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二)教案
分式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本节的例3不同于旧教材的应用题有两点:(1)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它的问题是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这与过去直接问甲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或乙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寻找未知数,然后根据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得方程的解除了要检验外,还要比较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才能完成解题的全过程(2)教材的分析是填空的形式,为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搭好了平台,有助于学生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例 4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也与旧教材的这类题有所不同(1)本题中涉及到的列车平均提速v km/h ,提速前行驶的路程为s km.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在过去的例题里并不多见,题目的难度也增加了;(2)例题中的分析用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用已知量v 、s 和未知数x ,表示提速前列车行驶s km 所用的时间,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设为未知数x km/h ,以及提速后列车行驶(x+50) km 所用的时间.这两道例题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分析,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克服困难后体会如何探究,教师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教材中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题搭建了一些提示的平台,给了设未知数、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还是要独立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特别是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例题讲解例3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例4 分析: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基本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这题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五、随堂练习1.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2. 一项工程要在限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3. 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六、课后练习1.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51 ,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分式方程(2) 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分式方程(2)15.3分式方程(2)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以列分式方程为根据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锻炼,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解简单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是进一步巩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二是能够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根据题意建立模型,找出相等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结合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12能设未知数、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悟数学建模的价值.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会借助图形、表格、式子等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并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可能提炼不出列方程所需要的等量关系,因而列不出方程.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找出可用来列分式方程的句子,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培养学生提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恰当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四、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回顾 引入新知回顾1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2)解整式方程;(3)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4)得出结论.“一化、二解、三检验、最后出结论”.回顾2 解方程xx 201330=-. 解:方程两边乘()13-x x ,得 ()132030-=x x .3解得 32=x . 检验:当32=x 时,()013≠-x x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32=x . 回顾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一般包括审、设、列、解、检、答等步骤,即审清题意,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所得结果,确定答案.正确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基础.师生活动:交流发言,引导学生完成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回顾.设计意图:解分式方程是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此时复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一是巩固分式方程的解法,二是锻炼学生快速解答分式方程的能力.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是唤起学生的记忆,二是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2.思考探究 获取新知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31, 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问题1 该题是以筑路工程为背景的工程问题,涉及到哪几个量,这几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作答后教师点评、完善.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并进一步明确工程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及三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问题2 你能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吗?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31,这时增加413 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作答后教师点评、完善.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审题应审什么. 问题3 通过什么来比较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比较两个队的工作效率.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31,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x1.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作答,师生共同分析.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理解比较施工速度的快慢可以从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两个方面入手.问题4 例3中的哪个等量关系可以用来列方程?甲队1个月完成的工程量+两队半个月完成的工程量=总工程量. 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线形图尝试列出方程吗?112x ⨯ 1132⨯ 总工作量 15分析:甲队1 个月完成总工程的31,设乙队单独施工 1 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x1,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61,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x21,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x2161+. 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量的x1.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得1216131=++x. 方程两边乘x 6,得x x x 632=++.解得 1=x .检验:当1=x 时,06≠x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1=x .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对比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31,可知乙队的施工速度快.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作答,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设计意图:本题以筑路工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总工程全部完成”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找到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问题5 回顾例题3的探究过程,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1. 审:分析问题,寻找已知量、未知量及等量关系; 2. 设:设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3. 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64. 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 检:首先检验所求的解是不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然后再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 答:写出答案,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发言,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例3的探究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这一设计,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4 某次列车平均提速 v km/h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 s km ,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 ,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问题6 该题是以列车提速为背景的行程问题,涉及到哪几个量,这几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问题7 你能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吗?某次列车平均提速 v km/h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 s km ,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 ,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已知量是平均提速v km/h ,提速前行驶的路程s km ,提速后行驶的路程(50 s )km .问题8 如何设未知数?设提速前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x km/h . 问题9 例4中的哪个等量关系可以用来列方程? 提速前所用的时间 = 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问题10 你能根据下面的分析尝试列出表格吗?7分析:这里的字母v ,s 表示已知数据,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 ,那么提速前列车行驶s km 所用时间xsh ,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 x +km/h ,提速后列车运行()50+s km 所用时间为vx s ++50h .根据上面的分析填写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表: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 )提速前s xs x提速后 50s x v50s x v++ 师生活动:共同板书解答过程,强调检验.解: 设提速前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x km/h ,则提速前它行驶 s km 所用时间为x s h ;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 x +km/h ,提速后它行驶()50+s km 所用时间为vx s ++50h .根据行驶时间的等量关系,得vx s x s ++=50. 方程两边乘()v x x +,得8()()50+=+s x v x s .解得 50svx =. 检验:由v ,s 都是正数,得50sv x =时 ()0≠+v x x . 所以, 原分式方程的解为50svx =. 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50svkm/h . 说明:上面例题中,出现了用一些字母表示已知数据的形式,这在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时经常出现,方程vx s x s ++=50是以 x 为未知数的分式方程,其中 v ,s 是已知数,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可知,它们是正数.解方程得到的未知数的值是含有这些字母的式子.师生活动:交流发言,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设计意图:本题以列车提速为背景渗透建模思想,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根据“用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找到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二是教给学生用字母表示其已知量,学习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是让学生体验字母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意义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实际问题解的情况.3.基础训练 巩固新知练习1 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 10 km 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 20 min 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 2 倍,求骑车学生的速度.方法一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 km/h ,那么汽车的速度为 2x km/h .到达博物馆,骑车学生所用时间为10x h ,乘汽车所用时间为102xh . 根据上面的分析填写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表:根据到达博物馆所用时间相差20 min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101020260x x-=.骑自行车学生所用时间—乘汽车学生所用时间20=60.解: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 km/h,则汽车的速度为2x km/h.根据时间的等量关系,得101020260x x-=.原分式方程可化为:1010123x x-=.方程两边同乘6x,得60302x.解得15x.检验:当15x时,60x.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15x.答: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 km/h.问题:这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前面我们是设速度来求解,如果利用行程问题三要素之一的时间设未知数,我们怎么解这道应用题呢?方法二分析: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设骑车学生所用时间为x h,那么汽车所用时间为9102060xh .到达博物馆,骑车学生速度为10x km/h ,汽车速度为102060x -km/h .根据题意填写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表: 60根据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102102060x x ⨯=-. 解:设骑车学生所用的时间为 x h ,则汽车所用时间为(2060x )h . 根据速度的等量关系,得102102060x x ⨯=-. 原分式方程可化为:xx 201330=-. (解此方程的过程见回顾2)骑车学生所用时间为32h ,则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23103210=⨯= km/h . 答:骑车学生的速度为 15 km/h .11师生活动:交流发言,引导学生完成解题过程,体会不同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行程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巩固强化课堂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明确,设不同的未知数,呈现不同的等量关系.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练习2 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分析: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设乙每小时做零件x 个,那么甲每小时做零件()6+x 个,乙做60个零件所用时间为x60h ,甲做90个零件所用时间为690+x h .根据上面的分析填写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表: x甲做90个零件所用时间=已做60个零件所用时间. 解:设乙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甲每小时做()6+x 个零件. 根据时间的等量关系,得xx 60690=+. 方程两边同乘()6+x x ,得()66090+=x x . 解得 12x.12检验:当12x 时,60x x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12=x .则乙每小时做12个零件,甲每小时做18612=+个零件.答:甲每小时做零件18个,乙每小时做零件12个. 师生活动:交流发言,通过学习工程问题,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通过此练习,巩固分析工程类问题的能力,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模型的认识.4. 小结归纳,自我完善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检→答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注意事项,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5.布置作业教科书第154页习题15.3第3题,教科书第155页习题15.3第4,5,6题.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注意事项 审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 找到等量关系是基础 准确设元列出方程进行检验写出答话利用画图或列表帮助分析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直接设元或间接设元 分式方程是否有解; 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答话要完整,有单位13五、目标检测设计1.甲做360个零件与乙做4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两人每天共做140个零件,若设甲每天做x 个零件,则可列方程( ) .A .360480140x x B .360480140x x C .360480140x x D .360480140x x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分析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2.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km/h ,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120 km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 所用时间相同,则江水的流速为 km/h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掌握程度.3.某段公路施工,甲工程队单独施工完成的天数是乙工程队单独施工完成天数的2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20天可完成.(1)求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2)若此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再由甲、乙两工程队合作施工完成剩下的工程,已知甲工程队每天需付施工费1万元,乙工程队施工每天需付施工费2.5万元,要使施工费用不超过64万元,则甲工程队至少要单独施工多少天?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掌握程度.说明:本课程结合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5章第15.3节的内容,见教科书第152页至第154页.14。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主要讲述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并总结出解题规律。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相关知识,对分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分式方程的解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能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概念。
2.分式方程的解法。
3.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以实际问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分式方程的解法。
3.讲解示范:教师对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拓展应用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往往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运算能力不足而导致解题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化对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解题过程中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学习平台、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化对分式方程的理解。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分式方程解法的理解。
初中数学_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4分式方程(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分式方程》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教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四则混合运算,并探索了整式方程的解法。
这样为本节细读探索分式方程奠定了知识基础。
分式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整式方程和分式运算的能力,但缺乏对分式有意义的深入理解,导致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忽视对增根的检验,其本质是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不到位,忽视了不为零这个限制条件。
三、教学任务分析①知识技能:会解分式方程,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
②教学思考: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分式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发展符号感。
③问题解决:加深对增根的理解,学会检验,培养数学的严密性与严谨性。
④情感态度: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感受方程的魅力。
重点:掌握如何解分式方程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学会如何验根难点:增根产生的原因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问题驱动、引导发现、观察类比学法:合理探究、讨论归纳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为什么会产生增根?如何验根?五、教学过程分析(一)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二)探究发现 形成新知1.小组活动:议一议,小组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2)解分式方程的依据?2. 文化渗透 课外拓展3.例1、解方程1x-2 = 3x解:方程两边都乘以x(x-2)得:x=3(x-2)解这个方程得 x=3检验:将x=3代入原方程中得左边=1 右边=1 左边=右边∴x=3是原方程的根.展示学生成果4.解方程:5.增根的概念6.小组活动:议一议,小组5分钟时间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1.解分式方程时为什么会产生增根?2.如何验根?3.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三)知识归纳 拓展应用(四)问题变式 思维拓展.22121--=--x x x(五)文化渗透课外拓展(六)学习小结反思提升我学到了……我思考了……我表达了……(七)学以致用布置作业1、基础性作业:课本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2.2、拓展性作业:请你以身边的事为背景,编一道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题目.六、教学设计反思对于解分式方程,学生已经学过等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通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所以,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是在于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而要去分母,方程的两边要同乘以最简公分母,这是关键,因此,要在解分式方程之前先将最简公分母复习一遍,给学生铺好路,另外要给学生一个例子,就是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时,要求每一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让学生看到去分母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很多的问题,也能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2)》教案
5.5 分式方程(2)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分式方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及利用解分式方程把公式变形,通过例题教学让学生掌握利用分式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式方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利用解分式方程把公式变形.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由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及例4的教学【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时,经过时间t ,速度从原来的v 0变为v ,人们把a=tv v 0 叫做物体在时间 t 内运动的平均加速度.请求出下列各题的结果.(1)过山车在下滑的过程中,经过3秒,速度从原来的4米/秒增大到22米/秒,求过山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2)请比较下列各速度的大小:① 若飞机起飞阶段的平均加速度为8米/秒2,求起飞4秒时飞机的速度; ② 一只鹰从15米/秒的速度开始加速,在4秒内平均加速度为47米/秒2,求加速4秒时这只鹰的飞行速度;③ 汽车广告中,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经9秒速度达到90千米/时,求该汽车启动后经4秒的速度.分析:(1)已知平均加速度的公式,很明显把已知量代入即可.(2)为了比较加速后的速度的大小,必须把它们各自的大小计算出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得到两种方法:解分式方程或公式变形.由此可知,运用分式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利用解分式方程把公式变形.〖设计说明:本题是课本中课后的探究题,把本题作为引题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分式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引出课题.〗(二)解释应用,体验成功例3:某地水稻种植基地在A、B两个面积相同的试验田里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分别收获16.8吨和13.2吨.已知A试验田的水稻比B试验田的水稻每公顷多收获3吨,分别求A、B两个试验田每公顷的水稻产量.解:(略)解后小结: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在方法,步骤上基本相同,但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设计说明:通过本例题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运用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解题的同时逐步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中的数学建模思想,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等步骤求得问题的解.〗根据以上的思想和方法,同学们能不能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呢?课内练习:甲、乙两人每时共能做35个电器零件,当甲做了90个零件时,乙做了120个,问甲、乙每时各做多少个电器零件?〖设计说明:本题的设计让学生及时巩固了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及思想方法.〗下面我们就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一个问题:例4:照相机成像应用了一个重要原理,即1f=1u+1v(V≠f)其中f表示照相机镜头的焦距,u表示物体到镜头的距离,v表示明胶片(像)到镜头的距离,如果一架照相机f已固定,那么就要依靠调整U、V来使成像清晰,问在f、v 已知的情况下,怎样确定物体到镜头的距离u?如果用焦距f=35mm的相机拍摄离镜头的跳高u=2m的花卉,成像清晰,那么拍摄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v大约是多少?(精确到0.1mm)分析:本题就是利用解分式方程把已知公式变形.把f、v看成已知数,u看成未知数,解关于u的分式方程.解:(略)解后小结:公式变形是分式运算和解方程的知识的综合,公式变形的基本思想,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地位及广泛的应用.〖设计说明:由于公式变形集知识性和技巧性于一体,所以教师在讲解中要讲清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课内练习:下面的公式变形对吗?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将公式x =a-b ab (1+ax≠0)变形成已知x ,a ,求b解:由x =a-b ab ,得x =1b -1a∴x +1a =1b即b =a+1x〖设计说明:本题的设计使学生对于公式变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三)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年新生婴儿数减去年死亡人数的差与年平均人口数的比叫做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如果用p 表示年新生婴儿数,q 表示死亡人数,s 表示年平均人口数,k 表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年人口自然增长率k=sq p . (1)把公式变形成已知k ,p ,q ,求s 的公式.(2)把公式变形成已知k ,s ,p ,求q 的公式.〖设计说明:由于本课时容量比较大,此题可以在课外完成〗(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1、运用分式方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利用解分式方程把已知公式变形.3、注意公式变形时括号中条件限制的用处.作业:(1)作业本 (2)自主学习二、设计思路本课时通过实际问题体现到分式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数学活动总结到分式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式是分式方程和解方程知识的结合,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要讲清每一步的依据,有时候讲授法不愧是一种好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二)》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分式方程,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为对分式方程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式方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式方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分式方程。
2.讲解:讲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并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形式:( = )4.合并同类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5.4.2《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的解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2.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教学重点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解方程213-x+325+x=2-624-x[师生共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3(3x -1)+2(5x +2)=6×2-(4x -2).(2)去括号,得9x -3+10x +4=12-4x +2,(3)移项,得9x +10x +4x =12+2+3-4,(4)合并同类项,得23x =13,(5)使x 的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3,x =2313. Ⅱ.讲解新课,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师]刚才我们一同回忆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分式方程.[生]解这个方程,能不能也像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一样去分母呢?[师]同学们说他的想法可取吗?[生]可取.[师]同学们可以接着讨论,方程两边同乘以什么样的整式(或数),可以去掉分母呢? [生]乘以分式方程中所有分母的公分母.[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简单.解分式方程时,我认为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去分母也比较简单.[师]我觉得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非常好.那么这个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呢? [生]x (x -2).[师生共析]方程两边同乘以x (x -2),得x (x -2)·21-x =x (x -2)·x 3, 化简,得x =3(x -2). (2) 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且是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生]再往下解,我们就可以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解出x .即x =3x -6(去括号) 2x =6(移项,合并同类项).x =3(x 的系数化为1).[师]x =3是方程(2)的解吗?是方程(1)的解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说法)[生]x =3是由一元一次方程x =3(x -2) (2)解出来的,x =3一定是方程(2)的解.但是不是原分式方程(1)的解,需要检验.把x =3代入方程(1)的左边=231-=1,右边=33=1,左边=右边,所以x =3是方程(1)的解.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相信同学们也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出例2.[例2]解方程:x 300-x2480=4 (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完成,然后再共同解答)解:方程两边同乘以2x ,得600-480=8x解这个方程,得x =15检验:将x =15代入原方程,得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所以x =15是原方程的根.[师]很好!同学们现在不仅解出了分式方程的解,还有了检验结果的好习惯. 我这里还有一个题,我们再来一起解决一下(先隐藏小亮的解法) 3-x x-3(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发现有和小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他的解法,并一块分析)[师]我们来看小亮同学的解法:32--x x =x-31-2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 -3,得2-x =-1-2(x -3)解这个方程,得x =3.[生]小亮解完没检验x =3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检验的结果如何呢?[生]把x =3代入原方程中,使方程的分母x -3和3-x 都为零,即x =3时,方程中的分式无意义,因此x =3不是原方程的根.[师]它是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根吗?[生]x =3是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根.[师]为什么x =3是整式方程的根,它使得最简公分母为零,而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同学们的想法)[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师]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我们把这样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会产生增根.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这样解?或采用什么方法补救?[生]还是要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解出整式方程的解后可用检验的方法看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生]不用,产生增根的原因是这个根使去分母时的最简公分母为零造成的.因此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师]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每一步的变形都符合等式的性质,解出的根都应是原方程的根.但在解分式方程时,解出的整式方程的根一定要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小亮就犯了没有检验的错误.Ⅲ.应用,升华1.解方程:(1)13-x =x 4;(2)1210-x +x215-=2. [分析]先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几个步骤,然后解题. 解:(1)13-x =x 4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x (x -1),得3x =4(x -1)解这个方程,得x =4检验:把x =4代入x (x -1)=4×3=12≠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 =4.(2)1210-x +x215-=2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2x -1),得10-5=2(2x -1)解这个方程,得x =47 检验:把x =47代入原方程分母2x -1=2×47-1=25≠0. 所以原方程的根为x =47. 2.回顾,总结[师]同学们可根据例题和练习题的步骤,讨论总结.[生]解分式方程分三大步骤:(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应舍去.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3.补充练习[分析]强调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一去分母;二解整式方程;三验根. 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 (x +3000),得9000(x +3000)=1500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 =4500检验:把x =4500代入x (x +3000)≠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4500(2)x h 2=xa a -(a ,h 是常数且都大于零)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2x (a -x ),得h (a -x )=2ax解整式方程,得x =ha ah +2(2a +h ≠0)检验:把x =ha ah +2代入原方程中,最简公分母2x (a -x )≠0,所以原方程的根为 x =ha ah +2. Ⅳ.课时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很活跃,一定收获不小.[生]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 [生]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生]我又一次体验到了“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又进一步认识到每一步转化并不一定都那么“完美”,必须经过检验,反思“转化”过程.……Ⅴ.课后作业习题3.7Ⅵ.活动与探究若关于x 的方程31--x x =932-x m 有增根,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_. [过程]首先增根是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时整式方程的根,但却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结果]关于x 的方程31--x x =932-x m 有增根,则此增根必使3x -9=3(x -3)=0,所以增根为x =3.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3(x -3),得3(x -1)=m 2.根据题意,得x =3是上面整式方程的根,所以3(3-1)=m 2,则m =±6. 板书设计x 3000+x 二、探求分式方程解法[例1]解方程21-x =x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分析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列出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探索并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分式方程的过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出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分式方程的概念是什么?【答案】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解方程:11x-=231x-.【答案】解:方程两边同乘(x+1)(x-1),得x+1=3.解得x=2.检验:当x=2时,(x+1)(x-1)≠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2.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答案】(1)审:弄清题意,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并找出相等关系;(2)设:设未知数,并用式子表示出其他相关量;(3)列: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6)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解分式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巩固基础,为本节课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13,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相等关系为:甲队完成的工程量+乙队完成的工程量=总工程量.【追问】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对于这类工程问题,通常设总工程量为1,从题中已知条件可知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量的13,如果能知道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所完成的工程量,就可以比较两队的施工速度.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作答.【答案】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13×32+12x=1.【追问】请完成本题的解答.【答案】解:设乙队的工作效率为1x.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题意,得12+12x=1.两边同乘2x,得x+1=2x.解得x=1.检验:当x=1时,2x≠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对比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13,可知乙队的施工速度快.【归纳】解决工程问题“两手都要抓”解决工程问题时,一要抓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等量关系;二要抓住“所有队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这一关系列方程求解.【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思考】根据上面题目,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你能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吗?【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提炼解题步骤.【新知】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弄清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2)设:设出未知数;(3)列: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解方程;(5)验:①检验求得的解是否为分式方程的解;②检验求得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问题】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分析】本题是一道行程问题,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相等关系为: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追问】问题中的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提示:表达问题时,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量),也可以表示已知数(量).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作答.【答案】已知量:列车平均提速v km/h,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未知量: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追问】怎样设未知数列方程?【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将所求的未知量设为未知数,抓住题目中“用相同的时间”这个条件,列出方程. 学生根据提示进行作答: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s x =50s x v++. 【追问】请完成本题的解答.【答案】解: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 . 根据题意,得s x =50s x v++. 两边同乘x (x +v ),得s (x +v )=x (s +50). 解得x =50sv . 检验:由v ,s 都是正数,得x =50sv时x (x +v )≠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50sv . 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50svkm/h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经历分析相等关系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典例精讲【例1】甲、乙两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和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常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设未知数.本题中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均为未知量,可任选一个设为未知数.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分析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予辅导. 【答案】解:设乙每小时做x 个零件.根据题意,得906x=60x.两边同乘x(x+6),得90x=60(x+6).解得x=12,x+6=18.检验:当x=12时,x(x+6)≠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乙每小时做12个零件,甲每小时做18个零件.【例2】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小区门口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去离该小区1 800 m的少年宫参加活动,两人都步行,已知小明的速度是小红速度的1.2倍,结果小明比小红早6 min 到达,求小红的速度.【分析】本题是一道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常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设未知数,本题中速度和时间均为未知量,可任选一个设为未知数.【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分析独立完成,教师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答案】解:设小红的速度是x m/min.根据题意,得1 800x-1 8001.2x=6.两边同乘1.2x,得2160-1800=7.2x.解得x=50,1.2x=60.检验:当x=50时,1.2x≠0.所以x=5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小红的速度是50 m/min.【归纳】行程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行程问题属于典型应用题,其中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解这类应用题,首先分析出问题中的已知量,确定待求量,然后根据第三个量找出反映全部题意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设计意图】通过例1和例2,帮助学生巩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二、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三、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154页练习1~2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3 分式方程(2)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15.3分式方程(2)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
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探索分式方程的解题步骤,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解得x=9
检验:x=9时x(x-3)≠0,9是原分式方程的 解。
例2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x-1)(x+2),得
x(x+2)-(x-1)(x+2)=3
化简,得x+2=3
解得x=1
检验:x=1时(x-1)(x+2)=0, 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
四.随 堂练习
课本152页练习
五.课时小结: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 总结
(二)总结
(1)为什么要检验根?
在将分式 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 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了分母,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对于原分式方程的解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零,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所得整 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母的值为零,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则不是原方程的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交流,学会与人合作,经历检验过程,感受数学 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
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下册《分式方程(二)》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解的方法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对分式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建立方程和求解方程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2.学会检验分式方程的解是否正确;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解法;2.检验分式方程的解是否正确;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解的方法及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方程并求解;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解的方法及应用;2.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回顾分式方程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呈现(15分钟)展示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分式方程。
同时,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解题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分式方程的解法、检验解的方法及应用。
初中数学_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4、“知识巩固”——增根问题(1)通过分析22121--=--xx x 中解的特点,了解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并规范此类方程的做题步骤。
(2)跟踪练习yy y --=--312325、关于x 的方程121=-+x m 的解是正数,求m 的取值范围三、“数域晴空”——达标小结 1、绘制网络结构2、完成当堂检测根?”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评述后,通过视频进行完善和纠错解方程《分式方程(2)》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明确了解整式方程的方法步骤后来学习分式方程。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虽然他们喜爱学习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老师引导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二、学生学习的困难探索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学生学习力的情况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不仅使他们学会动脑思考,体会思维的多向性,而且还使他们感受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必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分式方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中第四节第二课时——解分式方程。
是在能够熟练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及初步认识了分式方程后,对分式方程的求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就是将分式方程“化归”为“整式方程”再进行求解。
而化归的方法就是“去分母”。
这一过程同样是解带分母的整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法。
由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其中蕴含的“数式通性”在本节内容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的分式方程,均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5《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5《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式方程二》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容易混淆概念,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例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分析讲解。
3.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际问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式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巩固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二)》的内容主要包括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的应用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法,对基本的方程概念和求解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式方程,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解题思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和思路。
2.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和思路,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他们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式方程知识进行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和思路。
2022年精品 《分式方程2》名师优秀教案
第二十二章分式分式方程第2课时〔刘翔〕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会解较复杂的分式方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2.会解较简单的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3.能够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学习重点1 分式方程的解法.2 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学习难点寻求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要有单位;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写出答案要有单位.〔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必须双检验:①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②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2.预习自测〔1〕分式方程的解是〔〕.A.=﹣3B.=﹣2 C.=﹣1 D=0【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题过程】解:去分母得:22﹣=0,解得:=﹣2,经检验=﹣2是分式方程的解.应选B.【答案】B.〔2〕用换元法解方程时,设=,那么原方程可化为〔〕A.B.C.D.【知识点】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数学思想】整体思想【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将原式用替换得出答案.【解题过程】解:∵设=,∴可转化为:,即.应选B.【答案】B.〔3〕一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假设单独开甲、乙管各需要a小时、b小时可注满空池;现两管同时翻开,那么注满空池的时间是〔〕A.B.C.D.【知识点】列分式.【思路点拨】注满空池的时间=工作总量1÷甲、乙效率之和,设工作总量为1,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然后求共同工作的时间.【解题过程】解:设工作量为1,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依题意得:==.应选D.【答案】D.〔4〕施工队要铺设一段全长2021米的管道,因在中考期间需停工两天,实际每天施工需比原来方案多50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米,那么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选项是〔〕A. BC D【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设原方案每天施工米,根据时间相等列方程可得结果.【解题过程】设原方案每天施工米,那么实际每天施工为〔+50〕米,根据时间的等量关系,可得:应选A.【答案】A.〔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忆〔1〕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利用整式方程的解法求解〔3〕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①去分母,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化整②解这个整式方程;——解整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验根2.问题探究探究一较复杂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活动①整合旧知,探究较复杂分式方程的解法问题1:你能解分式方程吗?解:方程两边同乘,得化简,得解得=1检验:当=1时,=0,=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师生活动:再次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整式方程;〔3〕检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继续稳固解分式方程的步骤特别注意:不要忘了检验.探究二较简单的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活动①大胆操作,探究新知识问题2:你会解关于的方程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这个方程,全班交流分式方程的解法.解:方程两边同乘,得去括号,得移项、合并同类项,得∵∴∴检验:当时,,所以,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上,尝试解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探究三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活动①问题3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教师活动:〔1〕甲队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2〕问题中的哪个等量关系可以用来列方程?等量关系为:甲、乙两个工程总量=总工程量〔3〕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记总工作量为1,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得解得:=1检验:当=1时,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1由上可知,假设乙队单独工作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比照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可知乙队施工速度快总结归纳:〔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要有单位;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既要检验是否是方程的根,又要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⑥写出答案要有单位.〔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必须双检验:①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②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②例1 某学校为绿化环境,方案种植600棵树,实际劳动中每小时植树的数量比原方案多2021结果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求原方案每小时种植多少棵树?【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设原方案每小时种植棵树,那么实际劳动中每小时植树的数量是12021,根据“结果提前2小时完成任务〞列出方程并求解.【解题过程】解:设原方案每小时种植棵树,依题意得:,解得=50.经检验=50是所列方程的根,并符合题意.【答案】原方案每小时种植50棵树.练习:某车间方案加工360个零件,由于技术上的改良,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比原方案多加工2021结果提前10天完成任务,求原方案每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关键描述语为:“提前10天完成任务〞;等量关系为:原方案天数=实际生产天数10.【解题过程】解:设原方案每天能加工个零件,可得:,解得:=6,经检验=6是原方程的解,【答案】原方案每天能加工6个零件.【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技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③例2 “六• 一〞儿童节前,某玩具商店根据市场调查,用2500元购进一批儿童玩具,上市后很快脱销,接着又用45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数量的倍,但每套进价多了10元.〔1〕求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多少元?〔2〕如果这两批玩具每套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5%,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多少元?【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1〕设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元,那么第一批进的件数是,第二批进的件数是,再根据等量关系:第二批进的件数=第一批进的件数×可得方程;〔2〕设每套售价是元,利润=售价﹣进价,根据这两批玩具每套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5%,可列不等式求解.【解题过程】解:〔1〕设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元,可得,解得=50,经检验:=50是分式方程的解,符合题意.答:第一批玩具每套的进价是50元;〔2〕设每套售价是元,第二批所购数量为×=75〔套〕.两批售出利润为5075﹣2500﹣4500≥〔25004500〕×25%,解得≥70,答:如果这两批玩具每套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不低于25%,那么每套售价至少是70元.【答案】150元;270元练习:东营市某学校2021年在某商场购置甲、乙两种不同足球,购置甲种足球共花费2021元,购置乙种足球共花费1400元,购置甲种足球数量是购置乙种足球数量的2倍.且购置一个乙种足球比购置一个甲种足球多花20211求购置一个甲种足球、一个乙种足球各需多少元;22021年为响应习“足球进校园〞的号召,这所学校决定再次购置甲、乙两种足球共50个.恰逢该商场对两种足球的售价进行调整,甲种足球售价比第一次购置时提高了10%,乙种足球售价比第一次购置时降低了10%.如果此次购置甲、乙两种足球的总费用不超过2900元,那么这所学校最多可购置多少个乙种足球?【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1〕设一个甲种足球需元,那么一个乙种足球需+2021根据购置甲种足球数量是购置乙种品牌足球数量的2倍,列出分式方程解答即可;〔2〕设此次可购置个乙种足球,那么购进甲种足球〔50﹣〕个,根据购置两种品牌足球的总费用不超过2900元,列出不等式解决问题.【解题过程】1设购置一个甲种足球需元,那么购置一个乙种足球需+2021由题意得:错误!=2×错误!得:=50经检验,=50是原方程的解可得+20210答:购置一个甲种足球需50元,购置一个乙种足球需70元.2设这所学校再次购置个乙种足球,那么购置50-个甲种足球,由题意得:50×1+10% ×50-+70×1-10% ≤ 2900解得:≤由题意知,最多可购置18个乙种足球答:这所学校此次最多可购置18个乙种足球.【答案】1甲需要50元,乙需要70元;2 18个【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根本的数学语言、标准其解题书写格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解分式方程的根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利用整式方程的解法求解〔2〕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及一般步骤:①去分母,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化整②解这个整式方程;——解整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验根〔3〕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清题意;②设未知数要有单位;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写出答案要有单位.重难点归纳〔1〕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审、设、列、解、验、答.〔2〕解分式方程应用题必须双检验:①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②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三〕课后作业根底型自主突破1.分式方程的根是.【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再代入〔﹣3〕进行检验即可.【解题过程】解: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3〕得:4-〔-3〕=0,解得:=-1,经检验:=-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案】=-1.2.甲做360个零件与乙做4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两人每天共做140个零件,假设设甲每天做个零件,列方程得A B C D【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设甲每天做个零件,根据甲做360个零件与乙做4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列出方程即可.【解题过程】解:设甲每天做个零件,根据题意得:.应选A.【答案】A.3.在课外活动跳绳时,相同时间内小林跳了90下,小群跳了12021小群每分钟比小林多跳2021设小林每分钟跳下,那么根据题意可列关于的方程为_______.【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如果设小林每分钟跳下,那么小群每分钟跳〔2021.题中有等量关系:小林跳90下所用的时间=小群跳12021用的时间,据此可列出方程.【解题过程】解:由于小林每分钟跳下,所以小群每分钟跳2021根据相同时间内小林跳了90下,小群跳了12021可知【答案】4.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变形正确的为〔〕A.2〔2〕=3〔-1〕B.2-2=3〔-1〕C.2-〔2〕=3 D.2-〔2〕=3〔-1〕【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去分母【思路点拨】方程两边同乘以-1,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即可.【解题过程】解:根据分式方程的特点,原方程化为,去分母时,两边同乘以-1,得:.应选D.【答案】D5.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甲班每天比乙班少植2棵树,甲班植60棵树所用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天数相等.假设设甲班每天植树棵,那么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选项是〔〕A.B.C.D.【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甲班植60棵树所用的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相等,等量关系为:甲班植60棵树所用的天数=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式.【解题过程】解:设甲班每天植树棵,那么乙班每天植树〔2〕棵,甲班植60棵树所用的天数为,乙班植70棵树所用的天数,可列方程为=.应选B.【答案】B.6.解分式方程=,以下四步中,错误的一步是〔〕A.方程两边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2-1;B.方程两边都乘以〔2-1〕,得整式方程2〔-1〕3〔1〕=6;C.解这个整式方程得:=1 ;D.原方程的解为=1【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再代入进行检验即可.【解题过程】解: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11得:2〔-1〕3〔1〕=6,解得:=1,经检验:=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应选D.【答案】D.能力型师生共研7.,那么a等于A B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思路点拨】直接去分母,化简可得出答案.【解题过程】解:去分母得:,整理得:〔1-e〕a=m-en,∵∴解得:a= .应选C.【答案】C.8.解关于的方程【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检验得出答案.【解题过程】解:方程两边同乘,得化简,得移项、合并同类项,得∵,∴,∴检验:当时,,所以,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案】探究型多维突破9.宁波火车站北广场将于2021年底投入使用,方案在广场内种植A、B两种花木共6600棵,假设A花木数量是B花木数量的2倍少600棵〔1〕A、B两种花木的数量分别是多少棵?〔2〕如果园林处安排26人同时种植这两种花木,每人每天能种植A花木60棵或B花木40棵,应分别安排多少人种植A花木和B花木,才能确保同时完成各自的任务?【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1〕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此题设B种花木的数量是棵,那么A种花木的数量是〔2-600〕棵,等量关系为:“广场内种植A、B两种花木共6600棵〞〔2〕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此题设安排人种植A种花木,那么安排〔26-〕人种植B种花木,等量关系为:“每人每天能种植A花木60棵或B花木40棵〞.【解题过程】解:〔1〕设B种花木的数量是棵,那么A种花木的数量是〔2-600〕棵根据题意,得,解得,答:A种花木的数量是42021,B种花木的数量是2400棵〔2〕设安排人种植A种花木,那么安排〔26-〕人种植B种花木根据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答:安排14人种植A种花木,安排12人种植B种花木,才能确保同时完成各自的任务【答案】142021,2400棵;214人种植A,12人种植B10.某商场销售A、B两种品牌的节能灯,每盏售价B种节能灯比A种节能灯多10元,且花费150元购置A种节能灯与花费2021购置B种节能灯的数量相同.〔1〕求每盏A、B两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分别是多少元?〔2〕某公司准备在该商场从A、B两种品牌的节能灯中选购其中一种,购置数量不少于10盏,因为购置数量较多,商场可给予以下优惠:购置A种节能灯每盏均按原售价8折优惠;购置B 种节能灯,5盏按原售价付款,超出5盏每盏按原售价5折优惠,请帮助该公司判断购置哪种节能灯更省钱.【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1〕设每盏A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是元,那么每盏B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是〔10〕元,根据“花费150元购置A种节能灯与花费2021购置B种节能灯的数量相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设该公司购置节能灯a盏,那么a≥10.用含a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购置A种品牌的节能灯的费用为:30×=24a〔元〕;购置B种品牌的节能灯的费用为:40×540×〔a﹣5〕=202100〔元〕.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题过程】解:〔1〕设每盏A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是元,那么每盏B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是〔10〕元,根据题意得,,解得=30,经检验,=30是原方程的解.那么10=40.答:每盏A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是30元,每盏B种品牌的节能灯的售价是40元;〔2〕设该公司购置节能灯a盏,那么a≥10.如果购置A种品牌的节能灯,那么费用为:30×=24a〔元〕;如果购置B种品牌的节能灯,那么费用为:40×540×〔a﹣5〕=202100〔元〕.当24a=202100时,a=25;当24a>202100时,a>25;当24a<202100时,a<25.故该公司购置节能灯盏数a满足10≤a<25时,购置A种品牌的节能灯更省钱;购置节能灯25盏时,两种品牌的节能灯一样省钱;购置节能灯盏数a满足a>25时,购置B种品牌的节能灯更省钱.【答案】130元,40元;2该公司购置节能灯盏数a满足10≤a<25时,购置A种品牌的节能灯更省钱;购置节能灯25盏时,两种品牌的节能灯一样省钱;购置节能灯盏数a满足a>25时,购置B种品牌的节能灯更省钱.自助餐1.分式方程的解为A B C D无解【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依据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可得.【解题过程】去分母得4〔2〕-16=-3-2,解得=2经检验,当=2时,〔2〕-2=0,即=2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故原方程无解.应选D【答案】D2.为保证达万高速公路在2021年底全线顺利通车,某路段规定在假设干天内完成修建任务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比规定时间多用40天,如果甲、乙两队合作,天,由题意列出的方程是〔〕A BC D【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设规定的时间为天.那么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是〔10〕天,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是〔40〕天.根据甲、乙两队合作,可比规定时间提前14天完成任务,列方程为.【解题过程】设规定时间为天,那么甲队单独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乙队单独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甲、乙两队合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那么.应选B【答案】B3.在分式中,,那么F=_________【知识点】分式方程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先去分母得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可得结果.【解题过程】解:方程两边同乘,得化简,得∵,∴∴F=检验:当F=时,,所以,F=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案】4.甲方案用假设干天完成某项工作,在甲独立工作两天后,乙参加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任务,设甲方案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那么的值是__________.【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设甲方案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根据题意可得乙方案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由在甲独立工作两天后,乙参加此项工作,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任务,列方程求解.【解题过程】解:设甲方案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天,由题意得,,解得:=6,经检验,=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甲方案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6天【答案】65 解关于的方程:【知识点】分式方程解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即可化成整式方程,解方程求得的值,然后进行检验,确定方程的解.【解题过程】解:方程两边同乘,得化简,得∵,∴检验:当时,,所以,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案】6 某工厂方案在规定时间内生产24000个零件,假设每天比原方案多生产30个零件,那么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多生产300个零件1求原方案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和规定的天数2为了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工厂在安排原有工人按原方案正常生产的同时,引进5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共同参与零件生产,每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比2021人原方案每天生产的零件总数还多2021按此测算,恰好提前两天完成240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求原方案安排的工人人数【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应用【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思路点拨】〔1〕设原方案每天生产零件个,根据相等关系“原方案生产24000个零件所用时间=实际生产〔240003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列方程,解出即为原方案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再代入即可求得规定天数;〔2〕设原方案安排的工人人数为人,根据“〔5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原方案每天生产的零件个数〕×〔规定天数-2〕=零件总数24000个〞可列方程[5×202112021×2400] ×10-2=24000,解得的值即为原方案安排的工人人数【解题过程】解:1设原方案每天生产零件个,由题意得,,解得=2400,经检验,=240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规定的天数为24000÷2400=10〔天〕答:原方案每天生产零件2400个,规定的天数是10天〔2设原方案安排的工人人数为人,由题意得,[5×202112021×2400] ×10-2=24000,解得,=480,经检验,=480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答:原方案安排的工人人数为480人【答案】1 原方案每天生产零件2400个,规定的天数是10天;2原方案安排的工人人数为48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式方程(2)》教学设计
一、 复习旧知
1、 某运输公司需要装一批货物,由于机械设备没有即时到位,只好先用人工装运,6 h 完成了一半任务;后来机械装运和人工装运同时进行,1 h 完成了后一半任务。
如果设单独采用机械装运x h 可以完成后一半任务,那么x 满足怎样的方程?
请找出此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人工装运的工作效率+机械装运的工作效率)×1=12 111()11222x +⨯=即1116x
+= 二、 讲授新知 你能设法求出分式方程1116x
+=的解吗? 解方程1116x
+=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6x ,得
x+6=6x
解这个方程,得x=65
例1 解方程:132x x
=- 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x x -,得
3(2)x x =-
解这个方程,得 3x =
检验:将x=3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1=右边
所以,x=3是原方程的根。
例2 解方程542332x x x +=-- 480600452x x
-= 解略
议一议:P80
在这里,x=2不是原方程的根,因为它使得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我们称它为原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
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想一想:
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三、 随堂练习
1、 解方程:
(1)341x x =- (2)542332x x x
+=-- 2、 若方程3
23-=--x k x x 会产生增根,试求k 的值 四、 学习小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
五、 作业P82习题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