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春到梅花山》教案

《春到梅花山》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梅花山的美丽景色。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春天和梅花山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品质。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梅花山的美丽景色。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通过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春到梅花山》的课件和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春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春到梅花山》。
(2)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记录并理解。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梅花山景色。
(2)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进行朗诵。
(2)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春天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练习。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诗歌朗读评估:检查学生对诗歌《春到梅花山》的朗读熟练程度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和反思

4 、春到梅花山(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学习4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熟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投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花?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梅花吗?”2、在“梅花”后面板书“山”。
3、同学们读读“梅花山”,梅花“山”说明什么?(多)4、这么多的梅花,它在哪儿呢?打开看课本插图,图上画的就是梅花山,梅花山是一处旅游景点,就在离镇江不远的南京。
5、简介梅花山:梅花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处于明孝陵神道环抱中,因山上多红梅而得名。
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6、春天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开放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板书并出示课题)那我们就一起到梅花山看一看吧!二、整体感知1、先听老师读课文,请大家边听边想象梅花山的景象,听后交流一下你仿佛看到些什么。
2、同桌交流。
(梅花全都开放了,在梅花山游玩的人很多很多……)三、深入文本1、师: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们很想自己走进梅花山去看一看,那就让我们自己再去读读课文吧!读课文前,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好文中的轻声。
2、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检查3、检查自读效果:检查生字读音:(1)打开语文书,找到生字。
学生利用文本多种形式读生字。
(自读、遮住拼音读、同桌打乱顺序点读、组词读)(2)出示文中生字词,各种形式再读——分行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①出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指名读)(分组读)(一起读)②分段读课文一段一段地读(指名读、男女生读)③一起读课文4、总结:同学们读得真好!春天,梅花山上开满了晶莹透亮、像朵朵彩云般的的梅花,挤满了喜爱梅花的人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梅花山,近距离的欣赏它的美丽动人。
春到梅花山教案(精选7篇)

春到梅花山教案(精选7篇)春到梅花山篇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3、简介梅花山: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
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呢?二、初读指导1、(课件播放梅花开放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课件播放课文)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hán háiāi piàn fāxiū xī寒气还没有挨着一片散发休息huān shèng jīng yíng tòu yǒng欢乐盛开晶莹透亮涌动(2)让学生同桌互读,个别读,集体读。
5、出示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1)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6、齐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①梅花什么时候开放?②在远处看,盛开的梅花是什么样的?③到近处看,一朵一朵的梅花有什么特点?2、四人小组边读边讨论答案,并在书上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有关词句并指导朗读。
①"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②“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表演一下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开放的梅花?(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来,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表演盛开的梅花,并对着坐着的学生说“瞧,他们这个样子,就是一个挨着一个。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梅花山春天的美景。
(2)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梅花山的相关知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梅花山春天的美景。
3. 品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4. 实践环节(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最喜欢的梅花山景色,并说明原因。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山春天的美景。
(2)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景色,写一篇关于春天美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梅花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梅花山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读写结合: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春到梅花山》的教案设计

《春到梅花山》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到梅花山》,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和梅花山春天的美景,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春到梅花山》的内容理解和欣赏。
2. 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三、教学难点1. 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到梅花山》的文本。
2. 梅花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梅花的相关科普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梅花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梅花山的春天美景。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梅花的生长特点、梅花山的美景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梅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知识拓展:教师提供梅花的相关科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过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创作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以梅花为主题的作品,如绘画、写作等。
7.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9.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以梅花为主题的作文等。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梅花山春天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观察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点,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春到梅花山》教案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春天和梅花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梅花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和梅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诗歌《春到梅花山》的文本、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的了解。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春到梅花山》。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赞美春天和梅花?(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对春天和梅花的热爱。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跟读,学会生字词。
(3)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诗歌背诵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2. 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其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和分享感受。
七、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诗歌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八、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春天和梅花为题材,鼓励创意表达。
《春到梅花山》教案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花山的美丽景色。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梅花山的春天景色。
(2)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课文内容,描述梅花山的春天景色。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春到梅花山》的课件或黑板。
(2)梅花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春到梅花山》。
(2)准备好笔和本子,用于记录生字词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梅花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山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形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疑难问题。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5. 描述梅花山的春天景色:(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梅花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景色。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描述梅花山的春天景色。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梅花山春天景色的短文。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设计1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识字。
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一、看图,逐步揭题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2、点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
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山”。
3、同学们读读“梅花山”,你能想带些什么?4、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谈话。
5、春天到了,满山的梅花开放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二、认读课文,把握内容1、先听老师读课文(配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听后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
2、生练读课文(1)你想跟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生自由练读。
(出示读书要求)(2)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哪些字比较难读,请你再读一读,然后请会读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
(3)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盛晶莹透涌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4)这些生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在课文中,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词语,请大家读读课文,用笔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看生字,说词语。
(生说出词语时,师点击生字,显示词语,学生读)(5)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学生提示后,小组间练读)(6)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轻声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体验(一)指导读课文第一小节。
1、“无穷想象读中来”,让我们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尽情地看一看,闻一闻,谈一谈吧!2、品读课文想象情景。
3、小组交流后汇报学习情况。
(1)看到了什么?从学生谈话中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想像加深感受,如: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春到梅花山》课教案

《春到梅花山》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和赏梅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梅花的特点。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以梅花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作或写一首小诗,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好事物,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和赏梅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梅花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梅花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4)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搜集关于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和赏梅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梅花资料。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梅花山美景。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讲解、示范。
3. 品析课文(1)学生汇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梅花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3)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梅花知识。
4. 实践环节(1)学生以梅花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尝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的特点及其生长环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小诗,互相欣赏、学习。
春到梅花山教案设计(优秀模板4套)

春到梅花山教案设计(优秀模板4套)春到梅花山教案设计套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春到梅花山(用绿粉笔板书“春”,用红粉笔板书“梅花”)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课题?(指名读)你读得真好,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再去南京的梅花山欣赏一番。
多媒体播放梅花山的美丽景色。
(师有感情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板书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春意盎然,梅花的美丽颜色。
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欲望。
】过渡:梅花山的梅花开得美吗?你也打开课本读读第一自然段吧!二、朗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1、出示第一句: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1)指名读。
(多名)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2)“早春”是什么时候啊?天气怎样啊?现在已是早春,你感觉温度怎样?你看校园里其它的花儿都开了吗?(3) 春天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啊,堪称“报春使者”。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与其它花儿的比较,体会梅花开的早。
】(4) 齐读这段话,你还知道了什么?(抓住“满山”,理解梅花的多。
)播放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满山的梅花”。
板书:满山的梅花(5) 漫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梅花,你能把满山都是梅花的景象读出来吗?读给同位小朋友听一听(抓住“早春”、“满山”等进行评价)。
过渡:满山的梅花,红的胜火,白的似雪。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出示第二句: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多媒体演示)(1) 男女生分组读,看图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体会梅花的多。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词“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 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我们站在梅花山下,远远地看那山上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还有吗?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极了,真让人喜爱。
《春到梅花山》的教案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花山春天的美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课文内容,描述梅花山春天的美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春到梅花山》,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
(2)学生分享他们对梅花山春天美景的观察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描述梅花山春天的美景。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春到梅花山》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朗读与背诵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春到梅花山》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春到梅花山》教案及评课稿

《春到梅花山》教案及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到梅花山》,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特征以及梅花山的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了解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及梅花的特征。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梅花山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图片资料:梅花、梅花山等。
3.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美景。
b.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春到梅花山》。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及梅花的特征。
c.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讨论交流: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b.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c.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4. 情感体验:a. 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美景。
b.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c. 学生发表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后作业:a.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b.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美好景色,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与评课稿:1. 教学反思:2. 评课稿:本节课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亲切、富有感染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一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优质课。
六、教学拓展:1. 课内拓展:a.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梅花的诗词或文章,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春到梅花山》课后反思

《春到梅花山》课后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春到梅花山》课后反思《春到梅花山》课后反思(通用8篇)《春到梅花山》课后反思篇1语言文字的向往,将孩子们快速的带入文本,使孩子们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
《春到梅花山》的教案设计

《春到梅花山》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梅花山的春日景色。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春到梅花山》,熟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课文理解:讨论诗歌中描述的梅花山春日景色,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诗歌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春到梅花山》的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运用生字词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梅花山的春日景色。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写作指导法:通过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梅花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感受。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春到梅花山》,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歌:讨论诗歌中描述的梅花山春日景色,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4. 学习生字词:学习诗歌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诗歌创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歌《春到梅花山》,并进行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春天景色,创作一首小诗。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
《春到梅花山》教案

《春到梅花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特点和春天的气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春到梅花山》。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特点和春天的气息。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梅花图片或实物。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梅花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对梅花的认识。
(2)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朗读训练(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4. 欣赏梅花(1)学生展示自己对梅花的绘画或摄影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5. 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花的特点和春天的气息。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梅花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特点和春天的气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会了欣赏自然美,培养了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培养,增强了珍惜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春到梅花山》教案及评课稿

《春到梅花山》教案及评课稿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到梅花山》,使学生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和欣赏梅花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梅花的特点、生长环境及欣赏梅花的技巧。
2. 教学难点:梅花的精神象征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春到梅花山》及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梅花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梅花的特点、生长环境及欣赏梅花的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梅花,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梅花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2. 拓展作业: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梅花的分布特点及保护措施,提高自然科学素养。
评课稿:本节课教师以美丽的梅花山景色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课文学习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亲身感受梅花的美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本节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但在拓展作业部分,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梅花保护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六、教学反思在这一章节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与反思《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与反思1、出示梅花图这是什么?这是一棵树怎样的梅花?(出示:的梅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能在括号中填上哪些词?读一读,并把它们记在心灵深处。
今天,我们一起去梅花山可看梅花。
2、打开课文,读第一小节,想一想:梅花是什么样的?(自读、指名读)梅花是什么时候全面开放的?早春:早春是指春节过后的两个初秋月,也就是每年的2、3月份。
那时,我们身上还穿着()。
春天:看看书上的图,去梅花山看花的人有的身着(),有的围着(),还有的(),说明(此时的天气还很冷)。
这时的春天,我们叫它早春。
(介绍早春)书上这样说:()天气虽然很冷,可梅花却不怕,看,参天的梅花开放了。
(指名读、齐读)3、引读第2句:盛开的梅花……看着图,你想说什么?(多、美)挨:和同桌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挨就是挤、就是靠。
教室这么大,我们班43位同学可能需要挨在一起吗?梅花怎么会长得挨在了一起?枝条只有这么长……片片彩云: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多)有的,有的,还有的。
一棵棵长满梅花的树木连成一片彩云。
可铁塔的梅花那么多,说是一片够吗?两片呢?三片呢?那要怎么说?(片片)一个片字不够多,2个就多了。
彩云多,可以时说是片片彩云,树叶多呢?白云多?鲜花多?()花可真多,你来读一读。
4、远看,梅花如片片彩云飘满山,走近看,那一朵一朵的梅花(引读)离远了闻得到吗?只有当我们迈步到树上,抬起头,深深地吸一口气,才能闻到: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是什么样的?成了半透明的,还会发光,就象是冰亮的冰花或是露珠。
(指名读、齐读)从远到近,从满山的云彩到一朵花儿,我们赞叹了梅花山不同的美丽,连起来,再读第一小节。
5、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喜欢吗?你呢?你呢?人们都……(引读)读第二小节,你还能从哪儿读出我们喜欢梅花?欢乐的海洋:亲眼目睹人们看到这么美的花很高兴。
梅花山的花多,是花的海洋;看梅花的人多,梅花山成了人的海洋,看花的人因心里都十分开心,梅花山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小学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

小学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优秀《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1一、温习导入。
一、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二、(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一、过渡:此刻,就让咱们跟从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件)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
(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边读边想)【评:在教学进程中教予同窗念书的方式,引导同窗变机械的阅读为考虑性的阅读】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
师生交流:(出示课件)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超级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
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幽香有来。
“幽香”确实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依照同窗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沛发挥同窗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同窗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同窗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同窗在自身的眼中构建了一个漂亮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同窗明白得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诵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咱们一路去看看吧!(播放配音录像)【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同窗的考虑,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同窗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同窗更好地明白得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小学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_0

小学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1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出示)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同学读书的方法,引导同学变机械的阅读为考虑性的阅读】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
师生交流:(出示)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
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
“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沛发挥同学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同学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同学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在自身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同学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配音录像)【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同学的考虑,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同学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春到梅花山教材分析:《春到梅花山》一文描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
课文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
课文着重描写的是早春时节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这挤挤挨挨的梅花足以让人想出梅花开放之茂盛,而“片片彩云”的比喻,则让人很容易想到像这样旺盛地开放着的梅花一树树,一片片,而且不止一种颜色,不然不能称之为彩云。
如果说,这像是站在高处放眼远望到的画面的话,那么“那一朵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便自然地把目光凝聚在面前的一枝梅上。
由于注意力从远处收到眼前,于是,梅花淡淡的清香也在不经意间沁入心脾,让人流连花间,不舍得离去。
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结合上下文、图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挨”、“晶莹透亮”、“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识记本文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课文的录音磁带;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2月29日总第2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结合上下文、图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挨”、“晶莹透亮”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片,紧扣词语,欣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2.通过朗读,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挂图一、看图,逐步揭题1.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2.点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
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山”。
3.读词“梅花山”,你能想想象梅花山会是什么样的吗4.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谈话。
5.春天到了,满山的梅花开放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师生共同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谈谈小朋友熟悉的花儿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将学生引入课本,激起了要读书的欲望。
)二、看图,认读课文A.仔细观察1.出示幻灯图片。
(课文插图)2.引导观察。
要求学生由近及远观察画面,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
3.讨论。
(1)图上的花儿开得怎么样(2)人们到山上来干什么B.初读课文自读课文。
(1)读第一遍。
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第二遍。
要求学生圈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读第三遍。
要求学生画出难读的句子,练习把句子读通顺。
C.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hai mei pian bao xiu xi jing ying还没有片片报春休息晶莹涌动人流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相机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昔。
“晶莹”两个字都是后鼻音。
流(liu)是边音。
③去掉拼音,指名读词。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读两个长句子。
(第一段的第二句,第三段的第二句)②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宇音。
D.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思考:春天来到了梅花山,梅花山上怎么样1.先听老师读课文(配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听后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
2.生练读课文。
(1)你想跟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生自由练读。
(出示读书要求)(2)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哪些字比较难读,请你再读一读,然后请会读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
(3)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盛晶莹透涌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4)这些生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在课文中,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词语,请大家读读课文,用笔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看生字,说词语。
(生说出词语时,师点击生字,显示词语,学生读)(5)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学生提示后,小组间练读)(6)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轻声读课文。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品读课文,读中体验(一)指导读课文第一小节。
1.“无穷想象读中来”,让我们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尽情地看一看,闻一闻,谈一谈吧!2.品读课文想象情景。
3.小组交流后汇报学习情况。
(1)看到了什么从学生谈话中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想像加深感受,如:“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A.读这句话时,同学们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美景B.学生交流后,相互演示情景,动态地感受梅花亲密无间尽情盛开的情景。
C.多媒体播放梅花盛开的场面,学生面对美景朗读句子体验感情。
(2)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A.“阵阵清香扑面而来”,置身其中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B.闻着这醉人的花香,如果让你闭眼想象,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情景学生闭眼后想象后交流。
C.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一朵一朵梅花,晶莹透亮”,点拨学生抓住“晶莹透亮”展开想象:清早花瓣上沾着小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是什么样的再闻闻阳光中梅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感受飘到你的心里了吗D.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二)指导读第二小节。
1.人们喜欢梅花,一有空就到梅花山去踏青、赏美。
到了休息日,人就更多了,请你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那么多人。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国庆节、元旦时候大统华、司马坊步行街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多到什么样子,理解“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等关键词。
想象梅花山人流涌动的情景读出花海人潮的热闹场面。
3.你到了梅花丛中,除了看到满眼的梅花,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赏梅的人们会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花海人潮的热闹场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图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挨”、“晶莹透亮”等词语,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读书,读准,读正确. 另外应该要求学生逐段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四、学习生字1.学习二类生字,学生自己读,同桌互相对读。
2.学习一类生字,开火车读,个别读生字卡。
学习两个新笔画,学生自学生字的笔顺。
老师板书笔顺。
学生交流生字的笔顺。
学生在书上描红。
(设计意图:指导写字时,学生写“挨”时,这个字的右下部分容易混淆。
反复指导,使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3月1日总第23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结合上下文、图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挨”、“晶莹透亮”、“涌动”、“人流”、“欢乐的海洋”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识记本文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检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学生读)你读得真美,谁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好,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让学生齐读)2.开火车读生字词。
复习词语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学生响亮地回答“会”!)真的多媒体出示词语(词语背景为满山遍野的梅花):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早春盛开挨着片片彩云晶莹透亮清香报春涌动人流(设计意图:第一、二行词语是描写梅花的;第三行是描写看花的人的。
通过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为更好地理解词语做铺垫。
)二、细读课文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呀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
(用上一个也可以,用上两个、三个那就更好了。
)小结: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呀!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边看梅花边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好不好啊(学生肯定会大声地说“好”,接着我就播放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录像,伴着舒缓的音乐、师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小朋友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了!那刚才宣老师读的是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呀打开书本,你也读读吧!(对于小朋友的自由朗读,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1.小朋友你看(出示图片),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教师引读)——出示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背景图仍为满山的梅花)(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2)(“早春”两字变换颜色,让学生加深印象)“早春”是什么时候呀天气怎么样呀读读整句话。
(3)是的,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就”字在老师说的时候相机变换颜色)——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呀!(4)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导学生抓住“满山”,来理解梅花的多。
你怎么知道很多的呢(学生回答。
接着,“满山”两字变色,让学生理解“满山”。
(“满山”就是指不管是山脚,还是山腰、山顶,到处都开满了梅花)板书:满山的梅花(5)小结: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
谁来读读这句话2.你喜欢那开放的梅花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交流学习所得。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开放的梅花。
老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评价。
出示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分男、女生读。
(3)“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时词语变换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呀那梅花——,来,让我们来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多。
)(4)小结:你看,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
那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地看山上那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5)指导学生看文字下的梅花图。
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让学生在图片上指)哦,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还有吗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真惹人喜爱!通过看图,让学生在体会梅花多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梅花的美。
(6)那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梅花真多、真漂亮呀!)好,让我们一起来读!3.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近处的梅花吧!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