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月》赏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f97b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f.png)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关山月陆游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陆游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https://img.taocdn.com/s3/m/aea15c2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2.png)
关山月拼音版注音翻译陆游《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中的横吹曲,一半用来表现边塞战士的怀人思乡之情,声调悲凉哀怨。
陆游却运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充实,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
这首诗的内容概括了陆游爱国诗歌思想内容的所有方面。
内容丰富深厚,而艺术表现则凝练集中,将多方面的内容融聚在一起,浑化为一个严整而又富于变化的整体,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沉郁悲壮。
关山月拼音版注音:hé róng zhào xià shí wǔ nián ,jiāng jūn bù zhàn kōng lín biān 。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zhū mén chén chén àn gē wǔ ,jiù mǎ féi sǐ gōng duàn xián 。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shù lóu diāo dǒu cuī luò yuè ,sān shí cóng jūn jīn bái fà 。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dí lǐ shuí zhī zhuàng shì xīn ,shā tóu kōng zhào zhēng rén gǔ 。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zhōng yuán gān gē gǔ yì wén ,qǐ yǒu nì hú chuán zǐ sūn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yí mín rěn sǐ wàng huī fù ,jǐ chù jīn xiāo chuí lèi hén 。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原文、赏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6193ebdd3383c4bb4cd24c.png)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出自宋代陆游的《关山月》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
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45567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9.png)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关山月南北朝:徐陵原文: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1)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上,出征的人儿思念遥远的故乡。
2)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难以入眠。
3)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着祁连山。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如今战争这样残酷频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从军生涯回家。
注释:1)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
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
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2)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思:想到。
妇:指客子的妻子。
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
当:对着。
未眠:没有睡觉。
3)星旗映疏勒(lè),云阵上祁(qí)连。
旗:星名。
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
映:照耀,映照。
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
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
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战气:战争气氛。
从军:在军队中服役。
复:又,再。
赏析:《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
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
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
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
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
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从陆游的《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
![从陆游的《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0fdfd6442e3f5727a5e962f7.png)
陆游 的 诗 歌 创 作 是 我 国古 代
爱 国主义 文学 发 展 的一 个 高峰 。 爱 国主题贯穿 了陆游6 年的创作 0 历程 , 并且融人了他的整个生命 。 《 山月》 关 就是一首 强烈体 现
陆 游 爱 国 思 想 和 爱 国 情 怀 的 佳 作。
这 一 画面是从南 宋统治集 团
陆 游 的 这 首 诗 却 从 三 个 画 面 展
议到 陆游 写这 首《 山月》 , 关 时 已
整 整 十 三 年 ,在 这 里 说 十 五 年 是 (
取其整数 ) 那时起 , 从 统帅兵 马驻 守边境 的将 军们 白白地 死守在 边 境 ,无仗 可打的他们 只有看 着大
片 河 山沦 陷 而 不 能 收 复 。造 成 这 种 局 面 的 原 因 就 是 南 宋 朝 廷 已 经 下 诏 和议 了 ,这 些 统 治 者 们 不 惜 出卖 国 家 、 族 的 利 益 , 为 了 自 民 只 己的 安 乐 与享 受 。关 山外 是 “ 军 将 不 战 空 临 边 ” 关 山 内 的 达 官 贵 人 ,
和 戎 诏 下 十 五 年 , 军 不 战 空 将 临边 。朱 门沉 沉 按 歌舞 , 马 肥 死 厩 弓断 弦 。戍 楼 刁 斗催 落 月 , 十从 三 军今 白发 。笛 里 谁 知壮 士心 , 头 沙 空照 征 人 骨 。中原 干戈 古 亦 闻 , 岂
这些 达官贵人们想 的不是 怎样去
白杜 甫《 自京赴奉先 咏怀 》 “ 门 :朱 酒 肉臭 , 有 冻 死 骨 。 ” 路 面对 金 人
人 侵 , 壁 河 山 沦 陷 的惨 痛 局 面 , 半
《 山月》 陆 关
游
和议 ” 又名 《 干道 和议》 是南 宋与 ,
金 继 “ 兴 和 议 ” 后 签 订 的第 二 绍 之 个 屈 辱 和 约 。宋 孝 宗 赵 奋 继 位 之
《关山月》陆游 《满江红》岳飞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关山月》陆游 《满江红》岳飞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0d3b56350912a2161479296f.png)
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
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 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 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 乱。主和派称机大作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 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汴梁的情况下, 北宋皇室已经准备投降。但汴梁下级军民却坚决 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 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 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 抵抗的军民。
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处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 分尖锐复杂的南宋时代,那时正是宋代封建王朝 腐败不振,国家遭受金人野蛮践踏的时候。他一 生坚持抗金,反对投降,主张善政固本,反对弊 政蠹民。他始终怀抱爱国热情,渴望为祖国建功 立业,却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壮志未酬。他只能 利用写诗来倾吐满腔的悲愤,疾呼亿万生民的困 苦,鞭策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揭露金人侵略者 的凶残,从而抒发爱国忧民的思想,表达建功立 业的壮志。《关山月》是作者1177年在成都作范 成大的幕僚时写的, 那时距宋孝宗(赵昚shèn) 与金人第二次议和已经十四年,朝廷上弥漫着一 股妥协投降的气氛。
他们躲在深宅大院里,伴同着美女轻歌曼舞和靡
靡之音,过着灯红柳绿、醉生梦死的生活。前方 武将临边不战,后方官员迷恋声色犬马。统治者 把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抛置 在一边不顾,以至军营里膘肥体壮的战马,养着 没有用场,白白的肥死或老死;武器仓库里的良 弓因常年不用,弓弦也锈断了。作者通过权贵集 团生活腐朽和武备废弛两件事,反映了“和戎” 而造成的严重局面,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妥协 投降,而假设防,欺骗人民,征军赋,满足挥霍 的罪行。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这种情景是何 等令人愤慨,可见作者忧国忧民、心急如焚的心 情。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fc4be16b90d6c85ec3ac6f8.png)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逐步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能够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赏析《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
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
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
关山月 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山月 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a0d1d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4.png)
关山月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关山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被誉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关山月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背景、作者陆游的生平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陆游在其中的杰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如下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导言部分起到引入文章主题的作用,概述关山月和陆游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山月的背景介绍、陆游的生平介绍以及关山月作品的意境与主题分析,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结论部分总结了关山月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了陆游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并进行结语,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以上结构的合理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发展。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关山月这首诗和陆游的简析,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分析关山月的背景、陆游的生平以及关山月的意境与主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领略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最终目的是对关山月和陆游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评价,为读者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增进对关山月和陆游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承。
2.正文2.1 关山月的背景关山月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又名《秋夕》,写于南宋时期。
关山月描绘了一幅秋夜中明月高悬于关山之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真情实感、表现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学界和社会的赞赏。
关山月这首诗歌,以秋夜明月为背景,展现了陆游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浅论陆游诗《关山月》的爱国情怀
![浅论陆游诗《关山月》的爱国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2fdb811fa2161479171128f7.png)
一
、
陆游 2 1 0】 , 字务 观 , 出生在 词作 家辈 出 的宋代 , 然而他 却以写诗而名 垂千古 , 他在诗坛 的地 位可 以通 过一个小故事 说 明。有 一天 。宋孝 宗问群 臣: “ 当今 之世 ,有没有 达到和唐 朝诗仙李 白一样 境 界 的诗人? ” 百 官异 口同声地提 起 了陆游 , 后来 陆游 就有 了“ 小李 白” 的美称 。陆游所创作 的诗歌大 多表 达 的是 自己满腔的爱 国主义情怀 ,他 的诗作 可以说 是我 国爱 国主义文学发展 的一个 高峰 。在他 6 0年的 创作生涯 中 ,表现爱 国主义思想 的诗歌几乎 占据 了 他的整个生命 。 陆游诞生 在宋金战争 的烽烟之 中 ,从小就饱 受 战争带来 的疾 苦 ,这 自然就形成 了他 的忧 国忧 民的 思想感情基础 。陆游十余 岁时就 已经熟读 陶渊 明、 王 维、 李 白的诗 句 。 1 2岁就能够作 诗 , 1 7岁时就 已经 有 了自己的名篇 , 2 9岁进京赶考 , 名字位居秦桧 之孙 秦 埙之前 , 因而触怒了秦桧。 第二年的礼部考试 , 主考官 又将陆游之名排在秦埙之前 , 秦桧竟 然将 陆游之名直 接除去。直 到秦桧死后 3年 , 陆游才真正得到重用。 陆游 的一生充 满 了坎坷 , 仕途 上不得志 , 曾经被 秦桧多次打压 。陆游在政治 上极力主 张抗击外来 入 侵者。 但 这和朝廷 内大 多数 当权者 的意见相 左 , 因此 屡屡受到排斥。中年 时期 , 陆游进入蜀地抗金 。多年 的从军生涯 , 极大地丰 富了他 的诗 歌创作素材 , 代 表 作有《 剑南诗稿》 《 南唐 书》 《 老学庵 笔记》 等。这些 诗 篇都突 出地体现 了陆游 的爱国主义情 怀。在那个 年 代里 , 陆游主张积 极扩 充军备 , 要 求“ 赋 之事 宜先 富 室, 征税 事宜覆大商 ” , 坚决抵抗外来入 侵 , 因而一 直 受到朝廷 昏官的贬 斥 ,但 陆游丝毫没 有因此而减 少 自己的爱 国情怀 , 即使是 晚年退 隐家乡 , 也 仍然不忘 收复中原的坚定 信念。 陆游一生勤于创作 ,流传于 世的诗篇就有 9 3 0 0 余首, 题材极 为广 泛 , 内容 相 当丰富 , 其 中 以抗 金 的 爱国主义诗歌最具有时代精神。陆游一生的创作 , 大 致可 以分 为三个 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少年至 4 6岁入 蜀地 之前 ,这个 时期 陆游 的创作 风格 主要 偏向于文 学 方面 , 作 品都是文学形式 上的 内容 , 并没 有得到生 活 上的充 实。这一时期的诗歌 传世的也就 2 0 0余首。 第 二个 时期是从进入 蜀地之后 至 6 4岁罢官 回乡 , 这 时期 陆游充满 了顽 强的抗战斗 志 ,诗词 中洋溢着 爱 国的热情 。这是 陆游诗歌成熟 的时期 。在将近 2 0 年 的时间内 , 流传下来 的不朽诗篇 多达 2 4 0 0首。第 三个 时期是 陆游回 乡之 后直至终老 一生 ,这 时陆游
关山月的诗意
![关山月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ba8db63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d.png)
关山月的诗意优质文档你我共享第 1 页 共 1 页关山月的诗意关山月的诗意 一、《关山月》 作者:李白 原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2、关山月:古乐府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3、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4、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5、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5、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诗意: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二、《关山月》 作者:陆游 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1、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赏析:陆游《关山月》
![赏析:陆游《关山月》](https://img.taocdn.com/s3/m/cf572d4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b.png)
赏析:陆游《关山月》赏析:陆游《关山月》导语:《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关山月》赏析,欢迎阅读!《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中的横吹曲,一半用来表现边塞战士的怀人思乡之情,声调悲凉哀怨。
陆游却运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充实,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
陆游是一个胸怀强烈爱国热情的伟大诗人,曾经在宋孝宗乾道八年到达陕川交界处的抗金前线。
他感到这正是他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
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内部政治原因,排挤主战派,所以不到一年,陆游便被南调至远离前线的内地成都。
从南郑前线撤到成都,本来心中就十分苦闷,加上在写这首诗的前一年,当时在嘉州(今四川乐山市)任知州的陆游又被指斥“燕饮颓放”而被免官,改为主管台州桐柏山的崇道观。
在这样残酷的打击面前,诗人并没有消极颓放,沉溺于个人的不幸之中,而是更深切地关心国家,关心人民,怀着更强烈的爱和恨,发出更加高昂的爱国主义歌唱。
这首《关山月》就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
他在题作“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的《汉宫春》词中,发出了“何事又作南来”的沉痛感慨。
又由于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不断触犯着主和势力的忌讳,紧接着在淳熙三年又被强加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而免去官职。
《关山月》就是陆游遭受这次政治打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淳熙四年春天在成都写下的,诗人这时已经五十三岁了。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二句,四句一段,一段一意,共分三段。
前四句为第一段,从大的方面来写统治阶级屈膝投降政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以对比的手法,对只知享乐、屈辱苟安的统治阶级提出愤怒的谴责。
因张浚北伐失败,宋孝宗于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议和,签订了屈辱投降的“隆兴和议”,到此诗写作时正好是十五年。
“和戎诏”三个字从思想上统摄全篇,点出一切问题和后果都由此产生出来。
陆游《关山月》赏析
![陆游《关山月》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1789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4.png)
陆游《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中的横吹曲,一半用来表现边塞战士的怀人思乡之情,声调悲凉哀怨。
陆游却运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充实,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中国自古以来就经常遭到外来游牧民族族的侵略和屠杀。
匈奴被打汉打垮了,突厥被打唐赶跑了,难道大宋就没有这样的可能吗?大宋不是没有卫青、霍去病、李靖和李勣,岳飞、韩世忠、刘琦、虞允雯这些名将现今有在何方?诗人怎么能够忍受五胡乱华的重演,怎么心甘中原继续任外族蹂躏。
金侵占中国,侵占中原至今,已经传过四世,统治者只顾自己苟安,早把沦陷区的人民给忘了。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北方中原的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
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
多少遗民,含恨终老,“王师北定中原日”只能是梦中奢侈品,只能是镜花水月,可望不可即………
这首诗的内容概括了陆游爱国诗歌思想内容的所有方面。
内容丰富深厚,而艺术表现则凝练集中,将多方面的内容融聚在一起,浑化为一个严整而又富于变化的整体,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沉郁悲壮。
唐宋诗词赏析之关山月【宋】陆游
![唐宋诗词赏析之关山月【宋】陆游](https://img.taocdn.com/s3/m/06ea6333f18583d0496459fa.png)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转韵是唐宋乐府歌行常用 的方法,就是随着内容的转移而更换诗的韵脚,使押韵的平 仄与韵部同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相互谐调,并且自然地形成诗 的段落。这首诗前四句用平声韵:“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 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中间转 仄声韵:“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 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最后再转平声韵:“中原干戈古 亦闻,岂有胡传逆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 痕!”中间四句仄声韵还用了入声字,声情激越,正好表现 兵士们内心的不平和愤激。末段又转平声韵,声调改为沉重 缓慢,与遗民们难以诉说的痛苦和深沉的悲哀又相适应。另 外,为了表现“隆兴和议”给人们造成的普遍的郁塞心情, 开头四句和末段“中原干戈古亦闻”等两句,字声大都低沉 呜咽,摒弃了流畅响亮的语调。但是表现战士壮烈情怀的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两句,表现遗民满怀 悲痛的“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两句,却改用 了顿挫分明的近体诗的声律,前者慷慨激昂,后者低回不尽。 借声调的变动来加强抒情的效果,这是这首诗在声律句法上 的又一个特点。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这首《关山月》,据题立意,结构和设想都 很巧妙。在唐宋的同题乐府中,可以说别具一格。 边界可以隔断南北,但月光是普照山河的。这首诗 就以“关山同一照”的边界之月为背景,分别写了 边界南北的军民。它的结构,犹如三个分镜头组成 一个总的画面。三个分镜头分写月下的将军、兵士 和遗民,都自成境界,可以相对独立;组合在一起, 又浑然一体,突出了共同的主题。整个画面笼罩着 清冷而忧郁的月色,同时回响着军中短笛所吹的 《关山月》的哀怨悲凉的曲调。月光照出了将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士兵和遗民三者不同的悲欢苦乐。但陆游主要是写 后两种人的月下之恨,借边地的壮士心和中原的遗 民泪,表达他对屈辱的“隆兴和议”的谴责和抗议。 这种和议断送了统一祖国的共同事业,造成了包括 战士、遗民和陆游在内的整整一代爱国者的悲剧。
陆游《关山月》古诗词PPT
![陆游《关山月》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f8e56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9.png)
二 诗词内容
注释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 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 有四世,故云传子孙。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将它留给后代 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四 诗人故事
婚变之谜
陆游与唐琬婚变的根源在于父母。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有记载, 陆游与唐琬二人成婚后生活美满,但由于陆母不喜欢儿媳,陆游后来只能 忍痛与唐琬离婚。陈鹄曾与陆游长兄陆淞关系甚厚,又多有来往,其说法 相对可信。至于陆母为何不喜欢儿媳,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未曾言 明。不过刘克庄在《诗话(续集)》中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陆游与唐 琬在结婚之初,夫妻恩爱,形影不离,但是陆游从小却接受严厉的家庭教 育。父母显然不能看着他沉溺于闺房之乐而耽误学业。刘克庄的说法来自 曾几的孙子曾温伯,曾几又是陆游的恩师,这一说法可信度较高。
三 诗词赏析
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 士心”,写得何等赤诚,一个反问句,显 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 在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 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 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 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 生,死者长已矣。”
三 诗词赏析
一 作者生平
初入仕途
与唐琬离异之后,陆游开始埋首读书,借以减少内心的苦闷,并再次尝试 考取功名以实现人生理想。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赶赴京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参加锁厅试,被推为第一。 秦桧之孙秦埙恰好排在陆游后面,秦桧因此而发怒,将主考官全部治罪。 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司又将他排在前列。秦桧愤而将其贬黜, 而陆游也因此遭到秦桧的嫉恨。 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才开始赴福州任宁德簿。
和戎诏下十五,将军不战空临边。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和戎诏下十五,将军不战空临边。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c1876baa941ea76e58fa04d5.png)
和戎诏下十五,将军不战空临边。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出自宋代陆游的《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赏析当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
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
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
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
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
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关山月》这首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
陆游关山月赏析
![陆游关山月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c1c2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a.png)
陆游关山月赏析哎,说起陆游那首《关山月》,那可是首让人心里头五味杂陈的好诗。
咱们不聊那些高深莫测的诗词解析,就用大白话,聊聊我读到这首诗时,心里头那点子感受吧。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一开篇,陆游就像跟咱们拉家常似的,说了这么一句。
你想啊,十五年了,朝廷一直跟那些个外头的人讲和,可咱们的英雄将士呢,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边境,手里头拿着枪啊剑啊的,却没法儿真刀真枪地干上一场。
这心里头,得是多憋屈啊!就像是咱们小时候,眼瞅着别人家孩子手里的糖,自己只能咽唾沫,那滋味儿,别提多难受了。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接着往下看,陆游又给我们描了另一幅画面。
那些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大门一关,里头歌舞升平,热闹得很。
而那些战马呢,养在马厩里头,吃得膘肥体壮,都快走不动路了,更别说上战场了。
弓箭也是,弦都断了,都没人管。
这场景,就像是咱们现在说的“富二代”们,天天吃喝玩乐,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凶险。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再往后读,陆游又把我们带到了边疆的戍楼上。
夜深人静的时候,那刁斗声(就是古代军队里用来报时的器具)一阵阵响起,催着月亮落下去。
想想那些士兵,三十多岁的时候就上了战场,现在头发都白了,还在那儿守着。
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的升级版啊,不过人家喝的是风霜雨雪,守的是家国天下。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说到这儿,陆游又给我们吹了个笛子。
当然啦,这不是真的吹笛子,他是说那笛声里,有谁知道壮士们的心酸呢?只有那沙漠上的太阳,还空照着那些战死沙场的人的骨头。
这就像咱们现在说的“孤独求败”,但这里的“败”,不是武功上的败,而是心灵上的孤独和无奈。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最后这句,陆游直接发飙了。
他说啊,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战乱不断,但哪有听说过异族能代代相传,永远统治下去的呢?这简直就是咱们常说的“风水轮流转”,今天你强,明天我兴,谁也别想永远坐那龙椅。
层层套叠,蕴涵深广——陆游诗《关山月》中的对比示现修辞分析
![层层套叠,蕴涵深广——陆游诗《关山月》中的对比示现修辞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75eb4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2.png)
层层套叠,蕴涵深广——陆游诗《关
山月》中的对比示现修辞分析
陆游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他的诗歌里经常含有着逼真的对比,其中《关山月》
是一首着力对比的名篇,它用对比的手法深刻展现出了自然环境的奇妙,虚幻的气氛,令人叹为观止,影响非常深远。
这篇诗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出发、抵达及老宿回顾,蕴含深刻的层层套叠,结
构紧凑。
在小诗的第一段里,陆游通过“都门外,几处早莺争暖”的对比,表达对春天的欢迎之情,同时还形象地诉说了春回大地的朴素之美。
随着诗句的深入,陆游也在不断地加深诗歌的色彩,“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突出了城郊之间的辽阔空旷,同时又传递出一种沧桑的感伤。
到达目的地之后,陆游仿佛要把一切看得更加清澈,“照无眠,泪湿罗衣脂粉满”,诗人加强了月光之美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唏嘘,鲜明地比喻了秋雨细雨一般的温柔,唤起我们仰望星空时的梦幻与情思。
最后,倚老宿,诗人回顾过去,用“聚还散,人在天涯”这一失落的庄严对比,形容了自然之美带给我们的无尽思绪和对家乡的思念。
对比的形式也让深情的语调显得更加凝重,也令我们感受到更为强烈的悲恸。
陆游的诗歌由一种着力的对比示现出来的,以浓郁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秋雨和
无尽的思绪,也深刻反映出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这种逐层罗萃的对比,将诗歌融入令人陶醉的气氛,深刻地发挥出其无穷的力量,实为诗歌欣赏尤佳的佳作,也深深影响着读者的心灵与灵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一腔报国情怀,万首豪放诗词,放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
陆游一生坎坷,多不得志。
仕途上,多次被秦桧打压;为官时,因主张抗敌与朝廷政见相左,数用数黜;感情上,爱妻唐婉因不受公婆喜爱而被逐出家门……然每念及那些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所看到的,却只有满腔报国热血、忧国忧民、豪情奔放的陆游。
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之时。
短短数行,却将南宋的剪影呈现在读者面前,放翁构思绝妙、文字凝练、情感溢于表、爱憎分明,爱国、报国之思不言而喻。
寥寥数十字,却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和形态,由小见大,这不就是当时的南宋?
全诗分为三层,每一层从某种人物描写。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只图享乐、荒废战备的将军;中四句为第二层,从边疆战士的角度出发,表现战士们报国无门、蹉跎年华的悲愤心情;后四句写沦为遗民的人们切盼收复,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议和的诏书已下十五年,将军来到边疆不为战斗,只图那深院紧锁、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就算马肥死、弓弦断,又有谁去认真准备战备?岗楼阵阵更声,仿佛在催促着将落的圆月,正如那半年从军的战士,如今已是白发点点。
谁又知道,那凄凉的笛声里,是壮士无奈无望的心声,沙场上那累累白骨,月光之中显得更加苍白。
与胡人之战古来就有,可何曾沦落至此,中原的土地竟养着胡人的子孙!沦落的难民啊,切切期盼,何时能再回来祖国的怀抱,可就算他们夜夜垂泪,朝廷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希望呢?
同一轮圆月下,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心境。
诗人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入手,制造了强烈、鲜
明的对比,使全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情感激烈,呈现了一幅渐近、交织的关山月夜图。
诗中有景有物,以景托物,以物衬景,朱门、厩马、戍楼、落月、沙头这些本不相关的景物在诗中,很好地融为了一体,若非诗人情到深处、细致入微、才学渊博,焉能有此好诗?
从诗人的理想和情怀,我们不难推测诗人所想。
诗人一生以报国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入骨,然苦无机会一展宏图,保家卫国。
“将军不战空临边”,一个“空”字,道出诗人所想,所谓空者,浪费也,诗人此刻多想守边的将军是自己,那样,就可以披挂上阵,勇猛杀敌,放纵沙场,那不就是放翁的梦吗?“沙头空照征人骨”,又一个“空”,只是这个空多少有些凄凉,无数将士葬身沙场,如今却不能驱走胡人,朝廷又妥协求和,不能痛杀敌人,为战友雪耻报仇,惟有对着空旷的月光下,沙场上樽樽白骨,责人,抑或责己,那该是怎样一种悲哀?情到深处,看到那些遗民夜夜对月垂泪,只为盼朝廷早日收复失地,去屡屡失望,我若为将军,焉能无动于衷?然纵有万种思绪,一个罢官闲居的诗人,又能奈几何?抹一把泪,长叹几声,聊表我悲恸之心。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军中男儿,唯有放翁,爱国忧民,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堪比放翁?。