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庸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中庸思想主 要体现在哪里?
◆ 为政治国 ◆ 礼制
◆ 个人修养
在为政治国时,孔子反对走极端,主张“攻 乎异端”。对于专用刑法或专用礼治,孔子皆 不以为然,孔子认为为政要避免片面、极端, 要执两用中。具体而言即德刑相辅、宽猛相济, 只要能够达到“使民服”的目的,“德治”和 “法治”都可以用。 所谓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说的是 两种不同的统治方式,二者的运用都是有条件 的,后者不过更理想化罢了,仅此而已。孔子 并不否认刑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正如他 并不否认仁有“恶人”的一面一样,孔子强调 为政要德主刑辅,德刑相参,片面固执于一端 都是违反中庸的。
孔子对知与行的辨证认识体现了中庸认识论的 基本精髓,即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只有 在认识上多闻多见,不偏执一端,才能在行动上做 到执两用中。正是基于知的先决作用,孔子把知列 入“三达德”之中。 在“三达德”中,知与仁的关系也深刻揭示了 中庸的变通精神。知与仁是辨证统一,互相依存, 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孔子认为大知的人乐水,好动, 讲变通,不僵化,不偏执,时刻以中庸为尺度校正、 变通,达到和乐的境界;仁者乐山,主静,仁是被 作为最高价值水准来看待的,是“中”,是“正”。 简言之,仁的根本精神是不变的,变动的是达到仁 的方法和路径,即知,也就是“用”(庸)。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 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 之道。子曰:“喜怒哀 乐之末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孔子一生都为使人们自觉回归 周礼而奔波游说,他把自己的政 治理想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对周礼 的恢复和重建上,宣扬“克己复 礼”,慨叹“久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矣。” 在一定程度上陷入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的复古 情调中,但他的中庸变通精神仍 是其思想中活的灵魂。 “中庸”既是理想的境界,又 是普遍的方法。儒家思想讲和, 不仅讲社会的和谐,还讲 人和自 然的和谐平衡,人和人之间的和 谐平衡,人和自己内在的身和心, 内在的平衡和谐。
孔子的中庸思想来源于他的天 道宇宙观,是将其宇宙观应用于 人类社会中所衍生出的“不偏不 倚”、“时中”、“合宜”的方 法和准则。换句话说,中庸思想 是孔子天道观在人道中的应用。
孔子的中庸思想就是孔 子为“救世”而苦心孤诣觅 得的方法和准则。他所生活 的春秋末世 “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 ,子弑父,臣弑其君, 孽杀其宗,” 一切礼乐制度、 等级秩序都被颠倒了。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 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 宽。宽则济猛,猛以济宽, 政是以和。” 宽猛相济、德 刑兼施是孔子为政的基本构 想,只不过面对当时的社会 状况,从人文主义的悲天悯 人出发,孔子更重视爱人好 与、仁政德治而已。
孔子中庸思想的变通精神突出表现在对礼的制 衡上。“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语,代表孔子 思想)说的就是在“礼”的应用中应达到“中”、 “和”境界。从形式上讲,礼乐表现为一套严格 的等级制度,王、公、卿、大夫、士、庶人各个 不同等级所施用的礼仪都有严格的规定;但从实 质上讲,礼乐制度的精髓就在于表现一种内在的 情感,即忠、恕、孝、仁、友等,这是礼的实际 意义所在。只有人们从深层意识上自觉遵循礼, 才能恢复礼乐制度和等级秩序。在如何协调礼与 仪,即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既不 失去必要的形式,更要抓住礼的本质。“礼云礼 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wenku.baidu.com
中庸就是不走极端,而取中 间,使两端既互相制约,又互 相补充,达到令人满意的结合。 如果只顾一端,不顾另一端, 那就成了“极端主义”,其结 果是“过犹不及”。
中庸是孔子思想范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自始至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抽去 了中庸精神,孔子的仁、礼等思想、学说,都 将陷入僵死和片面。尽管它如此重要,孔子还 是感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 月守也。”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 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正也;庸,用也。” (《说文》) “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 (程颐)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朱 熹则 ) “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叫做 ‘中’;始终如一, 保持经常叫做‘庸’。” (《中庸章句》 均见)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 庸也, 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之无忌惮也。 ” (《中庸》第二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