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第一六版
《认识立体图形》(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学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 能够根据立体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a.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说出它们的名称。
b.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如形状、面、棱、顶点等。
c. 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
(2)认识圆柱和球a. 让学生观察圆柱和球的模型,说出它们的名称。
b. 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球的特点,如形状、底面、侧面等。
c. 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球物品。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注:本学案适用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1认识立体图形(一)(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4.1认识立体图形(一)(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能够准确辨认这些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或模型。
2. 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如积木、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立体物体,如书包、粉笔盒、篮球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3.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书本、魔方、饮料罐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让学生分组操作,用积木、橡皮泥等材料搭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们还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让学生尝试用纸片、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三棱锥、圆锥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立体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记录下来。
2. 尝试用纸片、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三棱锥、圆锥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让学生感知和认识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交流讨论法和游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和游戏道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入立体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
4.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立体图形的特点。
可以采用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交流讨论和游戏教学,评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精品教学课件
圆柱
它是什么形状?
圆柱直Biblioteka 的 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体(球)
它是什么形状?
球
圆圆的 鼓鼓的
滚来滚去不费力。
三 随堂练习 1 . 你能发现什么?(教滚科来书第滚35去页做不一费做 1力)。
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 . 我说你拿。(教科书第 35页做一做 1 )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情境导入 请你把下面的玩具按形状进行管理。
二 新课探究
长方体
(教科书第 34 页图 )
它是什么形状?
长方体
长长方方
①
④
②⑥⑤
6 个平平的面
③
相对两面一个样。
正方体
它是什么形状?
正方体
正正方方 6 个平平的面
①
④ ②⑥ ⑤ ③
平平滑滑一个样。
圆柱。
四 培优训练
1. 在长方体的下面画“ 方体的下面画“√”
”,在正
( ) (√) ( ) (√ ) (√)
2. 在球的下面画“ ”,在圆柱的 下面画“√”
(√ )( ) (√) (√ ) ( )
五 课堂小结
正方体
六个面都一个样。
长方体 六个面,相对两面一个样。
上下圆一样大,放倒会滚动。 圆柱
滚来滚去不费力。 球
【回顾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堂小结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和探究教学为主。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探究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来说,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物展示:通过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实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模型,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掌握情况。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显示出对立体图形的良好掌握。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表现出对立体图形学习的重视。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紧密相连,旨在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学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学生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结构,并能够运用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辨别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模型。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知识点讲解:(1) 介绍正方体: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六个角都是直角。
(2) 介绍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介绍圆柱体: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矩形。
(4) 介绍球体:表面是一个完美的圆形,从任何方向看上去都是一个圆。
3. 例题讲解:(1) 辨别和描述给出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2) 用实物操作,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四种立体图形的定义及其特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2.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份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它们是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一、教材解析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重要一课,为今后的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单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种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大胆的和老师及同伴交流。
在与小组合作探究时大胆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感受参与的乐趣。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生活常见的实例展开想象,使每个同学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逐步养成爱观察,勤动手,善想象的数学方法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过渡到一般模型的初步抽象过程。
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建议充分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及图形卡片。
让学生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外形特征,逐步形成区分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大胆的和老师及同伴交流。
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六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六、认识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能够在众多图形之中区别、辨认它们。
2.借助找一找、摸一摸、猜一猜具体的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经验认识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平面图形有所掌握,对于立体图形基本特征的掌握起来较为容易。
本节课采用了动态的演示以及找一找、摸一摸、猜一猜的具体活动,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是学生特别喜爱的内容,学生的兴趣高、学风浓,但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并综合运用立体图形,还需要通过观察启发、分析探究、示范引导等活动来实现。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球、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教学难点: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中立体图形。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同年级学生做的七巧板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内容?你们在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2、展示玩具积木,发现积木和刚才的形状有何不同?
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差别。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认识立体图形。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教具,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3.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1) 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 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模型,说出正方体的特征,如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3) 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模型,说出圆柱的特征,如圆柱有3个面,其中2个是圆形,1个是曲面。
4) 球:让学生观察球的模型,说出球的特征,如球是一个圆形的立体图形,没有面和棱。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和家长分享这些图形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1《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强,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尚浅。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立体物体,但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从而提高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和说出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识别和说出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运用立体图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游戏教学法:教师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巩固立体图形。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模型。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其他立体图形模型若干。
3.课件: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揭晓答案,并简要介绍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立体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每种立体图形的特点。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巩固立体图形。
例如,教师说出一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要迅速找到相应的模型。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6认识立体图形
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 一样。
球没有平平的面, 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认识图形(一)
认识立体图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 情境导入
一棵果树上结满了又大
又鲜的果子,可跳跳个头不
?
高,怎么也够不着。树下面
有好几样东西,应该把哪一
样搬到树底下,让跳跳站上去能摘到桃子呢?
你认识这些物体吗?
二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30页 认识图形<一>)
图片的小朋 友们正在搭积木, 仔细观察,你发 现了什么?
你认识这些物体吗?
可以将积木 按照形状的不同 来进行分类。
长方体
特点: 长长方方的,有 6 个平平的面, 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正方体特点: 四四方方Fra bibliotek,有 6 个平平的面, 每个面都一样大。
特点:
圆柱
直直的,像上下一样粗的柱子, 两头是一样大的圆形,平平的。
球
特点: 圆圆的,球上没有平平的面,
可以向任何方向随意滚动。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31页 想想做做)
1.
2. 4
4
2 2
3.
(1)从左数起,第( 3 )个是 ,第 ( 1 )个和第( 6 )个是 。
(2)说一说 左边的一个是什么,右边 的一个是什么。 圆柱 长方体
四 课堂小结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不能滚动, 它有 6个平平的面,上下、前后、左 右各一个面,相对的 2 个面形状相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
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画、摆等操作,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2)师:这是谁?(孙悟空)师:孙悟空手里有一个法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金箍棒)今天孙悟空不仅带来它的金箍棒,还带来好多礼物要送给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呢?(课件3)师:孙悟空说,想得到这些礼物,是需要完成一些问题,你们有信心吗?(按照形状分一分)【探究新知】1.分一分。
(1)学习卡(活动)师:这么多礼物,看上去有点零乱,(课件3)需要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课件4)(把编号填在下面的表格里)小组四人共同试试看。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
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师:你们和他分的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师:谁想上台来分一分呢?(课件5)(3)揭示概念。
师:像这样每种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生:(长方体),恩,同学们课前预习的很好。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多媒体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件6)2.找一找师:请拿长方体的同学举起你的物体,为什么说这样得物体就是长方体呢,他们究竟有什么特点呢?3.摸一摸。
(1)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摸后交流汇报。
师:长方体究竟长什么样呢?师生共同总结: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认识立体图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1.连一连。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3. 把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用画出○。
用画出□。
用画出。
答案:
1.连一连。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
4,4,2,2
3. 把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用画出○。
用画出□。
用画出。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旧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摘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旧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民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精品教学课件
圆柱
它是什么形状?
圆柱
直直的 上下一样粗细
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体(球)
它是什么形状?
球
圆圆的 鼓鼓的
滚来滚去不费力。
三 随堂练习 1 . 你能发现什么?(教滚科来书第滚35去页做不一费做 1力)。
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 . 我说你拿。(教科书第 35页做一做 1 )
滚来滚去不费力。 球
课堂小结 这我节们课认识你了有数字什10么, 收获呢?
课堂总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 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说一说!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 情境导入 请你把下面的玩具按形状进行管理。
二 新课探究
长方体
(教科书第 34 页图 )
它是什么形状?
长方体
长长方方
①
④
②⑥⑤
6 个平平的面
③
相对两面一个样。
正方体
它是什么形状?
正方体
正正方方 6 个平平的面
①
④ ②⑥ ⑤ ③
平平滑滑一个样。
圆柱。
四 培优训练
1. 在长方体的下面画“ 方体的下面画“√”
”,在正
( ) (√) ( ) (√ ) (√)
2. 在球的下面画“ ”,在圆柱的 下面画“√”
(√ )( ) (√) (√ ) ( )
五 课堂小结
正方体
六个面都一个样。
长方体 六个面,相对两面一个样。
上下圆一样大,放倒会滚动。 圆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有关内容及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学习用品和一些积木等;课件;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各个小组物品大致相同。
教师事先用布把篮子盖起来。
)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
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
师:请各个小组的小组长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每个小组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课件同时出示)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品吗?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教师行间巡视。
)
3.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当学生分得差不多时,师: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各小组学生展开讨论。
)
(备学生:有的小组或许会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作为另一类。
也有的小组可能会把圆柱分为两类,一类是细长的,一类是扁扁的,如:印尼盒。
教师都暂不于否定或肯定。
)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讨论后汇报: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这部分是重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尽量多说,反复地说,还可边说边拿着立体形状的物体演示。
)
2.讲一讲(教师在学生操作,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立体图形”交朋友。
(揭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揭示概念特征,边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板书于黑板上。
)
师:是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
发现无论长的长方体或扁的长方体的实质是相同的,应属于同一种形状的图形。
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长方体摆放到一块儿了。
)
圆柱是直筒的,上下一样粗,它有两个平平的圆形面。
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形面,应属于同一类。
)
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再次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
3.说一说(再次加深巩固)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些物品根据形状可以分成哪几类?(同时教师课件演示)
(三)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
1.托一托(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抽屉,(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乒乓球拍)选一样物品放在球拍上面托一托,喜欢什么就托什么。
然后告诉大家你在操作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后汇报:球能随意滚,不好托;圆柱躺着也会滚动,立着放就比较稳了;而长方体、正方体很稳。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师: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把球拍放进抽屉。
现在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
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搭建材料。
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活动,可能会摆出火车、飞机、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完成后指名汇报:你搭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品呢?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人思考)。
师:想一想: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一般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
师:同学们搭的很好,说的也很好。
老师也用这些图形搭了一个造型,你们看是什么?(课件出示:练习五第2题的图)有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朋友吗?有几个呢?你能都数出来吗?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1)师:同学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
现在,想请几个表现最好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
(请四个学生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并判断。
)
(2)师:如果摸的同学说出摸到物品的感受,大家能猜出他摸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物品吗?(全班参与再次游戏。
)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边指板书边齐答)。
现在请大家对照你们桌子上的各种物品,再次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
)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平平的圆面,而球则没有平平的面。
(课件同时演示)
3.找一找(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
师: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图形吗?(指名举例、课件欣赏)请大家回家后在家里也找一找。
下次上课的时候,请你把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思路】
“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入门教学。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
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
进入小学,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我根据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具体概念的教学,这一目标定位既符合本课知识点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情况。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确定为“观察物体──辨别比较──提出与验证假设──抽象概括”四个阶段,这种安排是符合小学生习得具体概念的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实际需要的。
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除了按照具体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教育以及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尚需强调的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和枯燥,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习活动往往难以持久地顺利展开。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