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护理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Ke y wo r ds Sp[ e ne c * o my
La p a r o s c o pi c
中图分类号 : R4 7 3 .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6 9 7 5 ( 2 0 1 3 ) 0 5 — 0 4 7 9 — 0 2
护士进修杂 志 2 0 1 3年 3月 第 2 8 卷 第 5期
Hale Waihona Puke ・ 4 7 9 ・
冲洗过 程 中可减 少病 人 的疼痛 。
及 老 年患 者 。 但在 头 皮 针 软 管应 用 于 引 流 的过 程 中 , 因头 皮
3 . 2 临床常 用 的引 流 管 多 用 直径 较 大 的橡 胶 管 制
作者简介 : 毛 雪梅 ( 1 9 7 0 一) , 女, 浙江衢 州 , 本科 , 主 管 护
师, 从 事 手 术 室护 理 工作
通信作者 : 程 李健
织, 应 用超 声 刀离 断脾 周粘 连 、 脾经结 肠 韧带 和 胃近
端 胃结肠 韧带 、 脾 胃韧 带 、 脾 肾韧带 。胃短血 管用 可
・ 48 0 ・
士进修杂志 2 0 1 3年 3月第 2 8卷 第 5期
腹腔 镜下 脾切 除术 具有 创伤 小 、 术 中出血 少 、 术 后 恢 复快等 特点 。 白 1 9 9 1年 De l a i t r e E 妇 首 次报 道 腹 腔 镜脾 切 除术 以来 , 逐 渐 被 外 科 医 师 用 来 治疗 各 种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7例 , 男 1 1例 , 女 6例 ; 年龄
管 不含 金属 部件 , 患者 在操 作过 程 中心理 压 力较小 , 比较 容 易与 操作 者达 成 默契 的配 合 , 有 利 于 操 作 的

脾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脾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脾切除术后护理要点
脾切除术后,患者需要经过一定的护理和康复期才能恢复健康。

以下是脾切除术后护理的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伤口护理
脾切除术后,患者伤口部位应注意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伤口愈合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

3.饮食调整
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逐渐增加营养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4.预防并发症
脾切除术后,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散步、慢跑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压力。

6.心理护理
脾切除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等情绪。

此时,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其度过心理难关。

7.定期随访
出院后,患者应定期随访,以便医生了解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随访期间,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总之,脾切除术后护理十分重要,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

脾切除护理措施

脾切除护理措施

脾切除护理措施脾切除护理措施脾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脾囊肿、脾外伤等疾病。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身体恢复良好。

本文将详细介绍脾切除后的护理措施。

一、术后观察1.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2.伤口:需要定期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渗液、感染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尿量:由于手术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

4.心理状态: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二、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手术后第一天不宜进食固体食物,可逐渐过渡到软食和半流质食物。

饮食应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主。

2.饮食禁忌:手术后应避免进食刺激性、油腻、辛辣等食物,同时也要避免饮酒。

3.进食方式:手术后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进食方式,可以采用小口慢咽、多次少量的方式进食。

三、药物护理1.止痛药: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止痛药。

2.抗感染药:手术后可能会引起感染,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抗感染药。

3.其他药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如肠道动力药等。

四、活动护理1.卧床休息: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2.早期活动:手术后一定要注意早期活动,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转身、抬腿等,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

3.康复运动: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五、其他护理1.伤口护理:需要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2.防止便秘:手术后可能会引起便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适当的运动。

3.注意个人卫生:手术后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干净。

总结脾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在手术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术后观察、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活动护理和其他护理。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陶永泽,徐刚,许春生(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0 引言胰腺因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手术风险性很高,术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胰腺手术一直是外科手术的重点与难点。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能够开展的手术也越来越多,腹腔镜下的胰腺手术也逐渐成为外科热点。

在胰体尾疾病的治疗中,传统方式多采用胰体尾联合脾脏共同切除。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微创理念的提升,胰体尾手术是否需要保留脾脏、能否保留脾脏出现很多争议[1]。

2016年4月至2018年04月我院收治了8例胰体尾疾病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04月我院收治胰体尾切除术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平均(47.18±3.79)岁,病理类型:胰腺体尾癌3例,囊性腺瘤3例,胰岛细胞瘤2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腹腔彩超检查、增强CT检查、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提示为胰腺占位性病变。

所有患者胃底和脾脏血管均未出现曲张,胰周无显著粘连以及浸润改变。

所有患者均同意进行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症,既往开腹手术史,腹腔内及其他脏器转移,肿物侵及血管,需中转开腹手术。

1.3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且将气管插入进行全身麻醉,保证患者头高脚低,且取侧卧位。

脐下5 cm作切口,建立气腹。

完成之后穿刺套管,置腹腔镜探查情况。

于右锁骨中线和脐上3 cm;右腋前线肋部下缘3 cm;左锁骨中线平脐等三个位置进行Trocar穿刺,置入操作器械,保证患者在体位改变之后头部高于脚部且为侧卧位。

探查腹腔,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在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沿胰腺下缘剪开覆盖腹膜,向上分离胰腺间融合筋膜,贯穿至颈部和胰体上部。

分离胰腺上缘且游离脾动、静脉,确保脾动、静脉主干从胰腺上缘游离下来。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文章标题:深度解析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记录一、引言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和脾脏相关疾病。

该手术具有操作微创、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的详细记录入手,深入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手术。

二、手术记录1. 病历概况病人X,男,45岁,主因胰腺癌痛,入院查体发现脾脏也有病变,故推荐进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

2. 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腹部CT等。

3. 手术进行(1)体位:采取仰卧位,(2)麻醉:全麻下行手术(3)手术切口:在腹部作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探头和手术器械。

(4)操作步骤:先行脾切除术,随后进行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操作顺利,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得到保护。

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密切观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天拔除胃管,术后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等。

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深入解析1.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胰腺疾病,脾脏疾病,如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脾囊肿等。

(2)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于该手术。

2.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优势(1)微创: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2)精准:腹腔镜可以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加精准地操作。

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出血、感染、腹腔内器官损伤等。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及时处理并发症。

四、总结回顾本文深入解析了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的手术记录,分析了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处理情况,结合术前准备、术中操作以及术后处理全面评估了该手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Kimur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

Kimur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

•456•中华膜腺病杂志 2020年 12月第 20卷第 6期C h i n J P a n c r e a t o l,D e c e m b e r 2020,V ol. 20,N o. 6•短篇论著* K i m u r 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厉学民程俊峰於敏李仓胡伟建周海华俞世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金华321000通信作者:厉学民,E m a i l:l x m2100236@ 163. c o m【提要】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1例行K i m u r 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K i m u r 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 ~2丨0 m i n,术中出血量50 ~480 m l,无中转开腹。

术后住院时间7 ~ 26 d,未发生腹腔内出血,术后胰瘘3例,予非手术治疗后治愈。

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桨液性囊腺瘤14例,黏液性囊性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

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53个月,无肿瘤复发。

K i m u r a法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腹腔镜;保留脾脏;胰腺肿瘤D0I:10. 3760/l 15667-20200707-00106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脾脏功能的深入了解,对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目前主张行保留脾脏的腹 腔镜胰体尾切除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施行了 21例K i m u r a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术,效果满意,现报 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I•一般资料: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2016 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21例行K i m u r a法保留脾脏的腹腔 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为胰体 尾部良性或交界性肿瘤。

21例保留脾脏腺胰体尾部切除术的护理

21例保留脾脏腺胰体尾部切除术的护理

[ yw rs s enpe ri ia pn r t t y cm l ao ; n r n Ke o d ] p e —r e n d t ac a e m ; o p ct n us g l s g sl v ee o i i i
随着对 脾脏解剖 学及其功 能认识 的不 断深入 . 尤其是脾
本 组术 后发 生胰 瘘 1 O例 , 口感 染 2例 , 腔积 液 3 切 胸
本组 2 例 , 8例 , 1 , 1 男 女 3例 年龄 3 5~7 2岁 , 中位年 龄 5 . 。病史 : 53岁 8例有明显急性胰腺炎 发作 病史 ,3例无 1
例. 腹腔 出血 2例及 并发糖 尿病 1 。1 例 0例发 生胰瘘 患 者 和腹 腔 出血 2例 患者均行 非手 术治疗 痊愈 出 院 , 其余 并 发
2 l例保 留脾脏 胰体尾 切除术 均成功 。 发生 胰瘘 1 和腹腔 出血 2例 均行非 手术治 疗后痊愈 。 论 0例 结 体 尾部切 除术是 安全可 行的 , 积极和 细心 的护理对 保证手术 成功具 有积极 的意义 。
对胰 腺体 尾部病变 行保 留脾脏胰 腺
[ 键词 ] 胰体 尾切除 术 ; 关 并发 症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7 . [ 43 6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7— 2 3 2 1 )6 0 5 — 2 [ O ] 1. 6 4 i n 6 18 8 . 1 . . 5 6 1 88 (0 20 - 0 6 0 D I 0 9 9 .s. 7 — 2 3 0 2 6 2 3 s 1 2 00
[ btat A s c ] O jc v T i usn ̄ n fh a e t u d r igs enpe ri ia p nra c m . Me o s Pep r i r bet e ods s u i o t p t n n e o l -r e n d t ac t t y i c g e i s gn p e s v g sl eeo t d r ea v h o te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探讨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探讨
临床 资 料

并 切 除 , 而 , 统计 切 除 的脾 脏 有 近 5%是 既 然 据 0 无 肿 瘤 浸 润 , 无 肿 瘤 转 移 的 正 常脾 脏 [ 即所 谓 也 ,
的 “ 辜 性 脾 切 除 ”2 自 1 8 无 l。 l 9 3年 Mor 3 道 了 oe[报 ]

D I 1 .8 7 c aj sn 1 7 — 7 32 1 .3 0 6 O : 0 3 7 / m . i .6 4 0 : 10 3 大连市 中心 医院普通外科 16 3
19 年 1 99 月至 2 1 0 0年 1 2月间大连市 中心 医
院进 行 胰 体 尾 肿 瘤 切 除术 共 4 9例 , 中保 留脾 脏 其
通信作 者 : 史炼 钢 , m i sa gn@ ao . n c E a : i a g yh o o1 n l ln c .
上 目前 通 常采 用 的标 准 术 式 是将 胰 体 尾 连 同脾 脏

保 留脾 脏 的胰 体 尾 切 除术 后 ,此 术 式 已经 得 到 了
普外科医生的广泛关 注。我 院对保 留脾脏 的胰体
尾 肿 瘤 切 除术 1 8例术 后 进 行 了 随访 观 察 , 效 满 疗
意 , 告 如下 。 报
中华普通 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 02 6 2 1 年 月第 6 卷第 3 h r e Sr ( l tn d i ) Jn 21 , o6N . 期C i Ac Gn u E co c i n , ue 02 V l o n h g er iE t o 3

1 ・ 5
is l o . n u i ma Amo g t e ,t r ep t n su d r e t a ao c pc d sa a c e tc o i r s r ai n o n n h m h e ai t n e w n p rs o i itl n r ae t my w t p e e v t f e l p h o t e s le . h l i a y t ms h p e n T e ci c ls mp o ,p e p r t e e a n t n,p so e aie c mp ia in r n lz d n r o e ai x mi a i v o o tp r t o l t s we e a ay e v c o r t s e t ey, a d t e  ̄l w— p o s r ai n w s c n u td Re u t T e o e n a a o c p c er p c i l n h o v l u b e t a o d ce . o v o sl s h p n a d lp r s o i s le — r s r ig dsa a c e t co r e fr e n a l a e u c sf l .S l e — r s r i g d sa p e n p e e n itlp n ra e t my we e p r m d i l c s ss c e su l v o y pe n pee n i l v t p n r ae t my ma e p t ns wi e ltl r td a d f w r p so e a ie c mp i ain . Mo t p t n s a c e tco d ai t e t w l oe ae n e e o tp r t o l t s h v c o s a i t e r c ie ln — r s r ia . Co c u i n P e p rt e i g n t d e n u rma k r n p ci n i e ev o g t m u v v 1 e nls s o ro e ai ma i g su i sa d t mo r e si s e t s v o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周固超;胡明华;陈琳;韩猛【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LSPDP)的技术要点,分析Kimura法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中解剖技巧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采用LSPDP治疗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及部分交界性肿瘤1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结扎脾血管行脾切除术;2例因术中无法判断肿块部位行中转开腹,术中B超定位;其余11例均行完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平均肿块最大直径(2.8±1.1)cm,手术时间150~437 min,中位时间[M(P25,P75)] 240(180,27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13.3±51.3)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3±2.9)d,平均术后排气时间(2.8±1.9)d,首次进食流质平均时间(3.8±1.9)d.术后4例发生胰漏,其中A级胰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B级胰漏3例,经抗感染、抑酶、持续腹腔冲洗后好转,带管出院2例,分别于术后24 d、30 d拔除引流管.15例术后随访9个月至5年,2例术后6个月内复发,分别于6、9个月死亡.3例随访6个月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差、进食后呕吐);余10例术后情况良好.结论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术中精细的解剖联合可靠的腹腔镜止血器械,LSPDP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及部分交界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对LSPDP术中出血进行有效预防,手术才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期刊名称】《肝胆胰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胰腺肿瘤;脾血管;腹腔镜手术;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作者】周固超;胡明华;陈琳;韩猛【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5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大多数外科医师接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该手术可以缓解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的症状。

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

一、术后休息手术后需要严格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体力活动,至少要卧床休息24小时。

此时,患者需要保持平躺的姿势,不要采取侧卧或坐起的姿势。

二、及时饮食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

在手术的第二天开始,患者可以逐渐增加饮食量。

建议饮食分6次进食,每次食量不宜过多。

少量多餐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气消肿,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三、医生观察手术后24小时内,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护。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出血、腹腔积液、肠鸣音等情况,以确保患者稳定的健康状态。

四、口腔护理术后患者由于不能及时饮食,容易口渴。

为了满足其渴望,可以给患者清洁的泉水或淡盐水饮用。

为防止口腔卫生问题,术后可以用盐水漱口,以预防口腔炎症等情况。

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一周内定期更换敷料,在更换敷料时,需要注意手部清洁卫生,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另外,在患者恢复期间,应该避免长期处于潮湿和受压迫的状态,避免瘙痒和敷料剥落。

六、注意排放气体在术后24小时内,患者因麻醉药物等原因,肠胃功能不良,容易产生胃肠道胀气。

更换便袋后,要贴实便袋,防止气体泄漏。

如有排放气体需要,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如厕。

七、定期随访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一次随访。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的口腔、胃肠胀气、输尿管和胆囊等内脏系统进行检查和监视。

总之,患者在术后需要严格按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休息、口腔和切口护理、同时需要定期随访。

这样才能确保手术后的恢复和健康。

腹腔镜胰腺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腹腔镜胰腺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专家论坛·腹腔镜胰腺手术的经验和技巧黄鹤光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毆毆毆毆林荣贵黄鹤光,教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神经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兼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手术学杂志》《肠内肠外营养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等学术杂志编委。

随着腹腔镜胰腺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胰腺手术在国内逐渐开展,在国内少数胰腺中心甚至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1-2]。

腹腔镜胰腺手术主要包括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DP )、胰腺中段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 )等。

除了常规的和联合脏器切除的腹腔镜胰腺手术,对于交界可切除的胰腺肿瘤,如果胰腺肿瘤侵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 ),联合血管重建在有丰富经验的中心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3-4]。

由于腹腔镜胰腺手术的学习曲线长、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因此推荐腹腔镜胰腺手术在高流量的胰腺中心开展[5]。

笔者现结合笔者所在中心的经验,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LDP )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 )为例,介绍腹腔镜胰腺手术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处理的经验和技巧。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关键技术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关键技术

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保留 了脾脏的功能 , 减少 了术后 并发症 , 是 一项安 全 、 有效 并值得 推广普 及 的微 创
手术技术 。
【 关键词 】 胰腺疾 病 ; 胰腺切除术 ; 脾
T h e k e y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s p l e e n ・ p r e s e r v i n g d i s t a l p a n c r e a t e c t o my J I A N G H o n g — c h i .uN H a n .C e n t e r o f
a t t e n t i o n f r o m s u r g e o n s . Th e s p l e e n— p r e s e r v i ng p a n e r e a t e e t o my c a n r e t a i n t h e n o r ma l f un c t i o n o f t he s p l e en, l i mi t t h e e x t e n t o f e x c i s i o n,de c r e a s e t h e d a ma g e t o t h e bo d y,a n d p r e v e n t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l i c a t i o n s . Th i s t e c h n i q u e i s s a f e,e f f e c t i v e a n d mi ni n ml l y i n v a s i v e.
He pa t o s pl e ni c S u r ge r y, Har bi n 1 50 0 01, Chi n a Co r r e s p o n di n g a ut ho r:L I N Ha n.Ema i Z :Z i n h an do c 20 09@ 1 63. c 外科各个领域 的大潮下 , 保 留脾 脏的胰体 尾切除术 是其在脾脏 外

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

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

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1. 引言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一系列的脾脏疾病。

脾脏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免疫和造血功能,因此脾切除术后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介绍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2. 术后第一天的护理2.1 术后疼痛管理脾切除术后的第一天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疼痛,这是正常的。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以预防肺部感染,但要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疼痛。

2.2 液体摄入和排尿术后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口渴,所以饮水量应该逐渐增加。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色,确保足够的液体摄入并预防尿潴留。

2.3 监测体温和感染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

然而,如果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

2.4 血液凝块预防术后的患者需要采取措施预防血液凝块的形成,如定期活动腿部、穿着弹力袜等。

医护人员应教育患者关于血栓形成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2.5 饮食术后患者应遵循医嘱的饮食指导,一般建议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少量多餐,逐步增加食量。

避免过度饱餐和暴饮暴食。

3. 术后恢复期的护理3.1 切口和伤口术后患者切口通常需要密切观察,每日更换敷料并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若有红肿、渗液、出血或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同时,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3.2 活动和锻炼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如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

适度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和防止肺部感染。

然而,要避免剧烈运动和举重等活动。

3.3 康复护理脾切除术后的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生理状况。

医护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康复护理,如情绪支持、营养指导和心理咨询等,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3.4 注意并发症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肺栓塞等。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复查和检查,确保早期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并发症。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管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基本外科于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开展的10例经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管理经验。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4.78+1.23小时min,术中出血为112.5+50ml,无术中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是胰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新技术及手术配合过程,严格遵守无瘤原则,是确保患者安全、舒适、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护理配合应用腹腔镜治疗胰腺体尾部占位性病变手术近年在世界各地获得创新性开展。

该手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减少术中感染及住院时间,还有术中镜下显露视野清晰,便于组织显露等微创优势。

[1]我院基本外科于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共开展了10例经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4例,余6例为腹腔镜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0例,其中女性4例,男性6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15.5岁,均经腹部彩超、CT、MR等检查诊断为胰体尾占位病变,可见囊实性肿块,边界均较清楚,包膜完整。

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手术顺利,无术中中转开腹。

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后取平卧分腿位,常规消毒铺巾。

建立腹腔镜5个操作孔开始手术。

腹腔镜进入腹腔后,首先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腹腔内有无肿瘤播散,再以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体尾,探查胰腺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采用吊拉法拉起肿瘤右侧正常胰腺组织,处理脾动、静脉。

[5]应用内镜下切割缝合器(ECR60)切断胰腺。

自胰腺断端由右向左游离胰腺和脾脏,分别切断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直至整个标本游离。

腹腔镜手术护理

腹腔镜手术护理

腹腔镜手术护理
【观察要点】
1、术后评估患者有无特殊主诉,如胸闷、气急、咳嗽、肩酸、腹胀、腹痛、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程度等。

2、术后观察患者腹部切口有无渗血、阴道流血及性质。

3、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皮下气肿、脏器损伤、腹腔内出血、呼吸困难等。

【护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

2、手术前按医嘱进行阴道准备。

3、手术前一天备皮、沐浴、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

4、遵医嘱术前一日晚清洁灌肠。

5、手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基础麻醉。

6、手术后按麻醉方式给予相应的麻醉护理常规。

7、手术后遵医嘱及时指导患者进流质、普食。

8、监测生命征,重视患者主诉。

9、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附件手术6小时后可改半卧位,次日鼓励下床活动,子宫手术者酌情延迟。

10、保持尿管通畅及外阴清洁,拔除尿管后,协助患者自解小便。

【健康教育】
1、术前教会患者有效咳嗽的技巧。

2、解释手术后疼痛、腹胀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3、如有发热、出血、腹痛等应及时回院就诊。

保留脾脏的胰体属切除术(附11例分析)

保留脾脏的胰体属切除术(附11例分析)
3 讨 论
外 伤病人 中广 为接 受 , 对胰 体 尾 肿 瘤 病 人 的保 脾 治 但
疗, 正处于探 索 阶段 。我 院 自 19 9 5年 2 0 0 0年共 旌行 了 1 例保 留脾 脏 的胰体 尾切 除术 , 1 现报 告如 下。
1 临床资料
儿童 中保脾 的价值 被 广泛 认 同 , 人旌 行 此 手 术 成 尚有 争议 。 国外报 道此术 式 20例 , 内近 10例 , 0 国 0 胰 奉组 1 1倒 中 , 4侧 , 7侧 , 龄 男 女 年 体 尾 一 区 的解 剖学研 究及 临 床观察证 实 脾脏存 在双 脾 重循 环通路 , 脾动 静脉是 脾脏 的主要循环 通路 , 也是 脾 体尾 重要 的 供血 、 回流通 道 , 胃短 血管 与 胃网膜左 血 管
志 .0 176 33 20 , (18
[ 曹盘 铎 , 明 炜 , 太 年 , 2 朱 唐 等
切 断 脾 血 管 行 保 阿脾 脏 的 胰 体 切 除
术 的 试 验 研 究 与 应 用 【 中华 并. 杂 志 ,9 . I)2 4 J 科 】蜡 如 4 :5
期 行 B超 、 色多 普勒 、 T扫描 检 查 , 彩 C 观察脾 脏 存活 的
情 况。另外对胰诵 、 后再 出血 、 腔 感染 的预 防及 伴 术 腹
发 内分泌功能失 调的治疗 亦十分重要 , 留脾 脏的胰 体 保 尾切除术 . 尤其保 留脾 动静脉者成 为安全 可靠的术式 。
参考文献
维普资讯
保 留脾 脏 的胰 体 尾 切 除 术 ( l 例 分析 ) 附 l
张 洪宇 , 李秋 波 . 洪 升 , 巨 波 栗 房
( 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 , 济 山东 单 县 "40 ) 3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25T15:07:07.9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温宝玉林巧朱子兴杨晓玲
[导读]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有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和离断脾血管而保留胃短血管的胰体尾切除两种术式。

温宝玉林巧朱子兴杨晓玲
(福建省立医院 350001)
【中图分类号】R6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01-02
近年来随着对脾脏免疫、造血、内分泌功能及产生和储存Ⅷ因子的重要场所的进一步认识和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师对单纯胰腺体尾部良性病变,以及恶性肿瘤发现早、未侵透胰腺,无系膜、脾脏及脾血管浸润、恶性程度低的年轻患者,施行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

本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成功为12例胰体尾部病变的患者实施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
2.4岁。

术前症状:反复头晕、心慌、乏力1例,反复中上腹痛3例,体检发现胰腺占位8例。

平均病程1~80周,平均时间1
3.4周。

术前均无上腹部手术史及合并症。

查体:3例查体左上腹、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余9例无阳性体征。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

平均手术时间 172.5min(12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1.7mi(50~4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d(4~25d)。

3例术后出现胰瘘,经充分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

1.2 手术方法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有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和离断脾血管而保留胃短血管的胰体尾切除两种术式。

本组12例均在全腹腔镜下进行,其中4孔法6例,5孔法6例,均采用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

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常规建立气腹及操作空间后,先全面探查腹腔,再以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根据术中需要,选择是否打开脾结肠韧带,充分暴露脾门及胰腺,探查胰腺及肿块。

无损伤抓钳协助超声刀分离胰腺上缘并游离脾动脉;超声刀分离胰腺体尾部下缘及背侧,注意保护脾静脉,于胰腺颈部后方游离出一个空间,使胰腺在脾动、静脉主干前面上下缘贯通;应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Endo-GIA)闭合切断胰腺;应用超声刀游离胰体尾,仔细轻柔分离并逐一凝断进入胰腺实质的脾动静脉分支,少数血管较粗者(直径 2mm)先上钛夹或动脉夹(Ham-Lock)后再凝断,顺行切除胰体尾及肿瘤。

对于个别脾动、静脉走形深入胰腺实质的患者,在保留肿瘤完整性的情况下,可考虑先远离脾血管切除胰体尾部,在借鉴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切除脾血管周围胰腺组织,但应尽量避免残留胰腺组织,以免引起胰漏[2]。

手术过程未处理脾胃韧带,未游离脾脏,术后脾动、静脉主干及脾门分支、脾脏完整保留。

标本装入一次性标本袋内从扩大的左上腹主操作孔取出,术野止血,纱布拭擦干净,胰床放置引流管一根自左腋前线肋缘戳孔引出,皮内缝合伤口。

2 术前护理
2.1 责任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将术前准备、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优缺点,可能的并发症等内容详细告知病人及家属。

以该疾病术后康复患者为例,进行宣教活动,让未手术患者向他们了解手术后的体会,通过相互交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2.2 手术室器械护士术前进行访视,讲解手术室概况,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配合等,让病人在接受手术前有个适应的心理过程,减轻术前恐惧症。

2.3 针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我们进行了个体强化宣教,保证教育效果。

2.4 责任护士评估病人近日饮食及排便情况,根据医嘱应用通便药物,避免术后腹胀不适。

手术当晚,夜班护士评估睡眠状况,对失眠患者,根据病人的病情遵医嘱予镇静药。

术早监测生命征,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术早应测血压,服用降压药物,避免术前血压过高而停止手术。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患者手术完毕回病房,评估病人意识及皮肤情况,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末梢氧饱和度监测,并做好心电监护仪和氧气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告知。

3.2 体位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后半卧位休息,以利于腹部引流管的引流,减少膈下脓肿的形成。

根据病情,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一般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避免或减轻腹胀。

3.3 伤口疼痛护理评估病人切口疼痛程度,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对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告知镇痛泵作用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副作用。

发现病人有呕吐,头晕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对症处理或停用,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

3.4 引流管护理本组12例手术患者均置有腹腔引流管,5例置有尿管。

妥善固定引流,避免牵拉、扭曲、折叠及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引流管,挤压时从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堵塞;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多条引流管者做好标识,便于各引流管引流液的观察及准确记录;观察引流管口敷料及引流管液的色、质、量,有异常汇报医生,待引流液量每日小于10ml,可考虑拔除腹腔引流管;做好留置引流管期间健康宣教:①告知患者及家属引流袋不可高于伤口部位,防止逆行感染。

②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通畅。

③翻身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不能牵拉,避免脱出。

④留置引流管期间穿宽松衣服,预防紧身衣挤压引流管。

3.5 血糖监测由于胰腺部分组织的切除后自身胰岛功能会有所损伤,术后血糖的变化大,应注意监测血糖,掌握血糖的变化,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胰岛素。

3.6 用药护理为避免胰瘘并发症的发生,本院12例患者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2-3天,如生长抑素、善宁等。

药物使用微量泵小剂量持续泵入,为保证药效,当微量泵用药结束报警时,应及时给予药物续泵,每次换泵时间小于10分钟。

用药及泵的宣教:告知病人及家属药物的作用及可能有的副作用,特别是不可随意调节速度及拆卸针筒,确保用药效果和安全。

4 并发症的观察
4.1 胰漏胰漏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技术、各种原因导致胰液引流不畅有关[3] 。

胰漏多在5-7天发生。

表现为引流管流出的液体量增加,每天超过50ml,引流液清亮,引流液淀粉酶检测异常增高,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发热,考虑为胰漏。

护理措施:①术后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腹胀、腹痛,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和量,若引流量增多,引流液呈乳白色应立即通知医生。

③术后测定血、尿、引流液淀粉酶,有异常报告医生。

④注意保护引流管置管处皮肤,予氧化锌软膏涂抹保护。

本组3例胰瘘
患者中其中1例患者,引流管置管处渗液较多,特别应用了造口袋,将造口袋底盘剪出引流管大小合适的口,贴于皮肤上,引流管套于袋内,手机渗液,此做法有效的保护周围皮肤,病人未发生皮肤破溃及疼痛。

⑤遵医嘱应用生长抑素、消炎、营养支持等治疗。

12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B级胰瘘,经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保守治疗后治愈。

4.2 脾梗死脾梗死是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反复左上腹痛,持续性发热。

超声示脾脏可增大,或有变形,病变部位大小不等,呈楔形或不整形,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或有散在的强回声于其间。

CT平扫示脾脏密度减低,见三角形或楔形缺血区,增强扫描显示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增强。

故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腹痛、体温等变化,如怀疑有脾梗塞并发症的存在,应早行超声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患者及家属做好安慰解释,采取半卧位,利用腹腔引流,减少毒素吸收,同时配合医生应用抗生素保守治疗,病情严重者要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脾梗死的并发症,可能与术者采用保留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术式有关。

4.3 腹腔出血胰腺组织脆嫩不易止血,术后24-48小时容易出血。

术中失血或输血过多,缺乏凝血因子,也可引起创面广泛渗血。

病人返回病房后应向麻醉师了解术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监测生命征、尿量及患者神志等情况,观察创口敷料有无渗血,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及速度。

正常腹腔引流液为淡血性,后逐渐转为淡黄色,量逐渐减少。

若引流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引流速度大于100ml/h,应警惕腹腔出血的可能。

一旦发生,应立即汇报医生,配合医生做好紧急处理。

开放两路输液、备血、进行扩容补液治疗。

更换引流袋,记录量,监测腹腔出血情况。

出血量多者应紧急做好输血或再次手术准备。

本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出血。

5 小结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中出血少、创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术前做好健康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一般护理及引流管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邱福楠,吴嘉艺等.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2例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30):68-71.
[2]李杨钧,牟一平,朱一平等.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经验.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12:279-280.
[3]李秀梅、孙婧.危重患者经皮穿刺微创气管切开临床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5(11):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