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为教育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改进教学和管理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以课堂观察法为主题,从定义、研究内容、步骤和优点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定义课堂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情况,来收集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课堂观察法可以研究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使用、学生参与与合作的情况、课堂评价和反馈、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等。
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需要观察的内容和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持续时间,确定观察方式和工具。
3.进行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学环境等情况。
4.整理和分析数据: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5.提出结论和建议:根据数据和信息,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6.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结论和数据,撰写完整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四、优点1.客观准确: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可以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信息,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2.广泛适用:课堂观察法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教育研究,可以研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
3.参与度高:研究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
4.全面多维:课堂观察法可以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内容,如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行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等。
5.可操作性强:课堂观察法的操作性很强,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为教育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改进教学和管理的参考依据。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要点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1.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
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
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2.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课堂观察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般常见的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等。
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分类。
前者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而后者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化方式收集的定性资料有些也可以转化为量化的形式。
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一、引言。
课堂观察研究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反馈和改进建议。
本文将提出课堂观察研究的实施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观察,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
在进行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关注点,确定观察的重点内容,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互动情况等。
2.选择观察工具。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工具,比如观察记录表、学生问卷调查、教学视频录制等。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能够更好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确定观察时间和频次。
教师需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和频次,可以选择在一周内多次观察,也可以选择在一个学期内进行长期观察。
不同的观察时间和频次可以获取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学情况。
4.进行观察记录。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记录观察到的情况和问题,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图片、录音等方式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应该客观真实,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
5.分析和总结观察结果。
观察结束后,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的方向。
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讨论,获取更多的观察反馈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6.制定改进措施。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互动等。
改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意事项。
1.保持客观公正。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应该受个人情感和偏见影响观察结果,确保观察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尊重学生隐私。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得擅自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和观察记录,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
3.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利于获取更准确的观察信息。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
它们是,1、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教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决定行动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2、确定观察工具:选择或设计相应的观察工具并对相应的人员进行培训。
3、实地观察记录:运用所选择或设计的观察工具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4、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或数据:对数据或者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不相同。
对于较为复杂的研究,教师可以在专门研究者的帮助下对信息进行分析5、进一步从多种渠道收集所需要信息:通过粗布研究,焦点更凸显,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可以设计其他的观察方式,或者通过访谈。
问卷调查或文献资料分析,以求对问题得到更全面真实的了解。
6、讨论结果并拟定行动研究计划:教师汇总观察研究的结果,可能的话,邀请校外专家一起讨论,并草拟针对性的行动研究计划。
行动计划应当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7、实施行动计划:行动时研究的关键所在。
8、重复第2至7个步骤:不断修改和调整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直至达到研究的目的。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我区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以“面向教育实践,解决突出问题”为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层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目标,引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形成行动策略,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首先,教育行动研究以找到一个起点为开端。
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可以从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的比较来发现问题;还可以主动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发现问题。
然后在众多的问题中确定要研究的专题。
要注意的是所选专题一定是针对自己教学实践改进的需要,体现实践性;要考虑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是自己能够研究的,体现可行性;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体现科学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表现和互动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观察目标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方面。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观察、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的座位旁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是指教师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进行观察,问卷调查是指教师设计问卷,让学生填写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选择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动作、表情变化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
例如,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互动情况是课堂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等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
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是否能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课堂观察研究是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可以深入了解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教学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的。
1. 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反馈和指导;2.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3. 收集教学信息和数据,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群体,明确观察的重点和目标。
2. 观察前准备,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熟悉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3. 实施观察,全程记录教师的授课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重点关注教学互动和学习效果。
4. 数据整理分析,对观察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问题和亮点,为后续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5. 反馈和指导,将观察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持续改进。
四、实施要点。
1. 观察者的角色,观察者要保持客观中立,不干扰教学过程,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权利。
2. 观察方法,可以采用录音、摄像、记录等多种方法,全面、多角度地观察教学过程。
3. 数据保密,观察所得的数据和信息要严格保密,不得随意传播和泄露。
4. 反馈方式,反馈要及时、准确,注重方式方法,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改进和提高。
五、实施效果评估。
1. 教师的反馈,教师对观察反馈的认可和接受程度;2. 学生的反馈,学生对观察反馈的认可和接受程度;3. 教学效果,观察后的教学改进和提高效果;4. 学习效果,观察后的学习改进和提高效果。
六、总结。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学和学习的真实情况,为教学改进和学习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
第一节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观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仔细的查看,观察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是基础性的工作。
课堂观察就是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观察对象,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其他方面的情况等。
课堂观察研究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研究分析某些策略、方法、行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一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某种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设计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参考经验。
课堂观察研究适用于课堂教学差别比较研究、纵向跟踪研究、案例分类研究等。
课堂观察是校本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战场,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还有研究学生的学,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声音,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及学习需要变化,这位教师就不可能成功施教。
一、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方式教师进行观察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针对某个实践中的问题,学习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成果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再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研究成果作必要的实证和补充。
第二,于自己的同事合作,请同事针对某个问题观察记录自己课堂的教学情况,发现症结所在,通过相互讨论、尝试,逐步解决问题。
第三,向专业研究者那样,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硬研究问题,按照确定的研究目的和大致步骤,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必要资料收集全后,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得出研究结论。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特点在教学叙事研究、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策略中运用观察研究,在校本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
教师自我观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需要 注意三个关键性的环节:问题、调控、追忆
一是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 内驱动力,它将促使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达到创 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 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绪等。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不 断的“察言观色”,特别是能注意观察到“关键性教学问 题”。对关键性问题的判断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判断力,而对 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则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判断性,可以说, 善于发现问题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前会议的议事日程包括:1.明确教学 主题;2.明确教学目标;3.明确授课计划;4. 明确困难和问题;5.明确观察工具;6.明确 观察重点;7.明确课堂观察后的讨论时间和 讨论地点。
(二)课堂观察 任务:进入课堂;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 法;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 执行:最好在上课开始前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 生学习的位置;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选择合适的观 察位置,立即进入记录状态。包括1.行为发生的事件 2.行为出现的频率;3.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 和形式;4.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5.观 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6.音像资料
4.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表。目的是 对课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其中 将课堂练习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又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种 类型,由此得到一个双向细目表。
5.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参考表。关于教学时间 分配的统计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教学环节, 可以划分为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巩 固练习、课堂小结五个环节;二是根据教学活动 分为单向传授、师生问答、形式探究、实质探究、 学生练习五种形式,然后再进行教学时间分配的 统计分析。
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
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方法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课堂观察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课堂观察方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教育学家们开始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出了课堂观察这一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观察方法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课堂观察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学者和教育研究人员通过课堂观察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选择观察方法时,应根据研究目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等。
其中,实地观察适用于对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参与式观察则适用于对班级氛围、学生互动和教师学生互动的观察;非参与式观察则适用于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观察。
在实施观察时,需要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表格,并对观察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观察计划应包括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等;观察表格则应包括对观察结果的记录、统计和分析。
在分析观察结果时,应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课堂观察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课堂观察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和优势。
在未来的教育研究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课堂观察方法,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课堂观察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观察的主观性、观察者效应等,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避免或解决。
为了提高课堂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改进,以推动其在教育实践和研究中的更广泛应用。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一、引言。
课堂观察研究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研究实施方案对于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实施目的。
1.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2. 改进教学方法,观察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校发展,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观察计划,在实施课堂观察研究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确保观察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开展实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 记录观察数据,观察者需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数据,包括文字描述、图片、录音等多种形式,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总结,在观察结束后,需要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提出改进方案,根据观察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包括教学方法的调整、学校管理的优化等方面的建议。
四、实施注意事项。
1. 尊重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堂观察研究时,需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隐私,确保观察过程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2. 注意数据的客观性,观察者在记录观察数据时,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做主观臆断和主观评价,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 注重保密工作,观察者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确保观察到的数据不被泄露,保护相关人员的隐私权和权益。
4. 及时反馈结果,观察研究结束后,需要及时将观察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商讨改进方案。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模板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模板一、研究背景近年来,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校普遍采取课堂教学观察的方式进行评估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课堂观察研究的模板,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目的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情况、学生参与度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1. 选择观察对象根据研究需求和目标,选择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观察。
在选择教师时应尽量保证代表性,涵盖不同学科、年级和教师经验等因素。
2. 观察记录观察者应准备好观察记录表,记录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学生参与情况等因素。
观察记录需要尽量客观、详细,并及时记录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和待改进之处。
3. 数据分析将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教师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使用统计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呈现观察结果。
四、研究结果1. 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教师普遍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等。
这些策略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和加强知识传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学生参与度多数教师重视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和参与活动。
但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 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但也有少数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增强课堂互动性。
五、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鼓励教师继续尝试多种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知识传授的多样化。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学引导和评价方式。
3. 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 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提高课堂互动和教。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范文
课堂教学观察研究报告范文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并分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以了解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通过对数学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互动情况等,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评估。
三、数据分析1. 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方面,观察到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
其中,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情境教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投入,对教师提问也积极回答。
观察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态度较为消极,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教师及时纠正。
3. 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的发言,并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然而,个别学生介入课堂互动较少,需要教师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参与学习。
四、问题分析1.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但在一些环节上,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学生理解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时存在偏差,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较高或者前期基础掌握较弱。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简单案例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个别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较为被动,对于教师的提问和小组活动缺乏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互动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关注;建议:教师应继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引入图表、实例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此外,。
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研究
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和教育研究也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上,各种观察模式及其评估方式也被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研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研究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方法,以及这种研究的价值和用处。
一、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行为的研究,如讲授、提问、评价、监督等。
2.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即通过观察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了解其课堂管理状况、教学效果及影响,以及对贯彻教育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分析。
3.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方法,如文本观察、观察表、课上观察、实时记录等,通常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价值1.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主要价值在于可以对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从而可以分析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2.此外,通过这种研究,还可以有效监控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保证教育质量。
3.而且,这种研究也可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小学课堂教学实施特点和技巧,从而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用处1.首先,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小学教师指明方向,有效提高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帮助小学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2.此外,这种研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负责教育的机构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以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3.最后,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也有助于形成和完善教育体系,从而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课堂观察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用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研究目的在教育领域中,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交互和学习情况,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点,进而提出改进教学策略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步骤,帮助研究者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
步骤一:确定研究题目和目标在开始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题目和目标。
研究者应该思考自己希望研究什么问题,以及希望通过观察研究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步骤二:选择研究对象和课堂在确定研究题目和目标之后,研究者需要选择研究对象和课堂。
这里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或者整个课堂。
研究者需要考虑哪个对象对于自己的研究问题更加关键,然后选择相应的课堂进行观察。
步骤三: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是课堂观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需要制定具体的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持续时间、观察内容和方法等。
观察计划应该具备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观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步骤四:收集和记录数据观察研究的核心工作是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
研究者应该在观察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交流和学习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记录相关数据。
常用的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声音记录或者视频记录等。
步骤五: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收集和记录数据之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可以包括数据的整理、分类、计算和统计等工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获取相关结果和结论,进而回答研究问题和实现研究目标。
步骤六: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的书写应该遵循学术规范,采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逻辑结构。
总结课堂观察研究是一项需要认真准备和实施的工作。
通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研究者可以系统地开展课堂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在实施研究时应该保持客观、准确和严谨的态度,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课堂观察的策略与研究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课堂观察可以促使教师关注其他学科领域,从而在自身学科教学中引入新的元素 ,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05
课堂观察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观察者主观偏见
观察者可能存在主观偏见,影响观察的客 观性和准确性。
01
研究问题混合
同时采用量化和质性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多个方面。
02
研究过程混合
在同一个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以全面了解研究
对象的特征和规律。
03
研究结果混合
将量化和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结合,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研究对象
的整体情况。
04
课堂观察的实践应用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课堂观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课堂观察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教育界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教学方法的改进,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课堂观察方法和工具。
发展
随着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课堂观察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得 到完善和创新,观察工具和数据分析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发展。同时,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课堂观察也逐步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难以定量分析
课堂观察多为定性观察,缺乏定量数据分 析方法。
缺乏标准化程序
目前缺乏统一的观察程序和工具,导致观 察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影响观 察结果。
对策建议
建立标准化程序
制定统一的观察程序和工具,提高 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加强培训与指导
提供观察者专业培训,指导其掌握 观察技巧和方法。
课堂观察之定性观察法
课堂观察之定性观察法引言:在教育领域,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教学环境、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过程。
定性观察法是课堂观察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课堂中的行为、言语和情绪等多种数据,以全面了解课堂内在的动态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定性观察法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应用,并探讨其在课堂观察中的作用。
一、定性观察法的基本概念定性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课堂中的非数值数据,如行为、言语、情绪、互动等,以揭示相关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方法。
相对于定量观察法,定性观察法更注重描述和解释个别现象,关注细节、全貌和动态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教学过程和效果。
二、定性观察法的步骤定性观察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确定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观察的重点和范围,例如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师生互动或教学效果等。
2. 设计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观察工具的选择等。
为确保观察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可以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访谈、问卷调查等。
3. 进行观察:按照观察计划开始观察过程,记录课堂中重要的行为、言语、情绪等。
观察者应注意尽可能客观地记录,避免主观评价和偏见。
同时,对于多样的观察对象,可采用分组观察或轮换观察的方式,以获得全面的数据。
4. 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类,提取出关键信息和模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分析工具,如行为类别表、情感分析图、互动网络图等,帮助分析数据。
5. 记录和汇报结果: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撰写观察报告或研究论文,并设计合适的图表和图像,以便向他人展示观察的结果。
同时,可以在报告中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和研究发展。
三、定性观察法在课堂观察中的应用定性观察法在课堂观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和研究者了解课堂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定性观察法可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和互动情况,以便对教学实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的研究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课堂观察是一种学习过程中客观、系统而可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估和改进。
学术界对课堂观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问题。
首先,在研究课堂的观察之前,需要了解关于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课堂观察首先是一种独立的、有效的观察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描述学生的行为,从而进行评估和改进。
其次,课堂观察也是一种系统性的、量化的观察方法,它可以以更精确的方式捕捉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鉴于此,学术界已经开始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领域。
其次,学术界已经开始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问题。
首先,需要确定观察量表项目的数量,并且确定每个项目的评分标准。
其次,还需要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如何将课堂观察量表应用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下。
有鉴于此,学术界已经开展了基于实践的、定量的研究,旨在解决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问题,以更好地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展了针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的研究。
例如,文章(Xu et al.,2018)研究了如何设计一个针对初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量表。
文章(Yang et al.,2019)也研究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观察量表,以便评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因此,学术界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最后,应该指出,课堂观察是一种有效的、系统性的学习评估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
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观察量表,可以更好地捕捉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因此,未来学术界还将继续深入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是一种客观、系统而可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评估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术界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
未来,学术界将继续深入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
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在开始课堂观察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确定研究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观察的重点。
2. 选择观察参与者选择适当的观察参与者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参与者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进行,在保持样本代表性的前提下,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观察对象。
3. 设计观察方案观察方案应该详细规划观察的内容、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观察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交互行为、学生参与程度和教师指导策略等。
观察时间和地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并确保观察者能够比较全面地观察到课堂情况。
4. 建立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是帮助观察者对参与者进行分类和记录的工具。
观察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观察方案建立相应的观察指标,如学生的参与类型(积极参与、被动参与、未参与)和教师教学策略(讲授型、互动型、引导型)等。
5. 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应当准确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本形式进行,记录时需要注意客观性和精准性。
观察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观察指标,将所观察到的行为分类记录,并记录下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相关环境等信息。
6. 分析观察结果观察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比较等方式,将观察结果进行量化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观察数据。
分析观察结果将为后续的研究和课堂改进提供重要的依据。
7. 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基于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可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以改进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建议和改进方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并符合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
8. 编写研究报告最后,研究者应该将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以及建议和改进方案等内容。
报告的撰写需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研究的目的和结果。
通过以上的基本步骤,研究者可以系统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并通过观察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从而为教学改进和学生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其他一些研究方法,或者是从观察法发展来(如实验法),或者要建立在观察法所提供事实的基础上(如经验总结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观察是一切研究方法的“细胞”,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方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堂观察可划分不同的类别。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和利用课堂观察。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对课堂观察的一些分类。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从是否借助仪器分:(1)直接观察——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
优点:直接观察法实施比较简单;能得到具体、生动的印象,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缺点:人的感官接受和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对被观察现象完整、精确认识。
(2)间接观察——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优点:间接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观察者的感官限制,可供日后重复观测和反复分析。
现行的观察常需要以间接观察作为辅助手段,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会使观察更精确、更全面。
局限:要求有较高的摄录技术。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从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型观察——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
参与的方式有两种:①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被当作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
②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观察群体,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
是不完全观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主要运用的是不完全参与观察。
优点:消除心理距离,了解较真实情况。
缺点:容易相互影响,带有主观色彩。
(2)非参与型观察——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优点:不受被观察者影响,比较客观公正。
缺点: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不易深入。
(学校行政领导的观察多属于此类)3、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分(所谓结构化程度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结构化程度越高表明定量化程度越高)(1)结构型观察——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观察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结构型观察是比较程式化的观察活动。
观察程序标准化和观察内容结构化,便于操作;观察结果可以量化,便于统计分析。
(2)非结构型观察——事先不做严格的观察计划,没有预先设置分类,也不必制定结构性的观察提纲,观察的实施比较灵活。
对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做记录。
(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优点:非结构型观察方法灵活,观察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缺点:获取的资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
4、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按观察情境的范围划分:(1)开放式观察——广泛记录一节课的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
(2)聚焦式观察——观察记录一个具体问题或行为。
(如提问、评价学生、学生非投入学习情况)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以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本身的属性来划分:(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
注意:定量和定性不是绝对的,取决于观察的目的是定性还是定量,往往是相互证明、相互补充的。
三、定量和定性观察的几种操作方法(编制观察工具)定量观察法中经常使用分类测评工具,分类测评工具将那些准确反映观察目的的目标行为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供观察记录时使用。
常见的几种分类测评观察工具有:编码体系、行为检核表和等级量表。
(一)编码记录表编码体系是观察调查法中常用的一种观察工具。
首先,编码体系要求确定要观察的具体项目,然后对准备观察的具体项目进行编码。
编码体系常结合时间取样观察法使用,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
观察者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记录下特定行为的编码。
(二)行为检核表行为检核表主要用来记录目标行为的呈现与否。
观察前,预先将所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一个表格,观察者只需对照表上列出的项目,在每一种要观察的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或表明数字。
编制行为检核表时,先根据观察的目的列出主要项目,然后根据主要项目列出要观测的具体项目,表格应有一定的顺序性,按确定的观察项目,依照难易程度排列。
下表是一份行为检核表,用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或非投入学习的状态。
(三)等级量表等级量表作为一种观察工具,是教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如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等级评估;教师给学生的思想表现评定优、良、中、差等都可能用到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有预先设置的目标行为分类,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对目标进行观察,对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异做出评估,确定等级。
观察者将观察所得印象数量化,观察结束时,在量表上对该期间内发生的目标行为评以相应的等级。
等级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心理特征,如态度、性格等。
常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量表数字量表是用数字来代替等级内容的描述,即对所要描述的等级类型赋予数字顺序。
常用的形式有3级量表和5级量表,例如:二、定性观察法中观察工具的选择与编制定性观察方法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尽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做出性质的判断或评价。
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或用其他工艺学手段记录的影像、照片等。
有4种主要的记录方式:描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
(注意: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既可用于量化资料,又可用于质化资料。
1.描述式记录描述式,预先将所要观察的目标进行分类,观察时对各类目标行为进行非数字化的、开放性的定性描述。
(主要通过文字、个人化的速记符号等)如下表对教学技能的观察就使用了描述式。
2.叙述式记录叙述式记录属于开放的记录,它没有预先设置分类,而是抽取一个较大事件的片段,观察后作详细真实的文字记录,可以分析加入评价。
(如教学叙事)教学叙事以记事为主。
观察者对独特的、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完整详细地描述。
因此记录的内容通常是典型的有意义的行为事件,通常要求将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客观、准确、具体、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
3、图示记录图示记录是一种直观的观察记录辅助工具,观察者可以根据观察的具体问题,画出相关的图示来帮助说明问题;也可以用位置图、环境图的形式直接呈现相关信息。
如在对班级进行实地观察前,可以先画一张观察现场图。
这张图不仅包括给出现场的物质环境(如教室内桌椅板凳的布置、墙上悬挂的图片和标语等)还包括观察现场的人文环境(如学生就坐的位置、教师活动的范围等)。
四、怎样做好课堂观察(一)做好观察设计1.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这是解决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的问题。
科学观察之前,必须清楚观察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从所要研究的问题出发,明确观察目的。
如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模式、学生学法等。
必须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如要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法运用是否合理,就要确定好观察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等。
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多个符合观察目的和要求的观察对象中进行选择。
2.选择观察类型、方法和途径根据观察目的、观察对象以及观察条件,选择适当的观察类型和方法。
如是用图示法、工艺法、编码体系、叙述式记录等。
选择观察方法必须注意方法的适切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各种观察法的优点和不足,注意各种观察法之间的相互补充。
为了进行有效的观察,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弥补其不足。
还必须考虑适当的观察途径。
主要的观察途径有听课、评课、参加教学和学生活动等。
3.制定观察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是为了使观察有系统、有步骤、全面地进行。
观察计划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在明确观察对象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和内容范围。
例如,要观察教师课堂角色,观察内容可能包括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行为,作为控制者行为,评估者的行为,启发者的行为,参与者的行为,信息源的行为等等。
(2)设计观察提纲。
将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选取那些可以观察、与观察目的密切相关、具有实质意义的事件。
例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可以将观察内容具体化为简练、容易理解的语言;指令给予的时间;解释活动配以演示;指令与相应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对于同类活动是否运用相同的指令等。
(3)观察的时间、次数和位置。
(4)观察的记录方式。
准备好观察工具(量表、摄像机等)(5)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要发扬合作精神,教研组、备课组、或自行组织)。
(二)实施观察1.进入观察现场选择好进入方式。
进入观察场所时,在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常态的情况下,选择最佳观察角度。
参与观察还必须与观察对象建立友善关系。
2.作好观察记录记录在观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观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应根据不同的观察类型选择适当的记录方法。
记录要及时、准确、有序、全面、详尽。
记录格式要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
记录的语言要尽可能客观、具体。
此外,进行实际观察时要看、听、思、记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观察资料的分析处理观察的最后阶段是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在每一项观察告一段落时,应该在观察情境尚未完全遗忘的情况下,及时整理记录资料;应该审查初步整理过的材料,如所需的资料是否都收集到了,是否都有效;应该及时将资料分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应该详细说明需要解释的内容。
(四)观察的客观性要使观察所得的经验事实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就要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事物。
可以从以下考虑:1.观察前确定具体的、可观测的目标,界定好观察的目标行为,必要时选择观察仪器进行观察。
2.观察时克服主观偏见,不先入为主,以严格、谨慎的批判态度对待观察过程以及观察结果。
3.观察过程中,始终让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产生被观察者效应,即被观察者意识到自己被观察因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
4.观察记录力求做到快、细、全,尽可能全面、迅速、准确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有关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研究。
5.为了提高观察信度,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的重复观察,或者增加观察者的人数。
6.要注意选择有经验的和受过专业训练的观察者,对观察的类别要有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