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盐析沉淀.
蛋白质盐析沉淀注意什么

蛋白质盐析沉淀注意什么蛋白质盐析沉淀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
在进行蛋白质盐析沉淀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样品准备1. 蛋白质纯度:蛋白质盐析沉淀通常适用于纯度较低(小于90%)的混合蛋白质样品。
纯度较高的蛋白质样品可能不适合盐析沉淀。
2. 样品浓度:样品浓度越高,盐析沉淀效果越好。
通常建议将样品浓度调整到1-10 mg/mL之间。
二、选择盐类1. 效应盐:常用的盐类包括氯化铵(NH4Cl),硫酸镁(MgSO4),硫酸铵((NH4)2SO4)等。
选择盐类时应考虑蛋白质的特性,如等电点,溶解度等。
2. 盐浓度:盐浓度决定了蛋白质与水溶液中盐发生的相互作用。
通常情况下,建议初始盐浓度为0.2 M-0.6 M。
三、溶液调整1. 缓冲液:选择适当的缓冲液调整pH,以维持蛋白质的稳定性。
2. 添加剂:有时需要添加其他物质来增强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盐析沉淀效果,如PEG(聚乙二醇),酒精等。
四、操作条件1. 温度:通常在低温(0-10)下进行盐析沉淀,以减少蛋白质的活性丧失和减慢沉淀速度。
但不同蛋白质可能对温度敏感,需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2. 剪切力:避免过多的搅拌、震荡和搅拌,以减少蛋白质的结构破坏。
五、沉淀收集1. 沉淀形态:蛋白质盐析沉淀可呈现不同形式,如团块状、颗粒状等。
需要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沉淀形态。
2. 沉淀收集:通过一定的分离技术(如离心、过滤等)将蛋白质沉淀从上清液中分离。
收集到的沉淀应及时冷冻或冷藏保存,避免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丧失。
六、结构和活性分析1. 盐析沉淀后的分离物可以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等技术进行纯度和结构分析。
2. 通过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判断蛋白质盐析沉淀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盐析沉淀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它可以通过调整盐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实现蛋白质的高效沉淀。
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性质、溶液的调整、操作条件和沉淀收集等方面。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沉淀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三、蛋白质的盐析透析

实验三、蛋白质的盐析透析一、蛋白质盐析(一)目的要求了解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加深对影响蛋白质胶体分子稳定性因素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及蛋白质分子上某些基团离子化而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电荷,增加了水化层的厚度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水膜和电荷一旦被除去,蛋白质颗粒将由于失去电荷和脱水而发生沉淀。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如硫酸铵、硫酸镁、氯化钠等)后,蛋白质便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这种沉淀作用称为蛋白质盐析。
其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当除去引起蛋白质沉淀因素后,被盐析的蛋白质仍可重新溶于水中,其天然性质不发生变化。
用不同浓度的盐可将不同种类蛋白质从混合溶液中分别沉淀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分级盐析。
例如蛋清溶液中的球蛋白可被半饱和的硫酸铵溶液沉淀提取,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可使清蛋白沉淀析出。
因此,盐析法常被用于分离和提取各种蛋白质及酶制剂。
(三)试剂及材料1、10%蛋清溶液选新鲜鸡蛋,轻轻在蛋壳上击破一小孔,取出蛋清,按新鲜鸡蛋清1份,九份0.9%NaCl 溶液的比例稀释配制蛋清液,混匀,用四层纱布过滤后备用。
2、饱和硫酸铵溶液称取76.6g硫酸铵溶于100mL 25℃蒸馏水中。
3、固体硫酸铵。
(四)操作方法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0%蛋清溶液5 mL,饱和硫酸铵5 mL,静置5min,观察有否沉淀物产生,沉淀物为何物?2、取其一试管,用点滴管弃去上清夜,加水至沉淀物,观察沉淀是否会再溶解,说明沉淀反应是否可逆。
3、用滤纸把另一试管的沉淀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添加固体硫酸铵至溶液饱和,注意观察溶液有否蛋白质沉淀产生,此沉淀又为何物?注意:把溶液中硫酸铵固体沉淀与蛋白质沉淀区别开来。
二、蛋白质的透析(一)目的要求学习透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透析是利用小分子能通过,而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原理,把不同性质的物质彼此分开的一种手段。
透析过程中因蛋白质分子体积很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无机盐小分子则能透过半透膜进入水中,不断更换透析用水即可将蛋白质与小分子物质完全分开。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实际上就是通过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从而使得蛋白质凝聚,最终从溶液中析出。
蛋白质的沉淀其实就是将蛋白质分子聚集,使得它从溶液中析出的一种现象。
”各种蛋白纯化分离大集合!一、沉淀法1、盐析实验原理: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并破坏水化膜。
蛋白质易溶于水,因为其分子的-COOH -NH2和-OH都是亲水基团,这些基团与极性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化层,包围于蛋白质分子周围形成1~100 nm大小的亲水胶体,从而削弱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当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2- 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
2、等电点沉淀法:实验原理: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蛋白质又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点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
注意点: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
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等电点不同。
3、有机溶剂沉淀法实验原理:加入有机溶剂使水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因而增加了两个相反电荷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和沉淀。
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沉淀的另一种解释认为与盐析相似,有机溶剂与蛋白质争夺水化水,致使蛋白质脱除水化膜,而易于聚集形成沉淀。
影响因素:(一)有机溶剂的选择(二)温度的控制(三)pH值(四)离子强度用此法析出的沉淀一般比盐析法易过滤或离心沉降,分离后的蛋白质沉淀应立即用水或者缓冲液溶解,以达到降低有机溶剂的浓度的目的。
此法在血液制品的制备过程中较多使用。
盐析沉淀蛋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步骤。
3. 分析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盐析沉淀蛋白质是一种利用中性盐溶液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方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最终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如下:1. 中性盐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降低蛋白质溶解度。
2. 中性盐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降低蛋白质之间的静电斥力,使蛋白质分子聚集,从而沉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溶液(如鸡蛋清、牛奶等)- 中性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 双缩脲试剂- 滤纸- 离心机- 移液管- 试管-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烧杯- 酒精灯- 烧杯夹- 铁架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蛋白质溶液: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加入适量的中性盐,充分搅拌,使中性盐溶解。
2. 盐析沉淀:将蛋白质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如60℃),保温一段时间(如30分钟),使蛋白质充分沉淀。
3. 过滤:将保温后的蛋白质溶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
4. 洗涤:用蒸馏水冲洗沉淀,去除未沉淀的杂质。
5. 干燥:将沉淀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6. 检测:取一定量的沉淀,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蛋白质的存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蛋白质溶液逐渐出现沉淀,沉淀物呈白色或乳白色。
通过双缩脲试剂检测,沉淀物中存在蛋白质。
2. 实验分析:- 盐析沉淀效果与中性盐的种类、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性盐均能有效沉淀蛋白质。
- 盐析沉淀效果与蛋白质溶液的浓度有关。
蛋白质溶液浓度越高,盐析沉淀效果越好。
- 盐析沉淀效果与保温时间有关。
保温时间越长,蛋白质沉淀效果越好。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蛋白质的盐析沉淀,验证了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盐析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白质的盐析原理及其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2. 掌握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习通过改变盐浓度来控制蛋白质的沉淀和溶解。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在溶液中处于溶解状态时,其表面带有电荷,使得蛋白质分子相互排斥,保持分散状态。
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时,盐离子会与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作用,减少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从而使蛋白质分子聚集形成沉淀。
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盐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条件温和等优点。
通过调节盐浓度,可以控制蛋白质的沉淀和溶解,实现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牛血清白蛋白(BSA)- 氯化钠(NaCl)- 0.1mol/L盐酸- 0.1mol/L氢氧化钠- 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 移液器- 离心机- 75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配制蛋白质溶液:将BSA溶解于0.1mol/L盐酸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蛋白质溶液。
2. 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将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0.1mol/L、0.5mol/L、1.0mol/L、1.5mol/L和2.0mol/L的盐溶液。
3. 加入盐溶液:分别取1mL蛋白质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充分混合。
4. 观察沉淀现象:观察蛋白质溶液在加入不同浓度盐溶液后的沉淀情况,记录沉淀出现的盐浓度。
5. 离心分离:将混合后的溶液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进行蛋白质浓度测定。
6. 蛋白质浓度测定:使用蛋白质浓度测定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沉淀前后的蛋白质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沉淀现象: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液的沉淀现象逐渐明显。
当盐浓度为0.5mol/L时,蛋白质开始出现沉淀;当盐浓度为1.5mol/L时,沉淀现象最为明显。
2. 蛋白质浓度:通过离心分离和蛋白质浓度测定,可以发现,沉淀前后蛋白质浓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盐析过程中蛋白质未发生变性。
生化实验实验三-蛋白质颜色反应及沉淀反应

实验三蛋白质颜色反应及沉淀反应一、目的1、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及方法。
2、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3、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
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某种或某些基团与显色剂作用,可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不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同,颜色反应亦不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亦可产生相同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仅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决定被测物质是否是蛋白质。
颜色反应是一些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性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
三、实验器材1、鸡蛋白2、试管3、吸管4、滴管5、水浴锅等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将鸡蛋白用蒸馏水稀释20-40倍,2-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
2、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3、10%氢氧化钠溶液:10g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4、浓硝酸:比重1.42。
5、1%硫酸铜溶液:硫酸铜1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6、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100ml加硫酸铵至饱和。
7、95%乙醇。
8、结晶氯化钠。
9、1%醋酸铅: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0、饱和苦味酸溶液。
11、1%醋酸溶液:冰醋酸1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1、颜色反应:A、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两分子尿素经过加热形成的双缩脲的结构相似,能与硫酸铜结合成红紫色的络合物。
取一支试管,加蛋白质溶液10滴,再加10%NaOH溶液10滴及1%CuSO4溶液2滴,混匀,观察是否出现紫玫瑰色。
B、黄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
遇硝酸可硝化成黄色物质,此物质在碱性环境中变为橘黄色的硝苯衍生物。
于一试管中加蛋白质溶液10滴及浓硝酸3-4滴,加热,冷却后再加10%NaOH溶液5滴,观察颜色变化。
C、茚三酮反应: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则产生蓝紫色的还原茚三酮、茚三酮和氨的缩合物。
蛋白质的盐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白质盐析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蛋白质盐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分析蛋白质盐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盐析是指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过程。
这是因为中性盐中的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层,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而发生沉淀。
蛋白质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当降低盐浓度或去除盐离子时,蛋白质可以重新溶解。
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的沉淀和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盐的种类、浓度、pH值、温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鸡蛋清、硫酸铵、蒸馏水、pH试纸、移液器、试管、烧杯、搅拌器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蛋清溶液:取新鲜鸡蛋,轻轻敲破蛋壳,取出蛋清,按新鲜鸡蛋清1份,九份0.9%NaCl溶液的比例稀释配制蛋清液,混匀,用四层纱布过滤后备用。
2. 配制硫酸铵溶液:称取适量硫酸铵,溶于适量蒸馏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硫酸铵溶液。
3. 盐析实验:将蛋清溶液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充分搅拌,观察蛋白质沉淀情况。
4. 沉淀与溶解实验:将沉淀的蛋白质用蒸馏水洗涤,观察蛋白质是否能够重新溶解。
5. 分析实验现象:记录蛋白质沉淀和溶解的情况,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1)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蛋清溶液中蛋白质沉淀逐渐增多。
(2)当硫酸铵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蛋白质沉淀量达到最大。
(3)继续增加硫酸铵浓度,蛋白质沉淀量不再增加。
(4)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后的蛋白质,部分蛋白质重新溶解。
2. 实验分析(1)蛋白质盐析过程中,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导致蛋白质沉淀。
(2)当硫酸铵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蛋白质沉淀量达到最大,说明此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
(3)继续增加硫酸铵浓度,蛋白质沉淀量不再增加,说明蛋白质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4)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后的蛋白质,部分蛋白质重新溶解,说明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蛋白质沉淀的方法蛋白质沉淀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目标蛋白质。
在实验室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沉淀蛋白质,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盐析法。
盐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它利用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沉淀的特性来实现分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沉淀的蛋白质溶液加入适量的盐溶液中,使盐浓度达到蛋白质的盐饱和度。
2. 静置一段时间,让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沉淀。
3. 用离心机将混合物进行离心,将沉淀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二、醋酸铵沉淀法。
醋酸铵沉淀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它利用蛋白质在醋酸铵高浓度下沉淀的特性来实现分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沉淀的蛋白质溶液加入适量的醋酸铵溶液中,使醋酸铵浓度达到蛋白质的饱和度。
2. 静置一段时间,让蛋白质在高醋酸铵浓度下沉淀。
3. 用离心机将混合物进行离心,将沉淀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三、甲醇沉淀法。
甲醇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它利用蛋白质在甲醇中的沉淀特性来实现分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沉淀的蛋白质溶液加入适量的甲醇中,使蛋白质在甲醇中沉淀。
2. 静置一段时间,让蛋白质充分沉淀。
3. 用离心机将混合物进行离心,将沉淀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四、硫酸铵沉淀法。
硫酸铵沉淀法是一种利用硫酸铵对蛋白质的沉淀作用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沉淀的蛋白质溶液加入适量的硫酸铵溶液中,使硫酸铵浓度达到蛋白质的饱和度。
2. 静置一段时间,让蛋白质在高硫酸铵浓度下沉淀。
3. 用离心机将混合物进行离心,将沉淀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蛋白质沉淀方法及其操作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加水
沉淀是否溶解? 沉淀是否溶解?
沉淀? 沉淀? 加入1%醋酸4 1%醋酸 加入5% 5%鞣酸数滴 加入1%醋酸4-5滴,加入5%鞣酸数滴
蛋白质溶液2 蛋白质溶液2 ml 加入
混匀
沉淀? 沉淀?
加水
沉淀是否溶解? 沉淀是否溶解?
加入1%醋酸4 加入1%醋酸4-5滴,加入饱和苦味酸数滴 1%醋酸
实验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1、实验目的
•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 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2、实验难点与重点
• 2.1蛋白质沉淀的方法有哪些 • 2.2蛋白质沉淀反应的原理
3、实验原理
• 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水化膜、表面电荷 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的因素:水化膜、 • 加入适当试剂使蛋白质分子处于等电点状态或失去水 化层,或者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解的盐后, 化层,或者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解的盐后,蛋白质的 胶体溶液就不稳定,并将产生沉淀。 胶体溶液就不稳定,并将产生沉淀。
• 改变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及电荷的主要途 径有:
–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改变溶液的pH –改变溶液的介电常数 –改变溶液的温度
• 蛋白质沉淀可逆与不可逆的区别
• 能使蛋白质沉淀的试剂有: 能使蛋白质沉淀的试剂有:
高浓度中性盐
(NH4)2SO4、Na2SO4、NaCl(中和蛋白质的电荷,可逆) NH4)2SO4、Na2SO4、NaCl(中和蛋白质的电荷,可逆) 这种加入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盐析, 这种加入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用于蛋白质分 离制备
生物碱试剂沉淀:三氯乙酸,苦味酸,钨酸等(必须在溶液pH 生物碱试剂沉淀:三氯乙酸,苦味酸,钨酸等(必须在溶液pH 沉淀 大于pI pI时 蛋白质带正电荷,可以与生物碱试剂结合) 大于pI时,蛋白质带正电荷,可以与生物碱试剂结合) 加热变性沉淀 变性沉淀: 加热变性沉淀:豆腐 等电点沉淀 Glu的生产 沉淀: 等电点沉淀:Glu的生产
蛋白质沉淀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蛋白质沉淀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不同沉淀剂对蛋白质沉淀效果的影响。
3. 探究蛋白质沉淀的最佳条件。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如pH、温度、离子强度等,会发生沉淀现象。
蛋白质沉淀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盐析: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
2. 等电点沉淀: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此时加入少量电解质即可使蛋白质沉淀。
3. 重金属盐沉淀: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巯基、羧基等官能团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4. 酶促反应:某些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变性,使其沉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清、硫酸铵、氯化钠、硝酸银、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铵、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离心机、烧杯、玻璃棒、移液器、pH计、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盐析实验:将鸡蛋清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混合,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2. 等电点沉淀实验:将鸡蛋清溶液调至不同pH值,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3. 重金属盐沉淀实验:将鸡蛋清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4. 酶促反应实验:将鸡蛋清溶液与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析实验: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沉淀现象逐渐明显。
当硫酸铵浓度达到0.8 mol/L时,蛋白质基本完全沉淀。
2. 等电点沉淀实验:当鸡蛋清溶液的pH值为4.7时,蛋白质沉淀现象最为明显。
3. 重金属盐沉淀实验: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沉淀现象逐渐明显。
当硝酸银浓度达到0.1 mol/L时,蛋白质基本完全沉淀。
4. 酶促反应实验: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沉淀现象逐渐明显。
当氢氧化钠浓度达到0.5 mol/L时,蛋白质基本完全沉淀。
六、实验结论1. 盐析是蛋白质沉淀的有效方法,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蛋白质沉淀效果逐渐增强。
生化实验盐析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盐析法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原理。
2. 掌握盐析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学会通过盐析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
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盐析法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盐析法是一种利用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方法。
当盐浓度增加时,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氢键、疏水作用等相互作用减弱,导致蛋白质分子聚集并沉淀。
通过调节盐浓度,可以使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下沉淀,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蛋白质样品:如鸡蛋清、牛奶蛋白等。
- 盐:如NaCl、KCl等。
- pH调节剂:如NaOH、HCl等。
- 水浴锅、移液器、离心机、pH计等。
2. 实验试剂:- 0.1mol/L KCl溶液。
- 1mol/L NaCl溶液。
- 0.1mol/L HCl溶液。
- 0.1mol/L 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蛋白质样品: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加入适量的0.1mol/L KCl溶液,搅拌均匀。
2. 调节pH值:使用pH计检测溶液的pH值,如需调节,用0.1mol/L HCl或NaOH溶液进行调节。
3. 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1mol/L NaCl溶液,边加边搅拌,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4. 离心:将沉淀的蛋白质离心,收集沉淀物。
5. 洗涤:向沉淀物中加入适量的0.1mol/L KCl溶液,搅拌,静置,再次离心,收集沉淀物。
6. 溶解:将洗涤后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0.1mol/L KCl溶液,溶解。
7. 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分析蛋白质的纯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加入1mol/L NaCl溶液后,蛋白质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 离心后,沉淀物为白色固体,溶解后溶液呈透明状。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呈线性关系。
实验三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反应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

实验三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反应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3、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表面,由于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称为稳定的胶体颗粒,所以蛋白质溶液和其他亲水胶体溶液相类似。
但是,蛋白质胶体颗粒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可逆沉淀反应: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但它的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性质,沉淀因素出去后,能在溶于原来的溶剂中。
这种作用称为可逆沉淀反应,又叫做不变性沉淀反应。
属于这一类的反应有盐析作用、利用等电点的沉淀以及在低温下,乙醇、丙酮对蛋白质的短时间作用等。
2、不可逆沉淀反应: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原来的天然性质,这时蛋白质已发生变性。
这种变性蛋白质的沉淀不能再溶于原来溶剂中的作用叫做不可逆沉淀反应。
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过酸、过碱、加热、震荡、超声波,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反应。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试管及试管架,移液管,玻璃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量筒。
2、试剂(1)蛋白质溶液:取5ml鸡蛋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4~8层纱布过滤,新鲜配制;(2)饱和硫酸铵溶液:称取固体(NH4)2SO4加于1000ml蒸馏水中,在70~80°C下搅拌促溶,室温中放置过夜,瓶底析出白色结晶,上清液即为饱和硫酸铵溶液。
(3)饱和苦味酸溶液:称取2g苦味酸放入三角烧瓶,加蒸馏水100ml,80℃水浴约10min 使之完全溶解,于室温下冷却后瓶底析出黄色结晶,上清液即为饱和苦味酸,此溶液可存放数年;(4)其他试剂硫酸铵粉末,3%硝酸银,1%醋酸铅,1%硫酸铜,10%三氯乙酸,0.5%磺基水杨酸,95%乙醇,1%醋酸,5%鞣酸。
实验三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二)-沉淀反应

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有机溶剂沉淀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使蛋白 质沉淀析出的方法。
有机溶剂的作用
降低水的介电常数,消除或减少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使蛋白质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
常用有机溶剂
乙醇、丙酮、甲醇等。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01
02
03
重金属盐沉淀法
淀。
操作步骤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溶 液(如硫酸铵、氯化钠等),搅 拌均匀后静置,待蛋白质沉淀后
将上清液与沉淀分开。
结果分析
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法收集沉淀, 测定沉淀的质量和蛋白质含量,
计算沉淀收率。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原理
有机溶剂能够降低水的介电常数, 使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荷作用减 弱,导致蛋白质凝聚成沉淀。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加入有机溶剂后,蛋白质溶液逐渐浑浊,最 终形成白色沉淀。
结果分析
有机溶剂沉淀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能够有效降低蛋白质的溶解 度,促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结果分析
1 2
实验原理
重金属盐能够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 物,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
实验的应用与拓展
应用
本实验方法可用于初步分离和纯 化蛋白质,为后续蛋白质的结构 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拓展
本实验方法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 品、食品、药品等领域中的蛋白 质分离纯化,为相关产品的研发 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操作步骤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溶 剂(如甲醇、乙醇等),搅拌均匀 后静置,待蛋白质沉淀后将上清液 与沉淀分开。
蛋白酶的盐析沉淀实验报告

蛋白酶的盐析沉淀实验报告班级:生工1005 学号:00 姓名:朱同辉实验目的:1.掌握使蛋白质胶体溶液保持稳定的因素;2.了解蛋白质沉淀的几种方法及其意义;3.掌握测定蛋白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4.学习酶活力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中性盐,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称为盐溶;而加入大量中性盐达一定浓度,蛋白质就会沉淀,称为盐析。
原理 : ①大量盐加入后,能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去除水膜;②大量盐能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使分子间静电斥力减弱,疏水作用增强,使蛋白质沉淀。
盐析效果: 二价离子 > 一价离子离子半径小 > 离子半径大阳离子∶Mg2+>Ca2+>Ba2+>NH4+>Na+>K+>Pb+>Cs+ 阴离子∶PO43->SO42->Cl->Br->NO3->I->SCN-蛋白质的溶解度与盐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可以用Cohn 经验式来表示:式中:S —蛋白质的溶解度 I —离子强度β—常数,与温度和pH 有关Ks —盐析常数,与蛋白质和盐的种类有关其中I 根据下式计算:式中:ci —i 离子的浓度(mol/L ) zi —i 离子所带的电荷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福林(Folin )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可被酪氨酸还原成兰色化合物,蛋白酶水解酪蛋白产生酪氨酸,将产物中未被水解的酪蛋白除去后与福林试剂作用,根据显兰色的深浅可以计算出酪氨酸的产生量,从而推断酶活力的大小。
蛋白酶液的稀释、酶活测定和计算K —在酪氨酸标准曲线上O.D 值为l 时酪氨酸的微克数(μg ),K 值为108.53680D .O N K 104⨯⨯⨯=酶活力IK S log s -β=2ii z c 21I ∑=N—酶液稀释倍数4—酶反应液为4 ml,取出1 ml测定,故乘以410—反应时间为10 min参考稀释倍数:原酶、饱和度20%,30%,40%,50%,60%,70%的上清液分别为1000,200,150,100,100,100,50倍实验步骤:1)蛋白质盐析分两个大组进行实验,每大组取6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50 ml蛋白酶液,分别称量5.70,8.80,12.16,15.66,19.5和23.6固体硫酸铵粉末(对应20%,30%,40%,50%,60%,70%饱和度),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下,将其缓慢加入酶液中,加完后再搅拌5 min,使硫酸铵完全溶解。
盐析沉淀实验报告

1. 了解盐析沉淀的原理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2. 掌握盐析沉淀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盐析沉淀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盐析沉淀是一种利用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方法。
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时,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从而发生沉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 硫酸铵- 氯化钠- 蒸馏水- pH计- 离心机- 移液器- 试管2. 实验仪器:- 烧杯- 电子天平- 磁力搅拌器- 显微镜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一定量的硫酸铵和氯化钠,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准备蛋白质溶液:取一定量的BSA溶液,用pH计测定其pH值,调整至中性。
3. 进行盐析沉淀实验:a. 将BSA溶液分为三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铵溶液。
b. 将BSA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c. 将三份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分钟。
d. 将溶液离心,收集沉淀。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a.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沉淀的形成情况。
b. 使用显微镜观察沉淀的形态。
5. 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a. 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BSA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沉淀逐渐增多。
b. 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BSA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沉淀逐渐增多。
c. 在硫酸铵浓度为2M时,沉淀最为明显,溶液颜色变浅。
2. 结果分析:a. 盐析沉淀的效果与盐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沉淀效果越好。
b. 硫酸铵对BSA的沉淀效果优于氯化钠,可能是由于硫酸铵的离子强度较高,对蛋白质的沉淀作用更强。
c. 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与沉淀的形成密切相关,颜色越浅,沉淀越多。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盐析沉淀的原理及其在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盐析沉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以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蛋白质提取和纯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一)盐析沉淀
【实验原理】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浓溶液会使蛋白质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当盐浓度不同,析出的蛋白质也不同。
如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
降低盐溶液浓度后,由盐析作用获得的蛋白质沉淀能再溶解,因此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
盐析法分离蛋白质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制品的制备和个别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实验材料】
1.蛋白质溶液:5%卵清蛋白溶液或鸡蛋清水溶液(新鲜鸡蛋清:水=1:9);
2.饱和硫酸铵溶液;
3.固体硫酸铵
【实验方法】
1.取锥形瓶一个,加入蛋白质溶液5.0ml,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半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数分钟,则析出球蛋白。
将混合液转移至两离心管(等量)中,2000rpm离心5min,小心将上清夜转移至小烧杯;向沉淀中加少蒸馏水,观察是否溶解,为什么?
2.向小烧杯中上清液添加硫酸铵粉末,边加边摇,直至不再溶解为止,此时析出的沉淀为清蛋白。
转移至两离心管(等量)中,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向清蛋白沉淀中加少量蒸馏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
蛋白质溶液 5.0ml
饱和硫酸铵 5.0ml
放锥形瓶中,混匀,
静置数分钟
至两离心管中(等量)
离心5min
取上清液至小烧杯球蛋白沉淀
添加硫酸铵粉末,加少量H2O
边加边摇?再溶解
至两离心管中(等量)
离心5min
弃上清清蛋白沉淀
加少量H2O
?再溶解
思考:1.盐析后球蛋白沉淀加水再溶解后,加热,再加水,是否溶解?
2.清蛋白沉淀加水后再溶解,用何方法可再沉淀而不变性?
(二)茚三酮反应
【实验原理】
除了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和蛋白质都合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具有氨基或能释放氨的化合物都有此反应,但尿素、马尿二酮吡嗪和肽键上的亚氨基不呈现此反应。
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茚三酮反应不是特异性反应,在定性定量测定中,应严防干扰物存在。
该反应十分灵敏,1:15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出现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
【实验材料】
1.蛋白质溶液:5%卵清蛋白溶液或鸡蛋清水溶液(新鲜鸡蛋清:水=1:9);
2.0.5%甘氨酸溶液;
3.0.1%茚三酮水溶液:
4.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实验方法】
1.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1ml,再加入0.5ml0.1%茚三酮水溶液,充分混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2min。
观察颜色由粉红色变为紫红色再变为蓝色。
2.取小块滤纸,加一滴0.5%甘氨酸溶液,用电吹风吹干后在原处加一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再用电吹风烘干显色,观察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混匀后,沸水浴中加入1~2min。
观察结果:粉红色→紫红色→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