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教师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五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优秀范文一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课时安排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课件

《平行线与相交线》课件
《平行线与相交线》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性质,线段垂直的判定条件,平行线 的判定条件,相交线的判定条件,平行线与相交角的性质,以及实例和应用。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相交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交于一点的直线。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
相交线的性质
相交线之间的夹角为相等的线角对。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
当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得的内、外交角互补。
线段垂直的判定条件
1 线段垂直于平面的条件
2 线段垂直于直线的条件
线段的两个端点在线面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线上。
平行线的判定条件
等角定理
同一条直线上的内/外交角互补。
平行线定理
若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则所得的内、 外交角相等。
相交线的判定条件

1
射线法
当两条线段的一个公共端点在一条射线上,并且两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分别在射 线的两侧时,这两条线段相交。
2
中点法
当两条线段的中点在一条线段上时,这两条线段相交。
3
夹角法
当两条线段构成的夹角小于180°时,这两条线段相交。
平行线与相交角的性质
内交角
• 夹在相交线之内 • 互补
外交角
• 夹在相交线之外 • 互补
实例和应用
现实生活中的平行线
公路上的车道线
现实生活中的相交线
城市路口的交通标志
线段垂直的应用
建筑物的墙壁和地面

第八讲 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教师版)

第八讲 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教师版)

第八讲: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教师版)一:【知识梳理】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1)直线的性质: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且仅有一个交点.(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1)角的度量: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1°的角,1°=6 0′,1′= 6 0″(2)角的分类:(3)相关的角及其性质:①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②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③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④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1、∠2互余;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 90○,则∠2 =∠3.⑤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A、∠B互补;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 =∠C.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其性质是: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是垂线段的长度)4.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5.“三线八角”的认识: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即位置相同的角;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6.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7.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平行线与相交线

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平行线与相交线

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平行线与相交线平行线与相交线导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一个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针对这一内容展开讲解,并给出相应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什么是平行线与相交线1. 平行线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它们具有以下性质:- 永远保持等间距;-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平行线所成角度都是等于其他任意两条焦样锐角(180°-锐角)或者钝角(180°+钝角)。

2. 相交线定义相交指的是两条直线或曲线在某个点处交叉。

当两条直线在某个点处相遇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互为相交直;同理,在同一个点处互为工具曲率和通知曲率发生碰撞时也构成了相交曲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定义和特性;2. 分辨平行线与相交线;3. 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特性;2. 相交线的定义及其特性;3.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Part 1:平行线的初步认识(10分钟)- 引入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并给出定理,深化对概念理解。

- 示意图展示:使用图形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平行线。

-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一些现实或几何世界中可能存在的平行线。

Part 2:平行线与角度关系(15分钟)- 角度介绍:复习角度相关知识,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使用示例:通过绘制图形、给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如同位角互补等;- 练习与讲解:师生互动,进行一些简单题目的讲解和巩固。

Part 3:判断相交线与平行线(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给出多组直线,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掌握判断平行线和相交线的基本方法;- 综合练习:提供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所以∠BOD=12∠DOE=35°.
探 (2)若∠DOE∶∠EOC=2∶3,求∠AOC的度数.

与 解:因为∠DOE∶∠EOC=2∶3,
应 用
∠DOE+∠EOC=180°,
所以∠DOE=180°×25=72°.
又因为OB平分∠DOE,
所以∠BOD=1∠DOE=36°,
2
图5-1-7
所以∠AOC=∠BOD=36°.
检 所以∠AOC=∠BOD=40°.

因为OA平分∠EOC,
所以∠EOC=2∠AOC=80°, 所以∠EOD=180°-∠EOC=180°-80°=100°. 图5-1-12

用 互为邻补角.图中的邻补角 有: ∠3和∠4
∠1和∠2,∠1和∠Hale Waihona Puke ,∠; 2和∠3,图5-1-1
探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

与 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应 用
图中的对顶角有: ∠1和∠3,∠2和∠4
.
图5-1-1
探 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5-1-2,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与 ∠4的度数.

用 解:由邻补角的定义,
得∠2=180°-∠1=180°-40°=140°;
由对顶角相等,
得∠3=∠1=40°,∠4=∠2=140°.
图5-1-5
探 变式1 如图5-1-6,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E把∠BOD

与 分成两部分.
应 用
(1)图中∠AOC的对顶角为 ∠BOD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交线
探 究
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会识别邻补角和对顶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直线之间的相交与平行关系。

3.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3. 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2. 利用几何工具(直尺、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几何工具,画出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并加以证明。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性质。

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三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四章:平行线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

《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教材培训课件

《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教材培训课件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 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 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探 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 补)。 1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 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照要求作出简单 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
• 说教材——立体整合
纵 向整 合
线 段 角
承 上 启 下
全 等 三 角 形
相 似 三 角 形
特 殊 三 角 形
四 边 形
多 边 形

纵 向 拓 展
三角形的 相关知识
线段、角、
相交线、平行线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 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 12 、了解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 的条件和结论;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范例的 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假 命题.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证明的过 程要步步有据.
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一般情况 两条 直线 相交 相交成直角 两条直线被第 三条直线所截 平 行 线 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平行线的性质 平移 平移的特征 邻补角 对顶角 垂线 垂线段最短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 点到直线的距离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存在性和唯一性
邻补角互补
垂线段最短
对顶角
邻补角
特殊 两条直线被 第三条直线所截
两条直线相交
相交线
对顶角
邻补角
内 容 结 构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课件

《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课件
④行。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平
(A)1 (B) 2 (C)3 (D)4
• 课本13页 练习
问题探究
问题1:如下图,AD∥BC,在AB上取 一点M,过M画MN∥BC交CD于N, 并说明MN与AD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A M B
D N C
问题探究
2、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图:AB∥EF, CD∥EF, 直线AB与CD相交吗?为什么?
A
B
P
C
D
E
F
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 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b∥a b ∥ c
∴ a ∥c
a
c
b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
练习一下:
1.判断正错(正打“√”,错打“×” )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3.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5.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且b∥c则a∥c 6.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议一议 你能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
两条平行线吗?
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
一、帖(线)
二、靠(尺)

三、移(点)
四、画(线)
经过点P能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a平行 P●
a
经过点P你还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吗? (不能)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
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 系__平_行__。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复习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用这些概念和 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能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画垂线和平行线:经历对本章所学 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2 .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经历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用运动变换的观点来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线、平行线的综合应用. 难点:垂直、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展示设计作品课前布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设计知识结构图作成手抄报形式,要求有创意体现本组特 色和风格教师给出评价二、回顾与思考出示幻灯片按知识网展开复习.L 对顶角、邻补角。

动动手 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如图)中,两两相配共组成几对角?各对角 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1)出示幻灯片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 学生回答.练习一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0, NA0E 的对顶角是,邻补角是, NCOF 的对顶角是, 邻补角是2如图,直线a 、b 相交,Nl=40° ,求N2、N3、Z 4的度数。

结合练习教师强调:对顶角、邻补角是由两条相交面而成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要抓住对 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角,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有一条公共 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线相交 两条直邻补角,对顶角 垂线及其性质对顶角相等| 点到直线的距离线的位置关系 平面内两条直三条直 两条直线所截 线被第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公理性质 平移判定(3)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对顶角互补或邻补角相等,你得到什么结论?2.垂线及其性质.(1)垂线的定义及推理格式定义可以作垂线的制定方法用,也可以作垂线性质用.(2)如图所示,0为直线AB上一点,ZAOC=1 ZBOC, 0C是NAOD的平分线.3(1)求Z COD的度数;(2)判断0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求解变式训练渗透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3)垂线性质1和性质2.①请回忆一下后体育课测跳远成绩时,教师是怎样测量的?②垂线段最短。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课件

《相交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课件
例如,如图,m、n互相垂直, 垂足为O,则记为:
m⊥n或n⊥m.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
书写形式1: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AB⊥CD,垂足为O.
因为∠AOD=90°(已知)所以AB⊥CD(垂直的定义)
书写形式2:
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呢?
角的名称
邻补角
对顶角
位置关系
性质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相同点
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的
不同点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知识回顾:
努力 努力 再努力!
生活中的相交直线
例1: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说出图中所有对顶角。
做 一 做
图中共有几组对顶角?
A
B
C
2
1
猜 一 猜
对顶角相等
说一说
想一想:
图中这种测量工具,可以量出图中零件AB,CD这两条轮廓线的延长线所成的角,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A
B
C
D
例2、如图,已知直线AD和BE相交于点O, ∠ DOE与∠ COE互余, ∠ COE =520,求∠ AOB和∠ BOD的度数。
1.有一条公共边
2.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教学课件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练习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 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练习 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AB∥ CD,AD∥ BC
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
练习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 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和AA′平行的棱有3条: BB′∥AA′,CC′∥AA′,DD′∥AA′
和AB平行的棱有3条:
A′B′∥AB,C′D′∥AB,CD∥AB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
平行线的画法
一、放
二、贴 三、推
四、画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思考
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a与b平行?
只有一个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思考
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a与b平行?
只有一个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思考
C
c
B
b
a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
平行的概念
可以发现,在木条转动的过程中,存在直线a与b不相交的情
形,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平行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哪些位置关系?
相交
平行
想一想,为什么需要“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平行的概念
正方体这两条边所在的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人教数学七下《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数学七下《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质教学课件
解:(1)(2)如图所示.
图5-2-2
探 理解平行公理,了解其推论
究 与
问题1 如何画平行线呢?给定一条直线a(如图5-2-3),你能画
应 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能画几条呢?

解:用平推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给定
一条直线a,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可以
图5-2-3
画出直线a的无数条平行线.
探 问题2 在图5-2-1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直线

与 左 侧,顺时针转动a,直线a与直线b的交点逐渐向 左 移

用 动,当转动到某个位置时,直线a与直线b没有交点,此时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 .再继续转动a,直线 a与直线b又相交,交点出现在直线c的
右 侧.
图5-2-1
探 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 相交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与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a∥b.

与 a与b平行?如图5-2-4,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用 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
行吗? 图5-2-3
图5-2-4
探 探究 (1)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 一 个位置使得直线a与b

与 平行.
应 用
(2)如图5-2-5,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b,能画出 1
条;再
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c,能画出
1 条,由作图可知,直线c
与直线b 互相平行 .
图5-2-5

究 基本事实(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一 条直

应 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探 例3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5-2-6,AB,CD是一条河的两岸,并且

初中数学_《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反思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2.在丰富的情景中,抽象出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把现实物体抽象成几何对象(点、线、面等)的数学化过程.2.在探究说理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又可以开阔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2.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挖掘题目资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观察运动中的异同,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

一、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归纳总结;第三环节:知识应用;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第五环节:纵向延伸;第六小节:查缺补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这个标志么?生:(反应异常激烈)认识,是大众汽车的标志。

师:你们知道它的含义么?(同学陷入了思考。

)一个同学举手,有些迟疑地说:“我看它象由三个V组成,是不是表示他们这个品牌必胜、必胜、必胜?老师高兴地赞扬:你真棒,跟设计师想的一样!(另一名同学小声说):真的假的?我还觉得上面是V,下面是W呢!老师:哎呀,你也很厉害。

V和W是当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名称的字母缩写。

是BD EBC 标志的另一重含义。

歪打正着的同学得意地笑了。

其他同学也跟着笑了。

老师乘胜追击:看到这个标志还想到什么?同学有些不知所云,老师再问:你们不觉得这个设计师几何学得特别棒么?他用几何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就完成了汽车史上赫赫有名的设计。

同学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活动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复习课却往往比较枯燥无味。

在这里,以同学们几乎天天见的大众标志为数学情境引入,是为了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她不神秘,却应用广泛。

《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精品课件

《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导入新知 生活中好多事物给我们线的感觉,那么下列这些线给我们
什么印象呢? 如图,电梯的扶手给我们
什么印象?
电梯扶手所在直线会相交吗?
导入新知
那么铁轨给我们什么印象?
还有什么地方给我们相同的印
象呢?
铁轨所在直线会相交吗?
导入新知
课堂检测
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相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
公共点;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
的个数为(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课堂检测
3.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因为 AD∥BC,PQ∥AD,所以PQ∥B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
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经测量DQ=CQ,AD+BC=2PQ成立.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如图,直线a ∥b,b∥c,c∥d,那么a ∥d吗?为什么? a bc d
解: a ∥d ,理由如下: 因为 a ∥b,b∥c,所以 a ∥c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因为 c∥d,所以 a ∥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相互平行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一定相交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一定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射线互相平行
巩固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B)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 (3)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 × (4)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 √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8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8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案

知识讲解: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图1中,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1与∠2有公共顶点O ,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通常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如图2,直线AB 与直线CD 垂直,记作AB ⊥CD ;如图3,直线l 与直线m 垂直,记作l ⊥m.其中,点O 是垂足.第八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适用区域 北师大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知识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2、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3、补角和余角4、垂线的概念与性质5、点到直线的距离6、对顶角、补角、余角及垂直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并会根据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学习难点对斜率的讨论、即利用斜率判定、两直线平行时,注意考虑斜率不存在时是否满足题意.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考点一:相交线与平行线【例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A.平行与相交 B.平行和垂直 C.平行、垂直和相交 D.垂直和相交2、在同一平面内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若最多有m个交点,最少有n个交点,则m+n等于()A.1 B.2 C.3 D.4【练习】.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B.在同一平面内, 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C.在同一平面内, 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④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A.1 B.2 C.3 D.4考点二: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例题】.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A. B. C. D.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1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角.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进行分类.(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对顶角.(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25.如图,直线EF∥GH,点B、A分别在直线EF、GH上,连接AB,在AB左侧作三角形ABC,其中∠ACB=90°,且∠DAB=∠BAC,直线BD平分∠FBC交直线GH于D(1)假设点C恰在EF上,如图1,那么∠DBA=_________(2)将A点向左移动,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假设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假设不成立,说明你的理由(3)假设将题目条件“∠ACB=90°〞,改为:“∠ACB=12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DBA=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假设∠1等于40°,那么∠2等于()A.50°B.60°C.140°D.160°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相交线与平行线PPT优秀课件
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得 到两角的数量关系; (2)平行线的判定的条件是平行线的性质的结论,而平行线 的判定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条件.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两条直线平行是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同
位角相等; ●格式书写时,顺序不能颠倒,与判定不能混淆.
感悟新知
例 1 如图5.3-2,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若∠ 1=30°,则∠ 2 的度数为( A ) A.60° B.50° C.40° D.30°
感悟新知
1-1.[中考·柳州]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 ∥ b, ∠ 1=70 °,则∠ 2 的度数是( C ) A. 50° B. 60° C. 70° D. 110°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平行线的性质2
1.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表达方式:如图5.3-3,因为a ∥ b(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特别警示 并不是所有的内错角都相等,只有在“两直线平
行”的前提下,才有内错角相等.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5.3-4,AB ∥ CD,BE 平分∠ ABC,CF 平分 ∠ BCD,你能发现BE 和CF 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吗? 说说你的理由. 解题秘方:由两直线平行得到 内错角相等,再由内错角相等 得到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解:BE∥CF.理由如下:∵ AB∥CD(已知),
∴∠ ABC= ∠ B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E 平分∠ ABC,CF 平分∠ BCD (已知),
∴∠ 2=
1 2
∠ ABC,∠ 1=Fra bibliotek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教师版)一:【知识梳理】1.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2.直线和线段的性质:(1)直线的性质: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且仅有一个交点.(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1)角的度量:把平角分成180份,每一份是1°的角,1°=6 0′,1′= 6 0″(2)角的分类:(3)相关的角及其性质:①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②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③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④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1、∠2互余;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 90○,则∠2 =∠3.⑤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 +∠B=180○⇔∠A、∠B互补;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 =∠C.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其性质是:角平分线上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注意是垂线段的长度)4.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5.“三线八角”的认识: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即位置相同的角;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6.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7.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8.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9.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三个条件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10.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二:【经典考题剖析】1.已知线段AB=20㎝,C为 AB中点,D为CB 上一点,E为DB的中点,且EB=3 ㎝,则CD= _____4___cm.2.如图所示,AC为一条直线,O是AC上一点,∠AOB=120°OE、OF分别平分∠AOB和∠BOC,.(1)求∠EOF的大小;90度(2)当OB绕O旋转时,OE、OF仍为∠AOB和∠BOC平分线,问:OF、O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命题垂直,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将一长方形纸片,按图的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C )A.60° B.75° C.90° D.95°4.如图,AB∥EF∥DC,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C )A.6个 B.5个 C.4个 D.2个5.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 A、D两点,EC、BF与AB、CD交于点E、C、B、F,且∠l=∠2,∠B=∠C,求证:∠A=∠D.三:【课后训练】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B)A.1cm,2cm,3cm B.3cm,4cm,5cmC.5cm,7cm,13cm D.7cm,7cm,15cm2.过△ABC的顶点C作边AB的垂线,如果这条垂线将∠ACB分为50°和20°的两个角,那么∠A、∠ B中较大的角的度数是_____∠ B ___.3.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C )A.0个 B.l个 C.2个 D.3个4.如图所示,在△ABC中,∠A=5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求∠BOC的度数.1255.已知:△ABC的两边AB=3cm,AC=8cm.(1)求第三边BC的取值范围;5cm<BC<13cm(2)若第三边BC长为偶数,求BC的长;6,8,10,12(3)若第三边BC长为整数,求BC的长6,7,8,9,10,11,126.如图,已知∠AOC与∠BOD都是直角,∠BOC=59○.(1)求∠AOD的度数;121(2)求∠AOB和∠DOC的度数;相等 310(3)∠A OB与∠DOC有何大小关系;(4)若不知道∠BOC的具体度数,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关系仍然成立吗?成立7.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 B、CD于点E、F,EG平分∠B 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658.如图,已知B D⊥AC,EF⊥AC,D、F为垂足,G是AB上一点,且∠l=∠2.求证:∠AGD=∠ABC.BD//EF 得∠l=∠3.且∠l=∠2.得GD//BC 得结论9.根据补角和余角的定义可知:10○的补角是170○,余角为80○;15○的补角是165○,余角为75○;40○的补角是140○,余角为50○;52○的补角为128○,余角为38○……观察以上几组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请用任意角α代替题中的10○,15○,4 0○,5 2○,来说明你的结论. 补角为:180-α,余角为90-a,三角形 一:【知识梳理】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其交点为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边上一条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其延长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其交点为垂心。

(4)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

中位线平行底边,且是底边的一半。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中角与角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o . 3.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按角分:⎧⎪⎧⎨⎨⎪⎩⎩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特殊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性质①角的关系:∠A+∠B=900;②边的关系:222a b c +=③边角关系:00901230C BC AB A ⎫∠=⎪⇒=⎬∠=⎪⎭;④09012C CE AB AE BE ⎫∠=⇒=⎬=⎭ ⑤2ch ab s ==;⑥2c R =a+b-c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r=2(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角的关系:∠A=∠B ;②边的关系:AC=BC ;③AC BC AD BDCD AB ACD BCD==⎫⎧⇒⎬⎨⊥∠=∠⎭⎩ ④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性质①角的关系:∠A=∠B=∠C=600;②边的关系:AC=BC=AB ;③AB AC BD CD AD BC BAD CAD ==⎫⎧⇒⎬⎨⊥∠=∠⎭⎩;④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4)三角形中位线:12AD BD DE BCAE BE DE BC⎧==⎫⎪⇒⎬⎨=⎭⎪⎩∥ 5.特殊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用勾股定理,圆直径的性质,圆的切线,证两内角之和为90度等。

6.两个重要定理:(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2)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二:【经典考题剖析】1.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至少有___2__个锐角,最多有__1____个钝角(或直角),三角形外角中,最多有____3__个钝角,最多有__1____个锐角.2.两根木棒的长分别为7cm 和10cm ,要选择第三根棒,将它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cm 的范围是_____(3,17)_____3.已知D 、E 分别是ΔABC 的边AB 、BC 的中点,F 是BE 的中点.若面ΔDEF 的面积是10,则ΔA B C 的面积是多少?404.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它的面积为2____. 5.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 F 是DE 的中点,BF 的延长线交 AC 于点H ,则AH :HE 等于(B )DM//AE A .l :1 B .2:1 C .1:2 D .3:2三:【课后训练】 3.如图,OE 是∠AOB 的平分线,CD ∥OB 交OA 于C ,交OE 于D ,∠ACD=50o,则 ∠CDE 的度数是( D )A .175°B .130°C .140°D .155°4.如图,△ABC 中,∠C=90○ ,点E 在AC 上,ED⊥AB,垂足 为D ,且ED 平分△ABC 的面积,则AD :AC 等于( B ) A .1:1 B .1: 2 C .1:2 D .1:4AD.ED=1/2AC.BC,且AD/AC =ED/BC =k,则k 2=1/25.在ΔABC 中,AC=5,中线AD=4,则AB 边的取值范围是( B ) A .1<AB <9 B .3<AB <13 C .5<AB <13 D .9<AB <136.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CB ⊥AB ,△ABD 是等边 三角形,若AB=2,则CD=_____1__,BC =9. 已知△ABC,(1)如图1-1-27,若P点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1902A ︒+∠;(2)如图1-1-28,若P点是∠ABC和外角∠A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12A ∠;(3)如图1-1-29,若P点是外角∠CBF和∠BCE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P=1902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