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
提纲: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种类(一)外部风险(二)内部风险(三)支付风险(四)核算风险(五)管理风险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一)、客观性。
(二)、不规则性。
(三)、可变性。
(四)、可预测性四、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一)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五、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1、确定事业单位会计地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2、加强内部控制3、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4、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5、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奖惩制度6、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7、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六、结束语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内容提要:事业单位从其性质分为:文、教、卫、体、行政性公益性事业单位等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和特点。
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原因对策一、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问题,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目标和原则,也关系到其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我认为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必要。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等特征要求必须建立相对独立会计分支体系,严格控制现金流,使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化,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种类(一)外部风险由于事业机制。
再加上对事业单位外部的财务法律法规和管制度不熟悉,单位法人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不强,对所作出决策的不健全,缺乏适合事业单位的市场体系(如职业管理者对经济后果考虑不周,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风险性估计不足),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人角色不到位,对事业单位防范风险的措施不力。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的财务风险挑战,以及对其进行有效防范的需求。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对其经济利益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例如财政拨款不足、资金使用失控、财务不规范等。
这些风险如果不及时识别和防范,可能会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首先,财政拨款不足是事业单位面临的常见财务风险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拨款可能无法满足其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求,在财务上出现短缺。
这将导致事业单位无法正常支付工资、采购必要设备和物资等,进而影响其正常运作。
为了预防这一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制度,合理规划和使用财政拨款,确保其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
其次,资金使用失控也是事业单位容易面临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通常有大量的资金流动,如果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不够严格,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流失、滥用和挪用。
这不仅会造成财务上的损失,还可能破坏机构的声誉和社会信任。
为了防范资金使用失控的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资金的审批、支付、监管和核算等方面的规定,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此外,财务不规范也是事业单位容易面临的财务风险之一。
财务不规范包括会计记录不准确、财务报告不及时、财务制度缺失等问题。
如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将无法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也无法进行及时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为了避免财务不规范带来的风险,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报告制度,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常常面临财务风险,如财政拨款不足、资金使用失控和财务不规范等。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为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管理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1. 多元化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市场变动、政策变化、自身经营管理等,风险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事业单位需要较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事件。
2. 长期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可能影响较长时间,尤其是一些长期的风险事件,如合同履行期长、债务追偿周期长等,对事业单位的影响更为深远。
3. 职业风险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除了外部因素带来的风险,还包括内部管理者的职业风险,如滥用职权、腐败行为等,这种风险的发生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损失。
4. 概率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具有一定概率性的,不能确切地预测风险事件的具体时间和规模,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有一套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
1. 市场变化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经常会给事业单位带来财务风险,如竞争对手的进入、市场需求的减少等,都可能导致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减弱,甚至出现亏损。
2. 政策变化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影响非常巨大,政策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税收政策的调整、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等,都可能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发生变化。
3. 经营管理不当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不当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成本增加、收入减少、资产负债不平衡等问题,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4. 内部控制不力内部控制不力也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部控制不力可能引发资金挪用、财务造假等问题,从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造成威胁。
1.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四个方面,全面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监测风险动向,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摘要】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的存在对其运行稳定和社会信誉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和成因入手,分析了其在日常运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然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接受外部监督与审计。
结合目前的情况,强调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的重要性,指出未来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度建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财务环境。
只有通过全面认识和有效预防,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推动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类型、成因、措施、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审计、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概述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影响财务正常运转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必须全面了解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都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事业单位及时识别和应对。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外部市场变动、管理不善、内部控制不力等因素。
在实际运作中,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这些成因的监测和管理,以避免风险的发生。
为了有效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确保其执行到位。
还需加强外部监督与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事业单位应不断改进财务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为保障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资产价值下跌或收益减少的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原因,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亏损的情况。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债务风险、流动性风险、资金缺口风险等。
投资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由于市场波动、投资项目的效益不佳等原因,导致投资资金面临损失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会通过投资来扩大收入,但是投资活动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为了防范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内控制度,确保投资活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债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时,由于无法按时还款或无法偿还全部债务而面临的风险。
事业单位借款是为了解决短期的资金需求,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还款计划和资金来源,很容易导致债务风险的发生。
为了防范债务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借款管理制度,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的审核,同时合理控制借款规模和借款利率,确保及时还款。
流动性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不平衡或资金流动的不畅导致资金紧张的风险。
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资金流入和流出较为不稳定,很容易面临流动性风险的挑战。
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控和预测,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流动性。
资金缺口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在不同时间段资金需求与资金来源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资金缺口的风险。
事业单位的资金需求通常是根据不同的项目和经营活动而变化的,而资金来源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和延迟,容易导致资金缺口的出现。
为了防范资金缺口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和预算,加强对资金来源的安排和管理,同时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确保资金的稳定和持续性。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涉及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控和风险评估,合理规划和调配财务资源,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竞争也在日益激烈,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支柱性单位之一,其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进行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其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二、加强财务监管,规范经济活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加强财务监管,规范经济活动,对于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树立审慎的财务理念,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和计划开展财务活动,做到收支平衡,合理布置资金,避免盲目投资和不当支出,确保财务风险的可控性。
三、加强风险评估,科学预测财务风险加强风险评估,科学预测财务风险,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关键工作。
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开展各类财务活动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工作,对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进行科学研判和预测,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确保财务风险的可控性。
四、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一项有效途径。
要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披露财务信息,向社会公众和各利益相关方开放财务信息,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机制,接受社会监督,增强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和管理各类财务风险。
五、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行政事业单位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的内在要求。
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熟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掌握财务管理的工作技能,做到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对策事业单位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公益事业组织等依法成立并承担一定公益性活动的组织形式。
其财务管理是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管理不当或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不稳定或财务损失的概率和可能性的风险。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1.经济风险事业单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经济风险,也就是收入减少、负债增加和亏损的风险。
原因包括:政府拨款减少、收费标准调整、经营不善、经费管理混乱等。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因合作伙伴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执行力不达标,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一般表现为货款不回,违反合同,未履行职责或信用评级下降等。
主要原因有合作伙伴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合同条款不完整或不合理。
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因违反法律法规,由政府部门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提起诉讼或处罚,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赔偿责任、罚款、诉讼、侵权等,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不了解或者不完全执行。
4.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指未能有效、高效运营造成的损失风险。
主要表现为管理混乱、人员流失、资产流失等。
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管理和监督。
1.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和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加强合同管理事业单位与合作伙伴的合同是权益的转换和保护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合同管理,合理规避风险。
3.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掌握预算和账务信息,及时掌握财务状况,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调整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4.做好政策风险管理政策风险是指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等变动引发的风险,在遭受不利政策影响时,可通过改革业务结构、调整产品构成、改善管理体系等方式应对。
5.强化人员素质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足够的维护机构的利益和声誉。
因此,应加大员工培训和教育力度,注重员工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质的组织,其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是确保公共财务安全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方面。
第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并且将财务管理的规程流程化、制度化,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应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第二,加强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活动合法、规范和透明。
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加强收支管理,防止未经批准的资金调拨和使用行为。
事业单位还应建立财务报表制度,及时准确地向财务部门报送财务数据,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强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
事业单位应建立财务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市场情报、经验总结等方式,及时获得各类财务风险信息,预测和分析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健全的财务报表分析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四,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和管理。
事业单位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知识水平。
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健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第五,加强外部合作和监督。
事业单位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及时获得外部风险信息,加强对外界风险影响的预测和评估。
事业单位还应接受相关部门和组织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通过以上措施,事业单位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活动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也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浅析及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浅析及防范措施作者:刘婕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1期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财务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由于某些事业单位在制度方面、人员方面以及管理执行方面对财务风险的把控力度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对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进行探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促进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制度风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规范、不完善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即为财务制度风险。
财务监督制度的缺失、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都是导致财务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也并不乐观。
近年来,通过媒体曝光的贪腐案件频发,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落实监督不到位,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方便。
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决算管理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度的完善是实践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二、人员风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道德素质与个人诚信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
(一)单位管理者风险意识意识指导实践,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单位财务风险隐患的多少。
實际上,由于事业单位大多属于非盈利性质的国家机构,享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部分管理者会认为不存在风险而缺乏风险意识,主观决策随意性较强,忽视监督职责,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
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重视财务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
单位的管理者还应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发展创新意识,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带来更多资金上的机会,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二)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风险不由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任何一个单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并承担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而单位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也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支出单位,其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管理、项目投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
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严格执行预算过程管理制度和资金支付制度。
建立健全的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对资金流动、使用、监督的管理,严格控制公款使用的渠道和范围,提高公款使用效益。
加强资金监管和财务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合规、高效管理。
二、加强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事业单位经常需要进行一些项目投资,这些投资可能涉及到一些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事业单位需要进行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投资决策,明确投资目标、投资收益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范围,确保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项目使用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投资的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并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
三、加强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会计核算方面,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确保会计准则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防范会计核算中的错误和失误。
在会计核算报告公布前,要进行充分的审计和复核,确保会计核算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内部控制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审计制度等。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核,确保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预防,确保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3)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3、内部控制缺位。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个别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大额资金支付、重大项目审批和外部融资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内部控制制度虽然有,但没有严格按制度执行,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为诸多财务风险埋下隐患。
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
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
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 4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
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4、预算管理缺位。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
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
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
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反映的只是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对银行贷款、对外投资等经济行为,尚未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因此,财政和主管部门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上述需求和实际经济行为,对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预测、防范和控制。
(二) 外部因素1、政府未对事业单位给予应有的重视。
目前,政府对事业单位设置了严格的具有约束性的管理体制,将事业单位完全置于政府的掌控之下,限制了其能力的发挥。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资金流动不畅、资金使用不当、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等原因而导致的组织财务健康状况受到威胁的情况。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和公共性质,财务风险对其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1.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是指组织在短期内能够把资产变现并清偿债务的能力。
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往往受到政府资金拨款、捐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高。
在资金调配不当或资金来源不稳定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影响正常运营。
2. 信用风险:事业单位往往需要与政府、企业等机构进行合作,也需要与公众进行交流。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属性,其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府拨款不及时、合作单位付款延迟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营收。
3. 汇率风险:如果事业单位参与涉外业务或者与国外机构有资金往来,就会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汇率波动的影响越发显著,事业单位也应关注并加以防范。
4. 利率风险:事业单位(尤其是存在债务的事业单位)会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
一旦利率上升,财务成本将增加,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5. 税务风险: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也会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一旦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事业单位需要重视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加强预算管理: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具,有助于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避免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
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加强预算执行和监控,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
2. 多元化资金渠道: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减少对某一个渠道的依赖。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资金风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首要风险。
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和项目补助等,因此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决策、支付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其资金安全。
为了防范资金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政府按时拨款,并适当进行资金预案,以应对资金不足的情况。
投资风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另一重要风险。
事业单位可能通过购买金融产品、投资理财等方式来增加收益。
投资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可能导致投资亏损。
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时应该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并选择相对于收益的风险可控的投资项目。
筹资风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来支持其运营和发展。
筹资渠道的限制和利率的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筹资成本的增加和难度的上升。
为了防范筹资风险,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寻找多样化的筹资渠道,并合理选择筹资时机和方式。
第四,成本风险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薪酬、物资采购、设备维护、场地租赁等方面。
成本的不可控和不稳定性可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为了防范成本风险,事业单位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合理制定预算,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与供应商谈判和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
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出发,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财务风险。
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及时预警和应对风险。
还需要完善财务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诚信度。
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财务素养。
事业单位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应该根据其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风险意识和财务素养,事业单位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安全和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风险也不断涌现,财务风险成为事业单位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良好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风险评估和监测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了解自身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在风险评估中,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SWOT分析、PEST分析等,识别并测量潜在风险。
事业单位还应定期进行财务风险监测,利用各种财务分析工具,对财务指标、经营业绩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关键。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资金流动和使用。
这些制度和流程应当包括资金的使用、收支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各个环节,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权限,防止内部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财务不端行为。
三、严格财务预算管理制定周密的财务预算,合理安排财务资源的分配,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控制开支、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降低财务支出风险。
预算还可以让管理层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认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可以有效保障资产安全、财务信息准确以及合规运作的管理和监控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授权、分工、监督等环节,确保各项财务活动在规定的框架内开展。
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审核和监督各项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
五、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应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对其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应对。
及时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掌握市场行情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保障自身的财务稳定和发展。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随着我国事业单位逐渐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发展,财务方面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
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了解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对策,以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1.1 资金运作风险事业单位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流动不畅、资金运用不当、资金调配不当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动性降低、资金缺口、资金亏损等风险。
1.2 会计核算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较为复杂,存在会计核算业务难度大、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无法满足需要等问题。
因此,在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决策制定时,可能存在会计处理不当、账务对账不一致、财务数据失真等问题,给单位带来损失。
1.3 资产负债风险资产负债风险主要指资产和负债的错配,包括资产配置不当、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如果单位的债务压力过大、偿债能力较低,可能会出现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等问题。
2.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2.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内部控制等手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2.2 健全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预防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事业单位应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建立合理的财务监督机制,并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核算财务报表。
此外,应加强对资金流、资产负债状况、关键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2.3 加强人员管理和技能培训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人员管理和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防止出现人为操作风险。
此外,为了提升员工的财务专业能力,事业单位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
2.4 加强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财务风险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优化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制定比较系统的会计制度,明确预算使用规范,落实经费审批程序,完善管理流程。
此外,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财务核算体系,确保其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加强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高效。
在管理制度中,应规范内部审核、资金管理,重点监督大额支出和资产建设投资。
此外,还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规避财务损失和经济损失。
三、建立风险监测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需求,及时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了解风险因素。
为此,单位可以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外部信息,保持风险敏感度,避免信息不对称风险。
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财务运作能力,防止员工在财务操作中出现伪造、篡改、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在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强经济责任人和财务人员的考核和审核,规范管理流程,确保财务经济责任人具备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能力。
事业单位应结合实践,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监控和应对。
此外,还应建立审计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审计评估工作,发现风险后及时纠正。
六、完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包括风险识别、内部信息披露、资产安全、人员管理等方面。
在内部控制中,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并严格执行审批和核销程序,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总之,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风险,确保单位财务安全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能是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但是在执行职责过程中也面临着财务管理的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资金流失风险、财务违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
为了防范和管理这些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制度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应当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定义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操作程序和权限等,并严格执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控制、预算控制等。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使得各利益相关方都能够及时了解该单位的财务状况。
三、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财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力量。
为了避免因财务人员个人问题而导致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明确其职责和权利,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四、加强对外合作风险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合作时,往往面临着一些风险。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合作对象进行评估和选择,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避免因合作关系而产生财务风险。
五、加强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到明确管理制度和责任,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和档案,形成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防范资产流失和财务风险。
六、加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意识是财务风险防范的前提条件。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宣传,使财务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及时掌握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财务工作。
七、加强监督和检查监督和检查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各级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检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财务风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科学规范、健康稳定发展。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域。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点(一)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财务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相关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预算编制、业务经办、财务人员等往往认为按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就不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即使出现风险也是由国家或单位承担,从而对资金支付、成本控制漫不经心。
由于受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限制,造成人员相对紧张,财务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单位存在一人多岗多职,不相容岗位也有兼职存在。
加之部门间的责权利不清晰分明,从而出现财务风险的控制的漏洞。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位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预算流程、审批控制、不相容制度分离等并没有针对性,或者不完善,或者未得到良好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可能。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一)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合理设置财务岗位对于财务人员来说,要考虑将风险意识的培养与其岗位责任指标联系起来,并与会计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大财务风险的辨识与控制培训力度。
对于会计岗位的设置,应做到:一是会计岗位应当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会计业务相适应;二是各会计岗位都要有明确职责;三是各会计岗位之间要分工明确;四是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五是对各个岗位工作进行不定期考核。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对内部控制的几本要求,应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
首先,严格按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统一支付的相关规定办理经济业务,杜绝“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
报账单位要做好相关事项的初次审核,检查是否按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开支,从源头做好把关。
其次,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权限与审批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险防范措施目录01财务风险概述02财务风险防范措施03财务风险防范案例分析04财务风险防范政策建议CONTENTS01财务风险概述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等。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
内部风险:财务人员操作失误、内部控制不严等外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财务风险: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投资失败等操作风险:财务数据错误、财务报表造假等财务损失:可能导致单位资金损失、资产减值等信誉受损: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单位信誉受损,影响业务发展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单位面临法律诉讼、行政处罚等法律风险管理混乱: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财务风险防范措施0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l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l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l建立财务风险应对预案,制定应对措施l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风险识别能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制度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制定应对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培训培训对象: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等培训内容:财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等培训方式:线上、线下、内部、外部等多种方式培训效果: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财务风险防范案例分析03某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案例案例背景:某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隐患风险识别: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估,发现财务风险问题风险应对:制定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效果评估:实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后,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某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提高财务透明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某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失败原因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财务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和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的是在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财务误操作、财务违规行为、财务损失等方面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审计机制缺失等因素。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事业单位应该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帮助他们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到财务管理人员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独立判断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与意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双重角色意识,既要兼顾行政任务,也要负责切实有效地防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从财务管理体制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开支监控手段,防范工作不规范、财务违规行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有效处理财务纠纷和争议,规范财务操作流程。
加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规范制度,逐步推行财务公开和预算公开等制度。
加快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切实改善财务核算和监管管理水平,采用专业财务管理软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和纠纷。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机制针对事业单位管理、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点,建立健全完备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大对财务风险的监测、预警和控制,设立资产清查组、预算等审核机构,定期对机构运营情况进行核查,充分调动内部审计机制的作用,加强内部管理,保障财务安全,避免出现财务损失。
四、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双重审计制度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应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于需要采购、集中采购资产等重要事项应严格申报、审批,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管和管理。
同时,要建立双重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监督检查事业单位的管理、运营情况,对于不合规的财务行为应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切实维护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需要从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和建立双重审计制度等方面入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展开。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为核算风险、支付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
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包括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体系不科学等内部原因,也包括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国家预算制度存在缺陷等外部原因,可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防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原因;防范前言:财务风险是企事业单位因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筹资不当等因素导致自身偿债能力被削弱、预期投资效益下降的风险[1] 。
在事业单位中,经营和投资策略的改变均可产生财务风险,且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可变化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等特点[2] 。
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展开,具体如下。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1)核算风险。
为了更好
地与国际接轨,我国财务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准则靠
拢,财会人员要适应现代财会管理要求就必须不断更新
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学习先进财会核算、管理知识,但我国事业单位中仍有部分财会人员的财会核算和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再加上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财务处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而差错势必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2)支付风险。
事业单位中,财务预算仍存在一定制度性缺陷,这使得预算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再加上项目经费结构松散等情况,事业单位在采用财务预算支付时势必面临一定风险。
(3)投资风险。
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投资时,如果过度增加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致使流动性资金锐减,影响资金正常周转,或者对项目的预期效益、回报率、风险估算错误,投资盲目,就会给自身带来财务上的风险。
(4)管理风险。
如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未能落实到位,财务管理技术、手段未及时更新、升级,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审核,影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的财务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5)道德风险。
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果。
如果财会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观念和自制力不强,就容易做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之事。
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财务管理不力潜在的危险因子。
二、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是公共服务,且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或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或者单纯进行资金管理而缺乏风险管理,或者进行财务决策、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时未全面考虑甚至未考虑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导致财务风险长期存在,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2)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
上文中提到,财务风险包括核算风险、支付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几类,但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
(3)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越发活跃、多元,对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却未随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致使现有体制在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增加了财务风险。
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环,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方法,也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事业单位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4)决策体系不科学。
财务决策需依据详实的财务信息,但由于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由于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财务决策管理并不科学,极易出现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等问题,财务
风险
也“应运而生”
(二)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外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业单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调整、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2)国家预算制度存在缺陷。
国家财政预算的扶持是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旦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事业单位势必受到影响,而事业单位财政发生状况也会间接影响国家财政。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
虽然,财务风险具有可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但却是可预测的。
通过预测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可减少单位损失,增加效益。
因此,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是必要的。
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必须可涵盖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必须能同时、准确地监测单位内部情况和外部宏观环境,必须具备一定灵活性,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必须能全面、详实地收集风险信息,必须能准确完成风险的识别、归类、分析工作,必须能依据风险信息、风险等级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风险监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
险,减少损失。
(2)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对减少财政风险也有一定裨益。
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需具备囊括财务预算、核算、审核、申报、审批等方面在内的管理流程,需具备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且其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不与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等相悖,以确保管理的迅速、高质、准确、合法。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健全和完善极大影响着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效果。
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时,需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发展情况和计划、既往财政收支情况、综合实力以及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的国家财政政策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灵活的管理办法,尽量缩小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差距,降低财务风险。
一旦出现财政风险,则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以此形成威慑力,促使相关负责人谨慎决策,避免主观决策。
(3)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如果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则财务中的核算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必将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事业单位需加大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促使财会人员更新财会知识,掌握先进的财会知识、财务处理和管理先进技术和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
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此外,加强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
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促使财会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激发财会人员的责任感,促使财会人员自觉按章操作,自觉规避财务风险。
结束语:事业单位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经济活动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
为了使用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为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形形色色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逐渐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但此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体系不科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首先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刘一范,王辰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
范
[J]. 财经界,2011,(12):171.
[2] 王晶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J]. 商场现代化,2012,(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