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合集下载

2017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2017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计划第1周长度单位第2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第3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第4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第5周角的初步认识第6周表内乘法1第7周表内乘法1第8周表内乘法1第9周表内乘法1第10周表内乘法1第11周不雅察物体第12周表内乘法2第13周表内乘法2第14周表内乘法2第15周表内乘法2第16周统计第17周数学广角第18周总复习第19周总复习第20周总复习第1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不雅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不雅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不雅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不雅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一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一.1长度单位与厘米课桌长度。

讨论结果。

认识厘米1、请学生拿出尺子,观察,看有什么发现?2、请学生汇报(数字、厘米、cm)3、请学生感受1厘米的具体长度。

如食指宽度、田字格边长等。

1、观察,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2、汇报自己的发现3、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厘米的直观表象,这为以后的估测打下基础。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1、请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给定的纸条长度并整理自己的测量方法。

2、请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总结:一放正,二对“0”,三读数。

1、自己测量纸条长度,与同学交流方法。

2、全班汇报展示(要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数字是几就是几厘米)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并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经验。

达标检测1、先估计自己的笔、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再测量具体长度。

2016—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2016—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认识米、用米量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认识线段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长度单位——练习一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不进位加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练习课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减法不退位减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六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练习七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一)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三)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表内乘法(一)第三课时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学校: 班级: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观察物体学校: 班级: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观察物体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教案表格式(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教案表格式(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课题:认识米、用米量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认识线段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课题:长度单位——练习一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不进位加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练习课课题:减法不退位减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六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练习七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一)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三)课题: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课题: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题:整理和复习课题:观察物体课题:观察物体课题:观察物体课题:7的乘法口诀操 作 流 程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

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

2016年秋新人教版二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最新)

2016年秋新人教版二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最新)

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

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课题:认识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这是旧知与新知的衔接点,也是知识建构融合应用的关键点。

所以,此活动我利用多媒体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直观演示、比较厘米与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把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练习紧密结合,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空间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归纳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教师板书:××)
根据书页的图,个个数数。

(一个五是五,两个五是十……)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三、积累运用
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高兴,要带你们一块去玩一玩,上哪儿去?注意听。

(放音乐)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参加动力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
()口算。

(卡片道题)完
()投篮比赛。

(说明:每人分一张
××
××
××
××
拓展应用游戏:“捉鼠比赛”。

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

黑猫队:人,白猫队:人。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
现有什么评价?
作业布置写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并写出口诀。

乘个相加和相乘
算式:算式:算式:
①看图思考。

②讨论列式。

第题:×=(张)
答:一共有张。

第题:=(张)
答:一共有张。

拓展应用进一步理解例算式的意义。

总结完成练习十四第题。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十四其他练习。

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

×=(张)
答:一共有张。

=(张)
答:一共有张。

教学札记
课题观察物体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第1 周长度单位第2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2第3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2第4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2第5 周角的初步认识第6 周表内乘法 1第7 周表内乘法 1第8 周表内乘法 1第9 周表内乘法 1第10 周表内乘法 1第11 周观察物体第12 周表内乘法 2第13 周表内乘法 2第14 周表内乘法 2第15 周表内乘法 2第16 周统计第17 周数学广角第18 周总复习第19 周总复习第20 周总复习第1 单元目标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在建立 1 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情境,感受一度位的必要性。

情境置,用不同的工具行量。

:今天是新学期的天,大家桌面上都着新的数学本,你知道你的本数学本有多?下面我就来尺子。

同学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了什么?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些数字都分着一根的刻度,是数字几,我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

就是我今天要的度位:厘米。

二、察操作,探究新知。

1 厘米。

在直尺上找。

:那么你知道 1 厘米是多?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教案年至年度第学期
科目___________
授课年班_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授课日期:年月日累计课时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师生活动
补充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课题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新|课|标|第|一|网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3)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下图有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度。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画线段。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一条线段,你们会吗?
让学生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并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画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尺把线画直。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XX小学(四)统一长度单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二、实践中认识厘米(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结合教师手中清晰的尺子来说明。

1.刻度线。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2)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

(板书:厘米cm)(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1.测量纸条的长度。

2.教师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学生汇报找法。

(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

)学生想象用手来比划1厘米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教师演示:(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017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2017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整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
(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在测量实际物品时,为计算方便,可以取整数)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017年秋季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56页)

2017年秋季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56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1单元长度的单位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计算。

2、初步掌握100以内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执教。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指导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016-2017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2016-2017秋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溪江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认识线段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长度单位——练习一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不进位加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练习课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减法不退位减
学校: 班级: 科目: 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解决问题
学校:黄市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六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整理和复习●练习七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一)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三)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表内乘法(一)第三课时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学校: 班级: 科目: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整理和复习
学校: 班级: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观察物体
学校: 班级: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课题:观察物体
学校: 班级: 二年级科目: 数学授课人:时间: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