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其防治对策
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
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和急救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液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以期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未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未及时更换输液部位等。
这些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
2. 输液药物配置不当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配置,如药物浓度、pH值等。
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3. 输液巡视不到位在输液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部位异常等情况。
这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空气栓塞、药物渗漏等。
4. 患者教育不足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了解不足,部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时未能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此外,部分患者对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未进行充分告知,导致治疗风险增加。
5. 输液器材质量问题部分输液器材质量不合格,如针头、输液管等。
这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堵塞、漏液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二、整改办法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应包括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技巧、药物配伍禁忌等。
2. 规范输液药物配置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药物浓度、pH值等符合要求。
同时,了解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 加强输液巡视护理人员应加强输液巡视,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巡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输液部位异常等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4. 提高患者教育质量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了解。
在输液前,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配合度。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静脉输液操作的风险1.穿刺风险:静脉输液操作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如果穿刺不准确或不注意卫生条件,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感染风险:输液过程中,若无严格的无菌操作,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输液部位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对静脉注射较为敏感,如快速输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休克。
二、静脉输液操作的防范措施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静脉输液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等静脉较为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选择静脉难以触及的部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在进行穿刺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刺针或输液管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检查输液设备:在使用输液设备前,应检查针头是否完好、管道是否畅通,确保设备无损坏,以防止药液外漏或输液速度过快。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5.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头:输液管和穿刺针头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三、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到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合理的静脉输液操作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持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较高,但通过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静脉治疗中的问题与安全对策
精品医学ppt
22
7. 加强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
巡视病房时多和患者沟通,注意 交流技巧,尤其对于精神紧张、恐惧 的患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及其需要, 争取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况、愉快、 安全地接受静脉输液,以达到理想用 药的目的。
精品医学ppt
23
8. 改进静脉配药环境及流程
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建立 药物配制中心,药液在配制中心 进行配制,从而减少药物配制过 程中的各种污染环节,减少医源 性污染,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
精品医学ppt
17
2. 加强业务能力训练及职业素质训练
认真抓好护士的操作技能训练,巩 固专业理论。在全程静脉输液中,加 强各项查对制度,严格做好各项安全 防护措施。护士要注意每个环节工作 的准确性,包括执行医嘱、配药、挂 液体、注射、拔针等环节都要做好查 对,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
精品医学ppt
精品医学ppt
9
6. 护士方面的因素
职业素质差,操作中不认真执行 “三查八对”制度,加错或输错药, 给患者造成损失及心理不安全感,重 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精品医学ppt
10
7. 患者方面的因素
患者坐着或空腹输液易出现不良反应, 如心悸、恶心、头晕等现象。主要诱发因 素:患者空腹时血糖低,心跳加快引起紧 张、恐惧; 或坐立时间过长,体质虚弱、疲 劳等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对输液 滴数认识不足,自行调节输液滴数。据调 查,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过快、过慢者 占 23.3%,其中加快输液速度者占 80%。
精品医学ppt
6
4. 配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配药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造成操作过程污染,如加药过程中液体的瓶 口、空针轴心的后 1/3 被污染,导致药液污 染; 在启开瓶盖后时间较长不消毒就开始加 药,形成医源性感染。药物要现配现用,不 能配置时间过长再给患者输入,24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护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操作不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导致输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感染;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局部血肿等;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或药物效果不佳。
2. 药物配伍禁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如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可能导致pH值改变,影响药物稳定性。
此外,部分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3. 护理不到位护理不到位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如输液过程中未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
4.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也会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如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增加;患者过敏体质,对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完成治疗等。
二、静脉输液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针对操作不当的问题,应加强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
此外,还需加强对新进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
2. 严格药物配伍管理为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性质和配伍要求。
在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避免不合理配伍。
同时,加强药物说明书和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新型药物的配伍信息。
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第一篇: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静脉输液的安全问题及对策(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八科韩璐)摘要:①目的:通过对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讨针对各种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的相对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②方法: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安全意识的培养,针对隐患发生源(治疗室、输液药物、输液用具等),完善与输液安全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③结果:针对各中安全隐患,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④结论:护士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加强法律意识,增强静脉输液的安全意识,熟练静脉输液的各种操作流程及技能,及时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静脉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对策正文: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可达到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或消除腹水及组织水肿。
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作出如下分析及归纳总结。
1.安全问题1.1治疗室环境及医疗用物不合格(1)治疗室未严格按照规定清洁消毒,室内空气及治疗桌面细菌严重超标,工作人员未严格洗手,造成配药过程中的污染。
(2)治疗车、治疗盘、止血带、盛放镊子、棉签及输液贴的缸子等医疗工具未按规定严格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合格,存在包装破裂、漏气,过期等不合格产品,护士在使用时未能严格检查。
1.2药物配置过程中的隐患随着层出不穷的各类新药在临床输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药物配伍禁忌也变的日趋复杂,尤其是新药、特殊药物首次使用以及多重药物联合使用时,新药的配伍禁忌在旧的配伍禁忌表中查询不到,使护士产生疑惑,在不知其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盲目遵循医嘱导致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与解决方法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与解决方法引言: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医疗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静脉输液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促进临床安全和患者的整体健康。
一、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1. 污染风险:静脉输液管、输液器具等物品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等,这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
2. 输液速度不当: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和肾脏负担,而速度过慢则可能延误治疗效果。
3. 输液泵故障:输液泵是控制输液速度的重要设备,如果出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输液速度不稳定或停止。
4. 异物进入: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静脉导管堵塞或者输液管中存在异物,这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5. 药物错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输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药错误,如输错药、输液途径错误等。
二、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医护人员应定期对输液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感染风险。
患者也需要根据医嘱添加消毒液,保持输液通路的清洁。
2. 监控输液速度: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并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
在输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 引导正确的操作: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输液管堵塞或异物进入。
患者也需要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如如何适时更换输液器具等。
4. 使用智能输液设备:引入智能输液设备可以帮助提高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智能输液设备能够自动控制输液速度,同时可以及时检测输液管路是否有异物。
医护人员通过智能设备可以获得实时的监测结果,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5. 强化药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输液前,应仔细核对医嘱,确保使用正确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途径是否正确。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之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易出现的问题1、液体配错2、漏输3、输液反应4、静脉炎5、液体外渗6、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7、输液速度调节不当8、输(换)错液 9、静脉空气栓塞10、输液管堵塞11、静脉选择不当 12、三通脱落出血 13、三通开关调节错误14、三通连接时排气不充分1、液体配错:临床上易混淆的药物及液体,如糖盐易混,氯化钾与碳酸氢钠易混,硫酸镁与浓氯化钠易混,氯化钾与氯化钠易混。
防范措施:⑴坚持三班查对制度,即治疗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核对。
⑵配液要仔细核对药物和液体名称及剂量,避免主观凭印象操作。
⑶输液及换液前再仔细进行核对。
2、漏输防范措施:⑴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⑵治疗室液体摆放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输液反应防范措施: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混浊及沉淀。
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⑶治疗班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换。
⑷严格控制配液时间(现用现配)。
⑸连续性输液超过24小时必须更换输液管路。
⑹引液用的输液管不能长时间放置。
⑺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⑻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路并保留所用药物,以备送检。
4、静脉炎防范措施:⑴了解药物对静脉的刺激程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果糖、氯化钾、多巴胺、阿拉明、前列腺素E1等药物,可采取减慢滴速,热敷等方法。
⑵了解患者是否患过静脉炎,有无糖尿病史等。
⑶严格消毒,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必须更换输液管路。
⑷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静脉走行发红的迹象,如有异常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5、液体外渗防范措施: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
⑵头皮针、套管针、中心静脉导管应牢固固定。
⑶对血管脆性大的更应加强固定。
⑷对皮肤弹性差或有水肿的病人应与对侧肢体对比,如有变粗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6、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防范措施:⑴能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甘露醇、化疗药等,选用较粗静脉输注,待穿刺成功,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方可给药。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标题: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引言:静脉输液是医疗过程中常见且必需的治疗方式,它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注意,可能会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关的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一、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1. 输液漏气问题: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可能导致药液浓度变化,从而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2.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如快速输液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负荷量过大,而过慢的输液则可能延缓治疗效果。
3. 输液管道感染: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或者输液器具本身存在污染,可能导致管道感染,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
4. 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插管或重复插拔导管可能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5. 输液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二、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1. 检查输液设备:在开始输液前,需对输液器具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漏气、无损坏问题。
2.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药物过量或负荷过大。
3. 执行无菌操作:输液前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输液器具、穿刺针等均无污染。
4. 定期更换插管:对于长时间需要输液的患者,需定期更换插管,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5. 监测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如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对于静脉输液的观点和理解静脉输液作为医疗过程中的常见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需要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和有效防范。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输液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器具的正常运行;其次,注重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还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警惕性和应对意识。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给药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如手卫生不达标、消毒不彻底、穿刺技术不熟练等,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2. 输液药物配置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未能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如药物浓度、溶剂选择、配伍禁忌等,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3.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部分护理人员对输液速度的控制不准确,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此外,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4. 输液部位选择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未能充分考虑患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因素,导致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现象。
5. 输液反应处理不及时: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发热、过敏反应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6. 输液记录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能详细记录患者病情、输液药物、输液速度、输液部位等信息,影响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效果评估。
二、静脉输液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的认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穿刺技巧。
2. 规范输液药物配置: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应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确保药物浓度、溶剂选择、配伍禁忌等符合要求。
3. 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整输液速度,确保患者安全。
4. 科学选择输液部位: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因素,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5. 及时处理输液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输液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调控滴速和数量,药效发挥快,利用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
因输液操作不当可导致药物变色、输液并发症(循环超负荷、微粒反应和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为安全隐患。
本文探讨了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对此进行相关讨论,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1.安全隐患及其主要因素1.1药物变色导致药物变色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过早配制液体。
药物配制后,外界光照、温度以及液体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可影响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放置时间越长,外界因素影响越大,稳定性随之降低,易发生结构改变,出现变色反应。
其次药物配制过早,可致药物降解、析出和污染等改变,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②不规范操作。
在使用新药前,未按药品说明书指定程序配制或选择不恰当溶媒和稀释液,导致药物变色。
③忽视输液中药物间配伍禁忌或pH值。
将两种存在或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先后输入,使其在输液管中出现混浊变色;或者连续将不同pH值药物输入,如泮托拉唑与止血敏、头孢匹胺钠和硫酸西索米星发生混浊[1]。
1.2循环超负荷导致循环超负荷的因素包括:①输液速度。
输注过快或输液量过多,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
②年龄因素。
老年体弱者的生理机能减退或代偿能力下降,可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
③药物因素。
输入氨基酸、甘露醇等高渗制剂,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可造成循环超负荷反应。
1.3微粒反应造成微粒反应的相关因素较多,除药物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外,输液包装器具、输液器具、配液加药过程、配伍用药及其数量和环境污染等[2],可引起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血管栓塞、静脉炎、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等危害。
1.4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引起的原因包括:①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不当。
关节处、细小静脉、患者烦躁不安都使输液药物外漏几率增大,特别是甘露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外漏可导致组织水肿和皮肤坏死。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然而,尽管静脉输液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深入探讨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注意这一问题。
一、安全隐患:1. 感染风险:静脉输液可能引起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感染。
感染可由输液管道的污染、操作者的不洁手或操作环境的不洁引起。
2. 药物错误: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犯错,如输错药物、输液速度不当或计量错误。
3. 静脉炎:长时间输液或不当注射技术可能导致静脉炎,其症状包括疼痛、红肿、发热和静脉堵塞等。
4. 液体过负荷:输液速度过快或过大剂量可能导致液体过负荷,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后果。
5. 输液反应:有些患者对输液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和休克等。
二、防范措施:1. 严格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消毒程序和穿戴无菌防护用品等。
2. 清洁输液设备:输液设备应被认真清洁和消毒,确保输液管道的无菌状态,并避免感染的风险。
3. 药物管理流程: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药物管理流程操作,核对药物名称、剂量和患者身份等信息,避免药物错误。
4. 注意液体种类、剂量和速度: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输液液体的种类、剂量和速度,以避免液体过负荷等不良后果。
5. 监测输液效果和患者反应:输液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总结回顾:静脉输液在医疗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风险、药物错误、静脉炎、液体过负荷和输液反应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洁净状态、正确管理药物、了解液体种类和速度,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输液效果。
只有在正确的操作和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安全地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静脉输液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当。
一些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不规范,手法不熟练,导致患者疼痛,甚至出现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
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对患者的血管情况了解不足,未能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致穿刺失败或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确保他们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操作。
其次,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之二是药物配置不当。
一些护理人员在配置药物时,未能严格按照药物的配伍原则进行配置,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在配置药物时,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药物污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引发患者感染。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药物配伍原则和无菌操作原则的认识,确保他们在配置药物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第三,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之三是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不足。
一些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能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能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导致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他们对输液过程中患者反应的观察能力,确保他们在输液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进行调整。
最后,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之四是输液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
一些医院的输液环境不够清洁,存在细菌滋生,导致患者感染。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很多疾病治疗和症状缓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执行,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有效治疗,下面将介绍静脉输液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静脉输液的风险静脉输液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输液部位感染:由于静脉输液涉及穿刺皮肤,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输液部位感染。
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渗液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症状。
2.药物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循环,因此一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药物依赖、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具有较高毒副作用的药物,更需要谨慎使用。
3.输液速度过快: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容量过载、溶质过多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4.输液泄漏或漏注:输液管路出现泄漏或漏注可能导致药物外渗、感染等问题。
同时,药物泄漏还可能造成人员接触药物而引起中毒。
5.输液管路梗阻:输液管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发生梗阻。
梗阻时,药物无法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影响治疗效果。
二、静脉输液的安全措施为了减少静脉输液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静脉输液时,护士或医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穿刺及换药手术的无菌性,避免输液部位感染的发生。
2.保持输液部位清洁干燥:输液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或感染。
在开始输液前,应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清洁,必要时可使用透明敷料覆盖输液点。
3.药物管理与监测:正确使用药物,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药物配置和给药,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注射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点,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的并发症。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其防治对策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42-0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社区家庭病床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之一,而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有效的措施之一。
但家庭静脉输液一般都在远离医院的医疗环境下进行,因此,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
医务工作者既要有效的保护自己,又要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这是社区护理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社区护理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2]。
现将家庭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1 家庭静脉输液安全隐患1.1静脉输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1.1输液故障溶液不滴是最常见的,如针头滑出血管外、针头的斜面紧贴血管壁、压力过低、针头阻塞、静脉痉挛等都会引起溶液不滴。
因为输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让患者持续保持不变的体位,故而导致输液故障的发生。
1.1.2 滴速过快滴速过快最常见的是引发急性肺水肿。
社区护士上门输液,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法做到全程观察。
但是输液的速度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如体位的改变、陪护人员的调节不当等等都会引起滴速的改变。
1.1.3 输液反应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病人体质的特异性,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输液反应,一旦发生以后,会非常危险。
由于现场缺少医务人员和抢救设备,极易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发生意外。
1.2 陪护人员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由于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护士不可能一直守护在旁,不可能提供连续的服务,也就不能及时的观察病情变化。
而陪护人员一般都是患者的家属,他们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也缺乏对护理知识的认识,一旦病情发生变化,或在输液中发生意外都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而因此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1.3 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到目前为止,社区护理还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一些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家庭静脉输液中也无法执行。
输液室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可编辑ppt
4
(4)未按医嘱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疗
• 对策:“慎独”精神宣教落实制。护士自 觉把好输液质量关、配液时间关、输液速 度关,按时完成医生下达的治疗。根据病 人的病种、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 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对其进行输液用药 的指导、滴速控制、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 项、拔针后的按压方法等方面知识教育, 尤其要交代病人不可自己调节输液速度, 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可编辑ppt
2
(2)病人药液易被混淆
• 对策:(1)登记药液、配制药液、穿刺前后、 更换液体时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2)反问姓 名制。输液室病人与病区住院病人不同, 病人流动性大,无法核对床号,三查七对 制度缺少对床号,到病人面前要反问: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可编辑ppt
3
(3)一针不见血
• 对策:(1)专人负责制。由高年资经验丰富 的护士,负责儿童区域的输液治疗,提高 一针见血率,并对长期输液、化疗及老年 病人制定“由远到近”的输液计划。(2)年 轻护士实行导师制,做好传、帮、带工作。
10
可编辑ppt
1
(1)医嘱有误
• 对策:(1)凡来输液室治疗的病人必须携 带本院的处方或药房输液卡或门诊病历卡, 护士不得执行口头医嘱(2)对于老年病人 尤其要详细询问有无糖尿病、心脏病、高 血压、药物过敏史等等(3)青霉素类的药 物必须在确定皮试为阴性的情况下才可输 液(4) 对医嘱内容不明确或有疑问的医嘱, 必须查明确认后才可执行。
可编辑ppt
5
(5)病人呼叫更换液体频繁、漏输现 象
• 对策:面对面服务巡视签名制。实行面对 面的护理服务,经常在输液室巡视,为病 人及时更换液体。护士给病人输液时必须 挂输液卡,配制药液、更换液体须在输液 卡相应处签名,以杜绝输错液体或漏输液 的护理差错的发生。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无菌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将探讨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在输液过程中,有些护理人员不戴口罩,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或达不到消毒有效浓度。
2.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正规:割锯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产生玻璃碎屑和沙粒脱落,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
消毒安瓿后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割一圈然后用手掰开,或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玻璃微粒浸入液体的机会增加。
3.环境、空气污染带来严重问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治疗室内的空气质量对输液安全有直接影响。
如果治疗室空气不流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在空气中繁殖,从而污染输液用品,导致患者感染。
4.输液器具质量问题:部分输液器具存在质量问题,如针头漏气、针头堵塞等,这些问题会影响输液效果,甚至导致患者感染。
5.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局部组织损伤等。
6.患者自身问题:部分患者由于血管条件较差、长期输液等原因,使得静脉输液变得困难。
二、整改措施1.加强无菌观念: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戴口罩,认真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2.规范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采用正规的安瓿切割、消毒方法,避免玻璃微粒污染药液。
3.改善治疗室环境:保持治疗室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降低空气污染对输液安全的影响。
4.加强输液器具质量监管:选用合格的输液器具,定期检查输液器具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5.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静脉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疼痛。
6.关注患者自身问题:针对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提前进行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防范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防范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一些静脉输液药物本身的特殊性易对病人局部血管造成损伤,加上输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等易发生用药错误或药液外渗,易引发护理差错和纠纷。
现就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几种防范措施:1.操作者个人卫生输液配置者操作中要做到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整洁的着装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操作者自身因素带来的微粒、纤维及细菌污染。
2.加强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技能培训静脉输液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又是病人最敏感的操作,这就需要年轻护士苦练“打针不痛、一针见血”基本功,只有穿刺成功率提高,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对临床护士加强用药安全、感染控制、并发症的预防、职业安全防护,新技术的应用等知识的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临床护士专业素质的同时,增强了安全管理意识[1],使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用所学知识进行预防、处理。
3.静脉输液的防护措施3.1瓶口及安剖消毒。
要注意消毒时间,瓶口及安剖不可残存消毒液及棉签纤维,以防引入药瓶而被污染。
3.2配液前检查。
首先检查注射器的气密性、灵活性、有效期等。
配制液体时,所有患者的同一种药物不能用同一注射器配制,以防注射器污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
3.3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是否正确。
各班根据医嘱、输液卡认真核对药品。
药物配制前再次核对,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认真检查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药液要求现用现配,避免配制时间过长影响疗效。
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紧张情绪。
3.4操作前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由于儿童及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应多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争取他们的配合,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多次穿刺,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4.静脉输液过程中的防范措施4.1穿刺前认真做好三查八对,在查对患者姓名时采取反问方式,避免由于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且存在紧张心理,加上名字的谐音易导致核对姓名时患者误认而输错药。
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二、穿刺血管的特点
周围静脉穿刺因病人年龄、疾病、治疗不同, 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各有不同,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 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3岁以上的小儿及 成人常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 以上肢远端的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
精品
二、穿刺血管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临床采用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 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有 日益增高的趋势,故成人尤以长期卧床病人、心血 管疾病病人、老年人等,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使用 下肢静脉。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 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精品
1.4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经研究证实未使用过的注射针头与使用过1次、2次、3次后的针 头比较,流经针头后液体内所含微粒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临床配 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这样既可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与牢固 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可减少微粒。通常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12号, 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um,也就是说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 塞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200um,而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7-9um, 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u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 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配液的针头越大,液 体中的胶屑越大,对此问题应引起操作者重视。
精品Leabharlann ▪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我们身边随时可以看得到的。 危险啊!护理姐妹们!它可是举证的材料,是有 法律效应的。目前很多医院已将输液卡归入住院 病历统一保存与管理,所以输液卡的填写我们一定 要重视。要求签字工整、规范,使用国际24h制, 不可随意涂改。输液滴数与输液量要与输液换算 时间相吻合。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用药 前核对病人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其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14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社区家庭病床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之一,而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有效的措施之一。
但家庭静脉输液一般都在远离医院的医疗环境下进行,因此,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
医务工作者既要有效的保护自己,又要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这是社区护理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社区护理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2]。
现将家庭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1家庭静脉输液安全隐患
1.1 静脉输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1.1 输液故障溶液不滴是最常见的,如针头滑出血管外、针头的斜面紧贴血管壁、压力过低、针头阻塞、静脉痉挛等都会引起溶液不滴。
因为输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让患者持续保持不变的体位,故而导致输液故障的发生。
1.1.2滴速过快滴速过快最常见的是引发急性肺水肿。
社区护士上门输液,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无法做到全程观察。
但是输液的速度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如体位的改变、陪护人员的调节不当等等都会引起滴速的改变。
1.1.3输液反应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病人体质的特异性,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输液反应,一旦发生以后,会非常危险。
由于现场缺少医务人员和抢救设备,极易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发生意外。
1.2陪护人员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由于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护士不可能一直守护在旁,不可能提供连续的服务,也就不能及时的观察病情变化。
而陪护人员一般都是患者的家属,他们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识,也缺乏对护理知识的认识,一旦病情发生变化,或在输液中发生意外都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而因此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1.3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到目前为止,社区护理还没有标准的操作规程,一些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家庭静脉输液中也无法执行。
社区护理的监督管理较薄弱,家庭静脉输液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评价都是靠护士自己把握。
家庭静脉输液缺乏规范化的护理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很难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很难举证责任倒置[3]。
1.4护士缺乏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社区护士在上门输液时对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冷漠,语言生硬,工作时不能与患者或陪护者做好有效沟通,不能做好药物不良反应与输液注意事项的指导和健康宣教。
由于社区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早,机会最多,因此如果缺乏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未能规范执行规章制度,专业技
术不熟练,宣教失误等都会引起护理纠纷。
2家庭静脉输液的防治对策
2.1全面评估患者的状况全面评估患者是实施护理计划的第一步,社区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前不能忽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神志等不同情况有计划的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调节滴速,尽可能的让患者体位舒适,确保输液的安全顺利。
2.2签订《上门静脉输液协议书》和《上门静脉输液告知书》凡是家庭病床输液者,在办理好常规的手续后,均要签订一份《上门静脉输液协议书》和《上门静脉输液告知书》,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患者,一份留医院存档。
协议书的内容包括:护士的职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教会陪护人员如何观察滴速,输液结束后如何拔针,在输液过程中如发生输液反应和输液故障时的处理,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以及输液结束后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
加强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做好有效沟通和指导。
2.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建立和健全各项社区护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适宜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操作,尽可能规避社区护理中的医疗风险。
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认真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在输液瓶贴上记录药名、起始时间、滴速控制等重要内容,并签署全名,提
示患者和家属不得随意调节滴速,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4]。
2.4加强社区护士培训,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培训,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全科护理知识,具备相关的专业技巧,具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同时,社区护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家庭病床输液的监督和指导,把家庭输液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使家庭病床输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
管理人员对家庭病床工作做不定期的随访,督查,让家属填写质量反馈和建议书,以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3小结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社区护理工作已越来越重要,而家庭病床输液是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工作,如何做到让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建立急救预案,以减少家庭病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存亮.梁万年,家庭病床作用,管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3):206-208
[2]任群彩,加强家庭输液管理,防范医疗护理纠纷[j].中国社区医生(综合版).2008.6(18):83-84
[3]贺建玲,郭萍,浅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家庭输液护理安全与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5):50-51
[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作者单位:200435 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