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9课
第19课《辛亥革命》作业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部编版高中历史年级及册次: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 5 个):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 字以内)1、本单元主要学习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中国近代史上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按照课标要求,需要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和特点;通过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为了完成上述任务,设计了2课时的作业。
其中,第19课的作业内容围绕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重要内容和政治影响而展开。
课前作业中的基础性作业以导学案形式设计,发展性作业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设计,由学生自主完成。
课中作业的基础性作业主要突破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影响;发展性作业主要突破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并初步掌握对历史事件客观评价的方法。
课后作业的基础性作业以3道高考选择真题来设计,巩固课堂知识,发展性作业为选做部分,以材料形式补充了辛亥革命中立宪派所起的积极作用,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中外对比,让学生理解的积极意义。
3、19课和20课作业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先后顺序,在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建立起独裁统治,同时辛亥革命的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北洋军阀的独裁带来的社会反动尖锐碰撞并存,带有明显的连续性。
使用时段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设计意图使用者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性作业作业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背景: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
学业水平测试1要求学生能有条理的讲述历史事件,概述历史发全体学生10分钟0.9(2)内容:在官制、、商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
(3)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手中,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革命派的准备。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 ____兴__中__会____,走上了革 命道路 组织上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党 ____中__国__同__盟__会____,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 ___恢__复__中__华_____,创立民国, 思 提出 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想 三民 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 上 主义 __民__族___、 __民__权___、__民__生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答案】“第一枪”: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第一 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
【要点总结】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 ①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 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进步 影响
政治 层面
思想 层面
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____君__主__专__制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传播了 ___民__主__共__和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社会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 ____社__会__风__俗____等方面发生 进步 层面 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影响 经济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 ___民__族__资__本__主__义______的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 6单元 第19课时 战后
第19课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识记20世纪50~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70年代的经济“滞胀”与“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学习,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学习的重点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其成因;学习的难点是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提高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提高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懂得分析历史现象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
1.通过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的重点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发展(1)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2)理论: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①经济理论。
(3)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调整(1)原因: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②”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干预经济(1)原因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②二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
(2)政策:二战后到70年代初期,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理论支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4)成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混合经济”(1)原因: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结果:美英等国出现“混合经济”。
[误区警示]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历程(1)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2)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3)受挫: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4)缩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5.评价(1)利: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也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知识点拨]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福利制度的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民国史。
1、从单元的专题逻辑来看本单元包括两课内容,按照时间线索展开,构成紧密的逻辑关系。
第19课主要勾画了辛亥革命展开的全过程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第20课讲述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表现;本单元既是第五单元晚清救亡图存的内忧外患的延续,也为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从世界史的角度来看,在下册中也涉及到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3、从初中教材来看,本课在初中共有三课时的内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要线索来展开,而高中主要为时间线索。
二、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以及局限性。
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高一学生1、优势: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相关史实,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不足:不能从多个角度探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理性思考、归纳能力欠缺,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地图、材料、时间轴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间轴及史料分析时势,了解武昌起义发生前后的相关史实,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教材和已讲内容,分析武昌起义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研究历史的能力;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史实。
3、通过唯物史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事件,认识到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与局限性,进一步理解革命的艰难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五、重点难点1、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2、难点:对辛亥革命发生背景的综合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辛亥革命(共26张ppt)
山雨欲来 危局与抉择(背景)
民族危机严重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 备仿行宪政”,却借立宪之名 行集权之实。1911年,清政府
成立由阶13级人矛组成盾的激内化阁,满洲
贵族9人,其中7人是皇族,被 讽刺为“皇族内阁”,立宪派 宣布“希望绝矣”。
山雨欲来 危局与抉择(背景)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 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 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 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 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想一想,这里 的“变局”和“创举”分别指什么?
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第1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 第论第目、23章、集的防:4会、:“止、6中章限专结华:制社制民参、袁。国议信人世院仰民行凯等一使自的律立由权平法。等权利;;,人临民时得大自享总有统由人及平身国等、务言员 行使地行位政:权;中司国法近权代由法第院一独部立行资使。 三权分立 第和各5产章部阶:部内级长阁)总性辅理质佐由的临议民时会大多主总数宪统党法,选负出。其,责国任务责,员国(任务内内员阁阁于总临制理
起一个新革命,造一个新政府:这才是双十节的纪
念!
——胡适《双十节的鬼歌》1921.10.10据
材料回答:梁启超和胡适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差异、原因。
饱经风雨 中华的复兴
洋务运动(器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制度) 新文化运动(思想)
共和遗梦
本
共和之殇
课
小
圆梦共和
结
逐梦共和
拓展延伸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
吾今 作以 此与妻此 书书书 时与 ,汝 尚永 是别 世矣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Q1:哪一条规定最能体现防止袁世凯专权的目的? Q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①列强支持袁世凯;②袁世凯威胁利诱;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
清政府
施压
软弱妥协
革命党人
袁世凯
攻 陷政 汉治 口讹
、诈 汉 阳
孙中山的革命行动:
建立革命团体:
建立革命政党、提出革命纲领:
组织武装起义:
三民主义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 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 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 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1906-1911年:预备立宪
鉴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确定先从官制入手次第更张, 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
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D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练评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
第19课辛亥革命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某某革命的兴起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 )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某某某某理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成立2.孙某某评价20世纪初发生在某某的某一事件时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文中的“斯役”是指(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C.某某起义 D.秋收起义3.1911年10月12日,刚刚到达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孙某某从一份地方报纸上看到一个有关中国的消息,他当时的第一想法便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领导革命的夙愿。
这一消息应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C.清帝退位 D.同盟会成立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是( )A.责任内阁制 B.总统制C.君主立宪制 D.联邦制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
创立某某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
”该诗是为了纪念(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戊戌维新运动6.有学者认为:以孙某某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
材料表明革命派( )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有民族某某革命的诉求 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19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19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第19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福利国家的特点,正确评价福利国家。
3.掌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认识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背景(1)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
(2)受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2.特点大垄断集团和国家政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3.作用(1)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和阶级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
[概念辨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
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福利国家”的出现1.前提在二战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2.特点(1)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2)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保障等。
3.实质“福利国家”制度是由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4.评价在保障居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
[思维点拨]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作用(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
(2)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负担过重。
(3)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引起中产阶级普遍不满,造成科技人才外流。
(4)高福利、高补贴助长惰性,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新科技革命促进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9课 辛亥革命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非议院所得干预 十、总揽司法权……
壹:革命的前奏
探究一: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行动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 行剪去;当风时俗流文化行:的促服使饰文:化中和山社装会、风俗西等装方、面领发带生、新皮的鞋变、化。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余音
探究三:辛亥革命的成果与遗憾
1.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清政府
经济: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1906年,一位访问中国的日本学者对北京市容的变化 发出“即将超过东京”的感叹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壹:革命的前奏 探究一:从清政府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行动中探究辛亥革命的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组织:以同盟会为代表的的各种革命团体的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参加或策划起义一览表
1895广东广州
未起义事前被发现失败
1900广东惠州起义
失败
Hale Waihona Puke 1907潮州黄冈起义失败
军事:革命党人190发7惠动州七的女一湖起系义列武装起失义败,积累了革命
经验
1907钦州王光山起义
失败
1907广西南宁起义
失败
1908钦州马笃山起义
失败
1908云南河口起义
失败
第第三四章章::““中临华时民大国总之统代立《表法约临权法时以政参》府议是,院如总行何揽之限政。务”制,袁公世布凯法三专律权。权分”的立?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第19课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尽管清政府对改革的态度由消极逐渐积极,从应付逐渐认真,但最终没有挽救改革,伴随改革失败的是自身政治命运的终结。
”这一改革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主动实行改革,最终改革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由此可见这一改革是清末新政,故选C项。
无论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的失败,均未带来清朝覆亡的结局,故A、B两项错误;辛亥革命不属于清朝改革的X畴,故D项错误。
2.吴玉章先生曾写下诗句“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以纪念某事件。
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兴中会建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东京盛会集群贤”反映的是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B项与题意相符。
A项是在1894年,C项是在1911年,D项是在1912年,均排除。
3.孙某某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故D 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最终失败了,没有扩大武装起义的规模,故A项错误;黄花岗起义不是武昌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C项仅是指精神方面的意义,故排除。
4.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背景事件是( )A.清帝退位B.太平天国运动兴起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武昌起义爆发,从城墙上“武昌”很容易联想到武昌起义,得出此漫画就是指“武昌起义爆发”,故选D项。
5.1912年元旦,孙某某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其地点是( )A.某某B.武昌C.某某D.某某年元旦,孙某某在某某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故D项正确。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条规定的实际意义在于( )A.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B.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变了旧的社会性质,那就从理论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故B 项正确。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共68张PPT)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戴高乐(1890—1970) 思考:与苏联的指令性计划相比,战 1959—1969年任法国总统 后发达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有何特点?
它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是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评价: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但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的宏观调控
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
合 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 (2)发展历程 探 究
国家的宏观调控
(3)特点: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 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1、背景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 的弊病;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4)二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
50万元的人群数量约在2000万人左右,人口占比不到1.5%。
——时卫干 中国社科院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69年 中产阶级美国人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问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
题 情
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含义和作用如何?
境 又有何调整?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历史纲要导引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学科素养对接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1)《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2)清政府力图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3)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兴中会成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同盟会成立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3)三民主义的提出①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②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了。
(4)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3.清末“预备立宪”(1)在革命运动推动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
(2)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3)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学习聚焦]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
孙中山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小论文。
2.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历史素养。
4.定期组织课后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4.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3.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解答,消除学生的疑问。
4.定期组织课后座谈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一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图片,如美国的经济繁荣、欧洲的重建等,引发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好奇心。接着,提出问题:“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在思考中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讲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变化进行讨论。
2.小组讨论主题包括: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及其影响、政治制度变化及其作用、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及其影响等。
(四)反思与评价
2023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9课辛亥革命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部分热衷于借戏剧以警悟世人的知识者和革命者曾以粉墨为生涯,以当时人演当时事。
1907年到1911年之间,著名的进化团和春阳社先后演出过《秋瑾》《徐锡麟》《革命家庭》《爱国血》《东亚风云》《共和万岁》等剧目。
这些剧目( )A.反映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B.折射出当时进步的政治诉求C.受西方戏剧文学影响很深D.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2.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同期刊登朱元璋、洪秀全、孙中山三像,《民报》与其他革命刊物也相当多地刊载了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章、图片、诗歌。
这体现的基本意图是( ) A.维护儒家正统意识 B.践行反清复明思想C.继承民族革命传统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帝王纪年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特色;19世纪末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孔子纪年;20世纪初章太炎等推出黄帝纪年,被革命党人普遍接受和湖北军政府采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改黄帝纪年为民国纪年。
据此可知,中国纪年( )A.反映了天文历法的进步B.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功能C.适应了民主革命的需要D.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4.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由此可知( )A.“变乱”指义和团运动B.“新党”是指维新派的保国会C.“外洋之政治”指民主共和制D.作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这个“句号”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B.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6.徐兆玮《棣秋馆日记》记载:“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9课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材料二: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 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 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吉尔德《财富与贫困》 1、材料一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滞胀
2、为了应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材料二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么措施?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之父”, 也是“战后滞胀病之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国家干预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局限性。
【学以致用】
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知识,判断下列正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胡佛用不赞成的眼光看待任何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深信那个带来了萧条的商业周期也将会带来繁荣,并且深信一旦恢复了经营的信心,复苏就会开始。
他的政府确实采取了行动……但是胡佛不肯继续朝前走。
”下列符合胡佛政府“行动”的史实有()
①签署紧急救济法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③扩大公共工程项目④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4.“有人通宵守在底特律职业介绍所门口;有一个阿肯色州人为了找工作步行900英里;曼哈顿6号大街某职业介绍所招聘300人,有5000人来应聘;华盛顿州有人到树林里放火,为的是人家能雇他当救火员。
”材料中描述的情景出现在()
A. 1922年前后
B. 1932年前后
C. 1942年前后
D. 1952年前后
5.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
B.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第1页
C.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D.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
6.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这次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有()
①造成金融危机②工业生产下降③农业遭到毁灭打击④社会秩序混乱
⑤人们对现有制度丧失信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7.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苏联、德国、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B.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C.德国:“人民游行,谴责政府无能”
D.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8.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白银收购法案》,授权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
美国此举是为了()
A.稳定物价,摆脱危机B.解决经济“滞胀”
C.稳定国际贸易秩序D.巩固金融霸主地位
9.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的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融风暴对投机者打击大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10.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第2页
“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子:“爸爸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股票投机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D.工人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统治集团内部之间的矛盾
1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包括()
①阶级矛盾激化②法西斯势力抬头③股市崩溃④企业大量破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
A.开启了资本主义周期性发生经济危机的历史
B.促进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传播
C.导致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盛行
D.造成了西方工业的停滞和农业的复兴
15.1929年上台的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
他在竞选演说中对人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但在随后到
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他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政策是()A.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B.“自由放任”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加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1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首先表现为()
第3页
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C市场萧条D产品过剩
17.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上述消费方式()
A.使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B.埋下了经济危机隐患
C.消除了生产过剩问题
D.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
18.通用汽车公司驻15个国家的49位海外代表,向华盛顿发了106封电报,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新的关税法将会孤立美国经济,并招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
”大约一千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胡佛总统,但是《斯姆特—赫利关税法》最终还是通过了。
对于此事件,下列说法准确的有()
①该事件的历史背景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②“新税法”会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该历史事件严重阻碍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
④巩固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B.反对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20.威廉·艾伦·怀特在1933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
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
第4页
A.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
B.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
C.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
D.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高关税税率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
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
”“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材料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
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材料三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
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答案
1.C2.C3.B4.B5.A6.B7.D8.A9.C10.B11.A12.A13.A14.C15.B16.A17.B18.A19.A20.C
21.(1)不同主张:责任承担者: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而
第5页
不是由联邦政府来进行,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
救济对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对所有人,尤其是面临困难和不幸的人。
(2)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缓解了失业压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或有助于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造成了美国连年的财政赤字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