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戎及其作品《王戎不取道旁李》。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领悟诗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5.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对话。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王戎不取道旁李》诗文。
2. 结合诗句,分析诗文中的人物形象。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运用成语“道旁李”的意思。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观察、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2. 成语“道旁李”的意思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勤奋学习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 王戎为什么不去取道旁的李子?2. 王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成语“道旁李”的意思。
教师通过例句展示“道旁李”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练习与拓展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设计相关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理解与应用: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成语“道旁李”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寓言故事,了解到道德人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明白到坚守正义和原则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总结寓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感和追求正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角色的塑造,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发学生思考道德人格的重要性,例如:有一天,小明在马路上捡到一只钱包,里面还有很多钱。
小明想了一下,他决定将钱包交给警察叔叔。
大家觉得小明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让学生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寓言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提问:(1)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哪些?(2)故事的背景是什么?(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的李?(4)王戎的做法有没有问题?为什么?3.寓言寓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寓意,例如:(1)王戎不取道旁的李,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准则,他坚守自己心中的正义。
(2)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和原则很重要,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3)不管外界诱惑多大,只要我们始终追求正义,我们就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准则。
4.思辨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辨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果王戎取道旁的李,会发生什么?会对王戎造成哪些影响?(2)如果你是王戎,你会选择取道旁的李还是坚守原则?(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吗?怎么处理的?5.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和原则,编写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或者写在作业本上交。
6.总结:通过故事的阅读和思辨讨论,学生能够明白到道德人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明白到坚守正义和原则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3.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通过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感知王戎的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1.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会两个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借助注释。
2. 初步感知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下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借助前置学习单)师:同学们,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在这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历史人物,孔融四岁懂让梨,曹植七步即成诗,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值得铭记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八单元,在时光的大浪中淘尽英雄豪杰。
我们来一场历史人物推介会。
1、借助学习单了解文本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读故事,讲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道旁苦李》,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交流)师:我们熟悉了《道旁苦李》的故事,相信大家来学习今天这篇文言文版的就一定轻松多了,一起再来读课题,读的时候注意停顿。
题目读好了,我们来试着借助课前的小故事猜猜题目的意思,不取道旁李什么意思呢?猜一猜“取”该理解为什么?对,是摘的意思,同学们,你看,我们可以用猜一猜的方法借助课前我们读过的故事就很容易把课题的意思读懂了。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就是王戎,注意“戎”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自学了,我们来看学习单,戎还可以组什么呢?戎马、投笔从戎。
二、学方法,知文本学习任务一:读正确,读流利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好请坐正。
1.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多子折枝”谁愿意展示,你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3篇元旦已经过去了,新的学期不就的将来就要来到。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 .诸”等字。
2.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故事,体会文中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停顿。
2.得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说说文中故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何感想(点名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王戎与朋友出去游玩,正巧看到道旁长着一些李子,多的把树枝都给压弯了,伙伴们看到这场景便争先恐后的去摘,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2.王戎为何与他人不同,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答:王戎认为这李树长在道路边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一定是苦李。
)3.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吗(生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道路上人来人往,假设李子真的好吃,估计早就被摘光了,又何来压断树枝之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点人逐句翻译。
2.多媒体出示本文翻译。
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文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以此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词的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文章的翻译: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
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
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
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有什么感受,收到什么启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的首篇课文。
全文仅用49字,生动介绍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年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本文语言精炼,浅显易懂。
故事情节描写清晰、生动,且留有想象空间,适合学生运用学法阅读实践、朗读积累、练讲故事。
【学情分析】1.学有基础:四年级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文言文学习经验,通过三上《司马光》、三下《守株待兔》、四上《精卫填海》等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初步习得了文言文的朗读和阅读理解的方法,学习新课难度不大。
但对“之”等一词多义的理解有难度,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学情指导。
2.学有梯度:本文所讲述的故事虽在古代,但主要人物是儿童,故事简短、生动、有趣,又有韵味,还有王戎所表现出来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个性特点也让学生喜欢、佩服,紧贴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很有新鲜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习题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经过二上“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二下“借助提示讲故事”、三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几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复述训练,对复述故事有了一定的经验,由于本课是文言文的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将文言词转化成白话语言,再按一定顺序比较完整、清楚地讲述,达成“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依据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有梯度的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感受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6、能初步理解古今异义和一字多义。
教学过程:一、链接已知,揭示课题1、相信大家读过许多的故事,你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两个故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自幼聪明)2、是的,司马光、曹冲自幼聪慧,他们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这样年幼聪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指读——齐读),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指名读课题。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有特色,“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七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情、地点稍作停顿,谁来试试?(2)再次齐读课作好题。
(出示停顿)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1)“戎”是个生字,读一读。
(PPT出示“戎”的古字)大家看,“戎”这个字特别意思。
你看,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部分代表铠甲,两部分合起来是武器的总称,这是“戎”的本意,这样的字在古汉字中叫会意字。
后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观察图片,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就叫“戎装”、“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了解了这个字,能写好它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长横一短横,最后两笔是撇、点4、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古文,感受文韵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1)生自读(2)指名读(2-3人),相机正音。
(3)读好多音字“折”。
师:在这篇小文章里有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折”,你们还知道它另一个读音吗?生:she师:为何在这里读zhe枝,而不是she枝?师:(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李子特别多)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你看,观察不同读音的意思,你发现当表示弯曲时我们只能读“zhe”,这就叫音随意走,字的读音会随着字义的变化而变化。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精品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文内容简介《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古代成语故事,讲述了晋代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故事。
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行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来源和含义。
掌握故事中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和他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座位有序排列,方便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王戎不取道旁李”。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发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3 观察与推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或相关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4 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王戎的聪明才智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运用。
5.2 学生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和思考能力。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5.3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意识。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2.1 掌握并运用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理解并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3.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2 文章深层次意义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章。
(2)简介作者王戎及其作品背景。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道旁李”吗?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4.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巩固字词句。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道理的理解。
4.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主题,进行故事创作。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并背诵课文。
5.2 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
5.3 思考: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像王戎一样,不取道旁李呢?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6.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竞”等生字,会写“戎、尝、诸”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 理解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难点: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来猜猜看是什么。
“青枝绿叶颗颗桃,外面骨头里面毛,待到一天桃子老,里面骨头外面毛。
”打一水果。
生:棉花。
生:不对,是桃子。
师:对啦,就是桃子。
桃子是一种很美味的水果,那你们见过长在路边的桃子吗?如果看到路边有成熟的桃子,你们会怎么做呢?生:摘下来吃。
生:不能随便摘,可能是别人种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群小朋友看到了路边的李子树,他们和你们的做法可不一样哦。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
(板书课题)2. 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错的地方。
(4)全班齐读课文。
3. 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生:“戎”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戈”加上“十”就是“戎”。
生:“诸”字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把“猪”字的“犭”换成“讠”就是“诸”。
生:“竞”字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来记,“兄弟二人站一起,比赛谁的力气大。
”(4)教师指导书写,学生观察后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 理解课文(1)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师:课文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游玩。
师:“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生: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体会古文的表达方式。
(3)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直、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练习,教师检查。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这篇故事性体裁的文言文,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哲理蕴含深刻。
本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
简要复述课文”。
根据课后练习的编排“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教学重点,为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以理解为根本,以积累为落点,采取两步讲述:第一步:朗读课题,知题预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朗读课文,分清层意,按照情节顺序简要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和音韵;2.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3.朗读人物的对话句,在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想法,从而赏识评价人物;4.诵背课文,联系实际,补充情节。
创造性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如借注释、猜字义、查字典等)读懂课文内容,梳理情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一、主题导入,释题感知。
1. 单元导读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两句诗揭示我们本单元主题。
(齐读)师:是啊,时间如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留下真金。
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名字的都是上才智出众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并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就被收录在《世说新语》这本书当中。
(《世说新语》简介)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个人物,他就是:王戎。
“戎”是我们既要读好也要写好的生字,出示“戎”的演变图示,解字义并指导书写。
2. 释题根据学生朗读,指导读出节奏,指明古文的停顿与意思有关。
题意指的是:王戎不摘取道路旁的李子。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 质疑是啊,路旁的李子多么诱人,他为什么不摘呢?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这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做到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过程:一、导入1.正式上课前,张老师先和大家来一个热身小活动,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2.人心齐,泰山移。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这两句话和现代我们说的话一样吗?有何区别?语言简练。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3.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写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4.指名读题。
你关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儿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5.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书。
1.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听老师读课文。
2.这则文言文一共几句话啊?(四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好它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停顿。
3.你们将字音读准了吗?检查字词句,开火车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讲诸的意思,竞正音,竞是什么意思?争着)4.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试着读全文。
谁来挑战?三、释书。
1.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各位同学结合书中的注释,四人小组,一人一句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补充。
2.谁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来和大家说一说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过会他说完,你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
一句一句地说。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们现在能读好他们了吗?指名读,齐读。
4.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指名说5.这则文言文其实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加上恰当的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
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
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相关典故】
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
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
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道边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课后作业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二、选字填空,组词语。
1. 戎戒
()备()马()兵()烟
2. 诸储
()侯()蓄()位()备
三、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
..(确实这样)
四、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1.例:苦——甜
竞争——()唯一——()
2.例:相信——信服
信然——()唯一——()
竞争——()诸位——()
五、课文整体梳理。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那些小朋友都。
只有。
告诉我们说明王戎是一
个。
六、重点段落品析。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这篇文言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请概括王戎具备了哪些良好素质?假如你当时要是在场,听了王戎说李子是
苦的,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róng zhū jìng wéi
二、1. 戒戎戎戒 2. 诸储诸储
三、C
四、1.和谐繁多 2.果然只有竞赛各位
五、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王戎没有动;
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聪明的小孩。
六、1.信:诚实,不欺骗;信然:的确如此。
2.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的果子,肯定是苦李子
3.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
4.道边苦李
5.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
的错误,少走弯路。
(意思对即可)
七、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词语。
我要是当时在,我也会怀疑,即使相
信他的话,也会去证实一下,到底是不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