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课题: 5.2 预防犯罪
科目思品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主备张涛复核执教人
教材分析
教学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
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
犯罪能够判断犯罪行为。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学情分析
由于未成年人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和改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

因此,必须帮助他们认
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
为违法犯罪。

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学法指导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等素材;学生准备不良行为转为违法犯罪的案例。

板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并说出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通过材料分析,区分刑法与刑罚的不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以及材料阅读,讨论、分析并总结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重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难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两幅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片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第二幅图片则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同样是欠债不还,为什么两幅图片的违法行为分类不同呢?要想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犯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犯罪》(板书)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思考:阅读并分析材料,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学生回答)点拨:(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或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写入刑法可以有效遏制这种犯罪行为。

(3)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过渡: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变成了刑事违法行为,是因为它符合了犯罪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找出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们一起来看表格,我找同学来分析一下(学生回答)点拨: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板书)【第二环节】刑法和刑罚的区别过渡:这里有一个新的法律名词“刑罚”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区分一下与它发音比较相似的“刑法”有哪些区别点拨:(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5课 第2课时预防犯罪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5课 第2课时预防犯罪

第2课时预防犯罪【知识与技能】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过程与方法】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自觉遵纪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点】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1.对刑罚含义及分类的理解。

2.对不良行为的区分及理解。

【自主学习】带着下面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并在书中进行标记。

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刑罚的含义是什么?3.我国的刑罚体系是怎样的?4.我们应如何预防犯罪?【新课导入】漫画赏析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犯罪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知道什么是犯罪,懂得如何预防犯罪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犯罪》。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内容及地位[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问题思考]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答案提示:①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犯罪。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②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犯罪。

《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③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非法拘禁。

《刑法》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教师点拨:(1)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怎样的刑罚。

(2)地位: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第2课时预防犯罪知识目标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

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能力目标1.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

2.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2.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重点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难点1.刑罚含义及分类的理解。

2.对不良行为的区分及理解。

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案例】为吃宵夜抢同学钱财在海口市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

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

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

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

自以为找到了“快速发财”的捷径,仅隔一天两人又再次闯入学生宿舍准备抢劫时,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卫人员和民警现场抓获。

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郑某与杜某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但因两人未满18岁,又系在校生,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一审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教师点评:因为在校中小学生超前消费与经济实力不能满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抢劫案件在校内外并不鲜见,有的抢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上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5.2预防犯罪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呈现概念及事例,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回顾理解与巩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对同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有更深认识,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质量。

(3)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意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预防犯罪的学习,让学生对形成正确的价格观和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启发,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反应灵活,活泼好动,对学习新鲜事物有很大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对初中八年有学生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互讨论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整理并完整表达个人的思想;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对相互启发,开阔视野,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搜集有关犯罪的事例及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盗窃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拘禁罪图片及刑法条文。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1.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2.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3.法治意识: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4.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种类及基本特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师设置活动: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2.提问: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1.认真观看视频。

2.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1.了解罪与罚介绍寻衅滋事罪的案例思考:五名未成年被判刑依据的是哪部法律?造成了哪些危害?(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犯罪带来了危害。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4.我看罪与非罪分别展示两种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秀获奖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学习内容:本节课分成两目内容: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个目是“加强自我防范”。

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能力,但往往看事情又很片面,情绪不太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对法律及犯罪等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法治观念淡薄,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是十分必要。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二)能力目标:
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认清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犯罪的特征、刑罚处罚
难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四、课型:新授课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情境的选择以人为本,走进学生的生活;是本课的设计理念。

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讨论中受到视频内容的感染实现了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还是教师讲解的稍微多一点。

时间分配要更科学一些就更好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案1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犯罪的概念、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违法犯罪现象,但对犯罪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预防和抵制犯罪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危害,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危害,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特点和成因2.犯罪危害的认识3.预防犯罪的方法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危害。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预防犯罪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犯罪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问题和情景模拟活动。

3.准备教学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犯罪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犯罪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犯罪的概念、特点和成因,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犯罪案例,探讨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预防和抵制犯罪。

4.巩固(5分钟)总结犯罪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参考教案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参考教案2

5.2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1.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开展为犯罪。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教学难点:如何预防犯罪三、教学过程:导入:小张案例导入1.尝试评判小张的行为。

2.如果小张将卡片据为己有,后果会是如何呢?3.小张的转变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一、了解罪与罚1.结合课件图片活动:想一想,说一说,图片中的行为性质和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

教师总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什么样的刑罚。

2.出示材料,归纳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教师总结: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分的行为。

犯罪的根本特征: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后果3.合作探究通过教材p54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探讨以下问题: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什么罪?教师总结:犯罪行为。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法。

二、加强自我防范1.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刘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教师总结: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防止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作业:完成导学案的习题板书设计:预防犯罪什么是刑法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犯罪的后果刑罚的分类如何预防犯罪。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5.2预防犯罪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5.2预防犯罪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犯罪的基本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过程与方法: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一属于盗窃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图片二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图片三属于非法拘禁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2、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2、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如何预防犯罪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涵义和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

2、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防微杜渐的故事: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

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

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

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

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解释:防微杜渐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

二、展示预习成果1、刑法是惩治________、保护_______和________的有力_______。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_______。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_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_______ 的行为。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________、刑事违法性和应受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五课第2框 预防犯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五课第2框  预防犯罪

第二框预防犯罪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犯罪的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讲解质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频:《熊出没之禁止捕猎日》片段。

2.思考:(1)在禁止捕猎日,光头强如果执意要追捕熊二,可以吗?为什么?(2)如果第二天,光头强又遇到了熊二,此时再猎捕熊二合法吗?3.教师导入:我国刑法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此光头强执意捕杀熊二的行为都是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_犯罪__,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刑罚__。

2.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__严重社会危害性__、__刑事违法性__和__应受刑罚处罚性__。

3.刑罚是__犯罪__的法律后果,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_最严厉__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分为__主刑__和__附加刑__两大类。

4.如何预防犯罪?(1)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__远离犯罪__。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_不良行为__。

(3)我们应增强__法治观念__,依法__自律__,做一个自觉__守法__的人。

(4)我们要从__小事__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__遵纪守法__,防患于未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了解罪与罚阅读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①),②),③),④)(1)分析四幅图片中的哪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触犯了我国的哪类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认识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特点、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犯罪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犯罪行为,需要学会如何预防和自我保护。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深入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2.培养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2.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3.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预防犯罪的过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设计好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话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危害,让学生对犯罪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4.巩固(5分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预防犯罪的过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犯罪,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涵义和刑法的种类。
2.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图片展示
“不该看的要看,不该试的要试,不该做的要做”必然导致“不该进的要进(监狱)”。
交流讨论
预防犯罪,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小结: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板书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2.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3.刑罚及其种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
2.杜绝不良行为
3.依法自律
小结:我国刑法规定了对偷盗、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
交流讨论:我国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请思考:
(1)法院根据哪部法律对赖某进行判决的?
(2)赖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3)赖某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4)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预防犯罪》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2、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3、能够判断犯罪行为,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填表分析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刑罚的有关资料。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述: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材料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材料链接:《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有请主持人、两位律师嘉宾,工作人员出场,其他同学作为现场观众旁听。
播放微课视频《少年李天一的犯罪之路》
提问:少年李天一是如何走到犯罪道路上的?我们一起探究一下他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
得出结论:
1、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2、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3、交损友
4、家庭教育原因
呈现李天一在狱中的书信。
活动:请你以李天一朋友的身份给他回复一封信。
学生观看并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准备给李天一的一封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我总结
通过具体的案件,引导学生分析情景中的犯罪事实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犯罪的含义及特征。明确刑罚及种类。
通过微课视频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明白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的原因,明白要防微杜渐。
通过书信的方式引导学生认清犯罪危害,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五课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成都市金牛实验中学校赵宇娟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难点
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间音乐:歌曲《青春纪念册》欣赏
学生观看
通过课间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5.2 预防犯罪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 预防犯罪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以下情形中,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或伤害他人;(二)殴打或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 14 周岁的人或 60 周岁以上的人;(三)多次殴打或伤害他人,或一次殴打或伤害多人。

法律链接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一:2016 年7 月 1日11时许,吴起县某中学初一学生刘某某(14 岁)等五人与许某某玩耍时发生争执,随后,刘某某等五人将徐某某拉入体育馆卫生间内进行殴打,致许某某受伤住院治疗。

经吴起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头面部多处软组织损伤、胸部软组织损伤、腹部软组织损伤、双下肢多处软组织损伤。

案例二: 被告人谭某某(16 周岁,在校学生)与被害人曾某某(在校学生)均系某武术学校全托班学生。

2016 年 6 月 11 日 21 时许,两人在谭某某宿舍内因琐事发生争吵并厮打,被劝开后,谭某某持折叠刀至曾某某所住宿舍内,将曾某某捅伤。

曾某某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学生根据范例格式: 现依据(xxx 法律) 处罚或判决如下,(被告人 x x 做了 x xx,处罚/判处 x xx ) 对两则案例依次进行判决后,教师展示真实判决:案例一为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为刑事违法行为。

通过案例二中的判决引导出刑罚的分类;对比案例一、案例二的区别引导出刑法的基本特征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同时对三者关系进行解释说明。

(二)加强自我防范 对上述两个案例进行一个总结,明确犯罪的危害是中学生难以承受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 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教学目的】
1.掌握犯罪的三个根本特征以及刑罚的 含义和种类,学会辨识犯罪。
2.知道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3.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开 展为违法犯罪。
4.帮助学生培养守法精神,远离违法犯 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犯罪的根本特征及 刑罚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个人如 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任其开展下去就可能走上 犯罪的道路。
★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 法犯罪?
第一、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 妙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第二、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 行为。
第三、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 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 人。
年2月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咸宁市中级人民 法院依法对犯组织、指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成心杀人罪等罪的罪犯刘汉、刘维、唐先兵、张东华、 田先伟执行死刑。
共 同 构互 成相 区联 分络 罪, 与不 非可 罪分 的割 标 准
1、严重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3、刑罚当罚性
最本质特征 〔首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铁窗泪?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请大家读教材,考虑“学生用书 〞自主学习部分。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理解罪与罚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 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 什么样的刑罚。
2月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 法对罪犯刘汉、刘维、唐先兵、张东华、田先伟执行死 刑。
第四、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防止沾染 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课堂总结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加强自我防范明确: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分析课本55页探究与分享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本节课学习我们要认清犯罪危害,知道刑罚的含义和种类;远离犯罪。

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交流讨论:1、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2、陈某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3、陈某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板书设计犯罪的含义与特征罪与罚犯罪的后果预防犯罪 1、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4、从小事做起作业设置同步学习知识点记忆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刘明学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
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教学方法及措施:欣赏歌曲、探究法、讨论、讲授法、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影《少年犯》插曲,学生观看思考,
通过电影插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探究新课
一、了解罪与罚
(一)运用你的经验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
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得出结论:刑法的含义及作用
(二)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得出结论: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犯罪要承担的后果是是什么?
得出结论: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一)播放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问题: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
对?为什么?
得出结论: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二)探究与分享:
问题: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娱乐—赌博—犯罪的“三部曲”
问题:他为什么会走上违法之路?
得出结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温水煮青蛙问题: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会丧生?
展示一些常见的不良诱惑
杀人蝙蝠的故事
得出结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

教师寄语: 要想不违法犯罪,把握品行是先例;学习法律知识,预防违法犯罪。

课堂小结(板书)
预防犯罪
课堂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
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
2.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句话表明( )
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
3.“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 .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 .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4.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
A .违反了刑法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罪与非罪 加强自我防范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犯罪的三个特征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养成良好习惯,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