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峨眉山月歌》李白
1、全诗感情: 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思念之情。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的作用:
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 渝州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 蜀江行旅图,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 境,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 两词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豪放、热情;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愁。 在 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 《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
• 7.本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 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 扫而空。
•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能说出大体意思即 可)
《秋词》 刘禹锡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 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 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心的哀愁。 2.前两句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 3. 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 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 的荒寒和月色的清冷,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 为下文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作铺垫。
4.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漂泊、人生落魄之悲;隐喻国运衰微,盛时不 再、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现实。 4.“落花” 的含义: “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 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5.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七上04《天净沙》-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七上04《天净沙》-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0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字词解释:①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②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③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内容描述: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村落边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暮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全诗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深秋苍凉之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凄苦之情。

诗中的九种景物传达出旅人独行的孤寂和深重的愁思。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落寞之形、凄苦之情和乡关之思。

主旨:表达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的凄苦之情和乡关之思。

写作特色: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采用白描的方法,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仅仅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9种不同的景物,多种景物并置,众多意象密集,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考点精炼:题组一1、【内容筛选】这首元曲中哪一句蕴含了作者的落寞之形、凄苦之情和乡关之思?(1分)2、【思想感情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何作用?(3分)题组二3、【内容筛选】这首元曲中哪一句与首句的“昏”相呼应?(2分)4、【诗歌赏析】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题组三5、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七上03《次北固山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七上03《次北固山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0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字词解释:①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②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③乡书:家信,家书。

④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内容描述:游客路过苍翠的北固山下,船儿在碧绿的江水上前行。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视野也更开阔了。

顺风行船,一叶白帆悬挂在高远江天。

残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全诗赏析: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首联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风正一帆悬”描绘了视野开阔、风平浪静的大景。

颈联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着哲理,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

尾联的归雁捎书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主旨:抒发了作者旅途中思念家乡之情。

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命,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考点精炼:题组一1、【画面描绘】“潮平两岸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思想感情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组二3、【画面描绘】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

(2分)图1 图24、【思想感情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分)题组三5、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部编七上语文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部编七上语文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这两个动词描写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4.“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何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5、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之凋敝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重阳节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

七上10《夜雨寄北》-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七上10《夜雨寄北》-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10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解释:①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②何当:何时将要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内容描述: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能和你一同在西窗下剪烛谈心,再叙今夜在雨中对你的深深思念。

全诗赏析: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绵绵夜雨,设想相逢之日与家人在西窗下秉烛夜语的温馨情景,虚实相生,包含苦涩与无奈,感到孤独凄凉,抒发了思归的愁苦与漂泊的寂寥之情。

主旨:这首诗描绘了巴山夜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写作特色: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考点精练: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平明:黎明②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③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题组一1.【内容理解】《夜雨寄北》中,诗人“今夜”在做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1分)2.【思想感情分析】《夜雨寄北》中有两处“巴山夜雨”,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题组二3.【内容筛选】请分别找出这两诗中描绘“雨”的句子。

(2分)4.【思想感情分析】这两首诗都表达的思念亲友之情,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写出。

(2分)题组三5.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2分)6.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2分)7.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2分)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七上0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七上0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字词理解】①行军:行营、军营。

②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③故园:故乡。

④送酒:化用典故,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⑤傍:靠近。

【内容描述】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在远方思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它虽然无人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沦陷都城的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

【全诗赏析】诗人在重阳节行军途中想要登高而无知音相伴的孤寂,以及对家乡菊花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长安的忧虑和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主旨】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写作特色】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此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考点精炼:题组一(1)【词语理解】诗中的“故园”指的是什么地方?(1分)(2)【思想感情分析】诗人借“故园菊”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题组二(3)【阅读理解】诗题中“九日”指什么?依据本诗,请写出与“九日”相关的习俗?(4)【思想感情分析】“无人送酒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2分)题组三【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番禺区期末真题】(5)【画面描绘】“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6)【思想感情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题组四(7)【词语理解】诗句“应傍战场开”中的“傍”字是什么意思?(3分)(8)【思想感情分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七上古诗词赏析【翻译、简答、选择题及答案】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何等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玉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1、下面临这首诗的赏析,不得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墨客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涛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空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景 赏析 常考题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景 赏析 常考题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景+赏析+常考题型)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有《李太白文集》。

二、故事背景《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古诗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

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0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05:《秋词》《夜雨寄北》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05:《秋词》《夜雨寄北》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默写与赏析(部编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05 《秋词》《夜雨寄北》秋词一、理解性默写1.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2.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3.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

4.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5.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6.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

7.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解析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赏析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1、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赏析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1、D 解析: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三、《次北固山下》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答案】1、D 解析: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四、《天净沙、秋思》1、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景色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XXX【朝代】唐XXX,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XXX,XXX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XXX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XXX的诗作。

这是XXX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XXX【朝代】唐XXX宅里寻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分别】岐王/宅里/平常/见,XXX。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 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专题: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部编版,含解析及答案)

专题: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部编版,含解析及答案)
专题: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部编版)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1—2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诗,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是动景,“”则是静景(任选一句)。诗人还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抒发了的伟大抱负。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风雨梦境,抒发作者为国戍边、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潼关》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表达诗人勇往直前、豪迈奔放的激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远大的抱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源自“阔”字的妙处。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四)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
2. 这首小令中直接抒情的是那一句?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简答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简答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简答题及答案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曹操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修辞是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1、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点明了是暮春时节,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目(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目(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古诗词赏析题目(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几句在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答案】1.D 2.答案示例: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缓缓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D.诗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应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无关,且全诗表达的是诗歌的雄心壮志,并非“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的画面描绘。

划线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注意抓住诗歌的具体意象,在此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把月亮、太阳的升落以及银河的灿烂景象描绘出来。

语言要简洁,不能遗漏画面内容。

示例:火红的太阳每天从浩瀚的大海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垂垂落下,投入到大海的怀抱;皎洁的月亮与它相互交替。

星光灿烂的银河,璀璨烂漫,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远远地与大海相融,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最后两句抒情。

七上01《观沧海》-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七上01《观沧海》-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观沧海【汉乐府】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字词解释:①临:到达,登上。

②澹澹:水波荡漾。

③竦峙:耸立。

竦、峙,都指耸立。

④星汉:银河。

⑤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达到极点。

内容描述: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边。

树木葱茏碧绿,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仿佛就在大海中运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这是有幸极了,写这首诗来抒发我的豪情壮志。

全诗赏析:"观”字统领全篇,诗人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诗中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并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主旨:《观沧海》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色: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本诗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

“日月”“星汉”四句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考点精炼:题组一1.【内容筛选】哪些诗句描绘了奇特的想象之景?(1分)2.【思想情感分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四句诗的基调是萧瑟感伤还是昂扬雄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分)题组二3.【词语理解】诗中的“澹澹”“星汉”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4.【诗歌赏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

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古诗词赏析(临考版含答案)
班级:姓名:
一、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3分)
答:运用对偶,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

诗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能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合理即可)
3.《次北固山下》是王湾的代表作,从体例上属于五言律诗。

(1分)
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
答: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意思对即可)
5.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思乡之情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C.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尾联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答: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开阔;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

二、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王昌龄”是唐朝(朝代)的诗人,“左迁”的意思是降职。

(2分)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答:杨花、子规、明月。

(写出两个即可)
3.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3分)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他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担忧、思念)。

(意思对即可)
4.诗歌的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具有怎样的作用?(2分)
答:通过景物描写一方面渲染离别的气氛,另一方面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

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抒发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同情、无奈、关切以及思念之情。

6.前两句诗写景叙事,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蕴含着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以及与友人离别的痛苦等情感。

7. 后两句诗人大胆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明月以人性,希望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新颖奇特。

(1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以下各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曲牌名,“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

2.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话的意思。

枯萎的藤条缠绕着老树,一群群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空盘旋,发出呀呀的鸣叫声,溪流上有座小桥,桥边座落着稀稀疏疏的几户人家。

4.《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答:《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出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飘泊异乡的人的惆怅、思乡之情。

5.用自己的语言赏析“古道西风瘦马”。

答: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荒凉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这一句接着并列出三种景物,有伸向远方的“古道”,有吹来寒意“西风”,还有行进迟缓的“瘦马”。

瘦马上的人呢?自然引出下文内容。

6.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意象是:枯藤、老树、西风,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

7.“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长期漂泊在外的悲苦落魄的游子。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分)
答:一、二句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1分)。

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1分)
2.请体会“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妙处。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1分)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