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针灸学说课件第五章汉唐时期医家第八节孙思邈
合集下载
《针灸医籍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5
④因人制宜
针刺时视病人不同情况而定。
一是根据病人体质决定针刺施治的具体措施。
二是根据病人性情不同决定相应针刺措施。
三是根据任的体质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⑤因地制宜
即根据地域特点而制定不同治疗方法。
医学课件
26
㈢针刺及灸法操作
①针刺前的准备 对环境的要求,要求病人接受治疗的环境应该 是安静的,因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治神 和守神的要求。 《灵枢 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 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指,视其应动者,乃后 取之而下之。”
医学课件
6
《素问》名称在《汉书.艺文志》提到,北宋 林亿所说:“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 而疴疾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 《素问》之名,义或由此。 称“素问”而不称“问素”,日本人丹波元 胤:“犹屈原《天问》之类也,倒其语焉尔。” 《灵枢》,以前称《九卷》或《针经》,称 《九卷》者以卷数命名,称《针经》始根据该书 多论及针道,与针刺关系密切。今天出现的“灵 枢”大多数学者同意丹波氏观点(“灵枢”者, 实出自道家之手,道家中人收入该书,而将其改 名“灵枢”,与道家特点相符)。
医学课件 18
二、《黄帝内经》中的腧穴理论
㈠腧穴含义
经络是经和络的合称,作为一个整体概念, 在《黄帝内经》中并没有提出,对于他的内涵, 在不同的篇章中有不同的论述。《黄帝内经》中 对经的含义是从多角度来论述的,或从气血运行 方面,或从分布层次方面,或从是否可见方面。 对络的论述也是多角度进行的,或经脉的区别方 面,或功能方面。可以说,《黄帝内经》中对经 络的论述因篇章的不同而所指不同,由此说明, 古人对经络的认识是多层次的,不是一个单一的 组织结构。
④因人制宜
针刺时视病人不同情况而定。
一是根据病人体质决定针刺施治的具体措施。
二是根据病人性情不同决定相应针刺措施。
三是根据任的体质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⑤因地制宜
即根据地域特点而制定不同治疗方法。
医学课件
26
㈢针刺及灸法操作
①针刺前的准备 对环境的要求,要求病人接受治疗的环境应该 是安静的,因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治神 和守神的要求。 《灵枢 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 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指,视其应动者,乃后 取之而下之。”
医学课件
6
《素问》名称在《汉书.艺文志》提到,北宋 林亿所说:“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 而疴疾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 《素问》之名,义或由此。 称“素问”而不称“问素”,日本人丹波元 胤:“犹屈原《天问》之类也,倒其语焉尔。” 《灵枢》,以前称《九卷》或《针经》,称 《九卷》者以卷数命名,称《针经》始根据该书 多论及针道,与针刺关系密切。今天出现的“灵 枢”大多数学者同意丹波氏观点(“灵枢”者, 实出自道家之手,道家中人收入该书,而将其改 名“灵枢”,与道家特点相符)。
医学课件 18
二、《黄帝内经》中的腧穴理论
㈠腧穴含义
经络是经和络的合称,作为一个整体概念, 在《黄帝内经》中并没有提出,对于他的内涵, 在不同的篇章中有不同的论述。《黄帝内经》中 对经的含义是从多角度来论述的,或从气血运行 方面,或从分布层次方面,或从是否可见方面。 对络的论述也是多角度进行的,或经脉的区别方 面,或功能方面。可以说,《黄帝内经》中对经 络的论述因篇章的不同而所指不同,由此说明, 古人对经络的认识是多层次的,不是一个单一的 组织结构。
中医各家学说总论 PPT课件
临床表现:掉头发,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
(阴伤火燥的表现)
选用: ① 甘凉濡润法
② 酸甘济阴法
③ 清养胃阴法
举例三:补肾学说
骨科─ 骨质疏松,骨不连,骨愈合迟缓,骨坏
死,骨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妇科─ 不孕不育症,性冷淡 儿科─ 小儿佝偻病,发育不良,小儿脑病
骨质疏松─肾虚
补肾法:左右归饮、无比山药丸 中成药:龙牡壮骨冲剂、仙灵骨葆胶囊 中药外治:防风、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
①纵 —清理出主要医学流派中重要学说的脉络
A、寒温治法
河间学派 ↓
刘完素→寒凉学说 ↓
朱丹溪→滋阴降火学说 ↓
明清温病腑病机) ↓
李 杲→(脾胃学说) ↓
张景岳→(温补学说)
B、攻邪与调补治法
攻邪
↓ 刘完素→清热泻火
↓ 张从正→汗.吐.下
↓ 朱丹溪→治痰
↓ 吴又可→驱瘟
内科:抗胆硷酯酶和调节免疫的药物。 外科:手术切除胸腺。
脾主肌肉,主四肢
脾气虚损所致→“大补脾气”
补中益气汤化裁→“强肌健力饮”(大量北芪、五爪龙为主)
举例二:胃阴学说(叶天士)
一般用于消化系统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糖尿病等。
主
治:“嗉禀木火之质,或患燥热,热病伤阴,
消渴郁火等病”
推而广之:各种癌症放化疗术后。
马宗素
王履
刘叔渊
刘完素
刘纯
麻九畴
汪机
张从正
常德
王纶
葛雍
李子范
虞抟
馏洪
徐彦纯
*另一种方式:如伤寒学派、温病学体系
三、对医家学术思想的评价
1、学术形成的背景 2、历史发展的眼光 3、全面性
针灸学PPT课件
灸法的起源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 后。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主要有 以
3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在《内经》成书前,主要是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 知识的初步认识。此阶段的《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 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 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针灸教研室
1
针灸学的定义
绪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 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 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
四大优点:适应证广、疗效显著、 应用方便、经济安全。
2
一,针灸学的发展史
针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 公社时期,新石器时代才真正产生并应用了“砭石”, 其后骨针,竹针,金属针。金属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 了刺法的发展。
清,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列出经穴361个,至今仍 为针灸教材所取用。
(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二、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 16 世纪传播到欧洲。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 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
6
三、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 前---太阴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 中---厥阴 后---少阴
{ 前---厥阴
注:足三阴经在内踝上八寸前的分布 中---太阴 后---少阴
2、在头面的分布
手足阳明----面部、前额;手足少阳---侧头
足太阳-------后头;
手太阳------颊部
注:足厥阴肝经至巅顶,与督脉的百会穴相交会。 16
理论部分: 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循环规律及分布特点,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主要有 以
3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在《内经》成书前,主要是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 知识的初步认识。此阶段的《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 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 络学说的早期面貌。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针灸教研室
1
针灸学的定义
绪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 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 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
四大优点:适应证广、疗效显著、 应用方便、经济安全。
2
一,针灸学的发展史
针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 公社时期,新石器时代才真正产生并应用了“砭石”, 其后骨针,竹针,金属针。金属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 了刺法的发展。
清,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列出经穴361个,至今仍 为针灸教材所取用。
(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二、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 16 世纪传播到欧洲。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 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
6
三、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 前---太阴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 中---厥阴 后---少阴
{ 前---厥阴
注:足三阴经在内踝上八寸前的分布 中---太阴 后---少阴
2、在头面的分布
手足阳明----面部、前额;手足少阳---侧头
足太阳-------后头;
手太阳------颊部
注:足厥阴肝经至巅顶,与督脉的百会穴相交会。 16
理论部分: 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循环规律及分布特点,
各家针灸学说课件第五章汉唐时期医家第五章王叔和
青
年79岁。
衣
《伤寒杂病论》后代医家对其毁誉不一
由于王氏编次《伤寒论》,后代医家 对其毁誉不一。
,而毁之者则责备 王氏把张仲景原著之本来面目弄得模 糊不清,使人无法得窥其原貌,甚至 是面目全非,两种观点尖锐对立。面目。
事实上,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确因 有在青衣王编氏修之时编有次所而错得乱以 ,保 亦存 不, 至即 于便 弄次 得序 如 “错简派”所指责者那样,完全已非本来
衣
膀胱.肾与小便排泄密切相关
将切诊与脏腑经络辨证结合起来以脉论
证,并提出针灸原则与方法
浮取为阳,小肠脉摸不到
包块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 腹中有疝瘕,王月(王字一本作五)即冷上抢心。 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理中。(即大 陵穴也)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 (一作急痛)。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 经,治阳(一作手少阳者,非)。太阳在手小指 外侧青本节陷中(即后溪穴也)。
重视针灸
王叔和不但是一位精通脉学的医家, 也是一位相当重视针灸学的著名医 家,对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 的贡献。《脉经》虽以论脉学著称, 但其中也有较多篇幅用来阐述针灸 学的内容。
,
现将《脉经》对针灸学的贡献归纳
青
如下:
衣
(1)脏腑表里经相合
《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说: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 以小肠合为府,合于上焦名曰神庭,在龟(鸠)尾下五分。
王熙
青 衣
家乡行医遭遇坎坷
到了魏末晋初,北方战争频发,瘟疫流行,老百姓的生 活苦不堪言。穷苦百姓得了病,还要挣扎着去做工挣钱, 及到病入膏肓打熬不过了,这才不得不求医。试想这等 病人那有好治的!王叔和是个直性子人,既不会说那好 听的绕弯话,又不会把麻缠事推出手,依旧是尽心尽力
针灸各家学说PPT课件
族传授方式再传24人,如弋阳县徐凤《席弘赋》,南丰县李梴《医学 入门》; 重视八法针;补泻手法;灸法防病学说:李梴的炼脐法;龚廷贤《万 病回春》用乳香、没药、川续断、麝香等药末填脐中,置艾施灸;
.
33
5. 工作对象因素 孙思邈对考订统一经穴位置的重要意义体会较深,绘成了彩色的正人、
伏人、侧人针灸图各一幅。 针灸歌赋派,高武《针灸聚英》:世俗喜歌赋,以其便于记诵也; 喉科针灸派夏春农;热病针灸派庞安时,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为主;
治劳灸派的龚居中,以治疗虚劳病而擅名等。
.
34
6. 特定环境和条件因素 张子和主张攻泻,与他接受治疗的患者多为体质壮实的农民有关,多
用放血攻邪一法; 罗天益多用灸法温补脾胃,与他所处时代正值蒙古攻金,连年战争频
仍,他的家乡河北一带惨遭兵祸,饮食劳倦疾病较为常见有关。
.
35
7. 疗效因素 许希喜用针,著《神应针经要诀》,与他用针治愈了宋仁宗的病受到
.
37
第十一章 庞安时
1. 概述: 1042至1099年,湖北浠水县人,字安常,号蕲水道人,名盛江淮; 《伤寒总病论》:针灸药并重、针术精妙。 2.学说: (1) 伤寒六经辨证说:强调经络病机。 (2) 阐发张仲景针灸理论:阳证针刺,阴证用灸;重灸气海、中极治阴毒;太 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3) 不宜针灸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邪证”、“火劫证” 。
.
6
(一)《黄帝内经》
1. 概述: 30万字,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医学; 针灸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素问·八正神明论》:“法往古者,先知针经”; 形成了系统的针灸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7
2. 经络学
.
33
5. 工作对象因素 孙思邈对考订统一经穴位置的重要意义体会较深,绘成了彩色的正人、
伏人、侧人针灸图各一幅。 针灸歌赋派,高武《针灸聚英》:世俗喜歌赋,以其便于记诵也; 喉科针灸派夏春农;热病针灸派庞安时,从事《伤寒论》的研究为主;
治劳灸派的龚居中,以治疗虚劳病而擅名等。
.
34
6. 特定环境和条件因素 张子和主张攻泻,与他接受治疗的患者多为体质壮实的农民有关,多
用放血攻邪一法; 罗天益多用灸法温补脾胃,与他所处时代正值蒙古攻金,连年战争频
仍,他的家乡河北一带惨遭兵祸,饮食劳倦疾病较为常见有关。
.
35
7. 疗效因素 许希喜用针,著《神应针经要诀》,与他用针治愈了宋仁宗的病受到
.
37
第十一章 庞安时
1. 概述: 1042至1099年,湖北浠水县人,字安常,号蕲水道人,名盛江淮; 《伤寒总病论》:针灸药并重、针术精妙。 2.学说: (1) 伤寒六经辨证说:强调经络病机。 (2) 阐发张仲景针灸理论:阳证针刺,阴证用灸;重灸气海、中极治阴毒;太 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3) 不宜针灸说: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火邪证”、“火劫证” 。
.
6
(一)《黄帝内经》
1. 概述: 30万字,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医学; 针灸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素问·八正神明论》:“法往古者,先知针经”; 形成了系统的针灸理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7
2. 经络学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最新〖医学〗针灸医籍选读精品课件
2021/9/25
12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九分。
如何认识中医
• 而《灵兰秘典论》的另外一段话,也很值得 引出来供大家参考:“凡此十二官者,不得 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 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 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 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2021/9/25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九分。
如何认识中医
• 神是什么?神是无形的东西,属于道的范畴, 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上工守的就是这个。换 句话说,就是能够守持这样一个范畴的东西, 能够从这样一个层面去理解疾病,治疗疾病, 那就有可能成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经 成形的东西,从形而下的这样一个层面去理 解疾病,治疗疾病,那只能成为一个下工.
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 学术文 化领域 百家争 鸣,(df高血压 958心 脏病983u6糖尿 病87fr )特别 是思想 家的革 新精神 ,为中 医学理 论的创 新和突 破性进 展,提 供了有 利的文 化背景 。宋代 陈无择 著《三 因极一 病证方 论》一 书,(45传染 病q566丙肝964jo乙肝 28jgsx甲肝gh)提出 三因学 说;并 产生了 最具盛 名四大 学派, 刘完素 倡导火 热论; 张从正 力倡“ 攻邪论 ”;李 杲提出 “内伤 脾胃, 百病由 生”的 理论; 朱震亨 创造性 地阐明 了相火 的演变 规律。
2021/9/25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九分。
如何认识中医
• 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 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 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各家针灸学说课件第五章汉唐时期医家张仲景
六经传变 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二、学说与贡献
三阳宜针,三阴宜灸(应用比例)
❖ 整部《伤寒杂病论》,
应用针刺的绝大多数
为“三阳经疾病”, 16
应用灸法的(包括烧 14
针、熏、熨等)绝大 12
多数为“三阴经疾
10
病”。
条,其中 8条用于三阳经证;用 灸治疗的原文有6条,
背景
习医目的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冬至、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来历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张仲景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 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
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
受,决心救治他们。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
第五章 汉唐时期针灸医家
第一节张仲景
医圣
东汉末年,
。
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 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 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
这部巨著的问世, 。对后世的中医药形成,发展及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使我国的国宝资源——中医药源源流长,生生不息。他 就是
生平梗概
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生 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 (约公元150~154年),卒 [zú]于建安末年(约公元 215~219年)终年七十岁左右。
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
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
,
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
冬至、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来历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 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 “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二、学说与贡献
三阳宜针,三阴宜灸(应用比例)
❖ 整部《伤寒杂病论》,
应用针刺的绝大多数
为“三阳经疾病”, 16
应用灸法的(包括烧 14
针、熏、熨等)绝大 12
多数为“三阴经疾
10
病”。
条,其中 8条用于三阳经证;用 灸治疗的原文有6条,
背景
习医目的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冬至、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来历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张仲景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 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
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
受,决心救治他们。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
第五章 汉唐时期针灸医家
第一节张仲景
医圣
东汉末年,
。
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 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 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
这部巨著的问世, 。对后世的中医药形成,发展及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使我国的国宝资源——中医药源源流长,生生不息。他 就是
生平梗概
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生 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 (约公元150~154年),卒 [zú]于建安末年(约公元 215~219年)终年七十岁左右。
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
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
,
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
冬至、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来历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 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 “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PPT培训课件
580年庚子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三十九岁 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与人曰:“后五十 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新唐书·孙思邈传》)
627年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八十六岁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磋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 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 固辞不受。”(《旧唐书·孙思邈传》)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与隐士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 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 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 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 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 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 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 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 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 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 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 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中医各 家学说பைடு நூலகம்孙思邈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目标
1.掌握孙思邈养性和养老的主要原则、脏腑虚实寒热辨证 的方法和方剂学方面的贡献。 2.熟悉孙思邈的医德观、具体养生方法、伤寒温病及杂病 论治的方法。 3.了解孙思邈的生平、著作。
孙思邈
他是一代名医,他历经西魏、 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不仅医术 精湛,而且医德崇高。他在世时就 深受百姓景仰,同时也很受皇家看 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诗称赞他: “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可见他 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627年丁亥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八十六岁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磋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 道者,诚可尊重,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 固辞不受。”(《旧唐书·孙思邈传》)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与隐士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 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为世人所瞩目还有一 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 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相传西周的开国 元勋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他用一个无钩之 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 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 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 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 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 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 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中医各 家学说பைடு நூலகம்孙思邈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目标
1.掌握孙思邈养性和养老的主要原则、脏腑虚实寒热辨证 的方法和方剂学方面的贡献。 2.熟悉孙思邈的医德观、具体养生方法、伤寒温病及杂病 论治的方法。 3.了解孙思邈的生平、著作。
孙思邈
他是一代名医,他历经西魏、 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不仅医术 精湛,而且医德崇高。他在世时就 深受百姓景仰,同时也很受皇家看 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写诗称赞他: “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可见他 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各家针灸学说课件针灸学说流派与医家2
发,其病不愈” 清代《针灸易学》曰“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疼痛处理 《扁鹊心书》怕痛者,先服睡圣散 《古今医统》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 肉麻木
灸后调摄:《针灸大成》 灸后不可就
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停 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 凡百具要宽解。尤忌大怒、大老、大饥、大 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 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 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 病气矣
葛洪还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如对以吐泻腹痛为主的霍乱和突然昏
厥的卒中恶死,均选用承浆穴救治,并指出“灸十壮,大效矣”
唐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完善了灸 法的理论;
《千金要方·灸例》
趋也 法度
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
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
生熟是指灸的程度。病邪在表的疾病, 灸治时壮数少,艾柱小。
“灸骨蒸法图”,
崔氏素好岐黄之术, 于政事之暇,喜从 事医疗活动。
王焘---《外台秘要》弃针而用灸指出“知艾 火之功,过半于汤药矣”。记载了崔知悌 (替)灸骨蒸法等处方。
“唯取灸法”说
王焘虽然“不录针经,惟取灸法”,但这是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那时的针具很粗 糙,容易发生折针事故,而灸法的操作比较 方便、较安全,他从惜护性命的角度考虑, 提倡灸法,有其合理性
宋
宋代---灸法专著大量问世:
《备急灸法》 《灸膏肓俞穴法》 《西方子明堂灸经》 大量介绍急性病证、外科病的灸治方法。
窦材(约生于公元1076~ 1146年),宋代医家。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官职, 著有《扁鹊心书》
扶阳以灸法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
窦材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 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 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 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
疼痛处理 《扁鹊心书》怕痛者,先服睡圣散 《古今医统》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 肉麻木
灸后调摄:《针灸大成》 灸后不可就
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停 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 凡百具要宽解。尤忌大怒、大老、大饥、大 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 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 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 病气矣
葛洪还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如对以吐泻腹痛为主的霍乱和突然昏
厥的卒中恶死,均选用承浆穴救治,并指出“灸十壮,大效矣”
唐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完善了灸 法的理论;
《千金要方·灸例》
趋也 法度
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
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
生熟是指灸的程度。病邪在表的疾病, 灸治时壮数少,艾柱小。
“灸骨蒸法图”,
崔氏素好岐黄之术, 于政事之暇,喜从 事医疗活动。
王焘---《外台秘要》弃针而用灸指出“知艾 火之功,过半于汤药矣”。记载了崔知悌 (替)灸骨蒸法等处方。
“唯取灸法”说
王焘虽然“不录针经,惟取灸法”,但这是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那时的针具很粗 糙,容易发生折针事故,而灸法的操作比较 方便、较安全,他从惜护性命的角度考虑, 提倡灸法,有其合理性
宋
宋代---灸法专著大量问世:
《备急灸法》 《灸膏肓俞穴法》 《西方子明堂灸经》 大量介绍急性病证、外科病的灸治方法。
窦材(约生于公元1076~ 1146年),宋代医家。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官职, 著有《扁鹊心书》
扶阳以灸法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
窦材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 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 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 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
针灸治疗学讲稿PPT课件
第15页/共105页
二、突出经络辨证
•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16页/共105页
三、注重整体观念
• 经络的内联外络 •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第17页/共105页
四、做到三因制宜
•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 因人(因病) • 因地 • 因时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或气血精津)
• 思考: • 为何说:怪病多痰?也曾有过怪病多瘀的说法。为何没有怪病多气的说法? • 王清任《医林改错》从理论上越改越错,但为何其创的五逐瘀汤却能大行其道?久用不衰? •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 针灸如何治气?治血?治津液?
第23页/共105页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第1页/共105页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第2页/共105页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 “三知” • 温故而知新 • 善思而知法 • 勤用而知妙 •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医技+体力)
第31页/共105页
经络辨证的其它方法
• 3.经络电测定 • 4.知热感度测定
第32页/共105页
二、按经(络)论治
• (一)十二经论治 • (二)奇经八脉证治 • (三)络脉证治 • (四)经筋证治
第33页/共105页
二、突出经络辨证
•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16页/共105页
三、注重整体观念
• 经络的内联外络 •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第17页/共105页
四、做到三因制宜
•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 因人(因病) • 因地 • 因时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或气血精津)
• 思考: • 为何说:怪病多痰?也曾有过怪病多瘀的说法。为何没有怪病多气的说法? • 王清任《医林改错》从理论上越改越错,但为何其创的五逐瘀汤却能大行其道?久用不衰? •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 针灸如何治气?治血?治津液?
第23页/共105页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第1页/共105页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第2页/共105页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 “三知” • 温故而知新 • 善思而知法 • 勤用而知妙 •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医技+体力)
第31页/共105页
经络辨证的其它方法
• 3.经络电测定 • 4.知热感度测定
第32页/共105页
二、按经(络)论治
• (一)十二经论治 • (二)奇经八脉证治 • (三)络脉证治 • (四)经筋证治
第33页/共105页
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PPT课件
瘀血腰痛者活血化瘀,加膈俞
肾虚腰痛者益肾壮腰,加命门、志室
2020年9月28日
20
腰痛
1.基本治疗
主穴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
▲寒湿证加艾灸;
操作 ▲瘀血证加刺络拔罐;
▲肾虚证命门穴加用附子饼灸。
2020年9月28日
21
腰痛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1 齐刺
《灵枢.官针》篇谓:“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 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方法 是:找准痛点,直刺入一针,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再 从两旁向病所各刺入1针,留针30分钟。常用治肩周炎、 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冈上肌炎、坐骨神经痛、臀上 皮神经损伤等痛点小而固定者。
2020年9月28日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 ---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
---饮食不节,食厚味,痰浊内生
气滞 血运不畅
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 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 通电10~20分钟。
4、皮内针:痛点固定可用皮内针。
2020年9月28日
10
临床治例
巨刺法:
首先辨清疼痛的经络,然后按照同名经“上病下 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刺。如左肩疼痛, 痛在手太阴经,可取右阴陵泉透阳陵泉;痛在阳明 经,取右条口透承山;痛在手太阳经,取右飞扬透 漏谷。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位于头面、颈项部
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最新〖医学〗针灸医籍选幻灯片课件
病史介绍
16床,费晶,21岁,因鼻塞、流清涕、打喷嚏、 反复发作十余年,于2011年5月15日8点30分入 院。曾用相关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入院时神志清楚, 精神尚可。查体: T:36.5℃、P:80 次/分、R :19次/分、BP:110/70mmHg。鼻中隔偏曲 鼻腔粘膜苍白,下鼻甲稍大。诊断为:鼻中隔偏 曲 过敏性鼻炎
(2011年5月22日 16:00)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P5:知识缺乏:与缺乏鼻中隔偏曲治疗及自我保健知识 Ⅰ1:主动巡视病房,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案。消
除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Ⅰ2:教会病人控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指压人中、舌尖抵
住上腭、深呼吸。 Ⅰ3:术后多于病人交流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疾病
(张志聪);(3)概指九针。
9
讨论
《九针十二原》
一、针刺的基本作用 1、《内经》时代的三种治病手段。
2、微针治病的优点。 3、针刺的基本作用。 二、关于《针经》
1、《灵枢》别名 2、非《灵枢》
10
原文(P.16)
《九针十二原》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
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
6
圆利针 毫针 长针 大针
镵针 圆针 鍉针 锋针 铍针
《内经》九针图
选自《中国针灸史图鉴》
7
原文(P.16)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 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 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 其气血,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 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 令各有形,先立针经。
13
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2024/1/26
27
古代经典著作解读与传承价值挖掘
01
02
03
04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理论与 临床应用探讨
《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及其 现代意义
古代针灸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特 点分析
古代经典针灸医案解读与启示
2024/1/26
28
现代名家经验分享和学术思想交流
01
02
03
04
当代针灸名家的学术思 想与临床经验分享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调理冲任、补益气血,常选关元穴、三阴交穴等进行针刺。
痛经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子宫穴、次髎穴等,可以活血止痛,缓解痛经症状。
2024/1/26
11
03
针灸临床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024/1/26
12
穴位选取原则及配伍禁忌
近部取穴
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
远部取穴
根据经络循行路滞针:患者精神紧张时,应延长留针 时间;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 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 气血而缓解滞针;若因单向捻转而致 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弯针: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手法。 如系轻度弯针,应慢慢将针起出;若 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 针起出;若由体位改变引起弯针者, 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 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 拔针,以免断针。
2024/1/26
30
06
总结回顾与互动环节
2024/1/26
31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6
针灸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01
简要回顾针灸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针灸甲乙经
(六)宋代—王惟一
❖ 1.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2.考证了354个腧穴。 ❖ 3.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模型,是我国最早的
针灸模型,开创了经穴模型直观教学的先河。
(七)元代—滑伯仁
❖ 著《十四经发挥》。认为奇经八脉中的 任、督二脉各有专穴,可与十二经脉相提并 论,故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 经脉。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 掌握针灸学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 2.了解针灸的起源及发展。 ❖ 3. 熟悉历代针灸医籍。 ❖ 4. 了解建国以来国内针灸研究概况及在国外
的传播。 ❖ 5.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 1. 针灸学的基本概念。 2. 各个历史时期针灸学的主要贡献。
一、针灸学的概念
❖ 针灸学很早传到国外,公元6世纪传到朝鲜,公 元562年传入日本,约在17世纪传入欧洲。我国还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
❖ 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 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在举行了针刺疗法听 证会指出,针灸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可以广泛推 广。
(九)清代—针灸事业的停滞
❖ 1.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 2.廖润鸿——《针灸集成》。 ❖ 3.李学川——《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
针药并重,并完整列出了361个经穴,其仍为 今之针灸学教材所用。
(十)建国后—针灸学术的复兴
❖ 1.教育方面——医药院校设有针灸课程,中医学院 设立了针灸推拿系,有些中医学校还设有针推专业, 学历也在不断提高。
❖ 2.临床方面——针灸对内、外、妇、儿等100多种病 证有较好和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胆 道结石等疾病的针灸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大医之体……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 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 食如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 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 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 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 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
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 展示在人们面前。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 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 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 和《千金翼方》。
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 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 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
的毒气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 疾病。
已病防变-脚气
既病之后,又提倡及时治疗
《千金要方.卷七》曰:"凡脚气初 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 灸讫[qì]可服八风散,无不差,惟 速治之"。还谆谆告诫:"此病轻 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当,根
“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 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孙氏就是这样根据各种疗法的特长,按 照病情的需要,进行取舍应用,充分发挥
其各自的优势,以提高疗效
针灸药结合,应根据病情,灵活配合
阴阳不调, 风邪为患
隔日一次刺 治
若治诸沉结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
若治诸阴阳风者,身热脉大者,以锋针刺之,间日一报之;
(一)针灸“医未病”
❖ 孙氏继承《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 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倡用艾灸预防传染病。
灸法预防传染病
《千金要方.灸例》曰:“凡入吴 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 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 气不能著人也”。指出化脓灸 三两处可提高人体抵抗力,以 预防瘴疠温疟。
远离家乡在 官府任职。
著作
(1) 《摄生真录》、《福禄论》、《会三教记》、《庄子 注》、《老子注》、《龟经》、《明堂图注》、《孙真人丹 经》等,大部分已佚
(2)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兼通儒、释、道三家,故在其著作中,包括《千金
》中,有较浓的道教及佛教思想。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 652年,三十卷,卷29~30论针灸。 《千金翼方》成书于682年 卷26~28论针灸。
针灸药各有所长说
❖ 在学医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向民间寻求经验,广泛搜 集单、验方。
❖ 在医疗活动中他非常注重医生的道德修养,他强调 医生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 的《大医精诚 》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 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 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 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 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 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 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中医称脚气为“脚 弱”。脚气病发初 期,从脚部开始, 因为得脚气的时候 ,足部会有肿胀充 气状的情况,所以
被人称作脚气
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 坏、不好
精以为意"。
马上,当 时,立刻
(二)“知针知药”是良医
❖ 孙氏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有些病以针为佳,有 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 “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 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
对针灸方面的贡献
❖ 重视疾病的早期防治, 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 ❖ 辑录针灸处方,收载针灸处方一千余条 ❖ 力主针药兼施,针灸并重,临证时需辨证取法 ❖ 注重诊脉施术、提高临床疗效
❖ 丰富艾灸疗法、临证讲究权变 ❖ 整理经穴,绘制《明堂三人图》 ❖ 确立四种指寸取穴法 ❖ 收集奇穴,创立阿是穴 ❖ 勘定十三鬼穴
大医精诚孙思邈源自孙思邈享年?❖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 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 581年),卒于唐永淳 元年(公元682年), 活了102岁(有的考 证活了141岁)。
• “药王”,“真人”,“药 圣”
孙思邈
❖ 孙思邈一生淡于名利,隋文帝时曾征召他为国子博 士,唐太宗要授他爵位,唐高宗让他做谏议大夫, 他都一一谢绝了,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济世活人的医 学家。
孙思邈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 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 ❖ 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 ❖ 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 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 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时至今日, 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 •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 •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 •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若诸邪风鬼注,痛处少气,以毫针去之,随病轻重用之
感受风邪而致心腹鬼击之病 。相当于肺结核一类的病, 葛洪在《肘后方》中除记述 其低热、慢性消耗性症状以 外,还明确指出了它“乃至
灭门”的传染性。
杨继洲-诸家得失策
治愈
治愈
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 治愈 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不能以达,
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夫何
诸家之术惟以药,而于针灸则并bing而弃
之,
只用药物,针灸弃而不用
斯何以保其元气,以收圣人寿民之仁心哉?
取得
他们用什么保全病人的元气,以体 现圣人欲使百姓长寿的仁爱之心呢
杨继洲-针灸药各有所长说
❖ 到了明代末年,出现了崇 尚药物而废弃针灸的迹象, 杨氏为了挽回颓势,论证 了“针灸药不可缺一”的 论点。针灸衰落的原因, 是“业针法之不精,传授 之不得其诀耳。”非针灸 本身缺陷所致。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 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 深的研究,尤其对广义伤寒增 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 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 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 方类证的先河。
一是人命之重,贵于千金,千金易得,而性命千金难买; 二是书中所载之方,皆是价值千金的救急宝要方; 三是用书中之方,救死扶伤,则厚德过于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