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例谈

合集下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斗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旺盛,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斗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丽的边塞诗派。

(二)、标记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闻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秀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方、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斗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斗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斗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秀丽、奇寒、宽阔、壮阔、广袤4、与斗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斗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岑参的边塞诗1、作者生平: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

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

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

白雪点明写诗的背景。

歌,点明诗歌的体裁是乐府。

送武判官归京是写作的事由。

诗是咏雪送人之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以描写边塞风景和表达士兵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

这种诗歌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风景的壮美和表达士兵的忠诚与孤独,打动了无数读者,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边塞,指的是国家的边境地带,是安全与危险、有人烟与荒凉、美丽与荒芜并存的地方。

在古代,边塞地区是兵戈频繁、刀光剑影的地方,士兵们在此经历着无数的磨难和考验。

边塞诗正是通过对这些特殊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士兵们在边塞孤独生活中的坚韧与忠诚。

边塞诗中最经典的代表之一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宽阔辽远和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心情。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这样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边塞的壮美景色。

而诗人的壮志则表现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中。

这首诗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志向高远的豪情。

与此不同,《从军行》是王昌龄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描写边塞士兵凄凉的生活为主线,表达了士兵在战争年代的忠诚与孤独。

诗中的士兵“白骨夜半无人埋,蓝田日暖玉生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痛苦。

然而,诗中却蕴含了士兵刚刚离开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士兵的无私奉献。

边塞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边塞诗描绘了辽阔的边塞风景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展示了他们的忠诚与坚韧。

通过细腻而情感丰富的描写,边塞诗打动了数代读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园的深情厚意。

边塞诗也成为了后人对士兵和边塞生活的羡慕和赞美之词。

边塞诗的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它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寓意了人生的边缘与彼岸。

边塞是各种矛盾并存的地方,也是黑暗与光明的边界。

士兵们的忠诚与孤独,体现了每个人面对生活挑战时都要面对的选择和付出。

边塞诗通过以特殊环境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壮,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边塞诗的鉴赏

边塞诗的鉴赏

从把握边塞诗的形象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如影随形,人类碾着累累尸骨,获得片刻温馨宁静。

边塞诗象一朵盛开在战地的凄美绝艳的奇葩,开在秦时的明月之下,汉时的关塞之上;开在征夫思念的心中,开在思妇眺望的眼里。

它以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如水的柔情滋润着鲜活的生命。

边塞诗,是英雄悲壮无畏的呐喊,是诗人冷竣理性的思索。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它的发展源远流长。

边塞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完整的边塞诗篇。

经过汉魏六朝时代的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但作为同一流派,还是有很多相似的特点。

下面我就如何从边塞诗刻画的不同形象来鉴赏边塞诗的思想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边塞诗刻画的景象特点边塞诗由于其特定的地域和内容,边塞诗人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景。

边塞诗中描写的景观一般有长云、狂风、冰雪、孤月、细柳、琵琶、戍鼓、横笛、羌笛、芦管、芦笛、梅花落,折柳曲、沙漠、战役、烽火、城楼等边塞特有的景象。

边塞诗中的景物一般有这些特点,或雄浑、奇丽、辽阔、磅礴、豪放,气势恢宏,或荒凉、苦寒、恶劣、惨烈。

表达的情感或是展示边塞健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之情怀,或是表现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和将士的思家情绪。

示例:2010年全国课标卷中考查的江总的《雨雪曲》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试题: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边塞环境,表现了戍卒身处遥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

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边塞诗鉴赏方法及边塞诗代表作分析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第一、这种类诗主要有以下几类: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第二、这类诗歌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第三、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以上来源《中国文学史百题解读》)(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边塞诗歌鉴赏1️⃣ 边塞诗歌的历史背景与特点边塞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与向往。

这类诗歌多诞生于战乱频繁、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如汉唐两代,其特点在于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形象,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歌往往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边疆风光的壮丽画卷。

从苍茫的大漠孤烟,到连绵的雪山长河,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边塞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悲壮。

同时,诗歌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既有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颂扬,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2️⃣ 边塞诗歌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在众多的边塞诗歌中,《从军行》系列(以王昌龄为代表)堪称经典。

这些诗作以战士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边疆的战斗生活,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誓死守卫边疆、不获全胜誓不归的决心。

另一首值得一提的边塞诗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以雪为线索,将边塞的寒冷与战士们的豪情相结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观,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以春喻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

3️⃣ 边塞诗歌的当代价值与启示边塞诗歌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当代社会,边塞诗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此外,边塞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中的边疆风光,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边疆故事,都能找到边塞诗歌的影子。

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要诀

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要诀

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要诀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先拿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来说,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

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

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再看一下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

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

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再拿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高中语文国学欣赏边塞诗的鉴赏与练习精品素材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一、介绍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边塞诗派举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归纳特征〔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2〕风格——雄壮豪迈.〔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4、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边塞诗鉴赏专题

边塞诗鉴赏专题

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 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 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王维·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 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 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 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
[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 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鉴赏训练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 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 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紫骝:骏马名。
3、在边塞军旅中有一种类似于建 安诗人的写作环境。将帅能文能 武,他们延揽诗人入幕,使得诗 人接触了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 这些悲壮、雄壮的境界使诗人耳 目一新,产生了写作的激情。

边塞诗鉴赏例谈

边塞诗鉴赏例谈

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鉴赏例谈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或是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或是讽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是描写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他们的报国豪情,抒发他们思乡念亲的情感,或是抒发送别友人时的惜别感伤或是壮别感奋之情。

风格或雄壮豪迈、或苍凉悲慨、或凄凉悲愤、或豪放旷达、或慷慨悲壮、或委婉清丽、或缠绵悱恻。

一、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景物的普遍特点是:雄浑、奇丽、苦寒、苍凉、凄冷、辽阔、壮阔、广阔。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例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⑵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 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 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 己浓浓的乡愁。
实战演练(二)苏州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边塞诗派 举例
1、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2、风格 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
4、情感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形象 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 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人物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内容 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 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 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 和豪迈的情怀。
分析举隅
实战演练(一)北京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qì )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⑴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诗歌边塞诗鉴赏讲解

诗歌边塞诗鉴赏讲解

诗歌边塞诗鉴赏讲解诗歌边塞诗鉴赏讲解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古诗鉴赏分类讲解:边塞诗。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在边塞军旅中形成一种类似“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

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从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2005年(重庆卷,王昌龄《从军行》)和2006年(天津卷,张籍《凉州词》)所选边塞诗的考查情况看,命题的着眼点主要落在对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上。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虽然涉及的边塞诗不多,但作为古典诗歌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复习时不可等闲视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XX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

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

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

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

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

该诗前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蕴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高考辅导《古诗鉴赏分类讲解:边塞诗》。

参考答案:(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边塞诗鉴赏(共五篇)

边塞诗鉴赏(共五篇)

边塞诗鉴赏(共五篇)第一篇:边塞诗鉴赏边塞诗鉴赏导学单(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学习目标:1.杨炯《从军行》,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

2.高适《燕歌行》,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

4.理解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预习单一、【温故知新】背诵学过的边塞诗。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从军行(选一)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选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二、【初读感知】对照注解,疏通句意,初读《从军行》《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三首边塞诗。

活动单学习过程:活动一:鉴赏杨炯《从军行》(一)诵读《从军行》(二)诗歌鉴赏1.首句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醉卧沙场君莫笑-----边塞诗的鉴赏

醉卧沙场君莫笑-----边塞诗的鉴赏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的鉴赏华中王宏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当然,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要理解、鉴赏这类诗歌,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和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

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鉴赏例谈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或是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或是讽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是描写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他们的报国豪情,抒发他们思乡念亲的情感,或是抒发送别友人时的惜别感伤或是壮别感奋之情。

风格或雄壮豪迈、或苍凉悲慨、或凄凉悲愤、或豪放旷达、或慷慨悲壮、或委婉清丽、或缠绵悱恻。

一、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景物的普遍特点是:雄浑、奇丽、苦寒、苍凉、凄冷、辽阔、壮阔、广阔。

二、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例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卢纶)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五、边塞诗鉴赏技巧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五个方面: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

2.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3.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4.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边塞诗中的意象大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及情感色彩,通过这些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5.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如: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鉴赏流程: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六、高考示例:(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

“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

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

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

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

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

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

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

“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

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

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

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

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

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七、课后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