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3)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7c2bd6a58da0116c17495a.png)
1, 错义突变: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的突变.2 无义突变:由于碱基对的取代,使原来可以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3 同义突变:碱基对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错义突变和翻译终止,有时虽然有碱基被取代,但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代表同一个氨基酸的突变.4移码突变: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以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蛋白质的突变.1转化:指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导入细菌的过程.2 感染:以噬菌体,粘性质粒和真核细胞病毒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在体外经过包装成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或噬菌体颗粒,才能感染适当的细胞,并在细胞内扩增.3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4转染: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5.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当癌基因结构或表达发生异常时,其产物可使细胞无限制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6., 细胞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的细胞基因组中,与病毒癌基因有同源序列,具有促进正常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在正常细胞内未激活的细胞癌基因叫原癌基因,当其受到某些条件激活时,结构和表达发生异常,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7. 病毒癌基因: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8. 基因诊断: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结构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9 RF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若因此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则可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10 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以最终达到预防或改变特殊疾病状态为目的治疗方法.11, 反义RNA:碱基序列正好与有意义的mRNA互补的RNA称为反义RNA.可以作为一种调控特定基因表达的手段.12, 核酶:是一种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应的由RNA组成的酶,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剂.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是一种基于DNA构象差别来检测点突变的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碱基序列不同,形成的构象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单链构象多态性.13, 管家基因:在生物体生命的全过程都是必须的,且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14, 细胞全能性:指同一种生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DNA,即基因的数目和种类是一样的,但在不同阶段,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基因表达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同的.15, SD序列:转录出的mRNA要进入核糖体上进行翻译,需要一段富含嘌呤的核苷酸序列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的识别位点.16, 反义核酸技术:是通过合成一种短链且与DNA或RNA互补的,以DNA或RNA为目标抑制翻译的反义分子,干扰目的基因的转录,剪接,转运,翻译等过程的技术.17, 核酸探针:探针是指能与某种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之后可以检测出来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碱基顺序的带有标记的一段DNA或RNA分子. 18, 周期蛋白: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19, CAP:是大肠杆菌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这种蛋白可将葡萄糖饥饿信号传递个许多操纵子,使细菌在缺乏葡萄糖时可以利用其他碳源.20, 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21 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22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23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2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25 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26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27 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28 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29 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二, 问答题(一),病毒,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特点答:1,病毒基因组的特点:① 种类单一;②单倍体基因组:每个基因组在病毒中只出现一次;③形式多样;④大小不一;⑤基因重叠;⑥动物/细菌病毒与真核/原核基因相似:内含子;⑦具有不规则的结构基因;⑧基因编码区无间隔:通过宿主及病毒本身酶切;⑨无帽状结构;⑩结构基因没有翻译起始序列. 2,原核基因组的特点:①为一条环状双链DNA;②只有一个复制起点;③具有操纵子结构;④绝大部分为单拷贝;⑤可表达基因约50%,大于真核生物小于病毒;⑥基因一般是连续的,无内含子;⑦重复序列很少.3,真核基因组的特点:①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具有多个复制起点;②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内;③真核基因为单顺反子,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基因多为多顺反子;④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多于编码区;⑤真核基因多为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镶嵌而成;⑥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⑦功能相关的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⑧存在可移动的遗传因素;⑨体细胞为双倍体,而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二),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3,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三),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答: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1, 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是由通用转录因子与DNA形成的蛋白质-DNA复合物,只有当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启动子,才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为:TFⅡD结合TATA盒;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TFⅡD-DNA复合物形成一个闭合的复合物;其他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复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或抑制TFⅡD与TATA盒结合;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TFⅡD-DNA复合物的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2, 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具有三个功能域(DNA识别结合域,转录活性域和结合其他蛋白结合域);能识别并结合上游调控区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的表达有正性或负性调控作用.3, 转录起始的调控:⑴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①表达式调节——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出来就具有活性;②共价修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③配体结合——许多激素受体是反式作用因子;④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解离与形成.⑵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识别并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中的保守性序列,对基因转录起调节作用.⑶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方式——成环,扭曲,滑动.⑷反式作用因子的组合式调控作用:每一种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虽然可以发挥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调控不是由单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几种因子组合发挥特定的作用.(四),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答1),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的调控意义: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是保持mRNA 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至少保证mRNA在转录过程中不被降解.(2),mRNA选择性剪接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3),mRNA运输的控制(五),受体的特点答:1,高度专一性;2,高度亲和性;3,可逆性;4,可饱和性;5,特定的作用模式(六),表皮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个典型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这个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步骤是: 1, 受体二聚化的形成及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的结合使受体发生二聚化,从而改变受体构象,使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强,受体自身的几个蛋白酪氨酸残基在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2, 募集接头蛋白Gr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自身被磷酸化后,不仅其激酶活性增强,而且其构象发生变化,从而适合与含SH2结构域的蛋白分子相结合.Grb2是作为接头蛋白结合到受体上. 3, 调控分子SOS的活化:SOS含有可与SH3结构域相结合的富含脯氨酸基序,当Grb2结合到磷酸化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后,它的两个SH3结构域即可结合SOS,使之活化.4, 低分子量G蛋白Ras的活化:SOS可促进Ras释放GDP,结合GTP的反应,使Ras激活.活化的Ras作用其下游分子Raf,使之活化.Raf是MAPK级联反应的第一个分子,由此启动了MAPK的三级激活过程.5, MAPK的级联激活:Raf是一种MAPKKK,它作用于MEK,使之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MEK在作用于MAPK家族的ERK1,使之磷酸化激活由此完成了三级激活.6, 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及转录调控作用:活化的ERK可以转至细胞核内,使某些转录调控因子发生磷酸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七),cAMP信号转导途径答:1,组成:胞外信息分子(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G蛋白, AC,cAMP , PKA.2,途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受体活化G蛋白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AC 催化ATP生成cAMP,cAMP 活化PKA,PKA使目标蛋白磷酸化,调节代谢酶的活性或调节基因的表达(八),IP3-Ca2+信号途径: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受体活化G蛋白,活化后的G蛋白激活PLC,PLC 水解PIP2生成IP3 和DG,IP3 使钙通道打开,细胞内Ca2+升高,Ca2+ 与CaM结合,激活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Ca2+ -CaM依赖的蛋白激酶使目标蛋白磷酸化.(九),分子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及良好载体的条件答:(1),常用的工具酶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细菌产生的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2, DNA连接酶:将两段DNA分子拼接起来的酶.3, DNA聚合酶:催化单核苷酸链延伸.4, 逆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这是一种有效的转录RNA成为DNA的酶,产物DNA又称互补DNA.5,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将脱氧核糖核酸加到DNA的3末端.6, 碱性磷酸酶:催化去除DNA,RNA等的5磷酸基团.7,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启动子,RNA转录.(2),良好载体的条件1,必须有自身的复制子;2,载体分子上必须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即多克隆位点,以供外源DNA插入;3,载体应具有可供选择的遗传标志,以区别阳性重组子和阴性重组子;4,载体分子必须有足够的容量;5,可通过特定的方法导入细胞;6,对于表达载体还应具备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启动子,前导顺序,增强子,加尾信号等DNA调控元件.(十),蓝-白筛选的原理答:某些质粒带有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在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基因区外又另外引入了一段含多种单一限制酶位点的DNA序列.这些位点上如果没有克隆外源性DN**段,在质粒被导入lac-的大肠杆菌后,质粒携带的半乳糖苷酶基因将正常表达,与大肠杆菌的半乳糖苷酶基因互补,产生有活性的半乳糖苷酶,加入人工底物X-gal和诱导剂IPTG后,出现蓝色的菌落.如果在多克隆位点上插入外源DN**段,将使lac Z基因灭活,不能生成半乳糖苷酶,结果菌落出现白色.由于这种颜色标志,重组克隆和非重组克隆的区分一目了然.(十一)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的原理答:DNA链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DNA所用的底物是2'-脱氧核苷三磷酸.2',3'ddNTP与普通dNTP不同,它们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三磷酸基团掺入到延伸的DNA链中,但由于没有3'羟基,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正在延伸的DNA链不能继续延伸.在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4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竞争,产物是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位置间的距离.在4组独立酶反应中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ddNTP,结果将产生4组寡核苷酸,它们将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A,C,G或T位置.(十二),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答: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单链核酸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及离子强度等)碱基互补配对结合,重新形成双链;在这一过程中,核酸分子经历了变性和复性的变化,以及在复性过程中个分子间键的形成和断裂.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和已知序列.(十三),影响杂交的因素答:1,核酸分子的浓度和长度:核酸浓度越大,复性速度越快.探针长度应控制在50-300个碱基对为好.2,温度:温度过高不利于复性,而温度过低,少数碱基配对形成的局部双链不易解离,适宜的温度是较TM值低25度.3,离子强度:在低离子强度下,核酸杂交非常缓慢,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杂交反应率增加.高浓度的盐使碱基错配的杂交体更稳定,所以进行序列不完全同源的核酸分子杂交时必须维持杂交反应液中的盐浓度和洗膜液中的盐浓度.4,杂交液中的甲酰胺: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值.它有以下优点:在低温下探针更稳定;能更好地保留非共价结合的核酸.5,核酸分子的复杂性:是指存在于反应体系中的不同顺序的总长度.两个不同基因组DNA变性后的相对杂交速率取决于样品浓度绝对一致时的相对复杂性(即DNA中的碱基数).6,非特异性杂交反应:在杂交前应对非特异性杂交反应位点进行封闭,以减少其对探针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十四),探针的种类和优缺点答:1,cDNA探针: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后,将其克隆于适当的克隆载体,通过扩增重组质粒而使cDNA得到大量的扩增.提取质粒后分离纯化作为探针使用.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探针.2,基因组探针:从基因组文库里筛选得到一个特定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克隆后,大量扩增,纯化, 切取插入片段,分离纯化为探针.3,寡核苷酸探针:根据已知的核酸顺序,采用DNA合成仪合成一定长度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4,RNA探针:采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的方法可以得到RNA或反义RNA作为探针.(十五),探针的标记法答:1,缺口平移法:此法是利用适当浓度的DNase Ⅰ在DNA双链上随机切割单链,造成单链切口.切口处产生一个5末端和3末端,3末端就可以作为引物,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催化下,以互补的DNA单链为摸板,依次将dNTP连接到切口的3末端的羟基上,合成新的DNA单链;同时DNA聚合酶Ⅰ的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切口处将旧链从5末端逐步切除,新合成链不断延伸,从而使原DNA分子上的部分核苷酸残基被标记的核苷酸所取代.2,随机引物法:随机引物是人工合成的长度为6个寡核苷酸残基的寡聚核苷酸片段的混合物.对于任何一个用作探针的DN**段,随机引物混合物中都会有一些六核苷酸片段可以与之结合,起到DNA合成引物的作用.将这些引物与变性的DNA单链结合后,以4种dNTP(其中一种是标记物标记的dNTP)为底物,合成与探针DNA互补的切带有标记物的DNA探针.3,PCR标记法:在PCR反应底物中,将一种dNTP换成标记物标记的dNTP, 这样标记的dNTP就在PCR反应的同时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上.4,末端标记法:只是将DN**段的一端进行标记.(十六),PCR的基本原理答PCR是在试管中进行的DNA复制反应,基本原理是依据细胞内DNA半保留复制的机理,以及体外DNA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然后耐热DNA聚合酶以dNTP为原料使引物沿着单链模板延伸为双链DNA.PCR全过程每一步的转换是通过温度的改变来控制的.需要重复进行DNA模板解链,引物与模板DNA结合,DNA聚合酶催化新生DNA的合成,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步骤构成PCR反应的一个循环,此循环的反复进行,就可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DNA模板变性:模板双链DNA 单链DNA,94℃.退火:引物+单链DNA 杂交链,引物的Tm值.引物的延伸:温度至70 ℃左右, Taq DNA聚合酶以4种dNTP为原料,以目的DNA为模板,催化以引物3'末端为起点的5'→3'DNA链延伸反应,形成新生DNA链.新合成的引物延伸链经过变性后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反应的模板PCR,就是如此反复循环,使目的DNA得到高效快速扩增.(十七),PCR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答:1,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过短影响PCR的特异性,过长会提高相应退火温度,使延伸温度超过TaqDNA聚合酶最适温度74℃,影响产物的生成.2,引物的碱基尽可能随机,避免出现嘌呤,嘧啶碱基堆积现象.3'端不应有连续3个G和C.否则会使引物和模板错误配对.G+C含量一般占45% -55%.3'端和5'端引物具有相似的Tm值,Tm 值计算公式:Tm=4(G+C)+ 2(A+T)3,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以避免折叠成发夹结构.引物的连续互补序列,一般不超过3bp. 4,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应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5,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完全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6,引物3'端碱基是引发延伸的起点,因此一定要与模板DNA配对.引物3'端最佳碱基选择是G 和C,形成的碱基配对比较稳定.7,引物与模板结合时,引物的5'端最多可以游离十几个碱基而不影响PCR反应的进行.8,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生物素,荧光物质,地高辛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十九),影响大肠杆菌系统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答:1,启动子的强弱;2,基因的剂量;3,影响RNA转录和翻译效率的因素:SD序列,mRNA;4,外源基因密码子的选择;5,表达产物的大小;6,表达产物的稳定性.(二十),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外源基因必须具备的条件答:1,要求外源基因的编码区不能含有内含子;2,表达的外源片段要位于大肠杆菌启动子的下游,并形成正确的阅读框架;3,转录出的mRNA必须有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相匹配的SD序列,才能被有效的翻译成蛋白质.4,蛋白产物必须稳定,不易被细胞内蛋白酶快速降解,且对宿主无害.(二十三),基因敲除的基本程序答:通过DNA同源重组,使得胚胎干细胞特定的内源基因被破坏而造成功能丧失,然后通过胚胎干细胞介导得到该基因丧失的小鼠模型的过程称为基因敲除.1, 打靶载体的构建:同源序列要足够长,要含有筛选用的标志基因.2,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3, 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4, 同源重组胚胎干细胞的筛选5, 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注射入胚泡6, 胚泡植入假孕小鼠的子宫中7, 杂交育种获得纯合的基因敲除动物(二十四),DNA芯片的原理答:DNA芯片技术就是一种大规模的集成的固相核酸分子杂交,以大量已知碱基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为探针,检测样品中哪些核酸序列与其互补,然后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待测样品的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其方法包括芯片的制备,样品的准备,分子杂交和检测分子.(二十五),诱变剂的作用机制答:1,碱基的类似物诱发突变2,改变DNA的化学结构3,结合到DNA分子上诱发移码突变4,紫外线及其他射线引起的DNA分子的变化(二十六),突变类型及其遗传效应。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3cebf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3.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在真核生物中,C值一般是随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
3、DNA多态性(DNA polymorphism):DNA多态性是指DNA序列中发生变异而导致的个体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4、端粒(telomere):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5、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 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这样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 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一次,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6、复制子(replicon):复制子是指生物体的复制单位。
一个复制子只含一个复制起点。
7、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DNA 复制过程中,一条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中断的、不连续的,因此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8、前导链(lead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W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9、后随链(lagging strand):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T聚合合成的新的DNA链。
10、AP位点(AP site):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昔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昔酸上N-B糖昔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吟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11、cDNA(complementary DNA):在体外以mRNA 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合成的一段双链DNA。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3)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3)](https://img.taocdn.com/s3/m/7689492502768e9951e738df.png)
名词解释(在“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中找答案)1.cDNA与cccDNA:cDNA就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得双链DNA;cccDNA就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得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2。
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得结构块,此种确定得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
几乎所有得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她们得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receptorprotein ),cAM 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得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protein)4。
回文序列:DNA片段上得一段所具有得反向互补序列,常就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
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得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得RNA,在RNA得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得作用.7。
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与拓扑结构颇为类似得局部区域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得肽段,引导蛋白质得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得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得核苷酸序列。
10。
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得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得信号就是鸟苷四磷酸(ppGpp)与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得作用不只就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就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她们就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11。
上游启动子元件:就是指对启动子得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得DNA序列,-10区得TATA、-35区得TGACA及增强子,弱化子等.12。
DNA探针:就是带有标记得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得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13.SD序列:就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e099e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5.png)
第一章名词解释1.基因gene是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片段,包括编码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转录调控序列两部分;2.结构基因structuralgene指基因中编码RNA和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它们在原核生物中连续排列,在真核生物中则间断排列;3.断裂基因splitgene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间隔排列;4.外显子ex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成熟RNA中都存在的核酸序列;5.内含子intr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中出现,但在成熟RNA中被剪接除去的核酸序列;6.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RNA一个RNA分子上包含几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多顺反子RNA;7.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RNA一个RNA分子上只包含一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单顺反子RNA;8.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hnRNA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转录初始产物,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的序列,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经一系列转录后加工变为成熟mRNA;9.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 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的多肽链;10.密码子codon mRNA分子的开放读框内从5'到3'方向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碱基为一组,编码多肽链中的20种氨基酸残基,或者代表翻译起始以及翻译终止信息;11.反密码子anticodon指tRNA分子反密码环中间3个相邻的核苷酸碱基,它们与mRNA上的三联体密码子互补配对,确保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按照密码子对号入座;13.启动子promoter指结构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一段DNA序列,它结合RNA聚合酶真核生物还需要结合其他蛋白质因子后能够开放基因转录;14.增强子enhancer指真核生物的一段DNA序列,不具有方向性,距离结构基因可远可近甚至可以位于内含子;它与某些蛋白质因子结合后,通常能够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有时也可以抑制转录;15.核酶ribozyme指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其作用底物是RNA,主要参与RNA的加工成熟;16.核内小分子RNAsmallnuclearRNA,snRNA真核细胞核内富含尿嘧啶的小分子RNA,共有U1~U10十种;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小分子细胞核内核蛋白颗粒snRNP,参与mRNA的剪接加工;17.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是细胞质内的一种小分子RNA7SL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能够识别并结合信号肽,参与分泌性蛋白的加工;18.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promoterelement真核生物启动子上游的一些DNA序列,包括CAAT盒、CACA 盒、GC盒等,它们构成启动子的一部分,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提高转录效率;19.同义突变samesensemutation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故某些基因突变不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称为同义突变;20.错义突变missensemutation基因突变使某一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相应改变;21.无义突变nonsensemutation基因突变使原来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22.移码突变frame-shiftingmutation基因的缺失突变或插入突变引起三联体密码阅读的方式发生改变,编码出具有不同一级结构的多肽链;23.转换transition指嘌呤取代嘌呤、嘧啶取代嘧啶的点突变,有4种转换形式;24.颠换transversion指嘌呤取代嘧啶、嘧啶取代嘌呤的点突变,有8种颠换形式;第二章名词解释1.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如真核细胞基因组包含细胞核染色体DNA及线粒体DNA,原核细胞基因组包括染色体DNA和质粒DNA;2.质粒plasmid 细菌细胞内的、染色体外的DNA 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 分子,能够独立于细胞的染色质DNA 而进行复制;5.断裂基因splitgene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间隔排列;6.假基因pseudogene 与有功能的基因同源,但不能..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基因;9.卫星DNAsatelliteDNA 是基因组中的一种高度重复序列,其重复单位一般由2~10bp 组成,成串排列,具有调节基因的复制和转录等功能;10.单拷贝序列singlecopysequence 在整个基因组只出现一次或很少的几次,绝大多数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为单拷贝序列;第三章名词解释核酶:具有酶促活性的RNA 称为核酶复制:是指遗传物质的传代,以母链DNA 为模板合成子链DNA 的过程;半保留复制:DNA 生物合成时,母链DNA 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 都和亲代DNA 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原核生物复制时,DNA 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引发体:是在DNA 复制起始阶段形成的,含有解螺旋酶、DnaC 蛋白、引物酶和DNA 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复制子: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是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之间的片段;冈崎片段:DNA 复制时,随从链复制中形成的不连续片段;复制叉:DNA 双链解开分成两段,各自作为模板,子链沿模板延长所形成的Y 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 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连续复制而随从链不连续复制称为半不连续复制;逆转录:以RN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DNA 的过程;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 分子末端的结构,形态上使染色体末端膨大成粒状;转录起始复合物: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全酶、转录出的pppGpN-产物与模板D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边界序列:真核生物内含子都以GU为5’端起始,AG为3’端;5’-GU…AG-OH3’称为边界序列,也称剪接接口;剪接:将RNA分子中的内含子除掉,使外显子连接在一起的加工过程;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的、在转录起始点上游的DNA序列;如不受阻遏,RNA聚合酶与之结合后即可启动转录;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向RNA再向蛋白质传递的规律;转录空泡:即转录复合物,由RNA聚合酶的核酶以及其模板DNA、转录出的产物构成;沉默子:真核顺式作用元件中的负性调节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转录起阻遏作用;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第四章名词解释1.碱基类似物baseanalogue是一类与正常碱基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在DNA复制时可取代正常碱基掺入并与互补链上碱基配对,从而引起碱基对的置换;2.自由基freeradical指能够独立存在,核外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3.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repairing指依靠重组酶系将另一段未受损伤的DNA移到损伤部位,提供正确的模板,进行修复的过程;4.胸腺嘧啶二聚体thyminedimerTT在紫外线照射下,相邻的两个DNA分子上的胸腺嘧啶之间共价结合而成的;5.DNA交联DNAcross-linking DNA双螺旋上的碱基之间或与蛋白质分子之间共价结合;6.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pigmentosum DNA损伤修复缺陷而造成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有较高的皮肤癌发病倾向;对该病研究,发现了一些与切除损伤部位有关的蛋白质,称为XP蛋白;7.光复活酶photolyase 可被紫外线激活而结合到嘧啶二聚体部位使之解聚的酶;8.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ing 是碱基切除修复的一种特殊形式,可纠正复制和重组中的碱基配对错误及因碱基损伤所致的碱基配对错误、碱基插入、缺失等损伤;9.活性氧activeoxygenspecies 较O 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O 2的代谢产物或由其衍生的含氧物质,包括.O 2-、.OH 、H 2O 2等10.移码突变frame-shiftingmutation 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及片段的缺失/插入可以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蛋白质;11.颠换与转换transversionandtransition DNA 链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取代,或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取代,称为转换;嘌呤被嘧啶取代或反之,称为颠换;第五章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 指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或者rRNA 、tRNA 等;管家基因是组成性表达,而可调节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2.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transcription 对于一个基因而言,转录的模板链仅仅是DNA 双螺旋中的一条单链;对于多个基因而言,模板链可以位于DNA 分子的不同单链上,由于模板始终是沿3'至5'方向,故DNA 两股链上的基因转录方向相反;3.翻译translation 由tRNA 运输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根据mRNA 的三联体密码顺序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此过程耗能,并且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参与;4.TATA 盒TATAbox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点上游与RNA 聚合酶、基本转录因子相结合的DNA 片段,含有TATA 共有序列,是II 类启动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Hogness 盒;5..套索RNAlariatRNA 细胞核中初级转录产物hnRNA 在去除内含子时,剪接体使内含子区段弯曲成套索状,称为套索RNA,由此相邻外显子可相互靠近并发生转酯反应;7.RNA编辑RNAediting指细胞核中初级转录产物hnRNA的序列改变,使C变为U或者A变为G,结果一个基因表达产生不止一种蛋白质,增加了遗传信息容量;8.密码子的简并性degeneracy三联体密码的第1、2位碱基相同而第3位碱基不同时,仍可编码相同氨基酸;通常氨基酸可以有2~6种密码子为之编码例外:Met和Trp只有1种密码子;9.密码子的摆动性wobble mRNA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与tRNA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不严格遵守碱基配对规律,可使1种tRNA识别mRNA的几种简并性密码子;10.SD序列Shine-Dalgarnosequence即原核生物mRNA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是指起始密码上游富含嘌呤的短序列,能够与30S亚基的16SrRNA3'端富含嘧啶的短序列互补结合,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有关;11.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1个mRNA分子能够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存在这种现象,以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12.核糖体循环ribosomecycle狭义含义是指翻译延长阶段,即每加一个氨基酸经过进位、成肽和转位三步骤;广义含义是指翻译起始、延长和终止的全过程,核糖体可以循环使用;13.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帮助新生多肽链折叠成天然空间构象的一类保守蛋白质如热休克蛋白,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14.信号肽signalpeptide是分泌性蛋白N端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由碱性氨基酸区、疏水氨基酸区和剪切位点组成,能够与细胞液中的信号肽识别颗粒相结合,使蛋白质进入分泌转运途径;第六章名词解释1.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在生物体几乎所有的细胞中持续表达的基因,往往编码维持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2.可调节基因regulatedgene非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需,仅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表现为基因表达的时间阶段特异性和空间组织特异性;3.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指调控真核生物结构基因转录的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反应元件等;它们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来发挥转录调控作用;4.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s/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TF指真核基因的转录调节蛋白,包含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RNA聚合酶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因子之间相互协同或者拮抗,反式调控另一基因的转录;5.基础转录因子basal/generaltranscriptionfactor与RNA聚合酶、启动子直接结合的真核转录调节蛋白,是转录起始复合物的最基本组件,基本不受环境因素影响;6.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transcriptionfactor与转录非核心元件、基础转录因子等相结合的真核转录调节蛋白,通过核酸-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转录效率,发挥转录激活或者转录抑制效应,可以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7.操纵子operon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照功能相关性成簇串联排列,与启动子、操纵基因等调控元件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实现协调表达;8.衰减attenuation是原核生物中由核蛋白体调控转录终止的方式;转录起始后由于翻译偶联,核蛋白体所处的位置影响着转录出的先导mRNA的二级结构,从而控制RNA聚合酶是否继续进行转录;典型的例子是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作用;9.锌指zincfinger结构是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的一种结构形式,包含数个相同的指结构,每个指结构含有βα等结构形式,其中4个残基Cys2/His2或者Cys2/Cys2与锌离子形成配位键;锌2指结构的指尖部分能够嵌入DNA双螺旋的大沟;10.亮氨酸拉链leucinezipper结构是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的一种结构形式,指周期性地每隔4~7个残基出现1个Leu残基,形成兼性α-螺旋,具有极性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亲水面和Leu残基形成的疏水面;两条具有此结构域的多肽链之间通过Leu的疏水侧链结合成二聚体,形成犬牙交错的拉链状;α-螺旋N端的碱性氨基酸介导该蛋白质与DNA相结合;第十章名词解释2.单基因病monogenicdisease,指由单个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而所谓单个基因在这里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单个或一对等位基因;3.多基因病polygenicdisease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疾病,也称为复杂性状疾病;多基因病的发病率要较单基因病等其他遗传病高,故常见病和多发病均属此类;4.座位异质性locusheterogeneity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相同遗传表型如遗传病的现象,也称遗传异质性;5.早现anticipation即早现遗传,指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遗传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早,病情越来越重的现象,是动态突变导致的;6.母系遗传maternalinheritance是一类由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线粒体遗传病,因其随母亲的卵细胞遗传给下一代,故被称为母系遗传;7.动态突变dynamicmutation指由于DNA中的核苷酸重复序列主要以三核苷酸形式拷贝数发生扩增所引起的突变;8.易感基因susceptibilitygene指那些与复杂性状疾病发生相关的微效基因;9.易患性liability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个体发生多基因病的可能性;10.遗传率heritability指遗传因素在多基因遗传病发生中所起作用大小的程度,也称遗传度或遗传力,常用百分率%表示;例如,遗传率为70%-80%,就代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易患性变异和发病占到整个遗传与环境因素总和的70%-80%;第十一章名词解释1.病毒癌基因virusoncogene,v-onc反转录病毒中一些能在体外转化细胞,在体内使宿主患肿瘤的基因;2.细胞癌基因cellularoncogene,proto-oncogene正常宿主细胞中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往往编码生长因子或其他信号转导分子,为细胞生长所必需;只有特定条件下被活化后才有致癌性,又称为原癌基因;3.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一类编码产物起抑制细胞增殖信号转导、负性调节细胞周期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生成的基因;4.细胞凋亡apoptosis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细胞内特定基因的程序性表达而介导的细胞死亡;5.显性负突变dominant-negativemutation突变基因编码的异常蛋白质与正常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形成杂合寡聚物复合体,从而使整个蛋白复合体的功能失效,这种突变基因的作用方式属于显性负突变;6.DNA错配修复基因DNAmismatchrepairgenes负责修复DNA复制时产生错配的一类抑癌基因;7.点突变pointmutation基因在放射线或化学致癌物的作用下可发生单个碱基的改变;8.染色体易位chromosomaltranslocation不同染色体断裂后重新连接时产生的不正确连接;9.基因扩增geneamplification细胞通过增加基因拷贝数,使表达产物增多的过程;10.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原有血管基础上以芽生和非芽生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第十九章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基因克隆genecloning指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称为DNA克隆;2.基因组文库genomicDNAlibrary指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即将原核或真核细胞染色体DNA提纯,用机械法或限制性内切酶将染色体DNA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片段,插入适当的克隆载体中,继而转入受体菌扩增,由此获得含有众多克隆的基因组DNA文库;3.cDNA文库cDNAlibrary指含有某种组织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重组DNA克隆群体;以细胞总mRNA 为模板,利用逆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第一链,进而形成cDNA双链,与合适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扩增,由此建立cDNA文库;4.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指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携带外源基因的动物,是通过gainoffunction途径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细胞或胚胎干细胞核内,使外源基因通过随机重组插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并随细胞分裂而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5.基因剔除geneknockout指通过基因同源重组定向地从活细胞的基因组中移除特定基因的过程,是通过lossoffunction途径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6.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由短双链RNA诱导同源RNA降解的过程,是一种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可以认为是生物体在核酸水平的免疫反应;7.Southern印迹Southernblotting是DNA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过程为提取细胞中的总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后进行电泳,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DNA探针与结合在膜上的DNA分子退火形成双链,检测靶DNA的含量;8.Northern印迹Northernblotting是RNA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之一,过程为将细胞中的总RNA 分子进行电泳分离,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DNA探针与结合在膜上的RNA分子退火形成双链,检测靶RNA的含量;9.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PCR,RT-PCR提取细胞总RNA作为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生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由一对特异性引物引发,在Taq 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循环,复制生成大量双链DNA片段的过程;10.核酶ribozyme是具有酶活性的RNA,主要参与RNA的加工与成熟;。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e31c0ff78a6529647d5319.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从广义来讲,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主要对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进行研究。
从狭义来讲,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当然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又由于4种核苷酸的差异仅仅是碱基的不同,因此又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高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变位剪接:又叫选择性剪接,指在剪接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越过某些外显子或某个剪接位点进行变位剪接,产生出不同mRNA,这种剪接方式称为变位剪接。
RNA的编辑:指某些RNA,特别是在mRNA中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翻译出多种氨基酸序列不同的蛋白质。
结果使成熟mRNA的核苷酸序列不同于前体,也不同于DNA模板,使遗传信息在mRNA水平上发生改变。
分子伴侣:是介导新生肽链正确组装,成为成熟蛋白质,而本身却不是最终功能蛋白组成成分之一的蛋白质分子。
翻译后转运机制:若蛋白质是在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释放后再过膜转移,这种蛋白质过膜方式称为翻译后转运。
翻译-转运同步机制:若在与内质网结合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前体,其合成和过膜转移是同时发生的,这种蛋白质的过膜方式称为翻译-转运同步机制。
增强子:真核生物中提高启动子效率的顺式作用元件,可以不同的方向,在相对于启动子的任何位置发挥作用。
反式作用因子: 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也叫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617dee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8.png)
名词解释1. 基因(gene):2.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3. 断裂基因(split gene):4. 外显子(exon):5. 内含子(intron):6. 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 RNA):7. 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8.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9.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10. 密码子(codon):11. 反密码子(anticodon):12.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13. 启动子(promoter):14. 增强子(enhancer):15. 核酶(ribozyme)16. 核内小分子RNA(small nuclear RNA, snRNA)17.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 le, SRP)18. 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19.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20.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21.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22. 移码突变(frame-shifting mutation)23. 转换(transition)24. 颠换(transversion)(三)简答题1. 顺式作用元件如何发挥转录调控作用?2. 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mRNA的异同。
3. 说明t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 如何认识和利用核酶?5. 若某一基因的外显子发生一处颠换,对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影响?6.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疾病。
(四)论述题1. 真核生物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有何意义?2. 比较一般的真核生物基因与其转录初级产物、转录成熟产物的异同之处。
(完整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完整版)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bb4c6c524de518964b7dea.png)
名词解释1.操纵子(oper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
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由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他调节序列构成。
2.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真核基因表达是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以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其他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4.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5.增强子(enhancer):指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特殊DNA序列,作用特点是无方向性,位置或距离不固定。
6.沉默子(silencer):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原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做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重组后具有复制和表达功能。
9.基因工程:按照人为预愿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形成重组体,重组体转入宿主细胞,筛选和鉴定出含阳性重组体宿主细胞,经大量增殖,最总获得该目的基因决定的大量表达产物的过程。
10.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它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又称基因重组。
11.DNA克隆:在体内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扩增和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a1d1ecf8c75fbfc77db2c5.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解释:分子一般指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即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基础,来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2、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和疾病相关生物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载体(vector ):是能携带靶DNA(目的基因)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DNA分子。
4、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仅适于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扩增。
5、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能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载体。
6、质粒的复制子:质粒DNA中能自主复制并维持正常拷贝数的一段最小的核酸序列单位。
7、噬菌体(phage)是比细菌还小得多的微生物,和病毒侵犯真核细胞一样,噬菌体侵犯细菌,也可以认为它是细菌里的“寄生虫”。
它本身是一种核蛋白,核心是一段DNA,结构上有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尾巴,尾巴上的微丝可以把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
8、溶菌生长:λ噬菌体感染细菌后,λDNA通过粘性末端而环化,并在宿主中多次复制,合成大量基因产物,装配成噬菌体颗粒,最后裂解宿主菌。
9、溶源生长:λ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DNA中与之一起复制并遗传给子代,但宿主细胞不被裂解。
10、插入型载体(insertion vector):每种酶只有一个酶切位点。
如λgt系列,适用cDNA克隆。
λ噬菌体载体11、置换型载体(replacement vector ):有两组(成对)反向排列的多克隆位点,其间DNA序列可被外源基因取代。
如EMBL系列,适用基因组克隆12、穿梭载体:是一类既能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又能在真核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载体。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cdb63b87c24028915fc34f.png)
一、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狭义):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的活动。
2、分子生物学(广义):在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涵盖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3、基因:是具有特定功能、能独立发生突变和交换的、“三位一体”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4、顺反子:基因的同义词,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遗传单位。
5、增色效应:当进行DNA热变性研究时,温度升高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不断增加而表现出A260值递增的效应。
6、变性温度:DNA双链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成单链,将开始变性的温度至完全变性的温度的平均值称为DNA的变性温度。
7、DNA的复性: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8、C值: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
9、C值悖论: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0、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1、重复基因:基因组中拷贝数不止一份的基因。
12、间隔基因(断裂基因):就是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13、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
14、转座:一个转座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15、假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
16:、DNA 复制:亲代双链的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别以每条单链DNA为模板,聚合与模板链碱基对可以互补的游离的dNTP,合成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17、复制子: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的DNA区段称为一个复制子。
18、复制体:在复制叉处装备并执行复制功能的多酶复合体。
19、复制原点(复制起点):DNA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最小功能单位。
20、端粒:染色体末端具有的一种特殊结构,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d563750eefdc8d376ee32dd.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解释:分子一般指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即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研究基础,来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2、医学分子生物学(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和疾病相关生物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
3、载体(vector ):是能携带靶DNA(目的基因)片段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DNA分子。
4、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仅适于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扩增。
{5、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能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转录和翻译的载体。
6、质粒的复制子:质粒DNA中能自主复制并维持正常拷贝数的一段最小的核酸序列单位。
7、噬菌体(phage)是比细菌还小得多的微生物,和病毒侵犯真核细胞一样,噬菌体侵犯细菌,也可以认为它是细菌里的“寄生虫”。
它本身是一种核蛋白,核心是一段DNA,结构上有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尾巴,尾巴上的微丝可以把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
8、溶菌生长:λ噬菌体感染细菌后,λDNA通过粘性末端而环化,并在宿主中多次复制,合成大量基因产物,装配成噬菌体颗粒,最后裂解宿主菌。
9、溶源生长:λ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基因组DNA中与之一起复制并遗传给子代,但宿主细胞不被裂解。
10、…11、插入型载体(insertion vector):每种酶只有一个酶切位点。
如λgt系列,适用cDNA克隆。
λ噬菌体载体12、置换型载体(replacement vector ):有两组(成对)反向排列的多克隆位点,其间DNA序列可被外源基因取代。
如EMBL系列,适用基因组克隆12、穿梭载体:是一类既能在原核细胞中复制又能在真核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载体。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7bd1accb9f3f90f76c61bd3.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对这个过程的调节就称为基因表达调节(gene regulation)。
rRNA、tRNA编码基因转录合成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2.基因表达调节(gene regulation):是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处于有序状态,并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适应反应的复杂过程。
3.基因表达的方式:组成性表达(constitutive expression)和适应性表达(adaptive expression)(1)、组成性表达:指不大受环境变动而变化的一类基因表达。
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
(2)、适应性表达:指环境的变化容易使其表达水平变动的一类基因表达。
应环境条件变化基因表达水平增高的现象称为诱导(induction),这类基因被称为可诱导的基因(inducible gene);相反,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基因表达水平降低的现象称为阻遏(repression),相应的基因被称为可阻遏的基因(repressible gene)。
4.基因表达的规律:时间特异性、空间特异性5.操纵子: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
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6.负转录调控: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质后基因表达活性便被关闭,这样的调控为负转录调控。
正转录调控:如果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质后基因活性就被开启,这样的调控为正转录调控。
7.根据操纵子对某些能调节它们的小分子的应答,可分为可诱导调节和可阻遏调节两大类:(1)可诱导调节:指一些基因在特殊的代谢物或化合物的作用下,由原来关闭的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即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
例: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2)可阻遏调节:基因平时是开启的,处在产生蛋白质或酶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代谢物或化合物的积累而将其关闭,阻遏了基因的表达。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3)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3)](https://img.taocdn.com/s3/m/28e542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6.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3)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att sites(att位点):在噬菌体和细菌染色体噬菌体插入或切除细菌染色体的位点。
attenuation (衰减):控制一些细菌启动子表达中涉及的转录终止调控。
attenuator (衰减子):衰减发生处的一种内部终止子序列。
autogenous control (自体调控):基因产物减弱(负自体调控)或者激活(正自体调控)其编码基因表达的作用。
autonomous controlling element(自主控制元件):玉米中一种具有转座能力的转座元件。
autoradiography(放射性子显影):通过放射性标记分子在胶卷上留下图像检测分子的方法。
autosomes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
二倍体细胞拥有两套常染色体。
bb lymphocytes or b cell (b淋巴细胞或b细胞):合成抗体的细胞。
backcross (回交):杂交检测的另一种(早期的)说法。
back mutation(回复突变):逆转产生基因失活效果突变的突变,从而使细胞恢复野生型。
bacteriophage (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病毒,通常简称为噬菌体。
balbiani ring (b环):多线染色体条带中一个很大的泡状环。
normal chromosomes(常染色体):相对较大,一定区域内在特定化学处理下保持着色。
base pair (碱基对):是dna双链中一对a和t或g和c。
在rna 中特定条件下也能形成其它的配对。
bidirectinal replication(双向复制):当两个复制叉在同一起始点以不同的方向移动时形成。
bivalent(二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初期一种包括四条染色单体的结构(两个染色单体代表同源染色体)。
blastoderm(囊胚层):昆虫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其中胚胎周围的一层细胞核或细胞围绕着中央的卵黄。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25be8e8b8f67c1cfad6b8b4.png)
1、增强子:就是远离转录起始点、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特异DNA序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与方向、距离无关。
2、增强子: 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3、同位酶:识别相同的序列但切割位点不一样的酶。
4、顺反子: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回复突变:一个等位基因可以突变为其相对的另一个等位基因,反之,另一个等位基因也可以突变为原来的基因,这种突变叫作回复突变。
6、衰减子:在色氨酸操纵子中的一个区域,此区域以形成不同二级结构的方式,利用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对转录进行调节。
此区域只存在于原核生物合成代谢的操纵子中。
7、切刻平移:用DNA聚合酶I在有缺刻的DNA双链上一面进行5′→3′的外切,一面进行DNA合成,使缺刻在DNA上发生平移的过程。
此过程也是制备放射性探针的一种方法。
8、减色效应:变性DNA复性后,在260nm的吸收值减少的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9、核受体: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统称核受体。
10、增色效应:当核酸变性后,其260nm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11、负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向松缠的方向捻转时,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迫,这样形成的超螺旋为负超螺旋。
1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内切酶。
13、复制子:含有一个起点的复制单位。
其长度等于相邻两个复制起点间的距离。
14、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首先解螺旋和分离,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条与模板链互补的新链。
这样从亲代的一个双螺旋DNA分子形成了两个与原先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的两个子代DNA分子。
每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的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3b3f5777fd5360cba1adb1c.png)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述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即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学科。
2、狭义的分子生物学:人们常采用狭义的概念,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的转录、表达和调控),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蛋白质组:指的是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4、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传输。
5、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主要元素:C、H、O、N和S,有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磷和金属元素。
2、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含氮量为16%。
3、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6.25×样品含氮量6、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上的-NH2和-COOH解离成度完全相等,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7、结构域( Domain):球状蛋白质的折叠单位。
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形成二个或多个空间上明显突出的局部区域。
它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不易分离,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8、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
9、DNA的呼吸作用:正常情况下,DNA双螺旋结构中的氢键处于不断的断裂和重新形成的平衡状态(特别是稳定性较低的富含A-T的区段,氢键的断裂和再生更加明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呼吸作用。
10、DNA的变性:DNA双链间的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过程叫做DNA的变性,或解链。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97e6bde240c844769eaee2c.png)
1.癌基因(1)癌基因(oncogene, onc)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在异常表达时,这些基因不受体内各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可持续表达或过高表达,其产物可以使细胞持续增殖。
癌基因(oncogene)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刺激细胞正常的生长,以满足细胞更新的需要。
(2)癌基因分两大类:A 一类是病毒癌基因,是存在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这种基因不编码结构成分,对病毒的复制无作用,但可使细胞持续增殖B:一类是细胞癌基因,又称原癌基因。
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 , c-onc)是在正常的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存在的有与v-onc 同源序列的基因,其功能是控制细胞生长。
(一)细胞癌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高度保守的,很多c-onc见于节肢动物(如果蝇),甚至见于酵母。
(二)c-onc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其表达与个体发育有关,受到严格程序调控,但并不具有致癌性。
2.原癌基因:原癌基因都是细胞内固有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只是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并具有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作用时,才被称为癌基因。
3.抑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
当它失活后,可能使癌基因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癌的发生发展。
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1)细胞凋亡的特征•具有典型的特征,包括胞质浓缩、染色质凝集、染色体降解呈DNA ladder、细胞膜出芽形成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ies)。
•体内被正常细胞或吞噬细胞清除,而不引发炎症。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24dc25af1ffc4ffe47ac6e.png)
名词解释1.操纵子(oper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
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由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他调节序列构成。
2.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真核基因表达是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以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其他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4.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5.增强子(enhancer):指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特殊DNA序列,作用特点是无方向性,位置或距离不固定。
6.沉默子(silencer):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原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做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重组后具有复制和表达功能。
9.基因工程:按照人为预愿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形成重组体,重组体转入宿主细胞,筛选和鉴定出含阳性重组体宿主细胞,经大量增殖,最总获得该目的基因决定的大量表达产物的过程。
10.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它通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又称基因重组。
11.DNA克隆:在体内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扩增和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c053f79e314332396893b7.png)
一、名词解释1、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2、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3、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端粒。
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4、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5、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6、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7、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8、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13、蛋白激酶:是指能够将磷酸集团从磷酸供体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的氨基酸受体上的一大类酶。
14、蛋白磷酸酶:是具有催化已经磷酸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的一类酶分子,与蛋白激酶相对应存在,共同构成了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重要的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在“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中找答案)1.cDNA与cccDNA:cDNA就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得双链DNA;cccDNA就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得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2。
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得结构块,此种确定得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
几乎所有得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她们得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receptorprotein ),cAM 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得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protein)4。
回文序列:DNA片段上得一段所具有得反向互补序列,常就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
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得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得RNA,在RNA得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得作用.7。
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与拓扑结构颇为类似得局部区域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得肽段,引导蛋白质得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得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得核苷酸序列。
10。
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得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得信号就是鸟苷四磷酸(ppGpp)与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得作用不只就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就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她们就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11。
上游启动子元件:就是指对启动子得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得DNA序列,-10区得TATA、-35区得TGACA及增强子,弱化子等.12。
DNA探针:就是带有标记得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得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13.SD序列:就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得抗体.15。
考斯质粒:就是经过人工构建得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得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
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得碱基序列,对基因得表达起到调控作用得基因元件。
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就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得目得DNA。
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 得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与已知得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20。
融合蛋白:真核蛋白得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得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得蛋白质.二、填空1. DNA得物理图谱就是DNA分子得()片段得排列顺序。
2。
RNA酶得剪切分为()、()两种类型。
3。
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就是()、( )与( )。
4.蛋白质得跨膜需要()得引导,蛋白伴侣得作用就是( )。
5.启动子中得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与( )。
6。
分子生物学得研究内容主要包含( )、()、()三部分.7.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得两个关键性实验就是(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得论点证据就是:()。
8.hnRNA与mRNA之间得差别主要有两点:()、()。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得优点就是( )、()、().10。
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得主要内容包括( )、()、()。
11。
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 );另一方面()。
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得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得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得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
有G时转录从()开始,无G时转录从()开始.12.DNA重组技术也称为()或()。
最终目得就是()。
典型得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提取供体生物得目得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成一个新得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得受体细胞进行筛选与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得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就是否表达。
13、质粒得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得严格控制得称为(),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得严格控制称为()。
14.PCR得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a、b、c、d、15.PCR得基本反应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16、转基因动物得基本过程通常包括:①将克隆得外源基因导入到一个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得细胞核中;②接种后得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雌性得子宫;③完成胚胎发育,生长为后代并带有外源基因;④利用这些能产生外源蛋白得动物作为种畜,培育新得纯合系。
17。
杂交瘤细胞系得产生就是由()细胞与()细胞杂交产生得,由于()可以利用次黄嘌呤,()提供细胞分裂功能,所以能在HA T培养基中生长。
18。
随着研究得深入第一代抗体称为( )、第二代( )、第三代( )。
19.目前对昆虫病毒得基因工程改造主要集中于杆状病毒,表现在引入( );();()。
20。
哺乳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中常见得元件TATA、GC、CAAT所对应得反式作用蛋白因子分别就是()、( )与(). 21。
RNA聚合酶Ⅱ得基本转录因子有、TFⅡ—A、TFⅡ-B、TFII-D、TFⅡ-E她们得结合顺序就是:( )。
其中TFII-D得功能就是( ).22。
与DNA结合得转录因子大多以二聚体形式起作用,转录因子与DNA结合得功能域常见有以下几种( )、( )、( )。
2 3.限制性内切酶得切割方式有三种类型分别就是()、(在对称轴3’侧切割产生3’粘端(在对称轴处切割产生平段)。
24。
质粒DNA具有三种不同得构型分别就是:()、()、()。
在电泳中最前面得就是().25.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主要有()、()、()与()。
26.转基因动物常用得方法有:()、( )、( )。
三、简答1. 分别说出5种以上RNA得功能?转运RNA tRNA 转运氨基酸核蛋白体RNA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不均一核RNA hnRNA成熟mRNA得前体小核RNA snRNA 参与hnRNA得剪接小胞浆RNA scRNA/7SL-RNA 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得信号识别体得组成成分反义RNA anRNA/micRNA对基因得表达起调节作用核酶Ribozyme RNA 有酶活性得RNA2。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启动子得主要差别?原核生物TTGACA---TATAAT—-——--起始位点-35 -10真核生物增强子---GC—--CAAT-—--TATAA-5mGpp—起始位点-110—70-253.对天然质粒得人工构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天然质粒往往存在着缺陷,因而不适合用作基因工程得载体,必须对之进行改造构建:a、加入合适得选择标记基因,如两个以上,易于用作选择,通常就是抗生素基因。
b、增加或减少合适得酶切位点,便于重组.c、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得片段,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
d、改变复制子,变严紧为松弛,变少拷贝为多拷贝。
e、根据基因工程得特殊要求加装特殊得基因元件4.举例说明差示筛选组织特异cDNA得方法?制备两种细胞群体,目得基因在其中一种细胞中表达或高表达,在另一种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然后通过杂交对比找到目得基因.例如:在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会呈现与正常细胞表达水平不同得mRNA,因此,可以通过差示杂交筛选出与肿瘤相关得基因。
也可利用诱导得方法,筛选出诱导表达得基因.5.杂交瘤细胞系得产生与筛选?脾B细胞+骨髓瘤细胞,加聚乙二醇(PEG)促进细胞融合,HAT培养基中培养(内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T)生长出来得脾B-骨髓瘤融合细胞继续扩大培养.细胞融合物中包含:脾-脾融合细胞:不能生长,脾细胞不能体外培养.骨-骨融合细胞:不能利用次黄嘌呤,但可通过第二途径利用叶酸还原酶合成嘌呤.氨基蝶呤对叶酸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因此不能生长。
骨—脾融合细胞:在HAT中能生长,脾细胞可以利用次黄嘌呤,骨细胞提供细胞分裂功能。
6、利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Sanger法)测定DNA一级结构得原理与方法?原理就是采用核苷酸链终止剂—2,,3,-双脱氧核苷酸终止DNA得延长。
由于它缺少形成3/5/磷酸二脂键所需要得3—OH,一旦参入到DNA链中,此DNA链就不能进一步延长。
根据碱基配对原则,每当DNA聚合酶需要dNMP参入到正常延长得DNA链中时,就有两种可能性,一就是参入ddNTP,结果导致脱氧核苷酸链延长得终止;二就是参入dNTP,使DNA链仍可继续延长,直至参入下一个ddNTP。
根据这一方法,就可得到一组以ddNTP结尾得长短不一得DNA片段。
方法就是分成四组分别为ddAMP、ddGMP、ddCMP、ddTMP反应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泳带可读出DNA序列。
7、激活蛋白(CAP)对转录得正调控作用?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receptor protein),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得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activated protein ).当大肠杆菌生长在缺乏葡萄糖得培养基中时,CAP合成量增加,CAP具有激活乳糖(Lac)等启动子得功能。
一些依赖于CRP 得启动子缺乏一般启动子所具有得典型得-35区序列特征(TTGACA)。
因此RNA聚合酶难以与其结合。
CAP得存在(功能):能显著提高酶与启动子结合常数。
主要表现以下二方面:①CAP通过改变启动子得构象以及与酶得相互作用帮助酶分子正确定向,以便与-10区结合,起到取代-35区功能得作用.②CAP还能抑制RNA聚合酶与DNA中其它位点得结合,从而提高与其特定启动子结合得概率。
8、典型得DNA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提取供体生物得目得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成一个新得重组DNA分子。
b、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c、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得受体细胞进行筛选与鉴定。
d、对含有重组DNA得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就是否表达。
9、基因文库得构建对重组子得筛选举出3种方法并简述过程。
抗生素抗性筛选、抗性得插入失活、兰—白斑筛选或PCR筛选、差式筛选、DNA探针多数克隆载体均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氨苄青霉素、四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