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基础知识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古代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将法老奉为神,或称之为神的后裔,任何觐见者都必须匍匐于法老御座之前,并以胸贴地,吻法老脚边的尘土,只有经特别允许才能吻法老的脚,有此经历者均深感荣耀。

这()A.有利于王权专制的形成B.有助于实现民族思想的统一C.激化了社会阶级的对立D.为埃及文明奠定了政治基础2.某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教授古代世界文明史时,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魅力。

学生可以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A.看到苏美尔人在用60进制计算粮食产量B.欣赏雅利安人在莎草纸上书写的象形文字C.在恒河边克尔白神庙发现那尔迈调色板D.在爱琴海边与哲人苏格拉底夜读“悬诗”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银之债权,不通知谷物主人,即从谷仓或谷场取去谷物,则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彼应全部交还其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

”这说明当时()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B.违约现象比较普遍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D.奴隶主利益受保障4.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

就其内容(关于农作物从灌溉、耕耘到收获的全过程)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

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

这表明()A.两河流域人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形成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国家5.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500年的历史。

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在5000年左右。

这一发现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B.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答案】B【解析】乌鲁克文化泥板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B项正确;ACD无法从材料中得到证实,排除。

故选B。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

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农业产生以后,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故选D;A、B、C都不是根本原因,故均排除。

3.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

这种现象说明了A.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B.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C.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高【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因此B正确,ACD排除。

故选B。

4.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A.农业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D.火的使用【答案】A【解析】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因此A正确,BCD排除。

5.“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2021·山东青岛胶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7)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耕地约12986顷,其中不能种植作物的板荒地1301.9顷,种稻的田地约为1311.6顷,种植棉花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田地为10372.5顷。

这表明在当地()A.小农经济逐步走向了解体B.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C.农民和市场联系较为密切D.人地矛盾的状况日益突出2.(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4)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者蕨蒿之类。

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此则材料A.扩大耕地面积,保护含蓄水源B.解决粮食不足,造成水土流失C.促进人口增长,缓解人口压力D.促进玉米种植,解决温饱问题3.(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这一文献记载()A.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B.证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C.叙述了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D.说明了阶级矛盾形成的影响4.(2021·山东六校高二第二阶段联考)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5.(2021·北京海淀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

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鳖类及昆虫,出土了117种植物的种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知识点及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知识点:【课标点击】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自主认知】知能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罗马习惯法的存在(时间:公元前6世纪)(1)背景:公元前____年,罗马共和国在___________上建立起来。

(2)特点:当时罗马只有______,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3)影响: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_______利益。

2.罗马成文法的诞生──___________(时间:公元前5世纪)(1)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

(2)概况: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

条文比较明晰。

(3)影响:①从此,审判_____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②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3.罗马的公民法:(1)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________调整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

(2)影响: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迁移应用】1.右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应属于( )①习惯法②成文法③公民法③万民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公元前452~450年间。

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知能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罗马法的发展(1)背景(必要性):①对外扩张导致民族矛盾显现: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_______;公元前______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________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基础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基础训练1.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这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B.十字军东征C.新航路的开辟D.奥斯曼帝国的建立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4.马克思说:“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这揭示了A.“价格革命”的影响B.“商业革命”的实质C.重商主义出现的背景D.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5.1497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后,乘季风抵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后来,大批葡萄牙商人沿着这一航线来到印度,收购大量的香料后再往东穿越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可见,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A.获取海外的商业利润B.开辟到达美洲的贸易通道C.建立虎大的殖民帝国D.打破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6.据记载,1498年以前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港口装载香料时,多会出现因货太多而资金不够的现象,而到1504年到东地中海港口的货船几乎已无货可装了。

这一现象反映出A.商业危机开始出现B.新航路急需要开辟C.商业革命已经发生D.货币短缺日益严重7.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

一个西班牙人说:“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该“心病”的病因是A.地圆学说的提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文艺复兴的兴起D.美洲大陆的发现8.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达·伽马。

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梁启超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B.中国人航海技术的落后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国人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的决定性因素是A.明朝时期的国力已经下降B.中西航行的根本驱动力不同C.西欧航海家更有探险精神D.西、葡两国的科技更加先进10.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21: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练习题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选择题1.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条例” (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2.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3.“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这一条文反映了()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4.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5.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

”该条例() A.促发英西战争B.导致英法七年战争C.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D.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6.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深色部分的扩大反映出()A.美国西部垦殖的扩展B.英国在英法争夺中胜出C.荷兰北美市场的扩大D.法国北美殖民地的扩张7.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8.“面对海上航行的竞争者,荷兰联省共和国政府、阿姆斯特丹市及私人贸易公司于1602年创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图垄断印度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同步练习1.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

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2.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

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罐类。

这些发现可用于研究红山文化()A.长途商贸的范围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食物的加工技术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3.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这主要得益于()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

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5.明代嘉靖年间,太湖地区的“桑基鱼塘”逐渐成熟起来。

乡尺在搪基上种桑,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A.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B.活跃了江南的商品经济C.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D.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6.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自然环境、农作物(包括动物)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

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节气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据此推知,古代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C.增加了人类食物的供应需求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7.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

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

西欧人对土耳其的敌意是由于()A.社会制度的对立B.人文精神的发展C.海外扩张的需要D.宗教改革的推动2.有学者曾经写道:“印度洋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商品、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在那里相会的中国、印度、中近东的伊斯兰国家充当着主角,而欧洲充当配角,一个渴望接近亚洲滚滚财源的配角。

”这段话描写的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个时间()A.5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9世纪3.15世纪,西欧出现了适宜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而此时中国的罗盘针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

这有利于西欧()A.科技创新成为社会新风尚B.追求财富和探险的人文精神传播C.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D.各国封建君主积极资助殖民扩张4.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

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

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

这一历史现象()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5.下图是第一幅以美洲命名的世界地图,由德国人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完成。

该图制作精准,甚至对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也做了详细的勾勒。

这份地图在当时()A.反映了现代测绘技术的成熟B.受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影响C.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冲击了人们对现有世界的认识6.1360年,威尼斯颁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殖的资金却未能流通起来,反而化为了一场浮华,导致我们国家日益衰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新航路开辟使世界 市场____开始出现 79-80、殖民扩张过程 中___、____成为西欧 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79-80、殖民扩张过程 中___、____成为西欧 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79-80、殖民扩张过程 中___、____成为西欧 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81-82、在美洲成千上 万的印第安人被西班牙 殖民者____、____
25、为弥补美洲劳动力 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 被掠卖,这就是______ 26、都江堰是____时期 的著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利工程
26、都江堰是____时期 的著名水利工程 27-29、汉朝的著名水 利工程包括___、___和 ______等
27-29、汉朝的著名水 利工程包括___、___和 ______等
60-61、麦哲伦是_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 _____,实现环球航行
60-61、麦哲伦是_____航 海家,支持国是_____, 实现环球航行 62、新航路开辟之后,发 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 的地方,这个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
62、新航路开辟之后,发 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 的地方,这个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 63、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 现了以___为中心的世界 市场的雏形
83-85、殖民扩张中西 欧殖民者的手段可概括 为三个字__、__、__ 86-88、明清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___” 代表是___和___
86-88、明清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___” 代表是___和___
86-88、明清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___” 代表是___和___
86-88、明清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___” 代表是___和___ 89、宋朝城郊和乡村的 “____”更加普遍
81-82、在美洲成千上 万的印第安人被西班牙 殖民者____、____
81-82、在美洲成千上 万的印第安人被西班牙 殖民者____、____ 83-85、殖民扩张中西 欧殖民者的手段可概括 为三个字__、__、__
83-85、殖民扩张中西 欧殖民者的手段可概括 为三个字__、__、__
83-85、殖民扩张中西 欧殖民者的手段可概括 为三个字__、__、__
51-53、迪亚士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最终到达____
51-53、迪亚士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最终到达____
51-53、迪亚士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最终到达____ 54-56、达伽马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最终到达____
19-20、17世纪中期, 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 的殖民地__________, 改名为____
19-20、17世纪中期,英 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 民地__________,改名为 ____ 21、英国从法国夺得密西 西比河以东的________
21、英国从法国夺得密西 西比河以东的________ 22-23、新航路开辟的客 观条件是____技术和___ 技术的发展
66、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是__ 67-69、中国古代手工 业经营形态分为___手 工业、___手工业和___ 手工业
67-69、中国古代手工 业经营形态分为___手 工业、___手工业和___ 手工业
67-69、中国古代手工 业经营形态分为___手 工业、___手工业和___ 手工业
67-69、中国古代手工业经 营形态分为___手工业、___ 手工业和___手工业
57-59、哥伦布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开辟了欧洲前往____的 航路
57-59、哥伦布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开辟了欧洲前往____的 航路
57-59、哥伦布是____航 海家,支持国是____,开 辟了欧洲前往____的航路 60-61、麦哲伦是_____航 海家,支持国是_____, 完成了环球航行
10、荷兰在美洲建立了以 ________为中心的殖民地 11-12、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并推广___ 和___
11-12、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并推广 ___和___
11-12、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并推广 ___和___ 13-14、新航路开辟, _____和_____分别组织 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探险
1、1581年,荷兰摆脱 了______的统治,赢得 了独立 2、__世纪时,荷兰成 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2、__世纪时,荷兰成 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3、夏商周时期的土地 国有制度被称为“____”
3、夏商周时期的土地 国有制度被称为“____” 4、荷兰成立_________ 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4、荷兰成立_________ 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5-6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 原因是西欧________发 展,出现了_______萌 芽
5-6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 原因是西欧________发 展,出现了_______萌 芽
5-6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 原因是西欧________发 展,出现了_______萌 芽 7、春秋时期,井田以 外的荒地被开垦为____
13-14、新航路开辟, _____和_____分别组织 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探险
13-14、新航路开辟, _____和_____分别组织 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探险 15、北魏时期的土地制 度是_____
15、北魏时期的土地制 度是_____ 16、16世纪,英国经常 截击_____从美洲运送 金银的船只
45、小农经济十分___ 所以每遇灾荒瘟疫,农 民就会贫困甚至破产 46-47、新航路开辟引 发的欧洲的___革命和 ____革命
46-47、新航路开辟引 发的欧洲的___革命和 ____革命
46-47、新航路开辟引 发的欧洲的___革命和 ____革命 48-49、新航路开辟使 _____地位下降,_____ 实力上升
22-23、新航路开辟的 客观条件是____技术和 ___技术的发展
22-23、新航路开辟的 客观条件是____技术和 ___技术的发展 24、__世纪,英国最终 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4、__世纪,英国最终 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5、为弥补美洲劳动力 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 被掠卖,这就是______
7、春秋时期,井田以 外的荒地被开垦为____ 8、荷兰在非洲从葡萄 牙手里夺取了_______ 殖民地
8、荷兰在非洲从葡萄 牙手里夺取了_______ 殖民地
9、荷兰在亚洲一度占领 了中国领土____
9、荷兰在亚洲一度占领 了中国领土____ 10、荷兰在美洲建立了以 ________为中心的殖民地
89、宋朝城郊和乡村的 “____”更加普遍 90-92、中国古代城市 的功能主要是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48-49、新航路开辟使 _____地位下降,_____ 实力上升
48-49、新航路开辟使 _____地位下降,_____实 力上升 50、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 来了西方___的生活方式 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 地的发展和进步
50、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 来了西方___的生活方式 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 地的发展和进步 51-53、迪亚士是____航 海家,支持国是____,最 终到达____
16、16世纪,英国经常 截击_____从美洲运送 金银的船只 17、17世纪初,英国通 过________等垄断性贸 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17、17世纪初,英国通 过________等垄断性贸 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18、1640年,英国爆发 ________革命
18、1640年,英国爆发 ________革命 19-20、17世纪中期, 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 的殖民地__________, 改名为____
54-56、达伽马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最终到达____
54-56、达伽马是____ 航海家,支持国是____, 最终到达____
54-56、达伽马是____航 海家,支持国是____,最 终到达____ 57-59、哥伦布是____航 海家,支持国是____,开 辟了欧洲前往____的航路
35-36、新航路开辟使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___ 区域转移到_____沿岸 37、殖民扩张为西欧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____________
37、殖民扩张为西欧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____________ 38、小农经济的单位是 _______
38、小农经济的单位是 _______ 39、小农经济的分工是 _______
70-71、荷兰在亚洲印度 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 得______和____
70-71、荷兰在亚洲印 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 夺得______和____
70-71、荷兰在亚洲印 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 夺得______和____ 72、 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 到进一步____
72、殖民扩张使世界市 场得到进一步____ 73、明朝中后期出现的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 系,被称为“________”
74-77、闭关锁国____ 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____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____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滋长,____了中国与世 界
74-77、闭关锁国____ 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____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____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滋长,____了中国与世 界
74-77、闭关锁国____了海 外市场的开拓,____了资本 的原始积累,____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滋长,____了中国 与世界 78、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 ____开始出现
32-33、宋朝时候出现 利用____的灌溉工具即 _____
32-33、宋朝时候出现 利用____的灌溉工具即 _____ 34、明清时期的灌溉工 具是_______
34、明清时期的灌溉工 具是_______ 35-36、新航路开辟使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___ 区域转移到_____沿岸
35-36、新航路开辟使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___ 区域转移到_____沿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