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研究

合集下载

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观察研究

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观察研究

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观察研究学生学习习惯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我进行了一项课堂观察研究。

这次观察研究的对象是一所小学三年级的班级。

我选择了两堂不同科目的课堂进行观察,分别是语文和数学课。

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力、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在语文课堂中,我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较好的注意力集中。

他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他们对于语文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中。

学生们还表现出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主动寻找材料和资源,并进行学习。

也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相比语文课有所下降,特别是在进行数学计算和题目解答的环节。

这可能是因为数学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对学生们来说较难保持兴趣。

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仍然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们在数学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较弱,他们更多地依赖老师的指导和解释。

综合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兴趣度、实用性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支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和养成有着重要影响。

学生个体差异也是影响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提出以下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趣味性、实用性的教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寻找资料和解决问题。

家长和学校也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是否借助仪器分:(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

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

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

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

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教师课堂观察与研究计划

教师课堂观察与研究计划

教师课堂观察与研究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本次工作计划旨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观察和研究教师课堂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观察目标:结合教学环境和部门特点,确定观察教师课堂的重点内容,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

2.设计观察方案:根据观察目标,设计观察方案,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工具等。

3.收集数据:在观察方案的指导下,收集教师课堂表现的相关数据,包括视频、音频、课堂笔记等。

4.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教师课堂表现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依据。

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改善教学方法等。

6.实施改进:将改进建议反馈给相关教师,协助其实施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本次工作计划将采用科学、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方法,旨在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有力支持。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对教师课堂进行观察与研究,以期发现并解决现有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二、工作内容1.确定观察目标:结合教学环境和部门特点,确定观察教师课堂的重点内容,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

2.设计观察方案:根据观察目标,设计观察方案,包括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工具等。

3.收集数据:在观察方案的指导下,收集教师课堂表现的相关数据,包括视频、音频、课堂笔记等。

4.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教师课堂表现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依据。

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改善教学方法等。

6.实施改进:将改进建议反馈给相关教师,协助其实施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本工作计划旨在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文教兴国,课堂观察在英国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过去50年中,英国一直在课堂观察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研发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是一种指标,它用于评估学生表现、教师授课以及教学环境和活动。

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视课堂观察的重要性。

英国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从广泛的“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不断扩大。

宏观观察更加侧重于教学环境的总体状况,而微观观察则侧重于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状态,以更深入的程度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

根据英国课堂观察研究中推出的量表,比如Likert量表,Fennema-Sherman量表和Heatherton-Wood量表,将课堂观察量表划分为三类:课堂活动量表、课堂认知行为量表和课堂过程量表。

课堂活动量表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活动。

它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活动,以及学生如何完成这些活动。

课堂认知行为量表用于衡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

它主要关注学生的推理能力、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

课堂过程量表用于衡量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深度以及教师授课的方式。

它主要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

此外,英国还推出了一系列特殊的量表,比如Falconer课堂认知行为量表、Reeve社会行为量表以及Robson语言行为量表等,用于评估特定类别学生,如少数群体学生或青少年学生。

英国的课堂观察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中,用于评估授课效果、学习成果以及教育政策的有效性。

它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研究与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在英国发展迅速,其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本文介绍了英国课堂观察研究中包括课堂活动量表、课堂认知行为量表和课堂过程量表的推出以及特殊学生的量表,说明了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以及提高教育成果方面的积极意义,为英国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一、引言。

课堂观察研究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反馈和改进建议。

本文将提出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观察,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

在进行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观察的重点内容,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互动情况等。

2.选择观察工具。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工具,比如观察记录表、学生问卷调查、教学视频录制等。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能够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确定观察时间和频次。

教师需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和频次,可以选择在一周内多次观察,也可以选择在一个学期内进行长期观察。

不同的观察时间和频次可以获取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情况。

4.进行观察记录。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记录观察到的情况和问题,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图片、录音等方式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应该客观真实,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

5.分析和总结观察结果。

观察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的方向。

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讨论,获取更多的观察反馈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6.制定改进措施。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互动等。

改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意事项。

1.保持客观公正。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应该受个人情感和偏见影响观察结果,确保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尊重学生隐私。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得擅自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观察记录,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

3.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利于获取更准确的观察信息。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

它们是,1、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教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决定行动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2、确定观察工具:选择或设计相应的观察工具并对相应的人员进行培训。

3、实地观察记录:运用所选择或设计的观察工具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4、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或数据:对数据或者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不相同。

对于较为复杂的研究,教师可以在专门研究者的帮助下对信息进行分析5、进一步从多种渠道收集所需要信息:通过粗布研究,焦点更凸显,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可以设计其他的观察方式,或者通过访谈。

问卷调查或文献资料分析,以求对问题得到更全面真实的了解。

6、讨论结果并拟定行动研究计划:教师汇总观察研究的结果,可能的话,邀请校外专家一起讨论,并草拟针对性的行动研究计划。

行动计划应当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7、实施行动计划:行动时研究的关键所在。

8、重复第2至7个步骤:不断修改和调整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直至达到研究的目的。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我区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以“面向教育实践,解决突出问题”为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层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目标,引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形成行动策略,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首先,教育行动研究以找到一个起点为开端。

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可以从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的比较来发现问题;还可以主动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发现问题。

然后在众多的问题中确定要研究的专题。

要注意的是所选专题一定是针对自己教学实践改进的需要,体现实践性;要考虑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是自己能够研究的,体现可行性;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体现科学性。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研究概述:课堂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优势,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本报告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探讨了一堂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情况,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

课堂观察内容和方法:本次课堂观察的课题为高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

使用非参与式观察方法,观察了一节45分钟的高中数学课。

结果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课件上明确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开头向学生宣读。

2. 细致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根公式等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并提供了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式授课:教师不仅是单向传授知识,还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4. 适当的延时反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停下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 知识拓展: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拓展了一些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的学习表现:1.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许多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问和回答问题,展示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 学习态度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认真听讲,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意愿。

3. 部分学生理解欠佳:个别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步骤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4. 学习进步: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已经有所提高,能够独立解决较为复杂的题目。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课堂观察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教师的教学行为相对较好,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细致的讲解和示范、互动式授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 学生的学习表现整体较好,对课堂有积极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欠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基于观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教师应继续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讲解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课堂观察研究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可以深入了解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教学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的。

1. 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反馈和指导;2.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3. 收集教学信息和数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群体,明确观察的重点和目标。

2. 观察前准备,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熟悉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3. 实施观察,全程记录教师的授课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重点关注教学互动和学习效果。

4. 数据整理分析,对观察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问题和亮点,为后续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5. 反馈和指导,将观察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持续改进。

四、实施要点。

1. 观察者的角色,观察者要保持客观中立,不干扰教学过程,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权利。

2. 观察方法,可以采用录音、摄像、记录等多种方法,全面、多角度地观察教学过程。

3. 数据保密,观察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随意传播和泄露。

4. 反馈方式,反馈要及时、准确,注重方式方法,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改进和提高。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教师的反馈,教师对观察反馈的认可和接受程度;2. 学生的反馈,学生对观察反馈的认可和接受程度;3. 教学效果,观察后的教学改进和提高效果;4. 学习效果,观察后的学习改进和提高效果。

六、总结。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学和学习的真实情况,为教学改进和学习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课堂观察是一种学习过程中客观、系统而可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估和改进。

学术界对课堂观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问题。

首先,在研究课堂的观察之前,需要了解关于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课堂观察首先是一种独立的、有效的观察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描述学生的行为,从而进行评估和改进。

其次,课堂观察也是一种系统性的、量化的观察方法,它可以以更精确的方式捕捉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鉴于此,学术界已经开始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领域。

其次,学术界已经开始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问题。

首先,需要确定观察量表项目的数量,并且确定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

其次,还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如何将课堂观察量表应用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有鉴于此,学术界已经开展了基于实践的、定量的研究,旨在解决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问题,以更好地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展了针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的研究。

例如,文章(Xu et al.,2018)研究了如何设计一个针对初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量表。

文章(Yang et al.,2019)也研究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观察量表,以便评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因此,学术界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最后,应该指出,课堂观察是一种有效的、系统性的学习评估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观察量表,可以更好地捕捉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因此,未来学术界还将继续深入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是一种客观、系统而可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评估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术界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

未来,学术界将继续深入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观察研究

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观察研究

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观察研究
学生学习习惯是课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和策略。

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察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进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围绕学生学习习惯的课堂
观察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效。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观察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可以
从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两个方面入手。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问题的回答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
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缺乏学习动力,消极抵触,对问题的回答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策略也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达到
学习目标而采用的学习手段和方法。

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从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
方式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入手。

在课堂观察中,一些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较
为合理,学习方式选择得当,学习方法灵活运用。

这些学生通常学习效果较好,能够高效
地掌握学习内容;而另一些学生则缺乏良好的学习策略,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
单一,学习方法不合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观察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堂观察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堂观察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概述课堂观察研究,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旨在深入课堂现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该方法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也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效。

通过课堂观察研究,教育研究者能够更直接地了解课堂实际运行状况,揭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课堂观察研究的相关文献,旨在全面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深入分析,本文发现课堂观察研究的方法论日益完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者们开始更加关注课堂互动、学生学习成效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核心问题。

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当前课堂观察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争议,如观察工具的标准化、观察者的主观性、伦理问题等,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课堂观察研究文献的综述,本文旨在为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平台,以期推动课堂观察研究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课堂观察研究的定义与重要性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观察、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深入课堂,捕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理解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观看和记录,更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过程。

课堂观察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是教育研究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真实的课堂环境,研究者可以获取到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数据,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教学现象和问题。

课堂观察研究有助于教师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

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课堂观察研究还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政策。

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揭示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

什么是课堂观察有哪些意义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那么你对课堂观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课堂观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基本步骤(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的意义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在真实的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

当观察者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改变。

观察课堂中的其他行为或事件,如教师教学、课堂文化等,通过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或课堂文化的创设,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改善,这也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最大的功能区别。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教师要开展课堂观察,就要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从教学上的孤立的个人主义走向合作的专业主义,因为完整的课堂观察程序不能没有教师的合作行动。

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向课堂观察合作共同体的成员开放自己的教室,接纳不同的力量进入课堂,共同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专业问题。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在开始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确定研究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观察的重点。

2. 选择观察参与者选择适当的观察参与者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参与者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进行,在保持样本代表性的前提下,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观察对象。

3. 设计观察方案观察方案应该详细规划观察的内容、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观察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交互行为、学生参与程度和教师指导策略等。

观察时间和地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并确保观察者能够比较全面地观察到课堂情况。

4. 建立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是帮助观察者对参与者进行分类和记录的工具。

观察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观察方案建立相应的观察指标,如学生的参与类型(积极参与、被动参与、未参与)和教师教学策略(讲授型、互动型、引导型)等。

5. 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应当准确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本形式进行,记录时需要注意客观性和精准性。

观察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观察指标,将所观察到的行为分类记录,并记录下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相关环境等信息。

6. 分析观察结果观察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比较等方式,将观察结果进行量化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观察数据。

分析观察结果将为后续的研究和课堂改进提供重要的依据。

7. 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基于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可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以改进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建议和改进方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并符合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

8. 编写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应该将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以及建议和改进方案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需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研究的目的和结果。

通过以上的基本步骤,研究者可以系统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并通过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从而为教学改进和学生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 ,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是否借助仪器分:(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

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

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

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 。

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一、引言。

课堂观察研究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对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的。

1.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 改进教学方法,观察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校发展,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观察计划,在实施课堂观察研究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确保观察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开展实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 记录观察数据,观察者需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数据,包括文字描述、图片、录音等多种形式,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总结,在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提出改进方案,根据观察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包括教学方法的调整、学校管理的优化等方面的建议。

四、实施注意事项。

1. 尊重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堂观察研究时,需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隐私,确保观察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2. 注意数据的客观性,观察者在记录观察数据时,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做主观臆断和主观评价,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注重保密工作,观察者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确保观察到的数据不被泄露,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权和权益。

4. 及时反馈结果,观察研究结束后,需要及时将观察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商讨改进方案。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模板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模板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模板一、研究背景近年来,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校普遍采取课堂教学观察的方式进行评估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课堂观察研究的模板,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目的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情况、学生参与度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根据研究需求和目标,选择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观察。

在选择教师时应尽量保证代表性,涵盖不同学科、年级和教师经验等因素。

2. 观察记录观察者应准备好观察记录表,记录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生参与情况等因素。

观察记录需要尽量客观、详细,并及时记录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和待改进之处。

3. 数据分析将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教师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使用统计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呈现观察结果。

四、研究结果1. 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教师普遍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等。

这些策略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和加强知识传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学生参与度多数教师重视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和参与活动。

但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 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但也有少数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增强课堂互动性。

五、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鼓励教师继续尝试多种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知识传授的多样化。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学引导和评价方式。

3. 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提高课堂互动和教。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并分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以了解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互动情况等,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评估。

三、数据分析1. 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方面,观察到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

其中,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情境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投入,对教师提问也积极回答。

观察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态度较为消极,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教师及时纠正。

3. 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的发言,并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然而,个别学生介入课堂互动较少,需要教师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参与学习。

四、问题分析1.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但在一些环节上,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学生理解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时存在偏差,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较高或者前期基础掌握较弱。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简单案例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个别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较为被动,对于教师的提问和小组活动缺乏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互动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关注;建议:教师应继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引入图表、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此外,。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研究目的在教育领域中,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交互和学习情况,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点,进而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帮助研究者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

步骤一:确定研究题目和目标在开始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题目和目标。

研究者应该思考自己希望研究什么问题,以及希望通过观察研究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步骤二:选择研究对象和课堂在确定研究题目和目标之后,研究者需要选择研究对象和课堂。

这里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或者整个课堂。

研究者需要考虑哪个对象对于自己的研究问题更加关键,然后选择相应的课堂进行观察。

步骤三: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是课堂观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需要制定具体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持续时间、观察内容和方法等。

观察计划应该具备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观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步骤四:收集和记录数据观察研究的核心工作是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研究者应该在观察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交流和学习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记录相关数据。

常用的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声音记录或者视频记录等。

步骤五: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收集和记录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可以包括数据的整理、分类、计算和统计等工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获取相关结果和结论,进而回答研究问题和实现研究目标。

步骤六: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的书写应该遵循学术规范,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逻辑结构。

总结课堂观察研究是一项需要认真准备和实施的工作。

通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研究者可以系统地开展课堂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在实施研究时应该保持客观、准确和严谨的态度,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

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
二、明确观察目的
虽然已经清楚了观察要研究的问题,但还需要思考清楚,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观察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观察研究?希望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获得什么?这个观察研究能起什么作用?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素材?能说明什么?这些素材与研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观察目的是为了使观察目的细化,具体化,直到能清晰明确地说出要观察什么。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观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对象。无论对哪种课题研究观察,它的研究对象都必定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而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就不能构成教学。无论研究教师教的哪一方面,如教学设计的合理科学性,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恰当性、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或教学行为等,如果只就教师而谈,是无法说清好与坏的,因为判断它们的好与坏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定。
观察典型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应作个体化的典型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时,可重点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的速度、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状态,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来判断: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还是各自为政、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不耐烦双眉紧锁,啧有烦言,焦躁不安,左顾右盼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形体动作来判断:配合各种面部表情,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专心听讲时,身体微微前倾;困惑不解时,或以手托腮,或搔首摇头;在理解了一个难点后,身体后仰,全身放松,改变原来的体态;若不耐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摇晃身体,或双臂抱胸,或跺脚颠膝。对于学生的种种体态语言,只要注意观察,不难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11-09-28T14:20:48.0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赵山松[导读] 良好的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奏,是实验能力的基石,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观察力赵山松
(洛阳市回民中学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在新课改逐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课本知识的灌输机,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因而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显得更加的至关重要。

良好的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奏,是实验能力的基石,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多对课堂观察进行研究,学习,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和能力,是当前形势下教师的必修课。

关键词:观察力;探究;培养;指向;课堂结构观察是探求的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智力品质之一。

同时,观察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提供丰富的素材,扩大观察的范围;培养观察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

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或事物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

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或者事物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

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

具有审美直觉的问题情境是开发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

在课堂上,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复杂的问题需要设计观察程序。

以下谈谈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课堂观察研究方面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摈弃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都应该逐步且快速的摈弃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

尽快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时多探求、多引导、多互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得出科学的结论。

比如:在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模型时,教师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己想象各种情况下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时,在空间最稳定的分布是哪种构型。

教师再利用气球等教具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己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的教学,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分析、想象能力,并对各种观察、感悟做出总结。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而且也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理解掌握的更加全面牢固。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强有力的培养。

教师仅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是观察成功的基础,是观察能力形成的保证。

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目的性明确,观察时细致,能够在观察时发现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中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大致从以下三点去做:(一)切忌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化学知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另一部分是化学理论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很多,教学内容很生动、很有趣味性。

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结论教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思考与感受。

切忌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比如:学习氨气的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状态,闻气味,观察喷泉实验等演示实验来总结出氨气的物理性子,通过氨水中滴酚酞变红,氯化铵受热分解等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氨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通过对每节课的设计,在每节课都尽可能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汇总,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的学习课堂,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效率也高,学生记忆的会更加牢固持久。

切忌刚上课先板书个结论或者图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答案。

(二)明确问题的指向
课堂上的时间十分宝贵,我们教师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一把把小钥匙,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必须十分重视提问的设计,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指向性十分重要。

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教师讲钠的物理性质时,拿着一块钠问学生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的兴趣瞬间下降,不知应如何回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学生不知道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看不出来。

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观察目的: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等。

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及规律。

(三)复杂的情境要设计观察的程序如果在课程内容讲授时遇到化学现象不鲜明或者概念方法理论联系比较曲折隐蔽的时候,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从而更加难以理解。

这个时候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让整个知识的学习层次分明,难度递进,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观察钠与水的反应时(浮、游、熔、响、红),教师事先设计好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在观察时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来逐个进行观察和讨论。

这样一个复杂的实验,在教师的设计下变得富有层次,复杂的现象变得清晰。

学生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很大的展现和提升。

在学生把各自的结论汇总后,把钠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做出总结。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看到的现象及所产生疑问也有了思考的方向,从而使学习过程显得轻松愉快。

三、优化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欲望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观察力是思维能力的前奏,是实验能力的基石,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他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断掌握并探索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晓敏《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4期《浅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童元根《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5期《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3]刘金梁曹守利《前沿》 2007年第9期《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