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在文学赏析中,语言角度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语言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分析。
一、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中的词语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形象和意义。
在文学赏析中,可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作品的语言特色。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人物的描写经常使用一些精美而又贴切的词语,比如对宝玉的形象描写:“簪缨世胄,一表人材”,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态度。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运用大量的生动形象的词语,比如“丑女本未易得美丽的衣冠”,“绿豆大的墨汁”的描述,塑造了丰富的意境和形象,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对于虚构人物的刻画,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塑造了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使得读者更加容易对作品产生共鸣。
三、语言风格的特点在鲁迅的作品中,语言多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简洁明了,直抒胸臆,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
而在古文辞赋中,语言则多采用雅致精美的文言表达,通过对文辞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典雅、雍容。
而在现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更加多样化,有的作品追求简洁明了,有的作品则力求大气磅礴,通过对语言风格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内在意义。
四、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在《红楼梦》中,通过对于人物的对话和描写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情世故、家族关系等方面的内涵。
在《狂人日记》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中对于民族情感和人性的揭示。
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句子赏析有三个切入点:抓关键词语、从修辞的角度、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其中,抓关键词语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入手,具体分析这些词语体现的特点、状(情)态和(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独特感受。
具体的赏析方法可以通过练来加深理解。
例如,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中,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入手,如“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写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
在比喻的方法中,如“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无数的星星”比喻成“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眼睛模糊时所见到的情景。
总之,句子赏析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排比的作用是强调和深入表达,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的说服力。
2、修辞方法的应用技巧1)比喻句的应用技巧: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和贴切性,不要过于牵强附会,也不要过于平淡无奇。
2)拟人句的应用技巧:要注意拟人的程度和恰当性,不要过于夸张或不自然,也不要过于平淡无味。
3)排比句的应用技巧:要注意排比的内容和结构的相关性和类似性,不要过于冗长或重复,也不要过于生硬或不自然。
3、修辞方法的运用要点1)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修辞方法,不要滥用或重复使用同一种修辞方法。
2)要注意修辞方法的语言效果和表达效果,不要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和意义。
3)要注重修辞方法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不要局限于单句或片段,要考虑整篇文章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夸张在表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加突出和鲜明。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一样,是……”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读来气势昂扬,增强了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过程,语言角度分析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载体,通过运用丰富的言语表达方式,作家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语言角度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可以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
鲁迅的语言风格深沉、犀利,他常常使用富有形象的比喻和描写,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而余秋雨的语言风格优美、细腻,善于描写细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感受到作者的个性。
可以分析作品的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作品传递意义和情感的方式,也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对白等语言表达形式,可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主题。
在《红楼梦》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对偶、对仗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物象和意象的结合,表达了世态炎凉、人世沧桑的主题。
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可以分析作品的语言节奏。
语言节奏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它通过有节奏的语言结构和运行速度,营造出特定的思维氛围和情感效果。
在白居易的诗中,常常运用平仄和押韵等手法,使诗句音韵悦耳、抑扬顿挫,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节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审美效果。
可以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唐代的诗歌注重骈文和韵文的运用;宋代的诗歌注重抒情和婉约的表达;现代的文学作品则注重探索语言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以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语言赏析(已整理)
赏析的角度:1、语言赏析:修辞手法、字词、句式、色彩等赏析2、写作手法赏析: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烘托、铺垫3、内容的赏析:人物形象、主题、情感等赏析语言赏析: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有关的术语如: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凝练等等。
修辞手法赏析:要具体阐明运用这种辞格的表达效果如:运用比喻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情趣横生;运用排比增强气势;运用设问发人思考;运用对偶古朴典雅。
写作手法赏析: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写法往往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设置悬念往往使文章引人入胜;衬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铺垫照应常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水到渠成。
情感赏析:散文语言具有抒情性,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曲折;有的真挚热烈,有的深沉冷峻;有的激越豪放,有的婉约含蓄。
例子:1、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
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与拮据……赏析:作者谴字用词的功力不同凡响,不少词语用得出神入化。
如“拮据”一词,原意是缺少钱,手头紧,境况窘迫。
作者借用这个词喻指时间少,不够用,形象贴切。
2、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
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
赏析:文中将“烛光”比作“光明的花苞”,设喻新奇,给人美感。
3、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
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
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中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赏析:文中用了一组排比句,铺陈有致,叙说流畅,具体写出自己一年里匆匆的旅程。
句法运用的赏析角度和方法
句法运用的赏析角度和方法引言句法是语言学中研究句子结构和组合方式的学科,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解和赏析文本。
本文将介绍一些赏析句法的角度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角度一: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句法赏析中最基本和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句子中的词汇、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作者的句法选择和句子的结构风格。
例如,我们可以注意到作者在句子中使用了哪些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角度二:修辞手法在句法赏析中,我们还可以关注作者在句子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强调、夸张、比喻等目的的技巧。
例如,作者可能通过借用、拟人、排比等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
角度三:句子长度和结构句子的长度和结构也是句法赏析的一个重要角度。
有些作家偏爱长句,通过包含大量信息和修辞手法来丰富句子的内涵;而有些作家则更喜欢简短精炼的句子,以强调某个概念或情感。
通过观察句子的长度和结构,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句子风格和写作意图。
方法一:注释在赏析句法时,读者可以通过标注和注释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可以在文本旁边标出词性、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关键点,以便更方便地分析和理解。
这样的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研究作者的语言运用和句法特点。
方法二:分析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句法运用,读者可以发现不同作者的风格和偏好。
通过将文本的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对比分析还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探讨不同文本的句法差异和联系。
结论句法赏析是理解和欣赏文本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关注语法分析、修辞手法和句子的长度和结构,以及采用注释和对比分析等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揭示和理解作者的句法选择和句子特点。
在赏析文本时,我们应该运用以上角度和方法,以提升我们的句法赏析能力,并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高度表现,语言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角度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角度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选择词汇选择是作者表现艺术的重要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词汇的选择不仅需要符合语言的基本规范,还需要体现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意境。
例如,在诗歌中,用诗情画意的词汇来表现丰富的艺术形象,体现情感和意境的完美融合,而在小说和散文中,词汇的选择更具情节性和叙事性,需要注意词语的简明性和生动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
2.句式结构句式结构的选择也是毫不小觑的,在文学作品中,句式结构的多样性也是一种表现创新性的方式。
例如,在传统的古代文学中,采用经典的对仗句式,使语言更加工整和优美;而在现代文学中,作者更注重平衡句式的多样性,使语言更加活泼和多彩。
3.文体特点文学作品的文体多种多样,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例如,小说和散文均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但小说更注重情节的推进和悬疑性,散文则更注重人物和作者的文思感悟。
诗歌更侧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达,而戏剧则更注重舞台形态和话剧情节。
4.语言气息语言气息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作者情感的体现。
例如,在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叙述和描绘,表现出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在诗歌中,作者可以通过鲜明的意象和多彩的词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而在戏剧中,则需要注重舞台表演和角色刻画,使得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语言角度分析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词汇选择、句式结构、文体特点和语言气息,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学作品赏析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语言角度分析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叙事技巧等方面。
背景介绍部分是引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信息,使他们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部分,会介绍文学作品赏析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作者、作品和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对文学作品赏析的背景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接下来对语言角度分析的讨论,为后续的研究铺垫基础。
1.2 研究意义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承载着作品的情感、思想和意义,是作者表达自我、展现世界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也会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知。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角度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还可以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丰富研究内容,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在当今文学研究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的背景下,语言角度分析的研究意义更加突出,对于丰富文学研究的内涵和拓展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探讨作品中语言的运用对整体作品的影响及作品表达的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叙事技巧、人物形象描写以及情节设置,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揭示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语言角度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的体验与品味。
研究语言角度也有助于揭示作家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对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语文考试语言赏析解题技巧
语文考试语言赏析解题技巧语文考试语言赏析解题技巧一、从语言风格上进行赏析。
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本中找一下答案。
同样是美文大师朱自清的文章,《春》的语言华美生动,而《背影》的语言风格则属于那种平实质朴的表达。
同样是出自鲁迅的笔下,《孔乙己》的语言充满着辛酸感伤,《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却让人感受到的是愤慨,是辛辣的讽刺。
所以对于有些文章同学们可以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去捕捉文章语言表达的魅力,完成题目的做答。
二、从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
这一类的文章比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那排山倒海的连珠炮式的排比使文章气势如虹,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中恰切的拟人比喻手法的使用使人感到济南的冬天的亲切温馨。
所以说,抓住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语言的精美是一个重要而简洁的方法。
三、从描写手段上进行赏析。
这一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是环境描写,我们还是以《春》为例,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综合利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全方位立体式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美景如画的春天。
二是人物刻画,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在鲁迅众多的作品中找到依据。
“闰土”、“孔乙己”、“阿长”每一个典型的形象作者基本上都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各种手段描绘出来的,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从意境上进行赏析。
语言美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美的意境,因此,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也可以抓住优美的语言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来做答。
我们以《故乡》中的一句话为例,“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浪漫唯美的画面,从中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通过这样一个角度同样可以做出精彩的答案。
所以说做好这一类的题目并不难,关键是同学们找到合适的角度,用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对文段的赏析。
语文考试技巧及经验介绍一、复习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建立新的联系。
赏析文学语言的角度
赏析文学语言的角度近几年的语文中考阅读题,都比较注重考查学生赏析文学语言的能力。
当然,好的文学作品,除了有具体而丰富的具有现实意义或历史意义的内容以外,还需要有承载这些内容的形式——文学语言。
因此,欣赏文学作品离不开文学语言的赏析。
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学语言赏析方面的备考复习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我们知道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它以强有力的气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而又轻盈的特点。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其修辞特点,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这句话把春草冲破土层而发芽吐绿的状态写活了。
因为《春》中用了许多比喻句和拟人句,那么,我们说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就不会有错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学语言,要弄清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比如:反复的作用是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夸张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和风趣幽默地突出某种意思;对比的作用是突出其中一方的某种特点;引用诗词可以增加文采,引用谚语、俗语可以增强生活气息;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反问则可以加强语气等等。
二:从表达方式入手。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
好的文章一般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从而避免文章语言的呆板单一。
如:鲁迅的《故乡》在结尾一段中,先用描写的手法展现出未来故乡的美好画卷:“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这宁静美好的景象是多么令人神往啊,可是怎么样才能拥有这种美妙的生活景象呢作者由此而水到渠成地生发出议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1. 引言1.1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语言角度的分析尤为重要。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和载体,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语言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作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比如比喻、象征、排比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令读者产生更深的共鸣。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叙事式、抒情式、议论式等语言风格都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
除了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也是非常关键的。
人物的语言可以展现出其性格、思想和情感,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描述和对话呈现也是语言角度分析的重要内容,情节的设计和对话的设置可以为作品增加紧张感和流畅感。
2. 正文2.1 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场景、人物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首先是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的手法来表达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常用的比喻有直接比喻和暗喻。
比如“他如狮子般勇猛”这样的比喻句,通过将“他”与“狮子”进行比较,突出了他的勇猛形象,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其次是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性格。
比如“风儿在树梢上轻声细语”,通过将风拟人化为“轻声细语”,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抒情感和生动感。
再次是排比和对偶,排比是通过平行结构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对偶则是通过对照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的对比和矛盾。
赏析语言的三大角度及细节
赏析语言的三大角度及细节
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从写作手法上看句子:
这里所谈的写作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句子的句型
按照结构来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依据谓语的性质,主谓句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复句详见第九节。
下面着重分析主谓谓语句和几种较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
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赏析角度
一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二小说的语言赏析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完整版)语言赏析的方法
语言赏析的方法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一样,是……”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读来气势昂扬,增强了表达效果。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掌握五个欣赏的角度,准确运用答题套路。
三、教学难点:不同的语言类型运用不同的赏析套路。
四、教学过程:(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泛的。
(1)比喻句作用:使被描写的人、物、理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分析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
分析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朱峰(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摘 要:一篇文章主要由文字、词语、句子等组成,好的文章必然离不开恰当的用词、优美的句式以及合适的修辞手法等等。
纵观那些被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会发现它们在语言描写上都有各自的特色,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不被人们所遗忘。
本文将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进行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角度一、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1.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语言的描述技巧通常由各种修辞手法所体现。
修辞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使文章情感更加丰富细腻,画面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往往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达到自己的写作效果。
例如: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
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
”[1]这里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有才学的女人比作像白菜番薯一样斤两的花。
花朵本是高贵美好的,但是将它与天平上廉价的白菜番薯相提并论,就让花朵失去了其原本的价值。
喻指有才学的女人犹如白菜和番薯一般廉价,不如巧妙偷懒的女人更加有价值,将作者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
又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
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
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都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了影响。
文中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全文处处可见青春的活力与生气,将作者当时内心的喜悦之情表现的十分到位[2]。
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里将小草拟人化,一个“钻”字展现了小草的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犹如一个青春活泼的小孩,让人顿时觉得活力满满。
又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角度。
通过对作品的语言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风格特点、表达手法以及作者的意图等。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语言在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角度进行分析。
语言的选用和运用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方面。
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词汇和句式,塑造出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选择了含蓄而典雅的词语,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和韵味。
在文言文的作品中,句式的堆砌和运用也是一种常见手法,通过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语言的风格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动词,使得作品充满了气势恢宏和激情四溢的氛围;而余华的小说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著称,通过简短的句子和生动的描写,直接触动读者的内心。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思考。
在鲁迅的作品中,他运用生动而有力的语言,揭露了封建旧礼教的荒谬和压迫性,并提出了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守望。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语言还可以用来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杜甫的作品中,他以豪放的笔触和丰富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于国家民族的忧思和情感。
通过对语言的深入分析,可以欣赏到作品中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语言在文学作品赏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语言的选用、风格、意图和艺术魅力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时,我们应该注重对语言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句子赏析的角度和方法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角度: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二、赏析句子的方法1. 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A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B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C 反问句,加强语气D 感叹句,抒情强烈;赏析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2. 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⑴示例:“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一个“悬”字将星星挂在空中而无所依绊的情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半明半昧”写出了海上看到的繁星有一些光亮,却又有些昏暗,这柔和的光亮使人产生亲近之感,让人仿佛渐渐地陶醉其中,油然而生喜爱之情;⑵词语赏析步骤:①从句子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②赏析格式;“........”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⑶示例:①、赏析动词:“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答案:“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这几个动词,准确生动而又极有层次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紧张等待、充满希望及小心谨慎的情景;②、赏析形容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如果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抽掉,效果会有何不同答案:如果把“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这些形容词抽掉,就使事物缺少了色彩、形状和神态,就没有原文生动、形象、具体了;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第一类:比喻句⑴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作用:使被描写的人、物、理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赏析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比喻有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例如:①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出现本体、喻体、喻词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你灿烂的笑容; 暗喻——出现本体、喻体、喻词③两只小虫子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借喻——只出现喻体⑵示例:“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本句把“无数的星星”本体比喻成“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到的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富有情趣;第二类:拟人句⑴拟人是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等;作用:突出形象特点,表达感情色彩,使语言生动形象;赏析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⑵示例:“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星星以人的动作说话、神态霎眼;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模糊的眼睛中群星闪烁的景象,及“我”与星星的知心、伙伴之情,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三类:排比句⑴排比: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加强语气、突出语意,有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感染力;赏析格式:强调了......对象......特点;见后面;⑵示例:“因此,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做好一件事必须具备的要求,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第四类:设问句作用:突出语意,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行文富于变化;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考;第五类:反问句作用:强调、突出......语意,加强语气、语势,表达强烈感情,增强感染力;第六类:反复句作用: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感情,增加表达的层次感和韵律感;第七类:夸张句作用:突出被描述事物的......特征,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第八类:对偶句作用:把......的语意表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4. 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例句:赵州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体现出赵州桥的历史悠久和美;例句“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例句:“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严谨;5. 从表达方式入手A 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B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C 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可以从人物的描写角度赏析,赏析格式为: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也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赏析格式为:通过描写景物……特点,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或人物……性格;D 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6.从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句:“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例句:“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掌握五个欣赏的角度,准确运用答题套路。
三、教学难点:不同的语言类型运用不同的赏析套路。
四、教学过程:(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泛的。
(1)比喻句作用:使被描写的人、物、理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
(对象)的。
特点。
)(2)拟人句作用:突出形象特点,表达感情色彩,使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点。
)(3)排比句作用:增强语势、加强语气、突出语意,有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点。
)(4)设问句作用:突出语意,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行文富于变化。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
特点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句作用:强调、突出。
语意,加强语气、语势,表达强烈感情,增强感染力。
(6)反复句作用:突出事物。
特点,强化感情,增加表达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7)夸张句作用:突出被描述事物的。
特征,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8)对偶句作用:把。
的语意表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
{(5)、(6)、(7)、(8)种修辞的答题格式是:方法(手法)+内容+效果}示例1:2011年桂林市中考阅读题《老村与老屋》中:“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示例2: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三)从句式的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的类型有:感叹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设问句,这两个句子都是无疑而问的)、祈使句、陈述句(包括肯定局、一般否定句、双重否定句)、长剧和短句、骈句{或叫整句}(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和散句。
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髹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例1:品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
(《叶子时期的梅》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7)对于梅,人们喜欢它开花时俄鲜艳、雪天的热烈。
梅花,“梅”字后面总跟着一个“花”字。
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
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
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赏析:作者采用整齐的句式(四字短语),语言优美,清新隽永,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同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盛开时的繁华、凋谢时的寂寞,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一般人对梅花的爱是短暂而肤浅的。
(四)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往往考查较多的是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特别侧重对描写方法作用的考查)下面我再具体分成几个角度分析:(1)从表达方式赏析(基本格式是:运用……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点或观点或情感或与所描写对象的关系等。
)例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赏析:这句话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例2: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绝唱》: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赏析:本句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不屈、自信的精神。
(2)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等)基本格式是:此句运用。
描写方法,表现了(刻画了)。
的。
的性格特点,准确或生动形象或富有情趣地。
例3:都德《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赏析:这几句话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痛心情,充分体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的热爱。
(3)从环境描写方法入手赏析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故事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主题等。
(答题范式:这是。
描写,起。
作用,烘托(渲染、交代、推动、衬托)了。
)例4:2011年湖北荆州市中考题《汤姆的午餐》(11)段画线句子的作用:“露西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
一下,一下。
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
尽管露西老师竭力控制住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棒突然从中间断成了两截。
赏析:这是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氛围内心的感动。
例5: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赏析:这是自然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五)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进行赏析。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夸张、拟人、衬托、铺垫、伏笔、设置悬念、误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移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首尾照应、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反讽手法等。
例1;2010年梧州市中考题《留守土地》中开头:“那是一天深夜,电话铃响。
”赏析:本文开头第一句设置悬念。
这样写可以增强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气氛,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2:2008年赴州市中考题《父亲的秘密》中:“四周的故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赏析:这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深的特点,点染了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例3: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赏析: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例4: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赏析:开头运用鲜明的对比评价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生与死。
(六)从衔接照应的角度品味赏析重点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位置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1)文首句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总领全文)。
(2)文中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启示下文。
(3)文末句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例1、朱自清《绿》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这句话开门见山,一语点题。
点明惊诧的原因——绿,设下悬念。
例2、朱自清《绿》结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赏析:这句话呼应开头,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例3、鲁迅的《故乡》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赏析: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心绪由悲凉变得沉重。
五、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