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92页,表格式)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全册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1.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米和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 测量物体的长度: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掌握估计和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3. 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加、减法计算问题。

4. 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5. 观察物体: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够辨认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6. 表内乘法:掌握1-9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7. 余数的认识:了解余数的概念,知道除法中可能会有余数。

8. 两位数乘一位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乘法运算。

9. 统计与可能性: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和表示数据,并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10. 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11. 四边形: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

12. 总复习:对全册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1-3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表内乘法(一)第4-7周: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两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总复习第8-9周:总复习及单元测试第10-14周:总复习及期中考试第15-19周:余数的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总复习第20-21周:总复习及期末考试三、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游戏竞赛法、练习法等。

2.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新人教版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最终版

新人教版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最终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教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九单元总复习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有的学生说比老师高,有的说比老师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学生思考)“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掌握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代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生1:10拃。

生2:10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8拃。

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数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等。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

基本的几何图形认知,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如简单的逻辑推理、分类与计数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尤其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少计算错误,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新课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结合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

3. 互动探究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巩固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教材】一、引言本教案为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教学指南,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

本教案根据材编写,内容全面,简洁明了。

以下为具体教案。

二、教学目标1. 熟悉数学课本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2.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字与数的认识- 第一节:自然数的认识- 第二节:数的比较与排序- 第三节:0的认识和应用- 第四节:小数的认识与应用- 第五节:负数的认识与应用2. 第二章:简便计算- 第一节:加法与减法的计算- 第二节:乘法与除法的计算- 第三节:公式的应用3. 第三章:图形与对称- 第一节:点、线和面的认识- 第二节: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第三节:对称与轴对称4. 第四章:时间与计算- 第一节:日历的认识和使用- 第二节:时间的认识和运算- 第三节:钟面与钟表的认识5. 第五章:长度、容量和重量- 第一节:长度的认识与计量- 第二节:容量的认识与计量- 第三节:重量的认识与计量6. 第六章:数据和预测- 第一节:调查和统计- 第二节:数据的图表表示- 第三节:简单的预测和判断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

2. 活动探究法:组织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考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练测试:进行适当的练和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助教具:黑板、彩色笔、计算器等。

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2-3节数学课,每节课时长40分钟。

新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数到101.1 数的读法和顺序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0-10,并能正确读出;2.掌握数字的顺序;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数字0-10的认识和读法;2.数字的顺序。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

2.呈现数字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识数字,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读出数字。

–0:零–1:一–2:二–3:三–4:四–5:五–6:六–7:七–8:八–9:九–10:十3.教师带领学生数数,让学生掌握数字的顺序。

4.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图片或物品,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5.游戏巩固:游戏“数字接龙”,学生依次报数,每人说出一个数字,数字要连续,不能跳过。

6.知识小结:复习数字0-10的读法和顺序。

7.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游戏和实物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0-10的读法和顺序。

游戏“数字接龙”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连续数数的能力,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作业可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简单数学运算2.1 加法概念和运算符号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的概念;2.掌握加法运算符号和运算过程;3.能够用加法解决一步加法算式。

教学内容:1.加法的概念;2.加法运算符号和运算过程;3.一步加法算式。

教学步骤:1.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概念。

–如:小明手里有2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过程,并介绍加法运算符号“+”。

3.教师通过例题讲解一步加法算式的解法和计算过程。

–如:2 + 3 = ?4.学生逐步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一步加法算式的计算。

5.练习巩固:教师出示多个一步加法算式,学生个别完成并核对答案。

6.知识小结:总结加法的概念、运算符号和运算过程。

7.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课本P2-3,例1、2、3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在研究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控教材的基本思想,肯定本次课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一样应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例文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掌控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形挑选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

2.进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形灵活挑选算法进行运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视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感遭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并掌控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挑选算法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摸索,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换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视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挑选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遭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挑选运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1、对口令游戏2、叙述:同学们爱好整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运算常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运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连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运算有关的问题吧!二、探究新知1.初学交换(1)出示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自己尝试解答。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体验多种运算方法a.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 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b.你是爱好用哪种方法进行运算的?为何?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挑选这三种的哪种方法运算更简便?为何?2.合作引领(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100-20-80=100-(20+80)160-32-60=160-60-32…………(2)总结规律讨论总结:①交换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运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换一下,你们组在运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运算简便。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3)学习长度、面积的测量和单位转换。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勤奋、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加减法(1-4课时)1. 认识加法和减法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3. 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5-6课时)1. 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2. 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分类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单元:长度和距离(7-8课时)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2. 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3. 掌握长度和距离的转换第四单元:面积的认识(9-10课时)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 学习测量物体的面积3.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转换第五单元:数学游戏(11-12课时)1. 设计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知识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几何图形的特征、长度和距离的测量、面积的计算和单位转换。

2.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长度和距离的转换、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标题:《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提供全面的教案指导,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涵盖了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数的认识与计数、加法与减法、图形与分数等。

通过本教案的指导,教师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

教案结构建议: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教学准备:列出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教材和其他辅助教具,并进行充分准备。

3. 教学过程:a. 导入活动: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b. 知识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c.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d.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e. 拓展与延伸: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学习任务,以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和学习兴趣。

4. 课堂评价:设计适当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5.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案指导建议:1.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资源丰富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教学视频、教具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知识归纳总结:在每节课的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框架,便于记忆和复习。

4.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辅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数字 1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数字1,并用笔写出数字1;- 能够辨别一个集合中是否有1个物品。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具:数字卡片、纸张、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2. 引入新知:给学生出示数字1的卡片,教师读出数字1的名称,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用手指写出数字1。

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练。

3. 拓展探究:出示一张纸上画有一组物品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点出其中有1个物品的集合。

鼓励学生回答并展示他们的思路。

4. 巩固练:让学生用铅笔在纸上认真模仿数字1,并抄写几遍以加深记忆。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确认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数字1的认识和书写。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题,并带回家复。

第二课:数字1的扩展教学目标:- 能够在一组物品中找出1个物品;- 能够辨别是否数量为1。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具:物品卡片、纸张、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复数字1的认识和书写。

2. 引入新知:出示一张纸上画有一组物品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并点出其中只有一个物品的集合,引导学生表达“只有一个”。

3. 拓展探究:教师出示一组物品的卡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表示出其中是否有1个物品。

学生可以用手指指向正确的选择。

4. 巩固练:提供一组物品的卡片和一张纸,让学生用手指点出其中只有一个物品的集合,并在纸上用铅笔写出数字1。

5. 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确认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在一组物品中找出1个物品的能力。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题,并带回家完成。

......(依次编写后续教案)总结本教案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全册内容,共包含多节课的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体验 1 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 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 刻度线 ②认识 1 厘米。1 厘米有多长(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是 1 厘米,从刻度 1 到刻度 2 是 1 厘米,从刻度 2 到刻度 3 也是 1 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 0 到刻度 2 是几厘米?4 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 0 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 1 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 2 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 1 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 成 5 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 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 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 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 5 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 5 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 5 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 5 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 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 积累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 总结提升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 容。 (2) 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K12教育文档)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内容,本册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长度单位,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民币,时间,数据收集整理等基本数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编排,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为九个单元,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第二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第五单元:长度单位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第六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第七单元:100以内加减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八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九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三、教学方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册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认识厘米课时目标导航认识厘米。

(教材第2~3页例1~例3)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课本有多 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书有 6 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书有 1 根铅笔那 么长,有的同学说书有 2 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 师:要想准确地量出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 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 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 1 厘米。 (1)在直尺上找。 师:那么你知道 1 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 ,从刻度 0 到刻度 1,这中间的长度就 是 1 厘米。 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 1 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 1 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 1 到刻度 2、从刻度 2 到刻度 3„„都是 1 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 1 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 1 厘米。 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 1 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 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3)用手比。
(在测量实 际物品时, 为 计 算 方 便,可以取 整数)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 厘米,2 厘米,3 厘米,5 厘米
教后反思
第 2 页 共 92 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编写日期 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Biblioteka 课型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直到 1 米= 100 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 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 识。 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米尺、软尺、绳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编写日期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 度单位的作用。 2、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 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1、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2、 在建立 1 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 度。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新|课|标|第|一|网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 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 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 么? 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 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 1 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 1 米。让小朋友们拿出 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 1 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 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 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用 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 米等方法来记住 1 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 1 米、2 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新|课|标|第|一 |网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呢? 师: 这条是 1 米长的绳子, 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 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100 厘米) 小结:1 米也也就是 100 厘米。 (板书:1 米=100 厘米)
第 1 页 共 92 页
批注
交流得出: 在测量物体 的长度是要 用一个统一 的长度去量 才 能 量 准 确。
(尺子上每 一大格都是 1 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 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 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 (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 0 到刻度 3、从刻度 4 到刻度 7„„都是 3 厘米,让学生比划出 3 厘米,5 厘米,10 厘米大约的长度) 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 2 厘米长吗?(从 0 到 2)从刻度“0”到哪儿是 3 厘 米长吗?(从 0 到 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 有多少厘米? 3、用厘米量。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 ,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 ,说明纸条长 5 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 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同桌检查。 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一的 1-3。 1、第 1 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 8 厘米。 2、第 2 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 3 厘米、5 厘米、 10 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 3、第 3 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 时要注意把尺子 0 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 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 就是几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 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