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四年制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学生。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崇德博学、敬业创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掌握历史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及艰苦奋斗作风,能胜任中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有关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新的史学观念,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史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常见问题的技能,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3、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

4、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5、了解国内外史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教学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历史学教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成绩要求。

9、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进行教学。

10、具有一定的体育、美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高尚的审美能力,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四、学制、最低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名称学制4年,学完规定课程,修满166学分,成绩合格者,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宁波大学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本科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本科生培养方案

宁波大学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扎实的史学基础、较高的文化综合素质和师范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中学历史师资。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练检阅各类历史文献,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能正确运用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并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科研的能力;有健全的体魄,并掌握一门外语。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中国通史(2)、中国通史(3)、世界通史(2)、历史学科教育学2、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历史文化原典选读、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史料学、中国通史专题研究、世界史专题研究、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历史学科教育学。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

最长学习期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64。

其中,必修课114.5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32学分,学科大类平台27学分,专业教育平台27学分,专业方向模块28.5学分);选修课49.5学分(包括通识教育教育平台10学分,学科教育平台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10学分,专业方向模块11.5学分,任意选修课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历史学学士。

须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

思政与通史课程42学分,学课大类平台33学分本专业课程、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方向课程77分。

专业课程包括两大类:教育类课程: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历史学科教育学、教师语言艺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书写技能历史类课程:中国通史系列、世界通史系列、史学概论、历史文化原典选读、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世界史专题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等;七、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课程设置总表七、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一)七、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二)七、历史学专业(师范一本)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三)注:1、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 门;2、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 2 门。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832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依据“研教双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一流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索精神,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技能。

具体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在大学平台课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比较系统的基本知识;2.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形成一定的历史学研究能力;3.较熟悉地掌握古汉语和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中外历史文献和资料;4.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5.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教师基本技能。

二、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文选、教育学、心理学等。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八、说明1.本专业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7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3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67学分,专业选修课34学分,实践环节19学分,必修课学分不能以选修课学分代替;2.教师教育课程分必修、选修共20学分,必修课为教育学基础3学分、心理学基础3学分、教师口语1学分、教师书法1学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学分、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历史教学技能训练1学分、历史学科教学论2学分,共15学分;选修课5学分(教育、心理类3学分,学科教育类2学分);3.本专业学生必须选修12个学分的综合素质课。

历史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历史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历史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历史学系概述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

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成。

百年来,一批杰出史学家为本系的学科构架和特色的形成,完备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与考古学;五个博士点(含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此外还设有国际关系、民族学硕士点,中国思想史、边疆学、国际关系博士点。

其中世界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1995年,本系确定为国家教委直属文科人才培养系科研基地。

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8年,获准成为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

本系设有一批研究机构,其中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现本系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29人),副教授22人。

本科生177人,硕士生300人,博士生257人,博士后13人。

二、指导思想历史学的任务在研究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知古鉴今,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现代化建设和繁荣民族文化培养优秀的跨世纪的史学人才。

本计划既要发扬我系传统的教学特色,强化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功的教育训练,同时注重人文学养、文理渗透以及社会工作能力和竞争力,满足日渐广泛的社会需求。

三、培养目标1、历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史学人才和人文型复合人才,通晓本专业的基本学识和技能,并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科学之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新近的发展与成果,能够阅读和运用中国历史文献和书刊,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言,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社会工作(包括涉外事务)能力;能够胜任:(1)高校和科研机构之教学、研究工作;(2)党政机关、涉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宣传教育、编辑出版、行政管理、公关接待、文化交流等工作;(3)考古、文博单位之相关专业工作。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本科培养方案主要是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知识、研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下面是一个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的具体介绍:一、培养目标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学生,具备以下核心素养:1. 掌握广泛的历史学知识,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相关的历史学理论和方法。

2. 具备独立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

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历史文献的评价和系统整理,并能够发表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4. 具备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

二、学位课程设置1. 历史学专业的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等。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 学位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历史调查和研究项目、实习以及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历史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和档案馆实习、考古发掘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研究经验。

2. 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出版物编辑等学术活动,与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四、实践教学环节1. 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分阶段、分任务参与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2. 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包括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撰写、实践经验交流等。

五、毕业要求与评价1. 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独立开展研究,深入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问题或者主题。

2. 毕业论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评价和学位授予。

六、就业与发展历史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1. 高校教师或研究员:从事历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培养下一代历史学人才。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和研究能力,具备跨学科视野和批判思维的高素质历史学人才。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全面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具备深入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熟悉历史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具备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3.具备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资料研究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历史信息的可信度;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5.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传递历史信息和研究成果;6.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元环境中协调合作。

二、培养方案1.学制与学分要求历史学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总学分要求为XXX。

其中,历史学专业课程学分为XXX,必修课学分为XXX,选修课学分为XXX,综合实践学分为XXX。

2.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在历史学本科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设优质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哲学、文化与文明、社会学、经济学等。

(2)专业基础课程:历史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涵盖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

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学原理、历史文献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历史学知识基础,并培养其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历史学本科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继续深化历史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专题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二是开设跨学科课程,如历史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历史与文学等。

这些选修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4)综合实践:历史学本科专业综合实践分为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两个部分。

实习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具体历史研究项目或历史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研究课题,通过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和学术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5)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5)制定人: 郑春生审核人:刘建国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代码:060101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历史学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师范技能的中等学校历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0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1.1 具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1.1.2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1.1.3 具有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1.1.4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5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1.2学科基础知识1.2.1较系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1.2.2较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2.3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及主要的历史要籍。

1.2.4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

1.3专业知识1.3.1中国史知识。

掌握中国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2世界史知识。

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知识。

掌握历史认识论,掌握中国和世界主要史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发展演变情况,了解中国和世界经典史学名著,熟读一些经典史学名著。

1.3.4专门史知识。

深入探究和学习中国断代史或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发展史,深入探究和学习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或西方思想、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的历史发展演变,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
制定人: 郑春生审核人:刘建国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代码:060101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历史学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师范技能的中等学校历史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从事其他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0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
1.1公共基础知识
1.1.1 具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1.1.2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教育基础知识
1.1.3 具有教育管理、法律法规等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1.4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5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1.2学科基础知识
1.2.1较系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1.2.2较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2.3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及主要的历史要籍
1.2.4较系统掌握历史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研究方法
1.3专业知识
1.3.1中国史知识。

掌握中国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2世界史知识。

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从远古到当代的历史发展演变,它包括政治制
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成就等方面,掌握对世界历史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知识。

掌握历史认识论,掌握中国和世界主要史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及其发展演变情况,了解中国和世界经典史学名著,熟读一些经典史学名著
1.3.4专门史知识。

深入探究和学习中国断代史或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发展史,深入探究和学习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或西方思想、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的
历史发展演变,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1.3.5历史教学方面的知识。

掌握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
要方法
1.4学校管理知识
1.4.1掌握课堂管理、班主任等基本知识
1.4.2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
1.4.3了解教育组织、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标准
2.1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
2.1.1学会历史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1.2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主动更新知识
2.1.3理解和应对教育发展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应关系的能力
2.1.4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2.2学科基本能力
2.2.1具有历史思维能力
2.2.2具有史料收集、阅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2.3具有写作历史论文的能力
2.2.4具有历史教育教学的能力
2.3应用知识能力
2.3.1具有从史料和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2.3.2具有定义问题、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2.3.3具有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和建议的能力
2.4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2.4.1具有用语言表达、沟通和交流能力
2.4.2 具有用文字、图表和电子及多媒体等形式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4.3具有学科内、跨学科、跨文化背景合作的初步能力
2.4.4勇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2.5组织协调和团队工作能力
2.5.1具有系统思维的能力,能分清重点、难点和主次因素
2.5.2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组织、协调和开展集体合作的基本能力
2.5.3具有应对和处理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2.6具有国际的视野
2.6.1了解本学科的世界主要发展趋势和先进理念
2.6.2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世界主要发展趋势和先进理念。

2.6.3具有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标准
3.1人文素质
3.1.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1.2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关怀,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3.1.3具有理性地继承和批判的精神
3.1.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3.1.5具有全球视野、人类关怀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2科学素质
3.2.1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3.2.2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3.2.3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渗透科学思维方式
3.3职业素质
3.1.1具有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3.1.2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3.1.3具有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
3.1.4具有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
四、主干学科
中国史、世界史
五、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概论、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思想文化史等。

六、特色课程
地方史专题研究、口述史学概论、历史学应用基础、历史学导论、温州华侨史
七、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包括选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