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健康学(二)解读
人体基础代谢标准
人体基础代谢标准一、简介人类身体代谢涉及多种因素,包括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消耗能量的机体过程、以及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的过程等等。
人的体重、年龄、性别、身体活动量、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从生命早期开始,是人体内所有身体细胞所参与的最基本代谢活动之一。
基础代谢标准是描述基础代谢率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人类健康生活和营养调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定义人体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不受食物或者药物影响,生命体征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人体所需的最低热能消耗(kcal/24h或kj/24h),包括心率、呼吸、脑功能、肾脏和肝脏功能、胃肠系统等生理功能和器官所需要的能量。
三、测定方法1.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包括休息能量消耗测定法、心肺功能测定法和心率变异性分析法等。
(1)休息能量消耗测定法休息能量消耗测定法通常采用静息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身体指标测定法。
根据人体气体交换原理,通过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比例计算出呼吸商和基础代谢率。
(2)心肺功能测定法心肺功能测定法采用呼吸分析仪和心脏监测器,通过测定心肺功能参数和能量消耗值,得出体内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推算出基础代谢率。
(3)心率变异性分析法心率变异性分析法是通过记录恒定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变化,通过计算分析人体生理水平的方法之一,依靠心率的变异程度及心率变化速度来推算出人体的能量消耗值,推算出基础代谢率。
直接测定法通常采用测定血液、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方法来确定基础代谢率。
直接测定法精度高,但是费用较高,而且需要采集人体标本,不太方便。
四、标准值1.成年男性:25~45岁时基础代谢率一般为1600~2000 kcal/24h(6700~8100kj/24h)。
3.儿童和青少年的基础代谢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4.体重较轻的人群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反之则相对较高。
5.孕妇、哺乳期女性和体行上了大量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身体状态的不同,其基础代谢率也会有所不同。
健康教育学(全套414页PPT课件)
环境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四章 健康信息传播 第五章 健康教育诊断 第六章 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实施 第七章 健康教育评价 第八章 重要场所的健康教育
第一章 绪论
【章节】
1.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2. 健康教育的意义 3.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及健康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4. 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健康连续谱与亚健康和亚临床
健康(白)
亚健康 亚临床 疾病 健康连续谱
死亡(黑)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的定义
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 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对象:靶人群 前提:调查研究 干预措施:健康信息传播 目的: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 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 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 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3、增强社区行动
确定问题和需求是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社区 居民有权、有能力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 其目标。因此,提高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 是他们自己。
要求社区群众能够连续、充分地获得卫生信息、学 习机会以及资金支持。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 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 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 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舒适、满意的 生活和工作环境。
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 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
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项技术,它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为目标,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实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果。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思考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风险。
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为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通过对大量的医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比对,AI可以迅速找出潜在的疾病风险,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减少误诊率。
其次,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AI能够高效地挖掘海量的文献和数据,辅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加速基因疾病的解读,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通过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远程医疗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方便人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健康的挑战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风险,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可信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医疗领域,误诊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人工智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人工智能可能会引发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在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中,我们需要将个人的健康数据输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但这也意味着个人的隐私被暴露的风险增加。
此外,人工智能系统对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等可能存在偏见和歧视,这也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和解决。
三、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的未来展望虽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它已经为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且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性将进一步提升,为医疗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更多优质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和伦理规范的制定,确保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符合人类健康的需求,保护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健康的概念发展与生活
健康的概念发展与生活摘要: 本文对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健康四维新概念的内涵,由于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4个层次, 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以及提出对健康新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健康概念健康层次健康发展生活人人都希望健康,但什么是健康,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怎样维护健康,也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1. 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主要围绕着如何抵抗疾病这一核心,先后出现了依赖巫医、医疗治病、求长生之道和预防疾病等多种形式。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不能正确解释疾病的实质,只能用“上天和神灵的力量或惩罚”来认识疾病。
把人类的健康与并不存在的鬼神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唯心的不科学的健康观。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医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健康是可以把握、不依赖于天命的。
并逐渐形成了健康就是能正常工作或没有疾病的机械唯物论的健康观。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疾病的原因有了一定了解,形成了健康就是保持病原、人体和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的健康观。
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通过炼丹术和养生之道等途径来达到预防疾病、长生不老的做法,这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的极度需求程度。
18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提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疾病就是健康受损,在形式上形成了健康的循坏定义,只反映了健康的负向作用,是健康的消极定义。
这类定义既没有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阐明健康的特征,只是借助健康的对立面——疾病来证明健康。
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健康、谋求健康和评价健康实际意义并不大。
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二)明确老年人与其他人群实验结果的差异 ①由于疾病引起的异常改变 ②正常的老年期变化 ③受老年人服用的某些药物的影响 目前关于老年人实验室检查结果标准值的资料少
第一节
概
述
一、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
(一)了解老年人身心变化的特点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生理和病理性改变 的特点
前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必然发生的分 子、细胞、器官和全身的各种退行性改变,这 些变化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的改变
后者是指由于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所 导致的老年性疾病引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异 常的,属于病理性的改变
(2)日常生活功能指数:日常生括功能指数评价表 是Katz等人设计制定的语义评定量表(附表3-1) (3) 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Pfeffer的功能活动调 查表(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 FAQ)编制于1982年 (4) 高级日常生活活动:由 Reuben 和 Solomon 定 义的高级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与生活质量相关的一些 活动如娱乐,职业工作,社会活动等,而不包括满 足个体保持独立生活的活动
3.评估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在功能状态测评时,老年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 而其家属则往往低估老年人的能力。因此,必须由 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客观的功能状态评估 评估时,必须注意周围环境对评估过程和对老年 人的影响,通过直接观察老人的进食、穿衣、入厕 等进行评估,以避免主观判断中的偏差 评估时应注意避免出现霍桑效应,即老人在做某 项活动时,表现得很出色而掩盖了平时的状态。因 此,在评估时要客观,尽可能避免影响因素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观察法和自述法
健康教育学
20世纪中后期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传统传染性疾病得到控制,非传染性 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肥胖、恶性肿瘤、意外死亡” (书第七页)等占据人类死亡谱的前几位 病因:人的生活方式 改变所带来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及这些生活方 式本身的不适宜。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平衡(三维健康观)。
包括: 饮食生活方式——健康膳食 休息方式 运动方式——健身运动 情感生活方式——包括性健康 交友方式
遗传与环境因素
我国被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危害。 氟里昂破坏臭氧层,波长230至350 (埃)的紫外线直射皮肤,导致皮肤癌
现代的“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 (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 和社会的良好状态” 1989年又将健康的概念调整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 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健康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病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2.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八条健康标准:
(躯体“五快”和心理、社会“三良好”) 1、吃饭快 进餐时胃口良好,不挑食,能很快吃完一餐饭,这可以证明 胃肠功能良好。 2、排便快 一旦有便意,就能轻松、快速地解决问题。 3、入睡快 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眠质量好,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 醒。可以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 信息干扰。 4、说话快 说话流利,语言表达正确。表明头脑清楚,思维准确,且心 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 行动敏捷、自如,精力充沛。没有因某些疾病,如:心脏 病、肾病和肝病等引起的下肢沉重无力,行走不利的现象。 6、个性良好 具有温和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坦荡的胸怀 和达观的心境。 7、处世能力强 能客观看问题,自我控制能力良好,能适应复杂、多变 的社会环境,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 迁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和平衡。 8、人际关系良好 有文明礼貌的举止,和善亲切的语言。待人接物大 方,忠诚,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 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不推脱,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和信赖。
高中生物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遗传咨询与优生学案 浙科版必
第二节遗传咨询与优生1.辨别人类遗传病的类型,说出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2.简述各种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3.尝试常见遗传病的家系分析。
4.简述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
5.列举优生的主要措施,认同近亲结婚的危害和《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深远意义,树立人口优生观。
[学生用书P79]一、遗传病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凡是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
2.类型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二、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1.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0%以上不会出生。
2.最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的是新生婴儿和儿童。
3.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4.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成人的单基因病比青春期发病率高。
5.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三、遗传咨询1.概念遗传咨询是一项社会性的医学遗传学服务工作,又称遗传学指导。
遗传咨询可以为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其家属做出诊断,估计疾病或异常性状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并详细解答有关病因、遗传方式、表现程度、诊治方法、预后情况及再发风险等问题。
2.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四、优生优生,就是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这是一个民族可以强大的基础。
1.为达到优生目的应采取的措施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等。
2.产前诊断通常采用的操作方法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两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水污染与人类健康论文(2)
水污染与人类健康论文(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1、是会引起急性中毒。
如果大气中漂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突然升高,比平时高出许多倍,人们就会感觉胸闷、咳嗽和嗓子疼痛,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烧。
特别是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
其中以支气管炎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
2、是会诱发疾患或引起慢性中毒。
大量研究资料认为,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或病情加重的原因都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较低浓度的污染物也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收缩,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并减弱呼吸功能,同时还会使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多,使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受阻,从而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呼吸道的各种疾病。
3、是对妇女儿童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妇女承受着人类自身的繁衍后代的重担,并且有特殊的生理特征。
如接触环境中的有害毒素,不仅危害妇女本身的健康,还会通过妊娠和哺乳过程影响第二代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的多,受害程度及远期影响也深远得多。
4、是对人的身体有致癌作用。
大气中的致癌物已发现200多种。
由于呼吸到大气中的致癌物,以及在职业接触中,经呼吸道侵入肺部,而且由大气又降落到水体或食物中,造成更广泛的污染。
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就有百万以上。
5、是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
物理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悬浮物质污染:悬浮物质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质,包括固体物质和泡沫塑料等。
它们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矿、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纸等产生的废物泄入水中或农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
悬浮物质影响水体外观,妨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氧气的溶入,对水生生物不利。
热污染:来自各种工业过程的冷却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加等现象,从而危及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长。
人类健康学(一)解读
人类健康学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人类几千年来不敢想象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技术奇迹,创造了人类几千年都没能创造的“财富”。
这些技术和“财富”,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渗透到了人们的灵魂深处: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一往直前、永不停止地追求着新的技术,为了更加省时,为了更多的“财富”,为了消灭“疾病”。
但事实是现代人被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和事物所包围,而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财富不知何时才能满足,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对付。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工业现代化带给人类的新生活,但我们在此基础上,理应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人类在应付疾病的方面,除了疾病的治疗以外,必然还会思考如何使疾病不发生,这就是预防医学。
但是,再进一步,人类是否可以有更高的战略思路:不以疾病为着眼点,而是直接考虑人类健康状况的保持;同时,如果能找出健康保持的规律,这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可以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保持研究与近现代医学研究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类健康状态的保持,是一种策略。
健康保持的科学研究和医学研究的根本区别在于,近现代医学研究的对象——疾病,是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通过实验室展开实验分析的,而健康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状态,即人体稳定而有序运行的状态,不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健康状况保持研究,不是研究人体本身(研究人体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为生命科学体系,如: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学等),而是一种研究“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人体和宇宙大自然、研究人和社会、人和人、人体内部各种关系的科学,是研究这些关系如何和谐而稳定地运行。
人类把握了这种运行机制,自然就掌握了躯体健康保持的部分规律,从而更为主动、自觉地吻合这种规律,实现自身最大限度的健康保持。
当然,健康保持的研究是基于人体个体的自身客观条件为基础的。
在一个个体诞生后,其基因对其自身的根本特性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如:性别、体格、性格、遗传疾病等等。
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论文(2)
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论文(2)故用好微生物也会为人类利用,更是为人类的事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 与人类互利共生的微生物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种类繁多。
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有人估计目前已知的种只占地球上实际存在的微生物总数的20%,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物种最多的一类。
不过这些细菌在人类的长期进化中已经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它们中大多数是中性的,对人体没什么不好的影响,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对人体有益和不可缺的。
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不是很多或不占主流,因此全世界大多数人才能在这个庞大的生命体系中维持正常的繁衍。
2 能危害到人类的微生物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三、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
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致病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微生物在我们的体表或体内生长,引起感染而致病;另一种是在我们的体外生长,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引起疾病。
众所周知,肝炎、艾滋病等病的广泛流行对于人类群体本身的存在构成了潜在威胁,特别是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SARS等的发作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绝不亚于911带给美国人的阴影。
人类学对健康与医疗的视角与解读
人类学对健康与医疗的视角与解读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学科,而健康与医疗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
通过人类学的视角和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和医疗观念、实践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1. 健康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健康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人类学关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和追求。
例如,西方文化中,健康往往被定义为身体的良好状态,可以通过医学手段进行治疗。
而在一些非西方的文化中,健康更强调整体的平衡和和谐,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
人类学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意识到,健康观念是由特定文化和社会环境塑造的,需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理解。
2. 医疗实践的社会背景人类学关注医疗实践中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分析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疗实践除了专业医生外,还包括传统医师、巫师、家庭护理等多种形式。
不同社会中的医疗实践受到的社会和文化认可程度不同,也存在权力和地位的差异。
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医疗实践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揭示医疗权威和社会规范对于医疗实践的影响。
3. 文化差异与医疗服务的挑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医疗服务存在着差异和挑战。
人类学探索了医疗服务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医疗的实施和接受。
例如,一些文化认为疾病是身体和精神的失衡,治疗过程中注重平衡和和谐的恢复;而在其他文化中,疾病被看作是外部力量的侵害,治疗则注重驱除邪恶力量。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和观念的医疗模式,可以使医疗从业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4. 人类学在健康与医疗领域的应用人类学在健康与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各种文化下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和文化差异的探索,人类学可以为跨文化医疗研究和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
此外,人类学还可以通过研究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推动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的改进,促进健康公平和社会正义。
总结:人类学对健康与医疗的视角与解读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和文化差异。
人类健康概念解读
01 一、健康定义
目录
02 二、影响因素
03 三、测量指标
04 四、注意事项
05 参考内容
健康是人类生活的基石,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和安宁,也影响着家庭和 社会的发展。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人类健康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测 量指标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健康问题。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宠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它们既是我们的伴侣、朋友,也是我们的治疗师和心灵寄托。越来越多研究表明, 宠物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首先,宠物陪伴对人类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当我们与宠物互动时,可以有 效地缓解压力,降低孤独感。有研究表明,与宠物接触可以促进身体内啡肽的分 泌,这是一种能够提高人们幸福感和降低疼痛感的天然化合物。此外,与宠物玩 耍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让我们更加自信、乐观。
三、测量指标
评价人类健康的指标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理指标:
1、体重:体重过轻或过重都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理想情况下,成年 人应该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2、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正常血压范围为90/60 至120/80毫米汞柱。
3、血糖: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空腹血糖正常值应低于6.1毫 摩尔/升。
为了降低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 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其次,提倡绿色 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降低室外污染物的浓度。此外,还可以采取空气 净化措施,例如安装空气净化器等,以减少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总之,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 施,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让我们一 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而 努力。
2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0915)
③坚持性,不同于固执性。
④自制力。 作用: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也涉及意志活动。
潘建平文档
2016/5/12
26
二、环境因素
人类的行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指与人类生活和行为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类生活于 其中的一定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等。 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社会行为
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个体的社会性行为是人与
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5
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行为发展自身的特征,人类生命周期 中 , 行为发展分为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内,主要依靠
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来发展行为,是人的社
会化最基本的准备时期,很容易被训练,从而
32
5.社会思想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化产物, 表现为观点、信念等。 社会思想意识与社会成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作 用机制: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 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
6.社会道德对行为的影响
:
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和调节人们的 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系由风俗习惯演化而来。
17
五﹑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
(一)行为的发展
• 在行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实践向行为主体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行为发展 的内因与动力。
(二)行为发展的连续性和不平衡性
• 连续性意味着在每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其行为是发展变化的:旧的行 为反应被打破与新的行为反应建立,现在的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 而将来的行为又必然是现在行为的延续。 • 不平衡性意味着在人的行为的不间断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特点,一 些阶段行为发展速度较快、某个阶段对某些行为的发展特别重要等。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健康教育绪论
主讲:
一、何为“健康”
(一)概念演变 早期人类社会 神灵自然医学模式
健康为神灵所赐予,“血液、粘液、黄胆、黑胆”四种液体的平衡
实验医学时期 生物医学模式
以生物机体和机体的生物性为研究对象,健康是生物学上
的适应,即无病和无伤残,是病因、宿主和环境三因素的平衡。
健 康
➢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 指出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涵盖的范围全部都涉及行为和 生活方式。
➢ 10位死因疾病中,美国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 中占70%,中国占44.7%
➢ 美国学者认为: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因素:不合理饮食, 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 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
观点一: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两大类,生物学 因素包括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基因遗传因素;非 生物学因素指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及人类自身的 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生物学角度) (王健等--健康教育学2006)
观点二: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学者的四大因素:行为和生 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预防医学角度)
观点三:先天因素(遗传)和后天因素(生活方式、环境、 心理因素、营养、运动) (可控性角度) (邓树勋--体育与健康2002)
归纳: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运动、性健康等)、遗 传、环境、心理因素、医疗保健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 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分析,人的健康60%取决于行为 与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因素,8%取决于医疗服务 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环境与健康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人类主要生活于地球表层。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可划分为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动植物活动的生态系统(又称为生物圈)。
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
由于长期进化过程而逐渐地建立起了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使得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这称为生态平衡。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维系生物种群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纽带和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即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锁链关系。
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而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又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食物链对环境中物质的转移和累积有重要影响。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
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如果与环境中的浓度相比,这种生物放大作用可达千倍、万倍,从而损害人类的健康。
世界上已经确认的环境公害病:水俣病、痛痛病都与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有关。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能够吸收由地球发射的波长较长的辐射,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这相同于人工温室作用,故称“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热相关死亡人数产生重大影响。
热浪冲击可能会导致心脏、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对老人、儿童及病人,可导致热胁迫死亡率急剧上升;许多虫媒疾病属于温度敏感型,全球气候变暖将使虫媒疾病流行范围扩大;其他经水、食物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出现地区分布的扩展和传播时间延长;此外,气候变暖可导致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冰雪覆盖大陆地面积缩小。
公卫知识解读及解析
公卫知识解读及解析公共卫生(公卫)是一门关乎人类健康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旨在预防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本文将对公卫知识进行解读及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公卫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公卫的定义及目标公卫是指通过卫生政策、社会动员和卫生监督等手段,为整个社会创造和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公卫的目标是推动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
二、公卫的重要性1. 疾病预防:公卫在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培养、提供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 提高生活环境:公卫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包括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控制、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卫生制度和监测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疾病监测与控制:公卫还负责对各类疾病进行监测和控制。
通过建立疾病监测网络、提高医疗机构的报告意识,可以及时掌握疾病流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情扩大。
4. 改善医疗服务:公卫不仅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技术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公卫知识的应用1. 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公卫知识启发人们关注自身卫生健康,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定期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等,这些都是公卫知识的应用。
2. 疫苗接种:公卫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个人和社会的身体健康。
3. 健康饮食:公卫知识还启发人们关注饮食健康,选择适宜的食物并合理搭配。
均衡的营养摄入对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环境保护:公卫知识教育人们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保障饮用水安全等,以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四、公卫知识的普及途径1. 教育宣传:学校、社区、媒体等是公卫知识普及的重要途径。
人类生物学与健康医学研究
人类生物学与健康医学研究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其中,人类生物学与健康医学研究,为健康领域提供了最基础、最重要的支撑。
一、人类生物学研究人类生物学是研究人体构造、生理功能、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人类生物学已经成为交叉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集成。
人类生物学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为制定合理的预防、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类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器官、器系等多个层次。
通过对这些层次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生命的本质和人类健康问题的本质。
例如,人类基因测序工程项目(HGSP)成功解读人类基因组,揭示了人类健康的基因基础,为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此外,人类生物学还包括生命过程、分子交互、代谢调控等研究内容,为医学领域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二、健康医学研究健康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以及如何维持和改善这些因素的学科。
健康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康复、病因、流行病学等方面。
在健康医学研究中,医学科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药学等领域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形成了丰富的科研内容与方法。
除了基础科学的探究外,健康医学还包括社会行为因素、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全面提升人类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人类生物学与健康医学的融合人类生物学与健康医学的有机融合,为健康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方法。
通过将人类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与健康医学领域紧密结合,提高了健康领域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人类生物学与健康医学已经落实到许多方面。
例如,近年来人类基因组学的高速发展,为研究与预测遗传疾病、量身打造个性化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干预又称为“精准医疗”,通过全面考虑人们的身心状态、社会文化环境、遗传变异等多种因素来制定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方案;神经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将推动新型假肢、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医学教育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易位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
易位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2篇易位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一)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学科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易位名词”。
易位名词是指指代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名称。
在医学遗传学中,通过使用易位名词,可以更好地描述基因变异和遗传疾病。
以先天性肌无力为例,这是一种由遗传变异引起的疾病。
在人类的遗传信息中,有一个基因与该疾病相关,这个基因被命名为“ACHR”(调节酰胺酰胺合成酰胺酰转移酶基因)。
然而,由于一个特定的易位名词,ACHR也被称为“CHRNG”(钙信号蛋白G亚基,早期神经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基因)。
“ACHR”和“CHRNG”这两个名词在描述同一基因时,意义相同,但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观察和研究方法。
使用易位名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和阐明遗传学的复杂性。
另一个例子是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的SMN1基因。
SMN1基因是一个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相关的基因。
然而,由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SMN1基因具有多个别名,包括SMN2(脊髓性肌萎缩症-相关蛋白蛋白2)和SMN-T(脊髓性肌萎缩症相关的蛋白转录本)。
这些易位名词的使用可以更准确地描述SMN1基因的功能和与SMA相关的变异。
易位名词的使用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是相当普遍的。
它有助于消除命名中的歧义,并提供更为明确和准确的描述。
此外,易位名词的采用也加强了遗传学研究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不同研究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对比和合作。
在医学遗传学的实践中,易位名词还有助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通过了解易位名词的使用和含义,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遗传疾病相关的文献和报告。
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进一步推动医学遗传学的进步和发展。
易位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二)在医学遗传学领域,易位名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基因变异和遗传疾病而使用的。
在实践中,易位名词帮助研究人员清晰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并促进了遗传学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有机的世界观自组织理论以及非线性科学向人类提示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身,认识宇宙以及自身和宇宙的关系。
这种新的宇宙观世界观,是人类研究自身健康保持重要的新视角。
新的宇宙观告诉人类,世界是个整体,每个人与整个世界密切相连,人类的健康也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
从各种生活事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人类的健康,必须也只有以这样的新的世界观为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研究人类健康,首先需要系统的阐述这一新的世界观。
第一节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相应宇宙观的变迁现代宇宙观建立在现代思想的基础上,而现代思想最稳定的根基是建立在物理学之上的。
因此,物理学的进展,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宇宙观、世界观。
现在,由于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进展,人类宇宙观正由机械论世界观向有机论世界观转变。
一、牛顿力学理论及其宇宙观现代力学物理框架及其宇宙观,是由牛顿在前人如开普勒、特别是伽利略等科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习惯称为牛顿力学物理体系。
牛顿力学物理框架及其宇宙观的基本要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确立了物理因果关系。
牛顿采用因果性的解释,认为力是物体运动改变的原因,这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是重要的一步。
爱因斯坦指出:“在牛顿以前还没有实际的科学成果来支持那种认为物理因果关系有完整链条的信念。
"牛顿建立了物理因果性的完整体系,从而揭示了物理世界的深刻特征。
2.这种因果关系的物理观点,实质上是决定论观点。
这个决定论观点使牛顿确立了他的物理框架,其核心是力和力所决定运动的因果性,认为找到了力的规律就是找到了对运动现象的解释。
以后的物理学家主要是依据力的框架进行工作。
牛顿第一次创建了世界体系的物理框架。
爱因斯坦说:“直到19世纪末,它一直是理论物理学领域中每个工作者的纲领。
”。
3.时空观是绝对性的。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
……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也就是说,在牛顿的时空观中,空间、时间和物质及其运动等“外在情况”这三者是互相独立的、无关的,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流逝都是绝对的;在牛顿的时空观中,时间仅仅是个参数,而且是绝对均匀流逝的,甚至是可逆的。
因为在牛顿的时空观中,时间在任何空间位置都是一样的。
整个物质世界存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在一切参照空间都有共同的“同时性”。
14.宇宙空间是平直的、无限的、绝对的。
牛顿宇宙是无限的,而且无限的空间到处充满着物质(星系),因为要是只在有限的部分有物质(星系中的星体),那么通过万有引力,有限范围内的物质就会相互吸引,最后都被吸引到一起,整个宇宙就会崩溃。
所以,牛顿的宇宙空间是无限的,而且是充满物质的。
2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基础上,牛顿通过他的运动三定律给出了质点或质点体系运动速度的变化依赖于有关质点的质量及所受作用力的关系,建立了描述1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2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它或它们运动的微分方程。
对于这个微分方程来说,只要规定初始条件,就可以确定他的解以及以后的行为。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机械决定论”的思想。
按照这个思想,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已经被它们的初始状态事先决定了。
3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研究又有一定的深入,人们对物质世界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布朗运动以及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理论分析,使人们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一组基本粒子等等。
这样,逐步形成了以牛顿物理力学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物理学原理。
这些原理根本上都是“机械决定论”思想。
传统物理学中的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永不停息的机器,由不可毁灭的物质粒子构成,由不可毁灭的能量驱动,由永恒不变的数学法则控制。
其理论还有以下几点基本要义:1.世界的组成要素是一组基本粒子,而且世界要尽可能地还原成这些基本粒子,才能被人们所认识。
这些基本粒子是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现在最基本的粒子是夸克了。
2.这些要素之间仅仅是通过彼此推动而产生机械的相互作用,因而其作用力难以影响到其内在性质。
3.这些要素彼此间基本上是外在的,它们不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更为重要的是,每一要素的基本性质彼此也是独立的。
牛顿的机械决定论思想的缺陷以及与现实世界的矛盾。
首先是著名的白夜佯谬。
按照牛顿宇宙框架,白天和夜晚是无法分辨的,地球上应该全是白天。
为什么呢?因为按照牛顿宇宙观,可以简单地证明晚上星星的光加起来,要比太阳光还强。
其次是电磁现象。
用牛顿力学来解释电磁现象,遇到的困难更为根本;光在所有参照系中的速度相同这一事实也彻底动摇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所以,牛顿的力学理论框架虽然为人类认识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以及力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实,牛顿是为了其力学体系的完美,人为地引进了绝对的空间和时间。
20世纪初期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开创了新的时代。
接着,在普朗克的基础上,爱因斯坦以及海森伯、薛定谔、泡利和狄拉克等发展了光子理论以及波粒二相性。
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人们改变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虽然牛顿物理框架是近代科学家的工作纲领,但也有很多科学家反对和抨击机械论物理理论,例如19世纪末,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马赫在他的《力学史评》中深刻分析了并深入批判了牛顿的力学基本概念以及其反映的机械自然观,例如,马赫不同意把惯性看成物体固有的性质,认为在一个孤立的空间谈论惯性是毫无意义的,提出惯性是来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
对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驳斥道:“我们不应该忘记,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依赖的,我们本身和我们所有的思想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概念”,“它既无实践价值,也无科学价值。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马赫对牛顿时空观的批评,把他称为“相对论”的先驱。
4真正对牛顿机械论世界观造成冲击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相对论的提出分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提出了质量和能量具有等价关系和有关时空观的重大变化:现在时间和空间不再像牛顿的时空观那样是彼此独立无关3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4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的;不同惯性系中的时空变量之间是要相互依存的。
1971年,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等效实验:将两台原子钟十分精准地对准后,把其中的一个放在飞机上绕地球飞行一周,回到原地后,发现飞行过的那台钟果然比留在地面的慢了10-7秒。
5。
1907年,当爱因斯坦考虑牛顿的万有引力与相对论的关系时,令他产生了一个自认为是“一生中最愉快的念头”,即引力场也是相对存在的。
6时隔10年左右,爱因斯坦发展了他的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一是确定了引力和非匀速运动不可区分的等效原理;第二点是推理出引力实际表现为空(间)时(间)的弯曲,并进一步说明物质使它附近时空的几何形态由平直变为弯曲,而不是牛顿认为的地球等物质产生了一个能吸引其他物质的引力场。
也就是说,狭义相对论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又把质量和能量联系起来,而广义相对论提出时空受物质和能量的影响,实际上,广义相对论表明:时空、物质、能量是一体的,是相互相对地存在的。
相对论揭示的物质组成要素不是一个个分离的粒子,而是“场”遍布所有的空间,空间有强区和弱区之分。
这种时空和物质能量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漩涡或旋流来比喻。
我们通常认为漩涡的实质是水,存在的水,是水在运动,漩涡只是一种存在模式。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漩涡实际上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运动的水,而漩涡是你的头脑从运动着的水这种感觉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模式或形式。
7可是,水是什么?我们现在知道,水也不存在,水也是我们的感觉抽象出来的一种模式或形式,存在的是更小的原子;┈┈等等,可以一直这样层层分析下去。
因而水和漩涡都不存在。
这个矛盾的解决现在有两种观念:一种是牛顿机械论观点:漩涡和水都不是实在的,实在的是更为微小的原子。
因此一部分科学家在沿这个思路无穷尽地寻找更为微小的粒子。
另一种观点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将这些分离的原子当成存在是矛盾的。
相对论中的“场”和流水的“流的形态”是一样的。
所谓场,就是它充满时空,而所有粒子都在其中做稳定的运动,同时,这些粒子组成了时空。
我们讨论一个漩涡时,它实际上并不存在;同样,我们讨论粒子时,粒子实际上也并不存在,粒子只是运动场中某种运动形式的名称8(漩涡的运动形式叫漩涡,粒子的运动形式,我们叫它粒子,水分子的运动形式,我们叫它水,物质实际不存在。
物质实际上是运动形式,我们所感觉的物质的“坚硬”的这一事实,实际上是运动形式造成的。
运动的越快,越稳定,我们感觉其越坚硬。
例如漩涡,如果加快漩涡运动速度,加快到我们无法想象,可以想象一下,此时的漩涡是怎样的?肯定是坚硬的。
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变性,形成“坚硬”的某种“物质”)。
我们知道,两个漩涡放在一起时,它们会彼此产生影响,并逐渐融为一体。
同样,如果将两个粒子放在一起,它们也会彼此逐渐调整,最终合二为一。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或称引力方程),即:Rμν-1/2gμνR= -8πGTμν如果给出时空中的物质与它的运动情况就可以从这些方程解出度规张量(式中gμν为度规张量),而度规张量又与时空的几何结构有关系,因此原则上可得出宇宙的几何结构。
95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39页.6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7大卫格里芬编.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8大卫格里芬编.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88页.9黄祖洽著.《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1922年苏联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费里德曼第一个对宇宙求解爱因斯坦方程,根据此解,得出宇宙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膨胀中的。
因此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我们从理论上知道了宇宙是在不断膨胀中,虽然爱因斯坦本人此时很遗憾还停留在牛顿时代的认识中:宇宙是静止不变的。
到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从他的观察中发现遥远星系是在远离我们运动,宇宙确实是在膨胀。
三、量子理论的提出,人们在微观层面关于因果关系和决定论的传统观念变得“模糊”起来,从根本上对机械论自然观造成冲击在微观领域,原来的经典物理学不再成立。
经典物理学包括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经典物理学的特点是可以用牛顿的运动方程作为典型来说明。
在牛顿力学的世界观里,一个粒子如果给出位置和速度的初始条件,利用牛顿力学运动方程,就可以知道它的运动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