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解析
渔家傲秋思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译文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原为朝鲜民族的一首民歌,以其朴实的诗句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下面是对这首诗歌进行的翻译和赏析。
渔家傲秋思译文:迢遥去,长风吹,秋日渐浓,河畔渔家。
水波荡漾,渔船摇曳,一汪小秋怀。
波光绿绿荡漾,渔舟静静飘荡。
撒网捕鱼,麻雀嬉戏,歌声笑语盈家。
山高路远,亲人望眼穿。
捧起瓢盏,喝一碗浓茶,满怀思念家乡。
思念之情如潮水汹涌,如江河奔流。
崇山峻岭,碧水青山,是你让我心驰神往的乡愁。
愿福祸相随,与家人长相守。
渔家傲秋思赏析:这首诗歌通过对渔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家庭和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诗歌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渔村景象,长风吹拂,使秋意逐渐浓郁。
在这个秋意盎然的季节,渔村的河畔渔船摇曳,水波荡漾,展现出渔家的宁静与傲意。
诗中提到的“一汪小秋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情感,渔舟静静飘荡,成为了作者思乡的象征。
接着,诗人描述了渔家的日常生活场景。
渔民撒网捕鱼,麻雀嬉戏,歌声笑语充满了渔家的生活气息。
这些细节描写恰如其分地展示了渔村的喧嚣与快乐,让人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幸福。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山高路远,亲人的相思之情如穿越了高山峻岭,穿透了碧水青山,传达到了彼岸。
作者握起瓢盏,喝一碗浓茶,表达了他怀念家乡的心情和对家人的祝福。
诗人以慈母之心,深情地祝福家人福祸相随,与他们长相守。
渔家傲秋思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感情和朴实的词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让读者沉浸在诗人的忧思和乡愁之中。
通过对渔家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幸福。
这首诗展现了朝鲜民族的独特情感和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
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
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
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
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注释: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7、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8、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9、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渔家傲·秋思》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秋来”,点明了季节。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赏析《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渔家傲 秋思》解析及释义
《渔家傲·秋思》解析及释义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边塞词,展现了作者深沉而广阔的历史视野。
这首词以将军和征夫为主线,描绘了边疆荒凉壮丽的景象,同时深入揭示了他们艰苦的生活现状和忍受的孤独痛苦。
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开篇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秋天的边疆图景,以此展现出与内地截然不同的景色。
接下来的“衡阳雁去无留意”则借衡阳雁南飞的情景,寓言表达了边疆将士们无法返家的无奈心情。
在描述了边疆景象之后,范仲淹进一步通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词句,生动地塑造了将士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孤独、无助和坚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词,深刻地刻画出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他们因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而不能回家的痛苦挣扎。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三句词,以羌管悠悠的声音和满地的霜作为背景,深情地描绘出将士们深夜无法入睡、身心疲惫的景象。
尤其是"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将军和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这一情景深深打动人心。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巧妙运用词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手法,生动描绘边疆将士们艰苦生活和孤独内心世界的一部边塞词杰作。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文鉴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文鉴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文鉴赏导语:《渔家傲·秋思》这是一首抒怀词,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渔家傲·秋思》也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家傲·秋思》的原文及两篇赏析,希望本文对你们有帮助!《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鉴赏一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
词的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一)译文 :边疆上秋季一来景色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迷恋的情义。
从四周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跟着军号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岳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关闭。
喝一杯陈酒家乡远隔万里,但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伟绩,回归没法估计。
羌人的笛声婉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可以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二)赏析:(背蓝色的)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绘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景色异” ,第一点明地区是边塞,季节是秋季。
词人专门用了一个“异”字,以统率所有光景的特色,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一样。
下边分别描绘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在秋季,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并且毫无稍事停留之意。
这其实是写塞下天气极严寒,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同样。
“四周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停起伏的军号声混淆在一同,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类“边声”自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斜阳西下时,便牢牢地封闭了城门,这里自然和内陆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情形截然不一样。
这也点了然战事吃紧、警戒威严的特别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厌战思归 ?)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中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露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想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方法回去,由于还没有达到成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运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 窦融传记》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战胜匈奴,向来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发奋要打退进犯的外敌,保证西北边疆的平定,这类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固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来源因。
因此他只好用一杯浊酒来调解对家同乡人的想念,来寄望他对成就功业的神往。
《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快来看看吧!《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1【原文】《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zhàng):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qiāng)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不寐:睡不着。
寐:睡。
【前言】《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鉴赏】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渔家傲(秋思)》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通过对边塞军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1.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
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塞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边疆战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2.结构层次:这首词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上阕主要描绘边塞秋天的景色,下阕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异”字连接上下阕,使得整首词的结构更加紧凑。
3.语言表达:这首词的语言表达优美,形象生动。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秋思”、“归路”、“黄叶地”、“孤灯”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同时,这首词的语言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
4.思想意义:《渔家傲(秋思)》的思想意义非常深刻。
首先,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边塞军人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这首词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安全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这首词的思想意义还体现在其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上,通过对边塞军人的描绘,作者强调了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综上所述,《渔家傲(秋思)》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词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边塞军人生活的反映,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
的思想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边塞忧国之作《渔家傲·秋思》是宋朝诗人范仲淹的作品。
以下是对这首词从历史背景到作者当时境遇方面的赏析: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一方面他感叹于西北边塞的荒凉,一方面也为自己身居边塞而忧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边关将士的崇敬。
同时,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也反映了当时边防将士生活的艰苦。
这首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展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才华和胸襟。
在历史背景方面,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政治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官员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等。
范仲淹等政治家和文学家在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时,积极寻求改革和救国之道。
这首词也是范仲淹在面对西北边疆安全威胁时所写,表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在作者当时的境遇方面,范仲淹在政治上遭遇过挫折和排挤,但他的心系国家,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改革方案。
这首词正是他身居边塞,关注国家安危的真实写照。
词中描绘的荒凉景象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也是范仲淹自身境遇的写照。
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总的来说,《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的边塞词。
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朝时期西北边疆的荒凉景象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更可以感受到范仲淹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才华和胸襟。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范仲淹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和思考,以及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关怀。
这首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渔家傲秋思主旨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主旨及赏析渔家傲秋思主旨及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渔家傲·秋思》主旨:《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
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下片着重抒情。
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衡阳雁去无留意 [5] 。
四面边声连角起 [6]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
羌管悠悠霜满地 [8]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4]塞下:边境要塞之下。
[5]衡阳雁:湖南衡山有回雁峰。
旧说衡山一峰极高,雁不能过,故名回雁峰。
[6]边声连角起: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角:军中乐器。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回。
勒:刻石。
[8]羌管:笛出于羌地,故称羌管。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评析:此词当是受唐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影响:“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衍诗为词,化悲凉为沉郁,诗词并读,更可见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为不刊之论。
盖词于描摹细节,最称当行,足补诗之未尽未到处。
词之前阕,征色选声,匠心独运。
下片深具悲悯情怀,极写将士思乡之哀,其实也是从反面映衬出边关将士的英雄气概,纵使思家垂泪,却因“燕然未勒”,不能解甲。
贺裳《皱水轩词筌》云:“庐陵讥范希文《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自矜‘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为真元帅之事。
按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
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塞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
渔家傲秋思注释
渔家傲秋思注释《渔家傲秋思》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绘渔家人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一些注释和解读。
渔家傲秋思,泛泛竹汀湖。
湖水碧如蓝,秋风起无数。
这首诗的开头就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渔家人在秋天的思念之中自得其乐,既有宁静的湖泊环绕,也有绿竹的簇拥。
这里的“泛泛”一词,用以形容水面上的景象,也暗含渔家人心境的宽广。
烟波荡征棹,彩叶下渔船。
船头吟古诗,情感溢心田。
船帆荡起,波浪拍打着船身,船上的渔人在湖水上荡漾的同时,也被彩叶覆盖。
古诗吟咏是渔人们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通过描绘渔家人吟咏古诗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蓑笠渔翁归,稻花纷纷语。
家中有妻子,平日勤耕牛。
渔家人归去了,背上蓑衣,头戴斗笠,脚踏稻田,开始了耕作的工作。
稻花飘落,像在述说着渔家人的故事。
诗中提及的妻子和牛,彰显了渔家人家庭生活的宁静和幸福。
平日里的辛勤劳作,也让人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勤奋。
鲜鱼盐釜烟,扁舟归渔港。
归来携竹笛,世事尽忘忘。
渔家人捕到鱼后,用盐腌制,烹饪出美味的鱼肴。
然后,他们乘着小船回到渔港。
回到家中,渔人拿着竹笛,吹奏着乐曲,将身心沉浸在音乐之中,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和痛苦。
通过《渔家傲秋思》,杜牧描绘了渔家人在秋天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中充满了宁静、享受和忘怀,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对渔家人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在现实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宁静的思考。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全文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渔家傲 秋思 解读
《渔家傲·秋思》解读一、主题概述《渔家傲·秋思》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佳作,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词同时也表现了宋朝与北方外族的紧张对峙局势,显示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二、情感表达全词以景生情,景中寓情,委婉而含蓄地表现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通过描绘边塞秋景的荒凉和萧瑟,也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
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词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三、语言特色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了自然、朴素的语言,形成了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
同时,词中的用词准确、生动,如“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长烟”、“落日”、“孤城”,形象地描绘出边塞的荒凉景象。
四、结构分析此词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过渡自然。
通过将景色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五、意境描绘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边塞秋景的荒凉和萧瑟,与中原家乡的温馨和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意境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六、艺术手法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情等。
其中,“衡阳雁去无留意”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雁去无留的景象,表现出边关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出将士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七、文化内涵《渔家傲·秋思》不仅是一首写军人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宋朝与北方外族紧张对峙局势的作品。
通过对边关将士的生活和思想的描写,展示了那一时期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首词中的将士们不畏艰辛、忠诚于国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注释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注释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
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2.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4.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 长烟落日:落日余晖中,烟雾茫茫的景象。
8.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9.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10.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介: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赏析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
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
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
但都未得采纳。
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的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
渔家傲秋思的解释
渔家傲秋思的解释
渔家傲秋思是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渔家傲秋思,潇湘何处钟
渔家指的是一位渔民,傲秋则是形容这位渔民的精神状态,表现出他们对秋天的热爱和崇敬。
潇湘则是指长江流域的地区,钟则是寻找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渔民在秋天思念着潇湘的何处。
烟霞出岫峦,楼阁凌苍空。
这两句话描绘了美丽的山景。
烟霞指的是山上的云雾,出岫峦则是指山峦的轮廓。
楼阁则是指在山上建造的高耸建筑物,凌苍空则是指它们高高耸立在天空中。
回首望乡渚,泪下湿罗裳。
这句诗表现了渔民离开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望乡渚则是指望着故乡的江河,泪下湿罗裳则是表现了渔民思乡的悲痛。
桑柘经霜叶,蓬菉沃岁丰。
这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象。
桑柘则是指桑树和柘树,它们的叶子经过霜降变得更加红艳。
蓬菉则是指野草,沃则是指丰收的意思,这句话表
现了秋天的收获季节。
海门开简大,天山共此峰。
这句话表现了渔民和自然景观的关系。
海门指的是大海,开简大则是指海门广大开放的景象。
天山则是指高山,共此峰则是指山峰高耸,渔民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以上是对渔家傲秋思这首唐诗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 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 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 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范仲淹
点词 结词 演和 流两 拨牌 构的 唱乐 派大
婉约派 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渔家傲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 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 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 句,便取“渔家傲”三字 作词名。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 名臣,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 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 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写作背景:
归乡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
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营造出悲伤、凄凉、 孤寂、惆怅的感觉
人不寐,
“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
将军白发征夫泪。夫,此处用了“互文”的
修辞。流下的是思念家乡
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
志未酬的英雄泪!
赏析
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于 写 景 下阕则侧重 抒 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 景色:
“边声连角起”表明 战事紧,
“千嶂里”边塞崇山 连绵,让人产生一种 无尽的孤寂感。
“孤城闭”暗示敌强 我弱。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
酒是自酿的成色较差的酒。 “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燕然未勒归无计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 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 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 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柳永、 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 之正宗。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 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 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苏辙都曾用 “豪放”一词 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 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 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颇引人注意。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 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 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 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 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 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 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 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 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根据提示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塞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大漠
沙场
霜满地
孤城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 酒 燕一 然杯 未家 勒万 归 里,
无 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字统领全词。
衡阳雁去无留意 此句用了拟人修辞, 侧面描写出边塞的异 常苦寒:雁尚且无留 恋之情,将士又何以 忍受?
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 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 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1040年,范仲淹被调到延州上任。延州 是西夏出入关要害,战后城寨焚掠殆尽, 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任 延州知县的时候 。
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
衡阳雁去无留意。
家 傲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 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 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 甘归退。
雁去凉悲壮) 孤城 萧瑟气氛
景异
渔借 家景
长烟 落日
傲抒
情
家万里- 归无计
(风下格阕:沉抒郁情雄浑)羌管悠- 霜满地
流泪 燕然未勒
抒发
思乡报国 之情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 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 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 士的艰苦生活。
范 仲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淹
羌笛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 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 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 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6 沉醉不知归路。6 兴尽晚回舟, 5 误入藕花深处。6 争渡,争渡, 4 惊起一滩鸥鹭。6
共6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