勇军C.抗日联军D.十九路军4.1932年成立的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的是()A.同盟会B.国民党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D.中国民主政团同盟5.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领导者是()A.蔡廷锴、蒋光鼐B.冯玉祥、吉鸿昌C.蔡廷锴、李济深D.张学良、杨虎城6.1933年,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的是()A.中国民权保障同盟B.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东北军和西北军7.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集中力量镇压国内革命B.幻想国联干预C.削弱东北军的力量D.慑于日本的军事力量,惧怕战败8.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中央苏区执行正确军事战略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朱德B.王明、博古C.周恩来、朱德D.博古、李德9.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重点进攻的是()A.湘赣革命根据地B.湘鄂赣革命根据地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D.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
这里的“转移”是指()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11.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洛川会议D.杭州特别会议1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问题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C.领导了独立自主的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下纠正党内的错误路线13.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飞夺泸定桥14.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间是在()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7年10月15.日本制造华北事变的真正意图是()A.实行华北自治B.迫使国民政府投降C.变华北为其殖民地D.进一步分割中国领土16.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D.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17.中共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得到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说明()A.抗日救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呼声B.中共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C.中共开始取代国民政府统治中国D.抗日反蒋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8.推动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是()A.《八一宣言》的发表B.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D.一二九运动19.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相同点中,不包括()A.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都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C.都有青年学生参加D.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20.下列各项中,属于“何梅协定”的是()①中国军队撤出河北②日本军队“可暂驻扎”③中国军队撤出上海④取缔一切抗日活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1.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④张、杨不满蒋介石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主要是指()A.显示中国各阶层要求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B.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D.蒋介石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23.西安事变能够得到和平解决的关键是()A.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B.中共为和平解决事变所作出了积极努力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积极营救蒋介石D.国民党内亲日派扩大内战的结果24.“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练习与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练习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b619e25f0e7cd185253699.png)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练习与解析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加紧进攻人民革命力量。
据此回答1~2题。
1.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这些反动军队的主要行动是A.集中全部力量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B.进攻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进攻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D.进攻南方各革命根据地,重点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答案:D解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属于国民党内的抗日民主力量,并非“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目的是一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他对各个革命根据地都发动了进攻。
因此,A、B、C三项都不正确。
2.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主要表现是①请求国联主持公道,制止日本侵略②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③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④对长征途中的红军进行围追堵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蒋介石要求国联主持公道,希望国联出面制止日本侵略,是在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前。
故只要包含①的选项均不正确。
就在蒋介石大举进犯革命根据地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据此回答3~4题。
3.王明“左”倾错误已经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情况下,红军仍然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主要是因为A.毛泽东亲自指挥了反“围剿”斗争B.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C.战场上的指挥员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D.红军的总兵力处于优势地位答案:C解析:A、D两项不符合史实。
B、C两项都属于红军能够取胜的原因,但相比之下,正确战略战术更为关键。
4.在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够结束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原因包括①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事业和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②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④共产国际及时给予指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的召开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没有关系。
高一必修历史下册知识点
![高一必修历史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ddc9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1.png)
高一必修历史下册知识点高一历史下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中国现代史、地理知识等。
下面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间,英国以鸦片走私为借口发动的一场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经济和政治压迫。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至1864年间,洪秀全领导的起义运动,目的是建立一个平等、共产主义的乌托邦社会。
3. 戊戌变法:1898年中兴洋务运动中的一次改革,旨在整顿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4. 辛亥革命:1911年,以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结束。
5. 五四运动:1919年,以反对帝国主义,发展民族独立、民主进步为口号的一次爱国青年运动。
二、世界史1. 巴黎和会:1919年至1920年,由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的一次和平会议,催生了《凡尔赛和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定下了基调。
2. 若松会议:1945年8月,中国、美国、苏联、英国四个大国在中国重庆召开的会议,讨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等问题。
3. 冷战:1947年至1991年,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敌对状态,对世界格局和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柏林墙倒塌:1989年11月9日,德国柏林墙被民众冲击并推倒,象征着东西德统一的到来,也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
三、中国现代史1.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的一次大规模工人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
2. 长征: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追剿,经历了一次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了北方的延安,形成了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有力力量。
3.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4. 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经历的三次重要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
![高一历史红军的长征2](https://img.taocdn.com/s3/m/9804e6c2ce2f0066f5332224.png)
1.①“不抵抗政策”。②指的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和红军的 诬蔑之词。③“攘外必先安内”政策。④九一八事变以后, 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 运动兴起,全国各界爱国人士愤怒谴责的国民党的“不抵 抗政策”已无法实行,蒋介石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在庐山 “清剿”会议上正式抛出了其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 目的是以“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பைடு நூலகம்压制 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排斥国民党内的抗日民主力量,继 续推行对日妥协的反动政策。
第 一 章 第 四 节 红 军 的 长 征
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其 实质
• 材料一、 我国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 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 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的讲话 1933年9月23日
• 材料二、 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 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 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好高务远, 侈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 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要 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 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况
名称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50多万 红军兵 力 7万多 结果 胜利
第四次反 1933.2- “围剿” 1933春
第五次反 1933.10- 100万 “围剿” 1934.10
8万多
失败
•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 会议
..\桌面\无标题.MSWMM
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 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 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草地→陕 北会师→会宁会师。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同步练习(2)
![高一历史下册红军的长征 同步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b6e6c9b16bec0975f465e2cc.png)
(1)材料1反映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什么态度?材料2蒋介石又提出什么政策?他为何提出这一政策?(12分)
(2)蒋介石提出的前后两个政策,在本质上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12.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据此回答:
(1)比较说明两次挫折及发生的基本原因。(7分)
答案:D
10.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在选项中的选项教材均有明确表述。
答案:A
二、综合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共30分)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材料1看,蒋介石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即为不抵抗政策。材料2中提出:“专心一致剿匪”,把中共视为“心腹之患”“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在日本侵华加剧情况下,其政策显然是“攘外必先安内”。至于蒋介石为何推行这一政策,可从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本侵华态度及蒋介石的阶级本性诸方面去分析。两个政策的本质应从蒋介石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去分析。
红军的长征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A.为对日妥协作辩护
B.对内“围剿”红军,对日妥协
C.借日本之手削弱共产党
D.为反动政变制造根据
2.红军前三次反“围剿”与第四次反“围剿”的不同之处是
A.以毛泽东军事方针为指导
B.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9.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长征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长征三大主力会宁会师](https://img.taocdn.com/s3/m/d9fcbd186bd97f192279e9fc.png)
1936.10
讲解:高一(3)班余思亭
1.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2.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长征片段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更 喜 岷 江 千 里 雪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红 长 军 征 不 怕 远毛 征泽 难东
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 开始长征
长 征 的 经 过
1935年10月 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 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 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 宁会师,长征结束
会宁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危为安。
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练的中国共产党和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红军的精华。 的结果而告结束。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 ——毛泽东 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 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 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 牲、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 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今天我们的安定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换取的。无论如今社会 被发展得如何,有多多少少的过错,无论我们对共产党的统治多少 抱怨。我们必须真心牢记:无论哪党执政,无论哪个国家,必有各 自的不足,年轻的时候还不许犯点错吗?谁小时候没有撒过谎?谁 读书没有抄过作业?谁年少没有改过的机会?请包容中国在发展史 上走的歪路,因为那是一个民族长大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者培训/course/all/4-84/
喜欢了外面的空气,许是屋里呆的久了,恋了这丝丝小雨滑过发丝的温柔,淡了浅妆,天然巧洗。 绕了一圈,故作的,看雨流淌在淡蓝色的伞沿,心思穿过时间的长廊,那个一身纯棉的修身白裙的女子,露着脚趾,低头踩着水滴积堆的小溪,不管不顾的贪玩着一个人的游戏。就这样把那些年少的点 滴,组成了成长的足迹。挥不去,也回不去了。 雨,一直下,张宇说,气氛不算融洽。我不觉得,躺着听雨,听它滴到屋檐上,又悄然滑过窗棂的滴答声,听那节奏,不用问,它是安静的,这时,风一定是没来的。只它缓缓地数着时间,看花栏上那 没来得及挪进屋的对兰把长长的叶子洗绿。 紫色的窗帘,就这样分开在原地,雾蒙蒙的雨气湿了,透明的玻璃。看窗外,听雨。屋内的银屏传来【雨花石】的歌曲,90后的少女,挑战前辈们的功力,叹声,年轻就是打不败的神奇,因为还有时间 等你。 有只蛾子,飞了过来,米袋里的米好久不下了。一个人的饭,总是懒得去做,以至于立夏了,有蛾子安了家。那句;爱惜飞蛾纱罩灯,是僧人的慈悲。那只蛾子锁紧了我的目光,我在想,它到底要飞到 哪去?女友离了,她说,回到空寂的屋子,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能放出声音的东西,填满屋子里闲余的空气。 一个干净的几乎洁癖的女子,在太干净的世界里,终是有了寂寞,有了不甘,和奢望。这世界至少是需要两个人才能成为一个家的。而无意看到她在满张纸上,画满的,就是一句;幸福在哪里?我知道, 爱笑的女子一定是该幸福的,她的笑一直在,我相信,她会等到的我的他在外地,我常盯着电话,盼它响起,至少有一个声音,我是知道的,有人在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