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大学语文陆游《关山月》

合集下载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关山月》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20

《关山月》大学语文教材和课件20

20、关山月陆游一、文学常识:1、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词和散文的成就也很高。

2、陆游创作的诗歌中,最为突出的是那些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民族矛盾、批判统治者屈膝事敌、渴望恢复中原的诗歌。

其诗激荡着昂扬奔放的爱国热情,具有很强的战斗性.3、风格雄浑豪放。

4、作品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逸稿》、《老学庵笔记》等。

二、课文结构分析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层次。

第一层:写统治阶级屈辱偷安,不修战备的场景。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壮士难酬,老死疆场的场景。

第三层:写中原人民渴望恢复,对月流泪的场景。

三、赏析:《关山月》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是七言歌行体.(1)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诗中诗人描绘了三个场景,也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诗人痛心疾首地指出隆兴议和以后南宋朝廷一味不战求和,屈辱偷安,令人惨痛的景象。

豪门贵族整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临边将军按兵不动,让大好年华就此岁月蹉跎。

第二层次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老死疆场的场景。

“沙头空照征人骨”一句中,一个“空”字点明了战士最终与征战无缘,只能老死边关的归宿,含着不尽的悲愤和无奈。

第三个层次,写中原遗民在金人的铁蹄下忍辱负重,渴望恢复,对月流泪的情景,从而进一步抨击了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投降政策。

(二)写作特点:1全诗以“月色”贯穿全篇,诗人紧扣诗题“关山月”,以照临关山的月光来凝聚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三个场景,用鲜明对照的手法写出了“关山”内外三种人物在“月”下的不同境况和感情,就使不思战备的统治阶级、空掷岁月的戊边战士、渴望恢复的中原百姓融为一体,构成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2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本诗抒情言志,不是采用一般常用的借景抒情的写法,而是选取了马肥死,弓弦断,白骨堆,遗民泪等独特的典型事物,以统治阶级歌舞升平,戊卒怨笛,遗民望月等典型场景来引发读者想象,表现作者情感。

四、课文阅读分析(一)简答题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中原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地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安的投降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之情。

陆游关山月

陆游关山月

陆游关山月
关山月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解析:这首七言古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
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
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

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

这三个场景构
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
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引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
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
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辍,今
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
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关山月 陆游

关山月 陆游

关山月陆游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绝情按歌舞,厩马肥死去斧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不料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盼恢复正常,几处今宵雕泪痕。

鉴赏:《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彰显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合比较轻松的作品。

这就是一篇用乐府和古题写时事的作品,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 1 7 7),陆游5 3岁。

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的压制。

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之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职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用武之地,眼见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复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罔顾,一味的让步战败,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怒。

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这首诗虽然既写下了统治集团,又写下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横跨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就是诗的第一句阐明了的。

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久攻不下空临边,战士才严禁趁着年轻力壮出赛身先士卒,遗民才严禁从外族统治者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

诗人的思想倾向就是非常独特的,这就是诗中所整体表现的对南宋集团让步战败政策的抨击,对抗日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诚挚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极其仇恨,正因为整体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道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

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整体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恨。

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教学教材

《关山月》在陆游作品中的地位
01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豪放的风格、激昂的感 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陆游的 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02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的文学风 格和思想感情,也代表了南宋文 学的最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02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忧国忧民
陆游在《关山月》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 展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国情怀。
《关山月》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后代诗人创作的 灵感来源。许多诗人借鉴了陆游的创作手法,通过描绘自然 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山月》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关山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关山月》大学语文课件 教学教材

CONTENCT

•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 《关山月》的内容解析 • 《关山月》的文学价值 • 《关山月》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 《关山月》的课后拓展与思考
01
《关山月》的创作背景
陆游的生平与文学风格
陆游(1125-1210),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著名诗人。他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民族 气节,致力于收复失地。
100%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 程,从宏观角度理解《关山月》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80%
《唐宋诗词鉴赏》
通过对唐宋时期诗词的鉴赏,提 高对《关山月》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鉴赏水平。

大学语文陆游关山月教案

大学语文陆游关山月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精神;掌握《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关山月》的主题思想;2. 把握《关山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2. 理解《关山月》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陆游的诗歌为何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二、课文分析1. 朗读《关山月》,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析《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3. 分析《关山月》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三、讨论与赏析1.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关山月”、“朱门”、“戍楼”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抒情等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关山月》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陆游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问:陆游的爱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二、诗歌朗诵与赏析1. 学生分组朗诵《关山月》,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 讨论陆游的爱国情怀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2. 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大业。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陆游的爱国情怀。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关山月》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关山月》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专升本语文2陆游关山月

专升本语文2陆游关山月
关山月是一首古体 诗,而所谓古体诗 是指在唐代出现近 体诗之前的诗,其 特点是字数、押韵、 平仄、对仗都没有 特殊的规定。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参考译文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达十五年了,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关。豪 门贵族那深深的庭院里主人在按着节拍欣赏美人唱歌跳舞,马圈里的战马 一身肥膘等待老死、弓已陈旧地断了弦。边塞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声声催着 月亮快快落山,战士三十岁参军如今已白发斑斑。从笛声里谁能知道壮士 报国无门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捐躯将士的骨骸。中原一带发生战争 自古就听说过,但哪曾有异族统治者在中原传宗接代?中原遗民忍着苦痛 盼望恢复,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遗民又在流下失望的眼泪!
戎,róng 厩,jiù 戍, Shù

1、和戎:对金人屈服。 2、空:白白地。
3、临:到。
4、边:边疆,边界。
5、朱门:达官贵人家。 6、沉沉:深远的样子。
7、按:打拍子。
8、厩:马棚。
9、戍楼:边防的岗楼。戍,戍守,防守。
10、刁斗:古代军中使用的一种铜器。
11、知:知道。
12、沙头:沙场。
13、照:照射。
本诗层次分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第一层次是前四句。写投降而合 议后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局面,这 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达十五年了, 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关。
解读这两句诗需注意以下四点: ⑴结合历史背景及陆游的其他作品细细 体会这两句诗的口吻及其中蕴 涵的复杂情感、情绪。 ⑵陆游对将军所持的态度:反对?同情?愤激?或多种情感、情绪杂 糅其中。 ⑶“将军”所指与紧接着的“朱门”所指是否一致? ⑷“空”字在这两句诗中以至这首诗 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人民大2023大学语文基础教程 课件十二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人民大2023大学语文基础教程  课件十二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中原”—— 伤痛
并列 相互映衬
充分揭示出守边战士 报国无门,中原遗民企盼无 望的深刻原因,说明种种可悲情景都是由于投降 妥协路线所造成的,这样既有利地 抨击了投降派 的可耻罪行,又激活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深化了 主题。
“关山”之“月”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 用 统贯全诗的景物是“月”。
诗人本来写“朱门”、“戍楼”、“中原”等异地场 景,却以“按歌舞”、“催落月”、“空照”、“今 宵”等语点出三个场景活动的共同时间——月夜,运 用联想创造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环境,将朱门歌舞、戍 卒吹笛和遗民垂泪等典型场景凝聚于同一夜晚的“月 夜”画面之中,以强化彼此间的对比和映衬,三个场 景后二者相互映衬,共同与“朱门歌舞”构成对比关 系,充分揭示出守边战士 报国无门,中原遗民企盼无 望的深刻原因,说明种种可悲情景都是由于投降妥协 路线所造成的,这样既有利地 抨击了投降派的可耻罪 行,又激活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
岂有:哪有。逆胡:对北方少数民族之蔑称。这两句是说, 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曾入侵过中原,但哪有让他们长期盘踞, 以至于传宗接代的? ⑨遗民:指金占领区的原宋朝百姓。
望恢复:盼望宋朝军队收复故土。这两句可参读陆游《秋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又一年。”
【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
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李牧“闻庆 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 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 郭祥正时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 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谁知我亦轻生者”的 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 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 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 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 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 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 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傍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陆游关山月》课件

《陆游关山月》课件

五、学习收获
1 诗词欣赏的重要性
通过欣赏陆游的诗词,我 们可以感受到诗歌艺术的 美妙和对情感、思想的深 刻表达。
2 诗词鉴赏的方法
学习如何鉴赏诗词,包括 诗歌的结构、意象、韵律 等方面,提升我们的诗词 鉴赏能力。
3 喜欢诗词的感受
探讨喜欢诗词的原因,分 享诗词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和心灵的寄托。
六、总结
本次课程回顾
回顾本次课程中所学到的关于陆游和《关山月》的知识和见解。
诗词学习的好处
总结学习诗词的好处,包括提升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和陶冶情操。
鼓励大家多学习诗词
鼓励大家继续学习和欣赏诗词,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陆游以其激情澎湃、意境深 远的诗词而闻名,他的作品 凝聚了对国家兴衰、民众疾 苦和爱国情怀的表达。
陆游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包括《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示 儿》等,这些作品展现了陆 游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才华。
二、《关山月》的背景
1 作品简介
《关山月》是陆游的一首抒发对国家兴亡和 爱国情怀的诗歌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 邃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2 历史背景
作品创作于南宋末年,描绘了国家遭受外敌 侵略、百姓苦难的历史背景,表达了陆游的 忧国忧民之
描绘诗中的山川河流、月亮和飘零之人,
分析意境的创造和诗词的象征意义。
3
诗歌解读
通过对《关山月》的逐句解读,我们将 深入了解陆游的艺术手法和对国家命运 的探索。
诗词鉴赏
《陆游关山月》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们的《陆游关山月》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陆游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关山月》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一、关于陆游
陆游简介

陆游《关山月》

陆游《关山月》
○参考答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 全诗。
二.品味“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沉沉”一词的好处。
○参考答案:“沉”是沉醉的意思,叠用后,有强调之意, 表明这些权贵们沉醉的很深,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 为重,只知作乐的情形。
【探疑解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结合全诗赏析“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指今天的河南省。
“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构成一幅对比鲜明的情景:
一边是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另一边是中原 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这两个情景两相对照,又融为一体。
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
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只知作乐的情形。

从这几句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日日不忘抗金复国的伟大诗人陆游,
面对统治者的苟安思想和腐朽生活,强烈的愤慨之情如万丈烈火,喷涌而出。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戍楼”是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 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此时,距离符离之战已经过去了15年,他想到南 宋朝廷不思恢复失地,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 伤时事写下此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
“空”字质疑的语气很重,将军能战而不战,有批评之意。
“沉”是沉醉的意思,叠用后,有强调之意,表明这些权贵们沉醉的很深,
参考答案: ①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 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 ②这一句上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形成古 今对比;下与“岂有逆胡传子孙”形成对比,借古讽今。 ③诗人用了一个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无 比愤慨之情。

关山月_课件

关山月_课件

创作成就
诗作数量:勤于创作,写诗60年,保存下来有 9300多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 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 代表作:《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等。
“南宋四大诗人”
陆游
杨万里
尤袤
范成大
却报国无门, 徒添白发, 以笛子抒发怨愤
沦陷区百姓 垂泪南望
期待王师解救, 却始终不见 王师踪影
本诗主题思想
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吻,痛斥统 治者对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 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情 的谴责,表现出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怨 愤和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 的强烈愿望。
艺术特色分析
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层次 分明,思路清晰。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3.语言高度凝练。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 极其浓烈。
◆对比鲜明 把“高官乐”、“战士苦”、 “遗民泪”三个画面放在一起对比,使主 题得到升华;
◆情景交融 把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遗 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心境巧妙地融 为一体;
关山月
陆游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 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关山月》独到之处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 题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相思之情, 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 比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朝代:南北朝作者: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上,出征的人儿思念遥远的故乡。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难以入眠。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着祁连山。

如今战争这样残酷频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从军生涯回家。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

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

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

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思:想到。

妇:指客子的妻子。

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

当:对着。

未眠:没有睡觉。

旗:星名。

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

《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

”映:照耀,映照。

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

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

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战气:战争气氛。

从军:在军队中服役。

复:又,再。

赏析《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

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

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

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

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

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关山月陆游翻译及赏析

关山月陆游翻译及赏析

关山月陆游翻译及赏析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题,本诗题为“关山月”。

关山者,关隘山岭也。

它是边塞诗的常用意象,本篇写关山客子的室家之思。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山月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5分)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6分)3、有人说,此诗的三四句委婉别致,尤为动人,请简析这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联系全诗,说说诗人的追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①思念家乡亲人。

(3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分)2.虚实结合。

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

【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手法3分,说明3分。

3、诗的前六句主要是诗人以第一人称叙述和追想,三四句的意思是说,离人惆怅之时,思妇应该也守候在窗边难以成眠吧。

诗人从亲临者的角度以己度人来表达痛苦与无奈之情,尤为动人。

4、诗人述说“客子”之忆和“思妇”之思,叙写战争的进程,重在表现战争的漫长和造成的深沉痛苦,思乡与无奈之情明显,表达了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强烈情感。

翻译:在遥远的边塞,正是三五之月,我这个客居在外的征人想起了我的家乡。

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

星辰映照在遥远的西域,云阵积聚在高高的祁连山上。

目前的战争气氛还是很浓厚,不知道我还要从军多久?赏析:开头两句点出诗题,以一个“忆”字逗出无尽情思。

三四句写所“忆”情景。

客子设想,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

《关山月》2精品 课件

《关山月》2精品 课件

诗人借用乐府旧题,通过表达守边 战士报国无门的愤然和沦陷区中原 遗民渴望复国的心情,尖锐地批判 了南宋统治者对敌妥协苟安的投降 态度,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强烈 愿望和爱国之情。
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抒情言志的? 诗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物和典型场景?
通过选取典型事物,创造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
典型事物有:马肥死、弓断弦、白骨堆、遗民泪。 典型场景有:狂歌酣舞,沙场怨笛,万民望月等。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 彼时的 她与毕 业时相 比毫无 长进, 面试屡 屡碰壁 。
李尚龙曾说:
真正的安稳是历经世事后的淡薄,你 还没有 见过世 界,就 想隐退 山林, 到头来 只会是 井底之 蛙。”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优胜劣汰的世界里,你必须不断提升 自己的 价值。 一、放下大概就是这样,即使我们没在 一起, 我也会 好好的 ,谢谢 时间惊 艳了那 段有你 的记忆 ,也谢 谢现在 更努力 变好的 自己。

五、秒回的人应该很温柔吧,因为一直 在等喜 欢的人 ,也舍 不得让 喜欢的 人等。

六、多想和你有一个长久的未来,陪你 走完这 一生。 让所有 人祝福 我们, 彼此温 暖,互 不辜负 。

七、最让人羡慕的,不是被很多人追, 而是遇 见一个 不管怎 样,都 不会放 弃你的 人;纵 然知道 活不会 这么轻 易,但 我希望 你在我 的未来 里,余 生都是 你。

二十、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见钟情。所 谓的一 见钟情 ,不过 是你遇 见了那 个你一 直想遇 见的人 。

被窝里的温度,远不如未来的收获温暖 ;书本 里的故 事,总 有你学 到的人 生,贪 图安逸 ,只会 让生命 生锈。

常有人感叹中年危机来得猝不及防,但 其实在 它到来 之前, 你有无 数次让 它绕开 你的机 会,但 也许正 是因为 你选择 了安逸 ,才给 了它可 乘之机 。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5篇《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1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古诗简介《关山月》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徐陵用汉代乐府古题吟咏故事的一首抒情五言诗。

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

翻译/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

②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

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③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

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④思:想到。

妇:指客子的妻子。

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

⑤当:对着。

未眠:没有睡觉。

⑥旗:星名。

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

《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

”映:照耀,映照。

疏勒:汉代时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

⑦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

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⑧战气:战争气氛。

⑨从军:在军队中服役。

复:又,再。

创作背景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被迫留在邺城达7年之久,不得南归,因此其诗风有所变化,写出了一些富有真情实感,为人所称道的诗篇。

《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

赏析/鉴赏《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

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

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

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

陆游《关山月》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陆游《关山月》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关山月陆游宋代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

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棚里的战马肥胖老死,军库中闲置的弓箭也已腐朽断折了。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促着月亮下山,三十岁从军现已是白发丛生。

谁又能理解羌笛声中传出的战士心声呢?落月的余光把战场上征人的尸骨照映。

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金人在此传子生孙?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jiù)”句: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

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赏析《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

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

关山月_陆游_PPT课件

关山月_陆游_PPT课件

艺术特色分析
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层次 分明,思路清晰。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3.语言高度凝练。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 极其浓烈。
◆对比鲜明 把“高官乐”、“战士苦”、 “遗民泪”三个画面放在一起对比,使主 题得到升华;
◆情景交融 把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遗 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心境巧妙地融 为一体;
写作背景
淳熙四年(1177)春作于成 都。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 宋王朝与金国达成妥协的 条约,规定宋、金以叔侄 相称,宋每年向金交纳银、 绢各二十万两、匹,以换 取偏安局面。
到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 已经十五年过去了。
[题解]
关于“关山月”的几种解释
1、乐府旧题。 《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 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起的。 2、笛曲名。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 《关山月》,无那(奈)金闺万里愁。”
广义中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为中心,涵盖河北南 部、
山东西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东南部等广大地区;
狭义中原一般专指河南省。
[本诗层次总结]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 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层次内容分析之 层次三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干戈:原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16、闻:听说。 17、岂:难道,怎么。 18、遗民:指留在金统治区的人民。 19、忍;忍受。 20、望:希望。 21、垂:垂落,垂下。
译文: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 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盼望复国,今 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上层高官的醉心歌舞、边关战士的报国无门、北 宋遗民的失望落泪,放在同一月夜之下。
2.善于选取典型事物表达主题。 人物:将军、战士、遗民; 地点:朱门、戍楼、中原; 事物:歌舞、白发、泪痕。 3.语言高度凝练。 展现了南宋十几年来的一个缩影,是宋金长期对峙 局面的真实写照。
4.诗中对比鲜明,情景交融,爱国之情极其浓烈。 诗人把“高官乐”、“战士苦”、“遗民泪”三个画 面放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主题得到了升华;把 空旷、清冷的月夜和战士、遗民以及作者本人那种凄楚的 心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字里行间,爱国之情极其浓厚而强 烈。
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士报国无门,无用武之地,徒添白 发,以笛子抒发怨愤;
沦陷区的遗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顽强挣扎,垂泪南望, 期待王师解救他们,却始终不见王师的踪影。
仅用十二句诗,高度概括地描绘出“隆兴和议”以来 十多年间中国历史的基本面貌和不同人物的处境、心态, 而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其爱国情怀, 感人肺腑。
边防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 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 征将士的骨头。
次四句写守边战士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等待老死边疆的怨愤。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5、干戈:原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16、闻:听说。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 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1.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2.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3.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评析
本诗以“和戎诏下十五年”领起,下面从各个角度写 因“和戎”而出现的典型景象:
豪门贵族文恬武嬉,正好及时行乐,歌舞升平;将军 不战,厩马肥死,武备废弛;
17、岂:难道,怎么。
18、遗民:指留在金统治区的人民。
19、忍;忍受。
20、望:希望。 21、垂:垂落,垂下。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
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盼望复国,今天晚
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后四句写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而连年失望的悲痛。
层次小结
层次内容分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1、和戎:对金人屈服。 2、空:白白地。
3、临:到。
4、边:边疆,边界。 5、朱门:达官贵人家。
6、沉沉:深远的样子。 7、按:打拍子。
8、厩:马棚。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
到边疆。 达官贵族在深宅大院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马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 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 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品简介
陆游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 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诗 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 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 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 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 “小太白”之称。 著有《剑南 诗稿》、《渭南文集》、《南唐 书》、《老学庵笔记》等。
关山月
陆 游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 育,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 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提举江南西路常平 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 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 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 年八十六。
快肥死了,兵器也朽烂 了 。
前四句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
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边防的岗楼。戍,戍守,防守。 10、刁斗:古代军中使用的一种铜器。 11、知:知道。 12、沙头:沙场。 13、照:照射。 14、征:出征。
主题思想
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 吻,痛斥统治者对敌苟和投 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文恬 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 了无情的谴责,表现出守边 战士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北宋 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 国的强烈愿望,体现诗人忧 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艺术特色
1.以关山月照为线索,多角度展开抒情;层次分明, 思路清晰。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再次免官, 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地区被金人占 领而不能收复,陆游面对南宋半壁江山,感慨万端, 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体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 《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一组, 集中表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 国精神。这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为 陆游乐府诗中的名篇。
解题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 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 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引古 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 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比 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