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做好事难做坏事易
好人行善为何不见好报
好人行善为何不见好报既然善有善报,为何有不少的好人,甚至努力行善的人,仍然遭遇挫折、灾难与病苦,坎坷度日,无可奈何?基于因果通于三世的道理,我们应该了解:不管什么人,遭遇挫折、灾难与痛苦,当然是由于往世做了恶业,如今正在受报所致。
这时他努力行善,以求旋转逆境改变命运,可能的结果有四种:一、各种条件未能配合,以致善行不能转变业报。
这是他当然必须继续接受应受的恶报,直到报尽为止。
(或者要到几年、几十年后、或者到死为止才报尽,或者未来世仍然继续受报。
)所谓各种条件未能配合是指:缺乏真诚发自内心的“慈悲心、宽容心、忏悔心、行善之心”以及不能力行十善或虽行而善行积累不够。
二、虽然各种条计配合很好,善行可以转变恶报,使它由长期变为较短期,但因往世所做恶业太重,应受的恶报期间很久,目前行善虽可得到福报,但仍嫌不足,福报与恶报力量悬殊,善不敌恶,转变了一部分业报后,仍有很多未能转变掉的恶报,必须继续接受,直到报完为止。
(或需要几年、几十年后,或到死,或到未来世才能报完。
)假如今生到死仍不能受报完毕,当然今生就永远难以脱离困境,只有期待来世了。
譬如得了癌症,本应受到剧烈痛苦折磨半年才死,并且耗尽钱财,连累子孙;行善的结果虽不能使他康复或减轻痛苦,但是却使他提早四个月就死亡,使他得以减免了最后四个月的剧烈痛苦,并且节省了大笔医药费。
以上的情形,表面上看来行善似乎没有用,病人的癌症没有治好,还是死了,实际上行善的结果使他获得不小的好处,只因为因果律隐微难测的特性,使我们不能明白事实的真相罢了。
三、各种条件配合很好,行善的结果,已经使原本较重的恶报,转变为较轻的恶报;但因为表面上看来仍在受恶报的折磨,遂使人误以为行善没有功效。
譬如大肠癌开刀后复发,原来应受剧烈痛苦折磨半年而死;由于平日行善积德的缘故,使他的痛苦程度比类似的患者轻很多,表面上苦报并未免除,实际上是减轻了。
癌症患者确实有籍由努力忏悔、念佛、行善而完全康复的例子,因此上面所做的比喻虽然只是假设用来说明,他当然也有可能存在。
逆向思维:为什么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逆向思维:为什么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却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坏人做了一辈子坏事,最后只做了一件好事,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得到众人的夸赞。
为什么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最后只做了一件坏事,就叫晚节不保,原形毕露,被所有人戳脊梁骨指指点点。
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天天出门都给一个乞丐钱,有一天不给了,乞丐会说你凭什么不给我?资助贫困学生一直上了大学,最后因为自己生病没钱,不能再继续资助,大学生理直气壮的指责,你怎么能用我的钱去治病?所以有人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最扯淡的是,坏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好人却必须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有机会成佛,这个几率还实在是不大。
你发现了吗?这些困扰人们许多年的问题,其实都有一个问题设定上的巨大漏洞。
到底什么人是好人?什么人是坏人?这个好人,坏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或者说,如何准确定义,好人,坏人,这两个词呢?知信行者问过身边许多人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很多,有些答案本身就相互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有人说,要看其他人对这个人的态度,一个人两个人说他好,不一定,但是他身边所有人都说他好,那他一定就是好人。
你看,这就是标准的人云亦云。
这个答案当中没有任何自己的独立思考,都要听别人的,看别人的,如果做生意,这类人就很难赚到钱。
原因也很简单,你说的所有人当中,包含坏人吗?你或许会说,当然包含,如果坏人都说他好,那他可以肯定就是坏人一般会认可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人不一定是和坏人同流合污,至少是谁也不得罪,不会伤害坏人既得利益的人。
那这样的人还算是好人吗?你也不用急着抬杠,孔子几千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弟子和师傅下象棋,询问师傅: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师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徒弟,就以这一盘棋为例,你看到的哪一方是好人,哪一方是坏人?徒弟:那还用说,当然我自己这一方是好人,对方要置我于死地,对方就是坏人。
师傅:说得好,那现在坐到我这里来,再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徒弟:那这样看,我原来那一方就是坏人了。
人生感悟“好人难做,坏人易当!”
人生感悟人们常说“好人难做,坏人易当!”此话包含很多内容:好人是需要做很多很多的好事,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来验证的,只有长时间的做好事,从一点一滴的事开始做起,要有很多量的好事,他人才会把你当好人看待!但是一旦你做了一件坏事就很有可能被世人传说为“坏人”,你之前所做的好事都完全可能被你做的一件坏事给全盘抹杀掉。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世人都喜欢看听稀奇古怪少见的事情,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应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分为二”的去看事情和处理问题。
不要总是去说别人的不好,应该多想多看别人的好、长处、优点、好处。
在适当时间多给他人适当的肯定、赞扬、赞美、鼓励。
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变得比较融洽和谐、好相处、好办事。
建议你最好不要去说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即使想说您都最好要三思而言,你得看对对象、把握好时间、地点、场合而言,否则你是怎么树敌的?你都不知道!你的生活会处处磕绊的,会不顺利的!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对自己做的事给予肯定,都喜欢听赞扬、表扬、赞美之类的话。
肯定赞扬也需要把握好度,千万不要过分的去赞扬、表扬、赞美,不然人家会认为你在“挖苦人”。
这样的话就适得其反了。
要是你能做到在不经意的说话间对他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和赞扬,别人心里就会对你产生好感,剩下您们之间的交往相处就会变得非常融洽了。
每一件事情的产生,发展,结果,他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微笑说话,坦然处事。
不要去纠结哪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应该要像大海一样,我们要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去接受面对任何事,任何人,任何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看您自己怎么去把控啦!刘周彬2019年3月12日12:16:24。
【哲理故事】你不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哲理故事】你不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春秋时,子罕做了宋国的宰相。
有一天,他在上朝时对宋桓侯说:“国家是动荡或安定,人民是治还是乱,关键在国君能不能实行赏罚。
如果大赏得恰当,贤能的人就可以获得引导;判罚得得宜,坏人就可以绝迹。
如果赏罚不明,则可以发生恰好相反的结果。
”宋桓侯点头说:“你说得很对,那怎么才能做好赏罚呢?”子罕说道:“奖励别人,赐予人家名利,这就是每个人所讨厌的,主上你自己回去搞;给罪人以惩罚或把他们杀死,这就是每个人所不讨厌的,我命令为您搞这些事。
”宋桓侯一听,脸上立刻绽放出了如花般的笑容,他高兴地说:“好的,你负责做别人讨厌的事,我就做别人喜欢的事,我知道这样做,不被诸侯们所取笑。
”于是君臣二人就此分割职责,宋桓侯只管赏赐。
每当碰到血腥小民和惩罚大臣的事,他都会把头一挂,说道:“回去与子罕商议吧。
”搞了火冒三丈老板,宋桓侯非常高兴,搞领导嘛,公务缠身,每天辛苦个贼死不说道,关键就是笼络人的时候太少,得罪人的时候多,很难难保个不好。
现在不好了,自己只管赏赐,每天直面的都就是叩首谢恩的,感激涕零的,再也不必看看那些受到行政处罚人充满著怨毒的眼神了,晚上睡都真的安定了,他BL2挑选了这么一位宰相而欣喜。
从宋桓侯的内心来讲,子罕也绝对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有两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有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这可是件宝物,子罕回答说:“你以美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若你将美玉献给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各自的宝贝,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贝。
”这话说得简直让人振聋发聩。
还有一年,国家遭遇饥荒,子罕不仅建议拿出国家的粮食储备借给百姓,还号召士族拿出囤积救济灾民,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把自家的粮食借给别人,并且不要求别人归还,一些大夫们没粮可借,他就以他们的名义借给老百姓。
这种“施而不德”不仅感动了国人,还有他这位国君。
这样的贤人出任宰相,没理由使宋桓侯不安心。
不过自从君臣分工后,接下来出现的事,却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一百五十九句:【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一《周易》。
“或”,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恒卦的第三爻象征: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或许将蒙受羞辱;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必然丧失操行,无法立足、容身于社会。
本句是从德行修养的角度解说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做好事修养德行,要能够坚持、有恒心,否则,也将会蒙受羞辱,甚至无法立足容身于社会。
《孔子家语》中记载,子贡来向孔子请教:“夫子,我可不可以休息一下,今天不用孝顺?”夫子说:“孝顺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停下来?不可以休息。
”子贡很难得,听了老师的教诲就依教奉行,老师说不让休息,他也就接受了。
子贡又问:“对国君尽忠职守、负责尽职,可不可以休息一下?”夫子说:“不行,这件事情太重要了,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怎么可以休息?”子贡接着问:“种田可不可以休息一下?这段时间不需要种。
”夫子又给他晓之以理,对他说:“不能休息。
”子贡又问:“夫子,那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夫子说:“你看看远方,有一个坟场,你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什么意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不到断气的一刻,进德修业就不可以休息。
人刚开始闻听圣贤之道的时候,可能都是勇猛精进,决心也很大,勇猛地改过自新。
但是,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像起初那样精进了。
修道之人要能够不忘初心,精进不懈,这对于修行的成就至关重要。
同理,对于治国理政而言,领导者能够慎终如始,也非常重要。
《贞观政要.论慎终》记载,贞观十六年,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
”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问魏徵:我看近代的帝王,有传位十代的,也有只延续一代两代的,也有自己取得天下,又自己丢失天下的。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下场
为什么好人总没有好下场有句话叫“好人没有好报”。
这是为什么呢?1首先,好人不能有任何缺点。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了一辈子好事,忽然一不小心干了一件“坏事”,那么你一生做的所有好事都会被清空,大家会指着鼻子骂你虚伪,把你妖魔化,让你遭到全民唾弃。
但是如果你干了一辈子坏事,忽然心血来潮干了一件“好事”,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来称赞你,把你捧到天上,认为之前都错怪了你。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这种人会受到全民热捧。
这是最可怕的逻辑:坏人,可以有无数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好人,不允许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闪失。
世界对好人的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如果别人称你为好人,你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大家会把所有的道德枷锁戴在你身上,哪一天万一你要是有一丝一毫没有做到位,你过去所有的奉献都会前功尽弃,甚至被当成妖魔。
而世界对坏人的要求,却十分宽容,做过很多坏事的人,无论之前罪孽多么深重,如果有一天改邪归正,会被人们捧的非常高。
好人的修行要历尽千险万阻,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都不能少;坏人的修行只需放下屠刀,只要一瞬间。
其次,好人必须无止尽的施舍。
中国有句古话:升米养恩人,担米养仇人。
如果别人危难时,你给他适当的帮助,他会永远感激你,说你是好人。
但如果你给他的帮助,远远超过了困境对他的限制,他就会对困境麻木,甚至产生放弃突破困境的意愿,对你形成依赖,由感激变成理所当然。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设施给他们,他就会对你反目成仇,说你原来是个“坏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施舍),包括我们的亲人/爱人/朋友,慢慢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旦有一天别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再施舍我们,我们就会心生怨恨。
其实,不是别人对我们不好了,而是我们在被施舍的过程中变得麻木了,慢慢放弃了个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因此,请大家记住一个道理:人的价值,在于其独立性。
我们给一个人最大的帮助,就是帮他实现自己的独立性。
这种帮助千万不要超过困境对他的限制,否则他会对你形成依赖。
行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有⼈说,我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我过得这么不好?古⼈讲:“⾏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善”,做好事;“不昌”,就是没有发达;“必有余殃”,原来的⼀些恶的反作⽤⼒还没有被消光。
我们做的事情、说的话、我们的想法都是能量,能量符合⾃然规律,叫善的能量,违背⾃然规律,叫恶的能量。
善的能量发出去,⼀定会有同等的善的反作⽤⼒回来,这也叫善报;恶的能量发出去,⼀定有恶的反作⽤⼒,这也叫恶报。
所以我们⾏善做好事“不昌”,没有什么善报,别着急,“必有余殃”,原来做过的那些错事的反作⽤⼒还在⾝上,“殃尽必昌”。
就像我们中华民族⼀样,这么多年的苦难过去之后,恶的反作⽤⼒过去之后,⼀定会发达,因为我们⼀直在积累善的能量。
“作恶不殃”,⼀个⼈吃喝嫖赌,天天做坏事坑⼈骗⼈,没有灾殃,“必有余昌”,因为他祖上有德,他们家原来⽼做好事,“昌尽必殃”,他的福报⼀旦享光了之后,灾难⽴刻就来了。
听我这么⼀讲,也许很多⼈就明⽩了,“积善之家”的“积”,就是得多做。
“积善”就是多做善事,“必有余庆”,有好的反作⽤⼒,家⾥就很吉祥幸福。
积不善之家,就会有灾难。
那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呢?符合⾃然规律就叫善,违背⾃然规律就叫恶。
我们常常听说“按照⾃然规律办事”,实际上这是⽼祖宗的话。
哪句话呢?就是这两个字:“道德”。
“道”,就是指⾃然规律;那“德”是什么意思呢?“德”就是按照⾃然规律说话、办事、想问题、看事情、树⽴价值观。
说这个⼈有德⾏,他是⼤德,什么意思呢?他的想法、看法、做法符合道。
道是本来就有的,德就是我们应该按照它去做,这叫道德。
你不按照这个做,⿇烦就开始了。
好人为什么多磨难
好人为什么多磨难?原来因果中有天大玄机古语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果报天机之奥妙。
因果报应,确是至理。
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毫无差错。
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许多行善积德改厄运得福报的实例很是耐人寻味。
善人无善报?因果报应不虚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看到一些善良的好人遇到很多坎坷、苦难、早逝,而一些作恶之人却荣华富贵、长寿,所以怀疑善恶有报的因果。
下面这则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包拯的故事,可以让人了解万事有因果,眼见不一定是事实。
相传,宋朝某地有一个少年父母双亡,身有残疾,乞讨为生,但他心地善良,经常喜欢帮助别人。
当地一条湍急的河上没有桥十分危险,每当河床涨水时便无法通行,苦坏了当地父老。
少年见此情景,想建石桥,便天天捡石头,不管旁人的嘲笑,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
大家深受感动,一齐动手建造石桥,在一次凿石时这个少年被崩瞎了双眼,人们慨叹老天不公。
但少年却没有丝毫怨言,依然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桥刚刚建好,大家正在庆祝时,这少年竟被天雷击中身亡。
包拯听说此事,义愤填膺,在少年的挽联上写下“宁为恶,勿为善”。
不久,宋朝皇帝太子降生,啼哭不止,众太医也无从医治,束手无策。
于是让包拯想办法,包拯见婴儿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隐隐几个字,仔细分辨,竟是自己写给少年的字,大吃一惊,慌忙去擦,字迹瞬间消失,婴儿见了包拯就不再啼哭了。
此后,包拯通过游梦仙枕明了了少年的因缘,原来少年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
神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
于是,神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
神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
最后三世应该受的苦在一世就偿还干净,来世安排他托生帝王之家,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为什么这年头好人难当、坏人易做?
为什么这年头好人难当、坏人易做?好人难当:这年头,善良的人总是吃亏,这世道,老实人总是受累,一直把事做到尽善尽美,却不争不抢不出风头,什么难事累事都自己背,却不言不语不曾显摆。
好人难当:人心不是一捂就热,真情不会一瞬就有,暖一颗心需要千番用心,凉一颗心只在转身瞬间,东西丢了,不过方圆百里;感情丢了,却是天涯海角。
好人难当:无情不过时间,薄涼不过人心;真真实实的经历过,才会懂得世态炎凉;清清楚楚的体会了,才会明白人情泠暖;潮起潮落时,可以相信的是自己;缘聚缘散间,可以依靠的是自己。
好人难当:慢慢的才发现,老实巴交的很难混社会,正直耿直总把人得罪,总是被排挤,总是被无视。
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
好人难当:人生的路,总有几道沟坎;生活的味,总有几分苦涩有些事,无能为力,就顺其自然;有些人,不能强求,就一笑了之;有些路,躲避不开,就义无反顾人。
好人难当:人,坚强久了会疲惫;情,在乎多了会心碎;事,较真多了会受罪;话,说太多了会浪费。
既然是生活,就免不了酸甜苦辣。
既然是人生,就免不了人情冷暖。
好人难当:好人,是一点一点塑造的:一点点热情,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帮助,一点点关怀,一点点美德,一点点善行,一点点义举,一点点爱心,一点点奉献,量终让你美名远扬。
好人难当:我们这个社会对好人的要求太高。
你要做好事的话,就要做到底,做到自己筋疲力尽倾家荡产,才能被承认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这样的好人实在难当。
如果你偶尔不这样做的话,别人会说得你一钱不值,比真正的坏蛋还臭。
坏人好做:我们的社会坏人实在是太多了。
你要做好事,还要当心被倒打一耙,累啊。
还不如做个俗人。
别人反倒什么也不会说的。
坏人好做:坏人,是一点一点当上的:一点点冷酷,一点点不轨,一点点欺骗,一点点霸道,一点点贪心,一点点邪念,一点点恶意。
一点点丑行,一点点黑心,最终自己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
好人难当:老实人确实不好生存,但是可以成为一个有城府的人啊,逢人说话留三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体现的哲学原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体现的哲学原理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就像爬山一样,向上攀登每一步都很艰难,但要是向下滚落却是瞬间的事呀!就好比一个人一直坚持做好事很难,但放纵自己做坏事却很容易,你说是不是?比如一个一直勤奋学习的学生,要他突然开始偷懒玩耍那可太简单了,可让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坚持认真学习,那可真是不容易啊!2.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不就是像走在两条不同的路上嘛!走在善良的路上,就如同在荆棘中前行,而走向恶的那一边,就像顺着滑梯一下子就滑下去了。
想想那些曾经善良的人,因为一时的贪念或者诱惑就走上了歪路,多可惜啊!就像有些官员,一开始兢兢业业,后来却没能抵制住利益的诱惑,陷入了罪恶的深渊,哎呀!3.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真的是太对啦!善良就像是建造高楼,一砖一瓦慢慢来,而恶就像是拆楼,几下子就垮了呀!你看那些犯罪分子,可能就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多可悲啊!而那些常年做公益的人,他们的坚持和付出是多么了不起,不是吗?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简直就是真理呀!好比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同登山般艰难,可养成一个坏习惯却像掉进陷阱一样容易。
就像有的人努力工作多年才有所成就,可要是放纵自己沉迷赌博,那很快就会一败涂地,这道理多明显啊!5.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和我们的生活多贴切啊!追求善良如同攀爬高峰,充满挑战,而向恶倾斜就像从陡坡上滚下。
比如说一个人想要保持诚实,那得时刻提醒自己,可要是想说谎骗人,那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这不是很形象吗?6.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不就是人生的写照嘛!想要一直善良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选择恶就像顺水漂流,一下子就下去了。
想想那些曾经的好人,因为一念之差就变成了坏人,多可惜呀!就好像一个原本善良的邻居,因为嫉妒别人过得好就开始造谣生事,唉!7.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善良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那么艰难,而恶就像是吹灭那盏灯,太容易了。
作恶容易行善难的作文高中生
作恶容易行善难的作文高中生《行善难,作恶易》嘿,各位朋友,今儿个咱聊聊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做人做事。
俗话说得好,“作恶容易,行善难”,这话说得没错。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为啥说行善这么难,作恶却这么容易。
说起做坏事,那真是简单得很,就像吃糖豆一样,一口一个,不费吹灰之力。
你瞧,那些小偷小摸的,偷个钱包、撬个锁头,轻轻松松,还能赚个盆满钵满,多快活啊!再说那些坑蒙拐骗的,骗个大钱,过上几天好日子,多爽利!而做好事呢?那可得费老大劲儿了。
比如帮老人过马路,累得跟啥似的,还可能被讹诈几句,你说冤不冤?咱们再想想,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好事做?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是自私自利的,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你看那公园里,大家都忙着玩手机,谁还有空管闲事?再说了,社会风气不好,大家都在互相攀比,谁还愿意去做那个出头鸟?不过,话也不能这么说太绝对。
其实,还是有不少好人的。
比如那些志愿者,他们无私奉献,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自己累得要死,但心里却是满满的满足感。
还有那些拾金不昧的,捡到东西就交给警察,虽然有时候会受点委屈,但那份正直和善良,是金钱买不到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的社会确实有些问题。
比如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有些公司为了赚钱,不顾员工的生命安全;还有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这些问题确实让人头疼,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否定所有人的善良和努力。
总的来说,行善难,作恶易,这话说得没错。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放弃行善。
毕竟,行善不仅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还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咱们还是要多行善事,少做坏事,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温暖。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
希望你们都能记住这个道理:行善难,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谢谢大家!。
作恶容易行善难的作文
作恶容易行善难的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儿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作恶容易行善难”。
您
别不信,咱好好唠唠。
先说这作恶,有时候那真是一念之间的事儿。
比如说,心里头有股子邪火,控制不住,抬手就给人一拳,这恶就作下了。
或者看到别人的好东西,起了贪心,顺手一拿,恶事又干了一桩。
为啥作恶这么容易呢?因为顺着自己的私欲、坏念头走,不需要费多大劲,就像下坡一样,“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
可行善就不一样喽!行善得先有颗善良的心,还得时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发现别人的难处。
这还不算完,发现了之后,您还得实实在在地付出行动。
比
如说,看到老人过马路不方便,您得主动上去扶一把,这得花力气吧?碰到有
人没钱治病,您要是想帮忙,可能还得从自己的钱包里往外掏银子,心疼不?
行善往往需要克服自己的懒惰、自私,还得不怕麻烦,这可比作恶难多啦!
再说说这作恶的后果,有时候当时觉得痛快了,可过后麻烦一大堆。
警察
可能找上门,周围人的指责能把您淹死,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晚上睡觉都不
踏实。
而行善呢,虽然过程辛苦点,但心里头踏实、高兴,那种满足感可不是
作恶能比的。
所以啊,咱们得明白这个理儿,虽然作恶容易,但千万不能走那条歪路。
行善虽然难,可只要咱咬咬牙坚持做,这世界就能变得更美好,自己也能活得
更舒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咋样,我说的这些您觉得在理不?让咱们都多行善,少作恶,一起把日子过得美美的!。
[转载]做100件好事不如干一件坏事?
人应该做好事还是应该干坏事?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弱智。
是的,不要说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道德楷模,也不要说那些拜佛敬神的善男信女,除了极少数蓄意做恶的违法犯罪分子,任何一个平凡而正常的普通人,在面对这样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时,大抵都会不假思索地和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所以,当年他老人家就教导人们,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且要坚持一辈子。
人们也普遍认定做好事的人就是好人,从而对这样的人充满敬重和信任。
然而,上面这样常识性的道理和经验现在却不大灵光了,有时做再多的好事反而不如干点坏事更能被认可和接受。
我这里当然不是说现在的舆论导向不提倡做好事了,也不是指那种有时做了好事反倒遭人误解的情况。
这里要说的做100件好事不如干一件坏事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它存在于当下官埸上人与人关系的潜规则中,而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态环竟中。
通常,一个人要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赏识,最重要的不外乎按领导的旨意做好交办的工作,并从中展现自己出色的才能和高尚的品行。
如果还要再做些什么的话,最多也不过是对领导殷勤些,在生活上多加照顾搞好服务。
可是,如今要让领导看上并得到器重,能干事已经不行了,关键是要会干事。
而所谓会干事,就是不但要帮着领导为群众干好事,就是干好台面上的公事、正事,更重要的是要跟着领导一起干坏事,也就是干见不得人的坏事、丑事。
帮着领导干好事,会替领导赢得更佳的政绩,这当然是领导所希望和欢迎的,但这顶多使他欣赏你的德才水平,却不一定赢得他对你的信任。
只有当领导干不廉之事、不法之事、不耻之事时,你不仅不能保持距离、洁身自好,而且要积极参与、同流合污,这样,才能表明你和领导是一条心,领导也才能把你看成是自己人。
否则,你工作干得再好,品行再正,能力再强,也只能呆在领导选贤任能的视线之外。
和领导做的这些坏事包括,在领导的授意下违反政策为其个人和亲友办私事,或者和领导一起私分公款、与领导一块寻欢嫖娼,甚或当领导犯了什么事遇到麻烦时能够挺身而出豁出自己把事情摆平,诸如此类。
熊玲:做好人难,做坏人更难
熊玲:做好人难,做坏人更难都说做好人难?我觉得做坏人更难,为什么会这样?关于好人和坏人什么是好人、坏人?我不知道有没词典的标准定义,但知道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这样:好人(好孩子)是听话、顺从、孝敬长辈,是能干、能吃苦、能吃得亏、能为做好事的人,等等。
坏人(坏孩子)则是捣乱、叛逆、惹是生非、不尊不孝、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等等。
这里,排开违法乱纪的人之外,所谓的好人坏人应有程度之分,比如,大好人,一辈子都做好人,就像雷锋似的人,而大多数是常态的好人:善良、诚实、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与人为善。
大坏人,一辈子好事不做、坏事做绝,如小时候就爱惹是生非,大了还是不安分守己、无所事事、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欺哄、霸凌;而多数人是脾气的坏:心底善良,但性格糟、脾气冲,说话直或是毒舌,总是无意识地得罪人、伤害人。
也有可爱的坏:正义,敢做别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常言道:做好事(好人)难,做一辈子好事(好人)难上加难,指的是做大好人。
但没有常言说,做坏事(坏人)难,不知为何。
做好人难,只因“好人”难做为何?难做的“好人”有两种:烂好人和老好人。
烂好人是到处做好事、当好人,老好人是一贯的对人温和,他们有共同之处就是无原则、无边界的为人好、不拒绝别人。
往往他们的好心、付出是费力不讨好,比如别人不领情、不回报等,但他们受内心“好人”(或内心不安,生怕自己做错了、做不好的恐惧)驱使,严厉自己要稳定“好人”位置,哪怕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做坏人。
想想,这样的好人,实在很难很累,做他们,你必须有成就别人、为难自己的力量....有几个能做到啊?做坏人难,也因为“坏人”难做为何?难做的“坏人“也分两种:极端自私型,表现为极端自负,为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和利益。
这样的人身上有一股气魄,即,不要脸的勇气。
这个世道,不要脸,也算一种能耐,甚至是活得善好的本事。
很多人是没这本事的。
因此,脸皮薄的人,或说道德需求高的人,是做不了这样的坏人。
做个好人,为什么这么难?
做个好人,为什么这么难?听说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都关注了这个号杂谈与时评导读:近日,上海一名15岁少年的父亲李国华在网络求助,称儿子在上海某酒店大堂制止别人吸烟,被对方两次推搡后才还击一拳,把对方打伤。
李国华称,办案民警说是其儿子主动追击对方,建议赔偿,否则要行拘,虽然是未成年人不执行,但会通报学校,学校开除不开除就不好说了。
被打的吸烟者,尽管只是轻微受伤,却狮子开大口,要求赔偿5万元。
(来源网络)完善的法律制度,能把坏人变成好人,不完善的法律制度,能让好人变成坏人。
法律规章制度要做到惩恶扬善!人心都是向善的。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做个好人,但为什么感觉我们的社会,坏人越来越多多,好人却越来越少?人的好与坏是相对的,绝对的好人不多,绝对的坏人恶人也不多,大部分人属于不好不坏的人。
我自己感觉,我就属于一个不好不坏的人。
好人与坏人的分布,就像一个纺锤形,中间最大的分布,就是不好不坏的人。
好人与坏人的分布是动态的。
当好人在社会上占优势的时候,好人分布比率就会增大,反正坏人的分布比率就会增长。
我们目前社会,为什么感觉坏人越来越多?那就是因为在当今社会,做坏人的成本太低,坏人占了优势。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
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
齐国人在齐国都没有偷东西的习惯,为什么到了楚国就成了小偷,环境所致啊!好人与坏人的多少,是与社会环境与体制有关的。
好的社会环境与体制,能让坏人恶人变成好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与体制,能让好人变为坏人恶人。
为什么现在很多老人为老不尊?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因为社会环境致使老人变坏了。
也包括我,我内心里真希望自己做个好人,但当发现做个好人会很累的情况下,在利益的引诱下,也就只好去做个不好不坏的人了。
为什么有些人一做坏事就有报应,而有些人一做善事就事事不顺
为什么有些人一做坏事就有报应,而有些人一做善事就事事不顺在生活中有两种人,有一种人,如果积德行善就会事事顺利,一做坏事,不出几天必有报应。
而另一种人却正好相反,吃喝嫖赌抽,事业生活依然顺利无比,忽然善心发作,想做点好事,却立刻就会遇上倒霉事。
往往人都是只知道自己的经历。
于是,前者无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后者则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旁观者或是涉世不深的人则看得一脸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因果报应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因果报应当然是有的。
但每个人前缘不同,今生造业也有差别。
对于善良的人来说,善根坚固,有善神庇护,只要你处处与人为善,生活就会顺遂无比。
对于恶人来说,恶业造作得多,也有恶灵围绕,一旦你想改恶从善,就会横加阻挠,绝不让你弃暗投明。
因此,身为善人而迂腐到以为世上只有善,那是过于单纯了,而身为恶人以为善人好欺负,那你也是经历得太少了。
这就是道家太极图的含义,有黑有白。
善人再善,一旦触及到底线,也会反击,否则,如何维护自身的生存呢?菩萨低眉,金刚怒目,这就是白中有黑。
恶人再恶,若丝毫没有善心,真的只知打砸抢,那早就激起了公愤,他必然要有善良的一面,哪怕是只对有限的人。
这叫黑中有白。
善人或者恶人,是会彼此转化的。
而这个转化过程,都很艰难。
在善人变恶的过程中,过去庇护过你的善神及眷属都会出来阻挠和警告,使这个人气运变坏,事事不顺,如果坚持要从恶,会出现精神混乱,乃至分裂的情况。
但是,通常都不会有生命危险,基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甚至时不时有贵人相助,毕竟他们的目的,只是让你不再作恶而已。
恶人想变善,更艰难。
因为你曾经的庇护者宁可毁掉你,也不肯放过你。
这也是一些初发心皈依佛门的人为何会生活中出现各种阻碍,听到种种声音,经历各种恐怖,甚至精神失常的原因。
情况最严重者会有自杀幻觉、自残倾向,身体出现各种疼痛,家庭变故,流离失所等现象,过程苦不堪言,甚至有生命危险。
但只要你坚持向善,在绝望中还是会有一线生机。
好人受尽磨难方成正果为什么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好人受尽磨难方成正果为什么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好人受尽磨难方成正果为什么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学苑佛语禅学悟人生妙莲2016-07-14 10:57
放下屠刀(资料图)
文:妙莲
关于“好人受尽磨难方成正果”与“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间的公平性,一直都备受争议。
首先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因为轮回流转无尽,哪有好人坏人之分。
你看到好人受苦,可能看到他之前的恶业?坏人暴行无端,你可能看到他之前的善业?不能仅仅凭着所见所闻去判断是非。
应该说,众生无不是在苦海里沉沉浮浮,受尽磨难。
然后就是方成正果和立地成佛。
这里面有两个时间概念,方成与立地,似乎一个是慢,一个是快。
这也是不成立的。
能立地成佛,那也是因为你积累了足够的成佛之因;方成,说明你还在积累之中。
这里的佛不是佛教的业位,而是指好人的意思。
就是说,坏人放弃了恶念就能变成善良的人,好人本来就是好人,不需要变啊。
可以参照“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说一个念头会使人变好,也会使人变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善也好,恶也好,究竟都是妄识作祟。
一悟之间,诸法皆空。
放下屠刀的重点,在于放下。
如是真放下,十分不易,等于斩断自己的业习,离大彻大悟,也就不远了。
好人总是斗不过恶人
好人总是斗不过恶人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道好人与坏人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我认为从好人的角度来讲,他的本质区别就是非常有道德标准底线,而坏人却是不遵守道德标准底线的一批人,那么试想一下,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与你斗的话你肯定是非常吃亏的,比如说很多事情你怕违背道德标准而不能去做,但是坏人却往往没有这么多的束缚,这已经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对方。
当然除了这个最重要的一点以外,可能还有以下几个因素:
1、坏人往往心眼儿多:其实仔细想一想,坏人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往往优秀的坏人心眼儿都非常多,也就是智商比较高而且反应比较快,所以在这点上坏人又比好人多加分了,那么好人与坏人较量的时候肯定又会吃很多亏,而且这种可以属于硬伤级别的,也就是说短期之内即使通过努力我们也很难提升自己,拉近与坏人之间的差距。
2、好人往往比较仁慈: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妇人之仁这个成语,其实这个成语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做事犹豫不决,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做事太仁慈的话,那么可能会对自己不利,生活当中往往很多老好人都会对别人比较仁慈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与一些坏人的差距比较大了,而相比于仁慈,坏人的不择手段将更加的具有优势。
3、好人顾及的东西太多: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好人都会顾及很多的东西,因为他们会经常想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做事情的时候他
们会摸着良心去做,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牵连到其他的人,这就让一些好人做起事来束手束脚,办事的速度和效率也会非常低,那么我们所说的坏人往往不会在意这些他们认为没有用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做好事难做坏事易
改革要有中国道路
如今,改革再次被提上台面,呼声渐高。
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改革希望,受振奋和鼓舞。
但是我没有感到振奋和鼓舞,相反,觉得希望渺茫。
我们现在要寻找的是“中国道路”,因为中国在行走,而不是固定在一处,只要前进不要倒退,而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关是无法绕过的。
更有一种悖论:当提到政治改革,则搬出“社会主义”,以拒斥普世价值,拒斥所谓“资本主义民主”,理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公平,人民享有更广泛的权利。
但是,面对腐败、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大面积缺失、生产安全条件恶劣等造成的灾难频发,机关的豪华办公楼和大小官员的豪宅与百姓的陋室成鲜明对比,以及其他种种众所周知的严重不公,在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中也实属罕见。
有人却又搬出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残酷剥削作辩护,说是‘初级阶段’不可避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
”天下兴亡,知识分子要承担责任,不能让整个道德价值系统垮台。
现在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种分界很可笑。
因为事实是权贵资本和国际跨国资本正在联手,危害工人阶级。
回到改革话题,首先要改的是“举国体制”,就是不受监督的公权力。
朝野日益高涨的“政改”呼声即由此而来。
对这个道理,居庙堂之高者显然比处江湖之远的草民体会更深。
说与不说,允许说到什么程度,都改变不了事物自身运行的规律。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做而不是说。
其次,要改革的是公共财政,财政既然是取之于民用于民,那就要还给老百姓。
老百姓想要的是“有尊严的”生活,享受平等的公民权利。
以前有一个说法是“改了马上死,不改等死”,到底是谁死必须要弄清楚。
就像顾炎武说的,明朝朱家王朝灭了不等于全民族都死了。
我们要拯救的是中华民族,包括精神不能整个腐败下去,所以孙立平写的溃烂理论对我很有启发,我觉得可怕的是全民溃烂,整个精神的堕落。
所以眼睛应该向下,而不是总是向上,老是想给决策者提点什么意见,让他们痴心的想着,这种自作多情的事可以少一些。
现在更需要的是眼睛向下,即全民的问题。
前些日子以所谓爱国为名的打砸抢,一是为了发泄他们的不满,二是说明了民众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当时感到非常悲哀。
回顾历史,上面还是慈禧太后,下面是义和团。
这样的心态,难免不让人情绪低落。
我不是反对不妥协,我认为必要的时候就得妥协,不能够打仗。
当然,先进的中国为了对外争国家荣誉,加强所谓“软实力”,耗用纳税人巨资办多少“奥运”“世博”,建多少孔子学院。
其实,这背后无法遮盖中国特色的贪腐、官员廉洁度国际排行榜上名次低下,以及社会缺乏诚信等负面形象。
此外,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也不能全盘的把西方制度全盘引进,不然的话,就会引起“地震”。
所谓的自由主义者,主张全盘引进的人到底有多少?至少我还没怎么看到。
大多人主张渐进式的改革,天天喊革命就完了。
解决腐败问题要靠法治
古往今来,腐败一直存在。
腐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全社会腐败,现在我们国家最要命的是全社会腐败,过去国民党就是官场腐败,学界、文化界、新闻界、企业界没有腐败,现在我们是全社会各界,最可怕的是从小学生受腐败教育:妈妈给老师送个礼,要不然对我不好。
今天在我们这里讲公平、正义,觉得现在不够好,到现在的幼儿园小学生上来或者中学生上来,他们是不是觉得这事很不好?恐怕不是,他们觉得在这里面谁都是这样,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也是,腐败哪个国家都有。
但是,中国的广大普通劳动者只分到极小的一块。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由于过去的物资极度匮乏造成极端贫困,即使那极小的一块,也足以显著地改善多数工薪阶层的生活。
到目前为止,情况还能过得去。
既然既得利益者不准备让出一些
份额来,那么只有不断加速把蛋糕做大才能使那一小块分给老百姓的蛋糕也有所增长。
但不可能长期如此。
腐败问题不搞法治和权力的制衡就没有希望。
若不能够让舆论和群众监督的话,这种腐败也不会被解决。
现在官员权力太大,需要改革。
但是,从人的观念来讲,为什么改革开放必须打倒两个凡是。
所谓真理的标准的辩论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文化的解放,思想解放,但是那个很不彻底。
后来实际上又回到两个凡是上面去了,要冲破一些东西的话,你必须要思想解放,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个地方,但是并不等于说现在我们当前的主要问题就不是制度改革问题了,当前非常重要的还是制度改革的问题。
现在碰到的不光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早期改革碰到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比如说马克思讲的雇工几个以上就是剥削,现在的问题是既得利益的问题,心里明白的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碰到很多利益集团的问题,这个改革的冲击力应该是自下而上。
我觉得中国的老百姓正在成长起来,但是在歪歪扭扭的成长,并不是很健康,马上就会有法制观念,无形的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到处都碰到各种潜规则,你如果触犯了这个潜规则,无论你有多好心去帮助别人做事,都是大逆不道的。
我觉得文化的普及,这种思想,新的思想,解放思想的普及非常重要,对于每一个有了这种思想的人应该有责任,特别是在学校里面的老师们就更加有条件和有责任传播,授业解惑,就是正视我们的历史。
市场经济需平等的权利
谈经济,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若是单纯为了GDP,或为了外扬国威、炫耀一个光鲜、辉煌的“盛世大国”,那么“举国体制”、“举省体制”乃至“举县体制”确实有效。
中国的大部分GDP是来自地产投机而不是高科技创新得来的。
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卖地。
若真正以人为本,承认人除了满足口腹的需求外,还要有思想精神的追求。
若除了短期的GDP增长数字,还着眼于中华民族长远的“文明崛起”,那么,应该承认,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已到了拐点。
健康的市场经济需要平等的权利以保证公平竞争,需要健全的法治以规范和执行游戏规则,而配套的制度是民主而不是专制。
在专制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也许可以在短期做出来成绩,但必将制约长期的发展。
此外,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在促进优胜劣汰的同时也造成“弱肉强食”,制造着不平等。
一个好的体制既要保护优胜劣汰,又要遏制或弥补“弱肉强食”的弊病。
现在严重的社会分工不是市场的竞争造成的而是权力严重受到侵蚀,基本的人权得不到保证而引起的社会不公。
如果说美国的利益集团华尔街的大老板们挟持了美国的政府的话,我可以说实际上我们的政府本身就是大老板,就是最大的资本家和利益集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治体制非改不可。
可是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改革也是极其困难的,这是同一个根源。
另外一点,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跟美国有相同之处的,全球化分配是极端不公的,绝大部分的利益进入了权贵和暴富群体的口袋里,而广大的劳动者只分得了非常小的一块蛋糕。
但跟美国有一点不同,因为过去中国是处于极端贫穷和完全没有权利的情况之下的,所以有了这点松动了这点分配,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底层的人的生活也还是有所改善的。
所以,虽然很多的企业家都已经提出来不能一天到晚只关注GDP的不断增长,刚才也有人谈到了是不是可以放慢一点脚步来进行一些调整,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其原因是经济利益的绝大部分的集团,只有不断地把这个蛋糕做大才能剩下一小块来分给老百姓以使得他们不造反。
他不可能调整为我那80%让出再让出10%来,这个可能性不大。
到目前为止,老百姓还得到了一些利益,但是以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一个是国际的条件,比如说国际市场上缩小了,这点我也不用多讲了。
还有一个是下一代新的进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一方面机会越来越少,一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这个要求并不是说不合理的。
他不
再忍受上一代父辈所不能忍受的条件,这种权利不公造成了财富不公,也造成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分配都是不公的。
这是中国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样的不公一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平则鸣。
最后,我想说,一个好的国家,好的社会应该做好事容易,做坏事难。
好人得到好报与恶人得恶报的概率要高。
这样就是,人心向善,正义公平得以发扬。
从近期看,政府公信力强,社会得以稳定。
长远来看,足以振兴民族精神,优化民族素质。
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特别是在当前矛盾迭出的转型期可望避免大动乱,实现和平过渡。
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做好事难,做坏事易。
即便当前官民共同大力提倡的“慈善事业”,有善心做善事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者,往往遇到重重阻力。
年轻人走进社会,要保持清白,守住道德底线,不但难以生存,且须随时准备作出牺牲。
而与贪腐同流合污、向黑暗势力低头妥协则顺风顺水。
以这样的社会矛盾和“被和谐”的民怨,一旦经济发生动荡,恐怕难有今日我们所讥笑的他国民众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